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MT)是指背膜后延伸的原发性或未知原因的肿瘤,通常可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疾病有腹膜后动脉瘤,腹膜后胆囊瘤,腹膜后结节和腹膜后腺肿瘤等。由于这些疾病出现症状初期较轻,鉴别诊断和分期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检查和治疗措施。

针对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我们采用联合全身诊断检查,进行早期诊断,最终确定原发病变类型及分期诊断,以协助合理的肿瘤治疗方案的设计。具体的联合全身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腹膜后淋巴结穿刺等。

在X射线检查过程中,我们可以识别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排除与该类肿瘤无关的其他肿瘤。而超声检查可以密切关注肿瘤的形态,结构和影响周围组织的改变。此外,CT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的组织学结构特征,以及辅助诊断其他结构异常,排除其他肿瘤可能。最后,腹膜后淋巴结穿刺检查可以发现肿瘤的转移状况,辅助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方面,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行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多数应采用手术治疗,还可考虑补充性化疗、放射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方法。良性肿瘤可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病情较严重者可考虑补充性放射治疗或化疗。

总而言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的关键。根据病情的不同,我们采用多种完善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让患者尽早发现病变并提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虽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检测和治疗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诊治服务。

3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3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32 例患者术前行 CT 平扫+增强扫描,均做出定 位诊断,对 28 例做出良恶性影像学判断;10 例患者
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5 例患者术前行 磁共振增强扫描,均做出定位及良恶性判断;10 例 患者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其中有 9 例提示肠管 不同程度受压。8 例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5 例发现 输尿管受压甚至扩张、移位。 3 手术方法
例数 4 1 3 6 3 3 1 3 1 1
年行切口疝修补,术后恢复良好;1 例出现术后直肠直肠吻合口瘘,术后通过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恢复良 好。其余 35 例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恢复良好。 良性肿瘤完整切除者术中平均出血(1 550±360)mL, 术中输血 8 例(72.7%);恶性肿瘤完整切除者手术平 均出血(1 320±330)mL,18 例术中输血(69.2%),两者 术中输血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69.2%, P=1)。11 例良性 PRT 完整切除 9 例,术后均得到随 访,1 例术后 19 月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 42 月未再复 发;18 例完整切除的 PRT 患者术后全部成功随访,平 均 随 访 37 个 月(5~96 月),其 中 10 例 局 部 复 发 (61.5%),平均局部复发时间 25 个月(3~96 月),复发 后 7 例再次行手术切除,完整切除患者 4 例,其中 2 例联合脏器切除,剩余 3 例患者因肿瘤侵犯周围多 个脏器及再次手术后腹腔粘连重而仅行局部切除。 腹膜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显著高 于 良 性肿瘤(61.5%∶11.1%,P<0.05)。10 例恶性肿 瘤部分切除或探查活检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5 个月 (1~10 月)。 6 讨论 6.1 PRT 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01T11:24:17.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许廉文[导读] 其次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整块切除,禁作分块切除和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许廉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院 154600)【中图分类号】R7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58-02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结论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诊断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共收治腹膜后肿瘤患者63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1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岁。63例患者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经过手术治疗基本痊愈62例,死亡1例,现将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

