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夏朝由大禹立国,后来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这一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A.确立分封制 B.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C.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
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4.根据下列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 嫡长子继承制B.兄终弟及制C. 庶子继承制D.禅让制5.央视公益广告《回家的路》,展现了扎根于中国人心底的回家过年情结。
与这一现象联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6.一些报刊文章中偶有“七出”一词。
“七出”是古代休妻的七种理由,是对妇女在社会制度上的迫害。
“七出”第一条即“无子”。
这一规定突出体现了A.宗法观念对婚姻的影响B.古代婚姻关系的存废变化无度C.分封制仅在宗族内实行D.宗法制对家庭和谐的积极作用7.前221年,王贲攻齐,田王建降,齐亡。
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秦国开始了统一步伐B.西周灭亡C.秦朝确立了郡县制D.秦王统一了六国8.《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材料反映的是A.秦始皇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特别突出9.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0.《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5小题 5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4.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5.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上述现象出现在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A.春秋战国时期B.七国之乱时期C.靖康之变之时D.靖难之役之时6.下图(图略)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7.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8.宋代程颢、程颐和张载都强调说,“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复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电,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 )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主要说明了(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为“天下共主”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打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7.“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小题,50分)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答案】A【解析】部落体制下,各部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
3.有学者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 皇帝制度确立C.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D. 科举制度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4.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
2019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考试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4.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 .君主专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兄终弟及的传统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 B.商周夏C.夏商周 D.夏周商2.《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 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 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3.“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4.《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做法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5.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 ( )A.大禹 B.成汤C.周武王 D.秦王嬴政7.《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郡县制8.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9.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每个郡设郡守(文官,负责行政)、郡尉(武将,负责军事与治安)和监御史(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
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地方权力分化且相互牵制,便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使更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可以参与国家治理C.让更多传统贵族拥有分享政治权利的机会D.将中央官僚系统模式推广至全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题干材料“贵族色彩”说明当时政治受世袭势力的影响较大,这些势力属于西周分封制的产物;西周的分封制以王族为主,因此这种地方分权体制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特征。
答案选C项。
答案 C2.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 B.秦朝C.西汉 D.宋代解析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时代”代表奴隶社会,取其“封邦建国”之意,即分封制,其典型时期是西周时期。
答案 A3.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族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渐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中央集权”的含义,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而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实行层层分封,地方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C4.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井田制度D.世袭制度2、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京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三省六部制3、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
文中的“信念”源自()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4、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 地方相对独立C. 国家体制尚未健全D. 固化家国一体5、《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6、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什伍连坐制 D.焚书坑儒7、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2.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邰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
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
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迅速转型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4.《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殷民六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
”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周王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分封5.“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2.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 )A.君主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世官制3.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拥有世袭统治权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4.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他于公元前806年被封于郑。
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 B.郑桓公相对于周王是小宗C.郑桓公与周王不同姓 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5.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处省略的是(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 D.相权独大7.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C.太尉 D.御史大夫8.《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解析】选D。
材料意思是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
所以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即血缘关系是西周强化王权的首要因素,故D正确。
2.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
因为此举( )A.挑战了宗法制度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不符合周礼规定【解析】选D。
由材料描述的“大夫”“国君”可知为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季孙氏家臣阳虎主张整肃跋扈的大夫,结果受到反对和批评,并未真正损害大夫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替国君整肃大夫,实际是僭越了大夫的职责和地位,不符合西周礼乐制度的规定,故D正确。
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解析】选C。
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强调忠臣在国则忠、在家则孝,体现了宗法制下家国一体的观念,故C正确。
4.柳宗元《封建论》载:“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由此可知秦朝( )A.拆毁城郭,破坏各国都城B.打破各国原有管理体制,推行郡县制C.修建万里长城,加固边防D.打击各国贵族,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
秦朝统一全国后,剖分诸侯国而设置郡县,废除诸侯而委派郡县长官,打破分封制下各国原有管理体制,推行郡县制,故B正确;拆毁城郭,破坏各国都城——“裂都会”只是秦加强中央集权的部分措施,故A错误;秦修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朝打击各国贵族,故D错误。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新教学文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D.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2.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3.春秋战国时期,原来西周贵族政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发生演变,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表明A.学术下移有利于士阶层的崛起 B.分封制的瓦解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关键 D.社会转型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5.商周时期铜器多有族氏徽号,铭文也在逐渐变长。
春秋铜器铭文喜欢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某某之子、之孙。
战国铜器开始出现“物勒工名”的现象,很多铜器都由官方监造,陈放或收藏在宫庙、府库和衙署。
以上变化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宗法制的逐渐衰落C.汉字的日益系统化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6.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
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试吧大考卷】2018-2019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C.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C.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C。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堂联是我国一种体现家族文化种类的对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其内涵多为家族寻根追祖、表彰先贤、训勉后人等。
与这一文化现象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5.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7.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 )A.完成统一 B.制度创新C.修筑长城 D.暴政而亡10.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达标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2.商朝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包括( )①商朝是商部族位于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③弥漫着神权色彩④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3.《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4.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
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 B.西周C.秦朝 D.西汉5.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6.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7.随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处应是( )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 D.相权调整8.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2019精选教育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礼器》云:“大庙之内敬矣。
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夫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 )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解析】选B。
材料主要叙述了祭祀场面,主要是祭祀祖先,不是表达对周王的虔诚和崇敬,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君亲牵牲”“君亲制祭”“君亲割牲”等信息,可以得出国君以此来体现其特殊政治地位,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对皇权的强化,故C错误;家国一体主要是对宗法制作用的表述,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2.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
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
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解析】选A。
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正确。
3.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可知公、侯、伯、子、男是分封的诸侯,结合所学可知替周天子司牧一方为诸侯的义务,故A正确。
4.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解析】选B。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商代时,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3.“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4.《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这一观念源自于( )A.王位世袭制 B.三公九卿制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5.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6.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 )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7.《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
”这反映出(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8.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9.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卷
第一单元章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 ,统‘政府’于‘王室’之下 ,真不免为专制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 ,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 ,那么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 ,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2.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 ,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 ,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D.世袭制3.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那么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
其选官原那么本质上说明〔〕A.科举制存在缺陷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不再以门第选官D.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4.安徽项氏制定的祠规:“家人有规犹国之有典也 ,国有典那么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罚以训子弟;其事殊 ,其理一也。
〞该祠规主要说明了〔〕A.祠堂文化深入人心B.家规对宗族开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度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5.?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 ,诸侯驾四 ,大夫三 ,士二 ,庶人一。
〞2019年3月17日 ,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 ,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 ,便是六马之驾 ,考古学者称之为“天子驾六〞。
“天子驾六〞的开掘出土 ,其史学价值在于( )A.表达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锋利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公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7.“秦朝在政府组织上 ,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标准 ,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 ,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2.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
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3.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5.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6.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8.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0.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2.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13.“相国用古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财,不相知.故财匮,而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不”.宋代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4.“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1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者 ,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
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1) 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 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 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 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
(4) 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1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 (“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
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答案1.【答案】A2.【答案】D3.【答案】A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1)朝代:秦朝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名称:三省六部制作用:相互牵制。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举措:设枢密使和参知政事分散相权表现:废除丞相制度。
(4)趋势:削弱相权直到废除,强化皇权17.【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