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
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
![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bdc93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b.png)
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猪圈是养猪场的重要设施,其建设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猪圈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保障猪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制定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一、选址和规划。
1.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地势高,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和清洁。
2. 猪圈规划应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管理和养殖操作。
二、建筑结构。
1. 猪圈建筑应坚固耐用,抗风雨,防潮防腐。
2. 猪圈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
3. 圈舍内部设施齐全,包括饮水设备、饲料槽、卫生间等,满足猪的生活需求。
三、卫生环境。
1. 猪圈周围应保持清洁,无垃圾积存,无积水。
2. 猪圈内部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卫生干净,减少疾病传播。
四、安全设施。
1. 猪圈应设置防护栏,防止猪的逃逸和外来动物的侵入。
2. 猪圈内应设置应急逃生通道,保障人员和猪的安全。
五、环保要求。
1. 猪圈废水、废料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猪圈建设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管理要求。
1. 猪圈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养殖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
2. 猪圈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档案记录和疫病防控工作。
七、技术支持。
1. 猪圈建设应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2. 配备专业的兽医和技术人员,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
总之,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猪养殖场建设方案
![生猪养殖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bfb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0.png)
生猪养殖场建设方案1. 简介本文档是一个关于生猪养殖场建设方案的综合介绍和计划。
生猪养殖场是指提供生猪饲养、繁殖和生产相关设施的场所,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可行的养殖场建设方案,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配置、生产管理和销售策略等内容。
2. 场地选择生猪养殖场的场地选择是建设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后期的运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场地选择的要点:•土地面积:养殖场的土地面积要足够满足养殖规模和设施建设的需要。
通常,每头猪需要占地约5-8平方米。
•土地条件: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土地是选择的首选。
•交通便利:场地应该靠近交通干线,方便运输和销售。
•环保要求:场地周边环境要求清洁,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地区。
3. 设备配置生猪养殖场的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和猪的生产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配置需求:•猪舍:养殖场需要提供舒适的猪舍,确保猪的生活环境和安全健康。
猪舍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养殖规模和品种来决定。
•饲喂设备:自动投料器和喂食机能够提高饲喂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排泄物处理设备:养殖场需要合理处理猪舍的粪便和污水,防止环境污染。
•养殖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来监控和管理养殖场的生产情况、猪只信息和健康状况。
4. 生产管理生猪养殖场的生产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和猪只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生产管理的要点:•饲养管理:按照科学的饲养技术和饲养标准给予猪只适宜的饲料和饮水,定期做好接种疫苗、驱虫、预防疾病等工作。
•环境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和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疾病监测和控制:定期做好疾病监测和病原检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殖数据分析:利用养殖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养殖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5. 销售策略销售策略是生猪养殖场获利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销售策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定价和销售计划。
猪场的选址与建设
![猪场的选址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d816fc28bd63186bcebbc4e.png)
二: 猪舍的基本结构
1、墙壁(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最好为 砖砌墙,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最好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目前,采 用空气仓缓冲技术,房顶单顶,由约10cm泡沫板 组成,起到夏天隔热,冬天预热的作用。) 3、地板(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
4、排粪沟(至少有30厘米宽。目前提倡标准化 猪场采用水泡粪技术) 5、猪栏(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基本上 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
