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于反应H2(g)+I2(g)
2HI(g),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错因:_该__反__应__为__反__应__前__后__气__体___分__子__数__保__持__不__变__的__可__逆__反__应__,__反__应__过___程_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3.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不发生 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 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解答下列问题: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92.4 kJ·mol-1,只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
易错易混辨析 错误的写明原因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错因:_化__学__反__应__速__率__改__变__,__化__学__平__衡__不__一__定__发__生__移__动__,__如__加__入__催__化__剂__。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课件: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40张PPT)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课件: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40张PPT)

2.高温下,2HBr(g)
H2(g)+Br2(g)
ΔH>0达到平衡, ( )
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D.增大H2浓度
化学平衡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果 体系压强减小, 但比原来大 体系压强增大, 但比原来小 体系温度降低, 但比原来高 体系温度升高, 但比原来低
图示 如图戊 如图己 如图庚 如图辛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 之一,平衡将向着 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注意
“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即平衡 移动不能将外界影响完全消除,而只能减弱。
-1 -1 -1
(
)
D.SO2、SO3 均为 0.15 mol· L
- -
解析:若 SO2、O2 完全反应,则 c(SO2)、c(O2)、c(SO3)分别是 0 mol· L 1、 0 mol· L 1、 0.4 mol· L 1; 若 SO3 完全反应, 则 c(SO2)、

c(O2)、c(SO3)分别是 0.4 mol· L 1、0.2 mol· L 1、
对点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速率一定改变;速率改变,化学平 衡一定发生移动 (× ) (2)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3)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4)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KCl 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 ) (5)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 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 ) (6)对于2NO2 N2O4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 ) (7)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 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8)CO(g)+H2O(g) 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 量不变 (√ )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解析】选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升高温 度,气体的密度增大,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质 量一定增大,则平衡只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一定为非气 态,B错,C对;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容器的压强增大, 但各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D错。
考点 3 化学平衡图像 1.一般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强等)与函数值 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之间的定量或定 性关系,因此,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 (2)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及其含义。 (4)有两个以上变量时,先固定一个变量,讨论其他两个变量的 关系。
催化剂 → 加入催化剂,_不__能__使平衡发生移动。
如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2NH3(g) Δ H<0,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 ①增大N2的浓度,平衡_向__右__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_向__左__移动; ③加入催化剂,平衡_不__移动;④减少H2的浓度,平衡_向__左__移动。
【互动探究】(1)若将条件改为“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 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哪些? 提示: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是变量的有各组分的浓度、各 组分的质量分数,故选③④⑥。 (2)若v(A)正∶v(B)正∶v(C)正∶v(D)正=m∶n∶p∶q,v(A)逆∶ v(B)逆∶v(C)逆∶v(D)逆=m∶n∶p∶q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吗? 提示:不论是否达平衡状态,上述等式一定成立,故不一定是平 衡状态。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解析版)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解析版)

课时36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

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A.多余的氧气中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

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答案】D

【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加入的18O2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S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

(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

2.反应N

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

【答案】A

【解析】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当放出的热量不再变化时则可以判断反应为平衡状态,故A正确;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压强一直不变,故B错误;断开H—H键和生成N—H键均指反应正向进行,故C错误;各物质的起始浓度未知,故由浓度比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错误。

3.一定条件下,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92.4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N2)=3v逆(H2)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向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硫,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N2)∶c(H2)∶c(NH3)=1∶3∶2

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v正(N2)=2v逆(NH3)

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

ρ=m

V

,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

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

A.②③B.①②

C.③④ D.④⑤

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24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7·海南,11,改编)已知反应CO(g)+H 2O(g)

催化剂

CO 2(g)+H 2(g) ΔH <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

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K 增大

B.减小压强,n (CO 2)增加

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

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 (H 2)不变 2.(2016·四川理综,6)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设起

n (H 2O )

n (CH 4)

=Z ,在恒压下,平衡时CH 4的体积分数φ(CH 4)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 >0 B.图中Z 的大小为a >3>b

C.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n (H 2O )

n (CH 4)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 4)减小 3.[2016·天津理综,10(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

MH x (s)+y H 2(g)

