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最新版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12a6095022aaea988f0f72.png)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5、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 叫做比荷(q / m)
电子的比荷为:e me
1.60 1019C 0.911030 kg
1.76 1011C / kg
注意: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
负电荷的电量用负值表示 4、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二、物体起电的原因: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_ (中性) 核外电子
质子和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四、元电荷
1、密立根油滴实验
2、元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 3、元电荷的值:e 1.601019C
4、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接触后
Q 3Q
再分开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先发生正负电
荷的中和,然后剩下的电荷量再进行电荷的重新分配;如 果两带电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电荷平均分配。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新人教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PPT( 优秀课 件)
带电体与验电器上端金属小球 没有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会 不会张开呢?
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
被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吸引
高三物理电荷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电荷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d03c0a0b4c2e3f5627630e.png)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 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 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子转移到橡胶 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 上
例:课本中的实验
3、接触起电 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 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 体带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 1、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 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 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 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带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 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 离带电体。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 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 皮上
例2、一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 q可能是( )
A、3*10-19
B、1.6 *10-17
C、0.8 *10-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9 *10-19
; ;
躯微微颤抖,气の.她不是气那些人の大言不惭,也不是气他们对历史人物の肆意评判.她不再是动辄慷慨激昂の热血青年,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对错,人家依旧是出色の千古一帝,憾动不了.“小姐...”服务员见她不动,正想提醒她,被陆羽抬手截住话头.而里边の高谈阔论仍在继续.“其实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1f401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d.png)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第三个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两个相关概念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正文: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荷=进入的电荷离开的电荷。
2.电流守恒定律:电流守恒定律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推论。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零。
换句话说,电流无法在电路中的任何一点消失,而必须通过电路中的每一个点。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总电流=进入的电流离开的电流。
3.电功率守恒定律:电功率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电流守恒定律的推论,它指出,在一个电路中,电功率的总和等于零。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功率=进入的电功率离开的电功率。
现在,让我们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
I.电荷守恒定律:1.1电荷的基本单位1.2电荷的性质和量度1.3电荷的转移和分布1.4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5应用案例: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II.电流守恒定律:2.1电流定义和单位2.2电流的测量和方向2.3电流的连贯性和分布2.4电流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2.5应用案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III.电功率守恒定律:3.1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3.2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3.3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4电功率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5应用案例:电能的转化与利用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电荷守恒定律及其推论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在封闭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而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则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推导出的。
(完整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5cd7d9ec3d5bbfc0a742e.png)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m qkg C m e e/1076.111⨯=[同步导学]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 错误.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图1—1—1“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部分抵消),最后都达到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同步检测]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 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 ,q B =图1—1—2 图1—1—3,q C =.[综合评价]1.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 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 图1—1—4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 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 ,B 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若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 ,这时B 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1—1—6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 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放开C. b 立即把a 排斥开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图1—1—6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 ,16C 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6.4×C,Q =–A 910-B 3.2×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后,910-小球A 、B 各带电多少库仑?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3×10-3C 的正电荷,小球B 带有-2×10-3C 的负电荷,小球C 不带电.先将小球C 与小球A 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答案:1. 正负 2.(1)正负(2)异同(3)一部分电荷 3. 创造消失保持不变[同步检测]答案:1.带电摩擦 2.AD 3.不带不带负正 4 .远离靠近 5.AC 6.C 7.D 8.电荷A靠近导体B时,把B先拆分开后把电荷A移走,导体B靠近电荷A的一端带正电9.A 10. 5×10-6C 7.5×10-6C 7.5×10-6C[综合评价]答案:1.BC 2.B 3.B 4.正负 5.D 6. 8×10-19C 10207.(1) 4. 8×10-9C (2) 1.6×10-9C1.6×10-9C 8. 1.5×10-3C –2.5×10-4C –2.5×10-4C。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b8006d09ec3d5bbfd0a7499.png)
3、比荷
-------------------------------------------------------------------------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的单位,没有正负,不是物质, 电子、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虽然其带 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 元电荷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电荷量是不能连续 变化的物理量,因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电荷有正、负之分,则电荷量有正、负值之别。
如果把金属体接地,那么电 子会从大地“跑”到金属体 上而中和掉金属体一端的正 电荷,从而使金属体带上负 电荷。如图:
再移开玻璃棒,金属体带上 了负电荷。
所以,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 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了另一部分。 ----------------------------------------------------------------------------
在一定的条件下,电荷是可以产生或堙没的,但电荷 的代数和不变,如一对正、负电子的堙没,转化为一对 光子;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两种情 况带电粒子总是成对堙没和产生,两种电荷数目相等, 正负相反,而光子和中子都是中性的,本身不带电,所 以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因此电荷守恒定律也可叙述为: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变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 持不变。 电荷守恒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
