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热景观与亲生物的居住区公共温室花园设计——以严寒地区为例

基于热景观与亲生物的居住区公共温室花园设计——以严寒地区为例

制的“恒温恒湿”环境所带来的热适应力下降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促进人的整体身心健康。又如亲生物设计理论,在建成环境中引入与人天性有关的自然要素,营造更具有恢复力的环境,减缓人的心理压力。我国严寒地区的冬季气候导致人体热适应力下降、景观视觉效果单一、冬季活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综合问题。引入热景观理论与亲生物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对改善寒地气候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呼和浩特的万锦合泰生活馆项目,在热景观理论与亲生物设计理论的框架下对其温室花园功能进行分析,探讨温室花园作为设计手段解决严寒地区居住区冬季公共空间问题的潜力。

1热景观理论概述

1.1热景观理论内涵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维持室内环境的恒温恒湿对于人类来说不再是一件难事。然而,随着“恒温恒湿”环境的普及引发的“空调病”等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造一成不变的室内热环境并非环境控制的最终目标,动态的热环境更能适应人体需求并能提升人体的热适应能力。对此,类比于建筑环境中已有的“声景观”“光景观”等概念,叶海等[1]于2019年提出风景园林中的“热景观”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园林虚景的一部分,既有可度量的环境性能,也包含了人的主观热舒适感觉,同时,还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诗画意境联系在一起。宋德萱等[2]于2022年将空间中的热景观概念定义为:人在空间或场景中感知的体验的热环境。相较于传统的热环境研究对热指标进行描述,热景观更关注人的感受,并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

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景观更新实践研究-以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景观更新实践研究-以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景观更新实践研究-以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

边环境提升项目为例

摘要: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城市发展的理念已经从过往“增量

发展”到如今“存量更新”的阶段,原有场地的建设已不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综合性赋能,顺应时代的演变,才能更好的满足当

下时代发展。本文从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中景观空

间更新入手,从景观更新方案策略结合施工做法上分析其实际项目中更新难点与

重点,为待存量更新的场地方案及落地过程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一、项目概要

1.项目设置地点

中国(绵阳)科技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规划范围面积33.7平方公里。

地处绵德、绵安北、绵江发展带交汇处,是区域、市域、绵阳中心城区交汇节点,为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主要组成部分。依据《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

体规划及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该区位于中央创新驱动区的核心位置,项目

距离绵阳G5京昆高速绵阳站出入口4KM。

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范围主要包括水域及周边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金

西湖水域面积21.6万m²(约325亩),周边绿地10.5万m²(约157亩),总设计

面积52.26万m²(801.7亩)。本工程设计内容及范围:项目分为市政和金西湖,

金西湖红线范围内本地块用地面积:35089㎡,涉及广场、道路、地下车库入口、

景观亭、木栈道、挡墙装饰树池、坐凳、停车场、栏杆、景墙、铺装木平台及景

观绿化设计。其中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生态停车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摘要】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分析了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热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接着提出了改善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具体讨论。最后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结果对于提高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性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评价方法、热环境特征、影响因素、改善措施、案例分析、研究进展、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暖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著,导致城市人行空间的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湿热地区,高温高湿的

夏季气候使得城市居民在户外活动时更易感受到炎热不适,造成人们在夏季更少出门活动的现象日益突出。

研究表明,人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引发中暑、热伤风等疾病,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如何提高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热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改善措施和相关研究进展,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热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热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方案设计 阶段热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2023-11-03
目 录
• 引言 •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城市住区热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 城市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热环境评价实践 • 方案设计阶段热环境优化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湿热地区城市面临热环境问题
02
03
城市通风道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设置 通风道,引导自然风流通 ,缓解湿热气候对住区的 影响。
建筑朝向
建筑物的朝向应尽量面向 夏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 季通风散热,减少室内闷 热感。
植被绿化
在城市通风道两侧或建筑 之间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化 带,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 和遮挡作用降低气温。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住区热环境的改善策 略和方法,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更大 的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反映了空气的潮湿程度, 与空气温度共同影响人体舒适度。
风速
风速决定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对人 体热调节和室外环境舒适度有重要 影响。
辐射温度
辐射温度反映了物体表面和人体之 间的热交换,与空气温度结合影响 人体舒适度。
基于GIS的热环境评价方法

