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改革开放1984-1993经济变化
1984-1993 GDP
基尼系数、恩格斯系数
分析:
1、图中数值仅代表国家平均水平,各省份基尼系数有所差异。
2、1984-1993年间中国基尼系数在0.26-0.38间波动,虽然不稳定,但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即不陷入平均主义,贫富差距也不大。
3、这段年间基尼系数在0.26-0.38间波动,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开始加强私有化和地方政府控制私营企业,导致国内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因此基尼系数开始上升。
指标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984年
7262 7226.3 697 1985年 9064.6 9039.9 860 1986年 10308 10308.8 966 1987年 12094.2 12102.2 1116 1988年 15095.1 15101.1 1371 1989年 17098.9 17090.3 1528 1990年 18824.8 18774.3 1654 1991年 21940.2 21895.5 1903 1992年 27082 27068.3 2324 1993年
35450.4
35524.3 3015
分析:
图中数值仅代表国家平均水平,各省份恩格斯系数有所差异。
按照恩格尔定律,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1984-1993年间,中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中国居民都在为温饱生活。
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7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3-11 1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8年2月23日
1987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改革和开放的方针,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国内市场活跃,对外经济交流扩大,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初步计算,全年国民生产总值①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国民收入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大于社会总供给,部分商品特别是主要副食品供应偏紧,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一、农业
农业增产。1987年农业总产值4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40241万吨,比上年增产1090万吨,接近历史最高的1984年。棉花、油料生产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茶叶、烤烟、蚕茧、水果增产,糖料和黄红麻减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 40241 万吨 2.8
棉花 419 万吨 18.4
油料 1525 万吨 -3.5
其中:油菜籽 673 万吨 14.5
甘蔗 4685 万吨 -6.7
甜菜 797 万吨 -3.9
黄红麻 96 万吨 -32.5
烤烟 164 万吨 19.5
蚕茧 39.7 万吨 7.6
茶叶 49.7 万吨 8.0
水果 1551 万吨 15.1
林业生产由于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营林质量有所提高。平原地区的造林和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有所进展。但有些地方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仍有发生。森林防火工作薄弱,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火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陈云在1979~1989年十年中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有哪些重要思想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一)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1977、1978年错在什么地方?就是错在没有把“实事”搞清楚。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破坏,已经不可能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考察了日本、欧洲,只看到了他们战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成为发达的国家,没有看到他们的工业基础比我们好,他们的技术力量比我们强,更重要的是没有看到他们没有八亿农民革命胜利30年了还有要饭的这样一个情况,从而不适当地坚持要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并且错误地提出要以比原来的设想更快的速度、要在20世纪末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结果犯了“急于求成”、“欲速不达”的错误。
1983年以后错在什么地方?就是错在没有坚持20年翻两番的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振兴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同样错在没有把“实事”搞清楚。当时的“实事”是什么?首先,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经济体制有待在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前十年只能着重于打基础、理顺关系,速度不能搞得太快,而且要边走边看,走一步看一步。由于没有这样做,一些领导人天天在那里鼓动翻番,鼓动大上基本建设项目,鼓动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结果出现了1984年第四季度的严重失控,1987、1988年又没有正视经济中存在的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软着陆没有着下来又再度起飞,最后导致国民经济的再度大调整,重犯了“急于求成”、“欲速不达”的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经济波动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经济波动分析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陈乐一李良
发布时间:2014-09-26
内容摘要:本文以GDP增长率为指标,按照谷-谷法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波动划分为11个周期,并从经济史角度对每一次经济波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经济波动的客观规律,对于政府今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避免经济剧烈波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经济波动,GDP增长率,宏观调控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波动,剧烈的经济波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波动进行分析并找出经济波动的客观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波动问题已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陈乐一(2007)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2次经济波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投资的扩张和压缩是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原因。金浩、李延军、高素英(2005)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5个周期,第二产业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大。李天锋(201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经历了5次波动,通过分析得出投资、消费、进出口以及政府收支增长的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划分
本文采用GDP增长率作为划分经济周期的指标。测定经济周期的方法最常用的有3种:速度法、移动平均法和一阶对数差分法。速度法是直接用GDP增长率来划分经济周期,比较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河源市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平滑调整;因2013年国家推行城乡住户调查制度改革,2012年及以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市区数据,2013年及以后是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数据。
—45—
宏观经济指标及历年各指标数据
--
--
--
--
--
--
293.5
2435.3
2435.3
--
--
--
--
--
--
--
289.5
国民总收入:即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5323.35
1777.4
2383
2162.3
220.7
1162.95
246.86
171.4
527.78
4889.46
4891.56
1559.46
2255.5
2048.4
207.1
1076.6
220.7
231.1
492.16
4545.62
4545.62
1371.59
2192
1996.5
195.5
982.03
12
1999
13
1998
14
1997
15
1996
16
1995
17
1994
18
1993
19
河源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1-省属本市水电装机总量发电量工业农村用电量(1987-2018)
—63—
1995
13.59
37300
30.25
15.0
69912
1996
14.93
36792
31.50
15.0
74824
1997
16.21
47603
31.50
15.0
75869
1998
16.98
46560
31.50
15.0
84793
1999
18.52
34519
31.50
15.0
87285
2000
19.53
49983
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续十八)
年份
本市水电
装机容量 发电量 (万千瓦) (万千瓦时)
省属水电装机容量
新丰江 枫树坝 (万千瓦) (万千瓦)
全市用电量 (万千瓦时)
1987
9.02
24350
30.25
15.0
1988
9.25
23925
30.25
15.0
8104
1989
9.47
24693
农村 用电量
6427 7888 8980 9677 9854 10259 8158 9688 10958 11814 13227 12954 14291 14927 15983 17242 18399 20553 23383 26639 28763 32728 37419 40911 44617 55267 62083 67451 69619 72065 75316 75375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
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
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
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
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
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
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
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1 问: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如何进行核算的?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①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②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收入法核算公式: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③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支出法核算公式: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
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2 问:我国如何核算季度GDP?