腹部肿块早期多无症状,在查体时或无意中发现,腹、背部不适或疼痛较为常见。多数患者先有腹部不适,晚期始有明显腹痛,少数有背痛、腹股沟区痛,阴囊痛及膝痛。随肿瘤渐增大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在腹上区可有饱胀感,甚至影响呼吸;耻区易有坠胀感。肿瘤生长慢适应性较强,症状较轻;肿瘤生长快,突然增大,有出血坏死,则出现胀痛或剧痛。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R 7 41 文章编码 :0 1 1 12 1 )5— 3 5— 2 10 —8 3 (0 1 0 0 7 0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 分类代码 : 3 0 7 1 2 . 10
情绪劳动是西方组织 行为学研究 的一个 新兴 领域 , 对于 服 务型行业有着 深远 的影 响 … 。19 9 2年 ,a mi Pm s t h在其 著 作 ( h m t nlL bri us g 护理 职 业 中 的情 绪 劳 T e E o oa ao n N r n ( i i 动 ) 中提到 了情 绪 劳动 , 次将 情 绪 劳 动用 于 护 理行 业 。 》 首 在“ 以患者 为中心 ” 的护 理 工作 中 , 不仅需 要 护 士用专 业 的 护 理知识和熟练 的操作技 能为患者解决病患 带来 的问题 , 同 时还要关注 自身 的情绪 , 因为护理是~项 情绪劳动密集 的行 业 - 。本文将从情绪劳动 的概念 、 2 J 机制 、 策略 、 影响等几方面 进行 探讨 , 以期 有助于护理 同仁对情绪劳 动的理解和关注 。 1 情 绪 劳 动 的 概 念 许 多学者对情绪劳动进行 了探讨和研究 , 对情绪劳动 的 定 义提 出了不 同的看法 。“ 情绪劳动 ” 又称 “ 情绪 工作 ” 。英 文 用“ m t nllbr 或 “ m t n ok 表 述 。陈 瑞 君… e oi a ao” o e oi a w r ” ol 第 一个 正式提 出情绪 劳动 的概念 , 在 《 绪 管理 的探 索》 并 情 书中 , 对情 绪劳动作出了明确 的界定 。情 绪劳动是个体对 内、 外情绪进行伪装 与管理 , 以符合组织 的表达规则 , 使组织 达 到赢 利 目的 。情绪劳动是情绪商 品化的结果 , 体为 了完 个 成任务 工作 , 获得薪 资进行 了情 绪管理 , 力完 成笑脸 和恰 努 当的肢体 语 言 , 有 交 换 价值 。A h0t 具 sf h和 H mp ry]认 r u he 为, 一线服务人 员与顾 客接触过程 中 , 扮演 的角 色出发 , 从 情 绪 劳动是表达适 当情绪 的行为 , 而所谓适 当情 绪的行动是指 符 合组织期望的行 为 , 如护 士对 发火患 者保 持微 笑和 安抚 。 Go l mb等 在 A ho h等定 义 的基 础 上 , 情 绪 劳 动定 义 sfr t 把 为, 包括真 实情 绪表 现 、 装情 绪表现 和情 绪压 抑三个 组成 假 部 分。虽然 情绪劳动的概念存在多样性 , 但都认 可情绪劳 动 是 工作 的一个重要部分 。 2 情 绪 劳 动 的 机 制 对 于情绪劳动机制 的研究 , 包括 3个 比较 重要 的 理论 ,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病 理 分 类
Case 1
颜XX 女 62岁。右上腹隐痛一月。
平扫
增强
CT所见:右侧后腹膜区见一混杂密度肿块(位于肝右叶左侧、胰头 后方、下腔静脉及右肾上极前方),大小为8*10*11cm左右,边缘尚清楚, 见较完整的包膜,相邻结构明显受压移位,但边界较清。肿块内密度不均 匀,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多房样改变,间隔部分钙化,腔内部分为脂性, 部分密度较高(CT值55HU)。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两侧肾脏大 小、形态正常,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两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端 无扩张、积水征象,其内未见软组织肿块或阳性结石影。两侧肾上腺未见 占位,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所见腹膜后区无肿大淋巴结。 CT结论:右侧腹膜后区肿瘤,考虑畸胎瘤可能大(不能除外其他含脂性 肿瘤),请结合临床。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左肾侵犯
讨论:平滑肌肉瘤常发生于胃肠道及子宫, 偶见于腹膜及腹膜后间 隙。中老年人多发。发生于腹膜后间隙者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当肿瘤 较大时可压迫或推移邻近脏器和腹壁,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CT 检查 表现为近似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 中心多有囊性变或坏死, 一般无 钙化。病变中心可出现水样密度区,形状不规则,如坏死区很大,可表 现类似囊肿,肿瘤内有出血时可出现高密度影。晚期平滑肌肉瘤可通过 血行、淋巴及种植转移,尤以血行转移多见,最常见转移至肺部,其次 为肝脏、纵隔、心包、肾脏等。转移灶常与原发灶相似,表现为团块状 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常有囊性低密度区。恶性程度高的平 滑肌肉瘤易复发。本病需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纤 维组织细胞肉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鉴别要点为:脂肪肉瘤含有脂肪 组织,可有纤维间隔,少数有钙化;横纹肌肉瘤比较少见, 两者鉴别困 难; 畸胎瘤多为良性,起源于三个胚层,CT 表现可见液性、脂肪组织、 钙化及软组织结构,增强扫描时实质部分可出现强化, 鉴别诊断不难;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约1/4可见不规则钙化斑;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中线 两侧,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可从水样密度到肌肉密度, 大多数为良性。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文晓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文晓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文晓南

