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之文学艺术篇 温州十九中 黄茜蕾 一、教学目标 1 ...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之文学艺术篇
温州十九中黄茜蕾
一、教学目标
1、获取知识
(1)识记隋唐时期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表现
(2)理解隋唐时期文化出现繁荣的原因
(3)分析隋唐时期文化的历史地位
2、发展能力
(1)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品评,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2)依据相关资料,分析隋唐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要求学生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能力。
3、陶冶情操
(1)通过了解隋唐文学艺术的成就和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形成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直观的感受和欣赏,增强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通过分析唐诗的发展历程反映唐代的兴衰,和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特色,使学生形成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观点。
(4)通过学习,认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隋唐时期著名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4、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从鉴赏的角度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进一步探索原因。(2)运用列表法归纳唐诗的发展概况。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态度。
(4)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在指导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5)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和莫高窟艺术;
难点:隋唐时期文化出现繁荣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案
第七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讲解、讨论、分组研究等方式。
2.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课堂讲解(30分钟)
教师进行课堂讲解,介绍隋唐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
3. 分组研究(4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方面的隋唐文化,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材料或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研究。
4. 学生展示(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研究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5. 总结(10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隋唐文化。
七、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了解他们对隋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听课效果。
八、教学资源
1.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相关材料。
2.多媒体设备。
九、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隋唐文化。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三国至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教育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教育,让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3.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特点和成就。
3.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特点和成就。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
1.考试: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于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掌握程度。
2.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3.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的特点和成就。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教材。
2.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三国至隋唐时
期的文化和教育。
3.实物:使用实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
七、教学反思
通过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的文化和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中职历史第四单元第8课繁荣的隋唐文化公开课
中职历史第四单元第8课繁荣的隋唐文化
公开课
经济的繁荣、国家的统一和政府的引导促进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本课将通过研究隋唐时期在文学、乐舞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同时,本课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乐舞欣赏、对比分析、文物模仿再现和沟通合作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唐诗、赵州桥和雕版印刷术,教学难点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讨论法、学法探究法和对比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展示记录片、收集PPT模板、教学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素材,并进行加工、整合。同时,教师还将通过复导入法,引入隋唐时期的历史,并通过思考、再现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已学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新的知识点,建立研究的自信,建立连贯性的历史认识。
最后,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隋唐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堂讨论,介绍隋唐时期的乐舞。
2、隋唐时期的宫廷乐舞达到了鼎盛时期,不仅XXX贵族,平民百姓也喜欢音乐和舞蹈。
3、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新增了“高昌乐”,形成了“十部乐”。
4、除了宴乐外,还有在堂下表演的“立部伎”八部,其中《太平乐》以外的部分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和文德。
5、其中《破阵乐》是影响深远,流传中外,东传日本,
名扬印度的乐曲之一。
过渡:隋唐时期的文化不仅表现在诗歌和乐舞上,还有其他形式的文化艺术。
教资历史教学设计范文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教资历史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隋唐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
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历
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以及《隋唐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具体内容如下:
1. 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这个时期
的背景和特点。
2. 隋唐文化成就: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文学、绘画、
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欣赏隋唐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隋唐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形象:选取《隋唐演义》中的几个历史人物形象,通过解读他们的言行举止,让学
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隋唐时期的繁荣和鼎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20分钟)
首先,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然后,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文化
成就,如诗歌、绘画等,引发学生对隋唐文化的兴趣。
3. 隋唐文学赏析(30分钟)
选取几首隋唐时期的名篇名章,结合课文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创造力。
4. 《隋唐演义》人物解读(40分钟)
选取《隋唐演义》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历史地位以及对隋唐时期历史事件的影响。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概括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以及《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包括思想、文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课前准备相关文化时期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准备相关文化时期的书籍、文物等实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堂流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文化时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素材和书籍、文物等实物,详细讲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预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5. 总结归纳:梳理本课重点知识,强调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对文化时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等图片,介绍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2. 通过介绍唐朝时期的唐诗、绘画、书法等文化成就,引出隋唐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
