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浅析山西产业结构调整
Vo . No4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p . 2 0 r 06
⑥ 20 c.T c .Id 0 6 S i eh n .
浅析山西产业结构调整
耿 小娟
( 海大学 商 学 院 , 京 河 南
摘
2 09 ) 10 8
要: 通过 对 山 西产 业 结 构 现 状 的 分 析 , 出其 产 业 结 构 呈现 畸 形 的 原 因 , 后 提 出 了产 业 结构 调 整 措 施 。 得 最
() 产粗 放 、 品低 级 、 1生 产 产业 结 构 关联 度 低 、 弹 性差 、 切换 能力 弱 。 山西 产业 结构 以能 源 、 原材料 为 主 体, 产业 结构 初级 化 现象 十分 突 出 , 加 工产 品多 。 初 深
加工、 精加工产品少 ; 传统产品多 , 高技术含量 、 高附
拉大 。 从 三 次产 业 的发 展情 况 来 看 :第 一 产 业 基 础 不
是名 列前 茅 , 革开 放 以后 . 改 由于 各 种 各样 的 主客 观 原因 , 山西落 伍 了 。 98 山西G P 名全 国第 2位 , 19 年 D排 6 2 0 年 上 半 年 , 山 西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为 00 29 .2 , 4 37 元 比全 国平 均 水 平低 9 1 8 , 居 全 国倒 3. 元 位 2 数第一 。近几年 , 山西GD 无论 总量 还 是人 均都 在 全 P 国2 位 以后 。刚 刚 出版 的 《 0 国家 区域 创新 能 力 报 告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4期 20 0 6年 4月
17 — 87 2 0 )4 0 5 — 3 6 1 10 (06 0 - 0 4— — 0
论山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0 00
2 0 05 20 07
97 .
63 . 5 .5
4 . 65
5 6 5 . 96
4. 38
3 . 77 3. 49
程度持续扩张 , 以矿 产 品位 主体 的初 级产 品和原 材料 产 品 占到全省工业 总产 出的 23以上。这就 导致 了低价 卖出初 / 级 资源产 品, 价买进工业加 工 品的局面 , 重制约 了经济 高 严 效益 的提高 , 浪费了资源 。
摘
要 : 东部 经济先行 、 继 西部 大开发 和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 地之后 , 中部崛起 ” 我 国又一 个 区域 产 业发展 战略。身 “ 是
处 中部地 区的山西省 , 应该抓住 这一 大好 契机 , 改进 经济布局 , 速产 业的转 型。从 山西省 的现状 出发探 讨 了资源 型城 市 加
发展 的瓶颈 , 分析 了其产 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
关键词 : 源型城 市; 资 产业结 构
中图分 类号 : 4 F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6 23 9 (0 8 0 —160 1 7—1 8 2 0 ) 90 0—2 建国以来 的建 设 和发 展 , 山西 初 步形 成 以煤 炭 、 电力 、
2 2 产业链短 。 . 产品 附加值低
区域 年份
1 78 9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 . O7 5 . 85 2 .8 O
在支撑城市经 济 的几 个主 要行 业 中 , 普遍 存 在着采 掘
原材料工业 比重 大 , 加 工 比重小 的问题 。工业 的初 级化 深
山 西
1 山西产 业结构 的过去 及现 状
11 山西产业结构构成分析 .
