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材(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34-35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本课时则安排“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而为学习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奠定基础,随之,分数从真分数扩展到假分数、带分数。

更为分数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

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郊,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极强的求知欲,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较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习惯良好。

在三年级时,学生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知识的生成、联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零”起点,不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猜想,大胆放手,加强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对知识的产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尽量让他们对分数的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加强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_分数的再认识(一)_》课堂实录_(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_分数的再认识(一)_》课堂实录_(3)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分数的奥秘。

(学生齐声回答:好的!)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大家还记得分数是什么吗?生1: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例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生2: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比较的数,分母表示比较的数。

师:很好,大家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分数的更多性质和规律。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数:2/3)师:我们来看这个分数2/3,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表示有2个部分中的3个部分。

生2:表示有2个单位的3个单位。

师:很好,大家的理解都很到位。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这个分数呢?生: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将线段分成3等份,然后取其中的2份。

师:没错,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表示分数的方法。

大家能画出这个分数的线段图吗?(学生们开始画线段图)师:大家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注意将线段分成3等份,然后取其中的2份。

如果分成5等份,取其中的2份,应该怎么画呢?(学生在黑板上画出5等份的线段图)师:很好,大家画得都很准确。

那么,如果我们要表示1/4,应该怎么画呢?(学生在黑板上画出1/4的线段图)师:没错,将线段分成4等份,取其中的1份。

大家能发现线段图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吗?生:线段图的长度表示分数的分子,线段图的份数表示分数的分母。

师:没错,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表示分数。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分数:1/2, 3/4, 5/6)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生1:分子和分母都是连续的整数。

生2:分子比分母小1。

师:很好,大家发现了这个规律。

这些分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整数的比值。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分数呢?生: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线段图的长度表示分子,线段图的份数表示分母。

师:没错,大家已经能够灵活运用线段图来表示分数了。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来尝试解决一些与分数相关的问题。

新世纪版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新世纪版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新世纪版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引言本文档是对新世纪版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的记录和总结。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录第一部分:分数的概念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的知识。

首先,请回忆一下,你们在四年级学过的分数是什么?学生A:分数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数,比如1/2、2/3等。

教师:很好,分数就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数。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分数呢?学生B:分数可以帮助我们表示部分的数量。

教师:很好,学生B说得对。

分数可以表示部分的数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活动来认识分数。

(教师将一个巧克力蛋糕切成八块,然后将其中的三块分给学生,剩下的五块放在桌上)教师:同学们,请观察桌上剩下的蛋糕块数,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学生C:桌上剩下的蛋糕块数是5/8。

教师:很好,学生C回答得很棒。

桌上剩下的蛋糕块数是5/8。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可以帮助我们表示部分的数量。

第二部分:分数的基本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请看下面的例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算式:)3/4 + 1/4 = ?教师: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方式计算这个算式。

学生D:我们将分子相加得到4,分母保持不变,所以答案是4/4。

教师:很好,学生D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分数的加法就是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减法的例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算式:)5/6 - 1/6 = ?教师: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方式计算这个算式。

学生E:我们将分子相减得到4,分母保持不变,所以答案是4/6。

教师:很好,学生E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分数的减法就是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第三部分:分数的比较教师:分数还可以用来比较大小。

请看下面的例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算式:)2/3 ______ 3/5教师: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方式判断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分数的再认识本课例来自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浙江嘉兴教研室朱德江谈话:师: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可认识你们。

现在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生1:师板书:朱德(暂停)江生2:你喜欢吃什么?生3:肉生4:几岁了?教学过程:你们现在认识我了,你们认识分数吗,你们说几个你喜欢的分数吗?生1:1/2生2:2/3生3:50/100。

师: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带来了一个西瓜(实物出示)这些西瓜的几分之几?生1:2/8。

指名上台分。

师:除了用2/8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轻轻地告诉的同桌。

生2:1/4。

(什么意思?)把2个西瓜看成1份,有4份。

生3:(重复意思)师:如果是100个西瓜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几分之几?生4:25/100生5:1/4师:哪个分数简单些?如果20朵花呢?50个棋子呢?师:像这样的一个物体、多个物体,都是看作一个整体,我们叫做:整体1。

