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摘要】本文通过对《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贯彻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以及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
研究发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学生也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未来研究可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本研究旨在引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情感态度、学生价值观、教师作用、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相应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正确价值观。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正确的历史认知和评价能力。
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如何贯彻《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将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要求,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从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中历史教学既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
这不仅是因为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体现,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热爱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浅 谈新 课 程 理 念 下 历 史 教 学 中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培 养
@ 农政 治
新 课程的实施必须 以新 的教 学理念 为指 导 , 课 堂教 学要 紧 紧围绕课程标准 。《 普通 高 中历 史课 程标 准 ( 实验 ) 》 是 我们 教 学的指南。新课标 以强 调学 生全 面发展 的素质 教育 为本 , 确立 了“ 知识与能力” 、 “ 过程与方法” 和“ 情 感态度 与价值观 ” 三个极 具创新 精神的教育 目标 , 取代 了传统 的“ 传 授基础 知识 ” 、 “ 培养 能力” 和“ 思想认知 ” 的教学 目标 。情感态 度和价值 观 的培养应 怎样落实呢?心里 学研究 表 明, 情 感的 心理过 程是 一个层层 递 进、 紧密 衔接 的情 感心理 内化 、 升华 和外 显 的过程 , 是从单 纯 的 接受 和反应 开始 , 产生情感的倾 向, 经过 内心体 验而发生 态度 的 变化, 再经过 自 觉的加工组织 , 最终 升华至健康 积极 的价值 观层 面, 从而形成一个 由 外 显到 内化 , 再 由内化至外显 的完整 的情感 心理变化过程 。因此我们 在教学 中培 养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时 , 可按照情感认知 的心理过程顺序去设计教学 。 以识激情 。 形成学 生的外部情感体验 所谓识激情就是学生通过对历史 教材及历史 课外书籍 的阅 读, 或通过教 师所创设 的历史 情境 , 从 中受到 的感 悟与启 示 ; 或 对某些具有情感教育 因素 的历史感 知 , 或 通过教师 移情的感染 , 从而引起注意 、 产 生兴趣 , 表示认 同, 愿意接受 , 同时 引起 情绪 上 的变化 , 并产 生情感上 的体 验 , 形成相应 的外显行 为 。但这 时情 感仅处于情感体验的层面 , 尚未 内化而转变 为情感态度 , 是暂 时 的、 肤浅 的, 其表情 行为上 的喜怒 哀乐及 言语 上 的赞 同、 惋惜 和 反对 , 也往往不 固定 , 转瞬即逝。 二、 以情 串识 . 确立学生 内部的情感态度 以情串识即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基础 , 对历史人 物 、 历 史事 件 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 , 形成相 应的价值倾 向性 , 表现 出肯 定或否定的态度 , 并在情 感上 确信其 价值 的存在 。学生学 习历 史的过程 , 也是 对历史 反思评价 的过程 , 是褒 是贬 , 是赞 扬是批 判, 无不体现在对 历史事 物判 断评价 之 中。学 生情感 态度 的确 立, 使其 情感结 构发生 质的变化 , 开始 由外部 的情感 体验 , 发展 至内部情感 态度 的确立 , 在这一变化过程 中, 学生从体验 深入到 价值 的分析 , 从注意外部情感转 向确立 内部情感 的倾 向性 , 这是 情感水平层次质 的变化 , 也是情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 在 “ 确信” 这个情感水平层次 , 历史教师要有 强烈 的角色意识 , 通过 移情 , 烘托 强烈 的历史情境 , 让学 生在体 验历史 的基础 上 , 既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决定了他们对历史教学中传达的情感态度的接受程度。
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和多种媒介,形象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和小故事等形式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人性和情感价值,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物性格等。
二、营造积极的历史教学氛围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动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
因此,历史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互动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历史、感受历史。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和信任。
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与学习质量和将来的价值观有关。
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情绪和态度都要得到尊重和关注。
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暖和人性。
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告诉学生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关系历史教育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也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历史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历史客观存在,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现实是可以通过人类努力改变的。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思考如何把握现实。
同时,历史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已经过去,不能再改变,同时也不能影响到现实。
历史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在面对历史时要客观理性,不能盲目崇拜或深恶痛绝,要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一些必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引领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历史,并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更明智、负责任的态度与历史和现实相处。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介 绍 生平 事 迹 等 , 感 悟 人 生真 谛 , 培 养 学 生进 取 精 神 , 运 用 史
料 分 析 和 考 古挖 掘 .培 养 学生 求 真 务 实的 学 习态度 和 不 断探 索的 精神 。 关键词 : 历 史教 学 情 感 态度 和 价值 观 培 养
“ 感人心者 。 莫 先 于情 ” 。人 的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的 形 成 , 除 了人 性 本善 外 。 更 多 的 是后 天 的教 育 与 体 会 。古 语 云 : 读 史 使 人 明 智 。 一语 道 出 了历 史 在 人 的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形 成过 程 中的 作 用 那 么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呢 ? 我认 为 , 可 以 通 过 以下 方 式 , 充 分 发 挥 其 潜 移 默化 的作 用 , 做 到润 物 细 无声 。
■匪
பைடு நூலகம். .