MH x +2y (s) ΔH <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 ②⑥⑨ ⑥⑦⑧⑨⑩ 解析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可从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 颜色、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等来判断。对于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 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颜色、温度等来判断(此 时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不能作为判断依据。若方程式中有 固体,液体参加,则应慎重考虑)。
6.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若在恒压绝
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 H-H 键的数目和生成 N-H 键的数
目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c(N2)∶c(H2)∶c(NH3)=1∶3∶2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 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 (1) 定 义: 在①________条件下 既可 以向 ②________方 向进 行,同时又可以向③________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系 中 各 成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高三化学 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三化学 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能否引起平衡移动?(① ③ )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改变条件后能使CO浓度有何变化?
强调: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速
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
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
aA (g) + bB(g)
当 a+b=c+d
cC(g) + dD(g)
V正′
V逆
0
t
时间
V
减小压强


V正
V′逆
V逆
V′正
0
t
时间
(2)结论
aA (g) + bB(g)
cC(g) + dD(g)
当a+b = c+d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对于以下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会移动吗?
A(s)+2B(g)
C(g)+D(g)
(2)特别注意
①对于无气体物质存在的反应,改变压强不能改 变速率,也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②增大压强无论平衡移动方向如何,正反应速率和逆 反应速率都会增大,只是增大的倍数不一样。 ③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
t2V(逆t3)
t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V正>V逆 平衡正向移动
(2)原因分析

第七章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七章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
(1)该容器是“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
(2)m、n、p、q为任意整数,m+n与p+q的关系不确定。
【解析】选B。因为m+n与p+q的关系不确定,故容器内的压强随
时间的变化不一定是变量,故①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容器是 “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温度 应随时间发生变化,当温度不变时是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 再改变和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都一定是平衡状态;速 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恒定的,不论反应是否 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这一关系,故⑤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单位时
2.判状态
根据压强改变后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状态。
3.判化学计量数
根据压强改变后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方程式中某气体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或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 系。 4.判Δ H 根据温度改变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正反应或逆反 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分析】平衡正向移动是因为v(正)大于v(逆),若v(正)、v(逆)
都增大,则平衡不一定正向移动。
4.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
生移动。( × ) 【分析】恒温恒容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当充入稀有气体时,化学 平衡不移动。
5.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 等。( × ) 【分析】只有起始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 数比,原料的转化率才相等。 6.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 增大。( × )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⒉分析判断 ⑴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长短,结合化学反应速 率理论判断温度的高低或压强的大小; ⑵根据图像中量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点(是 气体分子数增大还是减小的反应;或是吸热还 是放热反应); ⑶定一议二:若图像中有三个量,要先固定一 个自变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思 维要全面,要注意变换定量与变量,最后下综 合结论。
3.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 υ正=υ逆 向右移动 不 移 动 向左移动
外界条 件改变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2)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mA+nB 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 pC + qD,
P q
[C ] [ D] K m n [ A] [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 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 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⑴只有压强的变化引起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时, 化学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⑵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结合平衡 移动方向分析)
压 强 对 化 学 平 衡 的 影 响
aA(g)+bB(g)
cC(g)
a + b > c
0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1
t2
t3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特点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2)对反应A(g)+B(g)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3)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4)对于反应A(g)+B(g)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5)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当该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1.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常考点高考题化学平衡状态和移动

常考点高考题化学平衡状态和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和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和化学平衡移动是两大常考点,而后者考题更多,范围更广。关键是要掌握平衡的特征,明白平衡状态的一等六定;熟悉地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条件,以及勒沙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2.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

C、2υ正(H2)=3υ逆(NH3)D.υ正(N2)=3υ逆(H2)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Y

C、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D. X、Y、Z的分子数比为1∶3∶2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 平衡的移动
本课件介绍化学平衡的移动,包括化学平衡概述、利珀金斯定理、化学平衡 的移动因素、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和常见实 例。
化学平衡概述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相对稳定的状态。反 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利珀金斯定理
利珀金斯定理描述了在化学平衡中,当浓度改变时,平衡会向着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以减少浓度差异。
化学平衡的移动因素
浓度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推动平衡 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 应物浓度会推动平衡向反应 物方向移动。
温度的影响
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 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平衡 向放热方向移动。
压力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移动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 生物代谢等领域。
增加压力会推动平衡向摩尔 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少压 力会推动平衡向摩尔数较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
化学平衡移动是为了维持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使系统达到最低自由能。
常见化学平衡移动的实例
勒夏特丽厄原理
ຫໍສະໝຸດ Baidu当平衡系统受到压力、温度和浓度等变化时,会通 过移动平衡位置来抵消变化。
化学平衡的应用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高三一轮专题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高三一轮专题复习