发表时间:2019-09-09T14:22:52.1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文晓南[导读] 为腹膜后肿瘤医疗提供精确的理论基础,提高找到有针对性合适药物的可能性,增加肿瘤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400 腹膜后肿瘤病发部位即腹膜后,临床上腹膜后肿瘤通常仅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大多数属于软组织肿瘤,主要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比较少见的病症,不到恶性肿瘤的1%。腹膜后肿瘤中有80%的可能性是恶性肿瘤,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间叶组织肉瘤,占到整个腹膜后肿瘤的42%。腹膜后肿瘤还包括一种情况,即继发性腹膜后肿瘤,其是由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由于继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参照原发病灶的情况,本文就不再对其进行描述了。

腹膜后肿瘤临床常见症状为:腹部胀满、包块;压迫肠管导致腹胀、恶心及呕吐;肿瘤坏死、出血;发热;不能进食导致消瘦或恶液质等。由于腹膜后肿瘤位置较深,一般情况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当患者产生临床表现,感觉到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有包块时,肿物已经发展巨大。即使到了后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存在特异情况,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极少数患者有功能的肿瘤因为分泌一些激素,所以能影响血压或血糖等。因此,由于腹膜后肿瘤前期不明显,后期无特异性,所以患者很少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

腹膜后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脂肪肉瘤,其次为平滑肌肉瘤,然后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副神经节瘤及恶性间皮瘤等。虽然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包含了数十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各异的肿瘤,不仅瘤体巨大,其解剖结构又较为特殊,致使对其制定的相关治疗决策及实施方案要有更高的学术和技术支持,同时对相关的专家团队、仪器设备等临床诊疗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患者就诊时,应选择有经验的大型诊疗中心进行治疗。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

引言:

腹膜肿瘤是指起源于腹膜或腹腔内其他组织并侵及腹膜的原发性或转

移性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类型的肿瘤,如腹膜间皮瘤、转移性腹膜癌、腹

膜假性黏液瘤等。由于腹膜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各不相同,本篇文

章将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腹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诊断:

腹膜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水、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但也

可能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对于临床可疑的腹膜肿瘤患者,必须进行详细的

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判断

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的程度以及有无腹水等情况。同时,还需要通过

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及行其他辅助检查如PET-CT等,有

助于全面评估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分期和预后。

治疗:

腹膜肿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膜肿瘤的基本方法,对于早期病变可以考虑行根治

性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具体选择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等因素进行决策。在手术中需要注意

的是保护腹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化疗是腹膜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可用于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或单独

应用。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或单药使用。新型靶

向药物的应用也在腹膜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放疗在腹膜肿瘤的治疗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疼痛控制。对于少数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作为替代治疗。

综合治疗是指将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近些年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发病率有所提升,加强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预后。本文则结合相关资料,对目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分析。

标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在膈平面到骨盆入口处腹膜后脂肪、神经、淋巴以及残留胚胎组织中出现的原发性肿瘤,但是在肾上腺、肾以及胰等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上出现的肿瘤均排除在外。在临床全身肿瘤发生率中PRT发生占有百分比为0.07%-0.20%,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在临床治疗中60-80%PRT患者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复发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则和相关参考文献相结合,分析目前PRT 临床诊治发展现状。

