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1及其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主编马兴铭副主编何玉林主审尹少甫编委马兴铭尹少甫王竞秋吴玉凤何玉林张李峰梁亚玲雒艳萍兰州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马兴铭主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7ISBN7-311-02607-5Ⅰ.医...Ⅱ.马...Ⅲ.医药学:免疫学—实验—医学院校—教材Ⅳ.R392—33中国版本图书馆CI P数据核字(2005)第081695号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主编马兴铭副主编何玉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电话:8912613邮编:730000E-m ail:press@ht tp://w 兰州大学出版社激光照排中心照排兰州德辉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787×10921/16印张:6.52005年8月第1版2005年8月第1次印刷字数:127千字印数:1~2000册ISBN7-311-02607-5/R・112定价:10.00元本书如存在漏印、缺页、倒页、脱页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兰州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联系电话:(0931)8914298前言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为了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现代免疫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所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2000年组建了独立的免疫学研究所,并编写了《免疫学实验指导》,在使用期间修改补充多次,在实验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曾获得校级及教育厅级教学改革成果奖两项。
免疫学的实验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学科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免疫学发展的形势,在以往的实验指导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设计实验,编写了这本《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全书约15万字,所介绍的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
发热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发热进展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因子释放增多,产生热反应蛋白。
现就机体发热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一、致热性细胞因子目前认为,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干扰素(INF)属致热性细胞因子。
这4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他们的分子均在17000~3000,正常人难以检测到。
其分泌来源及广,且血浆半衰期很短,靶组织包括全身多种组织。
细胞因子释放后可在全身体液中检测到,并发挥全身、局部的生物效应。
致热细胞因子的中枢作用可能包括直接和间接作用,中枢调停点反过来影响致热细胞因子的释放。
当外源的病原(内毒素或病毒)侵犯机体后,可引起特定方式的致热因子释放,致热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调节,最后识别靶细胞受体,尤其是前下丘脑视前叶区的神经细胞,受体介导活化磷脂酶A,并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激活环氧化酶通路。
一些细胞因子能直接使环氧化酶表达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产生前列腺素(PGE)。
PGE十分容易弥散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
研究还发现,外周神经能将外热信号传导至体温调节中枢。
相反,机体还存在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控制体温上升。
当PGE作用于中枢引起发热时,同时也作用于外周向下调节致热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糖皮质激素也具有抑制致热细胞因子表达和磷脂酶A活性的作用。
一些天然产物如精氢酸加压素、α黑素细胞刺激激素能在受体水平竞争抑制发热反应。
细胞因子TNF-α、IL-1可在发病初发挥关键作用,在发热过程中也有作用,巨噬细胞TNF-α表达有使体温至少升高2oC。
二、急性期反应机体发热时通常有急性期蛋白(APPs)产生。
创伤、感染引起的机体主要反应就是发热和APPs合成。
APPs不是发热的必要条件,机体可只发热而APPs不升高,也可只APPs升高而不发热。
APPs分为两型:也可只APPs升高而不发热。
APPs分为两型,Ⅰ型增高,Ⅱ型下降。
Ⅰ型APPs包括血浆铜蓝蛋白、肝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
IFN-λ家族的功能研究进展
IFN-M l 的表达有很大关系。 例如, Burkit 淋巴细胞瘤 人 t Daudi 细胞表面仅表达低水平 的 IFN-X I ,其虽能上调 R IRF-7 的表达FN-),s 的作用与 IFN-p 刚好相反,并且能够拮抗 IFN-p 的作用,提示 IFN-k: 与 I 型 IFN 的功能具有差异性[28 [ 1
在人胶质细胞瘤 LN319 细胞中的 ED* 值约为 120 ng/ml 外,在其他细胞系中均未表现出抗增殖活性,而且 IFN-X 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 上述结果提示, 较其 他 IFN 而言,IFN-) s 可具有活性作用的细胞系范围较窄。 此外, IFN-X 还能在小鼠黑色素瘤 B16 细胞中发挥有效的 s 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也还尚未阐明[2 21 据研究发现[2 IFN-kRI 多表达于肿瘤细胞中,例如, [ 1, 肝癌、结肠癌、 直肠癌和胰腺癌细胞,这提示 IFN-X 对抑 s 制特定癌细胞增殖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Dumout er 等[23发现 i [〕 IFN-k,1 和 IFN-a,2 所表现的抗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表面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21研究进展摘要: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1]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 细胞分泌,与IL-2、IL-15、IL-4等细胞因子具有高度同源性。
IL-21的受体广泛分布在脾、胸腺、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可调控T细胞、B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等的活性。
并促进机体由先天性免疫向适应性免疫的转变。
本文就IL-21及其受体的产生、分子结构、生物学作用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生物学作用;疾病白细胞介素-21(IL-21)是最近命名的Ⅰ型细胞因子,由活化的CD+4T细胞合成,包括133个氨基酸残基和4个螺旋结构[2],与IL-2、IL-15同为细胞因子受体γc家族的单链蛋白质[3]。
IL-21通过特异性结合IL-21R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IL-21对不同阶段的B、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均起作用,在特定的刺激物存在时,可促进B、T淋巴细胞和NK等细胞增殖。
