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合集下载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1.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9.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恩格斯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10.简述科学哲学及其性质内容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以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为对象.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哲学是处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中层次的边缘学科,是比一般哲学层次低的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的内容:1)对各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经验内容的分析2)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分析3)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分析.科学哲学的内容是科学中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问题.11.简述科学与非科学分界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对科学的理解不同,导致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借问题上纷争迭起,壁垒森严.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2)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即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3)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就其划借问踢理论而言,仍然未能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4)库恩的“范式”标准即“拥有了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在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只能处于前科学时期,而不配称为科学.5)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他的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6)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宣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方法可言.他否认了科学与宗教迷信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他的见解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近乎荒谬的.7)新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夏佩尔,劳丹,麦克斯韦和格丁等为代表,新历史主义者继续坚持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劳丹与夏佩尔分别代表了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劳丹坚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理论,其实质是继续坚持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夏佩尔则坚持以科学实在论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从而把新历史主义理论引向了唯物主义.8)后现代主义的划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与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客观”“真理”“实在”“理性”等概念的解构,彻底摧毁了科学作为知识典范的地位,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非科学文化的界限而走向彻底的相对主义.12.谈谈你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的理解通过阅读对于划界标准的历史演变,我觉得要解决划界问题,全面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辩证的综合分析。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论文题目: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号姓名+++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辩证关系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

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第52页/共86页
(2)化学元素周期律
• 按原子量大小排列的元素,在性质上呈明显的周期性。 • 原子量决定元素的性质。 • 可以按原子量和元素的性质预告新元素。 • 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元素原子量。 •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
第25页/共86页
6、基督教的兴起与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 基督教的兴起 • 基督教的五大论题:创世纪,人类中心说,原罪说,神恩说,
对不朽的信仰 • 柏拉图学说与奥古斯丁的神学 • 亚里士多德的再发现与阿奎那的神学
第26页/共86页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背景) • 二、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打开形而上学第一缺口 打开形而上学的第二缺口
• 3、 物理学的新综合: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新缺口
• 4、化学上的新发现:冲击形而上学自然观
• 5、生物学的新进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基础
第45页/共86页
1、天文学中的新观念:打开形而上学第一缺 口• 康德的星云假说:用原始星云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解释了太阳系
第24页/共86页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三)
• 亚历士多德的综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既注重逻辑的 严谨(创立了三段论的严格推理形式),又注重经验事实(他 是古希腊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又是第一个对自然 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人)。从他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 出来
•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 性
第15页/共86页
7、古代科学的衰落
第16页/共86页
(1)示范作用的极限:
• 示范理论扩展到一定程度,受到研究对象本身复杂性和专门性的限制,难以进一步发挥作用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

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化和谐,还要实现每一技术之间的生态化和谐,实现“技术生态”。

关键词: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生态文明;生态技术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过分推崇及不当运用,正是造成当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人是自然的产物。

当第一个手拿石器的原始人跌跌撞撞地试图站立起来的时候,人与自然分离的过程就开始了。

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人类,只能抓住自然之母的直接馈赠,从总体上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和依附关系看,人与自然无疑具有统一关系。

在这种原始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在其中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

随着畜力的使用和金属犁的发明,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

灌溉的普遍使用使农业对自然的依赖有所减弱,人们开始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随着食物供给的逐渐充裕,村落的集镇化、城市化初露端倪。

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食物、燃料和建筑材料,为此,大片的森林、草原被开垦,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种负面影响还是局部的、可恢复的。

