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化学修复最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答案_最新修正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答案_最新修正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 H2O===M(OH)n+n2H2↑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解析:金属腐蚀的本质主要是金属原子失电子被氧化,腐蚀的内因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外因是金属与空气、水和其他腐蚀性的物质相接触,腐蚀主要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A中金属腐蚀的本质应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为M-n e-===M n+;B选项中Sn、Fe构成电化学腐蚀,主要是Fe-2e-===Fe2+,铁先被腐蚀。

常温下,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难以和非金属氧化剂(Cl2、S)等反应,发生化学腐蚀。

答案:C2.下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饱和硫酸氢钠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解析:a、b试管中均发生铁的电化学腐蚀,在食盐水中的Fe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为碳:2H2O+O2+4e-===4OH-,负极为铁:2Fe -4e-===2Fe2+,由于吸收O2,a管中气压降低;b管中的电解质溶液是显酸性的硫酸氢钠溶液,故发生析氢腐蚀,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由于放出氢气,b管中气压增大,故U形管中的红墨水应是左高右低,B选项错误。

答案:B3.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图中各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解析:A中,食醋作电解质溶液,铁勺和铜盆是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极,形成原电池,铁是活泼金属作负极;B中,食盐水作电解质溶液,铁炒锅和铁铲都是铁碳合金,符合原电池形成条件,铁是活泼金属作负极,碳作正极;C中,铜镀层将铁球覆盖,使铁被保护,所以铁不易被腐蚀;D中,酸雨作电解质溶液,铁铆钉和铜板分别作负极、正极,形成原电池。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In-site chemical 修复地点 remediation
化学还原修复 可渗透反应墙
ex-site chemical remediation
溶剂浸提修污染复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3.2 化学淋洗修复 ----Chemical leaching and flushing/washing remediati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其它】 Fenton reagent technique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3.1 化学修复概念及分类
通过化学添加剂清除和降低污• 淋洗修复 化学固定修复 化学氧化修复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三个普遍性原理: 在高PH值条件下产生固定,形成难溶性的复
合物,使金属离子难以向地下水淋溶; 在固定过程中金属离子被整合到教性复合体
的晶体结构中,很难被溶解和渗滤; 其金属离子被截留在撤性复合体低渗透性的
基质中。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3.4 化学氧化修复Chemical oxidation remediation
在土壤修复中,它通常以气体的形式直接进入污染 区,氧化其中的有机污染物。
污染环境化学修复原理
(KMn04)的标准还原电位为1.491V,能有效去 除受污染水环境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还能显著地 控制氯化副产物,使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 均有显著的降低。
高锰酸钾不仅对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含氯溶剂 有很好的氧化效果,且对烯烃、酚类、硫化物和甲 基叔丁基醚(MTBE)等其他污染物也很有效。
(影H响2O因2)素、残污留染态物(类HC型lO及4赋-H存F及状1态:1;HCl)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章 第4节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章 第4节

第四章第四节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D)A.金属腐蚀是指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B.电化学腐蚀是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C.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D.电化学腐蚀伴有电流产生解析: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形成原电池的腐蚀,不需要外加电流,故A、B错误;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吸收氧气形成氢氧根离子,C错误。

2.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解析:反应①②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项正确,B项错误;铜和钢构成原电池,钢制水管腐蚀速率加快,C项错误;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B.图2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C.图3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空气,干燥条件下,铁钉不易被腐蚀,故A错误;B.高温下,Fe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条件下,铁发生化学腐蚀,故B正确;C.图3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上放出,故C错误;D.在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故选B。

