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8,无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13)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13)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13)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淯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9月周练英语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9月周练英语试题含答案

和诚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9月周练

英语试题(二)

考试时间:65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理解(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After a few moments,my passenger started a conversation. It began ordinarily enough,“How do you like driving a cab?”

“It’s OK," I said。“I make a living and meet interesting people sometimes。How about you?" However,his reply intrigued me.

“I would not change jobs even if I could make twice as much money by doing something else.”

I’d never heard that before。“What do you do?”

“I’m in the neurology (神经学)department at New York Hospital。”

Then I decided to ask for this man’s help。We were not far from the airport。

“Could I ask you a big favor?I have a son,15, a good kid. He wants a part-time job,but a 15-year-old can’t get hired easily。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that you could get him some kind of summer job?"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化学试题(8.29)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化学试题(8.29)含答案

和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周练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

一、单选题(每个4分,共60分)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已知反应A B=C D

E-E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

12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O=O键为500、N—N键

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B.391

C.516D.658

3.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

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ΔH>0

4.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②金刚石不如

石墨稳定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 ( )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师用书:第2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师用书:第2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教材整理1 立志变通创新和“汉法”与“旧俗”之争

1.立志变通创新

(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

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汉法”与“旧俗”之争

(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 (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3)试验:治理邢州收到显著成效。

[课中思考]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

的斗争。

教材整理2 政体更新

1.方案

“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按中原王朝体制

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2.具体内容

(1)在中央

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

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上

①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③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3)实行兵民分治,“各有所司,互不统摄”,并废除世袭。

(4)其他: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负责传递上下公文,提供来往使臣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

3.影响

通过制度更新,元政府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深度点拨]对忽必烈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的认识

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又保留大量蒙古的旧制,使统治集团与被统治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难以弥合,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元朝走向衰落。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历史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历史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卷2019.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

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

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 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

2.《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反映出:

A.普通民众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 B.普通民众早已习惯于隔岸观火

C.当地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 D.政府与民众尚未形成统一战线

3.在193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明确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A.党的“左”倾错误在思想上已被彻底肃清 B.毛泽东开始成为党实际上的领导核心C.党的抗战路线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外界认可 D.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4.张德坚的《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表明太平天国A.调整经济政策 B.达到军事全盛 C.主张均分产品 D.开始封王建制5.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这说明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试题2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试题2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梭伦给了平民一定的权力,但又没触动贵族的根本利益,这就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了梭伦“中庸”的政策,故①④正确;③不符合材料,②不符合史实,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未完全消除,排除②③。

【答案】 B

2.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材料中王安石的诗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中“南门徙木”的典故,这一做法是商鞅变法取信于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答案】 A

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

【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周天子与各诸侯国礼遇秦孝公,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了富强。

山西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外国人入华,有的在长安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有的留在中国做官,有的回国效命。他们精通汉文,擅长吟诗,在唐期间与中国朋友赠答酬唱,赋诗咏怀。因此这些人的诗歌活动可以分为诗歌创作和唐诗传播两个方面。

当时入华学习的以新罗人和日本人最多,也以他们汉化最深,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长安诗苑。金云卿是新罗最早以宾贡身份中举的,后在唐任兖州司马。《全唐诗逸》卷中录其《秦楼仙》诗残句:“秋月夜间闻案曲,金风吹落玉箫声。”从诗题看当是在长安所作。来长安的日本人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不小成就。晁衡(一作朝衡),原名阿倍仲麻吕,16岁留学长安,在唐朝历任校书、左补阙、秘书监等职,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为友。其《思归》诗云:“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他一直在长安为官,这首诗作于长安无疑。空海在唐学法期间,有多首题寺和与唐僧赠答之作。如《青龙寺留别义操阇梨》:“同法同门喜遇深,空随白雾忽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表达了与中国同学依依惜别之情。

从印度、西域入华的僧人也有从事诗歌创作的。唐志怪小说《东阳夜怪录》刻画了一位生在碛西,来中国的善诗的胡僧智高,正是胡僧善诗在小说中的反映。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唐代的印度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从长安输出的不仅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唐诗作为唐人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也从长安走向域外。在这个过程中,从域外入华的各色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白居易说元稹的诗“自六宫两都至南蛮东夷,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元稹说白居易的诗受到域外的欣赏和珍重,“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鸡林国,唐时朝鲜别称,即今朝鲜,其经商者至唐朝购求白居易的诗携回新罗。岑参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孟郊“诗随过海船”,流传到新罗和日本。白居易的诗浅切易晓,流播域外最广。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八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八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Word版含答案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学习目标:1.了解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公布的《五条誓文》。

2.掌握明治政府破除旧政治体制、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3.归纳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破除旧政治体制

1.纲领政策

(1)1868年,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2.建立中央集权

(1)措施:

①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其担任藩知事,成为地方官。

②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③被罢免的藩知事到东京定居。

④组建“御亲兵”,保证措施的施行。

(2)意义:

①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3.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1)措施:

①旧藩主和旧公卿改称“华族”,家臣、藩士及一般武士改称“士族”。

②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

③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佩带刀剑的特权,取消武士的俸禄制度。

(2)意义: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武士阶层彻底瓦解。

4.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1)措施: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

(2)意义:学到了许多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殖产兴业

1.创办官营企业

(1)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2)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3)实行“劝业政策”,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图是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截图,毛泽东在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请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活动

A.七届二中全会

B.开国大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商讨筹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七届二中全会也未邀请宋庆龄参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参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而非开国大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参考答案:

A

3.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参考答案:

C

4. 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有( )