二: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 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 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 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源自三: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 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 猪群。
一:选址的要求 二:猪场的建设
一:地形、地势
地形开阔整齐,地势要较高、干燥、平坦、背 风向阳、有缓坡,坡度在20%以下。地势低洼易 集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孳生蚊蝇 和微生物,冬季阴冷;排污方便、供电和交通方 便。远离各种动物的饲养场及其产品加工厂,与 交通干道、河流、水渠、污水沟等保持1 500m 以上。
一: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每栋猪舍
设计50个栏位,猪舍长30m,跨度13m。公猪栏、、 配种栏都位于同一栋舍内,面积一般相同,栏高一般为 1.2~1.4m,每个栏位面积为7~9m2)
二:空怀母猪舍、妊娠舍(有两种:一种是单
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栏长2m,栏宽0.65m, 栏高1m。小群栏栏高一般为1~1.2m,每个栏位面积 为7~15m2。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是分组大栏群饲, 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 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 为单走道双列式,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 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5a25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c.png)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是保障猪只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建设标准不仅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还可以
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下面就养猪场建设标准
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养猪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选址应该远离城市和工厂,避
免环境污染,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的地方,以防止雨
水倒灌和污水积聚。
其次,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
应该根据养殖规模确定
场地大小和建筑面积,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库、猪粪处理设施等建
筑物的位置和布局,以便于管理和操作。
在建筑方面,猪舍的建设应该符合猪只的生长特点和生理需求,保证猪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猪舍内部的设施也
要齐全,包括饮水设备、饲料槽、卫生间等,以保障猪只的生活质
量和生产效率。
另外,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定期清理猪
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和清洁。
对饮水设备和饲料槽也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最后,养猪场的安全设施也不能忽视。
要安装消防设备,保证猪舍和饲料库的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管理和安全设施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猪只的生长需求和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确保养猪场的建设达到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猪只的生长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f406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3.png)
养猪场建设标准一、场址选择1. 养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交通和其他养殖场,距离应在500米以上。
2. 场地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电力供应稳定。
3. 场内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饲料、兽药、仔猪等物资的运输。
二、布局规划1. 养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各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 生产区应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
3. 猪舍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便于粪便的排放和清理。
三、猪舍设计1. 猪舍应采用封闭式设计,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功能。
2. 猪舍内应设有饲喂区、饮水设施、排污沟等,方便饲养管理。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四、养殖设备1. 饲喂设备应具备自动或半自动投料功能,方便饲料的管理和饲喂。
2. 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方便猪只饮水。
3. 通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4. 养殖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卫生。
五、饲料管理1. 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配方,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 饲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饲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六、疫病防控1.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2. 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养猪场应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建立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和接受指导。