混合气体的 ① M r 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 平衡
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 Mr ) ② Mr 一定,但 m+n=p+q 时
不一定平 衡
举例反应 mA(g)+nB(g) pC(g)+qD(g) 平衡判断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
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 平衡
定时
体系的密度
2NH3达
A. 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的3倍 C. 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2倍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2nmolNH3 E.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F.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二.百分含量不变标志
mol(填“<”、“>”或“=”,下同),O2 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深度思考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
2Z(g),已知
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3 mol·L-1、
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平衡
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对应学生用书 P123)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②反应mA(g)+nB(g)
pC(g)பைடு நூலகம்qD(g)
L线为平衡线,即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E点: v(正) >v(逆)
F点: v(正) <v(逆)
2.解题思路
即时巩固
1.对于可逆反应A(g)+2B(g) 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D ) 2C(g) ΔH>0,
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2.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
容器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
浓度是原来的2.3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
C.平衡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增大
D.化学计量数a<b
3.将2 mol碘蒸气和1 mol H2置于体积为2 L的密闭 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I2(g)+H2(g) 2HI(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
正、逆反
应速率的 关系
平衡 不一定
不一定 不一定
B同时生成p mol C,
③v(A)∶v(B)∶v(C)∶v(D)=
m∶n∶p∶q,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 同时消耗q mol D,
mA(g)+nB(g)
类型
pC(g)+qD(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I .几种特殊情况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
“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 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2)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 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I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浓度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 一定条件下反应中:aA(g)+bB(g) cC(g) 若a+b>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a+b=c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 衡不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I 考点二 ·题型构建 知识梳理 ②恒温、恒压条件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 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知识梳理 ·题型构建 深度思考 深 度思考
1.v 正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吗? 答案 不一定。只有 v 正>v 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⑧恒容气、固混合物反应,气体密度不变。
二、平衡移动原理
浓度、温度、压强发生改变
原平衡
V正 = V逆
条件改变 原平衡被破坏
自发
新平衡
V”正 = V”逆
V’正 ≠ V’逆
“自发”的特点。
新平衡与旧平衡的改变。
I 考点二 ·题型构建 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梳理
3.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 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例2. 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封容器可逆反应:
H2(气)+I2(气) 2HI(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1)H2、I2、HI的浓度相等
(2)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3)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H2同时生成2nmol的H

