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学习心得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它主要阐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即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读完《中庸》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中庸之道强调在对待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向极端。
这种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意味着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和谐共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庸之道还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和学问上的进步,不断挑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强调了“中庸”之道,即
“不偏不倚,不极不端”。
在阅读和理解《中庸》的过程中,我深
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和处世之道。
首先,中庸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平和,不偏不倚。
在人生的道
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诱惑,但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才能不被外界影响,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原则。
同时,中庸也告诫我
们不要过分追求极端,要避免情绪和行为的偏激。
只有在中庸之道
上行走,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中庸强调了“道”和“德”的重要性。
在《中庸》中,
提到了“道”是一种普遍的秩序和规律,而“德”则是人们在实践
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这提醒我们要注重修养和修身,要不断
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做到“中正之道”。
最后,中庸还强调了“诚”和“信”的重要性。
诚实和诚信是
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
和信任。
同时,也要求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出必果,这
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总的来说,阅读《中庸》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提高,注重诚信与诚实。
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时刻铭记和践行的。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努力,以中庸之道为指引,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
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
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
《中庸》是孔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探讨了人的行为和处事的原则。
在阅读《中庸》
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庸》强调了“中”字的重要性。
中庸即守中立、处事稳健。
这一思想告诉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追求平衡,避免过激和极端。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
和冲突,只有坚持中庸之道,才能在不偏不倚中找到最合适的方向。
其次,《中庸》强调了自我反省和修养。
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自我反省,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才能在与
他人的交往中取得和谐和平的关系。
再次,《中庸》强调了分寸和度的准则。
书中提到了“不可不慎也”的概念,意味着
在行事过程中应注意分寸。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有所取舍,不可追求完美和
极致,要根据情况适度调整。
只有在行动中保持适度,才能避免过劳和浪费。
最后,《中庸》强调和谐和均衡的思维方式。
书中提到“君子之道,不为难易之、不
处高下之,不为富贵之”。
这种思维方式告诉我们,要摒弃功利和斗争,避免非分之想,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收获
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总而言之,阅读《中庸》使我深入理解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这对于我的成长和处事方
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运用中庸之道,我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处理人
际关系,并在困境和压力面前保持镇定和坚定的信心。
中庸之道心得优秀作文5篇
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 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中庸之道心得 3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 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 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 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 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 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 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 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 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 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 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 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 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 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
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 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 必明,虽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 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天下国家可均 也,爵禄可辞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在孔子看 来,中庸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中庸为什么很难实行和彰显 呢?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 及也。”
学子中庸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庸之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当今社会,中庸之道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学子,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之道,亦称中道、中行,源于《易经》中的“中正平和”思想。
中庸之道强调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既不过分追求极端,也不沉溺于平庸。
中庸之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均衡发展: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也要关注品德、情感的修养。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 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以真诚、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是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3. 适应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做到灵活应变,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步自封。
4. 适度原则:在为人处事中,要把握适度原则,做到恰到好处,既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也不忽视精神需求。
二、中庸之道在学子成长中的体现1. 学习上,追求中庸之道在学业上,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既要勤奋刻苦,又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在学业上的几点体会:(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既要保证学习效率,又要兼顾休息和娱乐。
(2)均衡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关注主科成绩,也要关注副科学习,做到全面发展。
(3)善于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2. 人际交往中,践行中庸之道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以真诚、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做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在人际交往中的几点体会:(1)换位思考: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适度原则:在与人交往中,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盲目迎合他人,也不刻意与他人对立。
(3)保持距离:在人际交往中,要适度保持距离,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中庸第五课心得
中庸第五课心得
中庸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之道被儒家视为最高境界的道德标准,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保持适度、平衡和和谐。
