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
课后
反思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问题5.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史料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经济体制改革》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 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_2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_25

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课标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生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本校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发展水平不均衡。

八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初步分析史料、图表,研究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背景下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所以在授课中不仅要有面向整体的基础知识讲授、史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更要兼顾生生间不同水平对课堂有所延伸。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研读和故事讲述了解农村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探究发现城市经济体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背后的改革精神;感受中国改革成就的伟大,为改革的成就而自豪;同时认识到将来作为新时代改革践行者的责任。

四、重点难点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历史图册。

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中国人每年最重视的是哪顿饭?今天就在课堂的开始之前,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从建国以来咱们的餐桌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视频。

大家发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回顾上节课,咱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八课,一起来了解这一场伟大回答问题。

生:年夜饭。

生:菜肴变得丰盛、家庭变得富裕。

采用生活化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

的改革!【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浏览课本和地图册,限时五分钟,在阅读的过程中,手中的笔要动起来,把关键信息在书本上标画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一集张三家庭1977年的艰难生活:张三一家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家有七口人,茅屋两间,妻子体弱多病,小儿在外求学,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张三所在生产队劳动场景:生产队的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生产队长每天吹哨子出工时,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张三家的状况图片:提问:结合材料和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张三家生活如此的艰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二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张三家粮食丰收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二集张三家庭1985年的“温饱”生活:这时村子里实行了大包干,张三家承包了几亩地,他家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粮食丰收的图片:逐步提出问题:张三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大包干”是指哪种政策?你认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微课,再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来总结它的含义、作用和创造者等。

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三集相关内容,以及张三家专业化养殖场、住房、当地的乡镇企业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三集张三家庭1995年的“小康”生活1995年张三在家干起了养殖场,在政府帮助和支持,养殖场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市场,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富裕户。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农民也走上产品经营多元化、专业化,当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图片: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市场,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建立社会主义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四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国营企业萧条、职工上班懒散状态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A.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建立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摒弃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狭隘、陈旧的观念,突破了“两个等于”的思想束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A. 乡镇企业B. 国有企业C. 私营企业D. 中外合资企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分配制度等等。

故选B。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_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_5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代表时
“我们国家10亿人口中,7.9亿是农民, 要先把农民这一头稳下来,摆定了七 亿多,天下就摆定了。”
—— 陈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
农村印象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 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B.经济体制的变革 D.农民积极性提高
答案:B
(2017•黑龙江牡丹江•1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 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 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的有( )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C.①③④
农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地区像贵州云南西北甘肃等省份中的这类地区我赞成放宽政策使他们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始末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 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 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 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 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30
且 行 且 思
小岗村: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
今日小岗村 与华西村
家 庭
集体所有制经济







今日小岗村与 华西村发展, 给我们带了怎 样的启示?
农村改革需因地 制宜、与时俱进; 农村发展要朝着 专业化、现代化 方向发展。
(2017·山东泰安·22)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 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白负 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 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 地经营形式属于(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同步练习和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同步练习和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8年的中国改革首先发端于()【识记】A.国有企业B.沿海城市C.农村地区D.经济特区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分析】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辨识】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理解】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理解】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识记】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7.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理解】A.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完善计划经济体制8.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识记】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初 C.19世纪70年代末 D.19世纪80年代初二、材料解析题9.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八年级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以及不能全面深刻认识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以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8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8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经Biblioteka 体制改革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经济体制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影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课。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影响及其意义。他们能够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改革的影响;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例;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3页,自主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二是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三是国际环境的压力。

三、合作探讨1.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第13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部分。

2. 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第14页,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思考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下一课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三)课堂小结, 提炼升华:
展示: 投影: 红手印
教师:当初生死契约18户的红手印, 后来为了纪念这18户农民的创举, 给他们立了雕塑。请大家继续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展示: 投影: 大包干视频
教师:大包干让小岗村的农民告别了饥饿,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丰收的喜悦。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展示: 表格中的一组数据
教师: 由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凤阳县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实现了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由此可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全国各地农民纷纷效仿。在农村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的冠世榴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共同见证榴园新貌。
(二)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
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 将统一经营改成包产到户, 将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改成按劳分配, 自负盈亏。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因此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1978年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 小岗村的农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片: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我们枣庄的市花是石榴花, 是因为我们枣庄有让人引以为豪的冠世榴园。2019年贺敬之先生回归故里, 游览冠世榴园时即
作诗一首, 请大家欣赏:
展示: 投影: 贺敬之《田园诗》
教师:目前石榴是我们枣庄最亮丽的经济名片, 然而这张名片却来之不易, 下面让我们共同回到30年以前, 看看30年以前, 我们的冠世榴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985年(解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4)20世纪90年代,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而来的,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经历了股 份制改革,这一做法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会议:中共十四大。决策: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岗村的“大包干的影响?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 高;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极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 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 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探究点 家国情怀 总结历史感悟 (7)结合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变化,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 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1.(齐齐哈尔中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土地改革的实行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南京中考)“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 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 B
A.土地革命的作用 B.包干到户的成效 C.国企改革的意义 D.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材料四
(5)图一是1980年12 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图二 是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实样。依据材料,说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出现了股份制有限公 司。(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点 史料实证 建立市场经济 材料五 ……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 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6)根据材料五概括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目标。 原因: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目标:进一 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的大
解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
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二、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
三、练习巩固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
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
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改革开放 2.农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 3.家庭联产承包劳动热情生产力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
业 4.1984 经济体制城市 5.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经营责任按劳分配 6.企业活力企业经济大发展
7.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 8.现代化经济实力
二、第一次:1950年土地改革,变原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二次:1956年三大改造,
变原来的农民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次: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开始吃大锅饭。

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1.C 2.D 3.D 4.D
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
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