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组织和器官(上)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新
本科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 中枢免疫器官 • 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 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 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 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 疫网络
中枢免疫器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胸腺 • 骨髓
–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
Glick F. and Charlie Chang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 淋巴结 • 脾脏 • 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的功能
• 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 • 过滤作用
• 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分泌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 – 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 淋巴细胞归巢
–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 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 特定区域 – 归巢受体与血管地址素介导
通过免疫网络,免疫细胞能及时到 达机体各脏器及皮肤粘膜的病原微 生物入侵部位,又能将机体各部位 的抗原成分经抗原递呈细胞携带至 相应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活化T淋 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 疫应答功能。
(一)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1)是造血干细胞生成、分化发育的场所 (2)是功能性B细胞分化成熟的唯一场所 (3)提供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 胸腺: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学4-免疫组织和器官
淋巴结与脾脏的免疫学功能
成熟T 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 细胞定居的场所; 过滤和清除异物; 过滤和清除异物; 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 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淋巴结针对来自淋 巴液的抗原;脾脏针对来自血液的抗原; 巴液的抗原;脾脏针对来自血液的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脏具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脾脏具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胸腺微环境与T 胸腺微环境与T细胞分化示意图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1)阳性选择:是指发育中的胸腺细胞表达的 阳性选择: TCR同自身 TCR同自身MHC分子结合,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 同自身MHC分子结合 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 分子结合, 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通过此选择, 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通过此选择, 保证成熟T细胞对MHC分子 分子保证成熟T细胞对MHC分子-抗原肽复合体发生应 阳性选择( selection)决定T 答。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决定T细胞对抗 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 限制性。 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 2)阴性选择: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阴性选择:阴性选择( selection) 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 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的 指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表达识别自身抗原的 TCR 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凋亡或无能,即自身反应 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凋亡或无能, 性T细胞克隆的清除或无反应性的过程。阴性选择 细胞克隆的清除或无反应性的过程。 决定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决定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胸腺基质细胞 微环境构成 细胞外基质成分
免疫组织和器官
由于血清抗体的发现,以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 体液学说。
Ehrlich
五、补体的发现
继抗毒素发现后,很快又发现了免疫溶菌 现象。Pfeiffer(1894)在免疫豚鼠腹腔内 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溶菌现象,Bordet (1895)重复了Pfeiffer现象,并发现如将 新鲜免疫血清加热到60℃,30min则丧失 溶菌能力,从而证实了补体的存在。
动脉
白髓
2.淋巴结(Lymphoid node)
• 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 • 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 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 或称淋巴小结。 •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 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 • 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 作用: • 有利于识别抗原, • 促进细胞间的协作, • 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
行免疫应答, • 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
动性的统一体
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 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 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
• 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 (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 巴.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三节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分子 4. 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骨髓
免
中枢免疫器官 胸 腺
疫
器
官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 和胸腺
医学免疫学-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组织的作用
1 防御外来入侵
免疫组织通过产生免疫细胞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2 识别自身抗原
免疫组织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自身产生的异常细胞。
3 促进免疫记忆
免疫组织对于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非常重要。
结论
免疫器官和组织在维护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如何保持健康。
医学免疫学-免疫器官和 组织
免疫器官扮演着重要角色,维护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了解它们的功能和 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的重要性。
免疫器官
1 胸腺
位于胸骨后面的器官,对T细胞的形成和 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2 淋巴结
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起着过滤淋
器官为免疫细胞的生成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2 识别和攻击病原体
免疫器官帮助免疫系统辨认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3 调节免疫反应
器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免疫组织
外周免疫组织
分布在体内各个部位的组织, 包括扁桃体和腺体等。
骨髓
脾脏
产生免疫细胞的主要场所之一, 包括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
充当淋巴细胞的储备库和滤波 器,过滤被感染或老化的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一 淋巴结(lymph node) 广泛分布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或其他病变
(一)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 淋巴滤泡
(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B细胞
初级淋巴滤泡:静止B细胞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殖分化B细胞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B 60%,T 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补体,ck 等 4.过滤作用 90%循环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新教材】新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共25张PPT)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 会肿大。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有利还是 有害呢?
