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97例报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97例报告)

瘤 为多 见 。② 术 后 复发 率 高 。由于 P T 生 长 的部 位 R
P RT 含 多 种 组 织 或 成 分 , 中肿 瘤 组 织 作 冰冻 病 理 术
检 查 时 , 冻 病 理 结 果 与 肿 瘤 切 除后 的 病 理 可 能 不 冰

致 , 手 术 和 术 后 的治 疗 没 有 多 大意 义 , 以术 中 对 所
皮样 囊 肿 1例 ; 性 肿瘤 6 恶 9例 ( 1 1 ) 其 中脂 肪 肉 7 . ,
巴结 肿 大 , 明 显 提高 术 前 确诊 率 , 助制 定 详 细 的 可 帮
手 术方 案 。 多数 P RT 可 以手 术 切 除 , 此 , 则 上 只要 定 因 原
恶 性 肿 瘤 为 6 ) 联 合 脏 器 切 除 5例 , 后 复 发 再 4 , 术
手术 1 3例 ( 1例 6年 行 5次手 术 ) 。术 中发 生 下腔 静
位准 确 、 肯定 , 不必 过 分 强 调 定 性诊 断 。术 前 穿 刺 活
检 可 能 造 成 肿 瘤 细 胞 的种 植 转 移 , 量 少 用 。 由 于 尽
脉 损 伤 3例 , 出血 4例 , 亡 2例 。 理检 查 结果 为 大 死 病
良性 肿 瘤 2 8例 ( 8 9 ) 其 中纤 维 瘤 9例 , 肪 瘤 7 2 . , 脂 例 , 胎 瘤 6例 , 经纤 维 瘤 3例 , 性 粘 液 瘤 2例 , 畸 神 假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 R 所 处 的 位 置 腔 隙 较 P T) 大 , 存 存 在 时 间较 长 , 床 症 状 出 现 较 晚 , 者 难 生 临 患
以得 到早 期 诊 断 、 期 治疗 。1 8 早 9 5年 1月 至 2 0 0 1年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辛 星综述 夏 志军 宋 悦 审校
【 摘 要 】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 p r i m a r y p e l v i c r e t r o p r i t o n e a l t u m o r , P P R T ) 是一种罕见的起 源于骶前 间隙不同
组 织 结 构 的肿 瘤 。由 于此 间隙 包 含 多 种胚 胎 残 留组 织 , 故 其 病理 分类 复 杂 , 良性 肿 瘤 所 占 比例 较 高 , 临 床 表 现 缺乏 特 异 性。 超声 、 计 算 机 断层 扫 描 ( C T ) 和 磁 共振 ( M R I ) 等 影像 学 检 查 有 助 于术 前 诊 断 及 决 定 手术 方 式 。 手术 切 除 是 目前最 主要
e n t i a t i o n o f t u mo r a n d e i t h e r i n t o t a l o r p a di M e x c i s i o n o f t h e t u mo r .
【 Ke y w o r d s 】P e l v i c n e o p l a s m s ; R e t r o p e i f t o n e a l n e o p l a s ms ; P a t h o l o g y ; S y m p t o m s &s i g n s ; D i a g n o s i s ; T h e r a p y
P r o g r e s s o f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P r i ma r y P e l v i c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T u mo r X / N X i n g , X I A Z h i y u n , S O NG Y u e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要 阐述 。
关键词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 断 ; 疗 诊 治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55
文 章 编 码 :0 1 1 1 2 1 ) 5— 34— 2 10 —83 ( 0 1 0 0 7 0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64 2 .7 0
腹 膜后间隙是指腹后壁腹膜外 与腹 后筋膜之间的 区域 , 从膈肌直达 盆腔 , 向两侧移行 于腹前外侧壁 。临床上原发 性
哈 尔 滨 医药 2 1 年 第 3 01 1卷 第 5期