冶金 、 、 工为 主体 的重 工业 体 系 , 入 2 纪 8 机械 化 进 0世 0年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的 关 系 ; 开拓 市 场 、 扩 大 消 费 的 关
系 ;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的 关 系 ;国 培
有 经 济 战 略 性 调 整 的 关 系 ;和 增 加
就 业 岗位 的 关 系 ;挖 掘 传 统 产 业 潜 在 优 势 的 关 系 ;环 境 保 护 的 关 系等
等: 【 关键词 】 业 结 构 ; 整 产 调
第 一 ,大 力 推 进 观 念 创 新 ,扫 除 产 业 结 构调 整 的思想 障碍 , 是加快 山 西产业 这 结 构调 整 的根本 前提 。 坚持 以市场 为导 要 向 的 发 展 思 路 ,面 向 市 场 ,充 分 发 挥 市 场 配置 资源 的基础 性作 用 ; 把科 技 进步放 要 在首位 , 起 点 、 动 作 , 分发 挥科 学技 高 大 充 术的带 动作 用 ; 树 立企 业是市 场 主体也 要 是结 构 调 整 主 体 的 观 念 , 分 发 挥 企 业 的 充 主 体 作 用 ;要 促 进 资 本 流 通 , 分 发 挥 资 充 本运 营 的能动 作 用 ;要创 造 良好 的环境 , 充分 发挥政 府 的推 动作 用 。 第 二 ,大 力 推 进 技 术 创 新 , 正 让 科 真 学技 术 坐 上 第 一 把 交椅 。 产业 技 术 素质 低、 科技 创新 能 力差 , 山西 产业结 构 不 是 合理 的集 中表 现 。 整 产业结 构必 须把技 调 术创 新放在 首 位 。 把技 术创新 贯 穿到结 要 构调 整 的全过 程 , 山西 的 经济发 展 真正 使 转 到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和 提 高 劳动 者 素 质 的 轨道 上来 。 第 三 , 力加快 体制 创新 。在体制 创 大 新 方 面 要 重 视 解 决 好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问 题 :一 是 要 把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同 贯 彻 省 委 、 省政 府关 于 国有 企业 “7 ” 坚计划结 合 35 攻 起来 , 同国有 大 中型骨 干企 业建 立现 代企 业 制 度 和 国有 困难 企 业 整 体脱 困结 合 起 来 ,同 国有 企业 战 略重组 结合 起来 ;二是 要 把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调 整 完 善 所 有 制 结 构结 合 起来 , 积极 探索 公有 制 的多种 有效 实现形 式 ,大 力发展 各 种非 国有经 济 ;三 是 要 把 产 业结 构 调 整与 建 立 资 本 运 营体 系结 合 起来 。着 眼 于今后 的政 策趋 向 , 把 握 政 策 的 实 质 , 改 革 的 方 向 ,积 极 大 胆 按 地探索 。 第 四 , 力 推 进 投 融 资 机 制 创 新 ,引 大 导全社 会资 金 向 “ 增 三优 ” 斜 。 是加 一 倾 这 速 山西产业 结 构调整 的 必要 条件 。 快经 加 济结 构 的调 整在 创新 投 资机 制上 找 出路 , 要从 政府 大包 大揽 中解 放 出来 , 员全社 动 - ' 会 的力量 统筹解 决 调产 资金 问题 。 第五 ,大力推 进 环境 创新 , 成 良好 形 的调 产 社 会 氛 围 , 是 加 快 山 西 产 业 结 构 这 调整 的重要 保证 。就政 府 来说 , 要 的任务是 加强 宏 观调控 , 首 立 足 现 有 基 础 , 挥 比较 优 势 , 出 因 地 制 宜 和 区 域 特 色 , 发 突 求 得 区域 之 间 优 势 互 补 , 同 发 展 , 防 一 哄 而 起 , 致 新 一 轮 共 严 导 的 结 构 趋 同 和 重 复 建 设 ;其 次 ,各 级 政 府 一 定 要 继 续 扩 大 对 外 开 放 , 分 利 用 国 内外 两 个 市 场 、 种 资 源 , 开 放 促 结 构 充 两 用
山西近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山西近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近年来,山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山西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方面,探讨山西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首先,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支撑着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压力增大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山西的煤炭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山西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煤炭产业向高效低碳方向发展。
同时,山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其次,山西近年来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力度。
现代服务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山西通过加强对服务业的改革和创新,加大对商贸、金融、交通、物流等服务业的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特别是在旅游、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山西加快了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再次,山西近年来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
山西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山西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产业结构的科技水平,还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山西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的衰退和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剩余,会导致一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完善的产业链,也会对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山西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产业结构分析
山西产业结构分析山西是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中北部。
山西以其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转变。
本文将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山西省的煤炭产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资源的近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省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经济支柱,煤炭行业对山西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煤炭需求的下降,山西省的传统煤炭产业面临转型的压力。
其次,山西省还具有一定发展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业。
山西省拥有较好的农田资源和农产品生产基础,农业在山西省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山西省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苹果等。
此外,山西省还有一定的食品加工业发展基础,特别是在面粉、食用油、果蔬加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再次,山西省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提高,山西省正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高科技企业。
山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新药物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同时,山西省还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
此外,山西省还具备一定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等,这些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因此,旅游业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山西省还致力于培育和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包括电影、传媒、演艺等方面。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
传统的煤炭产业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需求下降和环境压力使得山西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山西省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
同时,山西省还依靠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途径。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正迅速地被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山西省一直以来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宗工业为支柱,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现状、挑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山西省长期以来依赖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传统的资源开发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山西省还存在着土地资源枯竭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资源向海外输出的依赖度较高,这些都制约了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结构单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化工和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且脆弱。
这种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得山西省在面临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时显得比较脆弱,而且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缺乏多元发展的经济结构也制约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方面投入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资源型企业的陷入“僵化”状态,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二、挑战分析1.由重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挑战山西省资源丰富,但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因此山西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
如何在转型中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2.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如何在转型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的产业布 局 与结 构调 整战略 、 业 结构优 化 升级 的具 体对策 建议 。 产
关 键 词 : 西 省 ; 业 结 构 ; 整 战 略 山 产 调
中 图 分 类 号 :0 29 F6.