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

(一)和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的诊断

在对PRT实施临床定位诊断的时候,CT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可靠性,并且在肿瘤良恶性判定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为患者临床病例类型分析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3]。神经源性肿瘤位置一般是在肾上腺旁和和髂腰肌旁;淋巴瘤则一般是在大血管走行周围生长;另外还有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则一般是在肾周围[4]。PRT通常原发性是在肾上腺、肾脏以及腹膜后间充质等中。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通过判定肿瘤和相关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就可以对PRT判定[5]。但是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主要表现也就是和相关器官移位和梗阻具有一定相关性[6]。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软组织肿瘤主要是指一大类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传统上还包括了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胚胎发生上主要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腹膜后腔是指位于横膈以下和盆膈以上,后壁层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腔隙,是软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是指源于腹膜后腔非特定脏器的一大类肿瘤,其中逾半数以上为软组织肉瘤。依照美国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腹膜后肉瘤新发病例数为9000~10000例[1]。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以下简称“腹膜后肿瘤”)涵盖了数十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方面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加之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多见的巨大瘤体,给相关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提出了较其他常见实体瘤更高的学术、技术要求,也给相关的医疗机构在诊治团队、设备、治疗模式乃至临床和基础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2015 年5 月,国外在此领域已发表10 余个相关共识或指南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均因存在一些问题,如仅侧重某一方面、特定区域性太强、过分笼统等,而不具备普适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适应形势发展,充分而科学地利用现有技术和诊疗手段,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共识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须指出,长期以来关于“腹膜后间隙”或“腹膜后腔”,“腹膜后肿瘤”或“后腹膜肿瘤”的命名存在混淆。依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998 年公布的名词规范[2],本共识推荐采用“腹膜后腔”和“腹膜后肿瘤”的名称。

鉴于目前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认识的深入,及其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该病已成为研究相对成熟且独立的一大类肿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建立胃肠间质瘤协作组并有相应诊疗指南,本共识不再涉及此方面内容。另外,转移性腹膜后肿瘤亦不在本共识的讨论范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c m bn d og nr s c o n 1 a e , rc re c n 2 a e ,1 a e fro e ain i 5p te t t o o ie r a e e t n i 8c ss e u rn ei 0 c s s 8c s so e p rto n 1 ain swih c mplt u o e e t . i eetm rr s ci Con l so s Eal on cu i n r y p i r e o eio e ltmorlc fs e i cciia nietto s ig ossc re ty d pe d anl n i gn t de ,B—he k st ep eer d rma yr t p rt n a a r a k o p cf l c lma fsain ,da i n n i u rn l e n sm i y o ma ig su is c c sa r fre h m e d fc mplt u gc l e e to e istep i r e n f e t n o e u rn m o ho l e kr —p rto a so o ees ia scinr man rmaym a so t ame tfrr c re tu rs uds e eo e ain. r r h r t
S N 耽 f “ S Me- L C I e u U - U i A Zy n q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cuson El v to h e o n to fp i r er peio a u o l i s e ain t er c g a in o rma yr to rtne lt m r,t e t u iir x mi to e s n- ous hea x lay e a nain r a o
t mo l e o e y a f ro e a in,n n o g rt e e r , 0 p t n so e in t mo t l lv . n u rai n e rat p r t v e o o o e ln e h n 5 y a s 1 ai t fb n g u rsi i e Co - e la
TeScn f l t o i l ai e i l ol e D La , i nn 1 0 7 hn h eodA i e H s t D l nM d a lg , a i La i 16 2 ,C i i f a d pa o f a c C e n o g a
C re o d n u h r WA o rs n ig a to : NG L — n E- i:wa g c 2 9 y h o c r. n p imig。 ma l n bc 5 @ a o . o c n
【 yw rs R t proe ep s sDans ;hrp Ke od 】 e oei na nol m ; i oi T eay r t l a g s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彩超、CT和MRI的诊断率分别为76.9%,88.5%,94.7%。其中良性肿瘤9例,占34.6%,恶性肿瘤17例,占65.4%。肿瘤完整切除率73.1%。其中恶性肿瘤64.7%,良性肿瘤88.9%。术后良性肿瘤复发2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7例,3例行根治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PRPT早期诊断困难。彩超、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PRPT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

标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肿瘤科(牛建勇)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神经、淋巴、结缔组织、尿生殖源性、生殖细胞源性等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07%~

0.2%[1]及全部恶性肿瘤的0.5%以下。由于腹膜后间隙容量很大,患者早期大

多数无特殊的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患者就诊时多因病变广泛致手术无法彻底切除,在诊治上多有困难, 影响患者的预后。两院1994~2007年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26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对策做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5~73岁,平均43.8岁。病程4个月~33年,平均28个月。肿瘤大小为2 cm×3 cm~23 cm×46 cm。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9年,平均23个月。

