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161121(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基础。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分)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

)辈哪来的金窝窝?在羡慕他人有个好爸爸的同时,你是否会想过,自己的子女呢,会有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爸爸?1.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逗号B.顿号C.分号D.句号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跋B.拔C.拨D.沷3.“胼.手胝.足”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BìngdǐB.BìngzhīC.PiándǐD.Piánzhī4.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共存 B.发祥地证明并存C.发源地证明并存 D.发祥地表明共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B.卡塔尔和沙特两个队还有一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全厂职工听取和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7.按排列顺序,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一、名篇名句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1)荀子在《劝学》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理。

例如“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用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通过学习能超越自我的道理。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凄凄不似向前声,”。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三句,描述了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军队驰骋中原、气势威猛如虎的情形。

二、语言文字运用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其中许多观念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如“为政以德”“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在浪漫瑰丽的想象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

C.《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老监生”鲁四老爷、“善女人”杨二嫂等。

D.《哈姆莱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叔父杀兄娶嫂、篡夺王位,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三、小阅读3.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写自己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

B.“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两句,诗人借“尘网”“樊笼”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写诗人回归田园后在南野开荒,决心持守愚拙本性,不学伪巧,不争名利。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描写诗人居所,这里门庭一尘不染,室内空无一物,衬托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1)

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1)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匮.乏溃.烂馈.赠 B.露.脸露.馅揭露.C.散.架解散.散.装 D.海蜇.惊蛰.螫.针2.下列各组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心胸狭隘性情暴燥 B.敲诈钱财价格不菲C.空旷静寂嘈杂喧嚣 D.仪器精密账单明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家的法治..发展受自身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无论罗振玉与.王国维,都为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C.做工作不但要考虑今年,而且要考虑到明年,以至..今后几年。

D.讽刺难免是要夸大事实的,但是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范宝利过了四十岁便开始感恩他几乎每天都拥有这样的早晨。

B.程光明故意晚到了十几分钟,他就是想观察一下胡晓月的反应。

C.文艺品质的优良、精致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精神质感。

D.气温超过人的正常体温时,过多裸露不仅不凉爽,反而会更热。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天渐渐暗下来了。

▲正遐想着,▲突然发现不远的前方有人向她的车子招手。

▲松了油门,车子缓缓停下。

A.杨柳她 / B./ 她杨柳C.杨柳 / 她 D.她 / 杨柳6.下列对话,答话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是()A.“今天是礼拜天,你还到学校干什么?”金六爷问。

“就是去趟学校。

”李来喜答道。

B.刘燕南叫她:“喂!等等,你没事吧?”“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小丽说。

C.县长说:“你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钵儿说:“你手下的人水平高,解决得我无话可说。

”D.陈大昆打来电话:“到哪儿了?”万晓艳不耐烦地说:“地铁电梯上呢。

”7.下面文中“后主”指的是()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

辽宁省沈阳市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一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一语文试卷

【精品】辽宁省沈阳市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刹住“四风”,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马看花....,同样也需要群众举报监督的“锦上添花”。

B.制造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的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C.在新春庙会的民间工艺秀现场,刺绣、面塑、剪纸、吹糖人等众多民间绝活亮相,令观众目不暇接....。

D地的游客带来壮美的体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蔬菜、西兰花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

B.为“苹果智能手表”节省用电,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仅在佩戴者抬起手腕,拟查看表面时自动唤醒。

C.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

D.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攻,其他支付厂商也加紧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产品出新,推出面向企业端的移动支付产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些年,春晚小品主要有三个缺点:乏味、老化和媚俗。

,,,;,;。

以上种种,既对小品的发展也对如何认识今天的观众提出了挑战。

小品如何转型,如何在春晚的舞台上再现活力,是生存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

①表演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②对通俗与庸俗之间的分寸拿捏不够,一些作品为迎合观众而不顾尺度,这是媚俗③新的题材难找,想象力又不足,剧本立不住④创作乏力使得小品缺少观众的认可⑤这是乏味⑥表演方式老化使得观众兴趣降低,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⑦这是老化A.②⑥⑦③①④⑤B.②③④①⑦⑤⑥C.④③①⑤⑥⑦②D.③⑤①⑦④⑥②4.(题文)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