文献 标识 码 : A 中心 增 长 级 , 括 太 原 、 州 、 梁 、 包 忻 吕 晋
基 于 山西 省 资源 禀 赋形 成 的 比较 优势 及其 竞 争优 势 .笔 者提 出以 “ 、 极 核、 、 、 ” 圈 带 面 的发 展 模 式 为 山西 产 业 战略性 布 局 与优 化调 整 的总 体 思路 , 即
作 吕太 阳经 济 带 为 传 动 . 成 “ 极 三 核 西 第 一跨 入 千亿 元俱 乐 部 的城 市 . 为 经 济 发展 的实力 形 一
为引 擎 . 圈驱 动 三带 . 三 三带 传 动 三 圈” 总体互 动 的发展模 式 和局 面 。
一
山西 省 会 的太 原 有 责 任 更 有 能 力 成 为 山西 产业 中心 太 原矿 产 资源 丰 富 . 煤 炭 储 量居 全 省第 7位 . 我 国重 要 的能 是 源重化 工基 地 交 通形成 航空 、 铁路 、 公
三 核 . 同 大
三 圈 : 原 经 济 圈 太 晋 北 经 济 圈 晋 南 经 济 圈 三 带 . 太 运 经 济 带 大
大 太 晋 经 济 带 吕太 阳 经 济 带
市 独 大 的局 面 另外 , 北 ( 同 、 晋 大 朔
州和 忻 州 ) 晋 中 ( 原 、 、 太 阳泉 、 吕梁 和晋
中 ) 晋南 ( 城 、 汾 、 治 和晋 城 ) 和 运 临 长 区
域之 间发 展协 调性 不够 晋 中地 区产值 为 29 62 7 .9亿 元 . 是晋 北地 区 G P总量 D 元 . 晋北 和晋 南 地 区分 别 为1 2 而 66 3元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摘要:本文选取典型的资源大省、经济小省、污染大省——山西省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
通过散点图相关分析,发现资源察赋与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
山西省呈现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产业结构失衡比较严重。
结合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有产业的升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改善环境状况,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资源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增长[1]。
但二战以后,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呈现应有的快速增长,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
相比之下资源匾乏的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地区其经济增长却引人注目。
这种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匾乏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现象,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资源的诅咒”[2]。
“资源的诅咒”现象不但在国际间存在,在我国也存在。
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资源匾乏的东南沿海地区。
而且在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往往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但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退化的“落后型环境问题”,而且同时还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发达型环境问题”。
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问题。
1前言1.1 研究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表明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下,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的桥梁,又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察赋,但经济却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该省的环境质量之差全国闻名,在2006年山西省多个项目受到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3]。
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的市场机制研究--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再思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0 1 4 年第 3 期
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 的市 场机制研 究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再思考
察 飞
( 山西省人 民政府发展研究 中心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摘
要 :在我 国特别是在 资源型地 区,由于市场机制调 节产业结构 的机 制存在要 素 自由流动不畅 、利益机制传 导受
阻、核心技术缺乏等 问题 ,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 大影响 ,导致这 些地 区往往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与产业升级 较慢等 问题 。当前 ,资源性经济景气下降 ,诸如山西这样 资源型地 区的 “ 寒 号鸟”们再 次感受到 了冬天的寒冷 ,又到 了市
场倒 逼机 制开始发挥作 用的 时期 。在这个 时期 ,需抓住我国深入 市场化 改革 的机遇 ,破 除阻碍 市场调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的 多重障碍 ,通过发展 混合 所有制 经济、激活 国企利益机制功能和创新科研机 制确立核 心技 术研发主体等措施 ,完善 市场 调节机 制 ,推进地 区产 业结构调整 ,走 出 “ 调整一 反弹一 再调整” 的结构调整怪 圈。
浅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机遇与创新
社科研究6作者简介:侯欣雨(1990— ),女,汉族,山西河津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在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区域产业政策双重影响下,煤炭、电力、运输、冶金等少数主导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一些地区甚至经济总量的90%都集中在煤炭行业领域,而其他行业因相应要素的投入少,发展受到严重扼制。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国内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的出台,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出现了煤炭需求下降的现象,紧接着煤炭进入霜冻期。
2018年,山西GDP为16818.11亿元,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排名中下降至22位。
粗放、单一的经济产业结构,使山西的经济与我国其他发达省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资源型企业转型难度大,政策扶持的广度力度有待加强在转型过程中,不少资源型企业发展模式固化,企业发展受阻,转型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引导。
但现实中,对于资源型的企业转型,一些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的广度和力度上都有所欠缺,并且缺乏针对性,导致资源型企业“想改不敢改,想改无力改”。
(三)经济转型的人才缺乏,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是保障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西在经济转型中创新型、高尖端人才严重缺失,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少企业转型缺乏内生动力,难以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机遇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国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地位,完成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转变。
十九大再次明确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山西作为中国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大省之一,境内资源型城市有11个。
在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都有煤炭资源。
这些县市经过长期的开采,不少都成为“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处“华夏之腹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基地。