近年的研究证实,IL-21及其受体选择性地在淋巴组织特别是NK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2],参与对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尤其与NK细胞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是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
可见,IL-21有望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
1IL-21的分子结构和基因IL-2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4q26-q27,与IL-2、IL-15在同一染色体上,距IL-2基因大约180 kb,距IL-15则较远[4]。
Asao等[5]报道IL-21cDNA共642个核苷酸,其中自42位至535位核苷酸为编码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注解组报道IL-21cDNA为617位核苷酸,去除了最后25个核苷酸。
IL-21开放阅读码框编码16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体,在31位G1y处被酶切后形成13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的IL-21蛋白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6、IL-17表达及其意义分析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生命科学-医药卫生139作者简介:冷俊,出生年月:1985年2月,性别:男,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免疫㊁分子检测工作,邮箱:c o l d d o g 19852000@126.c o m 通讯作者:周晔,出生年月:1973年3月,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生化㊁免疫检测工作,邮箱:c m j yk 5590@126.c o m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 L -6、I L -17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冷 俊 林 豪 周 晔*(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检验科,上海202150)摘要 目的:通过开展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 L-6)㊁白细胞介素-17(I L-17)在类风湿关节炎(R A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R A 早期诊疗提供新思路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10例R A 患者基线资料,依据D A S 28评分系统评估R A 患者病情活动度并分为稳定组(D A S 28评分ɤ3.2分)与进展组(D A S 28评分>3.2分),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血清表达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㊂结果:入组110例R A 患者经D A S 28评分系统评估显示,高度活动37例,平均得分(7.21ʃ1.52)分,中度活动度32例,平均得分(4.12ʃ0.67)分,低度活动度41例,平均得分(2.15ʃ0.52)分;与稳定组相比,进展组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均较高,D A S 28平均得分较稳定组高(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P>0.05);建立L o g i s t i 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 L-6㊁I L-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且血清I L-6(O R=1.176,95%C I :1.028~1.346)㊁I L -17(O R=1.117,95%C I :1.044~1.196)过表达是导致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 <0.05);绘制R O C 曲线显示,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单独及联合预测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 U C 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㊂结论: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血清I L -6㊁I L -17过表达是导致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㊂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疾病活动度;相关性A n a l y s i s o f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i r s i gn i f i c a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L E N G J u n ,L I N H a o ,Z H O U Y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C h o n g m i n g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S h a n g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a n d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S h a n gh a i 20215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f s e r u m 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L-6)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17(I L-17)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R A )a n d t h e i r s ig n i f i c a n c e b y c o n d u c t i n g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s i s .M e t h o d s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t o c o l l e c t b a s e l i n e d a t a f r o m 110R A p a 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t o o u r h o s pi t a l f r o m F e b -r u a r y 2020t o F e b r u a r y 2023,a n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o f R A p a t i e n t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A S 28s c o r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d i v i d e t h e m i n t o s t a b l e g r o u p (D A S 28s c o r e ɤ3.2)a n d p r o g r e s s i v e g r o u p (D A S 28s c o r e >3.2),a