3 5・ 7
护士情绪劳动的影 响及关注
于 畅
( 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0 ) 50 1
助于肿瘤 的定 性诊 断 , 有助于指导手术 方案 。 由于 P T多为恶性肿 瘤 , R 具有 丰富 的供瘤 血管 , 故通 过 腹 膜 后 肿 瘤 ( r ayr rproel u o ,R ) 指 起 源 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S 来显示 瘤体血管的来源及 分布 , pi r e oei na tm rP T 是 m t t D A) 进 腹膜后 间隙的肿 瘤 , 源包 括脂 肪、 松结 缔组织 、 来 疏 筋膜 、 肌 行血管栓塞行介入 治疗 , 同时减少或控制术 中出血有很 大帮 肉、 血管组织 、 神经 、 巴组织 和胚胎 残 留组织 , 淋 不包 括胰腺 、 助 , 大增 加了手术成功率 J 大 。 肾、 肾上腺等腹膜后实质性脏器 和腹 膜后的大血管 。 2 原发性腹膜 后肿 瘤的治疗 原发性 腹 膜 后 肿 瘤 临 床 上 较 少 见 , 占全 部 肿 瘤 的 2 1 化疗包括静脉 化疗 、 约 . 介入化疗 、 腹腔 内化疗 以及新辅 助 0 1 一 . %。 .% 0 6 目前 国内尚无 准确的发病率统计 报道 。国内 化疗 : 目前缺乏 敏感 和特异 性 的化 疗药 物 , 常用 的药 物有长 外多数资料均提示男 女 发病大致 相等 … 。腹膜后肿 瘤可发 春新碱 ( C 、 V R) 环磷 酰胺 ( T 、 C X) 阿霉素 ( D 等 一些对 软 A M) 生于任何年龄 , 高发 年龄 在 5 O~6 0岁 ,O岁 以下 儿童 约 占 组织 肿瘤相对 敏感 的药 物 , 1 对恶 性淋 巴瘤则 多采 用 经典 的 1 %。发病率恶性多 于 良性 , 5 以软组织 肉瘤 所 占 比例最 大 , CO H P方 案( T AD V R,D ) C O C X, M, C P L , H P方案 为国 际上一 约 占 6% 。 0 线 治疗非何杰金淋 巴瘤( H ) N L 推荐 的常见 方案 , N 在 HL的 腹膜后肿瘤病理类 型多样 , 一般分 为来 源于 间叶组 织 、 化疗 中占有 重要 地 位 。文 献 报道 C O H P方 案 治 疗 N L的 H 神经组织 、 胚胎残 留组织以及来源不 明四类 。常见 的 良性肿 C R率为 5 % , 8 远期生存率为 3 %… 。介入化疗则多 用于肿 0 瘤为脂肪瘤 、 畸胎瘤 、 状淋 巴管瘤 、 囊 副神经 节瘤 ; 常见 的恶 瘤复 发 、 不能手术切 除或仅行 姑息 性切 除的患 者 , 方法 是经 性肿瘤依次为淋 巴瘤 、 肪肉瘤 、 滑肌 肉瘤 、 脂 平 纤维 肉瘤 和未 股动 脉穿刺 、 插管 , 行腹腔 动脉干造 影 以明确肿 瘤 的供血 动 分化 的恶性肿瘤 。据天 津市第 一 中心医 院腹 膜后肿 瘤 的 脉 , 再行化疗药物灌 注 , 间隔 1 左右 进 行 1 治疗 。陈方 月 次 资料分析 , 腹膜后 良性肿 瘤 占 4 . % , 5 2 发病 率依 次为单 纯性 满等 曾经对 7例恶性 P T行腹 腔动脉灌注化疗 , 临床 症 R 6例 囊肿、 脂肪瘤 、 副神经节瘤 和淋 巴管瘤 ; 恶性肿 瘤 占 5 . % , 状 明显缓解 , 48 表现为 疼痛减轻 或消失 , 欲 改善 , 食 体重 增JJ J, J 以恶性纤维组织脂肪瘤 、 脂肪肉瘤和恶性淋 巴瘤常见 。 j 下肢 浮肿 消退 。故此认 为对失去手术机会 的恶性 P T 采 用 R , P T因为其位置深 , 以早 期 发现 , R 难 确诊 时往往 肿瘤 已 联合 抗癌药物区域 内动脉灌注是一种有效 的治 疗方法 J 。 较大, 切除率较低 , 放疗化疗效果差 。怎样早 期诊断、 高疗 22 放疗 : 了恶性淋 巴瘤及生殖源 性肿瘤外 , 提 . 除 大多数 P T R 效和降低复发率是 当前临床关 注的问题 。 对放疗不 敏感 。放 疗方 式包 括术 前 、 术后外 照射和术 中放 疗 1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诊 断 (n ap r i dao , R ) iro eav r itn I T 。术前外 照射一般从术前 4— t te a i O 腹 膜 后 间 隙 较 大 且 位 置 隐 蔽 , 状 出 现 晚 , 易 早 期 发 8周开始 , 照射 的 剂量 越 高 , 部 肿瘤 控 制 的效 果 越 好 , 症 不 外 局 现 。P T的临床 表现缺乏特异性 , R 与肿瘤的部位及受 累脏 器 但 由于较高 的照射剂量可 以引 起严 重 的并 发症 ( 如放 射性 有 关系。腹 胀 、 腹痛 、 腹部肿块 、 和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是 最先 腹盆 腔炎 、 放射性直 肠结肠 炎等 ) 因此外 照 射剂 量需 以放 , 和最常见 的临床 表现 。到产生疼痛 时 , 肿瘤较大压迫周 围器 疗后 毒性 反 应 的 大 小 而进 行 调 整 , 般 在 4 一 5~5 y 。 0 G J 官时已到晚期。因此 , 期容易漏诊而晚期则易误诊 。某些 术后 外照射则 通过术 中在 肿瘤床 上安置钛 夹或其他 定位装 早 具有 分泌功能的腹膜后肿瘤可产生 内分 泌征候群 , 肾上腺 置 , 如 术后根 据影 像 学定 位 进 行放 疗 。Jnsl oe _ 等 比较 了 4 6 外 的嗜铬细胞瘤 , 人 可有 “ H” 即 高血压 、 痛、 汗症 、 病 5 , 头 多 例原 发性和 复发性腹 膜后 肉瘤 患者 采用 术 前 、 后外 照射 术 高血 糖 症 、 谢 亢 进 症 的症 状 J 代 。 患者 的耐受程 度和副 反应 , 为术 前外 照 射对 患 者 的耐受 认 影像 学检查 ( C 如 T和 B超 ) P T确 诊有 重要 的临床 性较 好而且毒 性反应较小 , 后外 照射 在 P T的实 际治疗 对 R 术 R 意义。腹部超声 是首 选方 法 , 断 符合 率 达 8 % 。有 学 者 中应 用较少 。无 论术前 还是 术后 外 照射 , 诊 0 由于受 肿 瘤邻 近 认 为在超声 引导 下行 细针 穿刺 活检 ( U E S—F A) N 能够提 供 结构 的限制 , 次照射 剂量 多 较低 , 中放 疗 (O T 愈 来 单 术 IR ) 足够 准 确 的标 本 , 明 确肿 瘤 性 质 有 价值 。L yed报 道 愈多 地运用到对 腹膜后肿瘤 的治疗 中 ,O T的剂 量根 据术 对 ai l i IR E S N U —F A对腹膜后 肿瘤 的诊 断正 确率为 7 % L 。但 由于 后肿 瘤残 留情 况而定 , 4 s j 一般认 为相 当于外 照射 常 规分 割相 B超检查 因肠道气体 的影响 , 往往 使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 同剂 量的 2~3倍 ,O T有极 好 的预 防 局部 复 发 和延 长 _ IR 兀 目前 C T和 M I 诊断 P T较为理想 的方法 , R是 R 其能清晰 瘤生 存期 的作 用 。 . 手术切除是治疗 P T最 主要 的手段 。完整 切 R 地显示腹膜后腔隙的解 剖结构 , 清楚显 示肿块 的边界 、 近 2 3手 术治 疗 : 邻 脏 器受侵犯程度及肿瘤与大血 管间的关系 。C T对于肿 瘤的 除 的 P T病 人 5年生存率 与部 分切 除或切取 活检者 有 明显 R 定性诊 断有重要 价值 。螺旋 C T进行薄 层 ( 1~5ml 扫描 , i) 1 差异 , 因此应争取完整切除 。P T累及大血管 则是妨碍肿瘤 R 近年来 由于血管外科 技术及血管腔 内 能够获得优质 的 三维 重建 图像 , 晰显 示 病灶 , 清 提高 了 C 完全 切除的重 要原因 , T 现多采 用肿瘤合 并大 血管切 除及 血管 重建 。 的定位诊断率。缺点是 腹膜后 脂肪 少且肿 瘤与周 围组织 分 移植 物的发展 , 通过腹腔镜手 术治疗腹膜后肿瘤 成 界不 清 或 密 度 相 近 时 , T诊 断 有 一 定 困 难 。核 磁 共 振 随着 腹腔镜技 术的成熟 , C Wa ¨ l 通过 腹 ( I可对病 灶 进行 横 断面 、 状 面等 任意 方 位 的扫描 成 为可 能 , hL 等 曾报道过 9例腹膜 后副神 经节瘤 , MR ) 冠 像, 定位较 准确 , 同类 型 的 P T在 M / 的信号 不 同 , 不 R R 上 有 腔镜 手术 切除 , 1 中转开腹 , 无 例 无手术死亡 , 发症发 生率 并