病例讨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

病例讨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
6
7
8
9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0
【诊断】: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2. 右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 3. 胃大部切除术后 4. 高血压病
11
【治疗经过】: 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历时5 小时,术中失血200ml。 术后第2天,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并呕吐胆汁样液,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处理,症状
18
对该患者具体诊治过程的一些反思 右侧腹股沟斜疝——病理:脂肪组织——腹膜后脂肪肉瘤?
这三者间是否存在联系?后者在前次斜疝住院期间是否就可被发现? 术前评估: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的判断及术中输尿管定位
由于肿块巨大,右侧输尿管被推向对侧,术中其定位、游离颇费周折。一旦发生可能切除该侧输尿管或肾脏 的情况,势必涉及对侧肾功能的判断问题! 泌尿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共同会诊
17
术中对策
争取根治性整体全切! 减少术中播散、种植及术后复发。
肿瘤累及重要血管—髂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结肠中动脉等 非手术禁忌!与肿瘤一并切除,并一期血管重建!
肿瘤累及重要脏器—肾脏、输尿管、肠管等 受累脏器联合切除!
术中大出血
要求!
充分的准备:术前明确受累血管、脏器病变部位及代偿情况!考虑各种可能!如肠切除/血管切除/肾 切除、输尿管切除等。足量备血!切口及入路选择以充分暴露等!

腹膜后肿瘤60例诊治分析

腹膜后肿瘤60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我科在1996~2005年共收治患者60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其中良性肿瘤15例,占25%,分别为畸胎瘤12例,神经鞘瘤3例;恶性肿瘤45例,其中脂肪肉瘤15例,神经纤维肉瘤10例,恶性畸胎瘤17例,恶性淋巴瘤3例。 1.2 就诊时症状(1)肿块40例,此类病人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大小不一,生长速度慢等。肿块位于正中或偏向一侧,多单发,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多较固定,边界尚清。(2)疼痛30例,表现为腹部或盆腔、低鞍区、会阴部酸胀,麻木与疼痛,初在平卧及清晨较轻,进食或久站、久坐后加重,后期是持续性疼痛,此疼痛常由肿瘤压迫、刺激,侵犯神经或肿瘤破坏骨质引起。(3)肠梗阻25例,此类病人常在有腹痛的基础上未做及时地检查及治疗,到住院时出现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腹胀明显,梗阻呈渐进性加重,非手术治疗多不缓解。(4)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发热、食欲减退、贫血与消瘦、恶病质、骨质破坏等表现。 2 讨论 2.1 诊断由于腹膜后腔隙大,在肿瘤没有浸润和压迫周围器官前,病人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本组66.7%以无症状性包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所以发现腹部无症状性包块时就要考虑该病,甚至首先考虑恶性腹膜后肿瘤[1]。蒋彦永[2]认为约90%的病人通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确定肿瘤定位,其中影像学检查有重要意义。我们体会如下:(1)B超:超声检查简单、经济、无创,可作为首选方法,且能在其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2)CT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周围脏器及与大血管的关系,有助于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同时对有特征表现的肿瘤有定位意义[1]。(3)MRI:能多轴扫描,可分辨管道密度,更为全面、直观地显示血管结构,对肿瘤与血管关系有确定意义。(4)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及泌尿系造影检查,虽可通过胃肠道、尿道及尿路受压移位来帮助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但已逐渐被CT及MRI替代。(5)血管造影:为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的金标准,同时又可行介入化疗及对肿瘤的血管行栓塞治疗,使肿瘤缩小并能减少术中的出血[2]。(6)必要时可做肿瘤针刺抽吸活检,对诊断肿瘤性质有一定意义。 2.2 手术治疗 2.2.1 体位与切口一般中上腹部腹膜后间隙肿瘤切口采用仰卧位,腹部纵切口便于探查及操作,对于左右上腹部肿瘤必要时可采用侧卧位,肋缘下切口、腰部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便于暴露,位于盆腔的腹膜后肿瘤也多以下腹正中切口为主,位于骶前肿瘤可用截石位或侧卧位做骶尾部切口。 2.2.2 手术要点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宜置胃肠减压管,备足血源,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组织器官,如下腔静脉、第二肝门、输尿管等。最好先暴露肿瘤邻近的大血管,做以牵引位保护,找到假包膜,于包膜内紧贴瘤体做潜行分离与剜除,对巨大肿瘤与周围血管间关系不清时,包膜内切除更显重要。当肿瘤基底部严重粘连时,可先分块切下大部肿瘤,待视野扩大后再充分切除残存肿瘤,若不能切除,可用金属夹做标记,以备术后放疗。瘤床妥善止血,置引流管经腹部引出体外。对有些内脏与肿瘤粘连紧密可做整块切除者,如肠管、子宫,可将瘤体连同粘连组织一起切除。肾静脉平面以上的腔静脉损伤对生理扰乱较大,要引起足够重视。肿瘤侵入骨质,有骨破坏者,用咬骨钳或锯切除病变骨质。 2.2.3 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淋巴瘤3例因腹膜后浸润广泛,部分剜除意义已不大,仅做探查、取活检,术后采用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 2.2.4 其他腹膜后间隙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对术前明确诊断恶性淋巴瘤者可不做手术,直接选用放疗及化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发现较早、肿瘤体积小、与周围脏器无粘连者,手术切除多无大困难,对巨大肉瘤,由于创面大、出血多,可能损伤脏器,故手术难度较大,甚至术中有死亡危险,术前应准备足够的血源,麻醉方式要理想,切口选择暴露满意,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出血,在非常情况下可采用腹主动脉暂时性间断性阻断,争取手术操作。综合治疗措施为:良性肿瘤者经手术完全切除后效果良好;对怀疑恶性腹膜后间隙肿瘤者,若瘤体较大,可于术前采用放疗或介入化疗,使瘤体减少,血运减弱,利用术中暴露及完整切除,术后常需继续给予放疗及化疗。下腹部放疗可能导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腹膜后肿瘤一旦诊断,除淋巴瘤外,不论良性或恶性,不论肿瘤大小,只要是无手术禁忌证,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辅以综合治疗方案。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切除率为65%,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5%。