答:我国季度GDP核算是采取分行业核算的方式,即先核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各行业的季度现价增加值和不变价增加值,再分别加总得到季度现价GDP和不变价GDP。季度现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增加率法、相关价值量指标推算法以及利用不变价推算现价等方法。季度不变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相关物量指数外推法。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参考每季度发布的季度核算说明。
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摘录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主题词: 产品产量;城镇居民;进出口逆差;统计公报;家用洗衣机;外汇收入;国家统计局;家用电冰箱;实际利用外资;职工工资总额
摘要:<正>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1987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国民收入达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工业总产值达13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农业总产值达4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1987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0241万吨 2.8棉花 419万吨 18.4油料 1525万吨 3.5水果 1551万吨 15.1猪肉 1780万吨 -0.9牛羊肉 141万吨 16.9牛奶 319万吨 10.0
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6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11-21 1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7年2月20日
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增长9.3%。国民收入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市场繁荣兴旺,对外经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初步测算,国民生产总值②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
一、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6年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37%上升到37.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39109万吨,比上年增产1199万吨。茶叶、蚕茧、蔬菜、瓜果增产,棉花、油料、糖料有不同程度减产,黄红麻、烤烟由于计划压缩面积减产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粮食 39109 万吨 3.2
棉花 354 万吨 -14.6
油料 1473 万吨 -6.7
其中:油菜籽 587 万吨 4.7
甘蔗 5028 万吨 -2.5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
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公布日期】1987.02.20
•【文号】
•【施行日期】1987.02.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7年2月20日)
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增长9.3%。国民收入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市场繁荣兴旺,对外经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初步测算,国民生产总值②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
一、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6年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37%上升到37.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39109万吨,比上年增产1199万吨。茶叶、蚕茧、蔬菜、瓜果增产,棉花、油料、糖料有不同程度减产,黄红麻、烤烟由于计划压缩面积减产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果
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第二,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为了说明这一点,先对这个问题涉及的一个前提做些说明:经济冷热的概念和衡量经济冷热的总体指标。首先要明确经济冷热是一个经济全局概念,而不是经济局部概念。因为经济冷热是指的社会总需求小于或大于社会总供给;其冷热程度就是前者小于或大于后者的程度。因此,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冷热的指标,必须是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而不能是反映经济局部的指标。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社会的生产潜力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反之,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就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从上述相互联系的意义上,也可以说经济冷热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冷热的程度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程度。正是这一点,使得经济增长率成为从总体上衡量经济冷热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1978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08亿元,增长13.4%。施工面积13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705万平方米,减少3539万平方米。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房地产开发投资3580亿元,增长12.6%。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791亿元,竣工面积5506万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1991万人,出生率为16.03‰;死亡人口807万人,死亡率为6.50‰;全年净增人口1184万人,自然增长率9.53‰,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86868万人,占69.6%。0-14岁人口比重为25.7%,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6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亿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8—
注:地区生产总值1990年以前为未调整数。
—19—
注: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指数按可比口径计算。—20—
—21—
注:1、1998、2003年“农业总产值”统计口径有调整;“农业总产值指数”按可比口径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1997年以前为乡及以上工业,1998年后为规模以上工业。1998年和2001年产
值指数按同口径计算。
—22—
注:“财政收入”及“各项税收”指数按同口径计算。
—23—
—24—
注:199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调整数,1997年以前为未调整数,1998年指数按可比口径计算。
—25—
注: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起改用海关数据,之前为外经贸业务数。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业务数为23773万美元,其中进口额8645万美元,出口总额15128万美元。
—26—
注:2003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按新口径统计。
—27—
198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续十)
注:“全市用电量”、“大工业用电量”数据由市供电部门提供;“农村用电量”用统计部门专业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