有时颌下、腋下腹股沟等部位也会出现 淋巴结肿大。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 免疫器官 、免疫 细胞和 免疫活性物质 。
扁桃体
淋巴结
1.免疫器官
胸腺
(1)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
体等。
脾
(2)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的场所。
骨髓
第免疫系统主要包括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和 免疫活性物质 。
扁桃体
淋巴结
1.免疫器官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
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
(1)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部有很多免细胞胸,腺具有防御
扁桃体等。
位功于能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
(2)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 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 巴细胞集中的地方;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 主要集中在颈部、腋 窝部和腹股沟脾部等处,
中分布的场所。
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
呈椭圆形能,阻在止胃和的消左灭侧侵,入内体
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T
(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
含大量的内淋的巴微细生胞物;。也参与 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
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位 疫于细骨胞发髓生腔或、骨分松化质、发内育,是的各场的种所血免,细胞等。骨髓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免疫组织与免疫器官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器官和组织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 immune system
2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ne organ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组成: • 黏膜滤泡: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 巴组织 • 弥散淋巴组织:上皮内淋巴组织、 固有层淋 巴组织
免疫器官和组织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 immune system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 骨髓 胸腺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ne organs ): 是免疫细胞定居以及接受抗原刺激, 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ne organ 淋巴结(lymph nodes)
免疫器官和组织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 immune system
【课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吞噬泡 溶酶体
微生物 受体
摄取:胞吞 ——体现了细胞膜的 流动性 ;
处理:与溶酶体有关 暴露:与高尔基体有关
呈递抗原: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直 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三)、免疫物质
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本质:分泌蛋白,进出细胞方式是胞吞胞吐
白细胞介素
种类: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干扰素
免疫活性物质
武器、书信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 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大本营、训练基地、战场 免疫器官 战士 免疫细胞 武器、书信 免疫活性物质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2)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
数量: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 生不同的抗体
【相关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 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 蛋白质,提取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 中的该蛋白质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 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现学现练]康复者体内的这种蛋白质是 抗体 ;
它对其他的病毒 无 (填”有”或“无”)作用,原 因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 的患病情况。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 可能被病菌感染了。
【问题探讨】
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一方面,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作为易被观 察的免疫器官,肿大后可以起到指示机体是否 被细菌感染的作用,用于判断疾病状况;
另一方面,扁桃体作为人体的器官,充血 肿大后易形成脓肿,表现出吞咽食物时有疼痛 感等症状,同时引发其他并发症。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六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动物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进化和完善起来的,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图6-1、6-2)。
骨髓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哈德尔氏腺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辅佐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K细胞、NK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等)细胞因子免疫分子补体抗体图6-1 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免疫器官免疫器官(immune organ)(图6-3)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和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形成、分化及成熟的场所(图6-4),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定居、增殖以及对抗原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哈德尔氏腺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一、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bone marrow) 骨髓是机体的造血器官,出生后所有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同时骨髓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具有造血和免疫双重功能。