作为中国优势资源区域,山西省在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受制约于资源结构、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等因素,山西省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调发展能力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山西省而言,应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山西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还应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山西省的农业优势,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二、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利用不均衡现象。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还应当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产业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是山西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而言,应当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地生态恢复等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与此还应当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政府是推动协调发展的主体和引领者,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要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山西省现有产业结构之简评
山西省现有产业结构之简评山西省是我国北方的一个省份,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
本文将对山西省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简评,并探讨其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煤炭产业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能力。
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炭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转型升级成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煤炭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和环保方向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二、能源产业除了煤炭产业,山西省还具备丰富的其他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山西省的能源产业也呈现出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山西省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和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冶金产业山西省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冶金产业一直是山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冶金产业也面临着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的背景下,山西省的冶金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一体化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冶金产业从大而全向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同时,注重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冶金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四、装备制造业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基础和潜力,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竞争力。
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山西省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
五、现代农业山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以煤炭、煤化工和有色金属为主要产业,是国内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山西省资源型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山西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资源型经济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转型发展需要深刻的思维变革和结构调整;受制于环保压力和资源枯竭问题,转型发展的路径并不明确,需要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
对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深入分析资源型经济现状,明确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难点,找准问题所在,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山西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2000字】1.2 问题意义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源供给的不断减少,山西省资源型经济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
研究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是山西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一步。
通过转型发展,能够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山西省发展的瓶颈。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山西省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通过转型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研究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字数:308】2. 正文2.1 资源型经济现状分析山西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产业结构调整与山西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山西省 对 经 济结 构 不 合 理 的认 识 是 在 党 的十 四届三 中全 会 以后 , 在 经历 了 三 次联 合 国 召 开 的 专 项 大 是
会( 资源 危 机 、 境危 机 、 环 可持 续 性 发展 ) 以后 才 真 正 认识 到 的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的要 害是 两个 转 变 , 经 济 体 即
均损 耗 4 9亿 。因 此 , 山西 经济 结 构 的优 化 和 升级 是 山西省 经 济 发展 的重 中之重 。
董忠 ( 西省委 政 策 研 究 室主 任 助理 、 士 ) 山 博 根 据有 关 资 料 ,18— — 20 91 00年 2 间 , 0年 山西 经 济 发 展 的 各 项 指 标 均 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山西 的 国 民 生产 总 值平 均 比国 内 同期 水 平低 0. 百 分 点 , 8个 固定 资 产投 资低 2 8 百 分 点 , 镇 居 民收 入 低 0 6个 百 .2个 城 . 分 点 , 府 财 政 收入 低 09个 百 分 点 。之 所 以呈 现 这一 状 况 , 政 . 根源 在 于 经 济结 构 不 合理 。 由于 山西 省 经 济 的 初 级 化结 构 导 致 结构 效 益 低 下 , 污染 结 构 导致 环境 质 量 很 差 , 煤 炭 的过 度 依 赖 导 致 调 整 缺 乏 弹性 , 济 高 对 经 结 构 的“ 高 三低 ” 成全 省 经 济 缺乏 活 力 , 三 造 就业 形势 严 峻 。
二 、 业 结构 调 整 的 主体 与 政 府 的角 色 定 位 产 李志强( 山西 财经 大 学 国际 贸 易学 院教授 )
国 外有 关 资 料把 目前 的 中 国经 济 划 分 为六 大 区域 : 以重 工业 为 主 的东北 经 济 区 ; 即 以高科 技 产业 为 主的 京津 经 济 区 ; 以农 产 品 加 工业 为 主 的 山东 经 济 区 ; 以长江 三 角 洲金 融 服 务业 为主 的经济 区 ; 以浙 江 、 建为 主 福 的 日用工 业 品 生 产加 工 经 济 区 ; 以珠 江 三 角 洲 为 主 的 电脑 和家 电经济 区 。不 管这 种 划分 是否 正 确 , 应该 说 这 些 经 济 区 的产 业 结构 有 的 已经 比较 合 理 , 的 正 在趋 向合 理 。而 这 些 经 济 区 的 产业 结 构 并 不 是 某 个 主 管 部 有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课件
• 引言 • 山西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 •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成效 • 结论
01
引言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
煤炭资源型经济结构
国家政策引导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长期依赖煤 炭产业,经济结构单一。
国家提出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鼓励山 西等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推进企业改革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 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
活和有竞争力。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 技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促进城乡一体化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城乡产业融合,缩小城乡发展
差距。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与影响
经济增长加速