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究

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究

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究

景观设计要素是指在城市和建筑空间中运用各种自然和人造元素进行设计的要素。而

室外热环境是指室外空间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对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影响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植被、水体和建筑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植被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要素之一。植被具有降温、调湿、阻挡风速等功能,对改善

室外热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植物蒸腾作用能够将热量转化为潜热,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植被的密度和高度也会影响热环境。繁茂的树木和灌木可以为人们提供阴凉的环境,

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当风速较大时,植被可以作为风阻隔物阻碍风的流动,防止寒风直

接吹向人们,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水体也是影响室外热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水的蒸发具有非常强的降温效果,因此在

室外空间中设置水体可以有效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水体的蒸发还可以增加周围的湿度,

改善干燥的气候。水体还能够吸收和散发热量,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人们可以在水体边

缘休息,享受凉爽的微风和湿度,提高户外活动的舒适度。

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的形状、材料和朝向等因素都会影响室外

热环境。建筑的形状可以改变周围的风流动,调节风速和风向。合理设计建筑的渐变形态

可以减少湍流和压力损失,降低风的速度,防止强风对人们的影响。建筑的材料也会对热

环境产生影响。选择透光性好的玻璃材料可以减少室内太阳直射,降低室内温度。建筑的

朝向也要考虑太阳的角度和热辐射的影响,合理设置控制太阳辐射的遮阳设施,减少室外

的热辐射。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 城市热环境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 • 1951年A.Soundborg首先用统计模型对城市温度
场进行分析,给出了系列经验公式. • 1969年,L.O.Myrup提出了城市热岛的数值模型。
M.H.Halstead对城市气候进行模拟分析 EM.Vukovick从理论上分析了大气稳定性和平均 风速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K.Yoshio提出城市 大气环流的动力学统计模型并对结果进行数值模 拟. • 1971年,M.A.Atwater从理论上分析城市污染环 境下太阳辐射的收支平衡关系。D.1.Leahey将 城市混合边界层高度的预测模型用于纽约市的热 岛研究。 • 1977年,M.A.Atwater利用欧拉静力学模型研究 城市化对热气候的影响。
1.1.2城市微热气候研究
• 城市微热气候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内不同性质下垫面进行 对比分析,研究地表和城市覆盖层内的温度、湿度、风速、 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了解其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从而采取措施改善城市的微 热气候以利于人类的生存.
• 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实测的研究方法,这可以对实测区域 的热环境质量给出一种可靠的评价,所得结论为进一步分 析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影响城市局部热环境的因素很复 杂,除了气候因素以外,还受到建筑物以及城市规划等因 素的影响;此外,人的热反应还受到个人着装、行为活动 甚至心理因素等的影响。

国际城市绿色空间热环境相关标准比较

国际城市绿色空间热环境相关标准比较

第19卷第1期2021年2月

中国城市林业

Journal of Chinese Lrban Forestry

Vol.19No.1

Feb.2021

国际城市绿色空间热环境相关标准比较*

周越鲍沁星张敏霞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311300

摘要:文章对国际上已有的城市绿色空间热环境相关设计标准从制定目的、具体内容、衡定依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标准的制定都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为主要目标,通过限制绿地空间布局、材料性质、绿化参数等要素以调节空间热环境,标准制定依据来源于现行法规、现有研究成果和模拟监测数据。城市绿地热环境标准的制定有益于人民健康福祉和适应气候变化,我国城市绿地热环境设计标准的制定需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必要前提,应鼓励运用新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标准制定,构建合理指标体系,以保证标准制定科学有效。

关键词:热环境,设计标准,热岛效应,城市绿地

DOI:10.12169/zgcsly.2020.03.31.0005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Urban Green Space Thermal Environment Relevant Standards

