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常见病课件”

“中医常见病课件”

增加饮水量
饮水量不足是便秘的常见原因之 一,提醒每天喝足够的水。
失眠
生活习惯
提示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和 放松的睡前活动,如冥想和泡 澡。
草药治疗
介绍一些针对失眠的中草药, 如决明子、百合和茯苓。
睡眠环境
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环境的建议, 如保持房间通风、暗化窗帘等。
疲劳
1
营养 补给
2
推荐一些增加体力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如鸡蛋、核桃和黑巧克力。
3
调整生活习惯
提醒定期休息、合理作息和保持充足的 睡眠。
疏导情绪
教授一些缓解疲劳的放松技巧,如深呼 吸和冥想。
痔疮
1 预防措施
推荐定期运动、保持饮食 纤维和少饮酒,以避免痔 疮发生。
2 中药疗法
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些可缓解痔疮症状 的中草药,如丹参、苍术 和生地黄。
3 局部治疗
推荐一些常见的痔疮药膏 和软膏,可用于缓解和治 疗痔疮症状。
3 调整饮食习惯
介绍一些应避免或控制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
胃痛
胃痛类型
介绍胃痛的不同类型,如急性 胃炎、慢性胃炎和溃疡引起的 胃痛。
中医食疗
推荐一些适合胃痛患者的食物, 如米粥、鸡蛋羹、白果等。
水果或草药
介绍一些能缓解胃痛的水果, 如香蕉、苹果,以及草药如土 茯苓和陈皮。
腹泻
中医诊断 草药治疗 饮食调理
通过病情观察和四诊法判断腹泻的病因和治疗方 案。
介绍一些用于治疗腹泻的中草药,如黄连、黄芩、 连翘、当归等。
建议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可以吃一些粥和 清淡食物。
便秘
高纤维食物
介绍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 果、蔬菜、全谷物等,可帮助改 善便秘。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课件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课件

情志调摄
情志调摄的内涵: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等方法来预防疾病 情志调摄的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疏导、运动锻炼等 情志调摄在常见病防治中的应用: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情志调摄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注意个人隐私保护等
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注重养肝、养血、养心 夏季养生:注重养心、养脾、养胃 秋季养生:注重养肺、养肝、养肾 冬季养生:注重养肾、养心、养脾
针灸治疗
针灸的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针灸的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常 见病,如感冒、 头痛、失眠等
针灸的操作方 法:包括针刺 和艾灸两种方 法,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针灸的注意事 项:选择正规 医疗机构,避 免自行操作, 注意消毒和卫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的定义 和作用
推拿按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针灸、 推拿等
添加标题
西医治疗方法:降 糖药物、胰岛素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饮食控 制、运动锻炼、定 期监测血糖等
胃痛的中医药诊治
案例描述:患者胃痛反复发作,伴有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经中医辨证论治后采用中
01 药 治 疗 , 症 状 得 到 明 显 缓 解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胃痛的中医证候 分类:寒邪客胃、 饮食停滞、肝气 犯胃等
泄泻的中医证候 分类:寒湿泄泻、 湿热泄泻、食滞 泄泻等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
04
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优势: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副作用小,疗效稳定 中药治疗的方法:煎煮、外敷、针灸等多种方式 中药治疗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的案例分享: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中药治疗方法及效果

中医常见病课件

中医常见病课件
中医常见病课件
通过本课件了解中医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五脏六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以及针灸与推拿按摩疗法的应用。
中医理论基础
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以及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特点
探讨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独特特点,如综合治疗、关注整体、以及强调个体差 异。
介绍肝病的中医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如调肝补血、疏肝理气等。
脾胃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讨论脾胃病的中医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如健脾益胃、理气化湿等。
常用中药的药性、配伍及禁忌
学习常用中药的药性分类、配伍原则以及禁忌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 用
介绍针灸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如针灸的穴位选择、操作技巧以及疗 效评估。
五脏六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介绍五脏六腑疾病的中医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如心肺疾病、肝胆疾病等。
中医辨证论治疾病的方法和步骤
详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四诊合参、辨别病因、以及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深入探讨中风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扶正祛邪、通络活血等。
肝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
探讨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常见病中的应用,如推拿的手法分类、作用机理以及适应症。
中医养生和预防常见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法
分享中医养生和预防常见病的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以及心理调节。