人教化学选修4第4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人教化学选修4第4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__析__氢____腐蚀,电极反应: 负极 Fe -2e-= Fe2+ ,正极:2H+ + 2e- = H2 。
4、用铝制饭盒盛放醋酸,一段时间后, 饭盒被腐蚀,该种腐蚀属__化__学___腐蚀,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CH3COOH=2(CH3COO)3Al+,3H2↑ 若用铝制饭盒盛放食盐(含水时),一段 时间后,饭盒被腐蚀,这种腐蚀叫 做 电化学腐蚀,反应原理是(写电极反应 式)负极:__4_A_l_-1_2_e_-=__4A__l3_+ __________,
2、用所选用的实验装置和试剂,你看到 了什么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总结提升——超越实验
1、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 2、根据金属腐蚀的原理,我们可以
给金属的腐蚀怎样分类? 3、按照腐蚀的分类,哪种腐蚀更普
遍,其危害更大?为什么?
刷油漆
衣架和电线如何防锈?
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不能刷油漆防锈,可涂油脂
热 镀 锌 管
汽电 车镀
哑 铃 、 轮 毂 、
加 有 机 硅 涂 层 的 变 压 器
牺 牲 阳 极 的 阴 极 保 护 法
船身上装锌块 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铁
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 铁管道的腐蚀,镁块要定期更换
外加电流保护法
使 用 不 锈 钢
1、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D ) A.镀锡铁器比镀锌铁器表面破损= 4OH- 。
(2)铜制品在经常下酸雨的地区电化学腐蚀严重。 写出此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C_u_-_2_e_-_=__C_u_2_+ ______,
正极__O_2_+__4_e_-+_2_H_2_O__=_4_O_H__- ___。

第4章 毒作用机制(150915)

第4章 毒作用机制(150915)

11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 (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与高分子血浆蛋白或脂蛋白结合,影响 扩散。
2. 专一化屏障:血脑屏障、血睾屏障、胎盘屏障阻止亲水 性化合物 3. 贮存部位分布:铅取代羟磷灰石中的钙离子沉积在骨骼、 氯代烃蓄积脂肪细胞 4.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金属硫蛋白与镉结合 5. 从细胞内排出:mdr编码的P蛋白将化合物泵回细胞间隙
很容易与谷脱甘肽反应而解毒
30
(二)解毒
4. 自由基的解毒 没有任何一种可以解除HO〃,预防HO〃毒作用的 最有效办法是阻止其产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酶(GPO)和过氧化氢酶 (CAT)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解毒作用
31
(二)解毒 5. 蛋白质毒素的解毒 硫氧环蛋白,蛇毒 6. 解毒过程失效 解毒能力耗竭(解毒酶、共底物、抗氧化剂);
3
阐明毒作用机制的意义:
(1)解释描述性资料、评估特定外源化学物引起有害效
应的概率、制定预防策略、设计危害程度小的药物和工业 化学物,以及开发靶生物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杀虫剂等提供 依据; (2)有利于对机体生理和生化过程及人类某些疾病重要 疾病病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
4
毒物在体内的可能毒性过程
生的防御或适应性反应。 根据引起细胞应激的原因不同以及细胞应激反应的差异: • 热应激(heat stress); •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 缺氧应激(hypoxic stress);
• 内质网应激(endophasmic reticulum stress); • 遗传毒性应激(genotoxic stress)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习题解答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习题解答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一、名词解释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的情况下,土壤原来固定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2、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地壳中最先存在的,经风化作用后任然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

主要的原生矿物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形成的新矿物,统称次生矿物。

包括各种简单的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游离硅酸、三氧化物(R2O3•XH2O);次生铝硅酸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或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是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3、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通常用pH表示。

活性酸度的来源主要是CO2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

此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的反映。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

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

土壤胶体是H+和Al3+的贮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贮备,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在砂土中约为1000;在有机质丰富的粘土中则可高达1×104—1×105。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4章第4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4章第4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了解金属腐蚀及其危害。

2.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反应原理。

(重点)3.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特别是电化学防护的方法。

(重点)教材整理1 金属的腐蚀[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实验1: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下图所示的具支试管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导管中水柱和铁钉的变化。