Zhou Yue Bao Qinxing Zhang Minxia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niversity,Hangzhou3113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compares and studies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design standards for urban green spac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the purpose,specific content,and balance ba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standards are formulated with the main goal of reduc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y restricting green space. Spatial layout,material properties,greening parameters and other factors are used to adjust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space.The standard formulation basis is derived from current regulations,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imulated monitoring data.The formulation of urban green therm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s beneficial to peopled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The formulation of my country,s urban green thermal environmental design standards must be based on my country's actual conditions,and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apply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and the structure should be reasonable Index system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tandard formulation. Keywords:thermal environment,design standard,heat island effect,urban green space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

作者:袁从丽洪浩庭张哲溪付烨晨赵佳玮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9年第09期

摘要: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具有不同下垫面性质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13处测点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体热舒适评分。将微气象数据与评分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后得到MTCFM模型,得出在研究地点所在地区温度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的占比最高。对多数空间而言,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硬质铺装面积,能有效提升微气候热舒适。

关键词:公共空间;微气候热舒适;相关性模型

户外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室外环境是提高室外活动质量、吸引城市居民、体现城市活力的保证。其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布局形态、植被水体分布、局部下垫面材质和园林构筑物形体材料等[1]。在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不仅体现人性化设计,也能降低能耗,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从而满足人体热舒适。微气候热舒适是指人在小尺度范围热环境下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程度[2],可根据热舒适评价反应出来,并可采取相关技术、方法和措施改善空间设计。大量研究表明,空间热舒适性会明显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从而决定使用者是否愿意停留。热舒适性不佳,使用者会倾向于快速通过而非停留,公共空间会沦为单纯的交通联系与集散空间,从而失去应有的活力[3]。户外公共空间的精心设计可以刺激环境的使用,而研究微气候热舒适的目的就在于实现、维持并提升微气候热舒适,可持续开发户外公共空间,为更多人所用。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微气候效应模拟研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微气候效应模拟研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微气候效应模拟研究

——以福州市西湖公园为例

黄钰麟1,黄 楠1,傅伟聪1,陈晶茹1,董嘉莹2

[1.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 350002;2.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建筑学院,克莱姆森 29631]

摘要:本研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为例,采用ENVI-met数值模拟法对城市公园常见的六种绿地空间类型进行微气候模拟,从夏、冬两季不同绿地空间类型的微气候调节能力差异和绿地空间特征对微气候表征因子空间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微气候环境的优化策略,为小尺度绿地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微气候;数值模拟;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39

Study on Simulation of the Microclimate Effect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 A Case of West Lake Park in Fuzhou

Huang Yulin1, Huang Nan1,Fu Weicong1, Chen Jingru1,Dong Jiaying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s p li g s i be ci t rtce to s, ce t au a d h ma ie a d c p fal sA o d u p yn ut l l a mae p oe td me d h ra i n t rla u n z d ln sa e o l et n a g n n ss n c n tu t g h ma ie n i n n a a i t s h s a u e i o i rv u d o p c n io me tl o r c n u n z d e vr me tlfcl e .T e e me s rs am t mp o e o to r s a e e vr n na s i o i i
活具有重要 的作用 。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能 , 以带给人 温 可 暖的感觉 , 令人精神振奋 , 对于户外空 间环境意义更 加重大 。
在北 方城市住 区, 在建筑 阴影区之外 、 设 保持充足 1 3照条件
高其环境质 量意义重 大。中国北 方气候 寒冷地 区国土面积
广阔 , 冬季气候条件对人居环境规划建 设尤其 是住区户外公
【 摘
要】 论文提 出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 策, 包括重视 户外公共空 间的选址定位 、 提供适
当的气候防护 、 创造四季 皆宜的景 观 、 设置人性 化的环境小 品等 , 旨在通过这 些设计对 策提升北方城市 住 区户外

