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6章 章末知识提升课件(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ppt课件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抵抗力稳定性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 力稳定性越强。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恢复力稳定性的特征: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 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目前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 ➢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 控制在13.6亿以内 ➢2020年 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达到峰值15亿
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 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稳 定 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合理利用——适度采伐、适度放牧、 适度捕捞)
•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
• 可持续发展
• 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调节生态系统--调节 气候、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
• 直接价值(对人有利):食用、药用、旅游、 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等
• 3、保护生物多样性
• 措施:就地保护—最有效保护:建立自然保护 区

易地(迁地)保护——濒危动植物:建
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保护基因
• 关键:
二、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六章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六章复习课件

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 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 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析】选C。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 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 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 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 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 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第6章 阶段复习课①③②④


【备选答案】①臭氧层破坏 ②就地保护 ③直接价值(潜在 价值) ④潜在价值(直接价值) ⑤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 性) ⑥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原理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 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 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2.生态农业的模式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 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 物资源化,即“废物——原料——废物——原料”的模式,以 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
3.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1)整体性——即整体协调发展。 (2)高效性——能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利于物质的循环利 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增加生物的产量。 (3)平衡性——生态农业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多样,结构多 样,有利于改善环境。 (4)循环性——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3第4、5、6章章末归纳整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3第4、5、6章章末归纳整合

解析:图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甲虫和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 营养级,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根据能量金字塔,在生态系统中, 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答案:D
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 中的三种成分。
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加后减小的。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
“J”型曲线。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长的环境中存在着的限制种群增
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有限的食物、废物的积累、环境条件的变 化或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或种间)。
2.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 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 么(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解析:随种群数量的增加,由于密度因素导致死亡速率上升,生殖速 率下降。P点表示死亡速率和生殖速率相等,即代表环境已达到其负 载能力时的情况。 答案:C
(3)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纵坐标起点均不为0,当处在以下条件如 实验室提供的理想条件、一个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一定 时期时,才会出现“J”型增长曲线。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数 量增长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
到达K值时其种群增长率为0。在“S”型曲线中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 量可能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应用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 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②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 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③生产应用:生产上的捕获期就确定在种群数量为K/2时最好,但 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即K/2以前时个体数量少,增长率很 慢的时期)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4.右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模式图,识图作答: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 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 ,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战略。
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 B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 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人均耕地 继续减少。 (2) 自然资源 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 环境污染 加剧。 (5)生态平衡破坏。
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请回答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 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 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 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远少于世界人均耕地,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水平。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保护基本农田;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复习课件
图 b 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原因是 什么? 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 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辨析:初级消费者摄入 的能量就是第二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 不是,摄入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 量属于哪一营养级的? 属于第一营养级 3.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有几个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的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
③潜在价值:目前尚未发现的价值
思考: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谁的价值大? 间接价值大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最有效措施)
②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等(提供最后 生存机会) 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1.生物多样性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 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 述,错误的是 ( B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 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B )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⑶.臭氧层破坏
⑷.海洋污染 ⑸.土地荒漠化
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0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 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2.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宜于它 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 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 的“害草”。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 A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必修3第6章第1、2节ppt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必修3第6章第1、2节ppt课件
大气 污染 温室效应 有毒气体 大气中CO2过多 大气中SO2过多 生活污水、工业 污水、石油泄露 等污染物
海洋 富营养化 污染
例2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 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空洞 A.①⑥ C.②③⑦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⑧大脖子病 B.①⑤⑧ D.④⑧ ④潮汐 ⑤臭氧层 ⑥水俣病 ⑦酸雨
目录
知识导图
目录
高频考点•深度剖析
考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录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
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 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 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 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小。
(2)向环境排放的废物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目录
跟踪训练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耗
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 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 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 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油脂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20世纪以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 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
成因 危害
污染情况 无机污染
湖泊中表现为水华, 水中富含N、P营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 养素 大量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