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地方志知识教程

地方志知识教程

地方志知识教程地方志教程第一章地方志基础知识第一节方志的属性、特征和功能一、方志的属性方志的属性,是指方志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性,是方志学全部理论的基石。

它关系到新方志的编纂质量,也关系到新方志学的创立与发展。

但是,这个问题,历史上方志界颇多争议,主要是围绕着方志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的问题而展开的。

1. “地理派”和“历史派”的争议地理派认为,方志源于《禹贡》、《周官?职方》等先秦地理著作,按一定行政区域,记载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物产艺文、名胜古迹等,所以,它是地理书。

唐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说:“中古以来,说地理者多矣,或解释经典,或撰述方志……。

”宋代欧阳? 在自己撰述的方志《舆地广记》中更是开宗明义的指出方志属于地理性质:“地理之书,虽非有深远难见之事,然自历世以来,更张改作……,予不佞,自少读书,私尝留意于此,尝自尧舜以来至于今为书三十八篇,命之曰《舆地广记》。

”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王象之亦持此论。

元代黄说“昔之言地理者,有图有志,图以知山川形势、地之所生;而志以知语言土俗博古久远之事。

”(王晓岩《历代名人论方志》,1986年12月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至清代,著名地理学派代表人物戴震、洪亮吉、谢昆等也主张“志乘为地理书”。

民国时期,梁园东说:“中国之地方志,以今日视之,实为不完全的地理书。

”(黄苇等著《方志学》,1993年6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方志为地理书的观点,也反映在目录学上,从南朝梁阮孝绪的《七录》到《隋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正史与《四库全书总目》等,都把地记、图经之类的志书,归入地理类。

清代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补逸》、民国时期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今人方国喻的《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目提要》,也大都将方志归为地理之属。

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元和郡县图志》《元丰九域志》,首有《中国古地理志丛刊》的提示,仍有人视方志为地理的附庸,而不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郡志、州志、府志、路志、省志、道志、卫志、县志;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从专业性质角度看,历史上地方志还有山志、水志、寺庙志、园林志、艺文志、风土志、人物志等;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志书种类外,由于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专业志种类更趋丰富,有地理志、文化志、教育志、煤炭志、电力志、财政志、金融志等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书,还有行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学校志、医院志等。

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流渡中学严庄坤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

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

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

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

地方志记载内容的包含范围

地方志记载内容的包含范围

地方志记载内容的包含范围
6. 经济发展:地方志会介绍所涉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商贸、旅游等 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该地区的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
7. 社会民生:地方志会记录该地区的社会民生情况,包括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社会治 安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情,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等,以及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情况。
地方志记载内容的包含范围
地方志是一种记载特定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它主 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理概况:地方志会介绍所涉及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 本概况,以及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文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历史沿革:地方志会详细记载所涉及地区的历史沿革,包括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重要 事件等,以及该地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变迁和发展。
地方志记载内容的包含范围
3. 行政区划:地方志会介绍所涉及地区的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乡、村等级别的行 政区划,以及各级行政区划的设置、调整和变迁。
4. 人文风俗:地方志会描述所涉及地区的人文风俗,包括民俗、宗教信仰、传统节日、习 俗等,以及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5. 名人传记:地方志会记载该地区的名人、英雄、文化名人等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以展现 该地区的人才辈出和文化传承。
总之,地方志的内容范围广泛,旨在全面、系统地记载特定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社 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后人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发展和变迁。

地方志基础知识ppt课件

地方志基础知识ppt课件


1985年~1986年,共训练学生7680名,经 考核成绩均达良好以上。通过军事训练, 受训学生增长了军事知识,提高了政治 思想觉悟,养成了守纪007年的年报,下半 年完成2008年的年报。 2、要把本行业、本部门与广州亚运会筹办、 举办相关的工作情况,作为2007年~2010年年 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记述。 3、向领导汇报这次培训班上提出的年报工作 要求,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4、认真学习年报工作手册,进一步消化课堂 上学习的内容。

(二)地方志靠资料反映事物 的兴衰起伏、因果关系以及经 验教训

1958年大跃进时,在全县大搞农田深翻, 不看土质薄厚,一律要求越深越好,提 倡要深至一丈,结果把熟土都翻到底下 去了,把生土全部翻到上面来了,造成 严重土层破坏。全县共深翻土地XX万亩, 占全县农田面积的X%。结果,当年全县 粮食亩产为XX公斤,比1956年的平均亩 产下降XX公斤。
如何提高资料年报质量
主 讲 人
市志办副主任 研究员
胡巧利
一、地方志资料的重要性

