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

1、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
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
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
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
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一天,罗程果然因为瞪眼一类小小的怨仇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赶出宫廷,押赴他到京城衙门依法处治。
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
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
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
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
”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
2、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就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个子。
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3、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
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
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
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
语文翻译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劫后余生: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假思考: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刀跟火种。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语文翻译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这里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辉映环绕(在亭的)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它的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然而)喝点酒,做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地表达自己幽深内藏的情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仰首观蓝宇宙的广大无边,俯看考察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这实在是值得快乐的事啊!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驱逐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与人面对面的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
4.向之所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很快就已经变为陈迹,(人们)尚且不能不因此心生感慨,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后都会归结于消失。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每当看到古人(对生死)抒发感慨的原因,总是像符契那样契合。
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翻译:况且我与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那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他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同长存。
语文实词翻译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1、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 ,洁净的样子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语文翻译

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这一年,天子首次举行汉朝的封禅大典,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而愤懑将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
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
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3、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4、《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其,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出奔逃亡不能保有自己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
5、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6、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7、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去为父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罪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8、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是缀述历史旧事,整理归纳世间传闻,并不是所谓创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这就错了。
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2.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战则请从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行。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译文: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普通话翻译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普通话翻译《公输》(墨子)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存有什么嘱咐呢?”墨子说道:“北方存有一个欺负我的人,愿意利用你杀死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道:“我愿送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道:“我采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东站出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叩,说道:“恳请向你说道说道这义。
我在北方听闻你所造云梯,将用它攻取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存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严重不足。
现在牺牲生命严重不足的人口,劫掠有余的土地,无法指出就是智慧。
宋国没罪却攻取它,无法说道就是仁。
晓得这些,不回去争论,无法称为忠。
争论却没结果,无法称得上弱。
你采行义,不回去杀死那一个人,却回去枪杀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到了楚王,说道:“现在这里存有一个人,抛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们存有一件衣裳的短衣,却急于回去偷走;抛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们只有乌达河,却急于回去偷走。
这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提问说道:“这人一定患上了盗窃病。
”墨子说道:“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是彩车与好家伙较之。
楚国存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著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没了野鸡、兔子、狐狸都没,这就像是美食佳肴与乌达河较之。
楚国存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这就像是华丽的丝织品与衣裳短衣较之,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看,我指出楚国反攻宋国,与存有盗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指出大王您如果这样搞,一定会危害了道义,却无法据存有宋国。
”楚王说道:“不好啊!即使这么说道,公输盘已经给我所造了云梯,一定必须攻下宋国。
语文翻译

<六国论>翻译: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和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相比较,(前者)实际多百倍。
翻译:想到他们去世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尺寸大小的土地。
翻译: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翻译: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翻译: 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在六国之后却自取下策跟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伶官传序>翻译: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翻译: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 从像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小笋,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十寻高的大竹,都是一生长出来就有节有叶的。
翻译: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认识与行动的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这都是不学习的过错。
翻译: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哪里仅仅是画竹这件事呢?翻译:与可画竹,最初不看重自己的画。
拿着缣素请他画画的四方的人士,脚踩着脚不断涌进他家门口。
翻译: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谷中游玩,晚上煮笋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骤然大笑,口里的饭喷得满桌都是。
<祭十二郎文>翻译: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翻译: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翻译: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翻译: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使他的继承人去世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呢?翻译: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没有几天分离;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为你悲伤的时间已不多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语文翻译

一场春雨过后,河水漫过小桥,人们正愁着怎么过河呢?正好一只小船从柳阴下划了出来。
160.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岁月流逝,时光不再,樱桃又红了,芭蕉也绿了
146.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入夜,月光随着无声的河水静静地流逝,我在那杏花疏影里吹起短笛,不知不觉已曙色满天。
14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小楼上卧听一夜风雨,到了天胆,深巷中传来听卖杏花的声音。
14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和学问是抽象的理论,要去亲身参加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变成自己的实际才干。
15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片碧绿莲叶无边无际,阳光映照荷花格外艳红。
158.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15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人似乎比起黄花瘦,形容人之憔悴。
15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15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149.翻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人死了以后才能评定他的功过。
语文翻译