n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i n b o t h g r o u p s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t h e a b o v e s e r u m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w a s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of 110R A p a t i e n t s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eg r o u p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b y t h e D A S 28s c o r i n g s y s t e m ,w h i c h s h o w e d t h a t 37p a t i e n t s w e r e h i g h l y ac t i v e w i t h a m e a n s c o r e o f (7.21ʃ1.52),32p a t i e n t s w e r e m ode r a t e l y a c t i v e w i t h a m e a n s c o r e of (4.12ʃ0.67),a n d 41p a t i e n t s w e r e h y -p o a c t i v e w i t h a m e a n s c o r e o f (2.15ʃ0.52);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s t a b l eg r o u p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e x pr e s s i o n s w e r e h i g h e r i n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g r o u p ,a n d t h e m e a n D A S 28s c o r e w a s h i g h e r i n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g r o u p .C o m pa r e d w i t h t h e s t ab l e g r o u p ,t h e m e a n sc o r e o f D A S 28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s t a b l e g r o u p (P <0.05),a n d o t h e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a s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P >0.05);l o g i s t i c r e gr e s s i o n m o d e l s 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e x p r e s s i o n w e r e r e l a t e d t o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i n R A p a t i e n t s ,a n d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w a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d i s e a s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 R A p a t i e n t s (O R>1,P <0.05);p l o t t i n gR O C c u r v e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A U C o f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e x pr e s s i o n a l o n e a n d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o p r e d i c t d i s -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140e a s e a c t i v i t yi n R A p a t i e n t s w a s >0.80,w h i c h w a s a g o o d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e x p r e s s i o n a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R A p a t i e n t s ,a n d s e r u m I L -6a n d I L -17o v e r e x pr e s s i o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l e a d i n g t o d i s e a s e p r o gr e s s i o n i n R A p a t i e n t s .ʌK e y wo r d s ɔ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n t e r l e u k i n -17;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c o r r e l a t i o n 中图分类号:R 684.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1967/2023211232类风湿关节炎(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R A )是以对称性㊁侵蚀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掌指关节㊁腕关节㊁足部小关节等出现肿痛㊁功能障碍等不可逆性表现,严重者可致畸[1-2]㊂R A 的发病与遗传㊁环境等密切相关,但针对R A 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但确定的是单纯的遗传因素尚不能全面解释复杂的免疫介导性疾病,也提示遗传因素在R A 疾病发病㊁进展过程中的尚存在局限性,同时提示临床环境因素在R A 疾病介导过程中的重要性[3-5]㊂血清I L -6与I L -17在R A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机体中的特殊意义,能否为R A 疾病诊疗或病情评估等方面提供新的启示,这些目前尚不得知,且临床尚未发现有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开展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清I L -6㊁I L-17在R A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R A 早期诊疗提供新思路㊂具示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R A 患者基线资料(对于R A 疾病活动度不同的患者,按照疾病活动程度均衡抽样),纳入对象均需满足如下条件: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6]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研究涉及资料㊁实验室检查等均保存完善㊂排除标准:①入组前3个月内有服用抗感染㊁抗炎等可能对血清I L-6㊁I L-17表达有影响的药物;②合并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③合并活动感染性疾病;④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㊂本研究经上述纳入条件筛选后最终入组110例R A 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83例㊂1.2 方法1.2.1 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依据D A S 28评分系统[7]评估R A 