如图1。

图1图2实验2:向100 mL烧杯中加入约50 mL饱和食盐水后,插入两个玻璃筒(无底);将一个无锈铁钉和一个碳棒分别用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再分别插入两个玻璃筒中。

如图2。

问题思考:(1)实验1的实验现象是什么?铁钉为什么会生锈?说明什么问题?请分析变化的原因。

【提示】实验1中导管中的水柱上升,铁钉生锈。

说明该过程铁钉被腐蚀。

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2)实验2的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说明什么问题?若向实验2的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请写出相关电极反应式。

【提示】电流计指针偏转。

说明有电流通过。

向碳棒一端加入酚酞,显红色。

说明该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3)若将实验1和实验2的溶液换为盐酸(均足量)。

实验1存在哪些形式的化学腐蚀?实验2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写出相关电极反应式。

【提示】若换为盐酸,则实验1中会发生铁与盐酸的化学腐蚀,同时也有电化学腐蚀。

实验2中则发生电化学腐蚀。

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

[认知升华]1.金属腐蚀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发生原电池反应来判断。

发生原电池反应引起的金属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否则属于化学腐蚀。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判断,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在酸性较强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在中性或酸性较弱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氢后面的金属只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2.影响钢铁腐蚀的因素水、空气、电解质溶液、不活泼金属杂质的存在。

最新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最新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蚀>有原电池原理保护措施的腐蚀>有电解原理保护措施的腐 蚀。
2.对同一种金属的腐蚀: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时,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 腐蚀越快。
3.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泼性差别越大,活泼性强的 金属腐蚀越快。
[例 4]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 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 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
方法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定义
利用原电池原理,让被保护 的金属作正极,另一种较活 泼的金属作负极
让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用 惰性电极作辅助阳极,两种 电极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 接外加直流电源
原理
原电池原理
电解原理
被保护 金属
作正极
作阴极
构成
被保护金属、比被保护金属 被保护金属、惰性电极及直
(3)加保护层:如涂油脂、喷漆、镀层、表面钝化等。 (4)改变内部结构: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制不锈钢、耐酸 钢等。
(5)电化学防护法:如在钢铁的船体上焊接上较活泼的金属 锌板。
[例 3]下列各种方法中,能对金属起到防止或减缓腐蚀作用 的是( )。
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③保持金属 表面清洁干燥;④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
的氧化物薄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点拨:金属的防护方法是根据金属被腐蚀的条件提出的,
只是能破坏或隔离金属被腐蚀的条件,或者使金属的内部结构
改变而产生抗腐蚀的能力,就能达到保护作用。 答案:D
方法指津 判断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2Fe3++Sn2+=2Fe2++Sn4+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c)Cr3+和Sn4+(d)Cr2O72 -和Fe3+(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Ni(s)+Cu2+(aq)→Ni2+(1.0mol·dm-3)+Cu(s)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高中化第四章电化基础第四节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课件选修4

高中化第四章电化基础第四节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课件选修4
[对点演练] 2.下列有关金属的保护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使用的快餐杯表面有一层搪瓷,搪瓷层破损 后仍能起到防止铁生锈的作用 B.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铁皮的腐蚀速率很 慢 C.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 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D.钢铁制造的暖气管道外常涂有一些沥青,这是
高中化第四章电化基础第四节金 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课件选修4
Fe+2H+===Fe2++H2↑
b.吸氧腐蚀(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Fe(OH)2 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 。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
“能”或“不能”)阻止钢铁继续被腐蚀。
Fe-2e-===Fe2+
O2+4e-+2H2O===4OH- 4Fe(OH)2+O2+2H2O===4Fe(OH)3
锌块
负极(或阳极)
正极(或阴极)
阴极阳极 直流电源
[新知探究] 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比较
[名师点拨]
金属腐蚀快慢的判断方法
(1)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电解原理引起的
(3) 无 保 护 措 施 的 金 属 腐 蚀 > 有 一 定
[对点演练]
[解析]
铁在海水中的腐蚀属于电化学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
No Image
谢谢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
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