4. 病死猪只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七、人员管理1. 养猪场应配备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饲养管理。
2. 饲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养猪场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3.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
4. 养猪场应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猪场的管理与运营方案
![猪场的管理与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825b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f.png)
猪场的管理与运营方案一、产业定位二、选址与基础设施建设1.选址: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作为猪场的选址,同时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市场接近。
2.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区、办公区、生活区、饲料储存区、污水处理区等,并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如饲养舍、饲料制备设备、饮水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三、选种与繁殖1.选种:选择优质的种猪作为后代繁殖的母猪,保证后代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2.繁殖: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繁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饲养管理1.饲养环境:设定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猪舍内的舒适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饲料管理: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营养需求来合理配给饲料,并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3.疫病防控:制定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措施、疾病监测等,及时发现和治疗疫病,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五、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繁殖情况和饲料配给,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猪肉的供应稳定。
2.出栏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猪肉的品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出栏时间和体重,进行合理的出栏管理,并合理安排运输和销售。
六、环保与资源利用1.废弃物处理:建立废弃物处理体系,包括粪污的收集、储存和处理利用,充分利用粪污资源。
2.能源利用:采用节能型设备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并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
七、市场营销1.品牌建设:培养和宣传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2.销售模式:建立与屠宰企业、超市和餐饮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销售渠道稳定。
3.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八、人力资源管理1.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能和管理水平。
2.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如薪酬制度、绩效考核、晋升机会等,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猪场管理与运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以确保猪场的高效、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f57e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肉类供应有着重要
意义。
而养猪场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效益,因此,合理科学地进行养猪场建设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介绍养猪场建设的相关标准。
首先,场地选择是养猪场建设的首要环节。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远离污染源和人口密集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其次,建筑设计是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猪舍的建筑布局应合理,要考虑采光、通风、保温等因素,保证猪舍内环境舒适。
同时,要合理设置饲料储存、粪污处理等设施,确保生产运作顺畅。
再次,设备配置是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养猪规模和品种选择合适的
饲养设备,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饮水器等,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最后,环境管理是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
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同时,要合理利用粪污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综上所述,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环境管理等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养猪场建设,才能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养猪效益的提高。
希望各位养猪场创作者能够认真对待养猪场建设标准,努力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75e2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是保障养猪生产的关键,合理的建设标准可
以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保障猪只的生长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养猪场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养猪场