(这里引出单位1很罗嗦,学生很茫然,不清楚单位1的含义)师:为什么1要加上引号?(有必要这样问吗?)师出示两盒铅笔,谁能拿出1/3??指名2名学生。

师:你准备怎么拿1/3??学生拿,其余学生观看,发现什么问题。

左边的学生拿出4支,右边的学生拿出3支。

发现什么问题?生1:我知道左边盒子的铅笔有12支。

师:都是1/3,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生2:有可能她拿错了(此生当场上台检查,原来没拿错)。

生3:总数不一样。

师:数学上叫什么?(整体1)拿出整体1验证。

左边是12,右边是9。

师:从改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问题:看一看,说一说男生说:我看了这本书的1/2,女生: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2。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吗?小结。

练习部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目标】⒈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⒊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

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⑴学生在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这一问题上可能理解有困难。

⑵对于单位“1”概念的扩展,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

⑶学生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过程中,理解上可能有困难。

一、激趣导入1、看图说分数2、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请按要求做,看谁做得快。

(上面印有题目:分别画出下面各图形的1/2,并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的大小一样吗?)(课本38页第3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收集了几份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画法是不同的几份)师:画得对吗?生:对师:这样画可以吗?生:可以师:这样画行吗?生:行师:涂色部分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同样是图形的1/2,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好吗?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活动一:拿铅笔游戏师:同学们你们都有铅笔吧,请你认真数一数铅笔的支数然后准确的拿出所有铅笔的1/2,看谁拿的准。

(1)学生独立在准备好的一捆铅笔中拿笔。

(教师巡视)(2)同桌学生互相交流是怎么拿的。

(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6,6,7,9,12,……)师:看到这个结果,老师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谁能猜到?生1:为什么大家拿出的铅笔笔数量都不一样?生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数量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师:是呀同样是1/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数量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找一找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
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再认识(一),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课堂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教师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大小比较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分数的加减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实录总结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大小比较方法。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实录中,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分数的再认识》的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师:同学们,你认识分数吗?能说几个分数吗?生:认识。

生:2/3,1/4。

师:说一说这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好吗?生:2/3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1/4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我这有一个苹果(实物出示),它的1/2是多少?生:是半个苹果。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把一个苹果看作是“整体1”,将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半个苹果。

所以1/2表示半个苹果。

师:(出示第二个苹果)现在1/2表示多少呢?生:1个苹果。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大学吗?生:知道。

师:听说过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吗?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想和淘气一起带领大家去北大附小见识一下。

想去吗?生:想!师:在参观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走进分数的世界,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北大附小,一个风景优美、现代儒雅的学校。

师:(出示图片)这是生态教学大楼,够气派吧!生:真漂亮!活动一:拿铅笔师:(出示图片)这是美术室,同学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样样精美。

看到这,淘气也忍不住想露一手了。

可是他没有带彩笔,你愿意借给他你全部彩笔的1/2吗?(板书:1/2)生:愿意!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全部彩笔的1/2,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拿了多少?学生拿彩笔。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1:我一共有8支彩笔,将它们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1份,就是4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_分数的再认识(二)_》课堂实录_(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_分数的再认识(二)_》课堂实录_(1)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然后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再认识,那么分数有哪些基本性质呢?”学生回答:“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很好,同学们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二),探讨分数的其他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分数的基本性质(同乘同除)教师:“我们首先来看分数的基本性质。

已知分数,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很好,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那么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2. 应用实例教师:“已知分数,请将这个分数化简。

”学生解答:“我们可以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 分数的另一种性质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探讨分数的另一种性质。

已知分数,那么分数的另一种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分数的另一种性质有: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很好,同学们又掌握了分数的另一种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4. 应用实例教师:“已知分数,请将这个分数化简。

”学生解答:“我们可以将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3,得到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另一种性质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题目。

”1. 分数化简:(1)(2)2. 选择题:(1)已知分数,那么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分数B. 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分数C. 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2,得到分数D. 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2,得到分数(2)已知分数,那么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3,得到分数B. 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3,得到分数C. 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3,得到分数D. 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3,得到分数四、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性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另一种性质。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果子、圆片等教学过程: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

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是分数师: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师:之前,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识摆上)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

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我这里只有一个饼分给你们三人吃吧。

”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啊?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

师:你能说说这个1/3的含义吗?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你们对三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那就让我们继续:他们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后,分别把自己的“战利品”送上,(老师做动作:拿出果子)。

这时唐僧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该怎么拿呢?谁想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请三位同学上来师:请你们分别按照师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