解析:选 A ①②反应中消耗 O2 的量相 等,两个反应也仅有 O2 作为氧化剂,故转移 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B 项错误;铜和 钢构成原电池,钢质水管腐蚀速度加快,C 项 错误;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 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D 项错 误。

第4章 DNA损伤、修复及重组

第4章 DNA损伤、修复及重组

• TT 、 CC 、 CT 之间都可 形成二聚体。
•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最易形成胸腺嘧啶二聚 体(TT)。
(2)电离辐射造成的DNA损伤 • 碱基的变化:细胞中的H2O经辐射分解后产生•OH, 使碱基氧化修饰,形成过氧化物,导致碱基的破 坏和脱落。 • 脱氧核糖的变化:•OH可以使脱氧核糖分解,引 起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 DNA的交联,包括DNA链间交联和DNA与蛋白质 的交联。
• 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为例,含有二聚体的DNA仍可 进行复制,但复制到二聚体时要暂停一下,然后 越过此处障碍,在二聚体的后面以未知的机制开 始复制,这种起始复制可能不需引发。 • 这样在合成的子链上留下一个大缺口,而其互补 链则复制成完整的双链。然后由完整双链中的母 链与带缺口的子链发生重组。
• DNA合成时,复制叉遇到嘧 啶二聚体,会跳跃过损伤部 位,在下游约1000个核苷酸 处重新开始。复制的子链形 成一个缺口。 • recA蛋白可以识别并结合于 此,并同时识别同源双链区。 • 在recA蛋白的作用下,同源 双链发生重组交换,无损伤 的母链断裂修补缺损的空隙。 • 母链的缺损部位以互补链为 模板,进行合成修复。
(四)烷基转移修复
• 烷化剂所引起的最常见的DNA损伤时使鸟嘌呤O6 甲基化。在大肠杆菌中存在 O6-甲基鸟嘌呤转移酶, 可修复甲基化的碱基。将O6甲基鸟嘌呤的甲基转 移至该酶的一个半胱氨酸上,酶自身失活。
二、切除修复
• 切除修复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 中受损伤部分切除,然后以另一条完整的互补链 为模板,重新合成切去的部分,是DNA恢复正常 结构的过程。
5´ 3´
T
G
GATC
GATC
3´ 5´
CH3
dNTPs

分子生物学 第4章 DNA损伤与修复

分子生物学   第4章 DNA损伤与修复

•F1 Mutaagenesis
OH
H
O
Br
AGCTTCCTA TCGAAGGAT
:G
1. Base analog incorporation
AGCTBCCTA TCGAAGGAT
烯醇式
2. 1st round of replication
Br
H
O
AGCTTCCTA TCGAAGGAT
AGCTBCCTA TCGAGGGAT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第四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重组
教学要求
熟悉突变的种类和产生的因素 熟悉DNA损伤的原因、类型 理解DNA复制忠实性的机制 掌握DNA修复的机制 理解DNA重组的方式及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DNA damage (损伤)
第二节 DNA repair(修复) 第三节 Gene mutation (突变) 第四节 Recombination (重组)
•DNA lessions
d.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 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H2O2等会造成DNA损伤, 能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 修饰物,还可能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
• 每个哺乳类细胞每天DNA单链断裂发生的频率 约为5万次。
•DNA damage
发生在需氧 细胞中。 电离辐射会加剧这种损伤。
•DNA lessions
2. 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
• 生物体内DNA分子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 至少有以下类型:
–a.碱基的异构互变
–b.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c.脱嘌呤与脱嘧啶
–d.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DNA lessions