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山 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提 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结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总结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启示 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是关键
总结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01
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撑 作用
02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企业创新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 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经 济发展空间。
05
结论
总结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
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摘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而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山西人民的福祉,也紧紧联系着山西省的经济是否健康稳定的增长。
但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供给面、需求面、技术进步方面和制度政策方面来进行分析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变化,进一步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整个经济结构而言,它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等许多内容。
这些都很重要,也都面临着随时变化的问题。
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就山西省来讲,这样一个以煤炭、有色金属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大省,研究影响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对于山西省的以后的经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从供给、需求、技术进步和制度政策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方面,供给面的因素有农业增长的潜力和约束因素,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力和市场容量潜力。
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耕地面积、耕地的肥沃程度、水利及气候条件的约束。
一旦农业增长受到其潜力的约束,则其增长就达到极限,从而导致农业增长的停滞缓慢,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创立新的产业部门:二是农业的地位出现变化。
还有工业增长的潜力和约束因素,包括资源供给条件、人力资源供给、技术供给能力、市场容量潜力和资本的供给能力,这些条件供给充分时,工业部门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而一旦达到极限,其上升阶段便告结束。
由于工业内部结构复杂,调整潜力比较大,因而约束因素牵制没有农业那样迅速和明显。
也有第三次产业增长的潜力和约束因素。
包括所依托部门的需求格局和数量、被依托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深度和本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手段和效用。
第二方面,生产结构决定需求结构,而生产结构又和产业结构相联系,因而产业结构决定需求结构。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各省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型省份,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研究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背景分析1.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省地处华北平原,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能源基地。
长期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资源过度依赖、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不可持续的局面。
2.转型压力增大,发展需要新动能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码,山西省资源型经济面临转型的压力不断增大。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和转型路径。
3.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山西省资源型经济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实现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问题研究与分析1.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选择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是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
传统的转型路径主要包括走出去、重构循环经济、推动智慧矿山建设等,但是否适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尚需深入研究。
应当从山西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环境容量等方面出发,科学规划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资源开发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如何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动能培育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产业为主,严重依赖传统的资源型产业。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
应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等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资源型经济向新动能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目前产业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山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图表分析等方法,指出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为实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又好又快一、山西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的20年间,为了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山西的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了煤炭、电力行业等能源产业上,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
到了本世纪,随着山西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山西的三次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演进,三产产值比由1978年的20.7:58.5:20.8转变为2006年的5.8:57.8:36.4。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由于山西的资源禀赋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的共同影响。
其发展趋势比较平稳。
始终占有很大比例;第三产业大体呈缓慢上升态势。
总的来看,山西产业结构从1984年开始一直呈现“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一直是推动山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研究的产业结构变化理论,把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折合成美元,其值为1389美元,接近库兹涅茨计算表中第8组水平。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摘要: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山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挖个洞就可以采煤;山西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围起墙就可以收费。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总是慢半拍,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不仅成为全省的共识,而且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措施,调整山西的产业结构,为振兴山西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1、现状分析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建设力度假大、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山西省产业结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7年,山西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1年的16.0:54.9:29.1变为15.2:51.4:33.4,工业总产值中的轻重工业的比例由1991年时的24.7:75.3变为19.2:80.2,到1998年,山西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则变化为12.9:53.5:33.6,工业总产值中的轻重工业比例变化为16.9:83.1。
