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众数评课
五年级数学优质课《中位数》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优质课《中位数》评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板书: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素材:一组数字序列,包括奇数个和偶数个数字;- 教学工具:计算器、白板、标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及目标明确(5分钟)- 复上节课所学的平均数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组数字没有明显的集中点,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其“中间值”呢?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例和图表,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并与平均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和特点。
3. 计算中位数(15分钟)- 教师提供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其中的中位数。
- 引导学生分别处理奇数个和偶数个数字的情况,给予足够的练和指导。
4.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中位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一些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挑战。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讨论情况,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可以初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自主答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提升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但在设计实际问题解决环节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细化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或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例: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6276元)(2)若用算得的平均数6276元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解:(1)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大家认为合适吗?平均数远远大于绝大多数人(22人)的实际月收入,不太合适。
二、讲授新知(一)数据代表一1、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中位数展例:2,3,4,5,6中位数是42,3,4,5,6,7,8中位数是52,3,4,5,6,7中位数是(4+5)÷2=4.5说明:偶数个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5,6,3,4让学生找,然后指出问题,强调必须先排序,再找中位数。
排序:2,3,4,5,6或6,5,4,3,23、初步应用:下面几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5,6,2,3,2排序:2,2,3,5,6中位数是3(2)1,4,3,2,4,5,6,2排序:1,2,2,3,4,4,5,6中位数是(3+4)÷2=3.5思考:一组数据排序后你该如何确定中间位置呢?比如3个数据,中间位置是第几个?5个、7个呢?4个、6个、8个呢?n个呢?小组讨论试一试。
【最新推荐】《6.2中位数与众数》评课记录-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6.2中位数与众数》评课记录篇一:八年级数学《3.2中位数和众数》评课稿八年级数学《3.2中位数和众数》评课稿八年级数学《3.2中位数和众数》评课稿201X年3月24日(周二)上午听了林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成长很快速,比起上学期我听她的课的感觉好了许多。
这节课她上课思路很清晰,提问也很有技巧性。
引入:她先提问,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你们学过了中位数和众数,你能说说你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吗?让学生讲,让学生说。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再进一步了解这两个统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如何选择。
在对课后的练习第61页的第3题,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对表格的理解她这样问:你能还原数据吗?此题是道易错题,如果学生对频数不能清楚的理解,那这道题就很可能出错,如果学生能还原这些数据那么解答此题就再无障碍,所以林老师的这一问,正中要害,非常得当。
一点点遗憾:就是对书上的例题中第(2)小题:作为一般技术员,若考虑应聘该公司技术总部门工作,该如何看待工资情况?这小题林老师处理的还不是很到位,没有很清楚的告诉学生这类题分析的技巧。
篇二:众数评课稿《众数》评课稿执教:高兴蓉评课杨江今天听了高老师课后,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实加深理解众数的概念的基础上,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各有所长,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从而使学生领会到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多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看似简单,实际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还是很不容易的。
高老师的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发现,这一点很值得赞赏,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强调的还不足。
从我个人角度,我认为开始对平均数以及中位数的复习还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觉得赵老师选取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于例题中的主题图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设计思路1. 教材编写背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了科学的编排和组织,力求让学生在数学学科中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次评课主要关注教材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这一部分。
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围绕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概念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实际问题中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a) 导入与概念引入(10分钟)首先,通过几个鲜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例如,给出一组数据:5,6,8,8,10,11,13,15,15,15,20,22,23,24,25,依次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b) 中位数的计算(30分钟)接下来,针对中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具体计算步骤,引导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给出一组数据:5,6,8,8,10,11,13,15,15,15,20,22,23,24,25,让学生按照步骤计算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c) 众数的计算(30分钟)然后,针对众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计算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计算众数的方法。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评课稿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评课稿
聆听了周老师的课。
下面就周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这堂课紧凑有序,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通过分析三个学生的成绩来体会三个概念的作用。
结论出乎我们意料,原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事件,侧重点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各有利弊,与生活密切相连,例如售卖东西、使用频次、喜爱程度等都可以通过找众数来得出结论。
在收入、排名、等次等方面中位数就能体现出中等水平。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我感觉周老师没有将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讲透彻。
庄艳玲老师《众数》评课密山市实验小学
《众数》评课稿密山市实验小学数学组听了庄艳玲老师讲的《众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巧妙的将课堂变成了生活的缩影,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的统计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以生活为切入点,与知识起点想结合,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师生都很轻松愉悦。
如:复习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引出众数概念,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感知。
在“选舞蹈演员”“找工作“俩个环节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并结合“平均数”、“中位数”等数学概念,横向对比,深化认识,更好地在生活中理解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实际价值。
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特别是那个应聘故事,让学生通过分析工资表进一步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并且在拓展中丰富,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对知识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通过庄艳玲老师的精心设计,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学生理解起来也是容易又深刻难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以丰富的材料为载体,在全面展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深化对“众数”这一概念的理解体验,培养统计观念。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众数的求法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在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体验”,而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等活动,把统计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此,庄艳玲老师准备了很多现实材料,在学生观察讨论中展现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统计量的出现,在矛盾冲突中进一步辨析了三个统计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实际选用统计量的横向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其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统计观念。
《了解中位数》评课稿
《了解中位数》评课稿了解中位数评课稿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本评课稿将介绍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也就是说,它将数据集分为两部分,左边的数据比中位数小,右边的数据比中位数大。
计算方法要计算中位数,我们首先需要将数据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集个数为偶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以下一组数据:2, 4, 6, 8, 10。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数据集为2, 4, 6, 8, 10。
