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9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实验一:物质的性质分类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四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
2.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铁和非金属氧。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氧化铁和氢氧化钠。
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和沙水混合物。
溶液是溶质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和糖水。
3.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二:制备氧气1. 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2. 实验操作:(1)将过氧化氢倒入干净的试管中。
(2)将试管放入装有温水的容器中,促使反应加速。
(3)倒入田口试剂,反应迅速发生,观察到气泡产生。
(4)将锥形瓶口朝下浸入水槽中,收集氧气。
3. 实验结果:(1)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同步听到有“嘶嘶声”。
(2)通过橡皮垫使得锥形瓶略微向下倾斜,收集氧气。
(3)观察到收集到的氧气吸火性极强,可以点燃木棒。
4. 实验结论: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备出了氧气。
掌握了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三:互变作用1. 实验原理:互变作用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结构改变和性质变化的现象。
2.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入少量氧化铁。
(2)搅拌试管,观察到氧化铁悬浮在溶液中。
(3)再加入利用甲基橙指示剂检测酸碱性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观察到氧化铁沉淀。
3. 实验结果:(1)溶液中的氧化铁不易溶解,悬浮在溶液中。
(2)加入氢氧化钠后,氧化铁迅速沉淀。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筛选物质和控制反应的方法,同时也理解了互变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试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 (2)试验名称用试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3)试验名称组装试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3)试验名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4)试验名称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试验装置制取和搜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5)试验名称用试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6)试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及水的反响 (7)试验名称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 (8)试验名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9)试验名称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10)试验名称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11)试验名称探究氯化钠在肯定量水中的溶解 (12)试验名称用试验证明酒精及水能相互溶解 (13)试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4)试验名称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5)试验名称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16)试验名称用试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 (17)试验名称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8)试验名称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 (19)试验名称氮肥的简易鉴别 (20)化学试验报告单年级九姓名试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试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视察,相识到燃烧须要的三个根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根本原理。
一、试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试验步骤现象、说明、结论及反响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视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视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视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乒乓球碎片燃烧,滤纸碎片未燃烧浸满酒精棉花团燃烧,浸满水棉花团未燃烧烧杯罩住的蜡烛一会熄灭,另一支蜡烛接着燃烧化学试验报告单年级九姓名试验名称用试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试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试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9Windows Server2016安全配置与恢复
XX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安全1421262学号:XXX姓名:网络工程专业:班级:网络B14-1指导教师: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信息技术学院2017年11 月17日XX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九Windows Server2016安全配置与恢复实验地点:信息楼320 实验日期:2017 年11月17 日Windows Server 2016是微软的一个服务器操作系统,继承了Windows Server 2003的功能和特点,尽管Windows Server 2016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比其他系统的安全性能高出许多,但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必须要进行安全的配置,并且在系统遭到破坏时能恢复原有系统和数据。
1. 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过程及方法;(2)掌握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的恢复要点及方法。
2. 实验要求(1)实验设备本实验以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作为实验对象,所以,需要一台计算机并且安装有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
Microsoft在其网站上公布使用Windows Server 2016的设备需求,基本配置如表10-1所示。