在中庸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中庸之道来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庸之道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往往会感到压力和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衡。
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坚持内心的准则和价值观,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其次,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灵活性来应对这些问题。
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变通,不固执己见,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坚持道德准则。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条道德准则,也是一条人生哲学。
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不做违法违纪、损人利己的事情,而是要追求内心的高尚和纯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和谐、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中庸第五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庸之道的精髓和意义。
我相信,中庸之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的重要准则。
只有坚持中庸之道,才能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中庸》心得体会6篇
《中庸》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庸》心得体会6篇写体会可谓是见仁见智,而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通过不断的写体会相信大家一定都受益终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中庸体会和心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旨在阐述“中庸之道”的内涵和应用。
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理念,强调天人合一、仁爱、礼制、诚信等方面,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对于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不让自己过度疲劳;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做出过激的行为。
2.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不乱砍乱伐,不随意排放污染物。
3.仁爱:中庸之道强调仁爱之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强求他人。
4.礼制:中庸之道强调礼制,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社会公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公德。
5.诚信:中庸之道强调诚信,言行一致,不虚伪。
在个人行为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虚伪,不骗人。
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我深刻体会到它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体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领悟中庸之道的真谛。
中庸体会和心得篇2中庸体会和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采取不偏不倚、平衡和谐的态度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激、不过分。
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偏见和失误。
2.尊重他人:中庸之道强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包容、开放,避免冲突和误解。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中庸心得体会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中和”的思想,即人的言行应该保持在中庸之道上,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以下是读《中庸》的一些心得体会:1.认识“中庸”之道《中庸》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中庸”的概念,即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原则。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庸之道是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则,它既不过分,也不过分,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
2.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中庸》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天地万物,保持谦逊、勤奋、善良等品质,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慎思明辩《中庸》主张要“慎思明辩”,即在思考问题时要谨慎思考,明辨是非,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知行合一《中庸》强调了“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只有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
5.不断学习和提高《中庸》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持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它提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阐述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阅读《中庸》,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读中庸心得体会篇2《中庸》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其核心理念是“中庸之道”,强调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读《中庸》后,我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首先,我从《中庸》中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即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权衡利弊、协调矛盾、处理纷争等,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于读中庸之道心得5篇
关于读中庸之道心得5篇a;《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但要实行“中庸之道”, 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 通过后天的学习, 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下面就是带来的读中庸之道心得, 希望能帮助大家!读中庸之道心得1翻开自己的随笔, 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
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 觉得那些简单的话, 之所以成为经典, 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 用现在的话说, 之所以, 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 在于, 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 让不同年龄, 不同时期的我们, 都能从这些话语中, 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接触《中庸》, 源于大哥去北京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 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 使大哥受益匪浅。
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 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 “不偏不倚叫做‘中’, 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 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 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 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 掌握中庸之道, 致中和。
达到中和, 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 万物便生长发育, 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 与自我相分离, 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 去外诱之私, 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 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 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 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人, 都长一双眼睛, 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 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
然而, 很多人, 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 向内, 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 如果考试不好, 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 答案写错了, 或者紧张, 或者什么理由。
国学经典《中庸》读书心得体会【5篇】
国学经典《中庸》读书心得体会【5篇】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
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中庸》读书心得体会,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国学经典《中庸》读书心得体会1话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