由于数据集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6。
再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以下一组数据:1, 3, 5, 7, 9, 11。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数据集为1, 3, 5, 7, 9, 11。
由于数据集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即(5+7)/2=6。
实际应用中位数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有助于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
例如,在统计房价时,中位数可以反映出房价的中间水平,为购房者提供参考。
其次,中位数对于处理有离群值(异常值)的数据集也很有用。
由于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后的数据计算得出的,它对于离群值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主体分布。
此外,在分析收入差距、教育水平等社会问题时,中位数也经常被用作衡量指标。
它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避免极端值对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位数作为一种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类数据集的分布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法律问题,请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确认。
众数的评课稿范文
众数的评课稿范文
1. 以生活为切入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同学们去过那些超市,想了解员工的工资吗?”并在“平均数”、“中间数”的教学环节中,都以这样的形式展开学习,例如:出示“联顺超市员工每月工资表”,理解平均数;“一则招聘启事”,理解中间数。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在课堂中学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2.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例如:用完整的话介绍“员工工资情况”或“你认为用哪种数计算比较公平?为什么?”学生侃侃而谈,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看板书谈一谈对“中位数”的理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内化了文本语言。
3. 通过观察分析^p 比较,合作商量,理解“中间数”、“众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和老师由说说看看到排排算算的过程,是一个由“易—难”的过程,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螺旋上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学生兴趣越浓,他们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技艺、联想等治理活动就越有成效。
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以上是这堂课中我从学生所得的角度收获到的一些新理念,谢谢大家!。
众数评课稿
《众数》评课稿执教:高兴蓉评课杨江今天听了高老师课后,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实加深理解众数的概念的基础上,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各有所长,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从而使学生领会到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多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看似简单,实际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还是很不容易的。
高老师的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发现,这一点很值得赞赏,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强调的还不足。
从我个人角度,我认为开始对平均数以及中位数的复习还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觉得赵老师选取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于例题中的主题图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赵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较为轻松地认识了众数。
在引出众数概念后,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愉快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到数学真的就在身边!各种真实的,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小组讨论中,提高了合作意识与参与能力。
合理恰当的利用好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注重的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以往的认知水平,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着三个教学目的展开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众数的方法;2、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特点,懂得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
3、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我从主题图谈话导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这一问题展开思考,说出方案,在小组讨论确定方案,,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观察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感知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不适合的情况下,出现了众数,认识了这一新的统计量——众数。
并且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的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
本课在教学完例1,在练习的教学上力求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中位数与众数》同课异构评课记录表
泰兴市济川教育集团(济川校区)
同课异构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
数学
授பைடு நூலகம்人
课题
《中位数与众数》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整理人
评课人
评
课
要
点
记
录
优点:
1、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该教师很强的基本功,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2、老师上课平实,教学风格随和,亲切自然。教学准备较为充分,教学导入简洁有效,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师能亲身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陈老师在中位数与众数的引入上处理到位,特别是中位数和众数的讲解中能抓住学生的盲点有针对的设计例题,细节处理到位,并总结归纳出知识点中的难点与易错点,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建议:
1、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不够深入,在对于能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优缺点的总结以及如何选取的讲解上有点仓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点评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点评
“中位数和众数”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何合理
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而“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概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掌握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其次,我们应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介绍一
些实例,来引出“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可
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提出计算方法,
让学生熟悉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技巧,以此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设计足够的练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
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之,“中位数和众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反思点评20.1.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融安县浮石镇中学潘兴月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设想与分析:1、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授课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初步的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但认知水平仍有限,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找出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去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设计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强化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对学生未来生存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材情况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3、学法指导分析: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自学的形式,学生自己对两个概念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示实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
学生之间在讨论中相互补充,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6、当堂训练该知识点的相应练习(易、中、难)当堂反馈学习效果15分7、课堂小结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中位数、众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1分由简笔画三毛引入故事:三毛老板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三毛老板、5个亲戚;工作人员有6个领工、16个工人和2名徒弟。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评课稿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评课稿写在前面本评课稿围绕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八单元《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展开。
通过该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具体评述。
教学内容概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是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八单元。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 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引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本单元的内容,如:“小明身高为150cm,小华身高为160cm,小雨身高为170cm,问三个人的身高的中位数是多少?”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更好地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视频讲解在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概念。