表1 实验设备基本配置(2)注意事项1)预习准备由于本实验内容是对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需要提前熟悉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的相关操作。
2)注重内容的理解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翻新,本实验是以Windows Sever 2016操作系统为实验对象,对于其它操作系统基本都有类似的安全配置,但为配置方法或安全强度会有区别,所以需要理解其原理,作到安全配置及系统恢复“心中有数”。
3)实验学时本实验大约需要2个学时(90-120分钟)完成。
3. 实验内容及步骤1)本地用户管理和组操作步骤:新建账户“secretary”和用户组“日常工作”,“日常工作”组具有“Network Configuration Operators”的权限,并secretary添加到“日常工作”组中。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9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系别:班号:实验者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报告完成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3)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4)3、自动稳幅 (5)三、实验仪器 (6)四、实验内容 (7)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7)2、振荡器参数测试 (8)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9)4、观察自动稳幅电路作用 (10)五、误差分析 (10)六、实验心得 (11)一、实验目的1、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实验原理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所谓振荡器是指在接通电源后,能自动产生所需的信号的电路,如多谐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等。
当放大器引入正反馈时,电路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此,一般振荡器都由放大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
其框图如图1 所示。
振荡器产生自激震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V F = V i或|AF| = 1(2)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应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Ф= ФA + ФF = ±2nπ(n = 0、1、2……)为了振荡器容易起振,要求|AF|>1,即:电源接通时,反馈信号应大于输入信号,电路才能振荡,而当振荡器起振后,电路应能自动调节使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幅度,这种自动调节功能称为稳幅功能。
电路振荡产生的信号为矩形波信号,这种信号包含着多种谐波分量,故也称为多谐振荡器。
为了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求在正反馈网络具有选频特性,以便从多谐信号中选取所需的正弦信号。
本实验采用RC 串-并联网络作为正反馈的选频网络,其与负反馈的稳幅电路构成一个四臂电桥,如图3 所示,故又称为文氏电桥振荡器。
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如图2(a )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2()1122F +=12R1211(1)(21)122R2112R VF jwR c R c VO R j wc R jwc jwR c c wc R ++==+++++-()当R1= R2= R , C1= C2= C 时,则上式为:1()13()F j wRc wRc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 o 为:1fo=2RC π 当f=f o 时,传输系数最大,且相移为0,即:F max =1/3,φF =0传输系数 F 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2(b )(c )所示。
实验报告9
硬件:PC机
软件: Eclipse
实验题.分别使用不同的界面布局:线性布局、框架布局、表格布局、相对布局、绝对布局和网格布局,设计实验实例中的控件界面,并对比各种布局实现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屏幕尺寸的适应能力。给出程序运行后的截图。
实验题目(1)线性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九UI设计(界面布局)
指导教师
邵雯娟
学生姓名
张可可
班级学号
130602112
专业
网络工程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学时
2
实验时间
2016.5.16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Android界面布局:线性布局、框架布局、表格布局、相对布局、绝对布局和网格布局。
2.分别使用不同的界面布局设计控件界面,并对比各种布局实现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屏幕尺寸的适应能力。
实验题目(2)框架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3)表格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4)绝对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5)相对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实验题目(6)网格布局
实验解答:
能得到的结论:
四、实验小结(绩
批阅人
日期
习题答案【实验9 钢尺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编号:9实验内容:钢尺量距与直线定向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教师评语:成绩等级:评阅人签名:《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实验九:钢尺量距与直线定向一、目的与要求1.练习量距的基本动作,掌握量距的要领与计算方法;2.掌握用花杆定直线的方法;3.本次实验要求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1/2000。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1.实验学时:2学时2.主要设备:经纬仪1台三角架1副钢卷尺(30m)1把花杆3根测钎4根记录板1块三、方法与步骤1.在较平坦的地面上标定出相距大约80-100米的A、B两点;2.用经纬仪的方法进行直线定线,并用测钎桩定好各测段;3.距离丈量:1)在A、B两点竖立花杆;2)后尺手持测钎一根,手持钢尺零端划端点A。
前尺手持测钎一串,手持钢尺末端及花杆,沿丈量方向前进,走到约一整尺段时为止,并将尺拉直;3)后尺手将测钎插在起点A,并将钢尺零端大致对准测钎,指挥前尺手左右移动进行直线定线,把花杆立到直线方向上,同时做好记号;4)前尺手将钢尺适当拉紧,并目估使尺水平,后尺零端对准测钎,前尺手取测钎对准钢尺末端垂直插入地面;5)量完第一尺后,后尺手拔起A点的测钎和立于A 点的花杆后,与前尺手抬尺前进,直至后尺手到达第一个分段点为止;6)重复以上操作,丈量第二个整尺段,如此继续向前丈量,后尺手随时收起前尺手所插测钎记取丈量的整尺段数。
实验九 购销存系统初始设置
实验九购销存系统初始设置【实验目的】1.掌握用友通软件中购销存初始设置的相关内容。
2.理解购销存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3.掌握购销存系统基础信息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1. 启用购销存系统2. 购销存系统基础科目设置3. 购销存系统基础信息设置4. 购销存系统期初数据录入【实验资料】1. 基础信息(1) 存货分类(2) 存货档案说明:参考售价不含税。
(3)仓库档案(4)收发类别(5)采购类型(6)销售类型2.基础科目(1)存货科目(2)存货对方科目(3) 客户往来科目基本科目设置:应收科目为1122,销售收入科目6001,应交增值税科目22210102。