(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晚年自题画像的两句话“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带着无限心酸的自我调.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认,苦难的□炼成就了他文化创造巨大功绩,促成了他人生思考的深邃.和文化性格的完善,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英中最为炫目( )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垂B.陲C.锤D.捶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tiáo suì B.diào suíC.tiáo suí D.diào suì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C.、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4年的抗战史,充分________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________伟大民族精《风云儿女》等作品,从不同角度______神,成为抗战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大刀进行曲》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赴国难”的英勇抗争群像,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

A.显现弘扬雕刻B.彰显表扬雕刻C.彰显弘扬刻画D.显现表扬刻画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1)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1)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1)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题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1)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

作者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

(3)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以“学习重在积累”为主题的班会,你可以引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从正面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被誉为“楚辞之祖”,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南宋词人柳永、姜夔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记忆。

B.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开创了“社会问题剧”样式。

歌德和惠特曼分别是是德国诗人和美国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浮士德》《草叶集》等。

C.“夜夜达五更”中,五更相当于现在的23时至凌晨1时。

“黄昏”“人定”则均为古时十二时辰之一,黄昏,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古代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初七及下九”中,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妇女常于此日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3、以下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 )A.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喧嚣.(xiāo) 濡.染(rú) 教诲.(huǐ) 胡诌.(zhōu)B. 剥蚀.(shí) 蓓.蕾(pèi) 隽.永(juàn) 矗.立(chù)C. 桦.树(huà) 老饕.(tāo) 铿.锵(kēng) 猝.然(cù)D. 昵.称(ní) 谗.言(chán) 气氛.(fēn) 嗜.好(sh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甘之如怡自我安慰哀怨截瘫B. 半途而费窸窸窣窣祭坛雕栏C. 旁征博引九坛八庙安详车辙D. 撕叫不停骄阳高悬倔强羞涩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如果我们想在疾病________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2)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中不容________的组成部分。

(3)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就开始密切________太阳的活动。

A. 蔓延置疑监测B. 曼延置疑观测C. 蔓延质疑观测D. 曼延质疑监测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实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B. 杭州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破解。

C. 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鞭挞(dá)霰(xiàn)弹熟稔(rěn)徇(xún)情枉法B.勾(gōu)当菲(fěi)薄打烊(yàng)熠(zhě)熠发光C.侪(chái)辈羞赧(nǎn)埋(mán)怨便(biàn)宜行事D.应(yìng)届倥偬(cōng)晕(yūn)厥奸狡诡谲(jué)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提倡迂回婉转地进谏,并不是让人学会曲意逢迎、奴言媚骨,而是做到棉里藏针,确保事半功倍。

B.成群结对的快递小哥,在马路上飞弛,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C.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中包括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等教养,恪守为人之道,而绝不是无底线的对他人卑恭屈膝。

D.徜徉于江南水乡,看斜晖脉脉水悠悠,那与水相邻的农家与蜿蜒于林下的通幽石径、古朴的白墙砖瓦构成西溪有序的整体。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伟大民族的复兴之路从来都不平坦。

刚刚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有改革深水区的克难攻坚……我们要以()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坚定着人们()困难的信心。

A.不负韶华壮士断腕战胜 B.时不我待刮骨疗毒战胜C.不负韶华壮士断腕挑战 D.时不我待刮骨疗毒挑战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不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我”放到了首位,凡事都先想到“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学考模拟试卷语文一(含答案解析)

浙江学考模拟试卷语文一(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量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掉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自己的签字笔或钢笔卸载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磨.面 (mó) 赭.色(zhě)墟.场(xū)四肢百骸.(hái)B.攻讦.(jié)散.落(sàn)荫.处(yìn)少不更.事(gēng)C.萌蘖.(niè)跌宕.(dànɡ)齑.粉(jī)卓.有成效(zhuō)D.谬.种(miù)熨.帖(yù)挨.打(ái)悄.无声息(qiāo)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门前可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加一味红黄。

B.想到你已经十八岁了,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心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余秀华凭借极具爆发力、叫人瞠目结舌的诗句极速走红,有些人却质疑其诗的价值。

D.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3.一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何以笙箫默》播出前并未_____宣传,可播出后很快吸引了大量观众,迅速走红。

②领导既然这样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只能______而为之了。

③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致使公路堵塞,交通瘫痪,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A.大事勉力暴发B.大事勉励暴发C.大肆勉励爆发D.大肆勉力爆发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

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

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作者:来源:《山西教育·招考》2024年第04期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选B。