中医常见诊疗方法课件

中医常见诊疗方法课件
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手法疗法,通过按压、揉捏和推拿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它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 疗和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和技 巧
中医养生保健是强调预防的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保持身心健 康。了解养生方法和技巧,将使你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医汤药疗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中医汤药是中药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汤剂服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了解汤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可以更好地把握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中医针灸是一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独特的 治疗效果和操作技巧。
中药的常见煎煮方法和用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和用法非常重要,正 确的煎煮可以释放中药的药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的基本技术和应用范围
中医常见诊疗方法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常见诊疗方法课件!通源自本课件,你将了解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探索中医的神奇之处。
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基于四个基本原则:望、闻、问、切。通过观察、听取、询问和诊 察脉象,中医医生可以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脉诊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判断病情和脏腑功能状态。不同脉 象对应不同疾病。

中医学常见病病症诊治课件

中医学常见病病症诊治课件

3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药调理可以改善局部的水肿和疼痛。
失音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和耳针点穴,有助于 舒缓气管和喉咙受到的伤害。
使用百合、桑叶等草药可以有 效改善喉咙和嗓音应力症状。
声乐训练可以改善喉咙的功能, 增加深度自我修复能力。
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桑椹、蒲公英、悬翼等具备消炎、利
• 食饮品食。要清淡,避免吃 过量或过度暴饮暴食。
针灸和拔火罐
• 针灸和拔火罐都可帮 助荨麻疹患者释放体 内的毒素,舒缓病情
• 症建状议。荨麻疹患者在针 灸或拔火罐治疗期内 适当放松身心,保持 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医针灸在常见病病症中的应用
中风康复
针灸是中风康复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和集 中刺激神经纽带。
按摩
对于脑瘫造成的肌肉僵硬和血液循环不良状况, 中医按摩有很好的调解作用。
2
牛黄细胞治疗
养生是中医的核心, 薄荷、冬虫夏草和金银花等具有优秀调解作用的中草药对于脑梗塞 的康复至关重要。
3
中药推拿
可通过手部推拿,有效改善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状况。
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治
中药治疗
• 熟地 • 黄芪 • 十味地黄丸
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1
食疗措施
2
按照个人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少食
多餐,忌烟忌酒。
3
中药治疗
多芽胡萝卜汁和凉茶等具备舒缓消化 系统、减轻胃痛症状的功效。
生活方式
注意莫热急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 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压力。
肺炎的中医诊治
药膳食疗
降痰祛湿、补气养阴的选 择性食谱,如燕麦粥和银 耳粥。
中药蒸汽吸入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3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中医诊断基础及常见病症ppt课件

中医诊断基础及常见病症ppt课件
2019 35
病症举例
• • • • • • 男72岁,上腹部不适3年,便血半天 辅助检查:血常规:Hb:76g/L…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鉴别诊断:胃溃疡、胃癌、肝硬化 进一步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及病理活检、大便隐血 试验、超声检查排除肝脏病变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注意 生命体征,仰卧,吸氧,保 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吸入窒息 止血,补充血容量;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 中医药治疗。
2019
-
30
答题要点
1.掌握各种病症的定义,正确作出疾病诊断 2.根据病史提供的内容、舌苔脉象,判断中医证型 3.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定西医 诊断 4.根据现有的症状,作辨证分析 5.总结西医诊断依据,大体包括三点: 6.根据证型,总结治疗原则 7.特别注意经方。
2019 31
常见病症举例
2019
-
8
舌诊
• 望舌 主要内容:观察舌体(神色形态) 和舌苔(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 正常舌象的表现:淡红鲜明, 滋润,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2019
-
9
舌诊
• 舌诊的方法: • 1、光线 充足的自然光 • 2、姿势 坐位或仰卧位 自然伸舌于口 外 • 3、顺序 舌尖-舌中-舌侧-舌跟 舌质舌苔 • 4、饮食 • 5、季节与时间 • 6、年龄与体质 • 7、刮舌与揩舌
• 望形态 包括:1望形体 观察病人形体的强 弱、胖瘦、体型、其他异常表现 ,来诊察 疾病 • 2 望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 坐 卧,与机体的阴阳盛衰、病情的寒热虚 实密切相关。
2019
-
5
局部望诊
• 望头面 头部、面部,(如颜面浮肿、口眼 歪斜等)可重点诊察肾、脑的病变和脏腑 精气的盛衰。(主要了解小儿囟门)