结算方式科目设置:现金结算对应1001,转账支票对应100201,现金支票对应100201。
(4) 供应商往来科目基本科目设置:应付科目为2202,采购科目1405,采购税金科目22210101。
结算方式科目设置:现金结算对应1001,转账支票对应100201,现金支票对应100201。
3. 期初数据(1)采购模块期初数据12月25日,供应部周伟收到深圳兴盛软件公司开据的专用发票一张,发票号为A001,商品为“学习革命”多媒体光盘,数量400张,单价50元,税率17%,由于天气问题影响运输,光盘于2008年1月1日还未到达。
(2) 库存和存货系统期初数据12月31日,对各个仓库进行了盘点,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引入光盘中“实验账套\实验三”下的账套数据【实验要求】以“44 周伟”的身份进行购销存初始。
【操作指导】1.启用购销存模块、核算模块(如图9-1所示)(1) 启动系统管理,并以账套主管“11 刘宁”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2) 执行“账套→启用”命令,弹出“系统启用”对话框。
(3) 选中“GX-购销存管理”复选框,弹出“日历”对话框。
(4) 选择日期“2008年1月1日”,单击“确定”。
(5) 同理,再启用“核算”模块。
图9-12.进行基础档案设置以“44 周伟”的身份注册用友通。
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化学实验是九年级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并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盐酸。
2. 用滴管滴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
3. 用滴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溶液变为粉红色。
4. 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粉红色。
实验结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毫升。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并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
2. 将一块锌片放入试管中。
3.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
实验结果: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三:金属与水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 将一块钠片放入试管中。
3.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火花。
实验结果: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现象,并了解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 将一小块氧化铜放入烧杯中。
3.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体。
实验结果: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以及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现象和规律。
同时,通过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我们也了解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实验九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五、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在方格纸上绘出RC一 阶电路充放电时uc的变化曲线,由曲线测得τ 值,并与参数值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误差 原因。 2.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归纳、总结积分电路 和微分电路的形成条件,阐明波形变换的特征 。 3. 心得体会及其他。
若将图9-2(a)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 C 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择满足τ =RC» T/2 条件时,如图9-2(b)所示即构成积分 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 号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从输出波形来看,上述两个电路均起着波 形变换的作用,请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与记 录。
四、实验注意事项
1.示波器的辉度不要过亮。 2.调节仪器旋钮时,动作不要过猛。 3.调节示波器时,要注意触发开关和电平调节 旋钮的配合使用,以使显示的波形稳定。 4.作定量测定时,“t/div”和“v/div”的微调 旋钮应旋至“校准”位置。 5.为防止外界干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 与示波器的接地端要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b零输入响应
a RC一阶电路 图9-1
c 零状态响应
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 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 有着特定的要求。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 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RC« 时 (T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端作为响 应输出,如图9-2(a)所示。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分 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 号电压的微的响应测试
主讲教师:余善好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及完全响应。 2.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3.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测绘图形。
实验9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目的:
1.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学会对比、控制变量法等方法。
实验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镊子、吹风机; 石蕊浸泡的干燥的纸花、稀醋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 紫色纸花变 色。 2.取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3.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 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将第四朵纸花先喷上水, 然后放 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5.将第四朵纸花从集气瓶中取出, 纸花由 色变 色。 用吹风机小心烘干。 结论、解释和化学方程式 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变 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说明碳酸 化学方程式:
。 。
问题与讨论:
1.本实验如果只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哪个实验步骤是多余 的?为什么?
