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字迹隽秀,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
篇至今仍被广泛传诵的文章,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记录了他邀
请朋友们在兰亭举办的一场盛大饮宴。这场饮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
聚会,更体现了汉文化中对于诗词、书法和友谊的热爱。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来品味这篇传世之作吧。
全文如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
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孺辍学,脱蒙挂席。宴
罢酒酣,举坛拜陈;亲交讴饮,情劝引颈。三杯易病,千钟难辞;已
酉卒岁,忽焉白首。抚长颈之翼,游孤坟之墓。亲尽老之余涂,竟无
澴漫之乐。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千驷奔于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树
阴阴,飞阁流丹。舰舷弥绕,楼船弥岸。人看黄道傍,更有明月堂前。千里旷怀,万里忧愁。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佳人娟娟
隔秋水,绿叶上葳蕤。
文中充满了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可以
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景象。诗篇从句子的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开始,展开了一幅壮美的江南画卷。兰亭位于豫章故郡,而洪都
则是东晋时期的首都,兰亭之宴也因此格外重要。接着“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通过比喻描绘星星连成了队列,地与天紧密相连,形象
8兰亭集序课文研讨
8兰亭集序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是学习兰亭集序的重要的前提。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8.兰亭集序
“曲水流殇”就在眼前。听导游讲,这是为了和兰亭集序中 描写的诗一样的意境而复古而建的。绿水蜿蜒从漫着薄雾的
林中穿出,在每个小石凳前盘旋淌过,似乎还透着才子名士
的千年雅趣,我不仅惊叹于这巧夺天工的妙处。流水浅淌, 古曲悠扬,当年王羲之和谢安等文人雅士41人,把洒临风, 吟诗唱和,该是何等的风雅。据说,仅这次宴集,其中26人 作诗高达37首,王羲之为之写下了一篇千年流传的序文,这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写法 领悟
写法归纳
(1)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
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 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 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 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2)情景结合。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水之 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 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
道理是理性化的,使人折服;而说理性散文是情感化的,能使
读者的心灵发生感应,受到震撼。
二者产生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说理文中的“理”诉诸 理智,依靠科学论证,逻辑推断,在推理过程中力避感 情的介入;而说理性散文则是因事生情,以情推理,因 理由情生,所以“理”也著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说理性
散文中的情理交融应是作家真性、真情、真知、真见的
8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记。”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 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 为一周,ຫໍສະໝຸດ Baidu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 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死事之惨,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 指公元1911年;
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 前,干支列后。
星岁纪年法
岁星纪年 太岁纪年
这种纪年方法在《吕览》、 《楚辞》中可看到。
生肖纪年法
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 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 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
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敦煌经 卷有记载,生肖纪年起于少数民 族,至今西藏还是用这种纪年方 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 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 期。
《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 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8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介宾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于斯文”,介宾后置)
第三单元
7.走近作者
王羲之(303~361),东晋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
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参军、会稽 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草、隶、八分、飞白、章、人 教 行各体皆精,尤其擅长楷书与行书。他博采众长,推陈出 新,一变魏晋以来的朴素书风,创妍美流便的新体,与钟 繇并称“钟王”。由于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普 遍的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笔法 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三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三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三单元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①,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④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三单元
【注释】
①问边:即出使塞上。②属国句:汉代称
人 教 版 语 文
那些仍旧保留其原有国号的附属国为属国。此句谓经过居 延属国。③征蓬:用蓬草比喻行旅的漂泊,叫征蓬。④萧 都护,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此借指最前 线。此二句谓在萧关遇见候骑,得知我军已占领敌人阵地。 关二句:萧关,在今甘肃平凉县境。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共56张PPT)
B 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人之相与(交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举行
县名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繁盛
作诗
一、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实写)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v
招致、引来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致使、使得
专心致志
(成语) 极、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情趣、情致
俯仰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表示抬头与低头的动作)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旧迹。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
兰亭集序
高中语文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
课文朗读 :读准字音
• 正字音:
•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
游目骋(chěng)怀 趣(qǔ)舍万殊
•
齐彭殇(shāng)
•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 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 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乐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也。
• 本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哪个?
悲痛???
痛惜??? 痛苦? ??
痛心? ??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死 生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 亦 大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矣
学 习 第 四 段
• 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 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夫!
