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55张PPT)精美课件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55张PPT)精美课件
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 赏析 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 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
形象化的作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 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
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赏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 析
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
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
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例句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例句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 赏析
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句 赏析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 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 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 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 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a.直接引用 b.化用
3.引用神话传说
请指出下列诗句用典的类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箜篌引》
3.引用神话传说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a直接引用前人语句
——《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3.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的悲怆凄凉意境,这 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 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作者功 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助景物含蓄地表达感情。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往往耐人 寻味,意蕴深长。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乐景衬哀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①借景抒情:景与情的关系
乐景写乐情 正面衬托 借景抒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反面衬托
b.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又叫象征,是诗人赋予自然界中的某种 事物人格化色彩,借之表达某种品格、情操、志 向、理想。
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7.正面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或通过描写景物的大小, 高低,轻重等特点直接表现景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陌上桑
正面描写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 PPT精品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 PPT精品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古 1.表现手法 诗 词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 表 寂、以明衬暗)、象征、 达 欲扬先抑、用典、对比 技 巧 2.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 双关
对偶 反复 设问 通感等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步)这首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愁苦的情景。 (第三步)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提问变体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柱子,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试 题 类 型1.修辞方法的赏析来自2.表现手法的赏析 3.比较异同型
1.修辞方法的赏析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方法?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 旨)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 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 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塑造了一个泛湖飘流、沐月飞升的主人公形象, 表现出诗人心无羁绊,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6、设问
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 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之处答。: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 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他们之间分别具有 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 奇的的比喻。
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 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 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幽 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优秀课件】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共54张)【优秀课件】 诗。
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 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 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 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 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 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 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 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 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 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 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 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 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 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 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 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 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 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 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 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 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 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 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 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 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二)修辞手法分析
1、比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P149)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 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 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 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
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 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 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 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 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 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 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 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 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 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 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 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 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 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d、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 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 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 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 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 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 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 了。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

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用典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比喻 比拟
夸张 对比
通感 夸张
赋比兴 白描 抑扬 景与情
烘托或衬托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象征或托物言志 细节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