而在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

孙悟空4个沙和尚4个猪八戒3个板书:1/2(部分)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质疑: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4页《分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⑵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⑵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材及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熟悉整体师: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那今天我们一起再进一步认识一种数,以前我们就认识它,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中间有一条横线隔着……师:太简单了大家都心急了,对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并且完成两道题,好现在来看看你们的完成情况吧(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书p35、1、2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把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精品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精品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精品备课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融合具体内容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根据崭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智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订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则表示的具体内容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认知。

注重分数意义的建构,并使学生充份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认知。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对于分数而言,学生就是在三年级下卷教材“分后一分(一)”中,融合具体内容情境和直观操作方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认知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dd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dd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一个整体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借助几何直观图,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探究分数的内涵,发展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分数本质。

教学过程:一、新旧联想,重视迁移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吗?1.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生2:分数的加减法。

师:能举个例子吗?生:1/7+3/7=4/7师:对,同分母的分数加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勤于学习善于总结。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1/3+2/7=?师:异分母的加法。

生2:分数乘除法。

生3:分数与小数互化。

师:看来,同学们的求知欲都很强,其实,我们认识事物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当然,我们的学习也遵从这样的规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课前谈话,引导出之前我们在三年级学过的分数,加以扩充的同时注重知识的迁移,感知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分步推进,水到渠成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3,将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和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学生自学课本。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坐势。

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师: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大家交流共享一下好吗?生1:同样是1/4,但是画的图形不一样。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板书师:对这句话感兴趣的同学举举手,看来同学们都对这句话感兴趣,谁来解释一下一个整体?生1:一个三角形。

师:看来你把一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生2:一个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一起来感知吧。

2.感受整体的概念(1)出示问题串: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师:怎么想到的?师:你从他解释的语言中听出整体来了吗?是什么?(2)屏幕出示:师:请同学们再看,露出的部分(一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你能大概地把它画出来吗?让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老师建议露出的部分用阴影部分来表示。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篇幅限制,我不能提供完整的《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数学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简要的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难点:对分数的深入理解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性质(如相等性、可加性等)
-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习题,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性质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5.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在家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2篇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2篇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2篇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of "recognition of scores"《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2、篇章2:《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篇章1:《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34—35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

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

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1/2”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生:分数(师板书:分数)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吗?生: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吗?生1: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片的1/2。

生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_分数的再认识(一)_》课堂实录_(4)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_分数的再认识(一)_》课堂实录_(4)

课堂实录: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披萨和一杯果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披萨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8份,你会怎么表示你吃掉的这份?”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吃掉了1份,所以用1/8来表示。

” 教师接着问:“如果你喝掉了一杯果汁,这杯果汁可以怎么表示?用分数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用2/8,因为一杯果汁是披萨的2倍。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标出它们的分数,如1/4圆形、1/3正方形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相等,用分数表示就是几份就有几份的大小。

2. 教师进一步讲解分数的组成,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例如,3/6表示取了3份,整体被平均分成6份。

3.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把一个圆形蛋糕切成6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吃了2份,你会怎么表示?如果吃了3份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吃了2份就是2/6,吃了3份就是3/6。

”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分子,还取决于分母。

分母越大,每一份的大小就越小,分数就越小;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就越多,分数就越大。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用分数表示不同形状图形的部分,判断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根据分数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分数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及组成,让学生明白分数是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各种事物的比例关系,如时间、长度、面积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分数表示的事物,并尝试用分数来表示它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及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分数来表示不同形状图形的部分,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引言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在学生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和困惑。

本文将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实录,来重新认识分数,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概念。

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与分数有关的事情?•学生回答:分享一些与分数有关的生活经历,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规格为1/2的商品,做饭时需要按比例调配食材等。

二、引入分数的概念•教师呈现一个圆形的蛋糕,并将其平均切割成几份。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到几份?求每份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每个人得到1/3份,每份叫做三分之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切割成若干等分的数学表达方式。

三、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一组印有分数的彩色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2、1/3、2/5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大小,排列这些小纸条的顺序。

•学生将小纸条按照大小依次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母越大,表示被分的份数越多,份额越小。

四、分数的化简与比较•教师出示一组分数,如2/4、3/6、4/8等,要求学生将其化简,并比较大小。

•学生按照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并通过比较分子的大小来确定分数的大小。

•教师解释,化简分数可以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

五、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教师出示一个分数,如3/4,并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小数。

