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 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以公益性为主要目标,执行政府职能并服务于社会的组织。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本评估报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评估方法评估方法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即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将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出现频率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三、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方法,我们将内部控制风险分为财务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信息技术管理风险、规章制度执行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安全管理风险等七大类。
以下是对各类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1.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流程中,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资金管理等环节。
评估结果显示,财务管理风险较低,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财务人员素质较高,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
评估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较低,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招聘程序合规,员工培训计划健全,并且实行绩效考核机制。
3.信息技术管理风险信息技术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完整性等方面。
评估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管理风险较低,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业的信息技术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和内部信息系统,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4.规章制度执行风险规章制度执行风险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落实执行。
评估结果显示,规章制度执行风险较低,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加强了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5.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等方面。
评估结果显示,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较低,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并且质量验收程序严格。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1]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1]本次风险评估活动的组织架构风险主要表现为: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方面,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方面,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因素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改进建议一)单位层面改进建议为了解决单位层面的风险因素,建议单位加强对内部机构设置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同时,建议单位建立科学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关键岗位的胜任能力。
二)业务活动层面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业务活动层面的风险因素,建议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建议单位加强收支管理,规范收支流程,加强财务监管。
政府采购管理方面,建议单位加强对采购程序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公开、公正、公平。
资产管理方面,建议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建议加强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合同管理方面,建议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同的履行和合法性。
其他风险方面,建议单位加强对其他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The work staff of key ns in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n do not rotate regularly (Risk point A1).On the business level。
there are several risk factors:1.XXX and business unit。
which may lead to a lack of XXX (Risk point B1).2.The n has not established a ledger for bills。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最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旨在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和风险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报告将提供有关内控风险的详细信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潜在的风险。
二、背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营行政事业单位,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内控制度被广泛应用。
内控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识别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
三、评估方法1. 信息收集:通过收集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包括组织架构、制度规定、财务报表等,以获得全面的机构内部控制信息。
2. 风险识别:基于信息收集,通过制定风险识别矩阵和相关评估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
3. 风险量化评估:结合具体的风险指标,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潜在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4.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5. 风险监督与追踪: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追踪机制,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风险。
四、评估结果1. 内控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内控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严重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可接受风险。
2. 重点风险点分析:对于严重风险和较高风险的风险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影响,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
3. 风险控制建议:根据内控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点分析,提出一系列风险控制建议,包括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监督与追踪等方面,以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五、结论本报告以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对内控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运转正常、有效使用资源并达到既定目标的重要机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部控制风险。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管理层通过设立合理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措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单位的各种风险,确保单位实现目标的过程。
3. 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全面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本次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3.1 风险识别:通过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流程和职能进行全面调研,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单位运营目标的可能影响。
3.3 风险定级:根据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定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重点风险。
3.4 风险控制建议:针对各类风险,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4.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全面调研和分析,本次评估得出以下风险评估结果:4.1 人员管理风险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大量的员工和复杂的人事关系,人员管理风险成为重要的内部控制风险。
建议加强人事管理,规范招聘、晋升和离职流程,并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4.2 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监督,优化财务流程,并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财务报告制度。
4.3 信息技术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议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并加强对系统和数据的监控和保护。
4.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合同履行和供应商管理等。
建议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和监督,并加强合同管理和履约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6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6篇)第一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根据市社保局《关于转发省社保中心〈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的通知》(赣市社险字__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检查评估小组,认真自查评估,现就自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自查情况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本质要求,也是规范经办机构各种行为,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从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出发,形成了一套事事有复核、人人有监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社保工作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对社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内部制衡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不相容岗位不能一人兼任的原则,设置了财务、业务、稽核和待遇审批等部门。
在各部门内部再进行岗位细分,财务部门要求会计与出纳分设,业务部门要求设立业务受理、复核、系统管理员等岗位,待遇审批部门要求设立受理、复核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
突出加强对资金结算过程的监督。
一是靠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出纳经手的每一笔资金收付业务必须经另一财务人员复核,每天下班前,另一财务人员对出纳当天收缴的社会保险费存入开户银行的情况要再次进行复核;二是靠对账制度来约束,每天、每月、全年都要进行对账,业务部门每天开出的票据与财务部门实际收到的资金核对一致,不一致的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月份、年度终了,财务和业务部门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核对月份和年度发生额,确保月发生额与当期日发生额累计数核对一致;三是靠内部稽核来监督,充分发挥稽核部门职能作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社保基金的运行进行稽核,提出稽核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形成了对社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2、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建立组织严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按照既高效、便捷又安全、严密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保基金从进口到出口,涉及财务、业务、待遇、稽核等各部门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评估报告是针对某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风险。
1. 评估目的和方法本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等。
2. 评估结果经过评估,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包括制度设计不合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 人员风险:存在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信息系统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包括网络安全问题、数据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和损害。
3. 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定期漏洞扫描、加强防火墙设置、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等,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 评估结论本次评估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风险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人员培训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风险,确保组织的安全稳定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一、概述本报告对XX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控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合规运营。
二、评估内容1.内控制度及政策评估本次评估包括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政策进行审核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完备、适用性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2.评估流程对单位的内控流程进行评估,包括制定目标和策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资源调配、信息反馈、监督审计等环节,以确保内控流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3.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单位的各项业务和运作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风险,并评估其对单位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4.内部审计评估评估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包括审计计划、操作流程、人员素质、报告反馈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评估结果1.内控制度及政策评估内控制度及政策完备,与单位的外部环境相协调,但存在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的问题,例如对采购过程的管控、财务流程的审批等方面。