高 丽芬
( 福 建 省 南 靖 第 四 中学 , 福建 南靖 3 6 3 6 0 1 )
历 史 教 学 中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的 培 养
摘 要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 培 养 学 生 的 情 感 态度 和 价 值 观 ,
要借 助 多媒 体 . 丰 富 学 生 的鉴 赏 知 识 , 真切 感 受到 我 国古 代 劳 动 人 民 的聪 明智 慧 , 由衷 产 生 自豪感 。 借 助 语 言 的 魅 力 , 生动 的语言. 让 人 产 生共 鸣 , 从 而达 到 情 感培 养 的 目的。 讲述故事、
一
诗, 通 过声 情 并 茂 的 朗 诵 , 使 学 生 真 切 感 受 到 诗 中所 蕴 含 的悲 痛 、 苍凉 、 无奈 、 思念 家乡亲人 、 盼望 祖 国 统 一 的 深 厚 感 情 , 体 会 两岸 人 民盼 望 祖 国 统 一 的悠 悠 游 子 之 心 。体 会两 岸分 离 造 成 骨 肉亲 人 不 能 团 聚 的 锥心 之 痛 , 使学 生 逐 步 形 成 对 国 家 、 民 族 的历 史 使 命 感 和社 会 责 任 感 。 2 . 讲 述故事 、 介 绍生 平事迹等 . 感悟人 生真谛 , 培 养 学 生 的 进 取精 神 。纵 观 古 今 中 外 的历 史 , 给 人启 发 、 催 人 奋进 的历 史 人 物 比 比 皆是 , 这 正 是 培 养 学 生 情 感 和 价 值 观 的绝 好 素 材 , 比如讲 述 哥 伦 布 等 航 海 家 的 探 险故 事 , 讲爱迪生 、 诺 贝 尔 等发 明家 的创 新 精 神 ,讲 坐 在 轮 椅 上 的 美 国 总统 — — 罗 斯 福 身 残 志 坚 的 崇 高 品质 , 讲 孙中山 、 毛泽东 、 周恩来 的“ 天下兴亡 、 匹 夫 有 责 ” 的忧 国忧 民 的爱 国精 神 .使 学 生 从 这 些 生 动 的 故 事 中, 从 这 些 栩 栩 如生 的历 史 人 物 身 上 感 悟 人 生 的 真谛 , 培养勇 于探索 、 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 , 积 极 进 取 的人 生 态 度 , 以 及 社 会责任感。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摘 要 】随着新课程 改革 的不断推 进 ,中学历 史教 学越来越 注重对学生的情 感 态度 价值观进行培 养,这 对学生将来乃 至一 生的发展 都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从情 感 态度 价 值 观 的 内 涵分 析 入 手 , 结 合 多 年 历 史教 学实践经验 ,就培养 学生情感态度
【 关键词 】中学历 史;情 感态度 ;价
值 观
价值观 ,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2 . 3 . 1 合理制定教学设计
教 师 应 从 多 方 面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 有 较 充分的 了解 ,并在此基 础上制定相应 的 教 学设计 ,使之刺激并 满足学生 的需 求, 从 而有利于其通过实践 与体验实现 自我价 值观教育。 教师 的教学设计, 包括课堂讨论 、 现场辩论 、角色扮演等形 式 ,无论哪一种 ,都应以 学情为设计依据 ,只有这 样才能符合实际 ,从而有 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及 积 极 性 ,并 获 得 一 定 的 情感体验。 2 . 3 . 2善 于抓 住 不 同学 生 的观 点 每 个 学 生 都 是 一 个 不 同的个体 ,其人生 经验、 知识储备能力及情感体验 等也会 具有较大区别 。这 就要求能够在教学 中认识 到这一点,做到认真听取 每一位学生 的发言 ,并能 在辩论 中帮助学生树立正 省 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适 赣 时进 行 升华 。 比如 ,在 给 学生讲授武则天统治天下 的内容时,大多学生都称
价 值观 的方 法 进行 探 讨研 究 。
关 系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既 要 认 识 到 自 己在 教 学 活 动 中 的 地位 与 作 用 ,又 要 认 识 到 学 生 的主体地位 ,尊重 学生 ,与学生建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创 设 开 放 的课 堂 ,引 导 、帮 助学生通过学 习逐 步形 成正确 的情感态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夫人情可感,史官无情则不得其实,诗人感人之乐,史官实事之言,(教育者)必须尽力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感情,使历史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暖和激情。
情感体验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态度是重要的内容。
在尊重学生思想自由、积极引导的前提下,教育者要特别注重历史人物的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历史人物性格、思想和追求的表现,根据事实的描述,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态度真诚,不武断。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思辩,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具有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语言和文化,表达了人类文明体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学生在孩提时期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向上、诚实善良。
历史教育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良好的品德和人文关怀。
历史教育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教育者要通过教案和案例的分析、推测和比较,使学生建立对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认识,从而发展出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关怀。
历史课堂是强化情感体验和关怀的好地方,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要通过讲述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文化中有关“仁爱”“诚信”“有节”等因素,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素质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习历史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段时间、一场战役或者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学习它们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学习历史现在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和世界观,更进一步地评判当今的现实。
历史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深入地探索历史知识、文化以便增加历史学习的深度,提高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强化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对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5-11T16:17:16.94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4期作者:司志超[导读] 培养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使学生具备辨析历史的能力司志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255100摘要:培养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使学生具备辨析历史的能力,认清是非黑白,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勉励和启示,使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言:历史课程的改革创新,提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发挥历史课程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
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据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都对历史学系不感兴趣,认为历史内容十分枯燥。
但是由于历史课已经加入考试大纲中,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项考核标准,这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机械化。
历史教学变成概念的灌输,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这就导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站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即便是再有意义在感人肺腑的历史史实,也难以激起激学生的内心波澜。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初中历史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为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历史事件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通过对相关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历史事件带来的警示启迪,并能够将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处事中。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是一门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和反思。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需要对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性讲授的方法,通过一些生动、具体、感人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认同。
同时,教师还需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具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性认识和认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态度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一位好的历史学生不仅要拥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具备科学的历史态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态度,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良好的评价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对历史的判断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态度和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历史态度,为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论文题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姓名:蔡高峰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学科:历史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够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之下,历史教学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以认知目标取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把情感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真切实在地帮助学生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浅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1.“以人为本”教学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倡导的意义学习观,注重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和以过程定向的学习方式;他强调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强调学生应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涉及学习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他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讲述兵马俑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通过讲述长城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教师还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艺术作品、文化传承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
