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以及畜牧业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具体内容包括: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学生已经掌握了畜牧业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些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4.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介绍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地理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新人教版)

地理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材分析:这节书主要描述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区位和发展措施,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例,介绍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结合乳畜业产品的种类和地区分布,分析其区位特点, 以西欧乳畜业为例,总结分析西欧乳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和分析内容,通过这节书的学习,意在借鉴外国经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乳畜业。

课时安排建议第一课时大牧场放牧业,第二课时乳畜业.重点难点: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联系实际、问题拓展等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和录像。

第一课时(复习前课)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二者都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分析)(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农业类型(畜牧业),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天骄的原因。

人们并不适合从事种植业,而是从事另一种农业类型——畜牧业。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板书: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回答教师提问:•1、主要分布国家的气候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气候干旱,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3.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感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缺乏关注。
4.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仍需加强。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畜牧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畜牧业案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内容包括案例介绍、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建议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
3.完成以下练习题:
(1)根据地图,识别并描述以下地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A.我国东北地区
4.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5.创设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相关问题,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课堂问答、小组汇报、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高中地理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草场资源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畜牧业发展的气候、地形等影响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材、课件、地图、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 分析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草场资源等。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必修二《3.3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两篇

人教版必修二《3.3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两篇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生:畜牧业。

师:很好。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师:上述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什么差别呢?生: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

提问: 1、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3、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案例4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及学案【知识梳理】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精选教案范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分析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

运用比较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探讨畜牧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3. 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与判断。

畜牧业技术手段的创新与运用。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什么是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3. 课堂讲解:老师讲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提升: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要紧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势、人口等因素,分析阻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要紧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出版社2021.84.生活体会,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大牧场放牧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2.乳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乳畜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乳畜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3)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课堂评判建议1.用地势、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较本节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阻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3.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教师讲解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畜牧业地域类型,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分析其特点、分类及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分析结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教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强调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畜牧业现象,如养殖场、畜牧产品市场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选择一种世界主要畜牧业生产国,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潜力。要求:不少于800字,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学科领域:地理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掌握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3)了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4)学会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观察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2)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3)采用小组讨论,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经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3)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4)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2. 教学难点:(1)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畜牧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图观察:利用地图和图表,观察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5.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学情,讲解畜牧业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2. 知识讲解:介绍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畜牧业发展案例,如内蒙古牧区;4. 小组讨论:探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 知识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 地图观察:展示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图,观察其分布特点;3. 讲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原因;4. 课堂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人教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人教版
内容逻辑关系
①畜牧业的定义和发展概况:介绍畜牧业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讲解畜牧业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畜牧业的概念;通过介绍畜牧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发展优势和挑战;通过分析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②畜牧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介绍畜牧业的饲养、繁殖、疫病防控等主要生产环节。通过讲解饲养、繁殖、疫病防控等环节,使学生了解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差异。
3.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提高学生对不同区域畜牧业发展特点的认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四大牧区示意图、畜牧业生产环节演示图等。
3.实验器材:如果课程中涉及实验环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模拟畜牧业生产设备的模型、疫病防控实验用品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
3.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分析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畜牧业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介绍我国四大牧区的特点以及代表性畜种。
6.畜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分析畜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
6.例题六:请说明畜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师备课建议

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师备课建议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经济产业,而农业地域类型的不同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本篇文章将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进行介绍,供教师备课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知道各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深入了解畜牧业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农业地域类型,指的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一类农业产业类型。

在国内,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北方农业、南方农业和西部农业三个大类型。

各个类型对应的农业植物、畜牧业、温度、降雨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2.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北方畜牧业北方畜牧业以牛、羊、马等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内陆平原和丘陵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不适合耕种水稻。

因此,北方农业以畜牧、良种繁育等为主。

(2)南方畜牧业南方畜牧业以水产畜牧业、家禽养殖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滨海平原、湖泊沼泽地区等。

富氧水质、适温湿度等因素,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3)西部畜牧业西部畜牧业是中国的畜牧经济重心,以羊为主畜,但同时也兼顾少量牛、马等其他畜牧业品种。

由于西部地区多山、少降水,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畜牧业发展。

此外,西部还有一些矿山、旅游景点等,如横断山区、岷山、海螺沟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教学法除了理论讲解,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田间实践等。

