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7f8f93aef8941ea76e05e6.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三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四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五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六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总则1.1 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职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1.2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1.3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XX区动物疫情测报站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1.4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2.1 组织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实验室主任责任制。
2.2 实验室主任安全管理责任(1)实验室主任应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访者、合同方、社区和环境的安全负责。
(2)应主动告知所有工作人员、来访者、合同方可能面临的风险。
(3)应尊重工作人员的个人权利和隐私。
(4)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保证职工可以胜任所分配的工作。
(5)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免疫计划、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保障。
(6)应保证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7)应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和器材。
(8)应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实验物品和器材。
(9)应保证工作人员不疲劳工作和不从事风险不可控制的或国家禁止的工作。
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责任(1)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所从事工作的风险。
(2)应直觉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3)在身体状态许可的条件下,应接受实验室的免疫计划和其它的健康管理规定。
(4)应按规定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9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9章)](https://img.taocdn.com/s3/m/ed9c81ae284ac850ad02426f.png)
1 目的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设备的操作,推荐使用安全设备,避免或减少因管理或操作不当对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职责2.1 科室/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批准大型设备的使用。
2.2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指导使用人员安全操作,组织定期维护、保养、消毒,解决生物安全相关问题。
2.3 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要求使用设备,使用后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维护。
2.4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的监督检查。
3 仪器设备管理要求3.1 合理安放仪器设备,注意防尘、防震、防腐蚀、防电磁干扰、通风、避光,溜出适当空隙便于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存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材料,记录购置事件、存放地点、管理人员、使用、保养、维修等情况。
3.3 建立培训上岗制度。
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消毒、维护程序,考核合格后或批准在仪器设备管理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3.4 制订安全操作程序。
有特殊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活动,由实验室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确定需要增加的防护措施,并制定特定规程,设备使用人员按规程安全操作,严禁超过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检验工作。
3.5 登记使用运行情况。
设备使用应按要求记录使用日期、时间、运行情况和需要说明的情况并签字。
3.6 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员应组织仪器设备使用人对所负责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修。
3.7 建议使用生物安全设备。
若条件允许推荐使用以下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移液辅助器、压力蒸汽灭菌器、微型接种环加热器、一次性接种环、螺口盖试管及瓶子、防漏容器、一次性巴斯塑料移液管,一次性利器盒等。
3.8 确保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压力蒸汽灭菌和生物安全柜等安全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按要求进行验收;在常规使用中,应根据国际或国家标准,由授权在技术人员参照厂家的说明定期检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f3cf47312b3169a451a43b.png)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总则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一医院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刘锐军医院法人二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科主任1. 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 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 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 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专业组长1 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 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 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 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组员1 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 服从本组长的工作安排。
3 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
均具有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具有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三、相关文件3.1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2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4《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3.6《可感染人类的稿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3.7《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3.8《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3.9《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3.10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准入制度2 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3 健康监护制度4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5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6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7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8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9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 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a903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目的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组织机构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
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
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1.1-001.4各部门或人员职责4.1中心主任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生物安全领导小组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③组织重大尝试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尝试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按期进行评判和更新;⑦供给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检验科负责人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④决定进入尝试室的工作人员;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⑦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4.4尝试室技术人员及尝试举动辅助人员①尝试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尝试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查核、体检和预防接种;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要处理;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实时向有打开级报告;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附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83833e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c.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附录附录本附录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使用的一些重要信息和附加资源。
1. 生物安全级别分类以下是根据生物安全级别(BSL)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分类的一般准则:BSL-1级:适用于对人类、动物和环境没有或极低危害的微生物。
常规实验室操作下具备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
BSL-2级:适用于中度危害的人类或动物病原微生物。
需要采取额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使用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
BSL-3级:适用于严重危害人类或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吸入传播。
对实验室工作的限制更多,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施和生物安全措施。
BSL-4级:适用于高度危害人类或动物、通过空气传播且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病原微生物。
要求最高的生物安全措施和专门设施。
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生物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 实验室员工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装备的维护与检测- 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报告机制- 实验室入侵和失窃防范措施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指南(Biosafety Manual)提供了实验室员工必须遵守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各种生物安全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生物材料的存储、处理和废弃方法- 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处理流程- 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措施4. 紧急联系信息在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生时,可联系以下紧急联系人:- 应急救护电话:XXX-XXXXXXX- 实验室主管:XXX(电话:XXX-XXXXXXX)- 生物安全专家:XXX(电话:XXX-XXXXXXX)请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联系相关人员以获得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注意:对于本实验室的详细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请参阅完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4d2a313968011ca3009185.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
定价998优惠价490
作者编委会
册数规格全四卷+1CD 16开精装
出版社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
详细目录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及安全水平标准
第四章个人防护
第五章生物安全的危险评估
第二篇病原微生物管理
第一章病原微生物概述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采集
第三章病原微生物的运输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的保藏
第五章病原微生物的销毁
第三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第一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
第二章实验室人员管理
第三章实验室业务操作规程
第四章实验室档案管理
第五章实验室仪器管理
第六章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诊断
第七章病原微生物检验检疫
第四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防护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防火
第三章通风
第四章防毒
第五章防爆
第六章防雷
第七章防静电
第八章其它安全防护
第五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一章实验室感染处置预案