从总体上讲,农业文明就是创造适当的条件强化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或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水利、风力、畜力),它对自然不能实行根本性的改造,自然较少受到深度破坏,人与自然处在低水平的平衡关系之中。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工业社会,自此,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以牲畜为动力的马车、犁耙和以风为动力的帆船被以煤、石油为动力的火车、汽车、轮船所取代。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后期科学技术成就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后期科学技术成就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生物学1:生物进化论
林奈、布丰、拉马克 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 (1)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2)由于繁殖过度引起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导致物种自然选择。 (3)人工选择会产生新种。 (4)人是生物进化结果,起源于猿。
——生物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 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 自然史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思想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
②辩证法 《导言》、《‘反杜林论’旧序》、 《辩证法》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等 结合自然科学阐述了辩证 概述了辩证法在科学和科学家中 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建立; 针对当时否定辩证法客观 揭示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 性,提出“辩证法的规律 式的弊病。 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 利用当时科学资料和揭示的事实, 律”。并且说明了唯物辩 证法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正 批驳了一些自然科学家进行所谓 “神灵科学”研究。 确的思维方法。
数理传统vs.博物学传统
科学突破
(1)天文学: 星云假说
(2)地质学: 地质渐变论
(3)物理学: 能量守恒定律与电磁学
(4)生物学1:生物进化论
(5)生物学2:细胞学说
(6)化学: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天文学:星云假说
德国哲学家康德1775年发表《自然通史与天体 论》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太阳是由星云形成的, 一团弥漫物质通过万有引力形 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的 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 ——对恒星轨道,行星质量和密度分布作出 解释。 拉普拉斯1796 年出版《宇宙体系 论》独立提出类似 假说,并从数学和 力学上分析论证, 星云假说被广泛承 认。
③运动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
④数学与各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

2_近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进_279406104

2_近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进_279406104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开普勒(Kepler, 1571-1630)
天空立法者
上帝用数学设计宇宙
行星三定律
在第谷·布拉赫的资料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一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第二定律——行星到太阳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划出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的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成果而言超过了 天使的高度。”
自然的数学化 自然的数学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万物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 其数学结构的不同;自然的本质在于其数学结构。柏 拉图基本上承继了毕达哥拉斯的思想,认为自然的真 蒂不在于我们面前转瞬即逝的现象世界,而在于永久 不变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按照数学的世界构成的, 数学是我们通向理念世界的桥梁。
意义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发现了运行速度不 均匀的特性。 行星运动的椭园轨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
为科学而献身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母亲 曾经被指控为施行巫术而遭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追求事物的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钢领 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
单摆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惯性定律 抛物运动理论
1633年 1633年,伽利略 在宣判后仍然喃 喃的说:可是地 喃的说: 球仍然在转动! 球仍然在转动! 347年后,即 347年后, 年后 1980年罗马教会 1980年罗马教会 宣布当年对伽利 略的裁判是错误 的,为伽利略平 反。

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自然观的演变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观不断地发展演变,从最初的神话、迷信到现在的科学世界观。

以下将从史前时期、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期和现代社会六个阶段来介绍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史前时期:自然和神秘是不可分离的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有文化,很少有可靠的书面记录,自然观大多取决于神话和传说。

古人们相信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是由神祇创造的,他们赋予各种自然现象超自然的力量。

例如,太阳是由太阳神掌控,雷电是由闪电神制造的,大海是由海神掌管的。

人类的生与死也跟神祇的决定有关。

古代:人类开始探索自然的规律古代是自然观经历了第一个转折点的时期。

人类开始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神话和迷信走向了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探索。

在古代,土著人民获得了对生命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

在古代,人们开始探究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

中世纪:自然观再度被神化中世纪的自然观受到基督教神权主义的影响,自然被视为上帝的创造,宇宙万物由上帝掌控。

人类自身的问题、自然界的现象,都被解读为上帝是在强迫人类做出某些选择。

这种自然观持续了上千年之久,对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文艺复兴:科学的奠基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类逐渐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欧洲学术界发生了从教会到自然的重大转变。

伟大的自然学家如可杜珂、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开创了逐步解放自然的科学时代,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力掌握自然规律。

启蒙时期:人类完全摆脱宗教束缚的时期启蒙时期为自然观带来了重大改变,人们开始从以往的神秘主义和迷信想法中走出来。

自然科学成为这个时期发展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是伏尔泰和卢梭,他们不再相信基督教的神灵约束,完全摆脱了宗教式的自然观。

人们开始相信理性和实证主义的价值,重视追求自由和个人尊严。

现代社会:自然观的综合时期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念在继承从前发展的基础上也发生了改变。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

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

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

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

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技术的介入。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观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原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到现代的科学观察和实证研究,每个阶段都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主要基于迷信和神秘主义的观念。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神灵或超自然力量所控制和决定的,人类只能通过祈祷和祭祀来获得自然的恩赐或避免自然的惩罚。

这种观念在原始社会和古代文明中广泛存在,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无知和敬畏之情。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摆脱迷信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转向对自然界进行科学观察和实证研究。

这标志着自然观进入了理性和实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又发生了变化。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因素,这使得对自然界的认知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科学只能提供有限的知识和解释,而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在当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和系统化。