(4) H2、I2、HI的浓度之比为1:1:2
(5)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 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
答案 ①不一定,如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②一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条件改变,使 v 正≠v 逆才发生移动的。
无催化剂
0
t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 SO2、O2、SO3 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
反应[2SO2(g)+O2(g) 2SO3(g),ΔH< 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C 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 不 移动。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
4、原料气的充分利用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 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从化学平衡 的角度分析,在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比为1:3 时,平衡转化率最大,但是实验测得适当提高N2的 浓度,即N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2.8时,更能促 进氨的合成。 实际生产中的处理方法:及时将气态氨冷却 液化分离出去;及时将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使 其保持一定的浓度。即N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2.8
例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A(s) + 2B2(g) 2C2(g) +D2(g)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1)(5)(6)(7)(8)
⑴单位时间内生成了2molC2的同时也生成了1molA ⑵一个B—B键的断裂的同时有一个C—C键的生成 ⑶反应速率ひ(B2)=ひ(C2)=2ひ(D2) ⑷C(B2):C(C2):C(D2) = 2:2:1 ⑸[B2]、[C2]、[D2]浓度不再变化 ⑹温度、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⑺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不再变化 ⑻、温度、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⑼、百分组成 B2% = C2% = D2%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4
aA(g)+bB(g)
正向移动
cC(g)
逆向移动
△H>0升温
△H>0降温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H<0升温
△H<0降温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
V
速 率
V
速 率
V正 V逆 0
′ ′ V逆 = V正
V正
V逆 ′= V正 ′ V逆
加入正催化剂
t时间
0
加入负催化剂
t时间
②可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达到平衡所需 要的时间越长,因此温度也不宜太低。 ③催化剂要在一定温度下催化活性最大。 综合以上因素:实际生产中温度一般选择在 400~5000C左右(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
3、用不用催化剂?
分析: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化学反应速度要快, 原料的利用率要高,单位时间的产量要高。 实际生产中选用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 (铁触媒),它在400~5000C时活性最高。
I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
逆反应速率 相等 ,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 应的物质的 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继续
练习 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 + H2O NH3· H2O NH4+ + OH(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OH-浓度 减小 ,NH4+浓度 增大 。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此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粒有 。 OH-、NH3· H2O、NH3 (3)、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 向 逆反应方向 移动,此时发生是 有气体放出 。
还可以表示两边气体分 还可以表示两边气体分 子数相等的反应 加压 子数相等的反应 减压
a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转化率——时间——压强曲线 mA(g)+nB(g) pC(g)+qD(g) aA P1 1.01107Pa
1.01106Pa
P2
0
t m+n = p+q
0
t m+n < p+q
等温、等压条件下有无催化剂图像 aA 有催化剂
②若同等倍数地增大反应物的量,平衡右移,反 应物的转化率与反应条件及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 量系数有关。 A、若恒温恒压条件下,各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不变。 (原因:构成了等效平衡) B、若恒温恒容条件下, m+n=P+q,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等效平衡) m+n<p+q,各反应物转化率都减小 m+n>p+q,各反应物转化率都增大 (用虚拟平衡原理解释)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合成氨工业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问题1:写出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 说明这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N2+3H2
特点: a、可逆反应
2NH3 △H=-92.4kJ· mol-1
b、正反应放热
c、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
1、压强怎么选?
分析:
①合成氨反应是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气体反应, 增大压强既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 移动,所以理论上压强越大越好。
深度思考 知识梳理 · 题型构建 深 度思 考
3.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 答案 不一定,不能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 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 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会减小吗? 答案 不会。因为升高温度 v 吸和 v 放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 吸增大的 程度大于 v 放增大的程度,故 v 吸和 v 放不再相等,v 吸>v 放,原平衡被破坏,平衡 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深度思考 知识梳理 · 题型构建 深 度思 考
1.反应 2H2O = 2H 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点燃 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催化剂
电解
2.向含有 2 mol 的 SO2 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 2SO2+O2 加热 2SO3,充分
< mol(填“<”、“>”或“=”,下同), 反应后生成 SO3 的物质的量______2 >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 SO2 的物质的量______0 。
练习:反应H2O(g) + C(s) CO(g) + 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 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③增加H2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小结: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 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 移动。
一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转化率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1)不改变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当温度或压强改 变而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种反应物的 转化率都增大;反之,则减小。
(2)增大反应物浓度而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对于有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如果增大一种 反应物的浓度,则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其他 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②但是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高、压缩H2和 N2所需要的动力大,因此选择压强应符合实际科 学技术。
综合以上两点:根据反应器可使用的钢 材质量及综合指标来选择压强。实际生产 中压强一般选择在10~30MPa的高压。
2、温度怎么选择?
分析:
①因为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反应,所以降低温 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A ,平衡向________ 逆反应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 方向移动。
D ,平衡向________ 逆反应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 方向移动。
B ,平衡向________ 正反应 (4)增大 O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 方向移动。
(6)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小结:化学平衡的标志 本 ①(ひ正=ひ逆)速率一定有两个不同方向,
质 标 志
没有方向不能说明 。 ② 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③ 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特 征 标 志
④ 各物质的转化率不变 ⑤ 恒容气体体积前后不相等的反应, 压强保 持不变,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⑥对于有颜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 颜色不变。 ⑦对于吸热或放热反应,绝热体系的温度不变。
(3)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正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I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
I 考点一 ·题型构建 知识梳理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 同一 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 (2)特点
同时又可以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①二同: a.相同条件下;
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 转化率都 小于(填“大于”或“小 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第26讲
【考纲要求】
化学平衡状态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 行相关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 释其一般规律。
4 .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
究领域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