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首先,养猪场的场地选择要合理。
养猪场应该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同时要远离其他猪场,以
免交叉感染。
场地的土壤要肥沃,排水良好,便于清洁和消毒。
其次,养猪场的建筑要合理布局。
猪舍的建筑布局要科学合理,要考虑到通风、采光、隔离、隔离等因素。
同时,猪舍的建筑材料
要符合卫生标准,易于清洁和消毒,保障猪只的生长环境。
再次,养猪场的设施要完善。
养猪场需要配备科学合理的饲料
加工设备、饮水设备、疾病防控设备等,以保障猪只的生长需求和
健康管理。
同时,养猪场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保障环
境卫生和资源利用。
最后,养猪场的管理要严格规范。
养猪场的管理要遵循科学的
养殖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产
操作规程,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保障猪只的生长健康和产品质量
安全。
养猪场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
保障猪只的生长健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养猪场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科学合理
地制定和执行养猪场建设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怎样合理的建设猪场
![怎样合理的建设猪场](https://img.taocdn.com/s3/m/907611f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怎样合理的建设猪场进行合理的猪舍设计,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
集约化养猪中,母猪妊娠前期定位饲养、高床产仔和高床保育是关键技术。
(1)猪舍的布局应考虑猪场生产连续性、节奏性,生产建筑应当一体化、集约化各猪舍之间或一端以走廊或道路相连通,或者呈放射状布局,以便猪群周转和提高工作效率。
商品场的肥猪舍,繁殖场的断奶猪舍应靠近猪场门口,母猪舍在其后面,公猪舍可与肥猪舍靠近,但应远离母猪舍,病猪隔离舍应远离上述各猪舍,并不可设在上述猪舍的上风向。
目前主要采用单排式、双排式及多排式。
不管采用任何排列方式,都应分清何为必要、何为不必要的,尽可能的将猪舍有效使用面积最大化。
(1)单排式猪舍:猪舍按一定的间距依次排列成单列,组织比较简单,一边是净道,一边是污道,互不干扰。
单排式猪舍南北跨度一般6~9米,长度可根据地形及养殖猪只的数量自行决定。
(2)双排式猪舍:猪舍按一定的间距依次排列两列。
双排式猪舍跨度一般12~18米,其特点是当猪舍栋数较多时,排列成双列可以缩短纵向深度,布置集中,供料路线两列共用,电网、管网等布置路线短,管理方便,能节省投资和运转费用。
特别是寒冷地区,建筑的合并除缩短道路、管线长度外,还能明显降低建筑的费用(墙面积的减少及采暖费用的降低)。
环境控制好的情况下,北方也可采用无间距的联体式猪舍布局。
(3)多排式猪舍:大型猪场可以采用三列式、四列式等多排式布局,但道路组织比较复杂,道路多。
主次不易分辨。
(2)猪舍间隔距离猪舍的间距主要考虑日照间距、通风间距、防疫间距和防火间距。
自然通风的发酵床养猪法猪舍间距一般取5倍屋檐高度以上,机械通风猪舍间距应取3倍以上屋檐高度,即可满足日照、通风、防疫和防火的要求。
应考虑到避免疾病的传播,公猪舍离得远些,同类猪舍间隔距离以满足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的要求。
为避免猪群疾病的传染、防火安全以及通风透光,每幢猪舍左右间隔应10-15米以上,前后间距15-20米,或至少不小于前排猪舍高度的2倍。
猪场建设规定
![猪场建设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bb487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5.png)
猪场建设规定猪场建设规定为了保障猪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以下猪场建设规定:一、选址与规模1. 猪场应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地段。
2. 猪场规模应根据土地资源、饲料供应、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度集中化和规模化养殖。
二、环保措施1. 猪舍、粪污处理设施等建筑物和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2. 猪舍周围应设立防尘、防臭设施,防止异味扩散和二次污染。
3. 粪污处理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科学技术手段,不得随意排放或直接倾倒到水源地区。
三、设备和条件1. 猪舍应具备必要的温度、通风、排水等设备和条件,保障猪的生活舒适度和健康。
2. 用于饲养猪的饲料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得使用禁用药物或添加非法添加物。
四、动物养殖管理1. 充分保障猪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定期清洁猪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定期检测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3. 采取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疾病传染和动物压力过大。
五、疫情防控1.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定期进行体检,对发现的疾病进行隔离和治疗。
六、法律法规遵守1. 猪场必须遵守国家、地方关于畜牧业和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
2. 猪场必须购买合法有效的饲养许可证,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七、宣传和教育1. 猪场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动物养殖管理水平。
2. 猪场应定期向农民和周边居民宣传猪肉的营养价值、科学饲养方法和健康食用知识。
八、责任追究对于违反猪场建设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处罚,可能涉及停产整顿、罚款甚至撤销饲养许可证等。
以上为猪场建设规定,旨在规范猪场建设和管理,促进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农民和猪肉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提高对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意识。
猪场建设的要求
![猪场建设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5a81a43852458fb770b568f.png)
0 . 6 5 米, 栏高 1 米 。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
结构 、 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 , 不同的是妊娠栏栏 高一 般 1 . 0 ~ 1 . 2米 , 由 于采 用 限制 饲 喂 , 因此 不 设 食 槽 而
一