教学设计4: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由文化到社会存在,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思考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注意到文化发展、繁荣需要-定的时间进程。
3.史料实证: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其艺术特征。
4.历史解释: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初步掌握阅读史料阅读的方法。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对材料的历史名词进行解释。本课结束后,对隋唐繁荣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学习对三国至隋唐的思想、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到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难点:多角度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变化特征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右图是三教合一图,反映了儒、佛、道三教合一。大家思考一下,汉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是如何发展的?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让我们从三国穿越到隋唐,感受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探究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概况。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主备人:张丽丽从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2019年2月22日
课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型复习课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1、知道大运河、体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列举隋唐时期科技、诗歌、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列表归纳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特点。
3、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的推动作用,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民族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隋唐的民族关系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难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主线,分析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正确评价唐太宗等人,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及科举制。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多媒体PPT、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单元属于中国古代史中的专题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共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隋唐的繁荣;专题二:隋唐的开放;专题三:探究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的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从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教材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三国时期的文化特点、西晋时期的文化复兴、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等。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概况。
2. 理解民族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原因。
教学重点:
1.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
2.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
教学难点:
1. 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原因。
2. 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
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级别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可能较少,需要引导他们系统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
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文化遗产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任务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情景再现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化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阅读,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教学理念
“魏晋风骨”和“大唐气度”是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时代印记,也是中华民族经历分裂动荡走向封建盛世的文化映射。三国至隋唐的七百余年,呈现的是社会动荡下的中华文化秩序、儒释道三教并存、魏晋至隋唐的科技领先与文艺新高峰、古代东南亚文化圈的初现等历史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整合、重构和扩大。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三国至隋唐这一文化自觉和大成的特定时空,探究儒释道三教并存的起源和内在联系,借助史料实证,全面客观地解释当时知识分子儒道互补的性格养成,深切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可贵与不易,追寻以中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涵养家国情怀。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讲述了三国至隋唐时期七百余年文化领域的相关历史。魏晋以降,佛道并起,冲击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与之融合,直至唐代三教合一已现端倪。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格局,给予科技与文艺领域极大的发挥空间,文学、雕塑、绘画和天文、地理等科技艺术成就层出不穷,光彩夺目的大唐盛世应运而生,并引发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艳羡和取经。究其本质,是中华文脉在政治重创下的顽强生长,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再扩大,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佐证。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和平时学识的积累,同学们对大唐盛世的文化如诗仙李白等人耳熟能详,对佛道宗教及知名的雕塑如龙门石窟也略知一二,能在整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呈现的分裂到统一的政治格局,这些都有助于展开本课的深度学习。有别于之前学段,高中历史在涉及本课时侧重历史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求对三教合一的历史现象加以剖析并联系现实,在列举科技文艺成就时更注重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性,同时提倡以正确的家国观正视该时期中华文明的外延与发扬光大,需要学生积极思索、勇于探究。
教学设计5: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新成就以及中
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突出了这一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课设有四个子目分
别为思想领域的发展、文学成就、科技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为并列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归纳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的表现及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理解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体会社会发展对文化繁荣的原因。进而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时空观念:通过三国两晋至隋唐文化的发展脉络的了解,体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继承与创
新,源和流的辩证关系。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魏晋南北朝
至隋唐思想文化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
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到魏晋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形成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方式(一)展示历史小故事汉明帝夜梦金人与白马寺的修建。