3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3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致明确诊断时间延长,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本 研究中,其中 1 例患者因双下肢肿胀外院就诊,右下 肢肿胀稍明显,外院行下肢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未予特殊治疗,建议随访观察,下肢肿胀症状逐渐加 重伴体重减轻,一月后再次就诊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时 发现髂血管受压,疑似盆腔占位压迫所致,该患者入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查体可见腹部包块,行腹部 CAT 检查后明确诊断,故仔细查体对该病检查尤为重 要。B 超可作为筛查 PRT 的常规手段,但在确定与周 围器官关系、肿瘤定性方面准确度较低。腹部 CTA 检查及腹部增强 MRI 检查对 PRT 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对 PRT 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大。若影像学评估 肿瘤切除困难,同时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行彩超/ CT 引导下粗针穿刺,不建议行细针穿刺[2]。对于术前 考虑恶性且肿瘤较大患者可考虑行 PET 检查。
PRT 同时需要与妇科肿瘤进行鉴别,特别对于平 滑肌肉瘤,该病多发生于 50—60 岁的女性,如肿瘤发 生于腹膜后临近盆腔,与妇科肿瘤鉴别困难。影像学 检查对肿瘤来源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妇科查体同样非 常重要,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对于判断肿瘤大小、位 置、活动度等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有重要的提 示作用。 6.2 术前判断肿瘤切除范围
传统选择正中或经腹直肌切口,对于左上腹或右 上腹肿瘤可加做“L”形或反“L”形切口,胰头附近肿 瘤可选择屋顶样切口,对于盆腔巨大肿瘤甚至可以切 开耻骨联合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显露。11 例良性肿瘤 中完整切除 9 例(81.8%),3 例联合器官切除,其中切 除左侧肾上腺及部分左肾 1 例,部分切除横结肠 1 例, 切除部分乙状结肠 1 例;2 例行姑息性切除。26 例恶 性 PRT 中完整切除 18 例(69.2%),10 行联合器官切 除,其中包括部分小肠、部分大肠、胰腺、血管等;8 例 行肿瘤姑息性切除。 4 统计学方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女 62岁。右上腹隐痛一月。
右侧后腹膜区见一混杂密度肿块 (位于肝右叶左侧、胰头后方、下腔静脉及右肾 上极前方),
生长在肾周间隙以脂肪密度为主,
内见多房样改变,间隔部分钙化, 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
2、内胚窦瘤,又称卵黄瘤