人们开始重视跨学科的研究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提倡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这种自然观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尊重和责任感,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从迷信和神秘主义到科学观察和实证研究,再到综合和系统化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对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自然观将会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第三讲+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3第三讲+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 爱因斯坦还指出,当物体高度运动时,它的质量不断增 加,并且写出了著名的智能关系式:E=mc^(2) 。它 揭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本质联系,物质内部蕴涵着巨 大的能量,拉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
• 广义相对论假定加速度与引力的效果是相同的, 认为光通过引力场时走的是弯曲的道路,就像 炮弹在引力场作用下沿抛物线下落。而光速是 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所以光走的是短程线。
五、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 系统自然观建立在新物理学革命和系统科学基础之上,为 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 从微观领域到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 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它最深层次、最基 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 • 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 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 机性; • 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 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 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 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更为重要的是, 它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探索组织性、复杂 性问题的全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实质是形而上学思 维方式和机械论自然观的危机,表明旧理 论在新发现面前的无能为力。
• 20世纪初,正是在解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 论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和普朗 克等科学家创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 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
二、相对论
• 1905年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创 建狭义相对论,科学地揭示了 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 质运动之间、质量和能量之间 的统一性。 • 1916年他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揭示了空间、时间与物质之间 存在的辩证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 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三大新发 现和两个问题,彻底地变革了科学的自然 图景,推动自然科学进入现代自然科学发 展的新阶段。
第一节 、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 革命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发现、危机
这些新发现动摇了原子和元素不可分、不 变、是物质组成最小单位的形而上学的观 念。同时,正当人们陶醉在物理学经典体 系“尽善尽美”的境界时,物理学的晴朗 天空中却出现了“两朵乌云”,这就是当 时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麦克尔逊— 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物理学陷入空 前的危机。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实质是形而上学思维方 式和机械论自然观的危机,表明旧理论在 新发现面前的无能为力。
二、20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革命及 其辩证自然观思想
• 20世纪初,正是在解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之间 的矛盾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科学家创 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 论体系。 • 1、相对论 • 1905年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创建狭义相对论,科 学地揭示了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 之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统一性。 • 1916年他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 间与物质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这种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 想的基本观点: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
•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带来了 巨大福祉,也大大加快了人对自然生态破 坏的步伐,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 的危机,是社会异化的产物,也是传统发 展观的必然结果。
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
•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 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以及系统 科学的发展,生态学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人 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了一 门关于人类“生存之科学”的人类生态学, 具体而生动地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 置。人类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 “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 样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 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依据。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首先,科技的发展对人们对自然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的运作方式。

例如,望远镜的发明使天文学家能够观察到宇宙的更远处,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家能够观察到更微小的生物结构。

这些新的技术帮助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美丽,并改变了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方式。

其次,科技的应用也对自然观的演变产生了影响。

现代科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例如,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使得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并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对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

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为保护自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变得更加精确和全面。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远程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无人机可以探测到植被盖度的变化,这些技术都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管理。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使得清洁能源的开发变得更加可行,推动人们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这些科技的应用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总而言之,科技的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拓宽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对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

科技的发展也为保护自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

因此,我们应该在科技的推动下,积极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自然观变革

《自然辩证法》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自然观变革

1708 1712 1733 1764 1769 1769 1776 1779 1784 1793
Abraham Darby在鼓风炉中使用焦碳 Thomas Newcomen发明蒸汽推动的水泵 John Kay发明飞梭 James Hargreaves发明珍妮纺纱机 Richard Arkwright发明水力纺纱机 James Watt改进蒸汽机 James Watt创造实用的蒸汽机 Samuel Crompton发明骡机 Claude Berthollet在纺织漂白工序中实用氯气 Eli Whitney发明轧棉机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 识)→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己)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和定律发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建立。
揭示了热、机械、电、磁、化学等各种物质运动形式 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第二次大综合。
在物质运动统一性方面,摧毁了各种运动彼此割裂的 形而上学观点,从不同角度给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打开 了第三个缺口。
物质运动联系着。
首创权之争
最早提出这一原理的是德国医生迈尔(1814一 1878)。1840年,他曾经作为随船医生去过爪哇, 发现那里的病人的静脉血比他预计的要红得多。 因此开始思考动物热问题。
Elisabetha & Jahannes Havellius十八世纪的一对科 学家夫妇
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 器给发明出来,如轮子,如 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 在近代,人民已经发明了作 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 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 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 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 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 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认 识到的。
十九世纪的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观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观
科技与自然观的融合
科技与自然观将进一步融合,科技的发展将促进人们对自 然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自然观的变化也将引导科技发展的 方向。
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帮助人类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将进一步发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研究地球的自然 现象和人类活动,为自然观的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研究
自然观的研究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 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科技与自然观的未来关系
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更加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近代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人们通过科学实验 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现代自然观
现代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 生。
现代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来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03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观的相互影 响
指导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
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自然观会影响科学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究方法的采用。
激发科学技术的创新
自然观的发展可以激发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技 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观的互动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观之间存在相互 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技术的 进步推动自然观的变革,而自然观的 更新又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指导。
02
科技伦理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科技 伦理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 逆的损害。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在早期人类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主要基于直观的经验和感知。