一种违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后一事无成“小人”。
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
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行。
行是实践,明是认知。
中庸之道,聪明的人过头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
世间万物都是理开头,有理当先,无理当后,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自信,不要太过自卑,对于消极的思想要去除,对于积极的思想要推荐。
善于向人学习,光明正大发扬正能量。
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懂时,向他人请教,经长时间积累,知识便加多,这才是成功之人。
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往往是胜利的人。
中庸的立身之道。
聪明的人不是智慧过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护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护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
有的人说自己很聪明,可是,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了太多的误事。
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确的路;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心灵开阔。
懂得牢牢抓住,这种抓住是有道理的,没有违背道德是有益的。
中庸之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对。
中庸之道,是遥不可及的、深远的。
通过读《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
带着虔诚的心,学习中庸之道吧!国学经典《中庸》读书心得体会2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
中庸30课心得
中庸之道的应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合适的、适度的状态,是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很难保持平衡。
此时,中庸之道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
1. 管理时间
在现代社会,时间成为了人们最宝贵的资源。
因此,管理时间就成为了保持平衡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各种活动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作或学习的效率。
我们应该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留出时间休息、放松、娱乐,以保持身心健康。
2. 保持心态平衡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人们很容易失去心态平衡。
因此,保持心态平衡就成为了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应用。
我们应该学会看待问题的多个方面,避免一味地陷入消极情绪中。
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 保持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保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注意饮食、锻炼、休息等方面的平衡,以保持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地进行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 保持社交平衡
社交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社交也会影响
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社交平衡就成为了中庸之道在社交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应该学会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度依赖或疏远他人。
我们应该在与人交往中保持真诚和尊重,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平衡。
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5篇
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5篇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庸之道读书心得体会1和谐是古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强盛、民主、文化、协调的社会主义国度。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精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向众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立场。
对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感性看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置问题。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进程,通过书本获得悉识,通过常识传递思维,,进而到达书中请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浏览,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幸运”,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察看事物,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当今这个竞争剧烈的社会,压力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端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畸形的景象。
因而,我们要温和的对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其化,在意识问题的基本上,一直空虚自己,是自己变的强盛,同时要坚持一颗谦逊谨严的心,不要戒骄戒躁,任何事件,当时有准备就会胜利,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负,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唯有博大和宽容,才干兼容并包,使为学存在世界目光跟开放胸怀,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咱们要逐渐的进行学习的五个档次,终极使本人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幻想。
激动是魔鬼,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缓缓的处理,只有这样能力战胜艰苦,最终达到成功的此岸。
所有任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货色,就永远跑不了!在《中庸》中,我领会到了知识的主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中庸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
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读中庸心得体会【篇2】《中庸》一颗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的明珠。
《中庸》,一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宝典;《中庸》,一本让人如获至宝的书籍。
而我因为国学知识竞赛,有幸欣赏了此书。
“中庸”——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便是“执中”之意。
但是,在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之时的平静情绪就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它还教育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人的规范——“五大道”(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和“三达德”(智、仁、勇)……它使人读过后,回味无穷,细细体会,就又会有一番新的理解,这真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呀!它让我们有了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气魄和胸襟。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学习《中庸》心得体会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以及我在以往工作中的心路历程。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道德经》,分享学习的感悟,我自己感觉加入讲师团的时间太短,对《道德经》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我选择了跟大家分享我的《中庸》学习体会,讲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初接触《中庸》是在每周四早课上观看视频,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容易理解,能听的明白,后来在转正之后就加入《中庸》学习小组。
通过写手抄稿、每日诵读、看译文,加深自己对《中庸》的理解,也让我能更恰当的对待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中庸》第二章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想转变。
《中庸》第二章原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中,就是指合理、适当、协调、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庸,就是要坚持原则,尊重规律。
这里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只美丽的海鸟,飞到战国时期鲁国京城的郊外,停在一棵树上。
京城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种鸟,都以为是一种吉祥鸟。
鲁国国王看到了,也高兴得不得了。
心想:“飞来了神鸟。
这可是个好预兆,看来要有大富大贵降到我的头上。
”他就叫人把那鸟逮住了。
怎么喂养呢?鲁王又想:“神鸟可不能像一般的鸟那样,关在笼子里养着。
我一定要让它的生活跟我的一样。
否则,让神鸟怪罪下来可不得了。
”于是,好心的鲁王就吩咐仆人,把那只鸟供养在庙堂里。
每天叫人吹乐打鼓给它听,献出最好的美酒请它喝,杀猪宰羊,把最肥最鲜的肉献给它吃。
对鸟照顾得够好了,可是那只鸟却一点儿也不领鲁王的情,吓得惊慌失措,在庙堂的顶棚上,一会儿害怕得飞来飞去,一会儿恐惧地躲藏起来。
什么美酒啊,肥肉啊,音乐啊,它根本不知道那是鲁王专门献给它的。