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很大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首先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巨噬细胞系和粒细胞系等;淋巴干细胞则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被诱导并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还有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鸟类,这些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腔上囊,被诱导并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腔上囊依赖淋巴细胞即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哺乳动物没有腔上囊,B 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直接在骨髓中进一步分化发育为成熟的B细胞。
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系统,负责抵御各种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包括了各种重要的细胞、分子和器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免疫系统主要由两大类组成,分别是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天生具有的防御机制,其主要包括下列几种:1.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作用。
人体通过皮肤和众多的汗腺,将防御病原体的物质排出。
2.黏膜:黏膜是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器官的内膜层,具有滋润、保护以及防御病原体的作用。
3.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寻找并吞噬病原体,从而防止它们继续感染身体。
4.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专门针对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
这些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杀死病原体,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免疫细胞继续防御身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则是指人体在接触过外来病原体后才能够建立的防御机制,包括抗体、T细胞等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抗原特异性。
当外来病原体进入人体时,人体会寻找并识别这些病原体的生物特征,从而通过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产生特定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消灭这些入侵的病原体。
因此,免疫系统的抗原特异性是我们能够有效地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关键。
2.记忆性:免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记忆性。
当人体免疫系统首次接触一个外来的病原体时,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并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但是,一旦这个病原体被清除之后,免疫系统会形成一种记忆,在下一次再次接触到同一种病原体时,其会立刻对其做出全面的、迅速有效的免疫反应。
因此,免疫系统的记忆性是保护人体不受疾病侵害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结尾总的来说,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
免疫组织和器官PPT课件
周围组织 抗原肽
淋巴结
B细胞---T-B---→浆细胞
淋巴结
3.参与淋巴细胞再)脾的结构
ppt课件完整
22
ppt课件完整
23
(一)脾的结构 1.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少量Mφ、DC 脾小结--B细胞、少量Mφ、FDC
边缘区:T细胞、B细胞、 较多Mφ
→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再循环→肠 黏膜固有层→浆细胞→IgA
ppt课件完整
29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
αβ +T细胞:40%--派氏集合淋巴结→血液\淋 巴循环→肠上皮
γδ+T细胞:60% 不参与淋巴再循环
应激抗原病毒或细胞内细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转 化细胞
①CD1\MICA\MICB
②热休克蛋白 ③ CD1-脂类抗原
ppt课件完整
2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ppt课件完整
5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部位。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 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 中枢免疫器官。
ppt课件完整
①未成熟T细胞(85%~90%) ②胸腺上皮细胞(胸腺抚育细胞、皮质胸腺细胞) ③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ppt课件完整
12
ppt课件完整
13
2.髓质 较成熟的胸腺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DC
胸腺小体
ppt课件完整
14
(二)胸腺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它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协同工作以维持机体的内稳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背后的功能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器官:1. 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方,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在胚胎发育时起源于背两侧的上胚叶,成人时位于胸腺切割面与心脏之间。
胸腺负责生成和成熟T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识别和杀死病原体的能力。
2. 脾脏:脾脏位于腹腔内上腹部左侧,是免疫系统中最大的器官。
脾脏起到过滤血液、清除老旧红细胞和细菌等病原体的作用,同时也产生和存储淋巴细胞,以应对疾病的威胁。
3. 淋巴结:淋巴结是分布于全身的小型器官,主要位于淋巴通道交汇处和大血管旁边。
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聚集地,它们在这里与病原体发生相互作用,启动免疫反应。
4. 骨髓:骨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造血器官。
它位于骨骼中,负责生成和成熟各类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NK细胞和部分T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免疫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细胞,它们在识别和抵御病原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免疫系统中主要的细胞类型:1. B细胞:B细胞是一种产生抗体的细胞。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B细胞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并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消灭它们。
