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是由于英国从印度输入大量鸦片到中国引发的。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并接受了其他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的农民起义。该运动由洪秀全领导,他自称是天国的天公将军。在此期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并自称天京(即天国的首都)。运动最终失败,但对清朝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3.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发生于清朝末年的19世纪后半叶。该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国家现代化。洋务运动推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纺织业、船舶制造业和冶金业。

4.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运动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传统制度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等方案。然而,变法运动遭遇到了强烈的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5.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也被称为辛亥推翻,发生于1911年。这个事件导致了清朝的倒台,并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导,他提倡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6.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抗议运动。该运动由学生发起,抗议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文化运动的兴起。

7.北伐战争: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杨天⼀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战争(近代中国同西⽅的第⼀次较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时间:1840---1842年 2.发动国家: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3.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

4.导⽕线(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领导⼈:林则徐;主要事件:1839年6⽉3⽇虎门销烟)

5.主要事件:1841年初,英军占领⾹港岛。

6.签订条约: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个不平等条约)

(1)内容:①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

④英商进出⼝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次鸦⽚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发动国家:英法(美俄为帮凶)

2.根本原因:为了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

3.侵华罪⾏:

(1)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150多万平⽅千⽶。(《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龙江以北,60万;《北京条约》:中国乌苏⾥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

(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①开始标志:1851 年⾦⽥起义②领导⼈:洪秀全

③重要事件: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为推翻清朝,太平军组织北伐和西征;李秀成领导青浦⼤捷,⼤败洋枪队(美国⼈华尔);在浙江宁波慈溪的战⽃中,击毙华尔。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简答、论述的重点:

1、如何认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本章主要考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2、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4、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侵占中国领土: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走香港岛;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除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整个近代割走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俄,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6、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放天津等。

7、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8、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9、中国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从时代特点看,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已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运动的发展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它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担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担,从而使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从指导思想看,在五四运动中,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对运动起了指导作用。他们依据的理论武器,已不再是旧的民主思想,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从此焕然一新了

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

中共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共成立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共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P62-63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

第一篇: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课程重点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均见书,兹不罗列)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重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

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极复习资料(精心修改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极复习资料(精心修改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极复习资料(精⼼修改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终极复习资料

⽬录

上篇: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年

1、为什么说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看待鸦⽚战争⼀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明这⼀说法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

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天朝⽥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6、洋务运动

7、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8、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数仁⼈志⼠探索国家出路的艰⾟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章⾟亥⾰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领导的⾟亥⾰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化?

3、⾟亥⾰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三民主义p64-65

5、百⽇维新,戊戌变法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9-71

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p57

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

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1、戊戌政变前后的维新思潮

(1)“救亡启蒙”为维新思潮的主题。但相比较而言,政变前的维新思潮以救亡为主,侧重于变法和身体力行的政治操作,以救亡唤起启蒙,而政变后维新思潮的重心则在启蒙,大倡民权,以启蒙促进救亡。

(2)戊戌政变前:

早起维新派:①主张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②力主政治革新,变革社会政治制度,主张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③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以求得中国富强。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传孔子“托古改制的”的思想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主张中国应当积极变法图强,以逃脱王国的厄运。

(3)戊戌政变后:

戊戌癸卯年间维新思潮的发展:

①提出“民族主义”概念②倡导民权③提出“新民”概念

(4)戊戌癸卯年间的维新思潮是戊戌前维新思潮的深入,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较前都有很大的发展。

2、1905年中国各政治势力的表现

(1)清政府:

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并迫于国内忧患和国外压力,清政府积极进行新政改革:①废除科举制度,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与教育宗旨的确立,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

②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此后的“预备立宪”作准备。

③1905年,在清末新政名义下成立于1903年的中央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开始在全国推行新军编练。

(2)立宪派:

以康梁为首的君主立宪派积极鼓吹君主立宪制,要求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上篇

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

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

的贫困化;

3.西方列强的侵略;

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

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

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课件版本】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近代史 期末考试要点浓缩版

近代史 期末考试要点浓缩版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任务}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

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3、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二、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梳理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梳理

三一文库()/高三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梳理

[1]〕

1、涉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和中心:《游学译编》、《浙江潮》《民报》(日本东京)《苏报》(上海)

3、割地、赔款、开放口岸都有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4、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5、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标志: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7、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李大钊。

8、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10、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1912年3月孙中山宣布解职。

1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中英鸦片战争。

12、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1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14、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条约》

1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永安建制。

16、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国运动。

17、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伟大转折: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中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

19、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

20、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

21、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天津条约》(10处)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林则徐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清政府向英国赔

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还与英国签订《望厦条约》。

4.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中美签订了《望厦条约》。

5.《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赔偿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

商口岸。

6.《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四亿五千万两;

7.控制中国海关近46年之久的是英国赫德。

8.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9.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0.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最终归宿以及根本保证。】

11.——————————————————————————————————

1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详解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详解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特征有哪些?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⑴政治:中国闭关锁国政策⑵经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疯狂掠夺原材料和进行商品倾销⑶军事:列强入侵,实行不抵抗政策,设备陈旧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是什么?

最主要的两大矛盾:①外国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这两对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4社会阶级发生了哪些变动?

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5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2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6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超实用!

中国近代史

一、【概念阐释】

1、中国近代史:

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总特点:屈辱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中国近代化:

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法制化、民主化)

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工业化、市场化)

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科学化、大众化)

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城市化、多样化)

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

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兴中会1894檀香山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意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局限):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P41),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小结:

运动名称领导阶级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思想文化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派别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8—11课)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

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