一天,两天,海鸟不吃也不喝。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5篇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5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中庸之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道的衡量标准。
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事情是否符合道,如果不符合,就不要再做了。
下面就是WTT带来的读中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读中庸的心得体会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精选最新读中庸之道心得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是一种修身手段。在心理活动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倒中庸”。孔子主张出世,这种心理活动必然要外化为一种符合仁爱与礼仪的外在表现。
中庸是一种至高美好的德行。是一种理想人格。“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就是说,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们很少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比如颜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隐恶扬善,择其两端,用于民。而一般人很难真正达到中庸的境界,“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读中庸之道心得4
我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盛赞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观后心得(精选5篇)
中庸观后心得(精选5篇)中庸观后心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它讲述了如何平衡人际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做到“中庸之道”。
*将围绕《中庸》的主要观点、意义与价值以及个人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适度平衡的处事原则。
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诚”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同时,政治制度也应该追求“中庸之道”,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此外,《中庸》还强调了“天命之性”的概念,即人类本质上的善良和美好,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和外在的行为规范。
《中庸》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提出了如何平衡人际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指导。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处事原则,使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做到适度平衡。
个人心得体会方面,我认为《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智慧的处事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一个考验我们智慧和能力的问题。
而《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可以让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做到适度平衡。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遵循中庸之道,尊重同事、合作共事,以达到团队和谐、稳定的目的。
总之,《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它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以达到适度平衡。
同时,在工作中也应该尊重同事、合作共事,以达到团队和谐、稳定的目的。
中庸观后心得篇2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之道,既不偏于一方,也不偏于另一方,是一种无过无不及的境界。
下面是一份中庸观后心得,供您参考:1.理解中庸之道:在阅读中庸之道的相关内容后,我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庸之道心得优秀作文5篇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 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 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 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 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 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 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 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 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 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中庸之道心得 4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 性之谓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
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 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 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 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 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 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 庸”。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 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 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 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 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谓“花 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 道”。“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 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 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中庸》强调实践,不仅在实践中运用“中庸”,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庸”。
运用要像舜一样,“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至于学习,《中庸》举出了另外一个典型,这就是颜回。
《中庸》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所谓择乎中庸,就是善于选择,选取那些最精当的,真理性最强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为己有。
颜回一生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东西都可能是偏激的,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所以要善于选择。
选择不是选那些哗众取宠的,而应该是不偏不倚,真实反映了事物本质的。
为要把握“中庸”,一则要学;二则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
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在这里特别强调学与行的重要,无论何种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学习,就能“知”。
无论何种人,也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实践,就能成功。
无过不及的思想方法。
“中庸”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的思想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而不能须臾偏离。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中庸,他的思想无时不在中庸规范之内。
小人反中庸,其思想没有任何约束,以至肆无忌惮。
肆无忌惮,指的是离开客观规律的胡思乱想。
中庸既有思想修养问题,也有思想方法问题。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中庸》的作者概括了五个方面:“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这五个方面简单说来就是敏、宽、刚、庄、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的道德标准
❖ 【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 能久矣(1)!”(第3章)
❖ 【注释】①鲜:少,不多。 ❖ 【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
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 【读解】
❖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孝也要讲中庸中庸之道 的孝,要求我们从自己天生的爱戴父母的心出发, 同时考虑到各种行为的后果,全面权衡利弊,采取 最合适的方法,并不是越顺从越好,也不是包办父 母的一切事务就算作是孝。 有一个中产之家,家庭条件不错,家里有一个 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孝顺的儿子应该把老母亲像神 仙一样供起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不用老 人操心。可是不然。他们家还让老母亲每天洗碗, 特别是来了客人,吃完饭之后杯盘狼藉,锅碗瓢盆 一大堆,还喊老母亲来洗碗。一位客人非常不解, 简直有点愤怒,就质问这家的儿子,老人这么大年 纪,行动不便,为什么还让老人家洗碗?
到 位 不 越 位
❖ 《中庸》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 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 敢作礼乐焉。”不是天子的人,不能议论礼制的是 非,不能制订度量的标准,不能考究文献的史迹。 现在天下的车辆都是一样的宽度,书写都是一样的 字体,行为都是一样的准则。虽然在那个位置上, 却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的;虽然有那 个德行,却不在位置上,也不敢制作礼乐啊!