2.碳酸能像盐酸和硫酸那样存放于实验室里吗?为什么?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九:周期与脉宽和脉冲信号频谱的关系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九:周期与脉宽和脉冲信号频谱的关系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
2.进一步掌握脉冲信号频谱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傅立叶级数是:其中,τ是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T是脉冲信号的周期,E是脉冲信号的幅值。
从式中可以看出它的谱线离散,仅含有ω=nΩ的各分量。
相邻谱线间隔为Ω(Ω=2π/T),脉冲周期T越大,谱线间隔越小,频谱越密;反之,则越疏。
另外谱线按照Sa(ωτ/2)的规律变化。
在ω=2nπ/τ(n=1,2,…)各点处包络为零,即该点频率分量为零。
1.脉宽与频谱关系由公式可以看出,频谱包络线的零点为ω=2nπ/τ处,所以当脉冲信号周期不变,脉冲宽度变大时,相邻谱线的间隔不变,频谱包络线的零点频率逐渐变小,反之则变大。
另外频谱中各频率点谱线的幅值与脉宽τ也有关,且当信号周期不变,脉宽越宽其频率点频谱的幅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2.周期与频谱的关系从公式可以看出,信号的周期与频谱包络线的零点没有关系,所以当周期变化时,频谱包络线零点不变。
然后当信号的脉宽不变,信号周期变大时,相邻谱线的间隔变小,频谱变密。
如果周期无限增长,那么,相邻谱线的间隔将趋近于零,周期信号的离散谱就过滤到非周期信号的连续谱。
另外频谱中各频率点谱线的幅值与脉宽τ也有关,且当信号脉宽不变,信号周期越大其频率点谱线的幅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实验步骤1.脉冲宽度与频谱的关系1)进入波形发生器界面,在该界面上选取幅值3V、频率100Hz、占空比20%的周期脉冲信号。
2)进入频谱分析仪界面。
计算并测量此信号频谱中频谱包络线第一个零点的频率值f、时间坐标零点谱线的幅值V和各谱线之间的距离m三个参数,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和测量值表2-9-13)将上述信号的占空比改为10%,通过计算可知:此信号和上边信号的周期一样,且脉宽是其1/2。
计算并测量此信号的上述三个参数,填入上表。
4)将上述信号的占空比改为5%,通过计算可知:此信号和上边信号的周期一样,且脉宽是其1/4。
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华农
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华农实验九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制流电路与分压两种电路的连接方法、性能和特点;3、熟悉电磁学实验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二、实验仪器毫安表、伏特表、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导线三、实验原理1、制流电路原理:EEE电压调节范围:?RZ?E RZ?R0RZRZ?R0电流调节范围:一般情况下负载RZ中的电流为:I?IKE?maxRZ?RACK?X RRZ,X?ACR0R0 K?2、不同K值制流特性曲线:(1)K越大电流调节越小;(2)K≥1时调节的线性比较好;(3)K较小的时候(即R0》RZ,X接近0时电流变化很大,细调程度比较差。
(4)不论R0大小如何,负载RZ上通过的电流都不可能为零。
13、分压电路原理:AC两端电压U为:U?ERZRAC?RBCRZ?RAC?RZRACKRACE?RZ?RACRZ?RBCXK和X的定义同前。
4、不同的K值分压特性曲线:(1)不管R0 大小,电压调节范围0 E ;(2)K越小,电压越难调节. 即取K=2,就可认为调节已达均匀.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仔细观察电表,记下刻度盘下侧符号和数字,说明其意义和所用电表的最大误差。
2、记录电阻箱级别,根据不同档位确定它的最大容许电流。
3、制流特性的研究:按照图1进行实验,电阻箱为负载RZ,取K=0.1,确定RZ,根据所用的毫安表的量程和RZ的最大容许电流,确定实验时的最大电流以及电源的电压。
连接电路,检查后,观察电流的变化是否符合要求?移动变阻器的滑头C,在电流从最小到最大的过程中,测量11次电流以及相应C在标尺上的位置l,并记录下变阻器绕线部分的长度l0,以l/l0为横坐标,电流I为纵坐标作图。
取K=1和K=0.5重复上述步骤。
4、分压电路的特性研究:2按照图4电路连线,电阻箱当R0,取K=2,确定实验RZ的值,参照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和RZ的容许电流,确定电源电压的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1《口腔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答案
不变蓝变蓝不变蓝唾液麦芽糖
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答案没有变化变浑浊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答案
倒立倒立缩小倒立放大
4《眼睛的构造及原理》答案
晶状体瞳孔视网膜
5《制作潜望镜》答案
高处外面反射
6《解剖种子》答案
种皮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7《斜面的实验》答案
0.7 0.9 1.3 1.7
0.9 1.2
最大省力省力费力
8《杠杆的作用实验》答案
平衡平衡平衡
省力费力省力费力
9《滑轮的作用实验》答案
改变没有改变 3N 改变
省力方向省力没有改变省力改变10《齿轮的作用实验》答案
转动三周改变
传递动力改变转速运动方向。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9)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十实验名称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1.在高倍镜下绘出在不同吞噬阶段的巨噬细胞图各一个(如鸡血红细胞附于巨噬细胞表面、部分吞入鸡血红细胞、吞入形成吞噬泡已开始被消化分解等),示吞噬作用的过程。
2.实验前一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淀粉肉汤的目的是什么?
