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中教)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样本
化学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课)教学设计
“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学科:初中化学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姓名:朱丽
学校: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突破措施: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准备更充分,课前我将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教材,自主独立完成预习任务。由于本节课是实验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培训了一名实
验助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活动,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精讲等方式解决在交流展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预习
(1)【旧知回顾】
为,其目的是
因???
(2)
???课前,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由教师提前对本实验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大多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而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度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操作都进行指导和规范,因此,在课前为每个小组都培训实验助手帮助老师对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意图:(1)“旧知回顾”部分的内容都是前面已学过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旧知回顾,再次巩固高锰酸钾的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氧气的
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制取氧气并巩固其化学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2)新知预习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给出,对学生预习程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也可借助参考书等辅助资料来完成。通过新知预习,在熟悉本节课内容的同时,为小组讨论及展示作准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和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切身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复习默写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展示到黑板,相互纠错;
2、推进:介绍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3、提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划分?以及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回顾实验步骤,边回顾边演示实验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
5、继续演示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将学生带入做实验的最兴奋时刻--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_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2、学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
会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3、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2.利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掌握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初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刚刚开始动手实验,对实验操作还不太规范,所以本课适合于以小组为单位,以相对能力较强的同学为中心,在其带领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固体加热的制取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学生操作,但还有必要补充,可以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
1.课前导入:利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导入,这些图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能
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很想亲手制取氧气并探
究氧气的性质。
2.课中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完成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氧气的制取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钾(KClO3)来产生氧气。当过氧化钾受热分解时,会释放出氧气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如下:
2KClO3 → 2KCl + 3O2
实验步骤:
1. 将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2. 加热试管中的过氧化钾,观察试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3. 将试管口对准一盛有水的容器,观察氧气的收集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加热,试管中的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气泡,并且氧气被成功收集在水中。收集后的氧气可以观察到它的颜色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并且能够使燃烧更加旺盛。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化学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氧气的制取方法,也让我们对氧气的性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化学实验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认识。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初中化学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单位:主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走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教学仪器及药品:
锥形瓶、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燃烧匙、火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蜡烛。
四、教学设计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已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但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另外学生需要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
案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收集的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
三、【预习感知】
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
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
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
8、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
四、【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获得
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
方法步骤
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
方法:
药品: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
步骤:
收集方法及原因: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
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doc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掌握氧气的一些性质
【实验器材】
玻璃试管、滴管、水槽、干燥管、灯盏等
【实验原理】
氧气的制取:利用分解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 = 2KOH + 3O2 + 2MnO2
2H2O2 = 2H2O + O2
氧气的性质:氧气对硫黄和磷起燃作用,能支持燃烧,能促成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实验步骤】
1、将适量的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倒入焊接玻璃管中。
2、焊缝处放置气管,将干燥管和水槽放到桌面上,扣在水槽上的干燥管中注入一些水,使水位淹过库口。
3、点燃焊接玻璃管下方适量的火,不断加热,直到反应产生氧气,然后将氧气在另一个玻璃管里试验它的性质。
4、将磷条放入玻璃管中,将管口对准氧气,磷条起火。
5、试验金属铁和钙片中的氧化物,在氧气中烧结。
6、在水中滴加少量氧气,可以观察到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
【注意事项】
1、由于氧气能促成的氧化反应较容易产生大量热,导致产物飞溅,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谨慎。
2、大家需要注意焊接玻璃管与气管的连接处是否密封。如果不密封,气体容易泄漏,导致氧气生成不足。
3、由于反应器释放的氧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要在室内操作,建议在实验室来完成,操作前要注意通风换气。
氧气的制法和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一、实验原理
1.
高锰酸钾法: 424222KMnO K MnO MnO O ∆++=↑ 2.