视频中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例子,如:“一个班级里有10个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分别是80、85、90、90、90、95、95、95、100、100,请问这个班级的众数是多少?”通过视频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3. 小组合作在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4. 探究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比如,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中位数等于众数?”或者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计算中位数和众数来解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位数评课记录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位数评课记录课程评课记录课程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位数教师姓名:XXX评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评课人员:XXX、XXX、XXX评课目标:1. 确保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和思维逻辑能力。
评课内容及评价:1. 教学设计:a.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年级特点和学习需求。
b.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标准。
c. 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合作学习等。
d.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的计算。
e. 教学资源充足,包括教科书、教辅资料、多媒体等。
2. 教学实施:a. 教师态度亲切和谐,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b. 教师讲解准确、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c. 教师示范解题能力强,演绎过程规范,步骤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d. 学生参与积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e.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较强,能够互相交流,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a. 经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对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
b.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c. 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得到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得到锻炼。
4. 评课总结和建议:综合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设计和实施较好,学生参与度高。
但仍需注意以下方面的改进:a. 教师在讲解和解题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应用。
b. 在提问环节上,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c.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增加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d. 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
评课小结:本课程评价结果较好,目标实现度高,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参与积极度较高。
《中位数和众数》点评文字稿
常玉楼老师的一课《中位数与众数》评价
常玉楼老师的《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变化。
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找到一条数学与生活相融通的途径,探索到“中位数与众数”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作用。
当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引入课题时,设计来自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找工作的一则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不仅自然地引入课题,而且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为了进一步建立和更好地运用“中位数与众数”,教师提供了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如奥运女排的图片,用奥运的精神让学生以数学观点去看待“奥运女排”的身高,体验“众数”、“中位数”的奥秘,使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不仅学会不同的解题策略,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较好地体现了用数学观点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商场进货的问题(进鞋)等。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找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几个问题的创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如“马拉松比赛”,教师站在了数学应用的高度,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了。
总之,本节课创设了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遵循“创设问题→体验、探索、讨论→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虽然学习内容是“老的”,但教师做了精心的处理,看到了教师开发课程的愿望和潜力,教师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评课稿引言本文档是针对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中位数》这一章节所编写的评课稿。
通过对该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材概述《中位数》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中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展开。
本章重点介绍了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求解包含偶数个和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3.学会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分析1. 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对中位数进行了直观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随后,通过具体的数列例子,引导学生使用排序的方法计算中位数。
2. 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接下来,教材重点讲解了如何求解包含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
通过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3. 中位数的应用本章还介绍了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在统计数据中,中位数可以用来表征整体数据的趋势,并且相对于平均数更能反映出数据的真实特征。
通过实例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中位数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探究式学习本章内容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示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数列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分组讨论在引入中位数的应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和分享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与众数》评课稿
史海霞老师上的《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本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选择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思考性,还
与本课知识密切联系的素材来,导入新课。
并且及时抓住用平均数6276元反映所有员工的
月收入水平合适吗?促进学生认识建构的矛盾冲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观察,发表见
解,寻找内在原因,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中位数。
2、把握住教学目标的“度”。
学习中位数与众数这节课,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例子教学那就变了毫无意义,本环节的设计
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必要性,是建立在具体实例中体验其含义。
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工
资表材料,充分展开观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中位数与众数概念,当学生学习
感到困难时,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每位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分析、推理与交流等活
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对自我或他人
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乃至终身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教材有机整合、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内容多,没有科学安排是上不完的,余老师将求中位数与众数的几种方法融入一个主题之中,随着公司员工工资的发展变化,自然出现求中位数与众数的几种情况,使课始精心创设招聘广告为主线的情境贯穿在新课内容之中。
达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课本安排内容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环紧扣一环的不断生成。
教师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时机,引发他们进行辩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而学生也在探究中不断得到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孩子们中间生成,又由他们“唇抢舌剑”来化解,他们思维的碰撞,面对面的辩论,胜过任何老师的讲解。
4、抓住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及时梳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相同之处:都能够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极端现象时,就会影响平均数的集中趋势的特点,平均数就会偏大偏小,这时平均数就不适合反映一般水平;不同之处:平均数和大小有关;中位数与一组数据大小无关,与位置有关;众数与一组数据大小也无关,与出现个数有关。
余老师巧妙设计具体生活例子,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采用对比性教学,不仅从意义区别它们不同点,而且还从它们的特征上、应用上的强化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间的联系与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练习题设计的趣味性和层次性。
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既有层次、形式有多样,既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
通过具体生活实际例子,从不同角考虑集中趋势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巩固了知识,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