属于一种生殖细胞瘤, 常发生在卵巢, 镜检有Schiller-Dural小体,即由柱状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 放射状排列,瘤细胞与血管间有一疏松间叶组织.也可见瘤 组织的网状结构,瘤细胞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预后较差,3年存活率只有13%。
一般情况
腹膜后肿瘤少见 仅占全身恶性肿瘤中的1%以下 多为恶性肿瘤:60~90%恶性
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
除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 已相当大
6
诊断需要的解决问题
病变的部位 病变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是影像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向 前 膨 胀 生 长, 胰 腺 体 尾 部 受 压、 推 移 改 变。
例1:男 60岁 腹胀来就诊
病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轨道征
后腹膜腔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巨大囊实相间性肿块灶 大小约9*10*13cm,边界较清,其内密度不均,见多个实性分隔
增 强
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 、左肾受压变 形。
病变巨大,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增 强
肿瘤巨大,直径≥5CM,圆形或结节状,假包膜, 边界清 易出血、坏死和囊变。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区不强化;术中见包侵犯肾蒂及肾包膜。
病理:后腹膜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发表时间:2011-06-01T11:24:17.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许廉文[导读] 其次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整块切除,禁作分块切除和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许廉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院 154600)【中图分类号】R7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58-02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

结果 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

结论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诊断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以恶性居多,约占70%。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共收治腹膜后肿瘤患者63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1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岁。

63例患者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经过手术治疗基本痊愈62例,死亡1例,现将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1.2.1症状腹部肿块早期多无症状,在查体时或无意中发现,腹、背部不适或疼痛较为常见。

多数患者先有腹部不适,晚期始有明显腹痛,少数有背痛、腹股沟区痛,阴囊痛及膝痛。

随肿瘤渐增大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在腹上区可有饱胀感,甚至影响呼吸;耻区易有坠胀感。

肿瘤生长慢适应性较强,症状较轻;肿瘤生长快,突然增大,有出血坏死,则出现胀痛或剧痛。

压迫症状由于压迫脏器而产生的刺激症状,如刺激胃可有恶心、呕吐;刺激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慢性肠梗阻症状;刺激膀胱则出现尿频、尿急;压迫输尿管则有肾盂积水;侵入腹腔神经丛可引起腰背疼痛、会阴部及下肢疼痛;压迫静脉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P o l i c e F o r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u g e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t u m o r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6 7 s u r g i —
武警医学
2 0 1 5年 1 月 第 2 6卷
第 1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 ,V o 1 . 2 6, N o . 1 , J a n u a r y , 2 0 1 5

原 发 性 巨 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外科 治 疗
武金 虎 , 苗 山, 侯利华, 贾元利
s e c t i o n,8 c a s es u n d e r wen t pa l l i a t i v e r e s ec t i o n,3 c a s e s un d e w e r nt t u mo r bi o p s y o nl y. Amon g t he m ,40 c a s e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总结原发性 巨大腹膜后 肿瘤 ( p r i m a r y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t u m o r , P R T ) 的外科治疗 及手术 经验。方法 回顾性
【 摘要 】 目的 结果
分 析 我 院 经 手 术 治 疗 的 巨大 P R T ( 肿 瘤 直 径 >1 0 c m) 6 7例 的 临 床 资料 。 主 要 分 析 指 标 有 手 术 方 法 、 病 理结果 及术后 并发症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d t a e a a of9 c s sofPRT r na y d r t o pe tv 1 . Re uls:T hem os o m on m a f s a i sofPRT n t sgr we ea l z e r s c ie y s t tc m nie t ton i hi oupofp te s a int
关 键 词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 外 科 手 术
中图 分 类 号
R 3. 754
文献标识码

Th r p u i fc c f Pr m a y Re r pe jo e l e a e tc Ef ia y o i r to r t n a Tum o e t d b ur i a O p r to i Ca e CA ur Tr a e y S g c l e ain n 9 ss
Yu k n CHENG igr n ZHAo i y n GAO n CHENG ii n De a t n f Ge e a n u M n og Ja ig Bi Zhj a p rme to n r l S r e y,Th f h Pe p esHo pia f h n a ,Fu a i e st ug r eFi t o l s t lo S a gh i d nUn v r iy,S a g a 2 0 4 h n h i 020
pa ta e e ton did quikl ort ri lr s c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y f umoure a ge e . Tw o pa int e ev d s c nd op r to orr c r e e, 1 a intdid 1 nlr m nt te sr c ie e o e a ins f e u r nc p t6 e . 5 y slt ra heot rlv d w e1 Ther m ane a e e e ai nd w e1 r a e nd t he ie l. e i d 5 c s sw r l a l.Co l ins:T hem os o m on ci c lm a f t — ve ncuso tc m l a nie a ni ton o T s a do i lm a s T herpa ho o c lt pe s c m plc t d,a ong w h c he l i fPR i b m na s . i t l gia y si o ia e m i h t i pob a t a i l som s mos om m o tc n. Co — m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PLT)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20年内有所增加。

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腹膜空洞内,以及肠系膜侧壁。

PPLT通常分为三类:腹膜外肿瘤,腹膜原位肿瘤和内膜原位肿瘤。

PPLT表现为腹部不适,憋气,发热,血清肌酐升高,腹部超声和CT表现为弥漫性囊性高密度影像。

腹膜后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手术和化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肿瘤组织。

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决定了手术方式,可以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或微创技术。

术后肿瘤病理及其合并症会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有时需要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化疗是治疗PPLT的一种常见方式,主要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并改善病情的治疗。

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有心、呕吐、贫血、抑郁等,需要医生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放疗是一种用于治疗PPLT的方法,它通过使用射线来治疗肿瘤,射线的针对性能增加有效治疗的范围。