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抗战英烈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纪念日习惯,例如纪念五四运动、八一建军节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在重要历史节点中感受到对历史的敬重和缅怀。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不仅要介绍事件的经过,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政治动因等重要因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中的正面价值观,如仁爱、勇敢、忠诚等,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也能够从中汲取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历史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从而使历史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是一门涉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触及面广。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基础上,初中历史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
历史教学是一种价值教育,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文化风尚。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正义意识、责任感和民族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介绍抗战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导他们珍惜和维护好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今社会的现象,并对不正义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和激励,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障。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
正确的历史态度应包括尊重历史事实、理解历史背景、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等。
正确的价值观应包括珍视历史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通过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情感态度、学生价值观、《课程标准》、培养方法、正确态度、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历史教育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舍,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存在偏差或模糊。
有的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对历史事件抱有错误的情感态度,甚至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的要求,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目的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的相关要求,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讲故事、观察和体验历史遗迹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潜在兴趣和特长,并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历史,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多面的,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我们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告诉学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正面貌。
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要盲目崇拜或偏见。
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从中汲取教益。
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也是人类智慧与品德的结晶。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明白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勇敢、正直、自由、平等等。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明白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
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历史和珍惜和平。
历史是我们的根和记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历史遗迹、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我们要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让他们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可怕,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争取和平、追求发展。
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是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的基本维度,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从总体上讲,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因素使多重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仍没有完全有效落实。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人生态度、良好品德、价值观念等。
那么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什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又如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切实地贯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为什么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课改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1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难以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因此,情感既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又是教育的结果。
正是由于情感是人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是生命的必然活动。
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研究它,适应它,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正在进行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适应了人的情感发展的规律。
1.2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而情感又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情感意识的调动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2.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1 充分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还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和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情感和看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价值观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当讲解二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恶劣后果以及和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伟人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学习和认同这些正面的价值观。
学校和家长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历史主题的活动,如召开历史展览、举行历史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历史。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学习历史,亲自带孩子去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让孩子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历史事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历史事实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学校和家长都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历史学习中受益,成长为有责任感和良好价值观的公民。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是指国家教育部给出的各类学科的教学标准,主要目的是引导和规范学科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具体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培养。
下面从《课程标准》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情感态度的培养1、科学严谨的教学:历史教学必须确保事实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学生也必须在这种氛围下接受教学,这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真实历史的认知能力。
同时,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背景,并想象当时战争的场景,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2、包容开放的态度: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文化和信仰,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应该接受并尊重不同时间不同背景的历史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
学生应该有容忍不同的文化背景、态度为核心的情感素质。
获得不同人的认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3、运用感性教学法:历史教学应该,不仅仅是课外知识的传播,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行为和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
使学生通过拓展视野,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和经历,这种情感化方法可以激发他们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主要是指给学生灌输某些社会、健康和文化方面的观点、信仰等等。
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合理的方向上,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1、强调普遍性原则:历史教学不仅仅涉及到事实和事件,更是要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灌输普遍性原则,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事件时代亮出面对的普遍困境,以及探讨不同时期对普遍困境的处理。
2、尊重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历史教育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的本质差异,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到不同价值观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比较。