1.治疗原则

(1)力争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2)对确实不能完全切除者,做大部分切除或多次分期手术也有必要;

(3)对无法手术者或手术有残留者,可用肿瘤毁损的治疗方法;

(4)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仍不应放弃手术治疗机会。

2.治疗策略。

除恶性淋巴瘤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放、化疗多不敏感,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对于不能切除或部分切除的病人,在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此外,对于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前的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术后介入治疗能控制残余病灶,延缓复发;对于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放射疗法仅起姑息治疗作用,可减轻疼痛、改善一般情况和延长生命等。下列情况可以考虑作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肿瘤;

切除后肿瘤复发;部分切除后的肿瘤;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作为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如神经细胞瘤、脂肪肉瘤、横

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3.术前准备腹膜后肿瘤来源于腹膜后多种组织,分类复杂,临床特点颇不相同。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术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手术的难易度做充分的估计。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早期发现: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并发 症,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术 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
恢复
预后评估: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评估 随访时间: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并发症等情况的监测 随访建议: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等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尿糖 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 查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细胞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或抽吸等方式获取肿瘤细胞,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肿 瘤的性质和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明确肿瘤的性 质和类型。
放疗与化疗的优缺点: 放疗对局部肿瘤效果较 好,但副作用较大;化 疗对全身肿瘤效果较好 ,但副作用也较大
放疗与化疗的联合 应用:可以增强治 疗效果,减轻副作 用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 部位,杀死肿瘤细胞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 瘤细胞
免疫疗法:使用免疫细胞或 免疫药物治疗肿瘤
靶向治疗:使用针对特定基因 或蛋白质的靶向药物治疗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随访结果及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腹部彩超、三维CT、核磁共振。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20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R0),38例恶性肿瘤中7例(18.4%)完整切除(R0),23例(60.5%)联合脏器切除(R0),联合切除脏器包括结肠、小肠、肾脏、脾、胰体尾、膀胱、附件。6例(15.8%)准根治性切除(R1),2例(5.3%)姑息性切除(R2)。恶性肿瘤因局部复发行再次手术15例(50%),23例恶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R0),手术时间为(190±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0±210)ml,术后15~29 d出院。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26±1.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漏,1例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影像学检查,尤以三维CT和MRI对巨大PRT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完整切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即R0切除是治疗巨大PRT的首选的治疗手段。