课件8:第8课 兰亭集序
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 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 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 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 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还是虚妄荒诞之辞吗?
3.本文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答案】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 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 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 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会而想到 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 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
3.热爱自然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 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 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 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 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 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 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 表。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 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一个“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 而耘耔”。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 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 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抒写出生命 价值的箴言。
课件9:第8课 兰亭集序
相关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 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 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 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 内容。
王羲之典故 东床坦腹:一次,太尉郗鉴派人去王家求婚。王家 子弟既兴奋又紧张,个个精心修饰,矜持地等候挑 选。唯有王羲之充耳不闻,依然袒胸露腹,自由散 漫地吃着东西。郗鉴得知后大加赞赏,便将女儿郗 璿嫁给了他。
人各有体:相传王羲之酷爱张芝的草书,日夜摹写。 一日晚上,竟不由自主地画到了妻子的背上。郗夫 人醒来见王羲之这么投入,就笑着对他说:“人各 有体,不以自身为体,在别人身上画什么!”人各 有体!品味言外之意,王羲之深感醍醐灌顶,最终 创造了新体。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 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 “巳日”。
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第二段结尾说“信可乐也”,归纳一下乐的原因。 提示: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可乐也 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可乐也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可乐也 天朗气清,日暖风和,四可乐也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可乐也 良辰,美景,赏心,佳事,四美齐臻——信可乐也
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可见历史上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 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奇了。就其现 实原因说,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 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 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 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 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
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 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神龙本兰亭集序 之盛(shèng),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砍遥╟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 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jiēdào) ,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 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1]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 345 年—356 年共 12 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 41 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 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 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 兴越城区。 修禊(q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 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 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8.兰亭集序》课文
8.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8课《兰亭集序》(共48张PPT)
兰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 亭 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
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三 折石桥,绕过 土阜,便到 了 小兰亭。亭 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 熙帝的手书。 此碑字经无数 游览者 .抚摸 而稍平,因此 这碑被称为 “君民碑”。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 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坦诚 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所 喜爱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 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喜 爱 某 物 时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 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 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 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君民碑
文 革中, 兰亭遭到 了破坏, 此碑被砸 成三截。 虽 经修补, 仍可见破 损痕迹, 其中“兰” 字 缺 尾, “ 亭”字缺 头,但古 韵犹存。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 会稽做官,一天正当 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 “鹅池”两字时,刚 写完“鹅”字,皇帝 圣 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 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 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 字 “鹅”瘦“池”肥, 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 著 名的“父子碑”。
入木三分
•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 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 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 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 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 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 三分,赞叹道:“右军 (王羲之)的字,真是 入木三分啊!”。 •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 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8 兰亭集序
3.文学常识
文体“序”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 “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 “跋”。“序”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 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 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 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 推一个人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 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 晋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 态和文学造诣。
2.背景解读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 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 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 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 名流们集会游玩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 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的51岁的王羲之, 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作曲水流觞之 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 将诗汇编成集,题名“兰亭集”,由王羲之将各人名爵 及诗作一一记录,还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 触,这就是《兰亭集序》。该文一反“清虚寡欲,尤善 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情真语笃, 朴素自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课件 必修2 新课标
【注释】 ①群品:指万象。②滨:(bīn)水边。③万殊:千 差万别。④群籁:泛指宇宙万物。
【赏析】 诗人的俯仰所见包蕴天地万象,一切都生机盎 然,这两句与序文中所说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描绘的意境相似,只是更加凝练而形象。诗人由此悟出了自 然与人生的真谛。在这春光之中,诗人感到了自然的力量。而 对于人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虽千差万别,但无一不是新鲜而 充满生机的。王羲之虽任性率真,放浪形骸,然于人生、于现 实并未失去希望。因而在此诗中他既肯定了造化的伟大,也强 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这正是他本身的人格与思想的真实反映。
提示:《兰亭集序》第一段写兰亭集会的盛况,写景抒情,情 景交融。先交代盛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暮春之初”,
三月江南姹紫嫣红,然而这些浓艳之物都不见姿影。得入作者之目 者,惟山、水、林、天、风而已。绘竹,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 言其清而弃其碧,格调淡雅。天朗气清,和风阵阵,在这里饮酒赋
诗,尽抒雅兴,抛却人世之烦扰,作者怎能不发出“信可乐也”的
感慨呢?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浑然天成。
第四十二页,共92页。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提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的是怎样的 生死观?和老庄道家的生死观是否相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 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但是, 他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 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 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8.兰亭集序
本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自然风物
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 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