2. T细胞:T细胞分为多个亚群,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协调和控制免疫反应的过程。
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伤感染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 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是体内吞噬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它们通过吞噬和分解病原体来清除感染。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机制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下面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机制:1. 免疫识别: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自身细胞和非自身细胞。
10畜禽解剖学——免疫系统
肝
脾
猪、牛、羊、马脾的比较
牛脾的位置
(二)构造及功能
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牛)瘤胃背囊的左前方,(羊)瘤胃背囊的前上方, (猪)胃大弯的左侧,
脾脏
被膜: CT 小梁 平滑肌 调节储血
组织 结构
红髓 脾索:淋巴组织—各种免疫细胞
实质 红髓间 髓窦--血窦:内皮细胞间有裂隙,有利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C定居
杀伤病原(细胞免疫) 2.抗原递呈细胞(APC):提呈抗原信息给B淋巴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各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和血中的单核细
胞--无特异性 4.粒性白细胞:血中,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无特异性
三、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一、免疫器官
(一)分类及功能
胸腔纵隔内或颈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居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淋巴干细胞
2.抗原递呈细胞(APC):提呈抗原信息给B淋巴细胞
肝:苦桮氏细胞
无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各组织中的 吞噬细胞
脾、淋巴结:巨噬细胞 肺:尘细胞
特 异
神经:小胶质细胞
性
血中的单核细胞
4.粒性白细胞:血中,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无特异性
三、淋巴
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
淋巴液来自于组织液,组织液来来自血液。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中枢:骨髓、胸腺、法氏囊(鸟类)--免疫细胞产生、 分化、成熟的地方。是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
周围: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血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 组织--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应 答的场所。是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免疫学 免疫组织和器官
1.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和腔上囊;
2)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其它免疫相关细胞;
3.免疫分子:
1) 可溶性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溶菌酶、补体、抗体等; 2)膜结合的分子:黏附分子、CD分子、抗原识别受体等;Biblioteka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 骨髓(bone marrow)
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二 胸腺(thymus)
T细胞在此分化成熟
三 腔上囊(鸟类)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一 淋巴结(lymph nodes)
过滤清除异物、产生免疫应答
二 脾脏(spleen)
血液过滤作用;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
三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SALT)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
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 定的区域
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T细胞表面最重要、最特征的标志
TCR1:、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外周血5-10%的T细胞表达TCR1 主要在粘膜局部发挥作用 TCR2:、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外周血大部分的T细胞表达TCR2(主要)
TCR:是T细胞完成对抗原识别和结合的分子基础
结构:
分为V区、C区、跨膜区
和胞浆区
胞内段仅含1-6个氨基酸
E花环形成试验
(4) 促分裂原受体
促分裂原:能非特异性刺激T或B细胞发生有 丝分裂的物质。
促分裂原 促分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蛋白A(ConA) 美洲商陆(PWM)
PHA-R ConA-R PWM-R T细胞
(5) MHC抗原
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T细胞活化后 还可表达MHC-II类分子
B 细 胞 表 面 标志
IL-5 CD28 IgM B7-2 补体 (C3b,C4b ) FcmR IL-2 CD40 CD40-L CD23
CD32 IgG
IgE
CD21
IL-4 补体 (C3bi )
CD8+ T细胞
T细胞分类
Th1
CD4+ T细胞
细胞免疫
Th2 TC
CD8+ T细胞 TS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抑制免疫
正常人血液中 CD4T细胞:CD8T细胞为1.8-2:1 AIDS人血液中 CD4T细胞:CD8T细胞为1:2
(二)B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的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经历了祖B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等几个阶段。
残基,无传导活化信号的 功能
(2) CD3分子
胞内段很长(50-155个氨基酸残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氏囊
二、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 细胞定居、增殖及产 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LN) 淋巴结为哺乳动物 所特有,呈豆形, 成群分布于肠系膜、 肺门、腹股沟、腋 下、颈部等淋巴回 流的通路上。
右淋巴导管 流入右锁骨下静脉
颈部淋巴结 胸导管 流入右锁骨下静脉 腋窝淋巴结 胸导管 乳糜池 脊柱旁淋巴结