4、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 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 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 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梯 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 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 象叫静电感应。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eb812cf7f1922791688e8bf.png)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往往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起电.二、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也不会,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三、元电荷1.电荷量:叫电荷量.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测得的.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何种电荷呢?玻璃棒和丝绸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2.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答案[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3.接触起电:电荷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的转移.二、电荷守恒定律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的得失.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答案[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保持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电荷,两小球带电量都为Q=(式中电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延伸思考]“电荷的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还成立吗?答案三、元电荷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答案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要点提炼]1.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或者e,或者是e的.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一、对三种带电方式的理解例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例2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图2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1. (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 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3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2.(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抑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________×10-18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 A.9.2×10-18 C B.9.4×10-18 CC.9.6×10-18 C D.9.8×10-18 C3.(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6.4×10-9 C、Q B=-3.2×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题组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2.如图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1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3.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B.接触起电造成的C.摩擦起电造成的D.感应起电造成的题组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4.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是()A.-q B.q C.2q D.4q5.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 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6.如图2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 A、Q 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图2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 A>Q 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 A、Q 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7.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________________ C,q B=______________ C,q C=____________ C.题组三对元电荷的理解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题组四验电器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0.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四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1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3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图3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12.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4甲、乙所示,则()图4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66d4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6.png)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 力。在静电感应过程中,导体内部电场为零,电势相等。
电荷移动与电流
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会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流向遵 循右手定则。
静电屏蔽的应用
高压输电线的屏蔽
为了避免输电线路上产生的静电 感应影响周围环境和设备,通常 采用金属网或金属管进行屏蔽。
电子设备的屏蔽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和静电感应对电 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金属盒或 金属网进行屏蔽。
人体静电屏蔽
为了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 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防静电服、防 静电鞋等措施进行人体静电屏蔽。
06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静电场的计算方法
高斯定理
通过高斯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封闭曲面内的 电荷量,从而确定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荷的基本概念 • 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与电势 •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 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01 电荷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定义
总结词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带 电体的带电量。
详细描述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 示带电体所带的电量。电荷有两 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分别 带有正电荷量和负电荷量。
0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总结词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数 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任何物理过程而改变。
详细描述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是发生何种 物理过程,如电荷的转移、电场的变化等,系统中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不变。这 个定律是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基础之一,适用于任何封闭的物理系统。
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8a474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高压输电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及防护措施
高压输电过程中的静电现象
在高压输电过程中,由于电场的作用,导线表面会聚集电荷,形成静电现象。这 些电荷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绝缘子、增加湿度、降低 传输速度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接地、屏蔽和隔离等手段来减少静电的影响。
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 定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 • 电荷在静电场中的受力分析 • 静电场的能量及其守恒定律 • 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及其规律 •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及其处理方法 • 静电场的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0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
电荷及其分布
01
02
03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 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元电 荷的整数倍。
电荷的分布
电荷在空间中的分布是不 均匀的,它可以集中在某 个物体的表面或内部。
电荷守恒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场及其物理性质
电场的定义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场, 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施加作用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静电场中的能量
静电场的能量等于电场力做功与 电荷质量的比值,即E=W/m。 静电场的能量与电荷在电场中的
位置有关。
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直线运动
如果电荷在静电场中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那么它将沿一 条直线运动。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垂直。
曲线运动
如果电荷在静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和其他力的作用,那么它 将沿一条曲线运动。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垂直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56a6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3.png)
②用带电荷量 Q1 与带电荷量 Q2 的金属球接触,若两球带同 种电荷,则每个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均为总电荷量的一半,即 Q1′ =Q2′=Q1+2 Q2,电性与两球原来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
③若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剩余 电荷量平均分配,电性与接触前带电荷量大的金属球的电性相
【典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 面镀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 电,如图1-1-2所示,现使b带电,则( ).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的表示及单位 字母表示: Q或q . 国际单位制单位: 库仑
,简称库.单位符号:C.