化、 工厂化的猪场 。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 两种 。单开式的一面 固定在与走廊 的隔栏或隔墙上。 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 的隔栏或隔墙上 ,自动落料饲
上, 同时要 距 离 居 民点 5 0 0米 以上 。如 果有 围墙 、 河
米 。仔猪活动围栏每侧 的宽度一般 为 0 . 6 ~ 0 . 7 米, 高
0 . 5 米左右 , 栏栅 间距 5 厘米。 ④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 用金属编织 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 塑漏粪地板 ,
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 、 中型猪场多采用
钢制成 ,较为坚固耐用 ,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
注, 适用于高密度、 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高 1 . 0
4饮、 饲设备
饮水设备。猪用 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 , 有鸭嘴 式、 杯式 、 乳头式等 。由于乳头式和杯式 自动饮水器
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 ,目前普遍采用 的 是鸭嘴式 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 自动饮水器 主要 由阀体 、 阀芯、 密封圈、 回位弹簧、 塞和滤网组成。
3 猪栏 的基本结构
高 床 网上 培育 栏 , 是 由金 属 编 织 网漏 粪 地板 、 围栏 和
自动食槽组成 ,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 体水泥地面上 , 相邻两栏共用一个 自动食槽 , 每栏设 个自 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
一
流、 林带等屏 障 , 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 区及 工 业 污 染严 重 的地 区建场 。猪 场水 源 要 求水 量 充足 , 水质 良好 , 便 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 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 用水的要求 。猪场 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 性 质、 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定 。 生产区面积可按每头繁 殖母猪 4 0 ~ 5 0 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 3 ~ 4 平方米 。
猪场建设实施方案
![猪场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573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e.png)
猪场建设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
1. 选址,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地块作为猪场建设的选址,同时要考虑周边环境,避免产生污染。
2. 土地规划,根据猪场规模确定土地面积,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储存、污水处理等设施的位置,确保合理利用土地。
3. 立项申报,进行土地使用手续申请,确保猪场建设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猪舍建设,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确保猪舍的保温、通风、排水等功能完善。
2. 饲料储存设施,建设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储存仓库,保障饲料质量和安全。
3.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和猪场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4. 饲水设施,建设合理的饮水系统,确保猪只饮水供应充足,保持健康生长。
三、设备采购。
1. 养殖设备,购买适合规模的饲料机械、饮水设备、猪舍通风设备等,提高养殖效率。
2. 检疫设备,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设备、防疫设备等,保障猪只健康。
3. 环境监测设备,购买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监测环境指标,确保猪场环境符合标准。
四、人员培训。
1. 养殖技术培训,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2. 安全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3. 管理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猪场运营顺利。
五、运营管理。
1. 兽医保健,定期请兽医进行猪只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2. 饲料管理,严格按照饲料配比要求进行饲养,确保猪只获得充分营养。
3.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确保猪只健康。
4. 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猪场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六、风险管控。
1. 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巡查,确保安全生产。
2. 疫病防控,建立疫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预防和处理。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dff9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养猪的标准化流程是提高养猪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养猪标准化流程:一、猪场建设1.合理布局: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并确保各区之间有足够的卫生间隔。
2.设施配备:猪舍应配备通风设备、供暖设备、饮水设备、饲喂设备等。
3.环保要求:猪场应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等。
二、种猪选择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品种。
2.健康检查:种猪应经过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无伤残、无遗传缺陷。
3.合理饲养:根据种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三、饲料管理1.饲料质量: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
2.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饲料投喂: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并定时定量投喂。