(1)小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的淀粉肉汤液,可诱导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2)在吞噬过程中,细胞吞噬淀粉时,会吞一些台盼蓝进去,而台盼蓝会使巨噬细胞染上一定的颜色。
3.巨噬细胞内有哪几种结构对执行复杂的吞噬功能最为重要?
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胞质含有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小泡和吞噬小体,此外还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玻璃棒、水浴实验试剂:稀盐酸(HCl)、镁粉(Mg)实验方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所需器材准备齐全。
2. 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HCl)。
3. 分别取两个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
4. 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镁粉(Mg),试管B中不加镁粉。
5. 将试管A放入温水中,控制温度在30℃左右,并立即倒入烧杯中的稀盐酸(HCl)。
6. 记录下反应开始的时间,并观察镁粉与盐酸的反应。
7. 当镁粉完全消失时,用计时器记录下反应结束的时间。
8. 重复实验2-7步骤,但将温水温度调整到50℃和70℃。
实验数据:温度(℃)时间(s)30 12050 8070 60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在30℃时,反应时间为120秒;而在50℃时,反应时间缩短到80秒;在70℃时,反应只需60秒。
可见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2.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动能增加,分子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随之增加。
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克服激发能,从而发生反应。
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物理学中的“温度效应”规律。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碰撞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动能,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
温度效应对于许多化学反应都具有普遍意义,理解和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黄希庭.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J]. 中国新教育, 2017(4): 13-14.[2] 纳米科技实验教学团队.【物理化学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4): 77-80.。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
3. 掌握基本的物理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线3. 重物4. 铁架台5.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测力计的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2. 用细线将重物挂在测力计的下挂钩上,记录下重物的质量m。
3. 开始计时,同时释放重物,记录重物落地的时间t。
4. 重复步骤2和3,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5. 根据公式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其中h为重物落地的距离。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 m/s^2。
实验二:测定电阻值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测量。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多用电表2. 电阻箱3. 电源4. 导线5. 开关实验步骤1. 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测量模式,并进行欧姆调零。
2. 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中,用导线连接电源、电阻箱和多用电表。
3. 闭合开关,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1。
4. 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2。
5. 重复步骤3和4,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电阻箱的电阻值为110 Ω。
实验三: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目的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3. 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蜡烛3. 刻度尺4. 光屏5. 火柴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实验桌上,调整蜡烛的位置,使其在平面镜前成像。
2. 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物距u。
3. 在平面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的像。
用刻度尺测量光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像距v。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并探讨该反应
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该化学反应是一种酸碱滴定反应,其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酸 + 碱→ 盐 + 水
为了确定该反应的机理,我们需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
碱溶液,并以不同的体积添加到滴定瓶中。
然后,我们通过滴定法
测定使用到达中和点时所需的滴定剂体积,从而计算出化学反应的
摩尔比例。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滴定瓶、滴定剂、酸和碱
溶液等。
2. 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
3. 将滴定瓶放置在白色背景下,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滴定剂的颜色变化。
4. 将酸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在滴定的过程中,记录下每次添加的滴定剂体积。
5. 当滴定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剂的总体积。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滴定,并记录每次滴定的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酸和碱溶液的浓度以及滴定剂的体积。
