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郁症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重点

中医内科学重点

名词解释:

气臌: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那么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

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噎嗝:是指吞咽食物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各句,指饮食不下。

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干净府:“净府〞是指膀胱,干净府即小便之意。

关格:以脾胃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

肺胀:是多种肺系慢性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症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症候。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症。

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开展的严重病症,其特点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那么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那么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那么喘息不能平卧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叶神安片、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
22
胸痹
胸痹
气虚血瘀证
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
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色淡暗,苔薄白,脉弱而涩,或结、代
益气活血
通脉止痛
【方剂】补阳还五汤(黄芪生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去土),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中成药】清肺化痰丸、清肺抑火丸、复方鲜竹沥液
10
肺阴亏耗证
咳嗽日久,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耳鸣,消瘦,神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
【方剂】沙参麦冬汤(沙参三钱(15g)、玉竹二钱(10g)、生甘草一钱(6g)、冬桑叶一钱五分(10g)、麦冬三钱(15g)、生扁豆一钱五分(10g)、天花粉一钱五分(10g)。)
6
风热犯肺证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咳痰不
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苦桔梗二钱(6g),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中成药】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 C 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

关于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关于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关于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辨证论治】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1、风寒证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2、风热证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方药:银翘散3、兼证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咳嗽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1、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证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方药:杏苏散风热咳嗽证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燥热咳嗽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治方: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2、内伤咳嗽痰湿咳嗽证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背)肝火犯肺证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肺虚咳嗽证肺气虚证因肺气不足,多以喘息为主症,其论治见“喘证”(生脉散或黄芪汤)肺阴虚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两颧红赤,手足心热,失眠盗汗,

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答案以下是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答案:

一、问:什么是中医内科?

答: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常见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

二、问:什么是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

答: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是内科中医学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提问和答题的方式来测试学生对中医内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其答案:

1. 问:什么是中医内科的肝气郁结症状?

答:肝气郁结症状常表现为胸闷、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头痛、舌苔黄腻等。

2. 问:中医内科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答: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常采用疏肝利胆、祛风化痰、补肺益气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壳、杏仁、百部等。

3. 问:中医内科如何判断是否有湿热体质?

答:中医内科判断湿热体质可从舌苔黄腻、口苦、大便黏滞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 问:哪些病症适合中医内科的针灸治疗?

答:中医内科的针灸治疗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如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5. 问:中医内科如何治疗冠心病?

答:中医内科治疗冠心病可通过调理气血、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降脂宁等。

通过以上问题和答案的问答形式,可以帮助医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的知识,加深对中医内科的认识。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中医内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中医内科问答题试题及答案的准确掌握对中医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内科典型医案

中医内科典型医案

中医内科典型医案

【病因】: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患者女性,38岁,主诉持续性头痛、失眠、情绪不稳、胸闷、咳嗽、疲劳,已经一个月,没有好转。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细弦。

【诊断】:中医内科:肝郁气滞证。

【治疗方案】:针灸疗法结合中药口服

【方剂】:柴胡加芍药汤、逍遥丸

【治疗过程】:一次诊疗期为10天,共接受3个诊疗期治疗。每天进

行中药口服,每个疗程期间进行8次针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

开始有了精神上的缓解,身体感觉逐渐舒适。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终于恢复了健康。头痛、

失眠、情绪不稳、胸闷、咳嗽、疲劳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总结】:本病属于中医内科肝郁气滞证。中药口服结合针灸治疗有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提

醒患者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复发。

中医内科大全

中医内科大全

中医内科大全

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

1.风寒束表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证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3.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4.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5.阴虚感冒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风寒束表证,若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证

须牢记的架构图】

1.风寒袭肺证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

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中医助理内科证、法、方归纳(颜之推敲整理)

----欢迎转载,须注明。仅供学习交流,非经本人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缓解期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木香——理气醒脾。
2023/11/25
中医内科学郁证
29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胸郁闷,情志不舒:加郁金、佛手; 头痛:加川芎、白芷。
2023/11/25
中医内科学郁证
30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主症:情绪不宁; 兼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2023/11/25
中医内科学郁证
6
【概说】
四、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
等,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辩证论治。
2023/11/25
中医内科学郁证
7
【病因病机】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情 志
肝失疏泄
过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化火
气血失和
血瘀
肝郁及脾 日久累及他脏
3、脏躁与癫病 癫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以
精神失常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 郁病中的脏躁一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 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2023/11/25
中医内科学郁证
13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脏腑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虚证。 2.辩虚实 实: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 滞、痰结。 虚:气血两虚、阴精亏虚。

中医内科学——郁病

中医内科学——郁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Fra Baidu bibliotek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无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咽
咽痛及吞咽困难
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激易怒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时作欠伸,不发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 、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3、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 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 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五、郁病的预后一般良好。结合精神治疗及解除致病原因,对促 进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郁证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病 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郁病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调摄与预防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郁病人群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心身科、妇科、脑病科、针灸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郁病 Depression