第二章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章实验室感染的处置
第六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督管理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实验室认证国际标准与规范第三章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作第四章实验室现场评审
第五章实验室监督检查
第七篇相关标准规范
第八篇相关法律规范。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2d162fa8114431b90dd852.png)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总则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一医院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刘锐军医院法人二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科主任1. 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 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 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 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专业组长1 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 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 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 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组员1 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 服从本组长的工作安排。
3 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
均具有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具有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三、相关文件3.1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2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4《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3.6《可感染人类的稿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3.7《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3.8《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3.9《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3.10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准入制度2 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3 健康监护制度4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5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6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7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8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9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 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37684a2e3f5727a5e96202.png)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4.1概述4.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1.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
4.1.1.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
4.1.1.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
4.1.1.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4.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
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
4.1.1.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1.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
4.2实验室操作规程4.2.1启动实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
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
4.2.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室区域:(1)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32c840d02020740be1e9b1e.png)
体 系 规 划
审 查 同 意
环 评 论 证
可 行 性 论 证
工 程 建 设
工 程 验 收
环 评 验 收
生 物 安 全 许 可
活 动 资 格 授 权
发 改 委
科 技 部
环保部 或省级 环保局
投资方 +认可 委+建 设单位
设计方 +建设 方
有资质的 建筑质量 验收单位
环保部 或省级 环保局
认 可 委
卫生部 和农业 部
BSL-1、BSL-2、ABSL-1和ABSL-2实验 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BSL-3、BSL-4、ABSL-3和ABSL-4实验 室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6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系列审批要求
前期论证 建设期 认可与授权期 实 验 室 运 行 环 境 监 测
B1型
100
30%通过HEPA在工作 区内循环,70通过 HEPA和严格的管道排 出
能
能(微量)1
B2型
无循环,全部通过 100 HEPA和严格的管道排 能 1.出 化学浓度不能超过最低爆炸浓度。
能(少量)
22
生物安全柜空气流向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评估
3.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① ② 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 与其它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温度作用时间、紫外灯等物理因素的敏感性 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性(用于实验室消毒方式 的选择)
4.
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① 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89fbd533d4b14e8524680d.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 于第二类微生物定义为:能够引起人类或者 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 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 物。 对应实验室要求:BSL-3级 危险度: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危害程度为第二类的微生物举例 病毒:HIV、SARS冠状病毒、汉坦病毒、乙 型脑炎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51类 细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霍乱 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属等10类 真菌:粗球孢子菌、马皮疽组织胞浆菌、荚 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4类
1.BSL-1实验室的设备要求
BSL-1实验室可用来涉及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危害程度为第四类的病原微 生物的教学研究等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病原微 生物分为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危害程 度由一类至四类递减。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BSL-1实验室要求不高,一般的实验室要求即可以 满足。
记录。4.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 以前必须清除污染。5.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 没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1.实验室应保持 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2.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 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 污染3.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应安装防止
储存食品和饮料。8.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 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1.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 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 行。2.注射器针头用后要装上针头套用利器 收集器收集。3.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 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溢出事故必须向 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 暴露和处理情况,保存相关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fd348479563c1ec5da71d0.png)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12年1月1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批 准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对照国家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农业部相关管理规定,我实验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制了《___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本手册具体描述了我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实验室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发布,自发布之日实施。
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实验室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都有效控制,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主任:2012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生物安全方针与目标第三章术语与定义第四章组织第五章管理体系第六章文件第七章安全计划第九章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第十章纠正措施第十一章预防措施第十二章持续改进第十三章内部审核第十四章管理评审第十五章人员管理第十六章材料管理第十七章活动管理第十八章内务管理第十九章设施设备第二十章废物处置第二十一章危险材料运输第二十二章应急措施第二十三章消防安全第二十四章事故报告订页发放控制本手册共印制8本,实际发放5本,报省疫控中心1本,剩下2本由--负责保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受控文件,手册和电子档的持有人、保管人有责任妥善保管,除监督评审部门检查外,未经实验室主任许可不得将手册(或电子档)外借和赠送非本实验室人员。
发放人名单第一章前言1.1 简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法成立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
主要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组织实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调查动物疫情并组织实时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等。
中心现有技术人员3名,其中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3名,兽医师1名,助理兽医师1名,实验员1名;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设置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存室、档案资料室、洗涤消毒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共7个功能实验室(具体位置见实验室平面图);拥有生物安全柜等各类仪器设备38台套。
(完整word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完整word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b324e71eb91a37f0115c79.png)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4.1概述4.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1.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
4.1.1.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
4.1.1.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
4.1.1.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4.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
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
4.1.1.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1.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
4.2实验室操作规程4.2.1启动实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
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
4.2.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室区域:(1)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0edb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0.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一、前言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活动中,对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毒素等生物因子进行安全操作和管理,防止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明确定义已知和潜在的危害,严格规定操作规范和专门设备,避免和尽量减少危害,我们特编制这本。
二、编制生物安全手册的目的和意义1. 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明确定义已知和潜在的危害。
