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2.了解三种形态的不同特征及原因;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可以发生变化.3.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并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5.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1.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1.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的特征的原因。

2.会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制造温度计。

【教具准备】烧杯,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不同状态的物体图片、课件等。

【新课引入】大自然很神奇,冬天水会结冰,湿衣服在太阳底下会晾干,烧开水时,水壶里的水会变少,水变成什么了?问题:水、冰、水蒸气,它们该怎么分类呢?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呢?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

过渡: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态及其变化出示物体的图片(如铁钉、冰块、水、牛奶、气球等),让学生分别回答其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演示:进行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态变化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态变化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全章完整教案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全章完整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结构:第一节温度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能区别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能描述这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5、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6、知道什么是升华、凝华,了解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7、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重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蒸发与沸腾的不同。

4、物态变化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2 、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3、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温度——————————————————1课时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复习检测————————————————————1课时讲评总结————————————————————1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题:温度教学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关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让学生通过自制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讲义)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三类物态转换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类物态转换知识梳理: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的转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温度的测量进行学习。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物体温度高,冷物体温度低。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 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摄氏度。

例题:(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

(2)下面对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

B、0℃是指最低的温度。

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无法确定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一注意”。

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 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例题:(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找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 16℃(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 数。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物态变化物理教案2. 课程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 难点:物态变化的本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蒸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介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棍融化、水沸腾等,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和汇报:各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

5. 总结和拓展: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本质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让学生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2.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水、蒸汽等。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状态的变化。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

4. 讲解物态变化的特点: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并强调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5.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讨论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能够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一)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教案(一)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教案(一)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 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高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固态,低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气态。

(2)凝固 :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分 类 区别晶 体非晶体凝固图像温度时间温度时间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②分类: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第1课时【课题】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工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质的三态的不同特征和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和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提问: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生答:都是“水”演变而来的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1.组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第1页共18页第二章物态变化e.用外焰加热。

2.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成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分组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水处于固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气态时,形状体积都不固定了。

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同样情况,列举(猪油等)。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2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1)(3)C.(3)(4)D.(2)(4)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B.汽化、凝固C.液化、凝华D.熔化、升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
程放热。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全单元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全单元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项目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构造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单位摄氏度项目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量范围-20~110 ℃35~42 ℃-25~50 ℃分度值 1 ℃0.1 ℃1 ℃新*课标*第*一*网用途实验用测体温测气温构造无缩口有缩口无缩口玻璃泡内的液体煤油水银酒精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工业双金属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线测温计红外线(耳式)测温计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今天的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我以“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学课。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2. 让孩子们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

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显微镜、PPT。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水、冰块、热水、显微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入课程:“什么东西,放在袋子里,夏天变小,冬天变大?”孩子们积极参与,猜出是水。

2. 讲解:我通过PPT,向孩子们讲解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3. 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他们发现,热水会使水蒸发,冰块会使水凝固,而显微镜则可以帮助他们观察到水的微观结构。

4. 分享:每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

2. 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通过这次课程,发现孩子们对水的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中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培训。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水的物态变化,以此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课程感到满意,我相信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4. 引导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条件的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及三种状态,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

3. 演示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冰熔化、水沸腾等。

4.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霜的形成、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的理解,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

2.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摄氏度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说出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温度升高:物态向液态或气态转化温度降低:物态向固态或液态转化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叫做凝固。

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结成固态的水,即冰。

2. 解释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答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固态结构比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态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解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三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熔化、热水沸腾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物质的三态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熔化冰块、蒸发水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描述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热量变化。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态变化例子: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冬天,水管中的水结冰,导致水管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汽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
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
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
能力目标
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课前准备: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
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交流回忆]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回忆思考)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有的看不见了.)
问: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板书)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学生讨论,抢答举例:
地上积水变少,晒麦子,湿衣服变干,等等.)
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
什么?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学生观察:纸燃烧了起来.用纸锅
烧水,纸锅中水烧开,纸没有燃烧.过一会儿水变少了.)
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
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学生理解识记.)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板书)
一、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同学们思考:在晒粮食时,要使粮食干的快些,怎么办? (学生抢答:在太阳晒下、
推开晒、在通风处粮食会干的快些.)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干的快呢?(学生讨论回答:在太阳晒下粮食中
的水温度高;推开晒时水的表面积大;在通风处粮食上面空气流动快些,加快蒸
发,所以粮食干快些)
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学生抢答:
加热、吹风、摊开等等.)
谁能总结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要减慢液体蒸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交流总结:液体的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蒸发的特点
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
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蒸发吸热
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学生体验:手背感到冷.)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观察:温度计示数降低.原因是:蒸发吸热.)
大家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社会.
放映课件:“火洲”里的坎儿井(学生观看课件:“火洲”里的坎儿井)
介绍坎儿井工程可以与长城媲美,它的建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看,坎儿井用到了哪些知识?(思考回答)
二、沸腾
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能用纸锅烧开水了吗?(学生讨论回答,互相补充:给纸锅
加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温度,所以水能沸腾,而纸不
燃烧.)
1、条件
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水沸腾时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不沸腾说明了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条件: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2、沸点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
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达
到沸点,继续吸热.)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
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
不同点: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
3、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在生产上有没有应用呢?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你能获得哪
些信息?(学生自学,并思考回答.)
[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
[巩固练习]
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__了,并在这个过程中__(填“吸热”和“放热”).
3、水沸腾时将炉火拿开,水的沸腾现象__.要使水继续沸腾,需要__.
4、夏天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人为什么感到凉快?有同学说煮饭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层作业]
1、课堂作业:《课课练》第1、2题.
2、课后作业:查阅资料,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的形状及作用.
第2课时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课前准备:两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热水、冰块
教学方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二、自学指导(一)
1、师述:你知道天上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我们来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看书P.37的活动2.5
2、做一做用我们手中的器材如何去做这个实验,看谁能做得好
看一看比谁观察得仔细,说的实验现象多而准确
想一想烧杯中的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有的话主要来自于哪里,当水蒸气
(上升/下降)在瓶口附近遇(冷/热)时,水蒸气变为
比一比谁能叙述一下如何做“模拟雨的实验”并演示给大家看
3、生看书,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师巡视,然后指名回答
4、师述:“雨”就是这样形成的,水蒸气变为水(液),这种现象是液化,什么叫液化?为什么要遇冷,遇热却不能液化?指名回答,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吗?
师述:所以液化需要放热,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在标准大气压把那些物质降到表格中的温度以下就可使其液化,而打火机里的在常温下是气态,为什么能以液态出现在打火机里呢?
下面我们来看
三、自学指导(二)
1、做一做用我们手中的器材如何去做这个实验,看谁能做得好
看一看、想一想你观察到的现象
2、生先看书然后去自己动手做实验,师巡视,指名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3、师评讲:我们看到了液态的乙醚,我们有没有去降低温度,那么我们是采用什么办法
使其液化的,指明回答;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吗?
生积极地去想生活的其他的例子(在老师的指点下),师评讲
四、当堂训练
1、汽化有、两种方式,液化有、两种方法。

2、戴眼镜的人从温度较低的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是室内
的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放热而附着在镜片上的。

3、居民使用的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4、为什么对手吹气感到凉而哈气却感到暖和
5、下列现象中与液化现象无关的是()
A、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B、夏天潮湿的早晨自来水管“出汗”
C、冬天室内玻璃壁上上附着水珠
D、湿衣服晾干了
6、夏天要下雨时,水缸外壁从水面往下部分“穿裙子”,这是怎么回事?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1)什么是液化?液化需要什么条件?液化有什么特点?
(2)液化有哪两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