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A.降温结晶
B.絮凝沉降
C.杀菌消毒
D.细沙滤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9.
《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下列造纸的主
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C)
A.斩竹漂塘:将竹竿截断成五至七尺长,放入池塘中浸沤
B.煮楻足火: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
C.荡料入帘: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
D.透火焙干: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烧火的墙上烤干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实现净化污水与增强景观效果的双 重目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新技术,被誉为“污水处理的革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所起的作用是__能__够__吸__收__污__水__中__的__营__养__物__质__(或__富___
_集__某__些__有__害__物__质__,__为__根__区__好__氧__微__生__物__输__送__氧__气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6.“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一大壮举,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 局面以及缺水对发展的制约。为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下列做法合理 的是( D) A.南方工厂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进水库 B.沿途耕地禁止施用农药、化肥 C.北方农田全部采用大水漫灌 D.加强沿途水质监测、监控,确保水质安全
基质
植物
除氮效果 除磷效果
沸石 较好 差
砾石 差 较好
黄沙 差 差
煤灰渣 较好 较好
芦苇 差
极强
香蒲 极强

菖蒲 差
极强
灯芯草 极强 极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无机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1、在下列两种物质中,分别按Mn,N元素的氧化值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各物质进行排列:(1)MnO, MnSO4, KMnO4, MnO(OH), K2MnO4, Mn(2) N2, NO2, N2O5, N2O, NH3, N2H4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它们相应的还原,氧化产物。

(1)SO2+ I2 + 2H2O →H2SO4 + 2HI(2)SnCl2 + 2HgCl2→SnCl4 + Hg2Cl2(3) 3I2 + 6NaOH →5NaI + NaIO3 + 3H2O3、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u + H2SO4 (浓)→CuSO4 + SO2 + H2O(2)KMnO4 + S →MnO2 + K2SO4(3) As2S3+ HNO3 + H2O →H3AsO4 + H2SO4 + NO(4) (NH4)2Cr2O7→N2 + Cr2O3 + H2O(5) P4 + NaOH →PH3+ NaH2PO24、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r2O72-+ SO32+ + H+→Cr3+ + SO42-(2) PbO2(s) + Cl- + H+→Pb2+ (实际是PbCl42-) + Cl2(3) H2S + I2→I- + S(4) CrO2- + H2O2 + OH-→CrO42-(5) ClO3- + S2-→Cl- + S + OH-(6) KMnO4+ FeSO4+ H2SO4→MnSO4+ Fe2(SO4)3+ K2SO4 + H2O(7) KI + KIO3 + H2SO4→I2+ K2SO4(8) Ca(OH)2 + Cl2→Ca(ClO) 2 + CaCl2(9) Fe(OH)2 + H2O2→Fe(OH)3(10) Al + NO3-→[Al(OH) 4] - + NH3(11) ClO- + Fe(OH)3→Cl- + FeO42-(12) P + CuSO4→Cu3P + H3PO4 + H2SO45、把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浓度均为1 mol .L-1的镁盐和亚铁盐的溶液中,并组成一个原电池。

4-1-6修复

4-1-6修复

§4-1-5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组别代码评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在自习或自主时间通过阅读课本用20分钟把预习探究案中的所有知识完成。

训练案在自习或自主时间完成。

2.重点预习:反应热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3.把有疑问的题做好标记或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出”。

【学习目标】1.掌握反应热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2.了解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学习重难点】掌握反应热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知识链接】说说什么是盖斯定律。

【预习探究案】探究一:利用热化学方程式求解见课本例1。

试写出步骤归纳总结:各物质的n之比等于△H之比探究二:利用燃烧热求解见课本例2.写出步骤归纳总结:Q=燃烧热× n探究三:运用盖斯定律求解见课本例3.写出步骤【微课助学】观看微视频《反应热的计算》,填写下表。

【在线测学】预习结束后,通过平板电脑完成本课的“预习自测”。

【自学反思】【训练案】1、(题型一: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g)=H2O(l);△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2.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 kJ / molB. 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 / molC. 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 / molD. 2C2H2(g)+5O2(g)=4CO2(g)+2H2O(l);ΔH=b kJ / mol3、(题型二: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7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7