B项“所形成的新精神品格促使宋代出现大量名匠”错误,因果倒置。

由原文“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中华名匠,共同锤炼出独特的宋代工匠精神品格”可知,应该是“大量名匠”“锤炼出”新的“精神品格”。

故选B。

2.选A。

A项“公直父勤于营建匠事,胸怀周原,礼让豳地”的意思是,公直父非常勤勉地做工是想離开豳地迁移到周原。

这里说的是公直父的个人想法,不能体现中华匠人的“民本精神”。

B项“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已成,用之以攻宋”意思是,公输盘为楚国建造好云梯用来攻打宋国。

造云梯是为了帮助楚国人,能体现中华匠人的“民本精神”。

C项“奚仲造车,引重致远,行速物轻,四海便利,五洲畅通”意思是,奚仲造车能将重物快速地运到远方,方便了各地的交流。

造车有利于天下人的交流,能体现中华匠人的“民本精神”。

D项“墨子为车辖以利人,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意思是,墨子造车来帮助他人,一会的工夫就用砍好的三寸之木造了能载五十石东西的车。

很明显墨子造车就是为了帮助人,能体现中华匠人的“民本精神”。

故选A。

3.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中华工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品格,后分写各个时代所形成的不同的精神品格,最后总结全文。

②以时间为序:文章以我国各个朝代的发展为顺序,从夏朝一直写到清朝,思路清晰。

“做到思路清晰”,就要有一定的论证逻辑,这个论证逻辑主要是结构和顺序。

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结构,以“精神史诗”“精神品格”高度概括文章内容,主体部分分朝代介绍,最后总结,高度评价工匠在民族史上的地位及对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塑造的意义。

顺序上,主体部分,分朝代,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中国工匠史及工匠精神品格的演变与丰富。

4.选C。

“但是沟内人家由于不懂得利用……生活也极其贫困”说法错误。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6分)(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②。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③周公吐哺④天下归心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吐哺”“凝”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答案】C【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3.下列对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语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doc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庄严的南湖书院,书香弥漫,静谧安然。

书院正门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

”历经悠远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徽州学子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智慧,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慢慢滋养,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莲花。

饱读诗书、□古通今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

1.“遒劲.”“隽.永”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jìn jùn B.jìn juànC.jìng juàn D.jìng jùn答案:C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A.搏B.溥C.缚D.博答案:D3.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B.:C.无标点D.,答案:B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摇摆,它穿行于山野巷陌间,________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

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青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________绚烂。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________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倾诉。