2.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荷量叫 做 元电荷 ,用e表示,e=1.6×10-19 C.实验表明:所有带电体 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消灭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在转移 的过程中,电荷的 总量 不变,这一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 AC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 了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叫做 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 吸引. 4.物体起电有三种方式: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2)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 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 而张开,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电荷转移的越多,斥力越大,张 开的角度也越大.
(3)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的上端时,金属箔片便可张开.因为 带电体会使导体棒的上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 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在斥力作用下箔片张开.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ae0f7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a.png)
3. 有A、B、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 B,B 和 C,C 和
A 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 A 带正电,则 ( C )
A. B、C 球均带负电 B. B 球带负电,C 球带正电 C. B、C 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C 球都不带电
第一章 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富兰克林统一天电、地电
富兰克林与雷电的故事:
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 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 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 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 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 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 不见的力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 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 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 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 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 他喊到:“威廉!我受到电击了! 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荷>>起电方式>>摩擦起电
原因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 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带电
电荷>>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概念பைடு நூலகம்
1.电荷量 概念: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符号: Q(q)
单位:库仑(C)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 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2.元电荷
概念: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符号:e
数值: e 1.61019C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8e8ce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3.png)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描述电荷数量守恒的物理定律之一。
它表明,在任何一个闭合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这个定律揭示了电荷的特殊性质,对电磁学和电路理论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荷是一种基本粒子,它带有正电、负电或者零电荷。
带正电的粒子被称为正电荷,带负电的粒子被称为负电荷,而零电荷的粒子则是中性的。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总量必须保持平衡。
换句话说,在任何一个过程中,正电荷的总量必须等于负电荷的总量。
电荷守恒定律是在许多实验观察中得出的。
一个简单的实验是通过摩擦两种材料来观察电荷转移。
摩擦时,负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是因为在物体接触的表面上,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上。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转移的电荷是平衡的,因此物体上的总电荷不会发生改变。
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电路理论中。
在一个电路中,电荷可以通过导线和电子器件进行流动。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流进入一个区域的总电荷必须等于离开该区域的总电荷。
这是由于电荷的不可创建和不可销毁性。
通过电荷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基本的电路方程,并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电荷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粒子碰撞实验中,高能粒子会发生相互转换和交互作用,但总电荷始终保持不变。
通过观察电荷转移和产生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粒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机制。
所以电荷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尽管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其中电荷可以被创造或销毁。
这一现象发生在粒子物理学研究中,当高能粒子与反粒子相撞时,它们可以互相湮灭并产生其他粒子。
这种过程称为电荷破坏。
然而,总电荷仍然保持不变,因为湮灭和产生的粒子总电荷平衡。
总之,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描述了电荷的守恒性质。
它在电磁学、电路理论和粒子物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并深入理解电荷的特性和性质。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1da9570647d27284b7351af.png)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叫做洛仑兹力 f=qvB
串联电路:各电流相等,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各电压相等,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外电路为纯电阻的 闭合电路中,电流的 大小跟电源的电动势 成正比,跟内外电阻 之和成反比。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 向的导线受到的磁场力 与导线长度、导线中电 流的乘积的比值,叫做 磁感应强度
通电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的 情况下,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 与导线中的电流、导线的长度、 磁感应强度成正比。F=BIL
电
电势差
容
高
电场强度
二
物
理
知
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树
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串并联电路
在任一封闭体系中,电荷的 总量是不变的,它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 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量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 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
F=KQ1Q2/r2
放入电场中一点 的电荷所受到的 电场力跟电荷量 的比值叫做该点 的电场强度E=F/q
电场中把电荷由A点移到B点, 电场力所做的功和电荷量的比 值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势差 U=W/q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和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 差的比值,叫做电容 器的电容C=Q/U
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跟它 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 面积成反比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产 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 正比,跟电阻值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成正比。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59ba4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e.png)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电荷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是描述物质中带电粒子的属性。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被整理成了电磁力,是自然界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力之一。
电荷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任何一种物理过程中,电荷是守恒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电荷的基本特征。
电荷是物质的一个固有属性,所以它不能被创建或摧毁。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电磁力。
