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比较鉴别和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害识别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使用黄色板 等诱杀害虫。
05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水稻叶片和茎秆。病斑初期呈暗绿色,后期呈灰褐色,严重 时茎秆易折断,导致穗小粒少、空壳率增加。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使用药剂防治等。
水稻病虫害识别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水稻病虫害概述 • 水稻病害识别 • 水稻虫害识别 •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水稻病虫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稻病虫害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 质下降。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各种昆虫、病原菌、病毒等。
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控制用药量和频率,避免 滥用和过度使用农药。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 制的农药,以降低病虫害 的抗药性。
物理防治措施
使用灯光诱杀
使用银灰膜避蚜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等诱 杀害虫。
在田面铺设银灰膜,可有效避免蚜虫 的危害。
使用色板诱杀
纹枯病
症状识别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和穗部。叶鞘上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褐色,中央灰 白色。叶片上病斑呈云纹状或椭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穗部受害后呈 污白色或灰褐色。
水稻常见病害
《植物病理学》
水稻病害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本章内容
第一节稻瘟病(附稻胡麻斑病)
第二节水稻纹枯病
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
第四节稻曲病
第五节水稻条纹叶枯病
第六节水稻恶苗病
植物病理学2
前言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粮食作物。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报道的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在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并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的病害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最大,流行频率最高,危害程度最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
植物病理学3
第一节稻瘟病
一、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
发生。
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
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
植物病理学4
1、叶瘟
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
病斑类型可因气象因素和品种感病程度等而异。
植物病理学5
“三部一线”中毒部: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坏死部:病斑内圈为褐色;
崩溃部:中央呈灰白色,叶细胞完全被破坏;坏死线: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呈褐色线条状。
(1) 慢性型:典型病斑。
天气潮湿时,多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植物病理学6
(2) 急性型
•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都能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多在品种感病、适温高湿及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出现。
•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该病流行的预兆。
•当天气转晴、植物抗性增强或经施用药剂后,急性型病斑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植物病理学8
水稻恶苗病及其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及其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病害一般可致水稻减产5%~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一、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部越冬,潜伏在稻草内的菌丝体和稻草上生长的子囊壳也可越冬。带病菌的种子受侵染后,幼苗就会受害。病菌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分泌赤霉素刺激细胞伸长,引起徒长。未腐熟的带病稻草的菌丝体也能引起发病。本田生长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植株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
恶苗病病菌在31℃-35℃时最适宜生长,高于40℃或低于2℃都不能生长。催芽温度过高,苗床高温管理发病较为重些。但恶苗病不是检疫病害。
二、发病症状
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发病重的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死亡。发病轻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康植株高1/3左右,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秧田病株多在移栽前或移栽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 1 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尤其基部节间多,这是本病的特征。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发病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三、防治方法
恶苗病的防治可分为浸种消毒预防和病株药剂喷施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以浸种消毒预防效果最佳。
简析寒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病害防治Binghaifangzhi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最广,堪称第一大农作物。黑龙江是寒地水稻的主要产地,寒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水稻取得稳产高产、保证其优良品质的重要任务。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是根本性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措施。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本文将对综合防治寒地水稻病虫害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1寒地水稻主要病害
1.1立枯病
特征及危害:水稻立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育秧阶段,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如果遇到光照缺乏、连续低温、偏碱性土壤等条件,就可能引发此病害。此病害的特征是稻苗长势弱,茎杆脆弱易折,贴近地面部位呈红褐色霉变物,导致茎部发生腐烂,稻苗枯萎,如果病情较重的话可造成稻苗大片死亡。
