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 -.

合集下载

大一健康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健康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健康心理学知识点大一健康心理学是大学心理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与健康和心理相关的知识。

以下是大一健康心理学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情绪、良好的自尊和自我认同,以及有效的应对能力等。

心理健康对个人的幸福感和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身体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心理困扰,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对于维护自身的综合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对压力的方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课程中会介绍一些常用的应对策略,例如积极应对、寻求支持和调整心态等。

了解并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四、心理障碍的认识与预防大一健康心理学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了解心理障碍的认识与预防,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并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

五、积极心理特质的培养积极心理特质是指个体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心理特点,如乐观、自信和灵活性等。

大一健康心理学将介绍一些培养积极心理特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

六、人际关系的管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一健康心理学将介绍一些有助于改善和管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如有效沟通、建立互信和处理冲突等。

学会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七、心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心理教育是指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大一健康心理学将介绍心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教育技巧。

总结:大一健康心理学是大学生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给予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积极心态。

(精品word)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精品word)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2016-2017-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梳理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2、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5、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三、人际关系板块6、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阶段7、TA的自我状态理论8、建立界限的步骤9、处理冲突的几种模式及步骤四、恋爱与性板块10、爱情三角理论11、依恋理论12、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五、情绪管理板块13、情绪的功能14、情绪ABC理论及其应用六、生命教育板块15、心理危机的种类16、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17、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具体内容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个体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自我意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意识(社会自我。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

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①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二、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

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2016-2017-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梳理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2、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5、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三、人际关系板块6、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阶段7、TA的自我状态理论8、建立界限的步骤9、处理冲突的几种模式及步骤四、恋爱与性板块10、爱情三角理论11、依恋理论12、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五、情绪管理板块13、情绪的功能14、情绪ABC理论及其应用六、生命教育板块15、心理危机的种类16、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17、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具体内容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个体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自我意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意识(社会自我。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

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①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1. 理解压力及压力管理:学会识别压力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有效时间管理、寻求社交支持等。

2. 情绪管理:了解情绪的基本认知及情绪管理技巧,如倾听自己的情感、积极应对消极情绪、寻找情感支持等。

3. 自尊与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建立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避免过度自我批评和无足轻重的自我评价。

4. 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良好交往与沟通,包括有效倾听、表达需求与感受、解决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5.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关联的重要性,促进正确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健康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6. 自我调节能力:发展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如自我安抚、自我调整、应对焦虑和压力等,以应对不同的心理挑战。

7. 成功与幸福感:了解个人内在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积极追求自身目标和价值,以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8. 适应力与灵活性:面对变化和挑战时,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各种生活变化。

9. 正向心理学与积极心态: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方面,
培养积极的心态,以提升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

10. 寻求专业帮助与支持:了解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明确需要帮助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与支持,如心理咨询、治疗等。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健康的定义:(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卫联4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5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

情绪健康3。

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

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二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精神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1。

经济压力2.人际压力3.情感压力4.前途压力5。

学业压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1)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1、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健康及其标准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二.心理✧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1)自我意识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知识点及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知识点及重点

应对压力
总结词
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抗压能力。
详细描述
大学生应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时间管理、放 松训练、解决问题技巧等。同时,大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学会在压 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建立人际关系
总结词
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 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个体或群体度过危机 ,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预防自杀和自伤行为。
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 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降低自杀风险,保 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自杀预防热线可以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心理评估可以识别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自杀预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 、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热线等多个方面 。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杀 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心理援助网络
心理援助网络包括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治疗机构、精神科医院等 多个方面。
心理治疗机构可以为有严重心理 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 服务。
心理援助网络是指由多个机构和 个体组成的,旨在为处于心理危 机状态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及时、 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支持的网络。
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 日常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
精神科医院可以为有精神障碍的 学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
0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人成 长
提升心理素质
增强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受和面对自己的缺点, 并努力改进。
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大一知识点

心理健康大一知识点

心理健康大一知识点心理健康对于每个大一新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学习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大一新生需要了解的心理健康知识点进行说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1. 积极应对压力大一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大一新生需要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和寻求支持来缓解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设定合理的目标也是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2.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大一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新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与同学交流以及加入学习小组等方式来建立联系。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提高自信心和减轻焦虑的重要因素。

3. 寻求适当的支持在大学期间,遇到困难时寻求适当的支持至关重要。

学生们可以与学术辅导员、心理健康咨询师或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担忧。

学校通常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获得帮助和支持。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大一新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对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应对压力。