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
《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 层中崇尚的虚无的思想倾向;《赤壁赋》表达了苏轼不汲汲于个人得 失,人生当融于自然的生命观点;《游褒ຫໍສະໝຸດ Baidu山记》主要表达了王安石对 成功的三个条件的认识以及治学严谨的观点。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 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
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
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思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段。
5.筛选文中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
作为新时代的文人们,要守好自己的节操,要担起社会的责任,定位在
文化的社会效益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兰亭诗(其三)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①,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②。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③莫不均。 群籁④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注: ①群品:指万象。②滨: (bīn)水边。③万殊:千差万别。④
有关“生死”的名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 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 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 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 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 读或理解。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 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 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真是“胜景 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 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 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 拒,因而个体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 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①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文章,有如现在的
“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列于书后 的叫“后序”、“跋”; ②赠序,临别时以诗文相赠所用的一种文体, 多抒发敬重劝勉依恋之情; ③书序,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
序 与 跋
评述文字。
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 他人写的,叫“他序”,
第4自然段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无根据 纵使 一个个 情趣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明白
本来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3.俯仰古今,悲在何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今之视昔) 若合一契
同千 古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我)
悲
(后之视今)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 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 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 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 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 忘掉生和死的界限。
什么感情呢? “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 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 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2、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 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一俯一仰之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趋向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 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 残字。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流觞亭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 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 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 重檐翘角。
王 羲 之
学习目标:
1、文学常识:《兰亭集序》及王羲之。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 路及情感脉络。 3、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 义用法。并背诵全文。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 (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 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 张芝,楷书得力于钟繇(yóu)。取众家之 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 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 誉之为“书圣”。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命人 运生 难苦 测短
千 古 同 悲
乐 痛
悲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思考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 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 \“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 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 之对人生的感悟, 你对人生有什么新 的体验?
3、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什么?
死生亦大矣。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在这里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 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2、“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 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 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激湍( tuān
)
)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ǔ )
一契(
qì
)
嗟悼( jiē dào
彭殇( shānɡ
)
)
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1 、癸丑 2 、激湍 3、 趣舍
会稽 流觞 嗟悼
修禊 形骸 彭殇
暮春之初
群 贤 毕 至
崇山峻岭
茂林
修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参考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 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 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 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 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 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 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 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 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 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自然万物 用来 和风 放开、 敞开 穷尽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实 值 在 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句话,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兰亭集序》,行书法帖。章法、结构、 笔法很完美,是王51岁时得意之作。历代 推为“天下行书第一”(米芾),后人评 “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 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表现了他书 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的气度、风神、襟 怀、情愫得到充分表现。可惜被酷爱书法 的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入昭陵,从此真迹永 绝。唐太宗把临本、摹本分赐亲信大臣, 也算做了一些推广普及工作。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 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 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 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 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来自百度文库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 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 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 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 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 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社会背景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 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 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 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 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 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 知老之将至”。
之于
通“晤”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因 自然 到、及 指“向之”句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对…事情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不一样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2.俯仰人生,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
岂死 不生 亦 痛大 矣
哉
第三段落大意
这段话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的痛惜之情。虽然各人有 各自的生命态度,但时光匆匆,最 后都得面对死亡。作者认为,正因 如此,我们才更应认识到生命的可 贵,更应活出人生的意义。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酒杯
作诗 排列 旁边
映衬、围绕
乐器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 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 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流觞曲水
茂林修竹
永和九年,岁在 时间:
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 活动: 兰亭,修禊事也。 当时与会者共有 为文动机: 42人,饮酒赋诗一共写下 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将 这些诗汇集成册,并写了 一篇序文,这就是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 序》。
流觞曲水
茂林修竹
兰亭风景
御碑正面刻着 清康熙帝临摹所书 《兰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着清 乾隆帝所书《兰亭即 事》诗,祖孙皇帝手 迹同处一碑,世所罕 见。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荷叶青蛙跳池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书 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 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