放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和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但放疗也会导致身体一些不良反应,若不加以避免,可能会伤害患者的健康。

除了采用医学治疗外,患者应该坚持饮食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勤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来预防疾病复发。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以及咨询医生,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诊断和治疗PPLT方面,可以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法,当然也要注意定期检查、饮食管理及规律运动等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分析
6 . %。肿瘤完整切除率 7 . % 。其 中恶性肿瘤 6 .% , 54 31 4 7 良性肿瘤 8. %。术后 良性肿瘤复发 2例 , 89 行 根治术 ; 恶性 肿 瘤 复发 7例 , 行 根 治 术 , 行 部 分 切 除 术 。结 论 P P 3例 2例 R T早 期诊 断 困难 。 彩 超 、 T和 c M I R 是诊 断 本 病 的重 要 手 段 。是 否 完 整 切 除 是 治 疗 P 关 键 和 影 响 其 预 后 的 重 要 因素 。P T的 预 后 R R
21 0 0年 1月第 4卷 第 1期 C iaC i rcMe ,a 2 1 V l hn l P a d Jn 0 0… o n


2 43 ・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诊 疗 分 析
林强 牛 建 勇 王敏 英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 腹膜后肿瘤 ( R ) P T 的诊疗 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 经手术 和 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 发症状及体 征为腹痛 、 腹胀及腹部 肿块。彩超 、 T c 和 M I 诊 断 率 分 别 为 7 . % ,85 ,4 7 。 其 中 良性 肿 瘤 9例 , 3 . % , 性 肿 瘤 1 R 的 69 8 . % 9 . % 占 46 恶 7例 , 占
瘤 大 小 为 2e m×3c 一2 m X 6e m 3c m。 随 访 3 4 7例 , 访 时 随 间 3个 月 一 9年 , 均 2 平 3个 月 。
高 度 适 应性 。 所 以 肿 瘤 在 腹 膜 后 膨 胀 性 生 长 时 间 长 , 床 缺 临 乏 特异症状 , 不易早期发 现 , 现 时多 属 中晚期 ,/ 发 13的病 例 被 误 诊 并 接 受 不 正 确 的 治 疗 , 床 发 现 肿 瘤 已 巨 大 , 多 是 临 很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软组织肿瘤主要是指一大类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传统上还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的肿瘤。

其胚胎发生上主要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

腹膜后腔是指位于横膈以下和盆膈以上,后壁层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腔隙,是软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源于腹膜后腔非特定器官的一大类肿瘤,其中逾半数以上为软组织肉瘤。

根据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统计资料,我国腹膜后肉瘤新发病应在每年9000~10000例。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后简称“腹膜后肿瘤”)涵盖了70余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方面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加之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多见的巨大瘤体,给相关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提出了较其他常见实体瘤更高的学术和技术要求,也给相关的医疗机构在诊治团队、设备、治疗模式乃至临床和基础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名词规范,本共识推荐采用“腹膜后腔”和“腹膜后肿瘤”的名称。

鉴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且该病已成为相对成熟而独立的一大类肿瘤。

相关组织已有相应诊疗指南,本共识不再涉及此方面内容。

1 共识的形成2 诊断2.1 影像学诊断腹膜后肿瘤病人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可能会多次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主要目的是:(1)评估肿瘤的质地和内部成分,肿瘤大小、数目、部位、范围、与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可能的病理学类型,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分期、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明确是否有远位转移病灶,以及转移病灶的部位、范围、数目、大小等。

(3)对拟行手术切除的病人,评估手术风险及有无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心脏和肺部疾患等)。

(4)手术切除可能涉及一侧肾脏者,评估对侧肾脏血管是否受累以及肾功能。

(5)评估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6)对经治病人进行随访。

2.1.1 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简单易行且最经济的腹部肿瘤初筛检查手段。

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

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

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

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发现困难,手术难度比较大,手术后易复发,超过半数以上的肿瘤为恶性。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不包括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大血管)的肿瘤。

临床上比较少见,占全身肿瘤的0.07%~0.2%。

疾病早期发现困难,手术难度比较大,手术后易复发。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组织起源为腹膜后间隙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

超过半数以上的肿瘤为恶性。

1 临床表现1.1 症状除了少数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外,初期一般多无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下列症状:1.1.1 占位症状:腹膜后间隙空间辽阔,肿瘤常常巨大,产生腹部胀满感,严重时影响呼吸。

少数情况下由于肿瘤内部出血,腹部胀满感可能突然加重,并可伴有剧痛。

1.1.2 压迫症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邻近脏器产生压迫,产生相应的刺激症状。

如肿瘤压迫胃可以产生恶心、呕吐;压迫直肠将导致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感;肠道严重受压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压迫胆管可以出现梗阻性黄疸。

肿瘤侵犯泌尿系统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压迫膀胱可以产生尿频、排尿急迫感;压迫输尿管产生肾积水症状;双侧输尿管严重受压者将出现尿毒症表现。

肿瘤侵犯神经或脏器时可以出现疼痛,如腹背痛、会阴部痛及下肢痛,也可能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

肿瘤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可以导致相应引流区域的皮肤如下肢、阴囊水肿和腹壁静脉曲张。

1.1.3 异位内分泌症状:少数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腹膜后肿瘤,根据所分泌物质的不同,可以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症候群。