5. 理解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大一新生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理解焦虑、抑郁和自卑等问题,并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6. 均衡学习和娱乐大一新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业压力,但他们也需要适度的娱乐和放松。

过度沉溺于学业可能导致精神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他们需要学会平衡学习和娱乐,避免过度劳累。

7. 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一新生可以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种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追求个人成长。

总结:大一新生面临着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但通过积极应对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心理健康。

大一心理健康知识点总结

大一心理健康知识点总结

大一心理健康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关注点。

大一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们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为了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要知识点:1.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它不仅涉及情绪的平衡和内心的稳定,还包括积极的思考方式、良好的社交关系和适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2.分辨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担忧和不安的情绪,而抑郁则是一种感到无望和压抑的情绪。

如果这些情绪长时间持续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寻求帮助。

3.建立适应性的应对策略: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更好地应对。

这些策略包括积极面对问题、学会放松和寻求社会支持。

4.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运动和休闲活动都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和适当的休闲活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积极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支持、减轻压力并增加快乐。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和同学,可以帮助缓解孤独和焦虑感。

6.学会自我关爱: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并给自己提供适当的关怀和照顾是重要的。

学会承认自己的情绪,并寻求合适的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运动、艺术创作或与他人交流。

7.寻求帮助:如果你感到心理上有困扰或其他问题,不要犹豫去寻求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而且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8.减轻压力和焦虑:有效管理压力和焦虑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并寻求支持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9.建立目标和规划: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有助于提高内在动力和个人成就感。

10.定期检查心理健康: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1、心理健康知识(1)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状态良好,在个人自身及与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节和理解自己及他人,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2)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1. 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把困难当作挑战,在这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就能有效地对抗生活中的各种问题;2. 合理安排时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有效利用;3. 注意身体的健康:要做到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注意饮食卫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病症,以预防疾病;4. 轻松心情:要与朋友、家人有愉快的交往,倾诉心事,谈家常,从中可以获得心理放松及安慰,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建议;5. 全面发展: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拓宽自己的眼界;6. 学会放松方法:如果感到紧张、焦虑,要学会各种放松方法,多参加体育活动,让身心减压,放松疲劳。

2、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及咨询,使个体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控制自我,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状态的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1. 加强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个体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各种交往的能力;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个体不同的特点,指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 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体自我服务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变思维方式,自我调节;4. 引导合理自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个体建立合理的自律,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保持思想的活跃和实践,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1. 为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大学生期间是一个人生重要的阶段,不仅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和挑战,还面临着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各种困扰。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正常、平衡和稳定状态,包括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感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影响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

当大学生面临压力和困扰时,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1.2 影响人际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一个社交互动频繁的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当大学生面临心理困扰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社交恐惧、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他们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1.3 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年轻人身体发育成熟的过程,如果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2.1 学习合理的应对压力方法合理应对压力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放松训练、艺术创作等,来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也有助于减轻压力。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学会相互支持和尊重他人也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3 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在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二、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五、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重点

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重点

第一章1、四维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2、判定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原则:(1)社会适应标准(2)统计学标准(3)经验标准(4)自身行为标准(5)医学检测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情绪积极、乐观、稳定、心灵良好(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坚强的意志品质(6)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7)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品质(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心理原因产生的原因之个人因素:(1)思维片面不深刻(2)自我认识太悲观(3)心理素质不健全(4)情绪发展不稳定(5)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相矛盾5、心理咨询(概念):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能够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就是保密原则。

哈师大心理咨询热线88060540第二章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是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总和的意识,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2、自我意识结构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3、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冲突(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矛盾4、自我意识的统一(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3)难以统一: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5、无条件的爱自己(1)倾听自己的内心需要(2)欣赏自己的优点(3)爱自己的缺点(4)掌握自己的命运6、自卑的表现(1)自我怀疑,自我贬低(2)情绪低落,心态消极(3)胆小懦弱,畏首畏尾7、战胜自卑的方法(1)有勇气和和决心改变自己(2)调整理想自我,调节抱负水平(3)学会积累和体验成功(4)利用补偿作用超越自卑(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8、自我中心的概念:人在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图示去对待有关事务,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9、自我中心的表现自我中心的学生对自己过于关注,过多地从自我角度、以自我标准去评价、认识事物与行为,凡事喜欢从自身出发,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事于度外,很少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习惯于让别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一、心里健康常识(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