50种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ppt课件

50种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ppt课件

••强类直风性 湿脊 (柱 中低快成脊肺屈炎 枢热。骨索、伸原乏X毋瘤脊型无线因力细、柱)障:未,胞骨旁原横摩碍寒明盗瘤肉腺因突擦,性。汗(瘤体与产-腰脓-慢,良((-髂生L骶疡性体性恶肾5间滑部,神关重)性、隙囊压椎经节下;)前小炎痛间根炎降脊;列,;点盘受侵,髓腺转筋形明破牵犯血瘤)移膜成显坏拉骶沉、,--刺假。。;-髂加激关、;
(3)向椎体后缘突出,一般所谓椎间盘突出,实际皆属此型, 因为向椎体后方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根,产生临床症状,故为 三类中最重要者。
PPT课件
30
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2.椎体后突出,根据突出部位,分三类: (1)单侧型 (2)双侧型 (3)中央型 3.依据髓核突出程度,可分为三型: (1)幼弱型(隐藏型) (2)成熟型(破裂型) (3)移行型(突出型)
PPT课件
5
•外伤史明显
诊 •腰部剧痛,行走不利,双手撑腰
断 •扭伤韧带(弯腰时加重,背伸无变化) 要 •小关节损伤(旋转痛加重) 点 •无放射痛症状,直抬腿阴性
•X线片无腰部骨折PPT课件6Fra bibliotek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药物治疗: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可用活血止痛汤 (或七厘散),外贴膏药。中后期宜和营通络、补益肝肾, 内服和营止痛汤、补肾壮筋汤等加减。
易致劳损。
PPT课件
10
病因病机
3、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继发于急性腰扭伤或其它疾病。 4、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先天不足,结构异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
劳损的内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离棘突等。 5、寒湿外袭:腰部劳损,复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可使损与痹并病。
PPT课件
11
诊断要点
1、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 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 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

常见病中医治疗

常见病中医治疗

第一节稻农皮炎稻农皮炎系指在种稻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是农业性皮肤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由于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尾蚴皮炎。

浸渍糜烂型皮炎由于长期浸入高温水田中或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所致的皮肤病。

尾蚴皮炎是由禽、畜类血吸虫的尾蚴入侵皮肤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本病中医诊断为“水渍疮”浸渍糜烂型皮炎系由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肤所致;尾蚴皮炎为人体肌腠不密,水内虫毒侵袭所致。

【诊断要点】一、浸渍糜烂型皮炎1、多见于在拔秧、插秧时期田间作业的农民。

2、一般在连续田间作业2-5日后发生。

3、初起见指(趾)蹼及其连连的指(趾)侧皮肤肿胀,发白起皱,继而表皮破损,露出红色基底,少许渗液。

4、自感局部疼痛,夜不安寐。

5、病程有自限性,如暂停下田,病症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但再下田又可复发。

6继发感染时,可引起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

7、本病应注意与菜农皮炎鉴别。

菜农皮炎多见于蔬菜种植者,病变主要发生于脚部,皮损特征除糜烂外,尚可见丘疱疹和脓疱。

二、尾蚴皮炎1、发病前半小时有下田工作史。

2、病变仅局限于接触水的部位,以小腿伸侧、前臂处多见,而陷于泥中的部位通常不发病。

3、先有痒感,迅速出现红斑,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丘疮疹,有红晕,分布疏散或密集。

4、自觉局部瘙痒或疼痛。

继发感染时,可引起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

5、可继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6停止下田1周左右消退,反复接触病程可长达1个月以上。

【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明矶120g白酒1000ml。

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五倍子、地榆各60g明矶250g。

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明矶60g。

煎水外洗敷。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食盐适量。

煎水外洗,2-3次/日。

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ppt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ppt