起居注

地方志的学术定义 : 地方志是以独特体例记载一地一个 时期自然和社会情况的资料性著述。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 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一)地方志用资料表明观点
再次,有疑点莫随意作结, 可多说并存。

在资料后面括注“存疑”
审核数据的主要方法:
A.计算审核。 本县总面积为1089平方公里,高山、丘 陵、平原三者兼而有之,高山面积471平 方公里,丘陵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面 积563平方公里,各占全县总面积的43%、 5%、51%。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性质1、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

方者,方域,地方;志者,记也,述也。

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

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

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

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

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

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

史、志有密切联系。

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

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

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

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

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

中国地方志精读

中国地方志精读

中国地方志精读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地方志的起源与发展三、地方志的分类与特点四、地方志的现代价值与应用五、结语正文:【引言】中国地方志精读,是对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地方志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过程。

地方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概括性地介绍中国地方志的内涵与价值,以期引发更多人对地方志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与发展】地方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经》等。

秦汉时期,地方志逐渐发展为以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记载。

到了隋唐时期,地方志的编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名志如《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问世。

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志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增加,形成了以省、府、州、县四级志书为主的地方志体系。

【地方志的分类与特点】地方志按照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等不同层次。

地方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描述详细,包括山川、河流、土壤、气候等方面的记载;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是注重对当地名胜古迹、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四是地方志的编纂具有连续性和地域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地方历史资料。

【地方志的现代价值与应用】地方志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首先,地方志是研究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学科的重要资料来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其次,地方志对于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地方志还可以为地方发展规划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

【结语】总之,中国地方志精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工程。

深入研究地方志,挖掘其现代价值,将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志概述范文

地方志概述范文

地方志概述范文地方志概述一、概念地方志是指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记载和研究的专门著作。

它是反映一个地区全貌和特色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 全面性:地方志要全面记录一个地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

2. 系统性:地方志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方法进行编写,以保证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3. 可读性:由于其读者主要是普通群众,因此需要简明易懂,通俗易读。

三、编写过程1. 调查研究:对于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

2. 撰写草稿: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撰写初稿,并不断修改完善。

3. 校核审定:由专业人员对初稿进行校核审定,确保其准确无误。

4. 编排印刷:将审定后的稿件进行排版印刷,并制作成书籍。

四、作用价值1. 历史价值:地方志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研究一个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价值:地方志记录了一个地区的人文风情、传统文化等方面,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重要作用。

3. 经济价值:地方志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存在问题1. 缺乏标准规范:由于各个地区编写标准不一,导致一些地方志质量参差不齐。

2. 资料收集不足:一些较偏远或贫困的地区由于资金和人力等原因,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资料。

3. 缺乏读者群体:由于现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一些地方志无法吸引足够的读者群体。

六、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方志的编写和传播方式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将加大对地方志的支持力度,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中国地方志精读

中国地方志精读

中国地方志精读【原创版】目录1.中国地方志的定义与历史2.中国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3.中国地方志的当代意义4.精读中国地方志的方法与建议正文一、中国地方志的定义与历史中国地方志,是指对某一地区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进行系统记载和研究的书籍。

地方志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地方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誉为“地方的百科全书”。

二、中国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1.历史价值:地方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对于研究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地方文化价值:地方志详细记载了地方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是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3.政治价值:地方志中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记载,对于政府决策和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4.教育价值:地方志中包含了大量的科举文献和名人事迹,对于教育后人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三、中国地方志的当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地方志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等。

四、精读中国地方志的方法与建议1.选择合适的地方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方志进行阅读。

2.了解地方志的体例结构:地方志一般分为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篇章,了解其结构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3.联系实际:将地方志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勤做笔记:阅读地方志时,可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日后查阅和总结。

5.参加相关活动:可以参加地方志研究、讲座等活动,与他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总之,中国地方志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提升自我的宝贵财富。

地方志与地方志的写法

地方志与地方志的写法

地方志与地方志的写作方法(晋中市史志院副院长李新文)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的概念)“方”者地方也,“志”者记述也。

“方志”者地方之记述也。

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二、地方志的性质、功能、特点。

1、性质:资料性著述。

2、内容:包括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既反映历史发展,又呈现现实状况。

举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灾异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被称为“一方之百科全书”。