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总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
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物质财富。
“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创造明天”,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情感、态度、价值观于历史教学,培养出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身心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和侵蚀了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对自己对社会毫无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为此,作为一名多年兼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深感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
突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
新的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传统的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内容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个方面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姓名:蔡高峰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学科:历史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够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之下,历史教学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以认知目标取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把情感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真切实在地帮助学生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浅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1.“以人为本”教学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倡导的意义学习观,注重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和以过程定向的学习方式;他强调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强调学生应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涉及学习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他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革命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
3.当代认知心理学。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
正如苏联教育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有很多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因此,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要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关注人就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就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当前高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现状及误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
1.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知识信息交换、接收、存贮、提取和运用进行最佳的设计,并对整个过程加以有效的控制,以求最快最佳地达到教学开始设计好的认知和技能目标,对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情感的交流却给以冷处理。
把情感作为激发学生的动机,维持注意力的一个催化剂,把情感作为服务于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这样,课堂教学只剩下信息的流动,教师忙于做出种种刺激以激发学生,学生忙于做出种种反应以回答教师,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则被排斥在课堂之外的,最多用于保持动机和维持注意。
2.即便是教师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更多的只出现在教师的教案或课件里,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情感教育目标往往成为教师“公开课教学”的“点缀”,唯有表面形式,没有实质内容。
这即是所谓贴标签式情感教育。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三维目标“割裂化”。
没有认识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机融于总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也就是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从一个主题出发,既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方面得到体验。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我们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局面,依然未变:重结果,轻过程.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测评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师生评价的惟一标准,甚至用企业的绩效来评价教育的绩效,用优秀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用合格率说明教师的勤奋度。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本身不带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评,无疑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将严重弱化。
4.不少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比较笼统、模糊。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和升华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情感水平目标系列。
(1)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2)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3)再经过自觉地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由外显到内化,再由内化至外显的完整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如果没有对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加以水平层次分析,就很难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给予恰当的评价,情感教育目标也难以落实。
三、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1.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途径。
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调动与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的环境。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该学科教书育人的意识,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为那些情感内向不易表露的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的机会,可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让他们去感受、体验与内化,所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最后才能形成。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山西南部县高中探索教改只上半天课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其中校长宁致义的一个“自己人效应”的教育语言,很发人深省:“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别人打架,可能回来后也能叙述清楚,但很快就会忘了。
可是自己小时候和谁打过一架,怎么打的,许多人很多年以后都会记得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是参与者。
情感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第二、构造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教学情景。
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要实现一种情感认知,最佳的途径就是将教学过程构建成师生共建知识的过程。
所以,以情感为纽带,实现情景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要吃透教材,针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然后选择启情点,设置教学情境。
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生动形象、感人肺腑的言语,扣人心弦,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正如古人云的那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第三、紧密联系现实。
比较我国的中学历史课本和其他国家的历史课本,我们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度的偏重对于过去知识的回忆,忽略了联系现实。
同时高中的历史学习应该结合时政,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唯物辨证主义的思维。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
通过历史的学习,掌握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第四,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层次,构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心理过程分为(1)接受层次——学生外部情感体验的形成;(2)确信层次——学生内部情感态度的确立;(3)个性化层次——学生情感终级目标“价值观”的建构。
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希望做到以知识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
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
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有很多。
包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以实现历史课程的目标。
因此,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也不是我们唯一学习知识的地方。
我们可以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学。
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解决,对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不能够仅仅依靠口头的表达来实现,需要用行动来证明。
我们可以结合传统的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把课堂向外延伸,用更宽广的舞台结合多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例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在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3课《辛亥革命》中,新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明确规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从“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中体会“法为国根,民为国本”;体会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的趋势打开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