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最全最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必备)

最全最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必备)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3、第1、2、3……n秒内位移之比(Δsn= sn-sn-1=2n-1)
Δst:Δs2:Δs3:……Δsn=1:3:5: ……(2n-1)
4、连续相等位移时的时间之比: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而是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an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Fn
公式
v = s/t
= 2πr/ T
= 2πrf
ω=θ/t
=2π/ T
= 2πf
an= v2/r
=ω2r
=ωv
Fn= mv2/r
=mω2r
= mωv
意义
表示运动快慢
表示转动快慢
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
向心力是合力。
单位
m/s
rad/s
m/s2
N
关系
v =ωr
F合= Fn= m an
应用
同一圆周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两轮传动时,两圆边缘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同一个圆内各点角速度相等。
弧度=弧长/半径
=角度╳(π/180)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与同时性。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

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

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

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

(高考114个考点知识浓缩本)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完整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完整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史上最全)

A B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

=G

2

2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推荐文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

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t-gt2/2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最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最全}

高中物理

第一节力,重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质性)

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

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二.力的三要素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

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3.重力的大小:

①计算公式:G = mg

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

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

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

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人教版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道客巴巴

人教版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道客巴巴

人教版高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道客巴巴

一、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 功的公式:W = Fs cosθ(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5. 功率的公式:P = Fv(其中P为功率,F为力,v为速度)。

6. 动能定理: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7. 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其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磁学

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其表达式为I = U/R。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5.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6.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的电流代数和为零。

7. 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8. 电功和电功率:电功是指电流所做的功,其公式为W = UIt;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其公式为P = UI。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斯特:电生磁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

n

E ∆∆=φ (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 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2

1BL E = 5.感应电流的计算: 瞬时电流:总

总R BLv

R E I =

=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

R n t I q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 1) ----- 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 = 2as

3. 中间时刻速度Vt/2 = V平=(Vt+Vo)/2

4.末速度Vt = Vo+at

5. 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Vt2)/2]1/2

6.位移s = V 平t= Vot+at2/2 = Vt/2t

7. 加速度a = (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 实验用推论△尸aT2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

(1) 平均速度是矢量;

(2)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⑷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 )自由落体运动

1. 初速度Vo =0

2.末速度Vt = gt

3. 下落高度h= gt2/2 (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 = 2gh

注:

(1)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 a = g= 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课堂听课笔记大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课堂听课笔记大全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
有些教师不会板书,学生记录起来很麻烦。我用表格形式整理一番,大家看看有 没有好效果。老师和同学们研究研究吧。课堂板书、学生笔记。老师和学生的完美记
录。
1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
第一编
高中物理的 科学思想方法
2
高中物理笔记大全
表 1、位移与路程
物理量
定义
意义
性质 对应量 图示
表 1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研究方法 运用规律
范例分析
说明
运动的 合成
运动的 分解
①符合平行四边 船匀速渡河是两个匀速直线运
形定则
动的合成
②合运动与分运 竖直上抛运动是向上匀速运动 动具有等时性 和向下自由落运动的合成
③每个分运动遵 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
循各自的运动规 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关系及说明
线速

v
角速 度
ω
向心
加速 a 度
m/s
质点在单位时间 转过的弧长
v s t
rad/s
质点在单位时间 转过的圆心角
t
m/s2
单位时间速度的 变化
a v2 r
v 2r T
2 T
v r
a v2 2r 42r
r
T2
周期 T 频率 f
s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知识点总结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完整总结(史上最全)汇总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完整总结(史上最全)汇总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

第一节力,重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质性)

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

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二.力的三要素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

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3.重力的大小:

①计算公式:G = mg

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

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

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

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

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主谓宾: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二.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 A

例6:物体A沿墙壁自由下滑,它和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V

(接触但不挤压,所以无弹力。)

三.弹力的方向

1.①轻绳类(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绷紧的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绳运动状态无关。张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

②轻弹簧类(质量不计,有明显的形变量):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弹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处处相等,且与弹簧运动状态无关。弹力在瞬间不变化。

规律:沿着绳或弹簧,指向它们恢复原状的方向。(绳子收缩时是两端向中间收缩。)

2.硬质的面(点)接触类(不可形变):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还能承受扭曲等。弹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

规律:垂直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注意:点面(或切面)接触类型时,要清楚谁提供点,谁提供面(或切面)。

四.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 kx

第三节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分类

1.滑动摩擦力:(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2.静摩擦力:(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

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高中阶段暂不研究.

总结: 提供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前, 无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后.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相互接触且挤压③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对比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得出:

某接触面要产生摩擦力必先产生弹力。(产生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①某接触面若有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②某接触面若有弹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摩擦力

③某接触面若没有弹力也一定没有摩擦力

④某接触面若没有摩擦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弹力

3.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理解相对运动,就是(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都以对方互为参照物来判定自己的运动。不加相对两个字的运动,都是默认以(不动的)地面为参照物

(问题:滑动摩擦力是否总是阻力?————————不是)

例13:分析A的受力情况N a

f

4.大小:f = μN

μ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N为两表面间的正压力

一般来说平常做题μ<1,但实际μ也可以大于或等于1

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题:是不是和运动方向也相反?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三.静摩擦力

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

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相互接触且挤压③两物体间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3.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大小:(现阶段)利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静摩擦力大小是一个范围,0≤f≤fmax静fmax= f滑(实际上fmax静略大于f滑)

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如何判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利用假设光滑法,假设该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则物体间必发生相对运动,该运动方向即为趋势方向。

注意:在判定某接触面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时也可用假设光滑法,静摩擦力只有必须有时才有,可有可无时一定没有。

例19:

小球与槽之间无摩擦木块于地面之间无摩擦

(无相对运动趋势)(无相对运动趋势)

例21:试判断以下几个接触面是否有摩擦力

木块与斜面接触点间▁▁▁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