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度陈仓成语故事

原文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

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

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

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

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

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

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

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

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

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

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相关知识

出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注解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

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解析

在说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许多人,常常有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章邯看到刘

邦派人修栈道,于是就派人在相关地区防守,却没有想到刘邦会从陈仓出兵。在这种背景下,章邯很快被刘邦打败了。

其实,这一切,只是我们的想象。

人们之所以愿意这样想象,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廉价的优越感。因为,看到此情此景,人们难免会觉得,自己比章邯聪明多了。

其实呢?随便找一个初中生,坐在章邯的位置上,都会想到,刘邦虽然在修栈道,但

是并不证明,刘邦一定会从这条线路出蜀。

因为,声东击西。这是最简单的策略。章邯是一个曾统帅几十万大军,称雄一时的统帅,如果连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都整不明白。那不只证明章邯是个傻子,更证明当

时的人都是傻子。

因为,章邯连个声东击西的道理都整不明白;却能称雄一时。这不真成了,世上都是

傻子,遂让章邯可以称雄一时了。

所以,面对此情此景,人们自然很容易觉得,如果自己穿越回当时,就能改写历史。

其实,当时的章邯,肯定会想到,刘邦有可能会从陈仓一线出蜀。问题是,章邯知道

刘邦有可能从陈仓一线出蜀,有什么用呢?

说得具体点,就算章邯知道,刘邦有可能会从陈仓一线出蜀,又有什么用呢?一切是

显然的,如果章邯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军事主力调到陈仓,那章邯就成了傻子。

因为,刘邦有可能从陈仓一线出蜀本身,就等于在说,刘邦也可能从其它地方出蜀。

就好像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知道对方可能会出剪刀,本身就证明,对方也有可能会

出石头或布。

表面上,只要章邯聪明一点,就可以有效的应对刘邦;其实呢?说了个容易!

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率军逃到一个三岔路口前。前面的两条道,一条是大道,一条是小道也就是华容道,大道任何异状也没有,小道也就是华容道上可以看到一些烟雾。

你说,诸葛亮的伏兵,会埋伏在大道,还是埋伏在小道?

简单的思考,诸葛亮的伏兵,自然是埋伏在小道。因为,小道上没有人,怎么会有烟

雾呢?

再往深了思考,诸葛亮的伏兵,其实是埋伏在大道上,因为,诸葛亮如果真把军队埋

伏在小道,他一定会做好保密工作,换而言之,他绝不会让你看到那些烟雾的。所以,小

道上有烟雾,恰恰证明,小道上没有伏兵。

曹操非常自信的认为,诸葛亮的伏兵不会设在小道上。于是,就率军从小道上走了,

结果呢?还真的遇到了伏兵。

曹操思考问题的方法有问题吗?没有!

但是,结果呢?显然他预测错误了。因为,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虽然只

有两种变化,却可以变化出无穷种可能。比如,站在曹操的角度思考伏兵要以在哪条路上,并不在于他的逻辑多么可靠,而是在于他能不能摸透诸葛亮的心思。问题是,对方的心思,是很难摸透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演义故事。但是,人们在现实判断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就好像,两个人在玩剪刀、石头、布。在出拳前,对方告诉你,“我要出石头”,你

应该出什么呢?

表面上很简单,他出石头,你出布,你肯定就赢了。

问题是,除了傻子,谁敢这样想问题呢?对方出拳前,告诉你他会出石头,他就一定

会出石头!敢这样想问题的人,不是傻子,又是什么人?

当然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问题?比如,对方说要出石头,那他肯定不会出石头。他这样说,只是为了骗你出布,然后他出剪刀,他就赢了。所以,你只要出石头,就可以

赢了他。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有道理没有?好像很有道理。问题是,如果你真的这样思考问题,十有八九会输的。

其实,刘邦与章邯当时玩的游戏,就是这种看似简单,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的游戏。

我们处于章邯的角度,看看章邯会怎样分析刘邦的出兵路线?

听到刘邦要打出蜀中的消息,章邯必须得判断一个问题。那就是,刘邦会从哪条道出兵?

因为,用兵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具体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

如果,章邯可以判断出刘邦的进军路线,就可以把军事主力,调到刘邦的主攻地点。

到时,刘邦就无法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了。

如果,章邯无法判断出刘邦的进军路线,刘邦的军队,就有机会在章邯预想不到的地

方出然出现。如果是这样,刘邦自然会在这个具体的战场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

现在的问题是,章邯如何判断刘邦,从哪条路线进军呢?

这个问题,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

因为,一切就如玩剪刀、石、布的游戏一样。你想猜到对方想怎样出拳,那是难之又

难的事。

现在,处于章邯的位置,他肯定会让下属,去分析刘邦会选择的进军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