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高考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语》第06-10篇练习

高考语文《论语》第06-10篇练习

《论语》第06—10篇练习2

(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

26. (2020年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雍【1】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2】敬而

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③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1】雍:冉雍,字仲弓。【2】居:居心,存心。

(1)孔子评价子桑伯子时所说的“简”,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语境加以解说。(4分)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仲弓是怎样的人。(3分)

试题解读:

①译文:

孔子说:“冉雍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

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②重点词汇:

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无乃……乎——恐怕……吧

然——正确

③解析:注意第一问问的是孔子评价的内涵,“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可以”,表示肯定;一种是“还可以”,表示不是十分赞同。第二问是通过描述概括仲弓的形象,每一句都要分析到。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16.(2020年丰台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

答问题。

A组:

①子曰:“,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这道题大家背下来就可以,是最基础的内容。

答案:

A组:

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

⑵关于“仁”学思想。“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B组:

⑴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

⑵关于“君子”理想。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内外兼修,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目附和;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

材料二: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真题训练营

北京·高考真题一: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参考答案:

(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高考真题二: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三)

11.(2020年朝阳期中)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①有人认为“知”是“了解,赏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知”是“主持,掌管”的意思。请根据这两种不同解释,分别翻译这句话。

②你认为哪一种翻译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认识?请简要解说。

试题解读:

①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来察知,却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担重任,却可以用小事来察知。”

②重点词汇:受——承担责任

③解析:同样是根据对某个字不同的理解翻译句子,当然,无论怎样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都应该符合儒家思想。

④答案:

①翻译一:君子未必能在小事上获得赏识,却可以承担大事。小人不能承担大事,却有可能在小事上获得赏识。

翻译二:君子不可以让他做小事,却可以承担大事。小人不能承担大事,却可以让他做小事。

②第一种解读符合。孔子认为君子最重要的特质是人格品质,看待君子要观其主流、大节,不能要求君子是完人、全人。小事的表现有不

足是可以的,但君子可以委以重任,肯定了君子的道德品质,符合孔子对君子看法。

如果能够举出更具体的句子来证明,就完美了。如:①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②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12.(2020年通期中)《论语》中记录了许多孔子关于从政的对话,如《雍也》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

24.(3分)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1分)陶渊明:不逢迎世俗, 洁身自好。(1分)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 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理解2分,评价1分,评价言之有理 ,即可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①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3.子路这段话体现了儒家怎样的从政精神?(2分) 24.面对“道不行”的现状,子路认为“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孔子则提出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的? 结合孔子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看法。(3分) 23.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 24.①子路批评“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知其不可而为 之,是一种执着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 变这个无道的社会。而这一直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从政思想。 ②孔子讲隐,将藏,是为了韬光保身,以便将来“达则济天下”,基调仍然是进取。 ③他晚年选择了杏坛讲学,其实也是入世的一种方式,用教育弟子的方式为这个无道 的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 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八)

80.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语录,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③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1)请根据上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

(二)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论语·子罕》)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论语·子罕》)

(2)以上三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请根据语录的相关内容加以概述。

【参考答案】

(1)三则语录中,山崇高伟岸、安稳厚重;水清澈灵动、奔腾不息。君子像山一样稳重沉静、厚重不移、仁爱宽厚;如水一般澄澈高洁、智慧通透、洒脱乐观、自强不息。

(2)视财富地位如浮云,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坚守仁义;追求理想信念,要如堆山平地一样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在人生的重大考验面前,要像松柏一样坚韧不屈,保持节操。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爱好活动,仁德的人爱好沉静。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②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③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志愿罢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论语》思想(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论语》思想(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论语》思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论语》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准确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所染》)二人都强调后天习染和外在环境对人的作用。

孔子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则注重先天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高标准、严要求。

针对这一则,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指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己与周围人的观察写一篇文章。

2024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统编版古诗文“三合一”综合练习01《〈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练习)

2024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统编版古诗文“三合一”综合练习01《〈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练习)

(一)《论语(十二章)》

1、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食,一()饮,在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食饮水,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翻译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书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题及相关答案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题及相关答案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积累文中重要知识点。

2.拓展延伸,训练高考文言阅读题目。

3.诵读、传承经典,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课前案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内自省.(xǐng)文质彬彬.(bīn)弘.(hóng)毅慎.(shèn)于言