立枯病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的办法是,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严格按技术标准催芽,气温保持在6℃以上开始播种,播种时密度要适当,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0克左右为宜,绝对不能超过这个播种量。在苗床管理上,要注意防低温冷害,保证棚内温度,定时为大棚通风,同时要抓好炼苗环节。以上这些措施,将对防止恶苗病和立枯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要根据稻苗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适时浇水施肥,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培育出抗病能力强的壮秧。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在稻苗生长发育至一叶一针期时,用立枯灵进行喷施。
1.2恶苗病
特征及危害:水稻恶苗病是在苗期发生的一种病害,此病害全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此病害的特征是病苗比其它正常的苗细且高,叶片呈淡苏色,根系发育不正常。有的病苗会在插秧前死亡,有的病苗不给结果实,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也叫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的
水稻幼苗叶片逐渐褪绿、变白、枯死,导致整株植株死亡。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
重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
1.土壤质量差:水稻恶苗病的真菌常常藏匿在土壤和植殖体中。因此,土壤中的有机
质含量高、通气性好、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气温高湿度大,特别是在
春秋两季,以及雨水充沛的时候,是水稻恶苗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3.播种前不良处理:在播种之前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种子表面的病菌会
传染给幼苗,从而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4.种植密度不当: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还与种植密度有关。密度过大,导致空气和阳光
难以进入水稻,使植株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增加了恶苗的产生。
5.肥料使用不当: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水稻的滞留,在潮湿的环境中易感染恶苗病。过量的磷和钾肥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也会使水稻叶片表面变硬,易感染恶苗病。
防治方法
1.土壤管理: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加强有机质的添加、粉碎和中和肥效,促进土壤微
生物的生长,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改善土壤结构,以减少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早期治疗:在发现幼苗叶变白、变黄、开花或倒伏时,应立即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
和处理。使用化学药剂或植物保护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扩散。
3.种子处理:在种子上涂抹杀菌剂或种植芽时,加入杀菌剂,以减少病菌的传播。也
水稻恶苗病防治有效方法
水稻恶苗病防治有效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它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水稻减产。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有效的水稻恶苗病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最基本方法。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2. 合理施肥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土壤肥力有关,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过量施肥。
3. 做好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在田间管理中,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积水,及时修剪水稻,保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4.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方法。生物农药可以有效
地杀灭病菌,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也没有危害。因此,在防治水稻恶苗病时,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农药。
5. 喷洒药剂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喷洒一些药剂,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来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但是,在喷洒药剂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只有在科学合理地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同时,才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青冈县水稻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期
植物保护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冈县水稻常发生的水稻立枯病和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特点,分析了病害的发病原因,并结合青冈县水稻的生产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立枯病;发病症状;致病原因;防治措施;黑龙江青冈中图分类号S435.1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1-0120-01
青冈县水稻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韩焕忠1朱萍2王晓艳3
(1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青冈151600;2青冈县青岗镇农牧中心;3青冈县劳动镇农牧中心)
青冈县水稻种植已由单一的2个乡镇逐渐发展到现在的6个乡镇种植,面积也增加到目前的8000hm 2,但往往由于农户种植经验不足及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各种病害时有发生。因此,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就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水稻种植户生产实践提供参考。1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以发病,病菌主要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生的主要根源。一旦发生水稻恶苗病,可导致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幅度可以达到50%。种子带菌率高、苗床密度过大、温度过高、种子受伤、浸种不彻底等因素均会导致水稻发病程度重。1.1发病症状
一是苗期感病。苗期感病主要与种子有关,其症状表现
为轻度感病的种子易生成徒长苗,一般比正常苗高1/3左右,植株相对细弱,颜色黄绿,根部发育不良,种苗叶片和叶鞘狭长,有些植株在移栽前后死亡。感病较重的种子一般不能发芽,即使发芽,也会在萌发后死亡。二是成株期感病。成株期感病症状主要体现在插秧后1个月以后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明显比健壮植株长,下部的几个节间会生出大量倒生的不定根,颜色多为白色或黄褐色。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植株大,有一部分发病植株在孕穗期枯死;还有一部分早抽穗,导致穗小、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枯死病株的叶鞘上会出现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恶苗病病菌。三是谷物受害。当谷粒受害较重时,颜色变褐,几乎不能灌浆结实,轻度感病时病粒外表没有明显变化,内部生有菌丝,尖端和基部的颜色多呈褐色[1]。1.2致病原因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附图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