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解析:透露:显露。

流露:是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渲染:指对事物铺张、夸大。

浸染:逐渐沾染。

答案:C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睿同学首当其冲....,率先冲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Ⅰ卷(满分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刹住“四风”,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马看花,同样也需要群众举报监督的“锦上添花”.B.制造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的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C.在新春庙会的民间工艺秀现场,刺绣、面塑、剪纸、吹糖人等众多民间绝活亮相,令观众目不暇接.D.搭建成四面佛的岩石,相叠相倚,砌成了一场触目惊心的雕塑展览,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壮美的体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蔬菜、西兰花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B.为“苹果智能手表”节省用电,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仅在佩戴者抬起手腕,拟查看表面时自动唤醒.C.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D.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攻,其他支付厂商也加紧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产品出新,推出面向企业端的移动支付产品.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些年,春晚小品主要有三个缺点:乏味、老化和媚俗. ,,,;,;.以上种种,既对小品的发展也对如何认识今天的观众提出了挑战.小品如何转型,如何在春晚的舞台上再现活力,是生存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①表演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②对通俗与庸俗之间的分寸拿捏不够,一些作品为迎合观众而不顾尺度,这是媚俗③新的题材难找,想象力又不足,剧本立不住④创作乏力使得小品缺少观众的认可⑤这是乏味⑥表演方式老化使得观众兴趣降低,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⑦这是老化A.②⑥⑦③①④⑤B.②③④①⑦⑤⑥C.④③①⑤⑥⑦②D.③⑤①⑦④⑥②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心里想的很远啊,仰望着美丽漂亮的人儿,她却在天的那一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师说》赠给他.)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A.首联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诗句,诗人认为“沧海月明”“蓝田日暖”虽然境界不同,但是怅恨之情是相同的.D.尾联明确: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即在当时,已令人不胜怅惘.说明怅惘痛苦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质性钝劣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用刀刻7.下列句子最能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一定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作者运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6分)花开代表我爱你小哑回乡小住,正是人间四月天,天气却时风时雨,总也不够暖和,家乡的桃花梨花也因而开得冷冷清清,在轻阴灰白的天空下,像一场没有张罗好的婚礼.就在这样的气氛里,院子大门前的樱花树渐渐打起了深红的花苞.可惜的是,从去冬以来一直持续的干旱,让这些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但我每天从门口进进出出,都密切地关注着它们的变化.因为,这是我送给母亲的树.三年前的春天,我拜托老家的朋友找了两棵花树,一棵玉兰,一棵樱花,种在刚刚修好的院门前.很遗憾,只有樱花树活了下来,且已经过了花期,看上去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我开始有些担心,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会让母亲觉得这棵树很无用吧?从前家里的菜地有两棵银杏,其中一棵就是母亲让人砍掉的,既不会结果,又不能眼见它迅速成才,这树就变成了碍事的东西;另外一棵在我的挽留下勉强保命,却只能斜着身子了.我有点后悔没有给母亲找一棵好果树,却也期待下个春天赶紧来临,好让母亲看看,这花在开放的时候是多么了不起.我在城市的公园里已经见惯,母亲却还从未见过.第二年春天,天气刚刚暖和,我就几次三番打电话回去,询问樱花开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总是,还没有,估摸得过几天.最后,终于,弟弟给我传来了一组照片.是他用手机拍的,像素很低且走了色,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奔放热烈: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与山乡僻野的花,完全不是一路开法.但对我来说,重点却并不在此.而是相片中,我的母亲坐在花树一侧,脸上洋溢着与那一树繁花恍如一体的笑容,单纯,灿烂,安详,好像她从未在生活中受过苦,也从来没有过忧愁.我知道,母亲是在对着我微笑,那笑容是在告诉心急如火烧的我,她看见了樱花盛开,收到了我的心意.看着相片,想象母亲——一位乡村老太,特别收拾停当,郑重其事坐在花树前,让弟弟拍照给我看,真是温暖异常.而我对她的全部的心意,也的确包含在那一树繁花的祝福中:爱,希望,时光中不能忘却的美好.这是樱花树在我家的第三年,我休假回乡的时间正是它的花期.虽然气候异常,但只要到了时间,总归是要开的.开始是零星几朵,忽有一天气温骤升,所有的花骨朵一天之内全部打开.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真仿佛它是花中豪门.这一团明亮的粉色光焰,在春风里燃烧,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我的母亲进出大门之际,都会忍不住惊呼:“看这花开得多——好——!”偏偏此时我又无心赏花了.这次回乡带了两岁的女儿,开始还活蹦乱跳,几天之后因为感冒蔫儿下来,黏人不已.母亲百般讨好她,总被毫无缘由地拒斥.不让母亲抱,不让母亲喂饭,不让母亲给她穿鞋,甚至东西掉了也不让母亲去捡.所有这些事必须由我这个妈妈亲自完成.我甚至无暇顾及母亲会不会因此失落,因为我觉得自己随时都要“死机”了.原本特地带了相机回来,准备在花前好好给母亲拍些照片,此时也被置于脑后.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颜色渐渐黯淡下来,天气又突然变冷,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寥落的花瓣落在阶前,我想着我还没有给母亲拍照,心里很是遗憾.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这件事,只是没有来得及做.等我回到北京,整理相机,却发现里面有几张母亲坐在樱花树前的照片,母亲穿着她的红毛衣,眼睛眯着,拍得并不太好.我从未为她拍过这些相片,这是怎么回事?我细细地回想,推测,想起花开的那几天,舅妈曾经上过我家.最大的可能就是,母亲趁着中午我们午休,拿了我的相机请舅妈给她拍照,拍完后又放了回去.也就是说,她既想在那一树繁花前留影,又不想打扰到我.我没有再问母亲.无论如何,我已收到了她的心意,会把春天和她一直带在身边.9.