患者病情活动度,判定细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体,内容主要包括:肿胀关节数㊁压痛关节数与血沉㊂①压痛关节数:双侧膝关节㊁肩关节㊁肘关节㊁腕关节㊁掌指关节共计28个关节,记录关节被动活动或触痛时的关节数㊂②肿胀关节数:记录上述关节肿胀的数量㊂1.2.2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采集患者空腹周静脉血5m l ,高速离心后(半径15c m ,3000r/m i n ,离心20m i 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 L -6㊁I L -17㊂全自动多功能酶联免疫分析仪产自日本T a K a R a 公司,试剂盒均由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㊂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㊂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 h a p i r o -W i l 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各指标之间采用双变量S p e a r m a n 直线相关性分析,采用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血清I L-6㊁I L-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 O C ),检验血清I L-6㊁I L-17在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疾病活动度情况:入组110例R A 患者经D A S 28评分系统评估显示,高度活动37例,平均得分(7.21ʃ1.52)分,中度活动度32例,平均得分(4.12ʃ0.67)分,低度活动度41例,平均得分(2.15ʃ0.52)分㊂2.2 两组基线资料㊁实验室指标比较:与稳定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血清I L-6㊁I L-17表达均较高,D A S 28平均得分较稳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2.3 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将R A 患者血清I L-6㊁I L-17表达作为协变量,疾病活动度情况作为因变量(1=进展,0=稳定),经二元回归分析后将2.2中全部资料纳入,建立多元L o gi s t i 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 L-6㊁I L-17表达与R A 患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生命科学-医药卫生141者疾病活动度有关,且血清I L-6㊁I L-17过表达是导致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O R>1,P<0.05)㊂见表2㊂表1 两组基线资料㊁实验室指标比较资料进展组(n =69)稳定组(n =41)统计值P 性别(n ,%)男20(28.99)7(17.07)女49(71.01)34(82.93)χ2=1.9710.160年龄[(x ʃs ,岁)]42.56ʃ4.8542.25ʃ5.15t =0.3170.752病程[(x ʃs,月)]42.15ʃ10.1545.25ʃ13.15t =1.3850.169I L -17[(x ʃs ,n g /L )]36.12ʃ12.5618.25ʃ7.88t =8.194<0.001I L -6[(x ʃs ,p g/m L )]110.25ʃ40.2040.10ʃ5.58t =11.090<0.001D A S 28平均得分[(x ʃs,分)]5.78ʃ1.752.15ʃ0.52t =12.926<0.001表2 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变量B S .E W a l s P O R 值95%置信区间上限下限常量-10.2572.59215.664<0.0010.000--I L -60.1620.0695.5820.0181.1761.0281.346I L -170.1110.03510.2310.0011.1171.0441.1962.4 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预测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效能分析:将R A 患者血清I L-6㊁I L-17表达分别作为检验变量,疾病活动度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进展,0=稳定),绘制R O 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血清I L-6㊁I L-17表达单独及联合预测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 U C 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㊂依据R O C 曲线得出血清I L-6㊁I L -17的c u t -o f f 值分别为27.380(p g/m L )㊁7.345(n g/L ),在该c u t -o f f 值水平下,取敏感度与特异性㊂见表3㊂图1 血清I L -6㊁I L -17表达预测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R O C 曲线图3 讨论R A 主要起始于某种细胞持续的活化状态,这种状态可引起机体关节㊁器官中自身免疫与免疫复合物的表达,R A 最先累及滑膜,常由充血㊁肿胀引起免疫细胞浸润,伴随病情进展主要经历非特异性炎症触发初始阶段㊁T 细胞活化引起扩增阶段与慢性炎症阶段,其中慢性炎症阶段往往伴随I L -6㊁I L -1㊁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诱发的组织损伤与慢性免疫反应[8]㊂I L -6是由T 细胞㊁单核巨噬细胞等诸多细胞产生的具有较强刺激作用的多效应细胞,主要介导机体内免疫应答与细胞的生长㊁分化[9]㊂刘肃等[10]人研究中通过对比健康成人与R A 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发现,R A 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㊁I L-18㊁I L-6显著高于健康成人,该结果提示血清C 反应蛋白㊁I L-18㊁I L-6与R A 的发生相关㊂I L-17是由T h 17细胞生成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在体内主要生物学机制表现为:①通过刺激角质细胞㊁成纤维细胞㊁上皮细胞等释放I L-8㊁I L-6等参与炎症反应;②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继而促进T 细胞增殖㊁分化;③协同诸多细胞放大炎症状态与反应程度[11]㊂单核细胞在炎症的刺激下产生大量的I L-6,I L-6与其受体相结合,经过多次分化后形成的结合体会影响酪氨酸蛋白激酶1㊁2,最终导致患者体内释放大量T N F-&a l ph a ;㊁I L -17等细胞因子,诱发关节炎㊂与此同时,I L -6也是肝细胞的刺激因子,在炎症影响下,I L -6能够诱导S A A 等急性期的反应蛋白合成,尤其会使c -反应蛋白水平大幅提高㊂C 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等疾病,具有复杂的生物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142活性,与补体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宿主对炎症的反应㊂除此之外,I L-6还可以使多种免疫球蛋白形成类风湿因子,导致R A 患者滑膜内抗体沉积现象严重,损害R A 患者关节功能,导致患者病情加剧㊂且血清I L-6㊁I L-17过表达是导致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考虑可将其作为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评估指标㊂为验证上述猜想,研究经绘制R O C 曲线显示血清I L -6㊁I L-17表达单独及联合预测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 U C 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相关性分析显示,R A 患者I L -6㊁I L-17表达与D A