过氧化氢法:2222222MnO H O H O O =+↑
3. 在通常状况下,O 2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 2 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 每升水溶解O 2 约30mL)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
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氧气制备
(1)KMnO 4加热分解制备法
①组装实验装置如右图:
②实验步骤: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取7.5gKMnO 4加入硬质试管中(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脱脂棉,塞进单孔塞;
c 、点燃酒精灯后,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溶于水)。反应开始后,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此时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当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已集满,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除水面,如此连续收集两瓶;
e 、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实验现象:
a 、观察到KMnO 4颗粒在加热时有强烈的迸裂;
b 、伴随有少量烟产生。
④关键操作:
a 、在加热时,颗粒容易迸裂而从导气管冲进水槽,或致导气管堵塞,因此
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脱脂棉;
b、加热KMnO4时,缓缓向后移动酒精灯,保证高锰酸钾能够充分反应,增
加氧气产量。
⑤安全事项:
a、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优点是不用催化剂,加热分解的温度要比氯酸
初中化学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验证氧气的方法;
(3)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实验的操作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的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
2H2O2=(条件为M n O2)2H2O+O2↑
二:实验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排水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刚刚接触化学的阶段,特别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氧气的制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好奇心强,而且动手能力也强,在他们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做一个实验,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实验,学以致用。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教学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同学们的掌握程度也是很客观的。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与探究
实验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 瓶中,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
物质
现象
木炭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 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 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锰热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后点燃,以免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撤
离水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
盛水的集气瓶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
试管外壁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 室制取与性质
观察与思考 在实验室如何利用这些实验用品制取氧气?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 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重点) 2.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
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这次我讲解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课题。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实验教学:
在这次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
这次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进解、演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挑战性。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我这次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本次课程的感受和建议。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普遍认为这次教学很有趣,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这些评价让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通过讲解和
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反馈:
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得到了很多教学反馈。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实验教学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实验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反馈让我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与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2.初步学会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法:2KMnO 4 -K2MnO 4+MnO 2+O 2 T
2■过氧化氢法:2H2O2怛2H2O+O2T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Q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02 的密度(1.429g/L )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 )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Q约30mL,所以,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金属Fe、非金属C、S、以及石蜡在0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来验证Q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
硬质大试管、抽滤瓶、分液漏斗、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橡皮软管、铁架台、玻璃棒、药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细砂、试管及试管架;
Mn0 2、KMn0 4、30%H 2O2、硫黄、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步骤
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1)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法
①安装实验装置如图:
b 、在蒸馏烧瓶中加入0.5-1.5gMnO 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住烧
瓶,分液漏斗中加入 H 2O 2(与水各20mL 稀释为质量分数15%); c 、 用排水法
收集(氧气不溶于水)。反应开始后,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此时
管中空气已排尽,当集气瓶冒出第一个大气泡时,表 示已集满,这时用毛玻璃片
盖住瓶口,移除水面,如此连续收集四瓶。
③ 实验现象描述:a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迅速冒
出;b 、同时观察到蒸馏烧瓶中出现烟雾。
④ 现象分析:a 、过氧化氢与滴入蒸馏烧瓶中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接触,
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和水蒸气形成了雾,从而看到水槽中气泡迅速冒 出;
b 、蒸馏烧瓶中产生了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固体颗粒被气流冲起形成烟。
⑤ 关键技术:a 、控制好滴加过氧化氢的速率; b 、过氧化氢用前要用蒸
馏水稀释至15%左右。c 、漏斗口一定要保持在液面以下, 以免气体 从漏斗排
出,影响实验的进行。
⑥ 安全性分析:a 、溶液中过氧化氢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反应剧烈
而引起喷发事故;b 、过氧化氢制氧气不用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c 、 反应后的
产物是氧气和水,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比较绿色的制备氧 气的化学方法;d 、
30%的H 2O 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 戴上防护手套。
(2) KMnO 4加热分解制备法
②实验步骤
: a 、检查装置气性;
①安装实验装置如图:
②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10克KMnO 4加入硬质试管中,管口放脱脂棉,塞进单孔塞;c、
点燃酒精灯后,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d、用排水
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比空气密度大);e排空法需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氧气是否已经集满,若木条复燃,则集满,否则需要继续收集。
③实验现象描述:a、观察到KMnO 4颗粒在加热
时有强烈的迸裂;b伴随有少量烟产生。
④关键技术:a、在加热时,颗粒容易迸裂而从导气管冲进水槽,或致导气
管堵塞,因此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脱脂棉;b加热KMnO 4时,缓缓向后移动酒精
灯,保证高锰酸钾能够充分反应,增加氧气产量;c、将导气管伸至集气瓶底
部,尽量排尽空气。
⑤安全性分析:a、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优点是不用催化剂,热分解的
温度要比氯酸钾法低;b、加热时应将试管向下倾斜。
以上步骤可以记为: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离一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2.02的性质
⑴硫在氧气中的燃烧:S+02 点燃S02
①实验步骤: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
至燃烧,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缓缓伸进有02的集气瓶中。
②实验现象:a、硫磺粉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时,在黑色背景
下看到: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硫匙缓缓伸进有02 的集气瓶中可以
观察到这时火焰颜色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③注意事项:a、为避免污染空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
冷水的大烧杯中。b燃烧物定要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2)炭在02中的燃烧:C+0 2 — C02
①实验步骤:a、用坩埚钳夹取一小段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b缓慢将木炭
伸进02瓶中,观察实验现象;c、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C02+Ca(0H) 2==CaCO3 J +HO
②实验现象:a、木炭伸进02瓶中实验现象为:木炭燃烧的更剧烈,并发
出白光,并伴有少量烟产生。b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实验现象为:石
灰水变混浊。
③注意事项:燃烧物定要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3Fe+2O2 点燃Fe3O4 装置同上
①实验步骤:a、取一条细铁丝,砂纸擦亮后将铁丝缠绕于火柴棍上,充
⑶铁在02中的燃烧:
分利用火柴燃烧的热量将铁烧至红热;b点燃火柴,用坩埚钳夹住火柴一端,
烧至火焰将尽时,竖直将其伸入到铺有一层细沙的02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
象。
②实验现象:a、空气中只能看到铁丝被烧红,火柴燃尽;b看到铁
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伴有少许烟产生,瓶壁可观察到有黑色的熔融
物。
③注意事项:a、燃烧物定要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b集气瓶底一定要铺细砂,而不能用水代替。因熔铁落入水中,导热不良,高温
的熔融物会使集气瓶底炸裂。铁在空气中不能剧烈反应,在氧气中能够反应强
烈。
(4)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C02+Ca(0H)2==CaC03 J +H0
①实验步骤:a用小刀截取4cm左右长蜡烛一段,放入燃烧匙,点燃后伸
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b向集气瓶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