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学号:本科学年论文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学专业班级所属院系经济系学习年限2010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二○一三年十月目录内容提要 (2)引言 (2)一、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2)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3)(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二)煤炭资源面临枯竭 (3)(三)煤炭企业的社会包袱过重,转型压力大 (4)(四)山西煤炭企业人才资源不足,创新能力是短板 (4)三、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4)(一)治理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1.重点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2.大力实施太原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3.积极开展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4.全面启动全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支柱产业 (5)1.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高关联度产业的发展 (5)2.依托旅游业,带动山西第三产业发展 (5)(三)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完善资源转型援助政策 (5)(四)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构筑产业转型人才优势 (6)1.是要结合产业需要,重点培养潜力人才 (6)2.是要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战略 (6)3.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6)参考文献 (6)英文摘要 (7)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学生姓名:李建行指导教师:杨二霞内容提要了解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走出一条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色之路。
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新型的支柱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促进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引言山西省地处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的储量更是突出。
建国60年来,山西省为全国经济建设输出大量煤炭资源。
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随之形成众多资源型城市。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山西是我国的重要的能源、冶金、化工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钢铁、焦炭、化肥等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型产业占比过大,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首先,山西应减少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
过去,由于山西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山西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其次,山西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目前,山西的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创新潜力较低、科技含量不高。
因此,山西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金投入,培养人才,完善科研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山西还应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山西应加强环保意识,推进绿色发展。
资源型产业在过去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更是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山西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建设。
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山西还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因此,山西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总之,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山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继东部经济先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崛起”是我国又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身处中部地区的山西省,应该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改进经济布局,加速产业的转型。
从山西省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瓶颈,分析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标签: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1 山西产业结构的过去及现状1.1 山西产业结构构成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山西一个产业结构并不单一的时代,除了现在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在电子和家电领域,当时山西能生产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话机、收音机、电子表、电熨斗等许多产品,其中,春笋牌电视机、海棠牌洗衣机、华杰牌电子表是全国名牌产品。
自1980年山西被确定为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后,山西从未走出过“挖煤、修路、再挖煤”的循环。
这一环境下,其他的产业渐渐被断送了成长的机会。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十五”时期,山西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9.7:46.5:43.8演变为2005年的6.3:56:37.7。
到2007年演变为为5.5:59.6:34.9。
山西省整体第一产业与全国相比差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国高出8.7个百分点, 充分显示了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大省的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略低。
从总体上看,山西的经济结构过分倚重工业。
对于大同、临汾、阳泉这类典型资源城市来讲,第二产业的比重更是惊人。
2006年,临汾全市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02年相比,上升了10.7个百分点。
虽然从2001年开始,山西整体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2004年,山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3315亿元,同比增长49%,增长速度全国第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位次排在全国18位左右,已经跻身于全国中游水平,摘掉了全国“老末”的帽子。
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而是能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的结果。
1.2 第二产业内部构成建国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山西初步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过分倚重资源优势,机械、电子、医药、轻工、纺织制造业的原有优势逐渐减弱,1978年全省轻重工业的产值比重为2315∶7615,到2001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发展为15126∶84174。
采掘原材料工业与加工业的产值比例,1978 年为6813∶3117,目前为7719∶2211。
山西工业的畸型发展,并且重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采掘业比重大,而后加工、特别是深加工比重小,其畸形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2.1 产业结构单一过分集中在煤、焦、冶、电等几个行业,结构过于单一。