S 28系统得分之间呈正相关,提示血清I L -6㊁I L -17在R A 疾病进展过程中均有参与㊂分析原因可能为:1)I L-6:I L-6通过诱导I L-1㊁I L -17㊁I L -2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扩大炎症范围,加重炎症破坏程度;诱导B 淋巴细胞,促使其释放大量类风湿因子与免疫球蛋白;加速效应T细胞活化,抑制T 细胞调节作用;I L-6高表达促进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滑膜腔内内皮生长因子过表达,内皮细胞因此加速分化㊁迁移过程,血管通透性改变,为关节内血管翳的形成提供便利条件;加速破骨细胞分化㊁增殖,引起关节损伤,加速病情进展㊂2)I L-17:缩短滑膜成纤维细胞与破骨细胞活化㊁增殖过程,继而加速关节软骨的破坏程度,参与病情进展;上调肿瘤坏死因子㊁I L -1等与炎症相关的因子分泌,且I L-17与I L-1存在交叉调控,间接加重关节破坏与受损程度;刺激核刺因子受体及其配体表达,导致骨保护蛋白与核刺因子受体及其配体间的平衡,加重骨质破坏;提高滑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软骨细胞表达,强化胶原酶活性,抑制胶原与软骨蛋白多糖合成并加速其降解,强化单核细胞对软骨基质的损害程度,加速疾病进展过程[12,13]㊂综上所述,血清I L-6㊁I L-17表达与R A 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血清I L-6㊁I L-17过表达是导致R A 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可通过针对血清I L -6㊁I L -17过表达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旨在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窗㊂但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且血清I L -6㊁I L-17表达仅选取入院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并未对患者血清I L-6㊁I L-17表达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偏倚,未来还需开展动态㊁连续的血清指标跟踪调查,旨在挖掘血清I L-6㊁I L-17在R A 疾病诊疗中的更多可能性㊂参考文献[1]D e m o r u e l l e M K ,W i l s o n T M ,D e a n e K D .L u n g i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J ].I mm u n o l R e v ,2020,294(1):124-132.[2]谌虹焰,张明媚,陈杏,等.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4):425-428.[3]石娇,吴东明,李静,等.痛风性关节炎中I L-1β/C a s p a s e -1介导的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1):19-22.[4]J a r l b o r g M ,G a b a y C .S y s t e m i c e f f e c t s o f I L-6b l o c k a d e i n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b e y o n d t h e j o i n t s [J ].C yt o k i n e ,2022,149(6):155742.[5]S a r a i v a A ,P e r e s R ,V e r a s F ,e t a l .C i t r u l l i n a t e d h u m a n f i b r i n -o g e n t r i g g e r s a r t h r i t i s t h r o u g h a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o n s e m e -d i a t e d b y I L-23/I L-17i mm u n e a x i s .[J ].I n t I mm u n o p-h a r m a c o l ,2021,101(10):108363.[6]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4):1242-251.[7]程国华,郝晓娟,姜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 L R ,N L R ,I L-27水平检测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J ].海南医学,2023,34(1):19-21.[8]S c h e r e r H U ,D i a n e V ,T o e s R .F r o m r i s k t o c h r o n i c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o f a u t o r e a c t i v e B c e l l a n d a n t i b o d y r e s po n s e s i n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J ].N a t r e v R h e u m a t o l ,2022,18(7):371-383.[9]吴旭,姚勐炜,郭震.关节液中T N F -αI L-6和I L-8水平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X 线分级和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学,2020,26(2):290-294.[10]刘肃,张鑫,王春生.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9):4100-4105.[11]邓燕群,刘翠玉,尹志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 L-17表达及I L-17F 基因位点r s 763780多态性分析[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2):222-225.[12]廖发科,廖元军,胡秀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I L-6水平变化以及N F A T 1对I L -6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2):139-143.[13]S h a f r a n I H ,A l a s t i F ,S m o l e n J S ,e t a l .I m pl i c a t i o n o f b a s e -l i n e l e v e l s a n d e a r l y c h a n ge s of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f o r s u b s e -qu e n t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o c i l i z u m a b [J ].A n n R h e u m D i s ,2020,79(7):874-882.。
白介素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治疗潜力
白介素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治疗潜力引言: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白介素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白介素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其治疗潜力。
一、白介素的概述白介素(Interleukin)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这些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白介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主要使用的是白介素-1和白介素-6。