如嗜铬细胞瘤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某些可以分泌胰岛素样物质的纤维组织肿瘤能引起低血糖症状;罕见的功能性间叶组织肿瘤可引起抗维生素D的低血磷骨软化病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me r h n t p mo y p e o y e CD8 T c l . J Ex e el s p M d,
20 0o eJ ,e 1 rv n i l o [ 3 Ki J ,Ki YJ,F l r J ta. P e e t n 13
膜 后间 隙的脂肪 、 松结缔 组织 、 膜 肌 肉、 管、 经 、 疏 筋 血 神 淋 巴 组 织 以 及 胚 胎 残 留 组 织 , 不 包 括 胰 、 、 上 腺 等 但 肾 肾 实 质 性 脏 器 和 大 血 管 的 肿 瘤 。P RT 发 病 率 为 2 3 1 万 , ./0 约 占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0 5 , . 占全 身 肿 瘤 的 0 0 ~ 0 .7 . 2 , 软 组 织 肿 瘤 的 1 左 右 。 在 美 国 每 年 新 发 病 约 占 5 10 00例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国 内外 文 献对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诊 断 治 疗 作 一 综 述 。 1 病理 分类 P RT 组 织 学 类 型 繁 多 , 内外 文 献 国
[2 1]
H r s miJ io u ,Tu c n G,C a g L,e a . A n ma hn t 1
c n rl r l f r NK i o e iy a d n ui e ta oe o J n b st n is l n
r ss a e Nat r e it nc . u e, 2 2, 2 00 0:33 3.
o a —n u e n u i e i t n e b a iy a e J f f ti d c d i s l r s s a c y s l l t . n c
Cln I ve t 2 1, 8: 7 i n s , 00 10 43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q华疝和腹 壁外 科杂 志 ( J 电子 版)01 2月 第 5卷 第 1 C i JHri Admnl l t Eetn di )Fbur 0 1V l , o 1 ・2 ・ 2 1年 期 hn e a bo i Ⅵ  ̄( l r i Eio ,eray 1 ,o N . n a S co c tn 2 5 9
ma in n s1 l g a ti 9,be in i 0,ol w— p f1 p te t falt te t ,t e e i a t n so lg a t n g s 1 f lo u o 8 a in so l he pain s h r s6 p n e t fma in n
t mo l e o e y a f ro e a in,n n o g rt e e r , 0 p t n so e in t mo t l lv . n u rai n e rat p r t v e o o o e ln e h n 5 y a s 1 ai t fb n g u rsi i e Co - e la
cuson El v to h e o n to fp i r er peio a u o l i s e ain t er c g a in o rma yr to rtne lt m r,t e t u iir x mi to e s n- ous hea x lay e a nain r a o
t mo . eh d A r t s e t e a ay i a o d c e n t e ci ia aa a d fl w— p o 9 p t n s u rM to s er p ci n l ss w s c n u td o h l c ld t n ol u f2 ai t o v n o e w t r r er p ro e l u rb t e n 2 0 o 2 0 n t e s c n f l ae o p tlo a in me i a i p i y r t ei n a mo ew e 0 0 t 0 9 i h e o d af i t d h s i fd l d c l h ma o t ic a a c l g . s l T e e p t n s w r i g o t y T p — h a o o r p y,C n ol e Re u t e s h s ai t e e d a n s c b y e B u r s n g a h e i T a d MRI T e n mb ro , h u e 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栗芳军;花亚伟;张占东;赵小立;许家亮;马飞;张永磊【摘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但不包括胰、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的肿瘤[1].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以及脂肪肉瘤[2].早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故定位及定性诊断均较困难[3],通过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对临床治疗指导.【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栗芳军;花亚伟;张占东;赵小立;许家亮;马飞;张永磊【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南乐县人民医院河南南乐457400;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但不包括胰、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的肿瘤[1]。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以及脂肪肉瘤[2]。

早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故定位及定性诊断均较困难[3],通过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对临床治疗指导。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分型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讲,PRT主要分为5类:中胚层发源的肿瘤;神经组织发源的肿瘤;泌尿生殖系统发源的肿瘤;胚胎残余发源的肿瘤;腹膜后异位组织发源的肿瘤[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腹膜后肿瘤一旦诊断,除淋巴瘤外,不论良性或恶性,不论肿瘤大小,只要是无手术禁忌证,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辅以综合治疗方案。

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切除率为65%,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5%。

1.治疗原则(1)力争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2)对确实不能完全切除者,做大部分切除或多次分期手术也有必要;(3)对无法手术者或手术有残留者,可用肿瘤毁损的治疗方法;(4)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仍不应放弃手术治疗机会。

2.治疗策略。

除恶性淋巴瘤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放、化疗多不敏感,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对于不能切除或部分切除的病人,在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此外,对于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前的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术后介入治疗能控制残余病灶,延缓复发;对于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放射疗法仅起姑息治疗作用,可减轻疼痛、改善一般情况和延长生命等。

下列情况可以考虑作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肿瘤;切除后肿瘤复发;部分切除后的肿瘤;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作为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如神经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3.术前准备腹膜后肿瘤来源于腹膜后多种组织,分类复杂,临床特点颇不相同。

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术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手术的难易度做充分的估计。

(1)血源的准备:巨大的腹膜后肿瘤或与血管粘连的肿瘤,由于分离切除时会发生大出血,要充分准备血源。

(2)肠道准备:当肿瘤侵犯到肠管,术中可能行肠切除术,特别对结肠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3)了解脏器功能状况:肾脏是腹膜后肿瘤最易侵犯的器官,术前应检查双肾脏的功能。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