他们相信自然界是由众多神灵和鬼魂所组成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变化被解释为神秘的神灵行为或超自然力量的表现。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理性思维和实证方法来研究自然界。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主要由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和解释。

18世纪以后,自然观的发展受到了启蒙运动的推动,人们开
始强调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的自然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主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倡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真实的自然界知识,并试图用简洁、一般的自然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

而到了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自然观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通过对生物界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逐渐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传统自然观的触动很大,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到了20世纪,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的兴起引起了对经典物理
学自然观的挑战。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现象和不确定性原理,使人们重新思考自然界的本质和结构。

相对论的提出则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解释。

近代自然观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

人们意识到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系统,无法仅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获得全面的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对多元科学方法的运用,为人们揭示了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自然观。

第一章-第四节-2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前期 55)

第一章-第四节-2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前期 55)

1572年11月11日 1572年11月11日,他看到仙后座有一 颗新的明亮恒星 明亮恒星, 颗新的明亮恒星,便使用他自己造的仪器 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观测,直到它1574 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观测,直到它1574 月变暗到看不见为止。前后16 16个月的详 年3月变暗到看不见为止。前后16个月的详 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人的结果, 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人的结果,彻底 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 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开 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太阳中心说
– 内容: 内容: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由此而形成 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 四季和昼夜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最外层是恒星天
在科学上的贡献
• 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 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 • 发现了行星运行速度不均匀的特性,探求 发现了行星运行速度不均匀的特性, 开始认为是灵魂, 行星运动的原因 ,开始认为是灵魂,后来 认为是力。 认为是力。
在自然观上的贡献
• 受惠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并 受惠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 且吸纳了“宇宙按和谐原理建构”的思想。 且吸纳了“宇宙按和谐原理建构”的思想。 •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 行星天的水晶天球观念顿时化为乌有, 行星天的水晶天球观念顿时化为乌有,被 当时的人们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当时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 教条, 教条,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 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 它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把人类从以自 它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 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 . . .论文题目: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号+++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文明辩证关系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

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12
牛顿的综合
• 牛顿(I· Newton,1642—17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光学》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 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 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 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 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13
其他成就:
• 物理学:光学,静电学的初步认识。
(2)知识观念的变革
• 培根的知识观及其贡献:知识就是力量
4
2、近代科学革命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1)知识生产的两种方式
• 知识的生产总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 错”得以实现的; • 试错和改错有两种方法:“经验性的” 与“实验性的”。
5
“经验性”试错和改错:
• 知识的生产不是目的,只是另一种目的性 行为的“溢出”; • 知识的生产是偶然的; • 由于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为,知识的生 产原则上“没有成本”。
40
2、主要著作
• • • • • •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近代科学发展与 自然观的演变 § 2.1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 与机械自然观
1
§2.1.0 历史的曲折:中世纪
• 中世纪:一般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 亡至15世纪。 对中世纪的评价:“黑暗的中世纪”
– 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 5-13世纪 与 13-15世纪的差异
2
§ 2. 1.1 思想革命与近代科学革命
7
(2)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后果
• 知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 知识生产社会化 • 知识生产方法中心化 • 知识生产专业化 • 放大不同知识生产方式下的竞争差距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剧场假象”

