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期末试卷(全国卷)含答案汇总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总分: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I(非选择题)

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5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部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理念,民意和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挥。在民法典编纂的前后5年里,共进行10次公开征求意见,425600人参与其中,收集到各方意见102万条。立法部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期届满如何续期、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等问题,立法部门都在认真研究后,作出明确回应或予以吸收采纳。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部民法典在制定或编纂过程中,能汇集如此广泛的民意,这彰显了我国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民法典是充分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民法典建立了从胎儿到坟墓的完整民事权利保护体系,并通过“衣食住行”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如在充实和完善房屋等不动产制度之外,民法典新增加“居住权”等章节;同时强化对人身关系保护力度,将人身关系保护放在财产保护关系之前。民法典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保护,强化对人的尊重,如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掉了“精神病人”。民法典这些保护理念、制度体系、概念调整,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的宗旨。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创设非法人组织……扩大了民事主体,优化了民事主体制度,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等五种用益物权制度进行了充实和优化。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优化了财产权制度,为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 ,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 、“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阿房宫赋》中,作者指出秦王朝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2. 按要求选择。

(1)有评论家指出:《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以下不能表现其含蓄风格的一项是()

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B. 《红楼梦》原来的书名为《石头记》。

C. 贾宝玉、甄士隐、四春姐妹等人名皆有隐喻。

D. 湘云喝醉酒后,沉酣于芍药花丛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要发现社会矛盾,反映社会问题。

B.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优秀的论辩文,前者峻切坚定,后者循循善劝。

C.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

D. 只有多采用铺陈、夸张的写作手法,才能达到理足气盛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70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7(原卷版+解析版,含作文范文)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7(原卷版+解析版,含作文范文)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下)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总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______,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无畏向前,_____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无论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等战略工程现场,还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一线,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中国青年拒绝“躺平”,绝不“佛系”。尽管面临不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面临人生中诸多重大抉择,但中国青年的主流观点,依然紧信要奋斗来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国家的美好。面对时代的召唤,广大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展望未来,中国青年一代必将______,也必将______。“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规律,“一代更比一代强”是青春责任。

今天的中国青年,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又将以怎样的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挺身而出彰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B.铤而走险彰显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C.铤而走险凸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D.挺身而出凸显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年人奋斗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B.奋斗的青年人,神州大地上到处有他们的身影。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10×3﹦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苌.弘(cháng)熟稔.(rěn)樯橹.(lú)绮.丽(qǐ)脍.炙人口(kuài)

B.蟊.贼(máo)罪愆.(qān)萧.瑟(xiāo)料峭.(qiào)少不更.事(gēng)

C.应.验(yīng)哽咽.(yè)木讷.(nè)蹩.进(bié)遥岑.远目(cén)

D.诡谲.(jué)巷陌.(mò)参差.(cī)畏葸.(xǐ)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伺候昏聩枭雄寒暄烦文缛节鬼计多端

B.聆听戡乱厮杀尸骸走投无路磕头贺喜

C.暮霭掂量抱负清秋理曲词穷夸夸奇谈

D.扫描仓皇针灸孱弱前合后堰聊以慰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发射,这将有望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梦想,同时也有望实现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B.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C. 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问题。

D. 和谐包括不同的意义,它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悠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关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结出的硕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话,大家感到他是在回避要害问题。

②面对这不知何时又会来袭的敌人,战士们。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郁顿挫”原是杜甫在给唐玄宗的《进〈雕赋〉表》中对其诗文的概述,后代文论家认为这四个字能够表述杜诗的主体风格,遂成定论。但对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含义,历代文论家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我认为,“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

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深深刻镂在杜诗之中。杜甫身经战乱,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忧郁的性格。凡此种种,都促使杜诗形成沉郁的风格。

杜甫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入一层、慎重几分。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只有杜甫感到了国家危机的来临。天宝末年,唐玄宗兴兵讨伐南昭。对这场不义之战,杜甫作了严厉的抨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兵车行》)而同时代的诗人,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则为这场不义战争高声鼓噪。高、储之辈只知道迎合当权者的心思,不顾及战争的危害,杜甫却能以国家安危为视点唱出反调。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风格之表现。

杜甫在一些描绘山川景物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在一联中,从时空两个角度下笔,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兵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两句塑造出诗人关注天下烽烟、叹息漂泊于事无补的形象。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期中试卷

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I(非选择题)

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5分)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的功能。蕅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而此”心”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如果两套班子碰到一起,一场比试是少不了的。往往客人还未进场,好戏就已开锣:你学几声鸟叫,我来几声牛哞;你把《天仙配》吹得恩恩爱爱,我把《走西口》整得缠缠绵绵;你扭着秧歌给主家送 “压福”,我端着酒盅给大伙儿奉“惊喜”……一声声唢呐如金蛇狂舞,缠住了每一位听众的心。
镇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支书觉得总这样较量不太妥当,就找两人协商,逢单吹翻天出征,逢双唢呐王挂帅。两人欣然接受。从此,只要是双日,哪怕是自家办事,吹翻天也绝不染指。同样,如果是单日,即便主家再三请求,唢呐王也不会前往。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吹翻天和唢呐王又比起来了。2012年春,吹翻天听说村里要建立图书室,就捐出了三百本图书。唢呐王听罢,当即帮村小学添置了两台电脑;2013年夏,吹翻天收养了一名孤寡老人,唢呐王资助了三名特困学生;前年,阜宁遭遇特大龙卷风袭击。吹翻天得知消息,一出手就是一万元。唢呐王不仅捐出了相同金额的款子,还献出了400毫升鲜血;去年,村里土地开发征用,为获得较多补偿,一些村民连夜添砖加瓦、植树造林。吹翻天却纹丝不动,第一个签了搬迁合同。唢呐王有一子一女,女儿虽然出嫁,户口仍在家中,按照规定可以申请一套住房。唢呐王却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儿的房子免了。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千村千面,其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各不相同的乡风与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植入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全国名校试卷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题汇总版(含答案) (67)