05
中医治疗的未来展望
中医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中医治疗在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范化标准、人才短缺等。
发展趋势
中医治疗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完善中医理论体 系、推进中西医结合、培育高素质人才等方面。
中医治疗的科研和应用进展
科研进展
中医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如中药材的研发和质量控制、 针灸治疗慢性病的临床研究等。
应用进展
中医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医养生 保健等。
中医治疗的未来挑战和机遇
挑战
中医治疗面临的挑战包括传承和创新、人才短缺、国际认可度不高等。
机遇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治疗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等。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 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要慎 重考虑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
04
中医治疗的案例分享
感冒的中医治疗案例
总结词
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中医治疗感 冒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 异
VS
详细描述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 湿感冒等不同证型。对于风寒感冒,治疗 以辛温解表为主,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对于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如 银翘散、桑菊饮等;对于暑湿感冒,治疗 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如新加香薷饮等。 根据具体病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加减 用药
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病因 、病理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标本兼治
中医治疗不仅针对症状,更注重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调理人体内 部环境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2.3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 风热犯肺
2.4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苦杏仁
、芦根、甘草)加减。发热较重,可加黄芩、大青叶、 栀子等;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等;痰稠难咯者 ,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等。
2.5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俞,用泻法,也可针
.
2
咳嗽
咳嗽是指因肺失宣降而出现的咳嗽或咯 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分别而言之,“咳 ”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一般 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既是独 立的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
今天重点讲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他疾病兼见咳嗽的,可参照本讲。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出现以咳 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讲进行辨证论治。
2 风热犯肺
2.1 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风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
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2.2 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 故见咳嗽,咯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 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 皮毛腠理开泄,故汗出;风热上扰,熏灼咽喉,故头痛 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袭肺卫之象。
1 痰湿蕴肺
1.1 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纳 呆,身重体倦,大便时溏,舌胖,苔白腻,脉濡 滑。
1.2 征候分析:脾虚生痰,上浸于肺,阻碍肺气 ,肺气不利,故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脘痞 ;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身重易倦 。舌胖,苔白腻,脉儒缓乃痰湿停积之象。
1.3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1 痰湿蕴肺
1.4 方药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加减。可加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化痰之功效;呼吸不 畅者,加紫苏梗、枳壳等;久咳不止者,加党参,白术 等;伴发热者,加桑白皮、黄芩。