3. 严格规定操作规范和专门设备。
4. 避免和尽量减少危害。
5. 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素质,推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三、编制生物安全手册的主要依据1. 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 国务院第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3. 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4. 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5. 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6. 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四级,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危害程度、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的不同,分别为:1. 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较低致病性、传播途径明确、易于控制的病原微生物。
2.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中等致病性、传播途径较为明确、有一定控制难度的病原微生物。
3.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较高致病性、传播途径不明确、控制难度较大的病原微生物。
4.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极高致病性、传播途径复杂、难以控制的病原微生物。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1.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1)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设施和设备,满足实验需求。
(2)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空气质量。
(3)实验室应具备有效的消毒和灭菌设备。
(完整版)生物安全手册内容doc
![(完整版)生物安全手册内容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c6b398ba1aa8114431d9ad.png)
生物安全手册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2)进入规定 (2)人员防护 (3)实验室工作区 (3)生物安全管理 (4)第二部分实验室技术 (4)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5)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5)血清的分离 (6)离心机的使用 (6)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 (7)装有冻干物质安瓿的开启 (8)第三部分消毒和灭菌 (8)一、定义 (8)二、化学杀菌剂 (9)氯(次氯酸钠) (10)乙醇 (10)碘和碘伏 (11)三、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12)四、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12)五、高压灭菌 (12)高压灭菌参数 (12)高压灭菌器的装载 (13)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 (13)附录1 (14)设备的安全性 (14)表A1-1 可能产生危害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 (14)表A1-2 仪器设备相关事故的原因 (8)表A1-3 生物安全设备 (9)表A1-4 个体防护装备 (10)第一部分基本规范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危险度2级,病原体能够对人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本实验室为基础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图1)。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人员防护1、在HIV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微生物安全手册
![微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b0ed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7.png)
微生物安全手册以下是一个微生物安全手册的范文,供参考:一、微生物安全概述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许多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致病性,因此微生物安全对于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本手册旨在提供微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指导,以防止微生物感染和传播。
二、微生物安全原则1. 预防原则: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2. 隔离原则:将感染源隔离,以减少对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
3. 消毒原则:对接触感染源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4. 生物安全原则:确保实验室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以减少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三、微生物安全措施1.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2)进行实验操作时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3)按照规定处理实验废弃物和污染物,防止污染环境和危害人员健康。
(4)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高压灭菌器、离心机等。
2. 样品采集和处理规范(1)按照规定采集和处理样品,以减少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2)使用无菌器材和防护设备进行样品采集和处理。
(3)采集和处理样品后及时清洗和消毒接触面,防止交叉感染。
3. 实验室菌种管理规范(1)建立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确保菌种安全。
(2)对菌种进行分类、标识和管理,防止混淆和交叉感染。
(3)定期检查菌种的纯度和活性,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四、微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1.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对新员工进行微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掌握必要的理论和操作技能。
3. 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微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
五、微生物安全监督和管理1. 建立微生物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2. 对实验室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对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手册目录一、总则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十五、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十六、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一)生物洁净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二)HH.BII.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三)JY--B型生化培养箱操作规程(四)MJ-Ⅱ型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五)SHJ系列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六)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七)YXQ.WY.22.600ⅡR型卧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八)YX930D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九)离心机操作规程(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十七、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一)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二)防火安全制度(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四)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2、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4、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公司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公司法人2、QC实验室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质量部部长(1)由质量部部长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QC主管(1)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组内监督员:由QC主管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QC微生物检查室组员(1)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服从QC主管的工作安排。
(3)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
均具有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具有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3、相关文件3.1 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2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3.3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3.4 《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5 《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3.6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3.7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因我公司微生物实验室只进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评估仅有一般危险性,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评估我公司微生物实验室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内容4.1 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 从事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4.3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4.6.1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6.2 患发热性疾病;4.6.3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6.4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 妊娠;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8外单位来微生物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目的为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内容3.1 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3.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3.4 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3.5 培训应该由取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3.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
3.7 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3.8 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3.9 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3.10 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3.11 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由实验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人员指导下进行。
3.12 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3.13 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污染。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职责QC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内容4.1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 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
4.1.3 QC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 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4.2.1 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公司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公司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
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人力资源部门批准其上岗。
4.2.2 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
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公司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人力资源部门批准其上岗。
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1、目的为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职责质量部部长负责微生物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
4、内容4.1 质量部部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4.2 QC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4.3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4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4.5 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4.6 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卫生行为,操作习惯,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