四、饲养管理1.定期消毒:猪舍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观察猪群:每天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记录管理:记录每头猪的体重、饲料消耗量、疫苗接种情况等,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五、繁殖管理1.配种计划: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2.人工授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3.产仔护理:对产仔母猪进行护理,确保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
六、疾病防治1.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2.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合理用药: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4.病死猪处理: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七、人员管理1.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养猪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2.工作制度: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质量。
3.防疫意识:加强员工的防疫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中小规模猪场建设标准
![中小规模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e107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png)
4
饮水设施
饮水设施清洁卫生,保证水源安全;饮水器具数量充足,满足猪只需求;定期检查饮水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保证猪只饮水量和饮水质量。
5
排污处理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粪便、废水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周边环境保持整洁。
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6
防疫设施
设立兽医室,配备必要的防疫设备和药品;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猪场入口设置消毒池,防止疫病传播。
确保猪只健康,减少疫病发生。
7
人员管理
制定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员工穿戴整洁,遵守卫生规定。
提高员工素质,保障猪场运营。
8
监控系统
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猪舍情况;设置报警系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监控数据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提高猪场管理效率,保障猪只安全。
中小规模猪场建设标准
序号
项目
建设标准
备注
1
猪场选址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和居民区;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址。
2
猪舍建设
结构坚固,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冬暖夏凉;地面干燥,防滑易清洁。
根据养殖规模和品种选择适宜的猪舍类型。
3
饲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与储存
饲料加工设备齐全,符合卫生要求;饲料储存设施干燥、通风、防鼠虫;饲料来源可靠,质量有保证。
小型猪场猪舍建设设计要求
![小型猪场猪舍建设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5b27f5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e.png)
小型猪场猪舍建设设计要求
①基础。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猪舍的自身重量、屋顶积雪重量和墙、屋顶承受的风力。
基础的埋置深度,根据猪舍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
基础受潮会引起墙壁及舍内潮湿,应注意基础的防潮防水。
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顶部应设防潮层。
②墙壁。
猪舍的墙壁一般采用黏土砖墙,外抹水泥砂浆,内墙体要抹1m高的水泥墙裙。
③屋顶。
用5公分X5公分角钢焊成8mX1.2m钢梁,间隔2.8m架设一个,上铺6公分X9公分木檩,木檩上钉一层2公分厚木板,木板上铺一层3公分厚苯板,苯板上下各铺一层塑料膜,将苯板包裹,以防透气,利于保温,最后盖一层石棉瓦,以减少层顶向室内的辐射热。
④门。
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设计为高2~2.4m,宽1.2~
1.5m,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和手推车出入,门外挂一块麻布门帘,以增加保温性能。
⑤地面。
猪栏用双列式,中央设1.2m宽的通道,两侧猪栏内地面-律向中央通道倾斜,中央通道两边也各设-条浅沟,利于排除猪栏内的污水,且通道两边排污浅沟自西向东有一定的坡度,使污水流入饲料间内的地下污水池,再通过排污沟流出墙处。
猪舍的地面要求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地面一般应保持一定的斜度,以利于地面干燥。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8f7efceda38376baf1fae9c.png)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地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高大建筑物遮蔽处。
坐北向南,或稍偏东南,不超过15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用电方便,远离主要公路干线,远离城镇和居民住区,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场,下风向、便于防疫。
猪场建设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安静的地方,也可利用老猪场改造。
猪场的大小,应根据养猪的数量而定,以每头猪占0.8至1平方米地面为宜。
三个阶段猪只指的是哺乳母猪,育肥猪和保育猪。
由于他们所处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栏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哺乳母猪栏现有栏舍设计与动物福利的矛盾。
在高度密集饲养的工厂化养猪中,妊娠哺乳母猪栏的设计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集约化猪场为了提高栏舍利用率,防止母猪间因打架、咬斗、挤撞、强弱争食等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同时也为了避免母猪踩压新生仔猪等原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采用定位栏限制饲养。