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库仑定律来描述,其公式为F = k * |q1 * q2| / r²,其中F是电磁力,k是库仑常数,q1和q2分别是两个电荷的大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可以看出,电磁力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电荷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电荷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电荷的代数和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既不会被创建也不会被摧毁。
换句话说,电荷是守恒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考虑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一个封闭的金属球内有一些正电荷和负电荷。
当我们将一个正电荷移动到金属球内时,金属球会自动调整其内部电荷的分布,使得总电荷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金属球内的自由电子可以在球体内部自由移动,以达到电荷平衡。
另一个例子是静电感应现象。
当我们将一个带有正电荷的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中性物体会被感应,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将会重新分布,使得整个物体的总电荷保持不变。
这种感应现象可以用电荷守恒定律来解释,系统中的总电荷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电荷守恒定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路中,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流的流动以及电路中各部分的电荷分布情况。
另外,在原子物理学中,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例如,在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与电子的数量相等,从而保持总电荷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总电荷在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但电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种表一述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3.注意: (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2)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部分之间能转移的是电子; (3)起电过程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现象; (4)电荷的中和现象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程,但在
分离、转移、结合等 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3
1.电荷量(Q或q) 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为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
2.元电荷: (1)电子所带的电荷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 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e=1.60 ×10-19C,由美国 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 (2)对元电荷的理解:
8.1 电荷 库仑定律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正、负电荷; 2.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解答问题; 3.了解元电荷的含义。
2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我国在战国末 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 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 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 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电磁学及其 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 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 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 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 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 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 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7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
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
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 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
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8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2)感应起电: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 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205.5倍的元电荷; C. 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 D. 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15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 列论述正确的是:
2
2
例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
将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A.-Q
B.Q
C.2Q
D.4Q
11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4)物体带电的实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
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 不是创造电荷.
12
二、电荷守恒定律:
++ Nhomakorabea10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3)接触带电: 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
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 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带电。
注意:接触带电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 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
+2Q -Q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C+ — A B +
—A B +
如图所示: ①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将 张开。 ②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
1.使带电体C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3.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
9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思考:若先移开C,再分开A、B,那么后来A、B 带电情况如何?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互:相摩擦的物体因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而发生了电子的转移,一些束缚力差的电子往往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
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如: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则毛
A、B上感应出的异种电荷会立即中和,不会使A、B带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近异远同)
例2、下图所示的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
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A B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a.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电荷量为e=1.60 ×10-19C ,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e的整数倍。Q ne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 它们是元电荷.
14
3.电子的比荷(荷质比)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m ee01 .9 .6 1 1 10 0 1 39 0C kg1.761011C/kg
3
1.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表明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4
1.两种电荷:
(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 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 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 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简称正离子; 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负电的离子,简称 负离子。
皮带
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则丝
绸带
电。
6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什么电荷, 为什么?
A.毛皮带正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 棒上;
B.毛皮带负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 橡胶棒上;
C.毛皮带正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 皮上.
D.毛皮带负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 了毛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