B.死而后已.(yǐ)譬.如(bì)未成一篑.(kuì)朝.(zhāo)闻道

C.克己.(jǐ)复礼学夫.(fú)《诗》知.(zhì)者不惑譬如为.(wéi)山

D.迩.(ěr)之事父君子喻.(yù)于义八佾.(yì)虽覆.(fù)一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敏.于事敏:勤勉②就.有道就:靠近

B.①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②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

C.①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②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志向远大

D.①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由于②迩.之事父迩: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譬如平地

..平地:平整的洼地②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

B.①克己

..复礼克己:约束自己②天下归.仁焉归:回归

C.①请问其目.目:条目、细则②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

D.①小子

..何莫学夫《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可以怨.怨:抱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转②今人乍.见孺子乍:突然

B.①恶.其声恶:厌恶②有是四端.也端:萌芽,发端

C.①贼.其君者也贼:伤害②泉之始达.达:到达D.①足以保.四海保:安定②无辞让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

《论语》

一、名著阅读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

2.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3.(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论语》训练真题-论语中考高考真题相关题目5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论语中考高考真题相关题目5套及答案

《论语》真题训练营

真题一:

理解性默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10.2005 年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11.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题1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3.《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二十)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二十)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二十)

8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1】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2】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注:【1】帅:通“率”,率领。【2】阙如:存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

①无所苟而已矣

②苟正其身矣

(2)请写出一个出自第二则语录中的成语。

(3)请概括孔子关于“政”与“正”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苟且,马马虎虎;②如果,假如

(2)名正言顺,或名不正言不顺、手足无措。

(3)孔子认为“为政”就是正确、公正;执政者就要以身作则,给民众做榜样;如果执政者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导致国家政令不通;要“正名”把各自的身份角色确立起来,明确职责,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参考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颜渊》)

子路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干什么呢?”孔子说:“一定要名实相副。”子路说:“有必要吗?您做的不在点上啊,为什么非要名副其实呢?”孔子说:“仲由你太轻率了。理性的人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会持保留态度。如果对于事物的定义不准确,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会产生歧义;如果理解有了歧义,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如果是因为定义不准确产生的执行偏差,就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如果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赏罚就不起作用;如果赏罚不能发挥作用,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理性的人只要定义一件事情,一定不会有歧义,没有歧义就一定能实行。理性的人对于他要表达的观点,一点都马虎不得。”(《子路》)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

56.(2021年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以上三则语录都涉及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请简述孔子批评管仲和褒扬管仲的原因,并概括孔子品评人物所遵循的原则。(5分)

试题解读:

①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他手下的人从不兼职,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

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曾与其争位,杀掉了他),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高中《论语》考试习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考试习题及答案

《论语》精读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鸟兽不可与同群",这句话出自()?

・《论语•卫灵公》

・《论语•微子》

・《论语•阳货》

・《论语•里仁》

我的答案:B

“老者食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出自()?

A、孔子

B、子路

C、朱熹

D、刘宝楠

我的答案:C

3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A、萎靡

B、枯萎

C、将要死去

D、落败

我的答案:C

4“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出自以下哪一篇文章?()

A、《五柳先生传》

B、《归去来兮辞》

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

我的答案:D

5"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

B、子路

C、子夏

D、子贡

我的答案:A

6“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是()对颜回的评价。

A、孟子

B、有子

C、曾子

D、程子

我的答案:D

7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A、顶撞父母

B、晨醒昏定

C、不违背父母的任何要求

D、父母在,必远游

我的答案:B

8《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是()。

A、行也

B、直视也

C、升也

D、情也

我的答案:C

9“子曰:勇而无礼则乱”出自哪里?()

A、《论语•泰伯》

B、《论语•颜渊》

C、《论语•子罕》

D、《论语•里仁》

我的答案:A

10“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出自以下哪一本书?()

A、《左传》

B、《论语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论语》

我的答案:C

11古代私塾在大门两边,分别为东塾和()。(1.0分)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⑴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⑵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⑴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⑵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⑴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⑵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韩非子: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⑴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⑵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3.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24.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23.⑴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⑵赞成孔子的观点。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

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23.⑴举一反三

⑵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

是为了不教”亦可)。(1分)

评析:略。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分。

24.⑴升(登)堂入室

⑵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

②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

③评析:略。每点一分。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3.⑴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⑵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

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者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