1l床资料 l 缶
1 1 一般 资料 . 本 组原发性 腹膜后 肿瘤 患者 3 4例 , l 男 , l 8例 女 6例 。年 龄 1 .
5~8 3岁 , 均 41. 平 8岁。 1 2 临床表现 . 就诊首发 症状 腹部肿块 2 6例(6 5 。腹痛 2 例( 1 8 , 7 .%) 1 6 . %)腹胀 1 8例( 2 9 , 5 . %) 其他还 有恶心 , 呕吐 , 背部疼痛 , 腰 排尿 困难 , 排便困难 等症状 。其 中 l 因出血 性休克住 院 。体 检触及腹 部肿块 3 例( 8 例 0 8. 2%) 。

中 国保 健 营 养

C i et ae u i n h aH nhC rN tt n t ri o
原发性腹 膜后肿瘤 3 4例诊治 分析
於轶南 陈永学
【 中图分 类号 】R 5 4 5 7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 0 7 5 ( 0 oo — 1 O 一0 4 4 4 2 { ) 7 0 a 0 4 膜后 潜在腔 隙 巨人 , 位深 , 部 腹腔具 有高 度适应性 。所以 肿瘤在 腹膜 后膨 胀性生 长时 间长 , 临床缺 乏特异 症状 , 不易早 期发现 。临床 发现 肿瘤 已巨大 。大 多数 P RT病人最早 及最常见症状 为腹部肿块 和腹痛
进行结核 病健康 教育活动 时 , 应考虑 到某些 因素 对健康 教育效果的影 响 , 意宣传对象 的特征 , 注 比如文化程度 、职业 等。有研究报道 , 农村 女 性文化程 度 普遍 低于 男性 , 对结核病 相关知识 的知晓情 况也有低于 男性 的趋 势 , 以在进 行结核病 健康知识 的宣传 教育时还应 注意宣传 所 对象 的性别 , 针对 不同的 目 人群 , 标 采取适 当的 、有效 的宣传形式 , 将 文化程度 低的农民 , 别是女性 , 为重点人群 。充分利用人 们常用的 特 作 信息 媒体 , 如广播 、电视等进 行宣传 , 努力提 高人们的防痨 意识 , 消除 社会 卜存在的 对结核病 及病人 的歧视现 象 , 提高结核病 的发现 率和治 愈率 。同时 , 改革 医疗卫 生服务保障 体 系, 增加 政府投入 , 确保防治 工 作 的顺利 开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随访结果及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腹部彩超、三维CT、核磁共振。

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

20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R0),38例恶性肿瘤中7例(18.4%)完整切除(R0),23例(60.5%)联合脏器切除(R0),联合切除脏器包括结肠、小肠、肾脏、脾、胰体尾、膀胱、附件。

6例(15.8%)准根治性切除(R1),2例(5.3%)姑息性切除(R2)。

恶性肿瘤因局部复发行再次手术15例(50%),23例恶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R0),手术时间为(190±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0±210)ml,术后15~29 d出院。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26±1.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漏,1例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全组无围术期死亡。

结论影像学检查,尤以三维CT和MRI对巨大PRT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根治性完整切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即R0切除是治疗巨大PRT的首选的治疗手段。

标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软组织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根治性完整切除术;诊断;外科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发生于腹后壁,介于壁层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间叶组织、神经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等来源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来源的原发肿瘤以及源于它处的转移性肿瘤。

由于腹膜后间隙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和特点,使得肿瘤在发展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确诊时体积往往巨大,且严重侵犯重要血管及脏器,使手术的根治性受到限制。

PRT多为软组织肿瘤,约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5%,其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术后复发率高,约占53.7%[1-2]。

近年来临床上有增多趋势,如何早期诊断、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仍是目前临床关注和棘手的问题。

本文总结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巨大PRT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PRT巨大肿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平均(56.3±4.9)岁。

患者就诊时主要以腹部肿块者45例,腹部隐痛不适者37例,有压迫症状者21例,包括腹痛、腹胀11例,下肢乏力、水肿者2例,腰背部疼痛不适者3例,尿频、血尿者3例;以急性腹痛、腹膜炎就诊者2例。

1.1.1术前影像学检查本组58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或三维CT或MRI检查,凡肿瘤经影像学测量最大横截面≥10 cm者纳入研究组。

影像学上肿瘤最大者40.0 cm×30.0 cm,最小者10.0 cm×2.5 cm。

术前三维CT检查58例,阳性57例;MRI 检查15例,阳性15例;超声(USG)检查28例,阳性2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4例,4例阳性;静脉肾盂造影(IVP)7例,5例阳性;消化道钡餐(GI)检查5例,4例显示肠道受压移位或梗阻;穿刺活检3例,均与术后病理符合。

1.1.2肿瘤生长部位及病理类型肿瘤主要位于左上腹22例、右上腹9例、右下腹9例、左下腹4例、中线区3例、盆腔8例、几乎占居全腹腔者3例。

本组58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其中来源于间叶组织32例,神经组织14例,胚胎残留组织7例,来源不明者5例(表1)。

1.2方法1.2.1手术原理对任何肿瘤的合理治疗均应首先分析探索此类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不论哪一类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均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

①多呈膨胀性生长,一般不具有浸润性;②肿瘤一般具有完整的包膜;③不易出现远处转移;④易出现局部复发;⑤巨大肿瘤切除后,使瘤负荷降低,减少瘤体封闭因子,提高免疫功能并增强化疗效果[1,3]。