下列对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母亲生活在农村,有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喜欢美丽的樱花,体现出农村老人不懂审美的特点.B.女儿多次打电话询问,为免除女儿的担心,母亲在花下照相,表现出母亲明白了女儿对自己的心意.C.面对因病黏人的外孙女,母亲百般讨好,虽遭拒斥,仍想帮女儿减轻负担,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D. 母亲不想打扰午休的女儿,不声不响地让“我”的舅妈为她照相,说明母亲默默地为女儿着想.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作者从樱花的花骨朵入手,借樱花因持续的干旱而毫无水色,写出了母亲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女儿而逐渐衰老.B.“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完全不是一路开法”写樱花在“我”家盛开的情况,引出母亲在花下照相,为后文“我”想为她留张更漂亮的影像做铺垫.C.“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此处的“铺张奢靡”贬词褒用,形容花开得非常繁密,引出下文母亲对樱花的夸赞与喜爱.D.“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樱花的凋谢给人以视觉上的落差,同时也表现出我没有给母亲拍照的遗憾.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A.本文从“桃花梨花开得冷冷清清”落笔,引出我拜托老家的朋友找花树,为写樱花树做铺垫.B.第3段到第8段的插叙内容,说明樱花树的由来,同时也具体地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C.本文以朴素的语言,复杂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女儿借樱花树传递对母亲的爱和祝福的故事.D.母亲夸赞“看这花开得多——好——!”只是因为她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收到了女儿的祝福.E.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女儿明白了母亲的心意,表现了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第Ⅱ卷(满分60分)四、(满分20分)12.文章题目为“花开代表我爱你”,不仅包含女儿对母亲的爱,更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爱,你是怎样理解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声声慢》一词.(请注意款识).(8分)14.仿造下列画线句的句式,另选两个话题,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4分)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五、(满分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底下超过二十八米,这二十八米算不算它的身高呢?在不少人的价值观中,长上边的那一节儿,是出头露脸,算长了,长下边的多少节都是“盘根错节”,长也白长.就像人们喜欢花的花朵,没有人喜欢花的根茎,可是,正是这不被人注意,不被人喜欢的根茎,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第Ⅰ卷(满分4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D(触目惊心指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2.D(A.并列包含关系,西兰花属于蔬菜;B.缺少主语,应为:为节省用电,苹果智能手表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C.句子最后的“他”指代不明.) 3.C(根据上文内容提示“乏味、老化和媚俗”确定选项句子的顺序;根据②句确定选项句子结构为先分后总;根据句间分号确定三部分内容分别为4句、2句和1句;根据句意将句子内容分类.)二、(每小题3分)4.C(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的象征.)5.B(诗人笔下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表达诗人自己的悲哀之情,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6.B(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7.C8.C(此处说的关键应该是“坚持”.)三、(16分)9.A(“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过于夸大文本原意,同时母亲也不是不懂审美.)10.A(花朵毫无水色与母亲逐渐衰老没有直接关系.)11.AE(6分;答A给3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C不给分.B.主要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C.本文的叙述简洁并不复杂;D.“只是”一词过于绝对.母亲收到女儿的祝福,既赞美樱花,同时也表现母亲明白了女儿的心意.)第Ⅱ卷(满分60分)四、(20分)12.(8分)示例:给予是爱,接受和理解也是爱.文中的母亲对我没有轰轰烈烈的言语,却时时刻刻为我着想:樱花绽放时,母亲为免除我的担心,在花下照相,表示收到了女儿的心意;外孙女生病时,母亲不声不响地让“舅妈”将自己的照片留在女儿的相机中,可以看出母爱是静静的,母亲与孩子心有灵犀,母亲以不打扰儿女的方式,默默地为孩子做事,减轻孩子的负担.樱花盛开不仅代表女儿对母亲的爱,更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3分;结合文本理由充分,给3分.13.(8分)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文题大致居中(不加书名号),1分;另起一行作者(李清照)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起,1分;正文书写正确,5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标点不计.14.(4分)例: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垠.(每句2分,共4分.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即可.)五、(满分40分)15. 参考立意:厚积方能薄发、积累是保证成功的绝对因素、默默的努力创造奇迹、积聚就是力量、深度与高度等.(注意行文应从“积累”“默默努力”等角度与成功的两者关系谈,不能只谈一方的重要性.)评分细则:分四等评分.一等文:40~37分,可将38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体明确,不少于600字.二等文:36~32分,可将34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文体基本明确,不少于600字.三等文:31~26分,可将29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不少于400字.四等文:25分以下,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入四等.(1)作文内容严重偏离题意甚至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关系;(2)语病较多,难以卒读.(3)字数不足300字.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2)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3) 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4)字体工整美观、卷面清洁者,可酌情加1~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