西交《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三)第三章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第一节化学修复概述一、化学修复及其特点定义:通过添加化学剂清除和降低污染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合适的化学清除剂加入污染环境,利用化学清除剂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污染物,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性质,进而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至安全标准范围。

特点:优点:快捷、操作简便、对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不敏感等;缺点: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等。

二、化学修复技术类型根据处理对象的位置是否改变分为:原位化学修复:在污染环境现场加入化学清除剂,使之得以降解和解毒;异位化学修复:通过必要的化学措施,将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液体,输送至特定地点处理,以降低其污染物浓度或去除;依据修复技术:化学淋洗修复、化学固定修复、化学氧化修复、化学还原修复及还原可渗透反应墙修复。

例题1:化学修复定义?解析:通过添加化学剂清除和降低污染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合适的化学清除剂加入污染环境,利用化学清除剂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污染物,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性质,进而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至安全标准范围。

例题2:名词解释:原位化学修复解析:是指在污染土地的现场加入化学修复剂与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或通过化学转化机制去除污染物的毒性以及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固定,使其活性或生物有效性下降的方法。

例题3:名词解释:异位化学修复解析:主要是把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甚至通过富集途径转化为液体形式,然后把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液状物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专门的处理场所加以处理的方法。

第二节化学淋洗修复三、化学淋洗修复的目的、定义、类型目的:清除污染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定义:通过向污染环境中添加可促进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将污染物抽提出环境的技术;类型:原位化学琳洗修复、异位化学淋洗修复四、原位化学淋洗法向污染环境中施加冲洗剂,使其与污染物污染物结合,通过淋洗液的解吸、鳌合、溶解或络合等物理、化学作用,最终形成可迁移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可用梯度井或其他方式收集、储存进一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投加杀藻剂需要科学的评估其风险,除非应急和健康安全 许可,一般不宜采用。
4.1.2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利用 物质的胶体化学性质,应用絮凝原理,使水华生 物凝聚沉淀到水体底部或加以回收以去除水体中 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
关于混凝剂:现在国际上使用的混凝剂主要为铝 铁系无机混凝剂(如硫酸亚铁、氰化亚铁。硫酸 铝、碱式氯化铝。明矾)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此 外聚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高 分子混凝剂在市场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1.6 电动力学修复
4.1.7 电动力学修复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 修复,主要以土壤的修复为主。电动力修复技术 既克服传统技术中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所 处生态环境的缺点,又可以克服现场生物修复过 程非常缓慢、效率低的缺点,而且该技术安装和 运行简单,成本较低,许多国家已逐渐将该技术 作为一种主流环境技术项目。
4.1.3 天然矿物絮凝法
天然矿物絮凝法:利用粘土矿物(如蒙脱土、高 岭土、伊利土)治理赤潮。黏土矿物具有离子交 换、吸附、催化等性能,改性过后的黏土物理化 学性能发生极大改变,提高了粘土的絮凝藻的能 力,对赤潮生物起到絮凝作用。
天然矿物絮凝法缺点:由于黏土无法分解藻毒素, 毒藻只是从表层水中转移到水底并未被消除,这 不仅对水底生物产生污染也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1.2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修复水体是:
