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 常用修辞分析及例举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例析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例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复沓、互文、比拟等。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
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
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
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
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
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
酒怀,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修辞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如:
(1)“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心无价》)
(2)思想是人生的一种的境界。浮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浅薄的生命装不下广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于伟大的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览群书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产生于历尽艰辛后的总结,独辟蹊径。(《思想是智慧的路标》)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排比修辞,(1)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什么是“孝”,告诉读者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因为“孝”是无法弥补的。(2)段运用排比修辞,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3)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一阵清风,当你惊慌失措时,为你拭去焦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荒寂时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
手法
高考作文是考生们的一项重大挑战,不仅要求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还需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给文章增添亮点,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常见且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有相
似之处的对象进行比较,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当我们要表达
一个人勇敢无畏时,可以使用“他像一只雄鹰一样高飞在天空中”来进
行比喻,让读者对这个人形成鲜明的形象。
二、夸张的表达
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的丰富想象力时,可以使用“他的脑海中有无数个
星球,每一个星球上都生活着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来进行夸张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人丰富的想象力。
三、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是一种有效地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不
同之处或相似之处,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例如,在写一个美丽的
风景时,可以进行对比,如“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飘荡,宛如一幅
美丽的画卷;而废弃的工厂则破旧不堪,它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
对照描写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风景之美。
四、排比的应用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结构进行排列,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例如,“他努力学习,他勤奋工作,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样的排比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整齐有序,增强表达的力度。
五、反问的运用
反问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使表达更具说服力。例如,在叙述一个人的成就时,可以用反问句“他取得这一伟大的成就,岂是等闲之辈所能及的吗?”来突出这个人的非凡成就。
高考九种修辞手法解析
高考九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喻词:像、似乎、如、若、犹、好像、仿佛、似的、宛如、好比、犹如等。
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暗喻喻词:是、就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3、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无穷;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2)“晨钟云外湿”。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二、比拟:
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拟物:
(1)把人比作物,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rhetoricaldevice)是正式文体中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它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的总称。通常把文字韵律、比喻、夸张、拟人、象征、因果关系、排比、对偶等统称为修辞格。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也是思维和写作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表达清楚,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八大类:
一、比喻: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比作一个概念,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谦虚就像冬天的雪花,美丽不可言传。”
二、拟人:把情况比作人,除了产生可爱的感情(尤其是针对动物),还能使文字有弹性。例如:“静静地,海盗船驶过,像一只叼着有宝物的海鸥飞行。”
三、夸张:把一件事情放大,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他们的欢呼声比做一个地震一样,把山崩了。”
四、排比:在文中不断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词句,使文章更加快速、有力。例如:“她伸出双手去拥抱未来,伸出双脚去追赶未来,伸出思想去探索未来……”
五、对偶:在文章中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以突出强调一点。例如:“时间不等人,人等时间”。
六、因果关系:把前面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后一个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使文章更有条理。例如:“孩子们
总是讨厌学习,好象害怕学习一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七、象征:把一件事情或概念与另一件事情、概念或实体形象相结合,以表达一种抽象、宏大的概念或观点。例如:“唐诗是一座宝库,大家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
01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
构成
本体、喻体、喻词。
03
作用
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
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高考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实例
高考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实例
为你整理高考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实例,更多高考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
高考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实例
1、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3、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许多,如比方、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方:
它是用某一详细、浅显、熟识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邃、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简单深化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详细、简洁,给人以显明的印象;用在争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详细,使深邃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方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方(比方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方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似乎、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精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溢诗文的意境,构成特别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芳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_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_常用修辞手法
及作用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应用实例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应用实例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常
涉及的知识点。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2023年高考语文中常
见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而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
形象地表达某种意义。比喻能够丰富文字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感。
实例1:在讨论自然环境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美丽的景色,如“大海如同一面银色的镜子,熠熠生辉”。
实例2:在讨论人物形象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描绘其特征,如“他的眼睛像一把锐利的利剑,透过人们的心灵”。
二、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感情、意愿
等特点的修辞手法。拟人可以给文章增添情感色彩,使文笔更生动。
实例1:形容风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赋予其人性化特点,如“风
儿轻轻地吹拂着大地,低声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实例2:在描述植物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让植物栩栩如生,如“那棵大树伸出自己的手臂,拥抱着阳光”。
三、夸张
夸张是一种将事物的特征或现象进行夸大的修辞手法。夸张可以塑