某城市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某城市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l 9 8 ( 2 0 1 4 ) 0 2 — 0 1 8 1 — 0 1
物 理环境是 建筑 环 境科 学 的 基本 组 成 部分 , 主要 包 括 大 , 雾气 笼 罩 ; 住 宅 内部 阴暗 、 潮湿; 海 边风 速大 ; 临 海 地 区 日照 、 风、 噪音及 热 等 。同一 小 区 内 , 不 同 的住 宅 建筑 容 积 地 价 高 , 小 区 周 围配 套 设 施 较 少 。 率 及建 筑面积 、 不 同住宅群体 组合 形 式 、 不 同的 建筑 朝 向不 从生 态学 、 环境心 理学和 环境 美学 等方 面 来看 , 绿 地 主 净 化 空气 , 提高 环境 质 量 ; 某 些植 物 能 吸 收 同的地 面铺装材 料 , 都会 使 户外 空 间 的物 理 环 境 特征 产 生 要有 以下作用 : 较 大的差异 。评 价 和分 析 这些 物 理 特征 , 利 用 环境 的 有利 工厂排放 的有害气 体 , 降低 空气 中有 害物 质含量 ; 吸收太 阳 改善小气候 ; 林 带还有 降低 噪声 、 抵 挡寒风 的作 用 ; 美 方 面控制其 对居 民活动 的不 利影 响 , 对 指 导 居 住 区 室 外 空 辐射 ,
小 区 居 民在 此 活 动 的 主 要 因 素 。从 以 上 居 住 区 中心 绿 地 得 出几 个 设 计 要 点 : 座椅 的必 需性 ; 大 面积 的活 动空 间 ; 乔 木

基于WRF模拟的气候适应性景观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WRF模拟的气候适应性景观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2023年第12期现代园艺

基于WRF模拟的气候适应性景观研究

——

—以北京市为例

周鑫辉,童亦瑶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对于热岛效应严重、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全球城市化与气候变暖下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已经成为重要议题。气候适应性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缓解城市高温气候带来的影响,基于中尺度WRF气象模拟方法,分析北京市六环内高温空间格局,并结合城市景观绿地格局,评价气候适应性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六环内东南部气温高于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朝阳区、顺义区高温斑块较多,局部高温在36~38℃;(2)城市中心景观绿地较少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需要合理规划五—六环及三环内的景观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高温气候环境;(3)气候适应性景观由城市外围向中心逐渐减弱,四环以内景观绿地气候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朝阳区、昌平区表现最为突出。

关键词:全球变暖;城市高温气候;气候适应性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综合影响增加了居民的健康风险。我国自1949年以来经历2次超强高温,近几十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高于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1],其中,广州、北京极端气候事件均有增多[2]。城市景观绿地是缓解气候变化危害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蒸散作用冷却表面及通过对流改变热交换的方式,帮助缓解城市过热现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3]。因此,探索气候适应性景观评价方法是当下研究的重点议题。目前,气候适应性景观聚焦于对城市绿地及植物等进行空间尺度的分析,从而明确其对相应气候危害的缓解效应。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湿热

地区的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

适不仅关乎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热地区夏

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课题。

湿热地区夏季的城市热环境通常表现为高温、高湿度、高风速和高辐射量,这其中高

温和高湿度是最主要的特点。而在城市中,由于建筑、道路和其他硬质表面的热容较小,

导致太阳能照射后,这些表面会迅速升温并释放热量,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行空间

处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中心地带,在夏季更容易出现高温闷热的情况,给市民的出行和休闲

带来了极大不便。

1. 环境热应激:高温闷热的城市人行空间容易引发人体的环境热应激,使人体出现

头晕、头痛、出汗过多等不适症状。

2. 空间不适宜:夏季高温使得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差者难以在户外活动,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 能耗增加:为了应对高温,许多市民会选择在室内开启空调以获得舒适的体感温度,这增加了城市的能耗和电力负荷。

3. 环境负担:空调排放的废气会加剧城市空气污染,对环境造成负担。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为了市民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绿化提升:增加城市绿地和植被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的热量吸

收和释放。绿化还可以降低环境的气温和提高空气湿度,使得人行空间更加舒适。

2. 水体利用:喷泉、喷淋和人工水体等水景景观的设置能够减少城市的热量,提高

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热舒适评价分析及优化

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热舒适评价分析及优化

requirement of comfort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utdoor micro-climate, a canopy that covered the project site wa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izing the shading coefficient of the canopy while designing the openings forms can improve the overly heating conditions during summer.