标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软组织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根治性完整切除术;诊断;外科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发生于腹后壁,介于壁层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间叶组织、神经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等来源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来源的原发肿瘤以及源于它处的转移性肿瘤。由于腹膜后间隙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和特点,使得肿瘤在发展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确诊时体积往往巨大,且严重侵犯重要血管及脏器,使手术的根治性受到限制。PRT多为软组织肿瘤,约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5%,其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术后复发率高,约占53.7%[1-2]。近年来临床上有增多趋势,如何早期诊断、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仍是目前临床关注和棘手的问题。本文总结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巨大PRT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PRT巨大肿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平均(56.3±4.9)岁。患者就诊时主要以腹部肿块者45例,腹部隐痛不适者37例,有压迫症状者21例,包括腹痛、腹胀11例,下肢乏力、水肿者2例,腰背部疼痛不适者3例,尿频、血尿者3例;以急性腹痛、腹膜炎就诊者2例。

1.1.1术前影像学检查本组58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或三维CT或MRI检查,凡肿瘤经影像学测量最大横截面≥10 cm者纳入研究组。影像学上肿瘤最大者40.0 cm×30.0 cm,最小者10.0 cm×

2.5 cm。术前三维CT检查58例,阳性57例;MRI 检查15例,阳性15例;超声(USG)检查28例,阳性2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4例,4例阳性;静脉肾盂造影(IVP)7例,5例阳性;消化道钡餐(GI)检查5例,4例显示肠道受压移位或梗阻;穿刺活检3例,均与术后病理符合。

1.1.2肿瘤生长部位及病理类型肿瘤主要位于左上腹22例、右上腹9例、右下腹9例、左下腹4例、中线区3例、盆腔8例、几乎占居全腹腔者3例。本组58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其中来源于间叶组织32例,神经组织14例,胚胎残留组织7例,来源不明者5例(表1)。

1.2方法

1.2.1手术原理对任何肿瘤的合理治疗均应首先分析探索此类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论哪一类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均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①多呈膨胀性生长,一般不具有浸润性;②肿瘤一般具有完整的包膜;③不易出现远处转移;④易出现局部复发;⑤巨大肿瘤切除后,使瘤负荷降低,减少瘤体封闭因子,提高免疫功能并增强化疗效果[1,3]。基于对上述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巨大的腹膜后肿瘤不应轻易放弃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可能,即使对复发病例也应做再次、多次手术切除的努力。

1.2.2手术方法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常因巨大瘤体侵犯临近重要血管及脏器,且肿瘤基底宽广,病灶巨大,操作空间狭小、术中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使得手术彻底切除受到限制。随着新理论的提出、数字影像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普及,使得巨大PRT根治性切除成为可能。一般认为,单纯手术治疗不加辅助治疗,应在肿瘤四周至少1.0 cm范围切除肿瘤,而配合辅助放化疗,可在肿瘤四周0.5 cm范围切除肿瘤[1],其手术方式如下。①R0切除:包括根治性完整切除术(completed resection)和联合脏器切除术(combined multiple organs resection)。前者是切除肉眼可见的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及其粘连牢固无法分离的组织(不涉及脏器切除),并清扫临近转移淋巴结,达到肉眼或镜下无残留病灶。后者是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切除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将与其紧密粘连无法分离的脏器或组织一并切除,并重建重要管道系统。

②R1切除即准根治性切除术(quasi-radical resection):要求最大程度地清除腹膜后肿瘤病灶,可留置紧贴重要血管及脏器的少量残余病灶,术后联合放、化疗控制病灶发展。③R2切除即姑息性切除术(palliative resection):肿瘤部分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仅限于肿瘤晚期,一般情况较差,且出现肠梗阻、穿孔、肿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为解决以上突发情况者。1.2.3手术适应证PRT多数属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远处转移晚,即使肿瘤巨大也多数适用于外科手术治疗。对巨大PRT手术适应证选择,经验是①腹膜后巨大肿瘤无重要血管及脏器侵犯或仅轻度侵犯者;②腹膜后巨大肿瘤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肾积水,甚至肿瘤自身破裂、出血者;③腹膜后肿瘤虽严重侵犯临近血管、脏器,但联合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