《中医常见病课件精选》

《中医常见病课件精选》
特之处,精彩的中医常见病介绍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医的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中医常见病的特点
1 整体观念
2 个体化疗法
中医常见病治疗注重身体 整体平衡,以及防范未病。
中医常见病治疗方法因人 而异,注重个体化的中草 药配方和针灸治疗方案。
3 自然疗效
中医常见病的疗效常常是 渐进的,并注重自然愈合 的过程。
常见病的中医预防措施
饮食调理
合理搭配食物,遵循中医食 疗理念,增强身体免疫力。
调节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 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草药保健
常常饮用具有草药保健功效 的茶水,起到预防疾病的作 用。
典型案例分析
李女士的痛经问题,在中医的诊疗下得到了显著缓解,不再影响她的正常 生活。
总结和要点
中医常见病的分类
内科病
例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等。
外科病
例如,创伤、骨折、软组织损 伤等。
妇科病
例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 产后调理等。
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推拿按摩
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促进治疗效果。
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 循环和治疗常见病。
草药疗法
使用中草药配方煎煮成药汤,调 理身体从而治愈疾病。
1 中医的整体观念
以身体整体平衡和防范未病 为核心。
2 中医的个体化疗法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治疗 方案。
3 中医的自然疗效
注重自然愈合过程,而非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PPT课件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PPT课件
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 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 等。此即古人常说的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 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
11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 “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 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 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
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在具体应用时,
还要分清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正虚较急重的,
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
主,兼顾扶正。 -
8
扶正与祛邪
扶正祛邪的运用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 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 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 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如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其民依山陵而居, 经常处在风寒的环境之中,多食鲜美酥酪骨肉和牛羊乳汁,体 质较壮,放外邪不易侵犯,其病多为内伤。
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平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 其民食鱼而嗜咸,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病多痈疡,或较 易外感。
故临证常见虽患病相同,但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用药有别。如 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 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
-
7
扶正与祛邪
扶正祛邪的运用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 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法治疗; 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法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
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 亦可致哮。
3.体虚病后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如幼儿哮病多由禀赋不足所 致。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 以致肺气损耗,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 胶固,均可致哮。
希冀各位执业药师通过学习这些材料,提高诊断辨别中医常见病的技能,更好
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021/3/10
讲解:XX
2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课和临床各学科的桥梁,是临床
各学科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经过内科学的学习,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
业药师的职责及工作实际,着重从病因病机、病证鉴别、治则及分型论治等五个方面
加以论述,在分型论治中,又对每种病的不同证型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等
作了详细介绍。
2021/3/10
讲解:XX
3
前言
以病因为纲
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疾病是由外感六淫等邪气 所致,内伤疾病是由情志刺激、饮食劳倦、起居失常,以 及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这两类疾病可以相互 转化。
以病理变化为纲
可分为热病与杂病两大类,热病包括一切有热证而以六经、 三焦、卫气营血为发生病理改变的病证,杂病包括以脏腑 功能失调为主而产生的病证。
2021/3/10
讲解:XX
4
临床上可把这两类分类法结合起来,称之为外感热 病与内伤杂病。外感热病,根据感受的邪气不同可分 为伤寒与温病;温病又可分为温热病与湿热病。而内 伤杂病的分类则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按照不同脏 腑生理病理变化而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 证、肾系病证、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等。在 “2003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指定教材》”中 的《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部分,曾经介绍了中医内 科学中肺系病证的感冒与咳嗽等病证,本部分主要介 绍剩余的其他肺系病证,即:哮证、喘证、肺痈、肺 痨、肺胀、肺痿。
②哮证有宿根、诱因可寻,而喘证无宿根,实喘有邪,邪去喘 安,虚喘多为久病有脏虚特点。
③哮证具有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而喘证则无此明
显特点,但哮证久延,可发展为经常性的痰鸣气喘,可列为喘证
范围。
2021/3/10
讲解:XX
10
四、治则
哮证总属邪实正虚之证。治疗上应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为基本原则。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又当 注意兼证;未发时以正虚为主,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6
一、病因
哮证的发生为痰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 刺激、体虚劳倦等因素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成。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此外,某些特殊体质者,因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 等而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蕴而致哮。
2021/3/10
讲解:XX
7
二、病机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 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 的潜在“夙根”,此后,如遇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各种诱因,均 可引起发作。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哮病发作时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 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 主,因病因不同临床主要分为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 风哮证、虚哮证、瘀哮证。
2021/3/10
讲解:XX
5
哮证
哮证是一种以喉中鸣响,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 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 患。
本节所述之哮证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 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 的哮喘,如心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引起的哮 喘。
2021/3/10
讲:XX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哮证 喘证 肺痈 肺痨 肺胀 肺痿
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肺痈与风温、肺痿的鉴别 肺痨与虚痨、肺痿、肺痈的鉴别 肺胀与哮、喘、支饮的鉴别
2021/3/10
讲解:XX
1
学习指导
正确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品零售及使用领域的执业药师最重要的职责,也是
做好药学服务的基础。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满足广大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
就必须以扎实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做后盾。基于上述认识,针对执业药师知识
结构中,中医临床学科知识相对薄弱的状况,2003年我们将《常见病的中医药
诊治》列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课题作为系列课程,依据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临床各科教材,按
照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顺序,陆续介绍中医各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2021/3/10
讲解:XX
9
三、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哮证与喘证二者虽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但临床上哮必 兼喘,喘未必兼哮。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①哮指声响言,哮证喘息喉中痰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 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是气道奔迫,主要在于气急,表现为呼 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021/3/10
讲解:XX
8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 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 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反易受 外邪的侵袭而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积湿生痰, 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 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液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出纳失常。 由于三脏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常可见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脾 肾阳虚之象。由此可见,哮病未发时以正虚为主,临床主要分为肺 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肾虚证。
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将首先从中医内科学入手对常见病系统加以论
述。在“2003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指定教材》”中的《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
部分,已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病证的感冒与咳嗽等病证,本部分主要介绍剩余的
其他肺系病证,即:哮证、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在编写时,注意结合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