汉明帝夜梦金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旨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专题课,时间跨度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涉及范围包含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中外交流,内容多,范围广且比较简单,在对课堂知识呈现的时候,切忌简单堆砌基础知识,而应在基础知识之上挖掘文化发展的特点,深入理解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之间的联系,掌握文化发展的密码。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有关三国至隋唐时期相关史实知识,对于此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已有了解。一方面这有助于学习本课内容,但另一方面学生也容易产生轻视心理,觉得本课内容简单而不以为意。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对文化史中精美艺术品的审美兴趣,联系与借力本单元前3课介绍的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变迁,引导学生透过文化新成就的表现去认识新成就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价值,进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通过对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中外交流等内容的梳理,归纳各方面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在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和隋唐建立、隋唐盛世的基本史实基础上,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理解何以彼时能够形成泽被中外,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教学策略】自主梳理、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贵州飞天茅台酒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茅台酒作为家乡代表,能快速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辉煌的隋唐文化 教学设计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课程标准
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唐都长安体现
唐朝建筑的规模宏大,气魄雄浑。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通过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
录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
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全面考虑问题,突破赵州桥难点。
(2)通过考古探谜分析三位诗人的特点,同时学会归纳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本
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
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
德才兼备。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诗坛”本课的重点。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如何引导初一
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难点。诗歌属于文学范畴,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37.37米,是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夏秋两季常发洪水。
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个子目:书法艺术大放异彩。
(二)书法艺术大放异彩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书法发展兴起的历史: 东汉末年: 魏晋时期: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钟繇 PPT展示毕加索说过的一段话:假如我是中国人,那么……我要用
笔来写我的情感。用笔来抒写情感,这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而中国 唐代的书法家们更是把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了顶峰,(课前 布置学生们查找练习毛笔字所用的字帖,留意这些字帖的出处,以此来 验证书法艺术到了唐代达到了这项艺术的顶峰)
大家策划的不错,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为了完 善我们的策划,还是先来好好地了解一下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吧。 2、讲授新课
(一)光耀千古的唐诗
一、光耀千古的唐诗
说到唐诗,同学们似乎都很兴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作出对策,结合PPT中关于唐诗不同版本的图
片,说明唐诗很受欢迎。
现在呢?要给同学们一个任务:你现在就是“隋唐文学艺术展 示”的总策划,请你拿出最能体现隋唐文学艺术辉煌盛景的素材来进行 艺术加工,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回答: 唐诗, 书法, 绘画, 音乐, 雕塑……
学生回答时PPT相应出示: 第22课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 光耀千古的唐诗 书法艺术大放异彩 绘画艺术的新风 敦煌莫高窟
素材,这在当时已经蔚然成风,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佛教题材的艺 术作品。(播放剪辑的敦煌莫高窟的片断,引入“敦煌莫高窟”的学 习)
(四)敦煌莫高窟
教师:播放视频敦煌莫高窟。(PPT出示莫高窟地理示意图)简单
介绍莫高窟的历史。
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感受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情感渗透。
知识延伸:敦煌莫高窟所存作品在20世纪末期遭到了帝国主义的疯 狂掠夺,一幅幅价值连城的宝物散失在世界各地,甚至连数字都无法统 计。
教师问题如下: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如此绚
烂多彩的文学艺术?
预设回答: 唐朝国力强盛
政治清明
和平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
教师可通过这些回答中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是各民族甚至是外来民族共同创造了隋唐时期繁荣多彩的文化。这
些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情感渗透)
评价方 式 师评
第22课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2课,这一单元的 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是繁荣与开放在文化方面的表现。隋唐 时期是中国的隆盛时代,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高 度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因此本课在中国古 代史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本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 课,它是前几课隋唐政治、经济成就的结果,在唐朝繁荣与开放这一主 题的舞台上,应该是最绚烂多彩的一道风景。
小组互 评
自评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A BC
评价等级说明
A
B
C
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 维深度
强 一般 弱
课堂发现问题的角 度、能力
多、 强
一般
少、 弱
课堂练习的正确性
高 一般 低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高 一般 低
小组发言的次数、质 量
多、 高
一般
少、 低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 法、能力
多、 强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把隋唐文化中的一些 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科之间的 联系。
2、角色体验法:在书法和绘画这个子目上,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担任 主体角色,激发他们去构思、想象、从而再现教学中的知识点,这这种 方法满足了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对史实的掌 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诗歌、书画、石窟艺 术,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大对古文化的崇敬与热爱的理 性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耀千古的唐诗。首先,唐诗是我国诗歌创造上的黄金时代,他 的百花争艳、绚烂多姿最能展现唐代的繁盛;另外,作为中国文化上的 一颗明珠,唐诗被广为吟诵,多数学生自幼熟读、背诵过一些唐诗,也 知道一些唐代诗人。这是他们在本课中最熟悉的一个知识点,天真烂漫 好表现希望被肯定的需求在这个知识点上最容易被满足。 难点:书法与绘画。七年级学生在书法与绘画的赏析方面能力还是比较 欠缺的,尤其是难以理解书法和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体现的时代 特点,要想从这两个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唐朝的强盛、文化的繁荣,是比 较难的。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合理安排的正确引导。
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和适 时的引导。
二、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知道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隋唐书法的发展以及书法家颜真 卿、柳公权等,隋唐绘画的发展和画家阎立本等;能简述敦煌莫高窟的 艺术成就。 2、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教与学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鉴赏、审 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唐时期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 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学生通过这样的认知来促进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交,两个人是很投缘的,按常理来
说,他们的作品风格不应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教师可启发学生:文为心之声。而心声,往往就是现实或者大一点
来说就是时代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叩击。
教师指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道线把两位巨人分
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处于往上走的一侧,而杜甫在站在了往下走的那
之后接着设问:各朝各代都有很多的诗人和诗作,为什么大家独独
喜欢唐诗呢?从而引出唐诗的魅力所在: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教师根据学生“独好唐诗”这个问题的反应,应变过渡到学生活
动:唐代诗人知多少?
教师在学生活动后归纳:唐代共有诗人三千多人,留下诗作五万多
首。
唐代诗人中,名气最大的都是谁呢?