Key words outdoor microclimate; thermal sensational index; Ladybug & Honeybe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 FD)

近年来,城市空间布局中室外或半室外的活动场所逐渐增加,鼓励市民增加室外活动、亲近自然,为健康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空间条件。因此,热舒适度成为室外或半室外活动场所的评价要点之一。极端的热环境可能对室外活动人员造成感官上的不适,更有甚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降低器官生理机能、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1,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更加需要关注城市微气候中人员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

影响室外热环境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一类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风速、太阳辐射等;另一类因素是人为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群的布局安排、下垫面的形式等[4]。除了前述客观因素以外,有的评价标准也将人员主观行为列为影响因素之一[5]。针对人员热舒适,国内外已有多种舒适度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包含的参数各不相同,且评价标准的侧重点各不同。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进行文献综述对比,并通过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室外热舒适度的模拟分析计算。

城市公园室外热舒适状况探究——以成都市两个城市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室外热舒适状况探究——以成都市两个城市公园为例

太阳辐射 /(W/m2)
平均
34.52
52.76
0.43
218.23
热季
最大
38.40
76.30
1.92
6Fra Baidu bibliotek1.00
最小
29.90
43.60
0.09
20.00
平均
20.33
62.35
0.55
177.40
过渡季
最大
25.20
87.10
1.50
349.00
最小
16.50
48.80
0.13
34.00
平均
11.68
问卷调查内容为:邀请在测点周围待了至少 30 min 的行人参加实验。参与者需要静坐在测点附近约 5 min, 然后进行热感觉问卷,并记录问卷时间和参与者的个人 信息。问卷进行的同时,将使用设备实时测量并记录热 环境参数。 2.2.2 测试地点
本研究测点位置如图 2 所示,在成都市金沙滨河公园 内部布置了两个测点(测点 1,测点 2),分别位于公园 中央的凉亭与河边步道;在犀浦沿河公园布置了第三个测 点(测点 3),布置在公园的河边广场。 2.2.3 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包括温湿度自记仪(型号 GSP 958),太阳 辐射测量仪(型号 spn1)与热环境站(型号 zp150)。
其 中, 温 湿 度 自 记 仪 精 度 为 ±3%RH,±0.5 ℃, 每 5 min 记录一次;太阳辐射测量仪精度为 ±5% ±10 W.m-2,5 min 记录一次;热环境站精度为 ±3% 风速, ±0.2℃,每 3 min 记录一次。记录结果可由仪器读入电脑。 2.2.4 问卷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研究

【摘要】按照使用者的活动特点以及使用者对空间的要求将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分为穿行性空间、集散性空间和休闲性空间,针对这三种基本空间讨论了热环境设计的要求:对于以使用者顺利通行为目的的穿行性空间,以满足基本要求进行空间的热环境设计,即提供连续的遮阳;对于集散性空间,要求场地和视线的可达性,所以不能布置过多的固定遮阳措施;对于休闲性空间,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在满足使用者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舒适性要求。并分别论述了这三种基本空间的功能、热环境特点、适用的措施以及使用者对其的要求。

【关键词】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影响因素热环境设计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城市公共空间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一,承载着人们越来越繁多的社会活动。现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己不再是住宅建筑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要创造人本主义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因此,公共空间设计要为人的活动提供“行为支持”,创造良好的热环境。

一、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相关因素

影响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当地气候因素和户外公共空间设计因素和后期管理因素等。

1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某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和人体的热感觉相关的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时,涉及到的主要有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通风等气候因素。户外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取决于若干种气候因素的变化特性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每一种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通过热环境作用于人体。包括:

①空气温度

②空气湿度

③热辐射

④风速

2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因素

一个户外公共空间的产生,一般都经过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这三个阶段,每一个设计阶段都会对户外公共空间的热环境产生影响。