基于对上述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巨大的腹膜后肿瘤不应轻易放弃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可能,即使对复发病例也应做再次、多次手术切除的努力。

1.2.2手术方法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常因巨大瘤体侵犯临近重要血管及脏器,且肿瘤基底宽广,病灶巨大,操作空间狭小、术中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使得手术彻底切除受到限制。

随着新理论的提出、数字影像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普及,使得巨大PRT根治性切除成为可能。

一般认为,单纯手术治疗不加辅助治疗,应在肿瘤四周至少1.0 cm范围切除肿瘤,而配合辅助放化疗,可在肿瘤四周0.5 cm范围切除肿瘤[1],其手术方式如下。

①R0切除:包括根治性完整切除术(completed resection)和联合脏器切除术(combined multiple organs resection)。

前者是切除肉眼可见的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及其粘连牢固无法分离的组织(不涉及脏器切除),并清扫临近转移淋巴结,达到肉眼或镜下无残留病灶。

后者是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切除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将与其紧密粘连无法分离的脏器或组织一并切除,并重建重要管道系统。

②R1切除即准根治性切除术(quasi-radical resection):要求最大程度地清除腹膜后肿瘤病灶,可留置紧贴重要血管及脏器的少量残余病灶,术后联合放、化疗控制病灶发展。

③R2切除即姑息性切除术(palliative resection):肿瘤部分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仅限于肿瘤晚期,一般情况较差,且出现肠梗阻、穿孔、肿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为解决以上突发情况者。

1.2.3手术适应证PRT多数属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远处转移晚,即使肿瘤巨大也多数适用于外科手术治疗。

对巨大PRT手术适应证选择,经验是①腹膜后巨大肿瘤无重要血管及脏器侵犯或仅轻度侵犯者;②腹膜后巨大肿瘤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肾积水,甚至肿瘤自身破裂、出血者;③腹膜后肿瘤虽严重侵犯临近血管、脏器,但联合脏器切除或管道重建后,估计患者可高质量生存一年以上者;④全身情况好,心、肺、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尚能耐受手术者;⑤无全身广泛转移且患者经济能力可承受者。

1.2.4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以电话及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14年8月1日,随访率95%,随访中位时间(26±1.5)个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组5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腹部肿块及腹部隐痛为主。

检查手段主要为腹部彩超(USG)、三维CT(3D-CT)或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MRI)、胃肠及泌尿系造影。

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

20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R0)。

38例恶性肿瘤中7例(18.4%)完整切除(R0),23例(60.5%)联合脏器切除(R0),联合切除脏器包括结肠、小肠、肾脏、脾、胰体尾、膀胱、附件。

6例(15.8%)准根治性切除(R1),2例(5.3%)姑息性切除(R2)。

恶性肿瘤因局部复发行再次手术15例(50%)。

其中2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R0)患者,手术时间为(190±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0±210)ml,术中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患者均在24~96 h内胃肠功能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5~29 d出院。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26±1.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漏,1例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全组无围术期死亡。

3讨论3.1诊断PR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不易发现,待发现时肿瘤往往巨大,因此重视腹部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对PRT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USG 可作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腹膜后肿瘤愈小,其定位愈容易,肿瘤愈大,则判断其来源愈困难[5]。

目前腹部CT检查是诊断巨大PRT最为理想的方法,其可清晰显示腹膜后邻近脏器的梗阻、移位、变形、血管侵犯等继发改变,并能直观地显示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有无侵犯或血管内瘤栓形成,对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通过多方向扫描以及对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尚能准确显示肿瘤大小、范围、肿瘤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对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及良恶性等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6]。

DSA可了解腹膜后巨大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病变血供情况,以判断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提高肿瘤切除率。

GI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对判断肿瘤是否侵及胃肠道本身很有价值,并可协助排除原发于肠道的病变。

IVP适用于临近肾脏或输尿管行径的腹膜后肿瘤,可显示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的移位、浸润或尿路本身病变。

3.2手术治疗3.2.1围术期评估与准备由于腹膜后肿瘤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术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及准备,具体如下。

①影像学评估:明确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初步明确肿瘤能否完整切除、是否需要联合脏器或血管切除。

②全身状态评估:全面评估脏器功能及营养状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积极纠正脏器功能不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使其做好全面的准备。

③综合评估及准备:由于腹膜后间隙解剖关系复杂,血管丰富,多数肿瘤与血管、脏器关系密切,术中大出血及损伤概率较大,术前应有充足的血源的准备,充分的肠道(阴道)准备,合适的人造(自体)血管准备,并制定好手术方案。

④某些特殊病理类型肿瘤的准备:某些功能性肿瘤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术中常出现不可控的血压变化,对此类患者术前给予相关处理,使血压稳定,以免术中盲目被动。

⑤某些对放、化疗敏感的腹膜后肿瘤可在术前给予放、化疗,减小肿瘤体积后再行手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术后可根据病理类型给予辅助放化疗对患者的预后是有意义的[7-8]。

3.2.2手术难点和术中对策外科手术是首选或唯一可能根治肿瘤的方法。

研究发现[9],完整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78.4%,不能完整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0%,因此肿瘤能否完全切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0],而影响肿瘤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是重要血管侵袭和重要脏器侵犯。

手术操作时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按照无瘤原则,争取根治性完整切除肿瘤,包括肿瘤假包膜和周围受累脏器,努力做到无肿瘤组织残留才是手术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