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应用。

3.编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教材或者教案,将知识点及其解释、教学方法以及重点问题一一列举,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2)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开展空间分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组织: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
4.掌握畜牧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畜牧业地域类型进行空间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实际情况;
3.地图绘制:请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我国的主要畜牧业地区,并简要介绍这些地区的特点。要求地图清晰、标注准确,能够直观地反映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情况。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a.畜牧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b.如何发挥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c.畜牧业地域类型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在分析实际问题、联系实际案例方面,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分享方面的经验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4.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认识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电脑平台、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和录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农业类型,到底是哪一种农业类型呢?下面我们先看一张图片,请大家认真观看,这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提问:以上图片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畜牧业)导入新课板书: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1、主要分布国家的气候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展示阿根廷的气候图与草场图请同学们观察潘帕斯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阿根廷的东南部,处于拉布拉多平原,(补充)濒临大西洋。

高中地理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特点。

3. 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 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

教学难点:1. 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

2. 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畜牧业?它在农业中占据什么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讲解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分析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 案例分析:以我国四大牧区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5. 课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系统地传授知识。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 总结拓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畜牧业概念、生产方式、地域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及其分析能力。

3.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拓展:评价学生对畜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解。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教案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的发展特点和地域类型。

3. 培养学生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1. 畜牧业的定义及分类2. 畜牧业的发展特点3. 畜牧业的地域类型4. 畜牧业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5.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畜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特点、地域类型以及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重点介绍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如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了解其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6. 布置作业(5分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等。

2. 教材或教参:提供有关畜牧业的理论知识。

3. 调查问卷:用于学生调查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环节,评价学生对畜牧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十、课后作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作业提交形式可以是报告、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教案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共1课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观分别是哪个地区的畜牧业吗?”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畜牧业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畜牧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世界主要畜牧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结合地图展示,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畜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深化。
2.深入了解家乡的畜牧业发展状况,采访当地农民或相关部门,了解畜牧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撰写一篇采访报告,要求不少于1000字,以提高学生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意识。
3.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情况,选取一个具有特色的畜牧业地域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要求字数在600字左右,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结合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畜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在500字左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成长相结合。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责任感。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域畜牧业的特点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畜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2.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 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4.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5. 案例分析: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介绍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的定义、特点及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分享各自的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如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5. 知识拓展:介绍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8. 板书设计:畜牧业地域类型定义: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域特点:气候条件适宜草原资源丰富畜牧业生产方式独特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草原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需求、技术等我国主要畜牧业地域类型: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新疆牧区其他地区六、教学评价:1. 知识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畜牧业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性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畜牧业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高中阶段学习的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

通过考察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描述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区位和发展措施,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例,介绍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结合乳畜业产品的种类和地区分布,分析其区位特点, 以西欧乳畜业为例,总结分析西欧乳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和分析内容,通过这节书的学习,意在借鉴外国经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乳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事务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联系实际、问题拓展等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节课我们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这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板书】一、大牧场放牧业
1、概况:
美国、阿根廷等以牧牛为主分布国家以牧羊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自然条件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点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
(案例与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51“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并完成P52“活动”的问题: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下表)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特点
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经营方式
水平高商品化、专业化
高经济效益
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科技应用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解、分析、归纳) 【板书】
(1)有利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②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③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发展过程: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发展措施:
①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②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④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过渡)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在某些地区形成了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乳畜业。

【板书】二、乳畜业
1、概况:
(1)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引导学生读P52图3.18“法国某奶牛场”、图3.19“市场上出售的奶酪”)
(2)分布: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区位要求: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多紧邻消费市场。

(4)区位特点: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2、西欧的乳畜业: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52—P53“活动”,并完成其中的相关问题:
1、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提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

)(点拨:图3.19和3.20反映出西欧具有广阔的平原和凉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参考答案: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地形平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点拨:表3.1反映了西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市场因素对乳畜业的重要影响。

右下图说明了西欧饮食习惯对乳畜业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


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点拨: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

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点拨:可以从气候、草场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见下表)
生产交通市场气候草场
对象温带接近城市多汁牧草奶牛西欧乳畜业市场海洋性气候交通远离温带远洋潘帕斯草原草场质量好肉牛大牧场放牧业大陆性气候市场航行【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解、分析、归纳(
(1)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饲料因素多雨多雾,潮湿,气候温凉、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市场因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

(2)生产特点:【板书】三、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比较:
生市交草气对象接近城市温带西欧乳畜业奶牛多汁牧草市场交通海洋性气候温带潘帕斯草原远洋远离草场质量好肉牛大牧场放牧业市场大陆性气候航行这节课
我们分析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课堂小结】通同时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因素和生产特点。

同时也深过以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和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的,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对自然条件的改造,都会使农业区位因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素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地域类型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