2.评估流程单位的内控流程完整,但存在操作流程不规范、沟通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流程的管理和监督。
3.风险识别与评估单位对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相对较好,但对信息技术和采购等方面的风险认识不足,建议加强对这些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4.内部审计评估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建立较好,但对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不足,没有较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建议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四、改进建议1.完善内控制度及政策将制度与政策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并对采购过程的管控、财务流程的审批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评估流程管理加强对内控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操作流程和沟通机制,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加强对信息技术和采购等领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单位的安全稳定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开展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风险防范、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内审和外部审计的支持等多项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评估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其目的是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评估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方式。
一、评估目标1. 确定管理目标:评估的目标应是确定当前的管理情况,并确定改进措施。
2. 确定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管理结构,确定评估现场调查、文件分析、信息收集等评估方法。
二、评估范围1. 内控体系建设: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流程、制度、文化等方面。
2. 业务流程:评估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业务流程和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合理。
3. 组织结构、人员和文化: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效率、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1. 制度设计:评估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具备完备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制度是否科学完备,流程是否简明明了,是否存在系统性的漏洞。
2. 操作实施: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化,各部门是否按照制度要求运作,各项流程是否操作实施。
3. 管理机制: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管理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存在管理盲区和死角。
4. 监督检查: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机制是否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的力度大小,监督的频次和范围是否适当。
四、评估流程1. 筹备阶段:准备评估文件,阐述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的任务和范围。
2. 现场调查:查阅行政事业单位的文件、资料、观察业务流程,收集评估信息。
3. 报告编写:根据评估得到的具体问题和建议,编写一份全面的评估报告,建议改进方案。
4. 撰写专家论证:安排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论证,确保评估的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优化评估报告。
5. 交付阶段:提交报告给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潜在风险的过程,通过评估可以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评估目的和依据(一)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议,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评估依据本次评估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单位内部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三、评估范围和方法(一)评估范围涵盖了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
(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文件审查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评估证据。
四、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成立于成立时间,是一家单位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包括列举主要职责。
单位下设部门设置等部门,现有在职人员人数人。
五、内部控制现状评估(一)内部环境1、单位治理结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但在决策机制方面,存在部分决策程序不够规范,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2、组织文化单位注重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但在创新和风险意识方面相对薄弱,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3、人力资源政策单位在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在人才激励机制和岗位轮换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单位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风险,如预算执行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但对于新兴业务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关注不足。
2、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方面,单位缺乏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和工具,难以准确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
行政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行政单位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以帮助单位管理层识别和解决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
评估过程涵盖了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实践,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
2. 评估方法在评估行政单位的内控风险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详细审查组织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文件;- 面对面访谈行政单位的管理层和员工,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实践;- 进行现场观察,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 分析过去的内部审计报告和风险评估结果。
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内控风险存在于行政单位中:3.1 资产管理风险- 行政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的流失和滥用的风险增加;- 缺乏对重要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和清查的措施,可能导致资产的遗失或损坏。
3.2 信息安全风险- 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可能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或被非法获取;- 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不足,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
3.3 人员管理风险- 缺乏对员工行为和业绩的有效监督和考核机制,可能导致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缺乏完善的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可能导致关键岗位空缺和人员流失。
3.4 金融管理风险- 缺乏对资金使用和财务报表的有效监督和审计,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挪用的风险增加;- 财务管理系统和流程的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
4. 建议和改进建议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向行政单位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建议:- 建立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的登记、盘点和报废程序;-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包括员工培训和技术保障;- 设立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考核机制和流动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5. 总结通过对行政单位的内控风险评估,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行政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三、风险分析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风险最高100分,属于偏低水平;2、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风险分析是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原因、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后果等;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衡量,需要有计量风险的依据;重庆市某某区某某单位依据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判别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后果标准分为五个级别,1-极低、2-低、3-中等、4-高、5-极高;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管理者在分析风险时应高度重视风险发生时点及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要关注发生概率低而影响后果严重,或影响小而发生概率高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风险影响程度是指事件发生对单位所造成的广度与深度也确定为五个级次,分别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依次对应1、2、3、4、5分;评价风险,是在识别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风险计量分级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排序;将风险分为高红色、中黄色、低浅灰色三类;见下表所示:衡量风险危害等级标准注:影响后果中的3%.~25%是指影响预算额度的百分比;或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比率;影响后果也可按:极小、不太可能、有可能、很可能、基本可能灾难性的分类;4、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梳理分析,形成了以下几大类经费支出事项;经费支出事项表经费支出事项表四、关于应对风险结果的利用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2、财务科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2、票据专管员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帐;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内控制度单位领导: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
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1、风险评估程序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
但风险并非全都是坏东西,风险往往与风险收益并存。
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2.安全性资产安全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
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
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
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东公园街道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18)11号》、省财政厅《辽财会(2019)32号》和市财政街道《抚财会(2019)18号》文件精神,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
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党政办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最
进
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A1)。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
2、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
20%
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
2、票据专管员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帐。
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
相关的原始资料。
特此报告
财务科
2018年12月 31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
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
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A1)。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风险点B1);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风险点B2);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风险点B3);
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点B4);
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点B5)。
三、风险分析
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
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
险水平为25.98(风险最高100分),属于偏低水平。
2、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
经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上所列风险因素根据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列表如下:
0 20% 100%
四、关于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2、财务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
2、票据专管员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帐。
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
4、严格按照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内,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并按验收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填写《政府采购货物验收单》。
特此报告
财务科
2016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