《田单列传》1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
——齐国人逃跑,在道路上争夺拥挤,因为车轴头折断而车子毁坏,被燕国人所俘虏。
2遣使约降于燕。
——派遣使者约定向燕投降。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送走夕阳,迎来皓洁的月亮,也是谪居生活中的美事啊!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希望后来的人与我有相同的志趣,接着修葺它。
(10年真题)3.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了。
《种树郭橐驼传》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凡是长安富豪人家修建观赏游览场所及贩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请他去为他们种树。
2.且硕茂蚤实以蕃。
——而且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
——能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罢了。
4.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那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就得以保全了,它的本性也得到发展了。
5.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甚而用手指甲抓破树皮来验看它是死是活。
(11年真题)7.木之性日以离矣。
——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地丧失了。
8.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见官吏们喜欢把法令弄得很烦琐,好像很同情百姓的样子,可是最终却给百姓造成灾祸。
(06年真题)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而人心安定呢?(12年真题)10.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早早地让你们煮蚕茧取蚕丝(09年真题)11. 其莳也若子——栽种时像对待字女一样细心(10年真题)《西湖七月半》1.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萧笛低吹琴瑟轻弹,笛声和歌声相伴和。
(13年真题)2.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不乘船不坐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
(06年真题)3.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亮月也看,看月亮的人也看,不看月亮的人也看,而实际什么也没看到。
语文翻译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5、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论君子》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翻译:孔子说:”说话必须要有信用,行动必须要果断。”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5、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没有不知道(不了解,不宽容)你的朋友 (你)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
16、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好几次,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结交朋友是否诚实信用,对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实习了吗?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7、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翻译:孔子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8、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语文中文言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临别赠言吾友子文,生于贫贱,长于草莽,未尝一日得志。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因贫贱而自卑,不因失意而消沉。
子文曾对我说:“人生如梦,富贵如浮云。
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
”他告诉我,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在逆境中找到快乐。
子文虽然一生平凡,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智慧。
他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的言行,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如今,子文已经离世,但他的教诲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我想,他一定会希望我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临别之际,我想对子文说:“你的离去,让我深感悲痛。
但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我会牢记你的教诲,继续前行,不负你的期望。
”子文,愿你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你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的人生道路。
语文翻译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原文: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原文: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译文: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原文:是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也: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译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全国。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原文: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故君子先慎乎德。
译文:统治者获得民众拥护就能取得国家,失掉民心就会丧失国家。
因此君子首先要慎修德行。
原文: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美德是根本,财富是枝叶。
《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语文考试文言文翻译词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翻译】南昌是古代的豫章郡,现在的新府是洪都。
星辰分布,分属于翼、轸两星宿,地理位置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它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着荆楚之地,连接着瓯越地区。
这里的物产丰富,天上有宝贵的宝物,宝剑的光芒直射到牛、斗二星宿的所在;人杰地灵,徐孺曾下榻于陈蕃家中。
【词义解释】1. 豫章故郡:豫章,古代郡名,即今江西省南昌市。
故郡,旧时的郡治。
2. 洪都新府:洪都,即南昌,因地处洪州而得名。
新府,新的府治。
3. 星分翼轸:星辰分布在翼、轸两星宿之间。
翼、轸,均为星宿名。
4. 地接衡庐:地理位置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5.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
三江,指长江、汉江和淮河。
五湖,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和洪泽湖。
6. 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着荆楚之地,连接着瓯越地区。
蛮荆,指荆楚地区。
瓯越,指瓯越地区。
7. 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天上有宝贵的宝物。
物华,指物产之美。
天宝,指天上的宝物。
8. 龙光射牛斗之墟:宝剑的光芒直射到牛、斗二星宿的所在。
龙光,指宝剑的光芒。
牛斗,指牛、斗二星宿。
9. 人杰地灵:人才出众,地灵人杰。
人杰,指人才出众。
地灵,指地方灵秀。
10.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曾下榻于陈蕃家中。
徐孺,指东汉时期的名士徐孺。
陈蕃,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陈蕃。
榻,指床榻。
【总结】《滕王阁序》是一篇描写南昌风光和赞美地方人才的文言文。
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和词义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中涉及的词汇和成语,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都是汉语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语文好词带翻译

语文好词带翻译
1.安然无恙:恙:疾病,亦借代灾祸。
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
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2.拔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它长高。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
涉水:徒步过水。
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4.百看不厌:厌:厌倦。
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
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5.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
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6.搬弄是非:搬弄:挑拔。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
7.变本加厉:本:原来。
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
多含贬义。
8.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语文翻译(完整版)

语文翻译一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阴名之也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
4斯固百世之遇也这实在是一百代才能遇到的啊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就是现在被绑着手在墓中的这五个人6略(自译)7略(自译)8臣乃市井鼓刀徒者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攻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的形势人家好象是切肉的刀和案板,我们是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12梁文即楚将项燕梁文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13略(自译)14略(自译)15略(自译)16略(自译)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二被动句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是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3信而见疑,忠而被俘,能无怨乎?相信信任却被怀疑,忠诚却被俘虏,怎么没有抱怨呢?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俘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7吾不再举全吴之地,十万只众,受制于人。
我不再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馅之蔽明也,邪曲之公害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
倒装句主谓倒装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语文书翻译文言文

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由也好勇,求也好仁,何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做什么呢?”冉有也问道:“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公西华接着问:“子路问‘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您说‘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冉有问‘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您也说‘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子路喜欢勇猛,冉有喜欢仁慈,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冉有因为过于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往直前;子路过于勇敢,有时候甚至超过常人,所以我让他有所收敛。
”解析:这段对话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教育方法。
子路性格勇猛,孔子提醒他在有父兄在世的情况下,不应轻易行事;冉有性格仁慈,孔子鼓励他勇敢行动。
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子的教育方法。
面对不同性格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反省,时刻保持谦逊,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此外,这段对话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听到正确的道理后,应该立即付诸实践。
然而,实践过程中要考虑到具体情况,不能盲目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要充分了解和评估各种因素,确保我们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
总之,《论语》中的这段对话,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杨亿巧对
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
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郤正知道了这事就对他说:“如果晋王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于是心向着西面而悲伤。
没有一天不思念呀。
'就闭上眼睛”适逢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
4.斗牛图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用尽全力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的,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5.黄琬聪慧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同。
6.叶相判案
叶梦锡丞相,曾经在常州做太守。
有两家是邻居,有一家盖了一个高屋子,屋脊超过邻家的屋脊。
邻居便起诉他,说那家人其它时候还将会占了自己的地方。
叶梦锡判决说:“东家的屋子被西家遮盖了,你仔细想也没什么利害关系,以后那家人拆屋了再另外陈述你的言词吧,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
7.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
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
8.释车而走
齐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将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
”景公急忙起身。
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
景公说:“赶快乘千里马驾车出发,让主管韩枢驾车。
”跑了几百步,认为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就把车马都丢下而徒步奔跑。
9.唇亡齿寒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
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10.奇货可居
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
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
”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
”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
”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
秦国的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
住在邯郸,我愿去为他效力。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