全国名校试卷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题汇总版(含答案) (67)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53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语句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邻之厚,君之薄也○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1○3○4

B、○2○4○5 C 、○1○5○6D、○2○3○6

第1 页共18 页

3.下列各居中没有通假字的()

A、失其所与,不知

B、图穷而匕首见

C、隰则有泮

D、朝济而夕设版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A、越国以鄙.远

B、若不阙.秦

C、太子迟.之

D、群臣怪.之

5、下列各组句式中不相同的一组是()

部编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 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 xx.7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文学里,红楼(朱楼)的说法最早见于唐诗,李白写的《陌上赠美人》中有“美人一笑

是妾家”。不过当时红楼还未成为女子闺阁的专称,如李益写《诣红楼

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这儿的红楼便是诗僧广宣的住所,他与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诗

酒唱和.,过从甚密。红楼成为女性专属名词,乃是起于唐末、盛于五代的花间派和跨越

两宋的婉约词派。

漫情怀,

都已烟消云散。民族精神的萎靡.,反映在文学上就是一大批诗人不再放眼宇内四海,而

是聚焦闺阁脂粉,写来写去,不是伤春就是闺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

这个群体,以晚唐韦庄、温庭筠为鼻祖,紧随其后的是五代一些文人。五代时,后蜀赵

崇祚选录温、韦等18人的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花

间派的作品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或浓艳华美,或疏淡秀美,非常富于美感,艺

术成就很高。这些作品多以女子生活为题材,自然也就离不了其起居之地。“红楼”在花

楼别夜堪

愁.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南唐后主李煜.的老师、有才无德的宰相冯延巳,在《采桑子》

里有“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花间派香软的词风,为两宋许多词家继

承,如晏几道、柳永、李清照、朱淑真等人,题材仍是闺阁生活、男女情事,但运笔更

(风韵/风貌)大致/大体)上并未脱

离婉转柔美的旋律,因此后人便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词的词风。而在婉约词中,“红

品味/回味)自己风流

..多情的少年生活时有“未名未

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在描绘江南风光时则有“处处青娥画舫,红粉朱楼”。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A.佝(gōu)偻逡(qūn)巡旋(xuàn)涡东西二阃(kǔn) B.缱绻(qiǎn) 撇(piē)开癖(pǐ)好玲珑剔(tī)透

C.干瘪(biě) 孱(càn)头趿(jí)拉石室金匮(guì)D.攻讦(jié)给(gěi)予潜(qián)藏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寒喧钳制走投无路命运多舛

B.烟霭斑驳刮垢磨光抱残守缺

C.自戕妥善礼上往来销声匿迹

D.遐思急剧迫不急待破釜沉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A.办公室里,犯了错的我,低垂着脑袋,听任班主任批评教育,不赞一词;我想,他独自说完之后,事情也就算了。

B.直到受审,刘汉这个曾不可一世的商界“狂人”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落到今天这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C.一走进校园,放眼望去,桃林中片片桃花尽情绽放,煞是美丽,好一派生机盎然、万卉争荣的景象。

D.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伟大作品,它们在漫长历史中经受考验获得地位,具有丰富心灵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不可低估。B.柳永自从步入词坛以后,北宋词坛创作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新的格律和更丰富的创作内容,词坛有了第一位专业词人。

C.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说明:1.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第Ⅲ卷

2.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庇.护(pì)给.予(jǐ)漫溯.(shuò)浅尝辄.止(zhé)

B. 曝.晒(pù)凌侮.(wǔ)慰藉.(jiè)模.样周正(mú)

C. 缄.默(jiān)提.防(tí)阴霾.(lǐ)忠诚不渝.(yú)

D. 不啻.(chì)玷.污(diàn)琴弦.(xuán)沁人心脾.(pǐ)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诡密斑斓儒子牛良辰美景

B. 寒喧诀窍乌纱帽沓无音信

C. 神采通碟双簧管天方夜谈

D. 凌晨昏眩白篷船走投无路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远处在燃放着爆竹,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散满了_________的火药香。

②台湾决定__________从菲律宾引进劳工,何时取消这一制裁要看菲方的态度和做法。

③美国多次插手台湾问题,这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__________,受到我国的强烈谴责。

A. 幽微中止干涉

B. 细微中止干预

C. 幽微终止干预

D. 细微终止干涉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常戴耳机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鸣、耳聋,很多年轻人却对此不以

..。

..为然

B. 台湾渔船5月9日遭到菲律宾巡逻艇扫射,目击者脱险返港后仍然心有余悸

....。

C. 她擅长化妆,尤其擅长化彩妆,经她修饰过的新娘妆,姹紫嫣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期末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

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窗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