①航海技术的进步②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罗盘的使用④西、葡两国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哲学家的英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逆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則为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则无二致。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見他的短处。"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贲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世间只有几种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眛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 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托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幷英雄,一个人能索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 专题四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 专题四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含答案)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原因,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

2.掌握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的后果。

3.分析“庆历新政”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

一、兵虚财匮

1.根源

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

(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

(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二、内忧外患

1.内忧

(1)原因:地主官僚和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增加苛捐杂税。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

(1)宋辽之战: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1004年辽攻宋,宋胜,但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2)宋夏之战:

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议和。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改革弊政。

2.概况

(1)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人。

(2)方案:向宋仁宗呈递《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问题:整顿吏治。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朱邦刚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

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因材施教

C.学而不思则罔 D.有教无类

3.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4.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

A.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君主无为而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5.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邯郸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2018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3专题1--4;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该是哪位思想家?( )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

C. 满足物质需求

D. 调节社会纷争

3.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4.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朱熹这一做法( )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

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

C.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表达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

A

【答案】

2.下表中内容为不同著述对太平军作战情况的叙述。据此可以推知,太平军

A.已开始仿造洋枪洋炮

B.军事进攻中节节胜利

C.装备并使用新式枪炮

D.始终以洋枪队为劲敌

【答案】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

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

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

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B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这说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兴起壮大,故B正确;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不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的关键数据信息,学生应该发现“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壮大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影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5-2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5-2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含解析

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后强化演练

1.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教会成为众矢之的。

答案:D

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B.教会

C.《圣经》D.教皇

解析:马丁·路德认为《圣经》是信徒和上帝沟通的唯一渠道。

答案:C

3.下列对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

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D.主张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

解析:人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唯一的神圣权威,人人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答案:D

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5.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内容的是()

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宗教仪式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二百日维新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二百日维新 含答案

二百日维新

学习目标:1.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与以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

2.掌握戊戌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

3.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理解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过程漫长曲折。

一、百日新政

1.背景

(1)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

(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

(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呼吁实行变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维新变法的宣言书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3.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4)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4.光绪帝采取猛进政策

诏令各官署,应办诸事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

二、戊戌政变

1.新政危机

(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抵制和反对。

(2)表现:

①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②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③大力提拔亲信荣禄,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④袁世凯倒向慈禧一边。

2.戊戌政变

(1)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8,无

答案)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x20分=40分)

1.在雅典帝国时代,为了和斯巴达一决雌雄,伯里克利经常派出军队侦察或打击伯罗奔尼撒同盟,这部分军人出席公民大会的机会就要减少;雅典向同盟国大量派驻屯田兵,镇守同盟国这部分屯田兵也不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这表明雅典民主

A.仅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B.导致雅典帝国的衰落

C.在实践中具有局限性 D.使民众权利受到损害

2.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

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 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 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这一制度设计

A.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4.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治平稳过渡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5.美国独立后,“各州都敢于抵触国会的决策,它们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逃避、拖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行政部门除了勉为其难的思想劝说之外,只能苦苦哀求,以求得各州的‘好心’和支持。”这是由于

A.国会不掌握行政权 B.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

C.中央政府权利太小 D.宪法赋予各州以部分权利

6.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五帝的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虽然不是在“小家”内直接传子,但也不过是再一个“大家”内——皇帝族内部选择首领而已,并没有什么超血缘的“公”,所谓“禅让”实为族内择子继承。禹传启只不过是把原先属于整个部族的果实摘到自己家族里去了。这表明

A.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没有区别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C.禅让制已经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D.禅让制是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的制度7.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概念:“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日本、加拿大对美国是不满意的。”“过去几年法国人闹独立性,但没有闹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矛盾也有明显发展,关系紧张得很。”其意在强调

A.中共放弃传统的革命外交思想 B.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已瓦解

C.中国外交的孤立局面已经消融 D.世界多极化趋势雏形得以显现

8.近代中国,留欧学生李璜在一封信中写道:“近日和议席上,正提胶州事,吾国使者不及日人有钱有势,故现象颇不佳。”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

A.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D.推动中国向外学习对象的变化

9.“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这首《中国雄立宇宙间》经袁世凯批准,成为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国歌,袁世凯后将“共和五族”改为“勋华揖让”,引来了众多批评和质疑,这首国歌也随着袁世凯的去世而销声匿迹。这反映了

A.传统文化受到民众抵制 B.共和观念具备社会基础

C.国歌形式不被时人接受 D.新旧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10.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缘于

A.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B.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1.道光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

耆英答曰:“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这反映了A.道光帝认识到英国国力强盛 B.清朝官员囿于天朝上国观念

C.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英国军队士兵军事理念先进

12.近代史上的这场运动,学者将其价值概括为三种“真精神”——“民众自决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学生牺牲的精神”,另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实际影响—“思想改革的促进”“社会组织的增加”“民众势力的发展”。这场运动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3.张海鹏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的方向是正确的,革命的对象选择是正确的,革命党人也富于革命的理想、不惜牺牲的精神。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历史任务。”出现这一结局主要是由于

A.孙中山变革社会能力不足 B.群众对三民主义认识肤浅

C.缺乏强有力政党领导革命 D.满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14.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指出,概括起来,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中央失去把握之权。他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是清政府灭亡的直接原因 B.使地方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D.成为此后政治变化的关键因素

15.1637年,英国商船首次来华,即发生炮击虎门炮台,击沉中国商船之恶劣事件。1700年,东印度公司在定海设立商馆,不久即派遣喀恰浦对舟山列岛进行海岛、海域的调查。1787年,英王训令,希望“占有一个小地方或者地势比广州更便利的附属岛屿”。这表明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输出 B.开始致力于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C.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D.对华贸易与破坏中国主权紧密相连

16.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

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17. 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