最后是“剧场假象”。培根指出,这是从各种哲学教 条、以及从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为在他 看来,“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 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 世界罢了。”所以,他也把这种假象称为“体系的假 象”。他认为,这种假象不是天赋的,也不是暗中潜 入理智中的,而是“从哲学体系的剧本和乖谬的证明 规则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里上面来的。”由此表明, “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 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 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 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
“洞穴假象”

如果说“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那么,“洞穴 假象”则是一种个人假象。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的洞穴”。正是由于这种洞穴的作用和影响, “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他所作的这一 比喻在于表明,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 或者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 于读书和他所崇拜的权威;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于具 有成见的人心中抑或产生于漠然无动于衷的人心中而 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仅仅是各个人的 精神各不相同,而且还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各 个人的不同的假象。


毋庸置疑,语词的不准确、多义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 理解—解释上的混乱,是形成“市场假象”的一个重 要原因。并且,正是这个缘故,在现代,才形成了语 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以试图消除语言所造成的混 乱。但同样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 所传递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于受纳者 在解读信息时误解了信息的含义,从而导致“市场假 象”的产生。在人们的各种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 场假象”;而“市场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于人们 彼此之间的以讹传讹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信息。

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一种关于自然界本质和运行规律的理论观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自然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在不断演变。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人们普遍持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神灵的意志所决定的。

例如,雷电是神灵的怒火,风雨是神灵的哭泣等等。

这种观点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逐渐摒弃神秘主义观点,转向对自然界的理性认识。

启蒙时期,众多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提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雏形。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例如,牛顿通过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定律,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他认为生物的变异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化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自然科学,并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以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这些新的科学理论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观点,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复杂和深刻。