①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总体规划主要确定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位置、规模和容量。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位置确定了之后,其热环境的基本特征也就随之确定下来,特别是山地城市,由于地形的封闭性就体现的更为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确定户外公共空间的建筑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做出户外公共空间内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这些要求对公共空间内的风口位置、风速大小、太阳辐射得热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影响。

规划阶段对热环境的主要贡献是使规划的道路与公共空间连通,让公共空间的气流与外界保持畅通,也就是说,规划阶段主要影响公共空间的通风,即风速、风向。另外,规划阶段对建筑物布局的设计、规定也影响了地面阴影的多少。

②建筑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阶段包括确定建筑形态、建筑物朝向和建筑间距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l)建筑形态

户外公共空间内建筑物的形态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中风速的大小和地面阴影的多少。当建筑形态有利于公共空间空气流动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时,就能更快的带走公共空间内的热量。而对于大

片的板式建筑,也可以通过开洞的方式组织通风。

当建筑形态有利于产生较大的阴影,遮盖的大部分地面空间时,就能直接减少该阴影遮盖区域地面的太阳辐射得热,从而可以改善热环境。

2)建筑物朝向

建筑物朝向主要对风速、地面阴影多少产生影响。

在当地风环境条件下,不同朝向的建筑和风向有各自的夹角,这会极大地影响着气流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内的组织形式。在某一固定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前提下,建筑物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地面上阴影的多少。一般来说,在太阳高度角比较大的时候,建筑阴影就比较小。

3)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不仅会对风速产生影响,也影响到公共空间地面上建筑阴影的多少。空气从建筑间距小的区域向建筑间距大的区域流动时,风速会变小;反过来,当空气由建筑间距较大的区域流向建筑间距较小的区域时,由于“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会变大。

当两排建筑的之间的距离比较小的时候,建筑产生的阴影就能全部遮盖到这两排建筑之间的通道,但当建筑高度不变,建筑物之间间距变大时,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建筑产生的阴影就不能完全覆盖建筑之间的通道。另外,山地建筑间距产生的阴影与平地不同,南向坡产生的阴影短,北向坡产生的阴影长。

4)建筑外墙设计

建筑外墙可以采用墙面垂直绿化,这样既可以减少墙面反射辐射对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的影响,也解决室内过热而现象。

③景观设计阶段

景观设计主要确定户外公共空间内的植物配置、林地、道路、下垫面材料、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等,这些内容会影响户外公共空间内的热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公共空间下垫面的材质,如增加草坪、水体来改变空气温度,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风速,通过布置绿化或遮阳伞(篷),可以改变热辐射因素。但是,由于公共空间用地面积有限,不可能大面积的布置草坪和水体,所以在改变空气温度方面的效果有限。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地面主要包括硬质表面、草坪和水体等。由于性质的特性不同,这三种不同下垫面材料对公共空间热环境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

1)硬质表面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中最主要的参数—气温是由各种下垫面与空气之间的换热作用决定的,而硬质表面(包括道路、广场、建筑表面等)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的温度最高,和空气的换热最强,因此它对气温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夏季,这些硬质表面吸收强烈的太阳辐射之后还会向四周辐射,增大周围空间的平均辐射温度,从而影响人体热感觉。

2)绿化

绿化在改善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上的重要作用早就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在户外公共空间中设置绿化对调整户外公共空间微气候、改善其热坏境起到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使上地中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不仅降低了地面温度,减弱造成气温升高的换热作用,而且还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资料显示绿色植物集中的区域比只有建筑物的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大10%一20%;高大的树木遮挡着夏日强烈的阳光,降低了局部环境的空气温度;由遮挡以及蒸腾作用造成的局部气温不均还能形成一定的空气流动。这些都为户外公共空间提供了相对舒适的热环境。

3)水体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不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环境景观,而且是稳定气温的重要因素,对改善户外公共空间小气候有明显效果。水体,特别是流动的水体在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发挥降温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周围空气的湿度,于是水体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