通过投加絮凝剂,使其与水中的磷结合,可使絮 凝沉淀进入底泥。而当水体底部缺氧时,底泥中 的有机物被厌氧分解,形成的酸性环境又易使沉 淀的磷重新溶解进入水中。若加入适量的石灰则 可以增加磷酸钙的稳定度,同时调节底泥的pH值 为7.0-7.5,可达到脱氮的目的。若加入足量的硫 酸铝,底泥表层会附着一层厚3-6cm富含氢氧化 铝的污泥层,钝化底泥中的磷。若湖外营养物质 输送当中的磷含量明显降低,或者湖水的pH高 DO低时,底泥当中的磷都会释放到水层中,成 为湖水中磷的重要来源,这些磷转移到湖泊上层 就会刺激水华的发展。
4.1.6 可渗透反应墙
4.1.6 可渗透反应墙
PRB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 度、地下水流向、含水层的渗透性等地质和水文 情况、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污染物的 种类和浓度、污染羽状体的范围及形状等。
水力停留时间和渗透性。水力停留时间越长, 则反应介质与污染物接触的时间也越长,修复效 果自然越好。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要大于周围含 水层介质的渗透系数,一般要求墙体的渗透性是 含水层的两倍,目的是防止反应介质渗透系数过 低或反应介质堵塞而引起格栅上游的地下水位升 高,而改变水动力场,降低处理的有效性。
4.1.2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混凝剂沉淀法在水华生物密集时极为有效,作用 时间短,对非水华生物的影响也比杀藻剂小,同 时还可以消除水体中其他的悬浮物质,净化水质。
也有局限性,许多混凝剂,如聚铁本身显色,投 药后水体变色,且铁盐又为水华生物繁殖的促进 物质,铝盐则被证明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
水体污染原位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方法
组员:王星、王志国、张宝中、张倬玮
主要内容
4.1 污染水体的化学修复技术 4.2 化学修复技术在污染水体中的应用 4.3 化学修复技术的前景和展望
关于化学修复
污水的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杂 质。 处理对象主要是污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生 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化学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利用化学反 应,处理被污染的水体以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 的一种方法。 突出特点:见效快、方法简单、易操作。在某 些特殊的条件下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运用化学 处理法,能够起到控制和缓解污染的作用。
常用的碱性物质:石灰、硅酸钙炉渣、钢渣等,还可以配 施钙镁磷肥、硅肥等碱性肥料
4.1.4 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投加量:根据底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及pH 的高低而定。但施用量不应太多,以免对水生生 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重金属含量虽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但各项指标均未超过《农用污染中污 染物控制标准》的底泥,仍可以作为肥料施于农 田。一般每年每公顷施用量不超过3万kg(以干污 泥计),在施用底泥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施用碱 性物质以中和土壤酸性。
可作为生物修复和自然修复降解之前的一项经济 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4.1.6 可渗透反应墙(格栅)
原理:可渗透反应墙是一个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 的被动反应区,当污染地下水通过时,污染物能 被降解或吸附。
过程:污染物靠自然水力传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 介质时,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核素等污染物被 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墙体中含有降解挥发 性有机物的还原剂、固定金属的络(鳌)合剂或其 他试剂。
(含下如,NOM以g3-O的氧2、混气C凝a作O土:为等颗电固粒子态。受过前体氧者被化使氧物有化)机的分物混解在凝,好土后氧颗者条粒则件和是 使有机物在反硝化条件下,以NO3-作为电子受体 被厌氧降解。 氧化还原反应格栅。介质为还原剂,目前主要集 中于零价铁(Fe0),Fe(II)矿物及双金属。
污染物种类:地下水的污染物一般比较复杂,不仅仅为一种,不同 的污染物对应于相同的反应介质,其去除效果也不相同。澳大利亚 被石油溶剂污染的地下水,对单环芳烃的处理效率在63%-96%之间, 而对C29-C36烃的平均去除率仅达到54%。
4.1.7 电动力学修复