另一方面,将母猪关在狭窄的单体栏里,无疑给母猪带来许多行为学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母猪在单位栏里的"禁锢"式饲养,明显减少了行为姿态,没有机会实现挖掘、搜寻和做窝等行为,运动量大大减少,使母猪处于枯燥乏味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母猪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消化不良和断奶后母猪发情效果差。
经过长期考察和比较,活动式母猪定位栏设计较合理。
哺乳母猪定位栏的右侧隔栏是可以移动的,当母猪泌乳1星期左右,就将右边隔栏移走,等下一只待分娩母猪进入此栏时,把移走的一边隔栏重新安装即可。
实践证明,这种定位栏设计可完全克服前面所述的矛盾,且操作非常简单。
7-10天后,仔猪体质已强壮,活动敏捷,即使右侧隔栏移走也可完全避免被母猪踩压的可能,且不影响母猪泌乳。
右边隔栏移走后,母猪的活动空间增大,在接下去10-20天的哺乳期内相对提高了基础代谢,可避免母猪发情异常。
同时为母猪提供了运动机会,避免被"禁锢"和胁迫式的饲养,充分体现了善待动物和动物福利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地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高大建筑物遮蔽处。
坐北向南,或稍偏东南,不超过15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用电方便,远离主要公路干线,远离城镇和居民住区,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场,下风向、便于防疫。
猪场建设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安静的地方,也可利用老猪场改造。
猪场的大小,应根据养猪的数量而定,以每头猪占0.8至1平方米地面为宜。
三个阶段猪只指的是哺乳母猪,育肥猪和保育猪。
由于他们所处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栏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哺乳母猪栏现有栏舍设计与动物福利的矛盾。
在高度密集饲养的工厂化养猪中,妊娠哺乳母猪栏的设计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集约化猪场为了提高栏舍利用率,防止母猪间因打架、咬斗、挤撞、强弱争食等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同时也为了避免母猪踩压新生仔猪等原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采用定位栏限制饲养。
另一方面,将母猪关在狭窄的单体栏里,无疑给母猪带来许多行为学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母猪在单位栏里的"禁锢"式饲养,明显减少了行为姿态,没有机会实现挖掘、搜寻和做窝等行为,运动量大大减少,使母猪处于枯燥乏味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母猪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消化不良和断奶后母猪发情效果差。
经过长期考察和比较,活动式母猪定位栏设计较合理。
哺乳母猪定位栏的右侧隔栏是可以移动的,当母猪泌乳1星期左右,就将右边隔栏移走,等下一只待分娩母猪进入此栏时,把移走的一边隔栏重新安装即可。
实践证明,这种定位栏设计可完全克服前面所述的矛盾,且操作非常简单。
7-10天后,仔猪体质已强壮,活动敏捷,即使右侧隔栏移走也可完全避免被母猪踩压的可能,且不影响母猪泌乳。
右边隔栏移走后,母猪的活动空间增大,在接下去10-20天的哺乳期内相对提高了基础代谢,可避免母猪发情异常。
同时为母猪提供了运动机会,避免被"禁锢"和胁迫式的饲养,充分体现了善待动物和动物福利的理念。
右边隔栏移去后的定位栏,由于没有了右边隔栏,给栏舍的清洗消毒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有利于动物保健。
生长育成猪栏饲养员与猪只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存在,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猪舍内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因素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已研究得非常透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很少有人注意饲养人员进猪舍操作时人与猪之间所产生的矛盾。
虽然养猪业在不断往前发展,但生长育成猪栏的设计却大同小异,国内外都沿用同一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当饲养员进猪栏清扫时,栏内的猪就会一哄而上,咬扫把、咬饲养员的裤腿作为玩耍,而此时饲养员就停下来大声诉骂,甚至踢打这些“不听话”的猪。
这种场面在每个猪场都能经常看到,这不仅影响了饲养员的工作效益,同时也影响了猪采食和休息,而且饲养员对猪的漫骂和踢打会使猪处于惧怕、应激状态,不利于动物福利。
便捷式生长育成猪栏设计通过多年摸索,认为将模式改成饲养员通过猪舍两侧通道喂饲料效果较好。
这种模式有2个突出优点。
第一,饲养员工作效率高,完全不受猪只干扰,还可把粪车直接带进粪便区,而原来的模式,饲养员必须把未从漏缝地板中漏掉的猪粪铲到外面的粪车上。
同样打扫1幢猪舍(以12个猪圈计)2种模式相比至少可节约1小时,这样大规模猪场在劳动力成本上可节约一大笔开支。
第二,猪采食、休息等不受饲养员影响,也不会被饲养员漫骂和踢打,减少应激,更有利于动物福利。
当然这种模式需要饲养员对猪进行细心的调教,保证每只猪都在粪便区排便。
虽然饮水区已安装在排便区以诱导猪在该区排便,但还是需要饲养员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教。
保育猪栏以往在保育猪(断奶猪)栏舍的设计上,为考虑生产效益往往侧重于保温,而忽视动物福利。
其实,仔猪有爱嬉闹、喜用吻突摆弄物体和掘地的行为习惯,虽然有的经营者在栏里放一些橡皮球、砖块、铁链等物来满足保育猪的生理需求,但效果不理想。
猪栏的新设计是在休息区上方0.8米左右处,设置一横杆,杆上设一些挂钩,挂一些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经消毒处理后内放小石子的易拉罐),以满足仔猪嬉闹、玩耍的行为特性,使仔猪在新的环境中不紧张、不枯燥,也有利于分散仔猪注意力,避免由于并群而引起的咬耳、咬尾及打架争斗。
显然这种方法远比那些在空气中喷洒气味剂来干扰仔猪嗅觉以达到"和平"的方法要文明得多,这种方法更善待动物和体现动物福利。
一忌选址不当。
猪场场址的选择,宜离公路100米以外,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来往行人要少,要在住房的下风向,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清洁、取水方便的地方。
二忌猪舍位置设计不佳。
安排猪舍时要考虑猪群生产需要.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猪舍要建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
三忌猪舍密度过大。
有些养猪户为了节省土地、减少投入,猪舍简陋、密集,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局,致使猪的饲养密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猪群间相互感染疾病。