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经常受到不良因素刺激,病情反复,可发展为抑郁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自杀或衰竭而亡。本病包括西医的癔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等疾病。

3 临床诊断[1-3]

3.1 中医病名诊断

3.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3.1.2 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3.1.3 与症状相关的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3.2 中医证候诊断

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本人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

(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

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中医内科-郁病

中医内科-郁病

一、概述
2.古今郁证的区别 (广义)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古今郁证作了 鉴别,说:“邪不解散,即为之郁……今所辑 者,七情之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 也。其原总由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 矣。” 明代以前是广义的郁包括外感,明代以后是狭 义的郁,以情志之郁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
4.与胁痛的鉴别
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 郁证以情志异常为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脏腑与六郁的关系 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以气郁为主要病变。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虚证
(一)辨证要点
一、概述
3.历史沿革 从金元时期开始把郁证作为一个单独的 病证, 朱丹溪提出(气、血、火、食、湿、痰 )六郁学说,并明确指出六郁是以气郁 为先,先有气郁而后产生诸郁, 六郁汤、越鞠丸等通治六郁的方剂。
一、概述
3.历史沿革 明代· 张景岳则提出因郁而病和因病而郁 之说, 《景岳全书· 杂证谟· 郁证》曰:“凡五气 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 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 也”,认为精神因素在郁病发病中起着 重要作用。
结语—1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 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是情志内伤所致,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注意精神调摄: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 案》“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精)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精)


有传变 由卫而气 入营入血
明显季节 性
长短不一, 重者难于治愈
【辨证论治】


1.分清表寒、表热
一、辨证要点

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主症

病因病机 相 同 点 风寒证 感风寒之邪 恶寒、发热 鼻塞、流涕 头身疼痛
不 同 点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4.治时行感冒方


(1)绿豆饮:绿豆50g,熬汤,加菊 花5g,煎服。 (2)冬瓜粥:粳米30g,小块冬瓜适 量与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用。
【护理与调摄】




一、生活调摄 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可太干燥。 高热患者以素流质饮食为宜,多吃新鲜水果, 多饮水。 热退第一天可进素半流食,两三天后改荤半流 食,如瘦肉丝、鲜鱼汤; 恢复期予以晋食。 严禁患者吸烟、饮酒,并忌食油腻、辛辣、燥 热之品。
二、辨证调护



对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 吸1次,热退后按常规测体温。 用药宜微汗为度,不可大汗。汗出较多 要更换衣服,但勿受凉。 注意观察汗出后体温、脉搏的变化,这 对判断病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不 用水袋冷敷,以防遏邪。
咳 嗽
(Couch)
【目的要求 】

【郁病】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紧张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sunlitcm

【郁病】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紧张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sunlitcm

【郁病】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紧张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显

著!-sunlitcm

【概述】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积、滞、结等含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类属郁病的病例,约占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人数的10%左右。据有的医院抽样统计,内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郁证表现者约占21%左右。郁病的中医药疗效良好,尤其是结合精神治疗,更能收到显着的疗效。所以属于郁病范围的病证,求治于中医者甚多。

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当这些疾病出现郁病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病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病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别证候虚实:六郁病变,即气郁、血郁、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对于实

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郁证

导语: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细目一:概述

一、郁证的概念及源流

1.郁证的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郁证的源流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二、《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

《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郁证的常见病因

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郁证的基本病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本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二、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及治疗的加减变化

(一)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

阴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肝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芍药、甘草。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进展分析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进展分析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进展分析

摘要: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为内在动力不足,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是发病率

较高的心境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在生活压力增加、工作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下,抑郁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症”范畴,病因复杂且病

程长,需要进行中医特色治疗。丹栀逍遥散是应用率较高的中药方剂,其作用为

理气健脾和清热疏肝等,被认为是现阶段抑郁症的较理想中药方。本研究全面剖

析丹栀逍遥散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抑郁症;临床表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

抑郁症的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和思维迟缓功能障碍等,发病较缓慢,症状持久,是发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类疾病[1]。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机是肝

郁气滞,肝郁脾虚、气郁化火等,治疗原则是化解肝郁、滋补脾胃、清肝泻火等,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为探究丹栀逍遥散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综述

丹栀逍遥散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以突出该方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优势。

1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心境低落,患者对于日常活动的兴趣几乎丧失,很少感

受到愉快感,精力下降,且不明原因的伴有疲乏感和无力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是

其常见表现,同时合并语言动作减少、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和内疚感等表现,

严重者出现悲观厌世心理。抑郁症的高发群体为中青年女性,其病程较长,会严

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接受系统化的临床治疗,以提高疾病根治率。

2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百合病”、“郁症”和“脏燥”等范畴,其病因病

机是情志失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情志不畅、气血失和和气郁化火等。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位起源于肝,原因是肝主疏泻,可调节全身气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de":"InvalidRange","message":"The requested range cannot be satisfied.","requestId":"efbba源自文库65-6245-4106-a4af-d5523d501e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