3、取材范围: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如《祁县志》即记祁县现行区划范围的事情。

驻在祁县的国家、省、市管单位,行政上虽不属祁县管理,但处在祁县地域,应在记述范围。

4、功能(作用):古称“存史、资治、教化”,今引伸为“存史、资政、育人”。

“存史”就是记载当地历史并传之后世;“资治”就是帮助当政者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并以次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

因为自从隋朝实行地方官吏回避制度后,一直到明清都是不让当地人在当地做官。

地方官到一地任职,必定要翻阅地方志了解当地情况;“教化”即教育,就是通过阅读地方志,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

今天,又有学者提出了“交流”的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要实行经济全球化,国家要实行对外开放,从地方上来说,要加强开放力度,引进外资,扩大交流,要走出去。

地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志书可以让外地人全方位地认识本地、了解本地,提高知名度。

所以,志书的功能今天越来越多样化。

有关志书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中所起的作用的例子已经很多。

5、记事时限:即志书的时间界限。

如这次《祁县志》就是从1978年1月1日记起,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不能超越时限。

6、目的:地方志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即通过记载自然、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变化,反映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当今状况,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服务。

历史变迁:写清某一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兴衰起伏,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轨迹。

地方志基本知识与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与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流渡中学严庄坤、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

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

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

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一、地方志的概念(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

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

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

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

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

(2)时间性。

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

(3)门类性。

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

(4)综合性。

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二)地方志的作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一、地方志的概念(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

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

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

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

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

(2)时间性。

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

(3)门类性。

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

(4)综合性。

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二)地方志的作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一、依法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先后开始“盛世修志”。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下称《条例》)。

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下称《规定》)。

《条例》和《规定》是修志的主要法规。

当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也是相关适用法规。

什么是地方志?由于地方志的多源性和源远性,形成了对方志属性的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地理书,有的说是历史书,有的说是地理、历史兼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

有人解释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里的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条例》第三条描述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水富第一轮修志是1993年,20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修志。

如果说第一轮修志是摸索前行,那么,本轮修志则是有章可循。

二、方志体例方志有其自身的体例,《规定》第八条指出志体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

”第十一条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体裁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一部志稿几乎都要具备。

述:有的称总述,有的称概述。

“述”也包含一些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即综合性叙述,它简要说明本章节记述的主要内容。

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是:《概述》要叙述志稿所记部门或地域事业发展的大势大略,胸怀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用一定的深度进行阐述。

《概述》是全志中唯一可以适当议论的部类。

既要展示现状,又要把握规律,揭示未来,展望前景。

而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只能综合内容,不能议论。

无题叙述不是必有的,而要看需要,不必要的就直接进行入章节记述。

记:主要是《大事记》,也含《编后记》。

《大事记》—般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资料一、什么是地方志,起源、种类、地方志的性质史与志的区别地方志,简称“方志”。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

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它们都江堰市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和参考价值。

是综合反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

秦汉以前多称为“地记”,后汉开始称“图经”,南宋以后叫地方志。

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

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

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黑龙江志稿,民国三年八月(1914),设立黑龙江省通志局,至民国二十一年六月(1932),在北平编纂完毕,共四函六十二卷,有前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私人出资印刷出版。

)地方志的地方,不仅仅是针对中央的那个地方,也不只是行政区划界定的区域,而是广义上的某个区域。

它既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如省域、市域、县域、乡域、村域等。

也可以是1个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脉所在的区域、海域等。

还可以是国域、国外的某个区域,如某个国家、某个国家的某个区域、跨几个国家的某个区域等。

(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 995,[3])。

地方志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

记述空间是行政区域的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直辖市志、市志、县志、乡志、镇志、村志等。

记述空间不是行政区域或跨行政区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南极志、远东志、西欧志、北美志等。

(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3])。

按照志书记述的内容不同可分为2类。

1类是综合性志书。

地方志编纂的基础知识

地方志编纂的基础知识

地方志编纂的基础知识第一章地方志概论一、什么是地方志古人云:志者,记也。

这里的“方”指一个地方,“志”就是记述。

概括来讲,地方志是系统的、全面的记述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志”具有认识和记述的双重含义。

关于地方志的性质,有很多说法,诸如“一方百科全书”、“一方文献”“一方全史”、“一方古今总揽”、“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的综合性著述”等等。

也有学者称它是“辅治之书”、“资治之书”、“辅政之书”等。

自198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修志以来,关于“志”的定义,有多种提法,经过多年修志实践,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地方志是认识和分类记述区域情况的资料性著述”。