生态学的兴起也为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这一新的科学领域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唯物主义自然观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秘主义观点到启蒙时期的理性认识,再到达尔文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成为一种基于实证和实践的科学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识观念的变革
• 培根的知识观及其贡献:知识就是力量
4
2、近代科学革命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1)知识生产的两种方式
• 知识的生产总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 错”得以实现的; • 试错和改错有两种方法:“经验性的” 与“实验性的”。
5
“经验性”试错和改错:
• 知识的生产不是目的,只是另一种目的性 行为的“溢出”; • 知识的生产是偶然的; • 由于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为,知识的生 产原则上“没有成本”。
16
• 机械自然观主要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 现象,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 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 机械自然观认为运动可以归结为机械运动,一 切现象都可用力学来加以解释。为了根据力学 去解释新的自然现象,引入多种多样的“力” 和适用于经典力学的虚假物质,不仅没有促进 这些学科的进展,反而造成了许多困难。
• 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林耐的分类学; 显微镜的运用。
• 化学:波义耳批判了炼金术士关于物质的原性 学说,提出元素概念,奠定了化学的基础;拉 瓦锡批判了燃素说,建立了氧化说,为化学的 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 2. 1.3 对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总体 评价和哲学概括
• 整个科学总体上是关于存在的科学
23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 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 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24
§2.2 近代后期自然科学与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
25
§2.2.1 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
1、工业技术革命与科学革命 工业革命: 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 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本质上 是工业技术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推广使 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机械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
1、思想革命: (1)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 文艺复兴运动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复兴是为了新生。 • 宗教改革 : 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不 需要依靠教会的权威
• 哥白尼日心说:自然科学的贡献
3
哥白尼日心说
• 哥白尼(N· Copernicus),《天体运行论》 (1543),日心说。
• 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 教条,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 的解放。
10
伽利略的开创性工作
•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 对话》 • 《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 经典动力学;落体运动;抛体运动;惯 性定律;实验与数学结合;天文望远镜。
11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 开普勒(J· Kepler,1571—1630): • 《新天文学》 • 《哥白尼天文学概论》 • 行星运动三定律;打破天体圆周匀速运 动的观念。
36
§2.2.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 以经验自然科学发展为基础
• 受古希腊自然哲学启示 • 借鉴德国古典哲学的成就
37
1、借鉴德国古典哲学成就
•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 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 义的发展阶段。 • 康德:开创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主义 哲学家,对现代哲学有重要影响。 •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近代辩证 法大师,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 •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家。唯物 主义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 近代科学发展与 自然观的演变 § 2.1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 与机械自然观
1
§2.1.0 历史的曲折:中世纪
• 中世纪:一般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 亡至15世纪。 对中世纪的评价:“黑暗的中世纪”
– 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 5-13世纪 与 13-15世纪的差异
2
§ 2. 1.1 思想革命与近代科学革命
40
2、主要著作
• • • • • •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2
牛顿的综合
• 牛顿(I· Newton,1642—1727)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光学》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 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 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 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 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13
其他成就:
• 物理学:光学,静电学的初步认识。
6
“实验性”试错和改错:
• 知识生产本身构成一种目的性行为,它是一种 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 “实验性”试错和改错往往只有具有特定能力 的人才能完成。
• 通过“实验性”试错和改错生产知识,不再依 附于其他活动,它所要求的资金、时间、人力 和材料等投入失去了转嫁的可能。因此,“实 验性”试错和改错“需要成本”。
• 研究领域开始超出机械运动的范围。
28
Hale Waihona Puke 2、科学突破及其哲学意义(1)科学突破:
• 天文学:星云假说 • 地质学:地质渐变论 • 生物学:进化论、细胞学说 • 物理学: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电磁理论 • 化学: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29
天文学:星云假说
• 德国哲学家康德1775年提出关于太阳 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 拉普拉斯1796年独立提出类似假说。 运用数学证明,得到科学界承认。星云 假说被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天”在演化中,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 开了第一个缺口。
32
物理学:能量转化守恒、电磁理论
• 迈尔、焦尔、赫尔姆霍兹、格罗夫等,在不 同领域独立发现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 法拉第、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 • 揭示了热、机械、化学、电、磁等各种运 动形式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 合,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彼此割裂的形 而上学观点,展示了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
38
黑格尔的功绩:
• 黑格尔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 体”。认为世界的辩证发展经历:逻辑阶段、 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 逻辑阶段:绝对精神的发展。存在→本质→ 概念(外化为自然界)
• 自然阶段: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人类 精神的产生)
39
黑格尔的功绩:
• 精神阶段: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 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哲学认识绝 对精神自身) • 恩格斯:“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 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 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 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 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18
2、方法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培根(F.Bacon,1561-1624年)与归纳法:
• 科学方法论著作《新工具》; • 归纳方法论:正确进行科学研究是从命题金字 塔的底部一步一步上升到顶部,即以自然为对 象,以感官知觉为起点,让心灵顺着一条全然 循序递进的阶梯向前推进,归纳而逐步上升到 公理。培根的方法主要强调归纳的一面。
33
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 原子论:道尔顿1808年《化学哲学新体系》。 提出化学原子论。阿佛加德罗1811年提出 分子概念。原子分子论。 • 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1869年提出化学元素 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合成有机物:维勒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 素,打破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人为的鸿沟。
20
• 其中第二条被认为是统治了西方世界科学方法世界 达350年之久的最为重要的原则。 • 切克兰德在《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一书中将其称 为“标示了西方知识传统之特征的分析还原原理”。 • 还原论的观点,奠定了追求简单性的思想基础。即 认为总体总是可以分解为部分的,复杂的现象总是 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现象来理解的,非线性系统就 总是可以化简为线性问题来解决的。
21
牛顿:
“在自然科学里,应该象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 难问题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 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 用归纳法去从中作出普遍的结论,并且不使这些 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 可靠的真理方面。……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 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特殊成份,从运动 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 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 为止。”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212页)
• 仍然需要“第一推动”。在向神学挑战中诞生 的自然科学,在18世纪未能彻底摆脱宗教神学 的束缚。把上帝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上帝 从后门请进来。
17
• 机械自然观主张用牛顿力学规律去解释 自然,导致诸如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存在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的机械决 定论主张,就是其经典表述。而且机械 决定论的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上由片面夸 大归纳法的作用,否定和排斥演绎法在 科学方法论中的地位。
34
(2)科学突破的哲学意义:
• 分门别类的研究→自然界各过程的 联系; • 既成事实的研究→自然过程的变化 发展; • 机械运动的研究→各种运动形式的 特殊本质。
35
科学突破的哲学意义:
• 科学由运用观察、实验、解剖等经验方 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 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说明的阶段。 • 暴露出机械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的局限性,要求建立新的自然观和新的 思维方式。
26
2、工业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 开始了科学和工业以技术为中介的结合 • 科学研究方式从个人研究进入到集体研 究的时代 • 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以及解决这些课题 的大量研究材料 •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和设 备
27
§2.2.2 科学发展总体格局及其突破
1、近代后期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