2、适应良好。

3、情绪稳定、意志正常。

4、良好的自我意识。

5、有良好的人格。

6、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正常的心理学家往往有愉快的心理经历,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在自己发展水平上应该做的活动,有调节情绪的潜力。

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

轻度适应不良的精神病人表现为没有同龄人应有的幸福感,感觉与人相处有点困难,生活自理有点困难。

如果主动调整或者通过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渐恢复正常。

严重的病态心理。

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恶化,成为精神病人。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3)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

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爱情和性心理问题。

中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性成熟是一个重要特征。

爱情和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4.性格和情绪问题。

人格障碍是中学生中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

其构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依赖神经质、敌对、孤独、抑郁。

5、神经症问题。

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6、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优化个性的关键是什么?优化个性的基础是丰富和充实自己,途径是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土壤是融入群众,关键是把握适度。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用心的看法;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和对人信任;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和反省;在社会性、智力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接触新思想、新知识以及与有独特见解的人交往;找出能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爱好;经常提高独立的程度,减少对他人的依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关爱他人,支持和扶助他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就是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欢迎参考!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2、再给自己一点爱3、分散你的注意力4、改变你的行为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6、了解自己的极限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五、测试一下,每题有三种选择答案。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心理健康一、关注心理健康1.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幸福人生的源泉。

健康是每个人都期待的,而心理健康更是大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2.心理健康状况的划分: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3.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满意、积极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个体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和过程的完整一致,是认知、情感、意志、人格、行为的协调完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克服“亚健康状态”A.适度运动B.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C.保持心理健康D.提高自我保健意识E.适时干预5.心理健康水平评判A.智力正常B.情感稳定C.意志健全D.人格完整E.自我意识正确F.人际关系协调和谐G.社会适应正常H.行为反应适度6.心理问题:A.自我认知问题B.环境适应问题C.学习学业问题D.人际关系问题E.恋爱与性心理问题F.情绪与情感问题G.性格与人格问题H.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7.预防心理障碍A.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会正确认识自我B.确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C.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D.善于管理情绪,保持良好心态E.培养良好性格,健全人格魅力,增强耐挫能力F.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G.发展业余爱好,学会自娱自乐H.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家庭和医院帮助8.角色理论是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认识自我1.多渠道的自我认知A.比较法——从我和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B.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C.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2.乔韩窗口理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

3.全方位的自我悦纳A.喜欢自己、接纳自我B.保持乐观、性情开朗C.全面看待自己的优缺点4.全方位提升自信A.自尊B.自己的能力C.社会的支持D.行动5.多渠道提升自信A.认知法——正确地评价自己B.作业法——正确地表现自己C.补偿法——正确地补偿自己D.领悟法——心理分析法第三章体验自我(情绪)1.情绪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行为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梳理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2、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5、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三、人际关系板块6、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阶段7、TA的自我状态理论8、建立界限的步骤9、处理冲突的几种模式及步骤四、恋爱与性板块10、爱情三角理论11、依恋理论12、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五、情绪管理板块13、情绪的功能14、情绪ABC理论及其应用六、生命教育板块15、心理危机的种类16、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17、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具体内容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1、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自我探索板块3、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个体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自我意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意识(社会自我。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

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①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由于人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在这些不同的评价中,我们最在意的是“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重要他人通常指父母、老师和同伴。

②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将自我与他人进行比较,是个体了解、评价自我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常通过与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能力和态度,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

自我的价值感也常常是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获得的。

③过去的成败经验及其归因。

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

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

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或一项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

除了客观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很重要,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也尤为重要。

个体在儿童青少年期逐渐累积的生活经验也直接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随着经验的扩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随之增多,通过自己对这些经验的再评价,个体可以修正自我意识。

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能将心理效应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避免效应的负面影响;用效应来帮助自己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理解关系。

①焦点效应: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举例社交焦虑的个体。

人们认为自己的情绪,焦虑、厌恶、快乐等,别人也都很在意。

②自利色彩的社会判断:人人都认为自己付出得更多、重要性更大、更幸运(举例寝室关系。

人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并不能总是对事件做出冷静的判断。

当亲密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中出现问题时,个体通常会把责任更多地推到配偶身上。

离婚的人很少责备他们自己。

可是当工作、家庭甚至游戏中的情况好转时,个体却往往会认为自己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③巴纳姆效应: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5、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艾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

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

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六岁是学前期。

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

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 "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

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

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艾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

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角色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

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