二、地方志的特性:地方性:它记述的内容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和地方特色。

连续性:一部志书修成以后,若干年以后又要进行续修,其续修内容以两次修志期间本地区发生的变化为主。

广泛性:对一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事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的记录。

既有现状,也追叙历史。

门类庞杂,内容详备,无所不包。

因此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是任何一种图书都望尘莫及。

资料性:地方志不直接探索自然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全面反映一地区自然和社会的现状,为研究和发展提供资料。

可靠性:由于地方志的资料具有原始性,而又真实记录,所以可靠性甚高。

三、地方志的产生和演变:编修地方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有一部古籍《尚书》,其中有一篇叫《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它把全国分为九州,对山脉、河流、土址、物产、贡赋、交通等多有记述,被称为地方志最早的雏型。

其他为《山海经》,用神话的形式,记录了全国的山、水、矿藏,记载了260多种动物和130多种植物,记载的这些内容并非灵物。

还有一部古籍《周官》,是讲各种官制职能的书,为儒家经典之一。

上述这些古籍虽不能称为志书,但它们在以后志书的形成和演变中,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志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三种类型的方志:①西汉地理志。

初中地方志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方志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方志重要知识点整理地方志是一种记录和研究特定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或文献。

它是我们了解地方发展历史、人文地理和社会文化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重点整理初中地方志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方志的定义和意义地方志是一种记录特定地域各方面情况的文献,具有丰富的信息和文化价值。

它记录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背景。

地方志对于研究地方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志的分类1. 县志:记录一个县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2. 乡土志:记录一个乡镇的情况,包括自然环境、产业、风俗习惯等。

3. 村志:记录一个村庄的情况,包括人口、历史、地理位置等。

三、地方志的内容1. 地理环境:地方志对于记录地理环境非常重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描述。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2. 政治与行政:地方志还涵盖了一个地方的政治与行政组织,记录了地方政权的更迭、行政区划的变化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和政治演变的历史进程。

3. 经济发展:地方志记录了经济发展的变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地方的经济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地方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

4. 历史事件:地方志还包括了地方的历史事件,如重要战争、重大政治事件等。

这些事件对地方的影响深远,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演变。

5. 文化与教育:地方志记录了地方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发展的情况。

这些内容包括地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了解地方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特色。

四、地方志的编撰和价值地方志的编撰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有专门的编纂团队和完整的研究方法。

地方志的编撰过程通常包括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撰写与编辑等环节。

地方志作为具有丰富历史信息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地方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特色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地方志编写常识简述

地方志编写常识简述

地方志编写常识简述(请印此稿)(辅导材料马铁松)一、地方志概念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可称为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