水稻主要病害辨识与预防(附图)
一、真菌性病害
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祸害导致的白穗
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抓好两头,巧治中间”的预防措施。即为抓好苗叶辟邪和穗瘟,巧治叶辟邪。采用抗病品种就是预防稻瘟病的最为有效率的方法。水稻生长前期推行浅水诚灌,尽早适当烤田,后期和暖交错,推动稻叶老健;
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
3、药剂可以采用75%三环唑。叶瘟掌控在初发病期用药,预防穗颈瘟,一定必须在破口初期杀灭。
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
纹枯病轻微祸害状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长过程中也受到病虫害的巨大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
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
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感期,发病越早,损失越大。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
增多,出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出现包穗,而且结实率降低。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
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认识和掌握主要水稻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学会独立诊断鉴定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及掌握一些水稻病害的简易鉴别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水稻病害的新鲜实物标本,腊叶标本和病原菌玻片标本。病害特征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等。显微镜、
放大镜、滤纸、镊子以及实验常规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一)、稻瘟病
1、症状观察
水稻稻瘟病可发生于水稻各生育期,危害水稻地上部位。症状呈现多种类型,进行症状观察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叶瘟症状:观察叶瘟病部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心及病斑周围是什么颜色病斑上有无霉层区别急性型和慢
性型病害症状有何不同
节瘟症状:被害节在颜色上有何改变在形态上是否缢缩变细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的部位病部的大小病健交界处清晰否病部是否有霉层病穗颈部或枝梗以及病粒
在颜色上有何改变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否是否有霉层或其它病症
2、病原菌形态观察
病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梨抱属灰梨抱菌[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有性阶段
[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仅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自然界尚未发现。
取长有青灰色霉层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孢子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用玻片标本或挑取病部的霉层制片观察,注意分生孢子梗呈何形状,分枝否分生孢子形状有何特点是几个分隔有无颜色
水稻常见病虫害
水稻重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水稻病害
• 1.纹枯病(三病之一)
•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
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
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
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
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
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
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
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大水
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
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2、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化学防治: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加水50千克喷雾。富士一号
2. 稻瘟病(三病之一)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用咪鲜胺治水稻恶苗病要防抗药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意义:对于获得性抗药 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菌 、害虫等对药剂的适应机制 ,为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 据。
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的抗药性研究
研究背景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咪鲜胺是一种常用 的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然而,随着咪鲜胺的长期使用,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 问题逐渐凸显。
用咪鲜胺治水稻恶苗病要防抗药性
2023-11-10
目录
• 引言 • 水稻恶苗病简介 • 咪鲜胺概述 • 抗药性研究 • 防治措施建议 • 研究展望与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 胁。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 常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
随着咪鲜胺的长期使用,抗药 性问题逐渐凸显,成为水稻生 产中的一大难题。
防治建议
为防止和延缓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咪鲜胺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连续使用;推广轮换用药制度,使用不同作 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加强农业防治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张小飞, 王绍敏, 孙俊铭, et al. 咪 鲜胺及其复配制剂对水稻恶苗病
研发新型药剂
加大投入,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 杀菌剂,以替代或补充咪鲜胺的使用 。
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
・ ( ) 用 抗 病 品 种 , 宜 香 优 1选 如
起初为暗绿色线状短斑 , 以后沿两
边蔓延扩展 , 成边缘有 波状 纹的 形 长条状 病斑 ; 凋萎 型症 状 , 常在秧 苗移栽后3 4 ~ 周发生 ,先见幼 苗一 二 片 凋 萎 , 之 发 展 到 各 叶 , 向 继 并 其它分蘖发展 , 最后整株甚 至全丛 凋萎 , 失去水分枯死 。 白叶枯病属 细菌性病 害 , 防治 方法 与细菌性条斑病 相同。
1主要 症 状 .
( ) 粒稻瘟 : 要 发生 在谷 5谷 主 粒上 , 色或黑褐色 。 褐 2发 生特 点 . 病菌 在稻草及病谷上越冬 , 主
要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 ,高温 、 高
湿 易 发病 。 后期 偏 施 氮 肥发 病重 。
3 防 治措 施 .