•学生利用长除法的方法,将分母除到尽可能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可以通过求商得到小数形式,并可以通过除法的过程理解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六、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花费2/5小时,而小红需要花费1/3小时,谁花费的时间更长?”•学生通过对时间进行比较,发现小红花费的时间更长。

•教师引导学生将分数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完整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完整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师:在课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一些圆片。

你能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吗生:能。

师: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拿出来,举给大家看。

师:你拿几个是怎么样拿的生1:我拿3个,我有六个圆片,六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是6÷2=3个,所以我拿出3个。

生2:我拿2个,二分之一就是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拿其中的一份,我一共有4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2个。

生3:我拿2个,因为二分之一就是所有物体的一半,我有4个圆片,一半就是2个。

生4:我拿2个,我一共有4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2个。

生5:我拿3个,因为我有六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

师:看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呢生1:我觉得二分之一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呢生2:为什么我们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师:是啊,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解决你心中的疑问。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师:刚才同学问了:“为什么二分之一是一样的,我们拿出来的数量却不同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觉得是因为总数的数量不一样。

师:能说的具体点吗生:总数就是原来有的人拿了6个圆片有的人拿了4个圆片,说明他们本身拿到的圆片总数就不同,所以拿出来的二分之一也不相同。

师:还有想说的吗生:二分之一就是一个物品它的一半,他们原来拿到的圆片有的是4个有的是6个,他们拿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拿其中的一份。

所以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就不一样了。

师:恩,她们两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大家讨论交流以后,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的更具体更明确呢生1:有的人是拿到6个圆片,有的人拿到4个圆片,二分之一是拿出总数的一半,所以有的人拿出来的是3个,有的人拿出来的是2个。

生2:总数的数量不同它的二分之一就不同。

师:说的真精辟!谁还能举例说明生:比如说可以把6个圆片看作一个大苹果,4个圆片看作一个小苹果,用刀把这两个苹果都切一半出来,当然是不一样多的了!师:大家觉得他这样比喻,有没有道理生齐答:有道理!师:那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是一样的呢生1:因为他们原来的圆片就是一样多的,比如:我和我同桌,我们两个拿到的圆片都是4个,拿出的二分之一也都是2个,一样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分数的再认识
本课例来自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
浙江嘉兴教研室朱德江
谈话:
师: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可认识你们。

现在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
生1:
师板书:朱德(暂停)江
生2:你喜欢吃什么?
生3:肉
生4:几岁了?
教学过程:
你们现在认识我了,你们认识分数吗,你们说几个你喜欢的分数吗?
生1:1/2
生2:2/3
生3:50/100。

师: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带来了一个西瓜(实物出示)
师:能不能对着西瓜说说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是半个西瓜。

师:那一个西瓜的1/2表示什么呢?
生2:把一个习惯平均分成2份
师:2/3有人说吗?
生3:把这个西瓜
生4:50/100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5份。

就是50/100.
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要平均分。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她的各部分名称你知道吗?
生1:中间的是分数线、上面的分子、下面的是分母。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师:朱老师带来了一个问题: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些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4个西瓜的1/4。

师:这个1/4什么意思啊?
生2:就是4个西瓜中的1个西瓜。

指名画。

师问:这个西瓜呢?(分别指着第2、3、4个)。

(都是1/4。

)师:3个西瓜呢?
出示问题2:把8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
这些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1:2/8。

指名上台分。

师:除了用2/8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轻轻地告诉的同桌。

生2:1/4。

(什么意思?)把2个西瓜看成1份,有4份。

生3:(重复意思)
师:如果是100个西瓜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几分之几?生4:25/100
生5:1/4
师:哪个分数简单些?如果20朵花呢?50个棋子呢?师:像这样的一个物体、多个物体,都是看作一个整体,我们叫做:整体1。

(这里引出单位1很罗嗦,学生很茫然,不清楚单位1的含义)
师:为什么1要加上引号?(有必要这样问吗?)
师出示两盒铅笔,谁能拿出1/3??
指名2名学生。

师:你准备怎么拿1/3??
学生拿,其余学生观看,发现什么问题。

左边的学生拿出4支,右边的学生拿出3支。

发现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左边盒子的铅笔有12支。

师:都是1/3,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生2:有可能她拿错了(此生当场上台检查,原来没拿错)。

生3:总数不一样。

师:数学上叫什么?(整体1)
拿出整体1验证。

左边是12,右边是9。

师:从改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问题:看一看,说一说
男生说:我看了这本书的1/2,女生: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2。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吗?
小结。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练习部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