以临汾市为例,2007前11个月,临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实现利税115.08亿元,增长25%。
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实现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1.2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39亿元,同比增长1.1倍;炼焦业5.59亿元,同比增长40.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9.94亿元,同比增长12.3%。
这四个主要行业共占总额的83.5%。
2.2 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在支撑城市经济的几个主要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采掘原材料工业比重大,深加工比重小的问题。
工业的初级化程度持续扩张,以矿产品位主体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出的2/3以上。
这就导致了低价卖出初级资源产品,高价买进工业加工品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浪费了资源。
2.3 结构趋向同化现象严重山西地区与地区之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趋同不利于各地区之间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
上述种种问题反映了山西产业结构低级粗放、效益不高的弊端,严重延缓了山西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
2.4 资金流失情况严峻山西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积极招商引资,包括利用外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资金,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另一方面,自己的资金却又在悄无声息地流失。
据统计,2005 年山西人均储蓄存款为12 万元,比全国人均储蓄存款高1200 元,存贷差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1%,比其他中部五省中最高的河南高9.9 个百分点。
而仅大同市2006 年的存款就高达888 亿,贷款260 亿,中间的存贷差有600 多亿,其中私人存款有500 亿之多,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山西的主流金融机构每年带出去的大概有2000亿元的资金。
山西的资金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一是外地高消费。
二是外地投资。
在暴富心理的驱动下,买房买车成了山西有钱人的炫富的主要途径,在我们的媒体上经常都能看到山西购房团,山西购车者的身影。
在北京,来自山西的购房者大约占到了外地来京购房者的40%。
不仅使山西的资金不断外流,也对全国的房产价格上涨造成了推波助澜的影响。
个体的煤商一听说掏钱搞环保就头疼,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山西扎根的打算,原始积累只是给自己积累,不是给大同和国家积累。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如山西的海鑫钢铁现在就已经去了沿海投资。
我们对此无可厚非,毕竟企业的成长本身就需要更好的投资环境,而创造这样的环境,那是我们的政府的责任。
2.5 政府的利益驱动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开采容易,获利快。
加上近年来销售市场旺盛,经济效益好。
在我们传统的以GDP衡量一个官员业绩的大环境下,使得许多领导根本不想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动脑筋。
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力求改变的官员,在乌纱帽的压力下,也只能小打小闹,仍然不敢轻动这四个传统的“GDP发生器”。
长此以往,使得山西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难调整,积重难返。
3 资源性城市转型策略3.1 重视人才战略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不论如何,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想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始终是人力资源。
而山西在这方面却是最让人忧心忡忡的。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全省共流入高级专业人才247人,流出1011人,净流出764人,尤其是45岁以下拥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流走严重,其中工程类和教育类的人才流失最多。
在笔者周围,山西籍的高校在校学生中,更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再回山西。
为什么山西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回过头来看看,山西到底有多少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山西的人才培养、选拔、提升、激励机制情况又如何,相信大家的心里就已经有底了。
没有人才,所以山西能源及煤炭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没有人才,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步步艰难。
一切的政策、方案,在没有人才的情况下,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们的政府在引进人才的竞争中,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不改变重物不重人的“拜物观”,确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发展观,在人才培养,选拔、提升,激励机制中下功夫,除了优厚的物资条件,真真正正的为各类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
3.2 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适度限制初级的采掘工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以煤、焦、冶、电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增加深加工的比重,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
把传统的的产业从大做强,从粗做细,形成一个高、深、尖的产业链条。
(1)加快高新技术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以煤、焦、钢铁等大宗产品为主的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效率和营销能力,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减人增效,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强化低成本优势。
(2)加强新型产品的研发,针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形成“技术——产品——资金——技术”的良性循环。
(3)培育品牌优势。
增强企业品牌意识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有“名字”、在市场上有话语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名优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
加强质量诚信建设,完善企业标准、计量、质量体系,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质量创新。
落实名牌扶持政策,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强化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3.3 培育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一定要敢想敢做,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总产出的比重,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
山西人文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名人足迹星罗棋布,其中全国现存完好的宋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72%以上在山西境内,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全在山西境内,山西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地上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可移动文物有35000多处,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西有五座,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6处,省内文物古迹景点可成为全国之最的约有60多处,从文物的数量与价值来说,山西在全国是相当突出的,谓之文物大省当之无愧。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打造集旅游、娱乐、商品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益,无疑是一条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1]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穆满根,李秀杰,蔡永乐,焦希颖.试论山西资源城市转型新途径[J].研究与探讨,2007,(3).[3]刘亚莎.论山西经济环境与经济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2005,(11).[4]郭勇.山西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区域经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