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作者:储敏娟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1年第06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而精心挑选的,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一、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

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的很多词句都值得我们去品味。

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为荷塘景色的描写运用了很多动词,增加了不少的分量。

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等动词,必须让学生学会对不同的词语进行品读比较,并从中去体会领悟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感,增强对语言和语境的感悟。

文中还有一些描写十分的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击”、“闹”、“急速”、“射”、“撞击”、“混”这些词语的品析,让学生体会击水比赛的激烈,通过对“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的体悟,让学生体会文中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二、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中体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中字词所表现出来的感情。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认真有效的朗读,让他们通过朗读领略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

如《老人与海鸥》为我们讲述出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从中能够感受到一段真挚的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抓文中的重点词句,对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品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体悟和谐之美。

例如,文中有着这样两处的描写:(1)“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么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这两部分内容表现了人与鸟之间的和谐与真情。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句的深刻内涵,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了“海鸥对老人的情”这部分内容后,进行回读,将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与“飞动的白色旋涡”进行比较学习。

入情入境地进行对比朗读,让情感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中、在一次次投入的朗读中升华,使学生真正地走入文本,融入情境。

三、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进行结合
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练”是针对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

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为己用才是目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讲为前提,练为目的,讲为练做铺垫,讲练结合,进行适时训练,使学生通过练最终形成综合能力。

如教师教学《黑孩子罗伯特》这篇课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1)抓重点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例如文章标题中的“黑”有着什么样的含义,是为了要突出什么;(2)学习文中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文章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罗伯特的美好心灵;(3)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孩子那种纯真、善良、宽容的美好品质,并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读了《黑孩子罗伯特》的体会,最终着眼在“写”上。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有形、有情、有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更会如雨后春笋般日日见长。

语文教师教学要返璞归真,重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

品词品句的主体是学生,要相信学生,教师不要代替包办。

当然,品词品句需要条件:一是教师要会品;二是教师要爱读书、多读书,好好钻研教材,气力和智慧多花在教学上。

品词品句还要给学生时间,充分读书。

看似功夫在课堂上,实则功夫在课外,让学生多看书,通过看不同的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根本。

(责编杜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