原理:将电极插入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电场, 利用直流电场产生的各种电动力学效应(包括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 等),引起土壤孔隙水及水中的离子和颗粒物质沿电场方向进行定向运 动,污染物在此过程中迁移至设定的处理区进行集中去除(包括电镀、 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生物降解等)的一种技术。其实际的操作系统 可能包括:阴极、阳极、电源、收集井(一般在阳极一侧)、注入井以及 循环液罐等。
4.1.5 化学氧化技术
基本原理:将化学氧化剂引入地下,通过氧化还 原作用来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氧化剂:二氧化氯、芬顿试剂、高锰酸盐、过氧 化物、过硫酸盐、臭氧和过氯化物等。
特点:修复的时间短,而且作用面积的分布较广。 但是,氧化剂的使用量的多少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性,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等。在修复之后产生的 残余污染物进行清除。比如,运用物理方法清淤 泥。
能杀死水华(或赤潮)生物的化学药剂主要有: 硫酸铜、含有铜的有机螯合物、高锰酸钾、次氯 酸钠、氯气、过氧化氢、臭氧、过碳酸钠、西玛 三嗪等。
其中由于蓝藻对硫酸铜特别敏感,含铜类药剂是 研究和应用较早和较多的杀藻药品。
4.1.1 投加杀剂
硫酸铜改进的含铜化合物杀藻:
晶体硫酸铜:CuSO4·5H2O 俗称胆矾或铜矾。 杀藻原理:
1、晶体硫酸铜在水中分解的Cu2+与藻体中蛋白质 结合,使得藻体中蛋白质变性死亡。
Cu2+在水中被吸附或形成了有机物沉淀,下沉至池 底。
2、Cu2+作为重金属离子,能超过Mg2+、Na+等更 快与藻类植物当中的叶绿体结合,导致叶绿体重金 属中毒,失去光合作用,导致藻类死亡,沉淀至池 底。
4.1.1 投加杀藻剂
4.1.6 可渗透反应墙
目前PRB主要有两种类型: 连续格栅结构:结构简单,但若污染区域或者蓄
水层厚度较大,则连续格栅的面积将很大,造价 也较高。 漏斗—通道结构:通过使用低渗透性的板桩或者 泥浆墙来引导污染水流流向可渗透的处理通道。 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利用多通道反应系统, 即选择不同的反应介质,在漏斗—通道系统内形 成多个反应区,由于反应区较小,因此当墙体活 性材料消耗殆尽或者是出现堵塞等问题后可以比 较方便地清除和更换。所以该结构更易于在现场 实现。
4.1.6 可渗透反应墙
反应介质:不同的反应介质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是不同的。 用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零价铁、零价铁 和活性炭、零价铁和沸石的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进行实验,结果表 明:3种不同介质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 90%, 70%以上,零价 铁和沸石对Mn离子、Zn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 80%和81%
4.1.6 可渗透反应墙
设计考虑的问题:一个是PRB能嵌进隔水层或弱 透水层中,防止地下水透过格栅边部而不能被截 留;另一个是确保地下水在反应材料中有足够的 水力停留时间。
安装:地下蓄水层,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防止 污染羽状体扩散。随着污染地下水流经此反应设 施,在反应介质的作用下,污染物浓度降低。
4.2.1 地下水修复
4.2.1 地下水修复
地下水修复实例:
1、在山东淄博,因某石化公司快速发展及城市 化进程加快,工业及居民用水量日益增加,地下 水被大量开采。另外由于该公司的一些生产车间 建立在地下水源上,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漏等 现象时有发生,加之生产污水的排放以及部分不 合格农灌水的使用,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染,其油类污染物达到1.0mg/L。在对地下水油 类污染物去除时使用二氧化氯做氧化剂,氧化前 检测出的14种毒性、致癌物中已经有5种致癌物 被去除。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经色-质联机分析, 总油量下降了50%左右,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一 些次产物,但没有一种有毒。
4.1 污染水体的化学修复技术
4.1.1 投加杀藻剂 4.1.2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4.1.3 天然矿物絮凝法 4.1.4 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4.1.5 化学氧化技术 4.1.6 可渗透反应墙 4.1.7 电动力学修复
4.1.1 投加杀藻剂
水华(赤潮):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 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由 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废 水进入水体后,使藻类大量繁殖。另外在海水中 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赤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