作用:① 前T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② 增强或调节外周成熟T细胞的功能 3)可促进肥大细胞发育,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维持自身 的免疫稳定性。
4)屏障作用: 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止 血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皮质,称血-胸腺屏障。 可维 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从而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人体免疫器官的分布
脾脏
一、中枢免疫器官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1、结构组成: 位于骨髓腔中,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活 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 和血窦组成。基质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分 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GM-CSF等) 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出现于胚胎第9周,20周发育成熟,最早的免疫器官。
新生儿15-20g,相对较大;
青春期最大,可达30-40g; 性成熟后逐渐萎缩退化,胸腺细胞减少,间质细胞增多,
含大量脂肪细胞;
老年胸腺萎缩,被脂肪组织替代,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 易发生感染和肿瘤。
胸腺的外观及位置
1、 胸腺的结构 被膜 胸腺 实质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CK分子)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本章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 各免疫器官的功能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免疫功能
第一节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的分类 骨髓 胸腺 中枢免疫器官 (初级淋巴器官) 法氏囊 / 腔上囊(禽类动物) 免疫器官 淋巴结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皮肤淋巴组织 (次级淋巴器官) 其它外周淋巴组织 粘膜淋巴组织
3、胸腺的功能 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大部分凋亡(95%)
前T细胞
趋化因子
进入胸腺皮质
髓质(5%)
5%进入胸腺髓质
外周免疫器官特定的胸腺依赖区(1%) T细胞亚群(具不同功能) 大部分在胸腺内凋亡
2)产生胸腺激素
胸腺上皮细胞能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包括:胸腺血清因 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
2、胸腺微环境
—— 胸腺基质细胞形成了胸腺微环境,可影响胸腺内
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 微环境构成: (1)胸腺上皮细胞、 Mφ 、DC、成纤维细胞;
(2)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
胸腺上皮细胞 其他基质细胞 胸腺肽类分子 及细胞因子 与胸腺细胞 的胞间接触 细胞外基质 胸腺微环境 诱导胸腺细 胞分化成熟
分为左右两叶 浅皮质(外) 皮质(外) n小叶 深皮质(内) 髓质(内)
皮质
大量未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胸腺抚育细胞, TEC) 少量巨噬细胞(Mφ) 少量较成熟胸腺细胞 少量树突状细胞(DC)等 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髓质 少量巨噬细胞 少量树突状细胞 胸腺小体(赫氏小体)
胸腺细胞
赫氏小体 — 胸腺的重要特征,退变聚集的上皮细胞呈 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成,功能不明。
2、骨髓的功能
1)造血:
造血干细胞 ( 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 )完成
骨髓的基质细胞 + 细胞因子 + 细胞外基质 ↓ 造血诱导微环境 ↓ 造血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 发生各类血细胞、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谱
髓样干细胞
骨髓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
血-胸腺屏障
① 连续的胸 腺上皮细胞 ② 连续性毛 细血管内皮 及紧密细胞 连接 ③上皮基膜
④ 连续的内 皮基膜 ⑤巨噬细胞
三)法氏囊 / 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
鸟类特有初级淋巴器官,位于泄殖腔背侧的囊状组织。 是B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切除后不能再产生抗体。 鸟类性成熟后,法氏囊退化消失。
第五章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6、生殖系统 7、泌尿系统
8、内分泌系统
9、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主宰和执行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机构,是机体发生免疫应 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系统功能:
①免疫防御: 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生物、异体细胞 和异体大分子; ②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包括肿瘤细 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③免疫稳定: 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HEV)
(T细胞为主)
(B细胞为主) (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小梁周窦
输入淋 巴管 髓索
被膜输Biblioteka 淋巴管腹股沟淋巴结 引流淋巴管
1、淋巴结的结构:
向外延伸有许多输入淋巴管 被膜 淋巴结
向内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
实质
皮质区 n小叶 髓质区
浅皮质区 B细胞定居(非胸腺依赖区) T细胞定居(胸腺依赖区) 深/副皮质区
髓索: B细胞、浆细胞、T细胞和Mφ等 髓窦: 内为淋巴液通道与输出淋巴管相通 富含Mφ,有滤过作用
造血干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NK细胞 胸腺 T 细胞 骨髓 或腔上囊 B 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人) 囊依赖性淋巴细胞(鸟类)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谱系
2) 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淋巴干细胞 迁移至胸腺 停留在骨髓 成熟的T细胞 成熟的B细胞和NK细胞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记忆性B细胞 外周免疫 器官活化 骨髓 浆细胞 大量抗体 (IgG为主)
可缓慢持久地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4)当骨髓功能缺陷时,可导致造血和免疫功能缺陷
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治疗免疫缺陷病和白血病等
二)胸腺: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 胸腺的的大小和结构随年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