造鲜明的形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实例1:形容夜晚的静寂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其宁静,如“寂静的夜晚,连一颗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实例2: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凸显其惨烈,
如“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伤亡让人痛心”。
四、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问句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修辞手法。反问可以在
文章中起到强调和烘托的作用,增加语言的力度。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比喻——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一般比喻句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诗经中的“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指的就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1.明喻: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比喻词有:像”“如同”“好比”“仿佛”“宛如”“一样”等。例如:
①姑娘就像花一样,小伙子心胸多宽广。
②网吧如同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园周围。
③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或者不用比喻词的比喻。如:
①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②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
3.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如:
①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如范仲淹、岳飞、文天祥、陆游、于谦、林则徐、谭嗣同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同时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同,不是同一类事物。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一)、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
辨析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种类:
(1)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般是“像”“仿佛”等。【示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高尔基《海燕》)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示例】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茅盾《白杨礼赞》)
暗喻还有以下几种变体: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示例】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正如)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示例】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感情比作潮水)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示例】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示例】叶修开着火车冲到那坐标时,看到了苏沐橙守着一个圣诞小偷,却没有去攻击。(《全职高手》)(火车指圣诞小偷的群体,体现了多、声势浩大的特征)(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2、比喻的作用:
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3、答题范式:(切记联系文章内容)
分析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01.拟人
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
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
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
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手法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用于丰富文章的表达
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在高考满分作文中,巧妙地运用
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等级和品味。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修辞手法
展开,详细讨论如何运用它们来进行高考作文写作。
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类比或隐喻来使描述更加形
象生动。在高考作文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比喻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或描绘细节,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在描述大自然美丽景色时,可以使用“犹如世外桃源”、“如诗如画”等比喻手法,使读者对景色产生共鸣。
二、排比
排比是指在文中通过列举相似或对称的事物或概念,以增强表达的
力度和效果。在高考作文中,通过排比手法可以使句子的语音、节奏
更加鲜明,并增强表达的冲击力。例如:在阐述一个观点时,可以使
用“不是……而是……”的排比结构,将观点阐述的更加清晰明了。
三、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渲染来达到揭示事物本质或者增强表达效果
的修辞手法。在高考作文中,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使用夸张的修辞
手法强调其某种特征,如“他的鼻子高得可以撑起一支军刀”,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对偶
对偶是指在句子或段落结构上通过一定的对称方式进行呼应或对应,营造出一种艺术上的美感。在高考作文中,通过对偶手法可以使得文
章更加平衡和谐。例如:在叙述对立观点时,可以使用“A而且B”、“既A又B”等对偶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观点的对比
和冲突。
五、反问
反问是一种没有实际回答的提问方式,常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的这些常用修辞!你都会了吗?(附:案例分析)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素养,在高考语文和中考语文的考察中,通常表现在选择题、古诗文写作、仿写等题型。不仅如此,在语文写作中,掌握修辞,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富有韵味。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
比喻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的目的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中心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 构成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同时,他们之间也需要有相似之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成立,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举例来看“他的性格像母亲”,在这个小短句中,本体是他的性格,喻体是母亲,这两者是不在同一个层面的两个事物,而且在本质上可以呈依托的关系,无法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2) 分类
A.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B.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C.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D.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3) 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喻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梧桐就住在那栋楼的对面中央的位置,他比其他树都高大很多。
(片段二)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闲读梧桐》节选片段
片段一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梧桐树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树的对比,并没有任何修辞手法的修饰。
我们观察下片段二中的划线句子,文字通过比喻的写作手法,先后把梧桐树比喻成“伟丈夫”、“矜持的少女”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的特点。而这种比喻的手法的运用,也更好的在写作中为我们传达出作者字里行间中对于这颗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我们在进行写作时,比喻手法虽然只是为我所用的一种对于景物、人物的描述,但是如果运用的好,则可以很好地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你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高级表达情感的方式。
2
比拟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比拟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 分类
A.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写作中非常常用的手法,后面会详细讲解)
B.拟物
拟物又包括两类:
一类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另一类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拟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我很怀念我的青春,每每回忆起,都能让我很感伤。
(片段二)
把青春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垂垂老矣的时候,用文火一起温来喝,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掀开壶盖,铺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两段表达的感情都十分清楚,都是在写青春的易逝与怀念。片段一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诉说,片段二则将青春比作酒,把青春比作月光,用了比拟的写作手法,将青春的令人沉醉以及美好通过两个酒和月光进行概括,使读者一下子就能带入情境中,新颖别致,颇具诗意。再者,“饮酒”本是一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超凡脱俗。
在现实写作中,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很好的办法。就像第二段的描写,谈到青春的时候可以写,谈到时光的时候也可以写,谈到怀念父母健在的日子,怀念童年感叹成长的时候也可以写。
3
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更活泼、亲近。
(1) 分类
A.把非生物拟人化
把一些非生物的事物,如“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B.把有生物拟人化
把一些生物,如“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C.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把一些抽象概念,如“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2) 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拟人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那年三月,我一个人一路北上回到了鲁院,院子非常冷情,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