❖ 多做事而不越位,第二要做那些对别人而言只是义 务而不代表权力和位置的事情。有些事,虽然可能 很繁重,你很想替人家分忧,可是这些事里头有权 力在运作,或者代表着某种地位,又或者体现了某 种身份,那就不能去做,做了就是越位。可是有些 事情人家本身不愿意干,这些事又没有什么象征意 义,又不涉及权力的纷争,那就不妨多帮忙。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 【原文】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 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3)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 (4)下;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 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6)人。 故君子居易(7)以俟命(8),小人行险以 侥幸。子曰:“射(9)有似乎君子,失诸正 鹄gu(10),反求诸其身。”(第14章)
中庸之道
主讲人: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 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 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 《中庸》和《大学》、《论语》、 《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 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 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译文】
❖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 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 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 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 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 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 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 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 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 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 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 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 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 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 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 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 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 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 智慧。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 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 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 多做事而不越位,最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要 在大庭广众之下替别人做事。“高调做事” 的箴言是有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不 能高调,否则你的动机就会被别人怀疑,你 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失,你做的事不是越位也 可能被看成越位。要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 地帮助人,并且拿捏好分寸时机,大家迟早 会知道的。
结 束语
❖ 儿子解释说,老人一生生活在农村,闲不住,如果 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就会觉得浑身没力气,看什么 都不顺眼。而且她也会觉得是在儿子家里白吃白住, 心理上感到人老什么用处也没有,产生厌世情绪。 老人洗了碗,就会认为自己现在还能做事,也不觉 得已经老到不中用的地步了。说着他把客人领到灶 台前,指着老人刚洗过的碗小声说,“你看,我妈 眼神不好,行动也不方便,这些碗她根本就没洗干 净。每次她洗过碗,我们都悄悄地再洗一遍。” 让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洗碗,是不是就算不孝呢? 那可不一定。像这个故事里的儿子,就是根据老人 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自己尽孝的方式,而且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对于父母的吩咐,也要讲究策略。如果要求合 情合理,自己又力所能及,那就不折不扣地坚决完 成。
❖ 【注释】(1)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 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2)夷:指
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
民族。(3)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 于。(4)陵:欺侮。(5)援:攀援,本指抓着东 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6) 尤:抱怨。(7)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 安居现状的意思。易,平安。(8)俟(si)命:等 待天命。(9)射:指射箭。(10)正(zheng)鹄 (gu):正、鹄:均指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 在皮上的叫鹄。
❖ 中庸的价值,在于教会我们在注意事情一端的时候, 不要忘记另一端的存在。千万不能越位是讲清楚了, 可是还得记着做事也得到位,不能为了怕越位而缩 头缩脑,无所作为。该说的话,一定得说,而且说 到位,把意思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把握好轻重, 把握好时机;该做的事,坚决去做,而且做到家, 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不但出结果,还要出效 果。 不能越位,与“多做事”并不冲突。多做事, 当然要首先做好分内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有发现 工作的眼光,判断工作性质和工作难度的眼力,更 要有主动去做的眼色。
与“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迷失是不满足自己
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 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用耕云先生在其禅学讲 话中的说法:这种人没有认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 重要,但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 而解体。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 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其实, 耕云先生在这里所说的道理,也正是毛泽东号召我们“向雷 锋同志学习”,“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的情神。只可惜很 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不能“素其位而 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 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甚至嫉妒别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勾 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 凡有奢望,必生 烦恼。 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吧——这 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 多做事而不越位,第一要做那些所有人工作职责之 外的事。越位的要害,不在于越出了自己的职权范 围,关键在于侵犯了别人的领地。子路济民、沈万 三犒军,问题不出在他们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而 出在干了本该由皇帝去干的事。在所有人的职权之 外,总有一些事情虽然落实不到人头,却必须有人 去干。这些事虽然大部分是小事,却往往最能表现 人的素质。比如,同事的一些需要帮忙的私事啦, 遇到雨雪天气的交通啦,老板失误的补救啦等等, 视具体情况而定。干这些事情干砸了,最多落个能 力不行;要是越俎代庖又干砸了(甚至即使干不 砸),就会损害人际关系。像沈万三那样损害与皇 上的“人际关系”,后果可就严重了。
谢 谢!
在《中庸》的年代,天下的一等大事就是“制 作礼乐”,所以它以这个问题来阐述不能越位的道 理。按照这段话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越位包含两 个方面,一个是职位和级别上的越位,一个是德行 和能力上的越位。
Hale Waihona Puke ❖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说得是, 不管你再有本事,再有修养,也得按照你在体制中 的位置行事。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业,每一个工作岗 位都会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往往会白纸黑字 地写成“职位说明书”一类的东西,贴在办公桌的 前面。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说 得是,虽然你有位置,有级别,可要是没有水平, 没有能力,品质不好,也得受限制,你权力就要打 折扣。这话离现实有点远,部分地也是儒者的理想, 不是制度化的规定。可是,越是不体现为制度而体 现为理想的,越得认真对待。这句话实际上在提醒 我们,要始终对自己的能力和道德水准抱有警惕心 理,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时候,千万记得自己 并不是一个完人,别把话说得太满,把事情做得太 绝。
❖ 【读解】 ❖ 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
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 这种安 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 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 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 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 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 的成功。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 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 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回到我们在《大学》读 解里面举过的例子,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 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 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这样做值得吗?不值得,这 就叫做不守本分,不“知其所止”,这个例子也许举得有点 极端,但它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是否“下海”问题 时的一个真实报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 其实还可以举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 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