较 差
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活 跃
较 好
一 般
低
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广 度
广
较 广
较 小
小
课堂小结的概括总结情况
全较一较 面好般弱
课件制作的有效情况
优良中差
一般
少、 弱
讨论与交流的深度
强中弱
帮助同学的次数、质 量
多、 高
一般
少、 低
参与学习的兴趣
强中弱
独立思考的习惯
强中弱
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 愉悦
多
一般
少、 无
倾听、理解他人见解 以及合作交 流的意识
强 一般 弱
本节课在知识、方法 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
度
强 一般 弱
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 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完成学 习。因此这节课主要设计成一节活动课,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中 去欣赏、领悟隋唐文化艺术。
2、学生情况分析: 认知起点:关于唐诗,多数学生背诵过,也知道一些唐代诗人如李 白杜甫等;而书法和绘画以及石窟艺术,前面在学习魏晋文化时已经有 所认识,现实生活中也多多少少会耳触目染,应该说是比较熟悉。教师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对此进行学习探 究,同时引导生在课前去查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他一些诗人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在课堂上引导他们深入 探究, 学习兴趣:由于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再 利用角色体验、亲身参与以及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 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学习障碍: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他们更容易停留在 隋唐文化繁荣热闹的浅层面上,而不易理解唐朝文化学习的深层含义, 即唐朝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
Baidu Nhomakorabea
PPT出示:唐代诗坛三巨人(画像及生卒)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因教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印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主要代表作品的材料并让学生归纳三人作
品的特点,所以在此直接提出:这三位诗坛巨人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诗人 作品手法与特点
教师总结如下:
李白 浪漫,豪放、热情四溢
杜甫 现实,沉郁、忧伤、悲愤
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忘年
PPT出示笔墨的图片,并指出: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书写篆、隶、
楷、行、草五种书体,我们称之书法。用笔、墨、染料在宣纸上绘画人
物、山水、花鸟、风土、人情等,这样的画我们称之为国画。下面请同
学们欣赏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新风(大屏幕放映视频剪辑:隋唐绘画艺
术的新风)。
(三)绘画艺术的新风 需要完成的知识点用几个问题来完成: 隋唐绘画的题材有哪些? 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有“吴带当风”之誉,为什么? 吴道子特别善于创作佛教绘画,佛像、佛教故事都能成为他创作的
评价等级说明
ABCD A B C D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很较一较 好好般差
教学重点的落实、难点的 突破情况
很较一较 好好般差
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高
较 高
一 般
较 低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 针对性的指导
多
较 多
较 少
少
对学生及时采用积极、多 样的评价方式
丰较一较 富多般少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积 极
良
一 般
五、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xinke
提出本课要掌握 的主要知识点
光耀千古的唐诗 概念
展示 唐诗知多少 帮助指导 判断学生能否归纳 否 能
概念 概念
知识深化 师生共同小结
书法艺术大放异彩 概念
绘画艺术的新风 敦煌莫高窟
课堂延伸情感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设计:
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画卷》,教师随后引入:同学们刚才看的 都很投入,其实这一段资料我们都应改很熟悉了,(启迪学生回答:奥 运会开幕式。)那么大家对这段文艺表演什么印象阿?(学生纷纷回 答:精彩、震撼、棒……)大家的回答不错,老师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很震撼、很激动,因为它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向世界展示出我 们泱泱五千年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文明。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也是中华文 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链条——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
同学们,对此,你们心中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第22课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
唐诗
书法
绘画
敦煌莫高窟
光耀千古 顶峰
新风
艺术宝窟
————————————————————————
隋唐(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顶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高度繁荣开放
的历史时期。
4、知识深化:
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
一侧。由此也就奠定了他忧心忡忡,痛斥祸乱,同情人民的诗歌特点。
同样,李白的浪漫与豪情也是出于盛世的歌声。而整个唐诗在中国诗坛
的地位也是基于唐朝处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顶峰而来的。
唐代的诗人们用诗歌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或赞美或愉悦或伤感或
沉痛或忧心的情感,所以成就了诗坛的巅峰,而另外一些大家们,他们
却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猜猜看,是什么?引出
唐代知名的书法家都有谁呢?他们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PPT出示隋唐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他们的成就。并 简单介绍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书法艺术为什么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顶峰时期呢?我们就以楷书的 发展为例,来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视频剪辑放映)。通过这一段资料 片,我们了解到书法的发展,也是应运而生,紧紧追随者时代发展的脚 步而前行的。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正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高度发 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