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米以上,中间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荫。
四忌建筑模式单一。
母猪舍、公猪舍、肥猪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不能都建一个样。
比如,母猪舍需设护仔间,而其它猪舍就不需要.公猪舍墙壁需坚固些,围墙需高些等。
所以,养什么猪,就要建什么猪舍。
五忌建猪舍无窗户(或窗户太小)。
有的猪场猪舍一个窗户也没有,有的虽有窗户,但窗户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内通风降温。
一般情况下,能养10头育肥猪的猪舍,后墙需留60~70厘米的窗户4个。
六忌粪便污水乱排。
猪舍外无粪池,一是收集粪尿难,肥料易流失,肥力会降低;二是会影响猪舍清洁卫生.猪舍内污水沟应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污水顺利流出舍内;污水的流出顺序应遵循就近原则,不要让污水在场内绕圈.猪舍外必须建造沤粪池或沼气池;沤粪池(或沼气池)大小,可根据养猪的规模大小而定。
七忌缮瓦多缮草少。
农村猪场猪舍屋顶都是缮瓦多,缮草少。
这样做一是瓦比草贵,加大了养猪成本;二是冬防寒瓦不如草好,缮瓦夏热冬冷,缮草冬暖夏凉。
八忌饲槽规格不当。
饲槽一般要依墙而建,槽底应呈"U"形,饲槽大小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猪的数量多少而定。
九忌舍内无水槽。
缺少清洁饮水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所以,猪舍内必须设置水槽或者自动饮水器。
十忌舍小围墙矮。
猪舍太低不利于空气流通,猪舍的运动场围墙若太矮小,猪会轻易地越墙外逃,给管理带来麻烦。
一般猪舍后墙高宜为1.8米左右,围墙高宜在1.3米左右。
猪场建造和猪场选址原则术语净道: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污道: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
猪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污水、病死猪、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
全进全出制: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无公害猪场选址原则一、不同环境因素对养猪生产的影响1、光照:仔猪:光照显著影响猪(特别是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机体物质代谢。
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提高免疫力,增强仔猪消化机能,促进食欲,提高仔猪增重速度与成活率。
生长肥育猪:光照有一定影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进猪的健康,提高猪的抵抗力;但提高光照强度也增加猪的活动时间,减少休息睡眠时间。
猪性成熟的影响:较长光照时间可促进性腺系统发育,性成熟较早;短光照,特别是持续黑暗,抑制性系统发育,性成熟延迟;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猪性成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并且要达到一定的阈值;而在开放猪舍饲养的猪性成熟显著早于封闭舍内饲养的猪。
由此推测是因封闭舍光照强度不足的缘故。
建议后备猪的光照时间不应少于l2h。
母猪:在配种前及妊娠期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母猪雌二醇及孕酮的分泌,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有利于受胎和胚胎发育,提高受胎率,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增加产仔数(表3);光照强度对母猪繁殖性能也有明显影响。
饲养在黑暗和光线不足条件下的母猪,卵巢重量降低,受胎率明显下降;光照时间的变化对母猪的繁殖机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2、猪舍温度气温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它通常与气湿、气流、辐射等共同作用于猪体,产生综合作用3、猪舍中的有害气体:NH3、H2S、CO、CH4、CO2、粪臭素等氨(NH3):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氨还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引起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氨浓度高时可直接刺激机体组织,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硫化氢(H2S):易溶解在猪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黏膜产生强烈刺激,使黏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表现流泪,角膜混浊,畏光,咳嗽等症状;硫化氢还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氧化成硫酸盐等而影响细胞内代谢。
4、猪舍空气中的灰尘:猪舍内空气中的微粒主要包括尘土、皮屑、饲料、垫草及粪便、粉粒等5、猪舍气流6、猪舍空气中的微生物二、猪场选址原则①节约用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②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③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④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⑤应尽量靠近饲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⑥选址还应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趋利避害;⑦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应避开城市、厂矿、医院、交通要道等污染源;⑧不得在基地及基地水源附近倾倒、堆放、处理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有毒废液、含病原体废水;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应当建立在无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地点;⑩产地环境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灌溉水(畜禽饮用、加工用水)、土壤、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地周围3-10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三、场址选择①地势地形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 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沙土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③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