如省志、市志、县志等。

有关承德的古代志书:《畿辅通志》(清光绪直隶总督李鸿章纂)、《钦定热河志》(清乾隆本,和珅、梁国治纂)、《承德府志》(清道光承德知府海忠纂)。

志书分类:1、部门志:是记述一个部门的历史和现状的志书。

其以记述工作为主。

如《工会志》、《工商联志》、《政府志》、《市委志》等2、专业志:是记述一方一项事业或事物的志书。

如《教育志》《水利志》、《交通志》、《电力志》等。

3、乡镇志:记述一个乡镇历史和现状的志书,是一地的百科全书。

如《凤山镇志》、《南关蒙古族乡志》等。

4、基层志书:一个独立单位的志书。

如《承德师专校志》、《九龙醉酒厂志》、《承钢志》、村志、街道志等。

方志理论:研究地方志专业的学科叫方志学,形成于清代,代表人物有顾炎武(明末清初)、章学诚等;近代有王葆心、傅振伦等。

目前,地方志理论刊物有《中国地方志》及各省级地方刊物。

近年来出版了一大批方志理论书籍。

承德市近年出版了《史志探微》等地方志论文集,同时发表了一部分地方志论文。

目前,部分高校已设置了方志专业。

二、地方志的形成和发展1、地方志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1)、导源于史。

如晋《乘》、郑《志》、《周礼春官》。

(2)、导源于地理。

如《山海经》、《尚书禹贡》。

(3)、导源于古地图。

如古代舆图、图经。

2、地方志各种体裁的产生和发展(1)、图经。

又称图志、图记,地图及文字的总称。

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

如东汉《巴郡图经》、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宋代《长安图记》等。

(2)、传。

记述地方人物与风俗,如东汉《南阳风俗传》等。

(3)、记。

记载一地的事物和历史,如北宋的《太平寰宇记》。

(4)、录。

与记、志功能相同。

如隋《京师录》。

(5)、乘。

方志的别名。

如春秋时期《晋乘》,比较少见。

一、要了解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为编写志书奠定基础

一、要了解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为编写志书奠定基础

志书编写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地方志简称方志。

“方”,是指地方、方域而言;“志”即记,是记载或记述的意思。

对地方志、地方志书最权威的解释我们采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的解释,它指出: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了解地方志书的概念,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一是“全面系统”,就是内容要齐全,体例要科学、完备;二是“一定行政区域”,就是要有确定的记述地域范围和界限;三是“历史和现状”,就是说志书不仅要反映一地的历史状况,还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记述好一地的现状;四是“资料性文献”,这一点突出地告诉了大家地方志书的最基本特性,即资料性。

即地方志书根本上是一种资料书,不需过多修饰、加工,但一定要准确可信。

二、地方志书的基本结构和体裁有哪些?1. 80年代起编纂出版的志书,多数采用章节体,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编(篇)”或“卷”为单位分设若干个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编(篇)之下,再按“编(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

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

2.地方志书的体裁是构成其体例的主要要素,有述、志、记、传、图、表、录等多种。

(1)述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志首的概述,它是全志的总纲,独立成篇,内容主要是摄取各编(篇)之精华而勾勒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项事业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要求概括全书大要,突出地方、行业或事业优势和特点,点明某地、某行业或某项事业利弊所在,揭示发展规律、展望未来场景。

志首概述是当代志书编纂的创新体裁。

写法上,总体依然体现志书为资料性著述的本质特征,运用记述体,以资料说话,唯一与志体不同的是可以适当地述中带议,使事实和议论浑然一体(或议论得失,客观准确评议一地一事业的兴衰起伏;或展望未来,传达一地一事业发展的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地方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郡志、州志、府志、路志、省志、道志、卫志、县志;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从专业性质角度看,历史上地方志还有山志、水志、寺庙志、园林志、艺文志、风土志、人物志等;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志书种类外,由于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专业志种类更趋丰富,有地理志、文化志、教育志、煤炭志、电力志、财政志、金融志等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书,还有行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学校志、医院志等。

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这次进行第二轮修志,主要是记载和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

这就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

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

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

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

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

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

清末曾在全国范围内号召编写乡土志作为中小学生的乡土教材,我省就存有《山西乡土志》和《山西风土记》。

五、地方志的基本结构和体裁1、结构地方志的结构大致可分两种形式,纲目体和章节体。

⑴纲目体:是传统旧志较多采用的一种形式。

它是先按事物属性设置若干大类,然后在大类之下按其固有的构成元素设置目,以纲统目,目以类聚。

优点:纲举目张、分类清晰、层次简明、便于撰写、易于查阅。

缺陷:整体性不强、各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⑵章节体: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产物,也是新方志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篇”为单位分设若干个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篇之下,再按“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实际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

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

优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横分门类,便于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例,易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体现事物系统性,容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缺陷:设置篇目要做到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编写难度较大。

2、体裁志书的基本体裁一般包括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

述:包括总述、概述,以及各篇章后的无题引言或小序。

主要作用是记述概貌、展现特点、综述始末、反映规律。

志:是志书主体;记:是指大事记、专记等。

大事记一般要以纪事本末体形式记述,大事选录要有统一标准,不能泛泛收录,要尽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

传:指人物传,要坚持人不立传的原则。

处理人物入志问题除传记之外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两种形式。

图:包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地图要有比例尺、经纬度、绘制时间、图例等要素;照片要体现典型性、资料性、艺术性、时代性;示意图包括柱状图、比例图等,绘制要科学准确。

表:主要是各类统计表,这是当代志书的重要特点,通过科学的统计表可以记载许多重要经济变量,达到“文约事增”(也就是以少量的篇幅记述庞杂的事物)的目的,表要做到要素齐全,表题、表号、表体、表注缺一不可。

经济部类的专志尤其应注重表的运用,通过表的形式将发展变化中的数据展现出来,增强志书的资料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