菌 性病 害的药一 种或 两种交 替使 用, 喷雾防治1 2 , ~ 次 以后视病情进 行 防治 。 ( ) 稻 白叶 枯 病 三 水 症 状 : 叶枯 类 型症 状 和 凋萎 分 型症 状 两种 。 叶枯 类 型 症 状 中 , 最 常 见 的是 病 斑 从 叶尖 或 叶 缘 开 始 ,
( ) 四 水稻 恶 苗病
系列 、绵 Ⅱ优8 8 3 等较抗 稻瘟病种
子:
( ) 稻瘟 : 苗在靠 近土 面 1苗 病 的茎基部 变灰黑 色 ,上 部淡 红褐 色, 使整株幼苗卷曲枯 死。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七、水稻烂秧病
症状: 生理性烂秧:由低温缺氧引起的,为幼芽卷曲变黄褐色至褐色, 幼根变黑;盐碱害引起的烂秧为芽尖有盐霜;由风害引起的为芽尖吹 干黄萎。侵染性烂秧:绵腐病和腐败病幼芽被害部分初呈乳白色胶状 物,后呈黄色绵状物;立枯病为茎基腐烂易拔起,心叶萎垂卷缩,茎 基软腐,全株黄褐枯死。
水稻胡麻斑病病叶
水稻胡麻斑病放大
二、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次年稻草上的分 生孢子借风传播到秧田和大田,由稻苗表皮或气孔侵人。播种病谷,
谷壳上潜伏的菌丝能直接侵害幼苗。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病株上
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均可再侵染。一般土壤缺肥、缺钾、沙质土、 酸性土和长期积水田发病较重。在温度25-30℃条件下,只要有短
水稻恶苗病田间病株(很高)与健株的比较
水稻恶苗病病株茎节上 倒生根(右)与健株茎(左)比较
四、 水稻恶苗病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后,病菌随着种
子萌发而繁殖,引起苗枯;以后在病株和枯死株表面产生的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落到花蕊上,萌发侵
但穗小粒少,产量很低。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长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病原
菌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以下是关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详细说
明。
一、发生原因:
1.环境因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湿、高温、高光照的环境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
2.土壤因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也与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肥力等土壤因素有关。过酸或过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或过低的土壤以及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土
壤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3.种子和苗种质因素:种子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种子萌
发前后被病原菌侵染,或者种子自身带有病原菌,都会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4.病原菌: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常见的有青枯病丝菌、稻纹
枯病菌、立枯病菌等。这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水体等途径传播,并在适宜的环
境下引起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1.良好的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根本措施。包括亩土施足足量
的基肥和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叶和病秆,减少病原
菌的侵染和传播。
2.选用抗性品种: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在选育新品种时,应注重病害的抗性评价,选择抗性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
3.种脱毒苗种:选用经过脱毒处理的苗种,可以减少病原菌的带入,降低水稻恶苗病
的发生。在苗种繁育、贮存和销售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并采取有效的灭菌措施,确保苗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稻根、幼苗等部位,严重影响了水稻
的正常生长发育。下面将介绍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 发生原因:
1.1 天气条件:水稻恶苗病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多雨或高湿
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病害。
1.2 土壤条件:恶苗病主要发生在酸性土壤或缺氧的土壤中,这些土壤条件下利于真
菌的繁殖和生长,并使水稻根系易受到真菌侵袭。
1.3 接种源:恶苗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秧田土壤和水源传播,种子和土壤中的
病原菌引起的初发病是造成恶苗病大面积流行的重要原因。
2. 防治方法:
2.1 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将水稻种子浸泡于0.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然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行播种。这样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真菌孢子,减少病原菌传
播。
2.2 合理施肥:恶苗病溃疡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土壤的缺氧,因此在播种前进行旱越、
翻耕等措施,提高土壤透气性。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促进病菌繁殖。
2.3 防治虫害:水稻恶苗病往往与虫害同时发生,虫害的伤害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在播种前要做好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清除水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4 使用防病剂: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于含有有效成分的农药中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时可以添加一些有效成分的农药或生物制剂,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病害发生初期,
及时进行喷施药剂,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5 杂交培育: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抗恶苗病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