通过计算每次滴定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确定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该酸碱滴定反应的机理,并发现了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1-9(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7日-8日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11日-13日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实验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实验仪器的洗涤气密性检查读数时,量筒放平,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0月18日-20日友情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玻璃棒碰触容器的器壁。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日期:11月3日、5日明确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做好准备1、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 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 mL)、坩埚钳、燃烧匙; 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2、你需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查装置气密性。
●友情提示1、过氧化氢水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这是你首次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动手实验时忙乱。
●动手实验1、氧气的制取(1)如图所示,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集气瓶预先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 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 mL过氧化氢溶液。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
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
●想一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已经集满了氧气?用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证明集气瓶已积满氧气。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的烧杯2只、温度计2只、天平、水、食用油、两只相同的酒精灯、钟表。
或者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天平量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记入表格中。
2、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记入表格中。
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温度,记入表格中。
4、分析比较,记录数据,看看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5、整理器材。
6、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结论: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C水60 20 3 25食用油60 20 3 30回答问题: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为什么水和沙子同样被阳光照射,沙子较烫,而水却是凉的?答:因为沙子比热容较小,同样吸热,升温较多。
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评语:物理实验报告2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组成串联电路实验目的: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器材:电池盒、干电池、小灯泡2只、导线4根、开关1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九:函数与数组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10-2011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作为参数的函数编写与调用方法
2、掌握数组作为参数的特殊性
3、掌握字符串作为参数的函数编写与调用方法
二、知识要点
1、地址传递的概念及使用
2、数组元素和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特点与区别
3、字符串作为参数的特点:‘\0’字符的使用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时,其特殊性是
2、定义作为参数的函数时,通常需要提供长度作为参数;而定义
作为参数的函数时,通常不需要提供长度参数
3、写出满足如下要求函数的函数首部:
①函数名为fmax,求一个实型数组的最大元素值:
②函数名为scount,求一个字符串中大写字母的个数:
③函数名为delf,删除一个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四、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函数,其功能是将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字母,其他字
符不变。
2、编写一个函数,求出给定的二维数组中每一行最大的元素,并显示出来。
3、在主函数中输入N个人的某门课程的成绩,分别用函数求:①平均分、最
高分和最低分;②分别统计90~100分的人数、80~89分的人数、70~
79分的人数、60~69分的人数及59分以下的人数。
结果在主函数中输出。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1.#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change(char a[])
{int i;
for(i=0;i<strlen(a);i++)
if(a[i]>='A'&&a[i]<='Z')
a[i]+=32;
}
void main()
{char c[30],k;
printf("请输入一个包含大写字母的字符串:\n"); gets(c);
change(c);
puts(c);
}
2.#include <stdio.h>
void max(int b[3][3])
{int i,j,max[3];
for(i=0;i<3;i++) max[i]=b[i][0];
for(i=0;i<3;i++)
for(j=0;j<3;j++)
if(b[i][j]>max[i]) max[i]=b[i][j];
for(i=0;i<3;i++)
printf("第%d行最大值为:%d\n",i+1,max[i]); printf("\n");
}
void main()
{int i,j,a[3][3];
printf("输入3行3列的数组:");
for(i=0;i<3;i++)
for(j=0;j<3;j++)
scanf("%d",&a[i][j]);
printf("数组元素为:\n");
for(i=0;i<3;i++)
{for(j=0;j<3;j++) printf("%d ",a[i][j]);
printf("\n");
}
max(a);
}
3.
#include <stdio.h>
int max,min;
float aver;
void f1(int score[],int n)
{int i; float sum;
max=min=sum=score[0];
for(i=1;i<n;i++)
{sum+=score[i];
if(score[i]>max)max=score[i];
else if(score[i]<min) min=score[i];
}
aver=sum/n;
}
void f2(int score[],int b[],int n)
{
int i;
for(i=0;i<5;i++) b[i]=0;
for(i=0;i<n;i++)
switch(score[i]/10)
{case 10:
case 9:b[4]++;break;
case 8:b[3]++;break;
case 7:b[2]++;break;
case 6:b[1]++;break;
default: b[0]++; break;
}
}
main()
{int i,n,score[50],b[5];
printf("输入N值::");
scanf("%d",&n);
printf("输入N个成绩:");
for(i=0;i<n;i++)
scanf("%d",&score[i]);
f1(score,n);
printf("max=%d min=%d aver=%f\n",max,min,aver); f2(score,b,n);
printf("90~100 80~89 70~79 60~69 <60\n");
for(i=4;i>=0;i--)
printf("%4d ",b[i]);
print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