录:包括目录、附录。

序、凡例、索引是地方志书的特殊体裁。

序主要是对一地、一业的概要介绍,以及修志思想、修志缘起的表达。

凡例对编写宗旨、编写原则、时空范围、体例结构、篇目设置、资料来源、文体文风等进行规范。

索引包括人名、地名、主题词、条目索引等几类,通常按音序或笔画顺序编排。

六、编纂地方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这是编纂地方志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人们衡量一部志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具体来说指全面、完整、真实、准确。

全面:要求把一个地方、一个行业方方面面的事物都涵盖到、记载到;完整:宏观上,必须完整反映本地区、本行业各个历史时期基本状况,微观上,就每一项事业或每一件事来说要完整反映事物起源发端、发展演变、终结消亡、现实状况等全过程;真实:要客观地、公正地、如实地记载我们所要反映的事物,做到“不溢美、不隐恶”,躲免“只报喜不报忧”、“突出成就,回躲失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等倾向;准确:内容与历史的客观状况相一致,资料严格鉴别、筛选、核订,文字表述恰当到位。

2、不越境而书,不越界而载。

地方志是以一个特定地方为记载范围的,因此不能超越或脱离这个界限。

我们编写各级志书都要恪守地方界限和行业界限,写远了、写多了,那就是越轨行为,是不合乎志书规则的。

但对特殊事物的背景交待,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入志,不视为越境而书。

3、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的属性横向分若干平行并列的门类,然后各门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记述。

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排要排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归属得当、逻辑合理。

既不能遗漏重要事项,又不能轻重倒置;也不能按领导体制、工作系统划分。

竖写要有深度,要写出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高峰低谷、发展轨迹。

不能机械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资料,搞成流水账或“一锅粥”;不能只见现象、结果,不记背景对策;不能只写全国普遍做法,不记本地客观情观和特点;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横向对比等办法把事物写透、写实、写活。

4、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述而不论”指的是据事直书,客观记载,不妄加评论,不直接下褒贬性断语。

“寓论于述”是指不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要把见解和看法隐寓在资料的记述之中,通过科学的资料组合和运用,反映事物发展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

不评论不等于不分析,“寓论于述”可以是说是一个较为高层次、高水平的记载规则。

搜集和筛选资料时,哪些入志,哪些删除。

设计结构时,区分资料孰重孰轻,谁先谁后,置于何处,如何记述等都是遵循一定的分析和理论进行的。

它要求撰写者事先要对资料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和系统归纳,让资料去说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5、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

6、突出特色、反映亮点。

“突出特色”是指要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反映亮点”是指要注意记载和反映发展过程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事物。

突出特色、反映亮点的总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照顾全面、抓住重点、烘托个性;二是分合有度、宜分则分、宜合则合;三是纵横比较,见微知著。

每一个行业因性质不同,要有自身的“亮点”,这需要编修,人员熟悉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并且具有敏锐的分析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

突出三个特色的方法可归纳为六种:一是提级升格法,俗话说“子大分家”;二是位置前移法;三是浓墨重彩法(资料上丰富、文字篇幅适度扩容);四是集散结合法(既有集中记载,又有分散记述);五是图表展示法;六是附录辅助法(有价值的背景资料、文献、统计表等放在附录中,与正文遥相呼应,烘托出事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在反映地方特色时主要注意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是本地独有的事物;二是本地最早、最大、最新、最优、最知名的事物;三是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四是典型事件、特殊事件、突出矛盾、突出问题等;五是共性中的个性。

7、适当交叉、杜绝重复。

交叉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章节,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出现或记载,它是展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关系的客观需要。

重现是指具体的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在志书中多次记载、反复出现,这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

重复则是指对某一事物的记述内容大篇幅整段落复制和雷同,要绝对杜绝内容上的重复。

8、以事系人,生不列传。

无论写史,还是修志,无非是对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的记述和分析。

“以事系人”就是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处理人物与历史事实,人物入志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以事系人”就是通过记载事来带出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对某一事物、某一工作发展有影响的或起过关键作用的,做到人随事出、物带人事。

“生不列传”就是在世的人物不能写传,以避免对志书的真实性、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七、避免走入四个误区(一)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在结构上通常是工作回顾、经验总结、成绩缺点、今后打算“四部曲”;内容上则着重紧跟形势、炫耀成绩、表扬领导;行文用语上口号标语多、套话空话多。

志书编写要避免写成总结报告。

(二)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的突出特征就是政治色彩浓厚,基本上摆脱不了认识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这三个模块;内容上引用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较多;行文上套路化、僵硬化,经常出现“在——指导下”、“在——领导下”、“经过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等语言。

(三)讲义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