二、白介素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白介素制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程。
以下将分别介绍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方面的作用。
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其特点是在血管内膜中形成胆固醇斑块。
研究表明,白介素-1和白介素-6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单核细胞的黏附和转移,从而减少斑块的形成。
此外,白介素还能够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进一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白介素制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血管功能两个方面。
研究显示,白介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引起的心血管损伤。
此外,白介素还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血管的扩张和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的耐受力。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白介素制剂的治疗潜力主要体现在抑制心肌再灌注损伤和促进心肌修复两个方面。
研究表明,白介素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此外,白介素还能够刺激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心肌的修复和再生。
三、白介素制剂的治疗潜力白介素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治疗潜力。
以下将分别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上的前景。
1. 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白细胞介素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探讨
白细胞介素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探讨赵凤娥【摘要】IL-21(白细胞介素21)属于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其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
相关研究显示IL-21对多种肿瘤均能起到抗肿瘤效果,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白细胞介素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0【总页数】2页(P36-36,37)【关键词】IL-21;血液肿瘤;免疫调节【作者】赵凤娥【作者单位】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河南驻马店46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最近几年以来,IL-21的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得到人们认可。
IL-21免疫调节以对DC(树突状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调节为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血液肿瘤中均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IL-21具有抗白血病作用;能对B-CLL(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诱导;可诱导MM(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1.1 IL-21对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IL-21能对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对CD8+CTL(细胞毒T淋巴细胞)作用较强,可增加CTL颗粒酶B与穿孔素分泌。
相关研究发现,IL-21主要是通过加强杀伤肿瘤细胞毒性,提升CTL增殖,进而起到抗白血病作用[1]。
此外,IL-21能促进细胞因子形成、加强NKT细胞活化,使其生存得以延长,NKT细胞胞质颗粒表达明显增加。
1.2 IL-21对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IL-21对B淋巴细胞的作用,能对其类型转换、抗体产生、分化以及增值起到促进作用。
不同情况下,IL-21对于B细胞呈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静止B淋巴细胞,IL-21可诱导其凋亡,这一作用主要是经对下游抗凋亡因子调节所引起的,在这一机制作用下,IL-21能对B细胞性血液肿瘤细胞凋亡产生诱导,进而起到抗血液肿瘤效果。
IL-21不但会对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即对其抗体产生影响。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内毒素的关系
HB —s cae iroi P V as it Crh s AN ig h n TU C u n to Z o d s Q n cog h a ga HANG S u ci 1 h n a .De at e t f p rm n o
G rtlg eaoo y.te F f P o l s h i ep e Hop tlo h n h i F d n U ies y, S a g a 2 0 4 ;2 s i f S a g a , u a nv ri a t hnhi 020 .
测 定血 清 T — NFd水 平 。 结 果 : 常 对 照 组 和 肝 硬 化 患 者 血 清 内毒 素 水 平 分 别 为 0 ( 0±0 0 0E ・ 和 0 17±0 0 0 正 .5 1 . 2 U ml’ 。 .0 . 8
E .ml P< 0 0 ) 血 清 TNF a水 平 分别 为 1 2 2P U f( .5 , — . 8 g・mL。±0 2 9P 。 . 4 g・mI 。 2 0 6±0 3 8P ml。( 和 .7 。 . 5 g・ P< 0 0 ) 后 者 。 .5 ,
中 图分 类 号 R 7 . 552 文 献标 识 码 A
Pe i h r lBl o o nu la l Ex r s i n o l—i c p o n t lto o End t x n Le esi rp e a o d M no ce r Ce l p e so fTo llkeRe e t r 4 a d IsRe a i n t o o i v l n
均 明 显升 高 , 且 肝 功 能损 害越 严 重 内毒 素 水 平 升 高越 明 显 ; 硬 化 患 者 P C 而 肝 MB s中 T R NA 的表 达 (. ( L 4mR ( 9) ) i 0±0 2 3 与 .6 ) 正 常 对 照 (.2 ±04 1 无 显 著 差 异 ( (93 .6) ) P> 0 0 ) 结 论 : 肝 硬 化 患 者 , 其 主 要 是 C i — u hC 级 惠 者 , 清 内 毒 素 及 .5 。 在 尤 h dP g l 血 T — NFd水平 较 正 常 对照 纽 明 显 升 高 , P C的 T R NA 的 表 达 水 平 无 变 化 , 可 能 与 肝 硬 化 患 者 同时 存 在 内毒 素耐 但 MB L 4mR 这 受有关。 关 键 词 内毒 素 ; T l样 受体 4 外 周 血单 个 核 细 胞 ; 肝 硬化 ; 肿 瘤坏 死 因子 ol ;
白细胞介素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白细胞介素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是一类由白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治疗许多严重疾病的有效手段。
1. 白细胞介素的种类及其功能白细胞介素是一种由单个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其他细胞的信号分子,由于其作用靶点广泛,因此又分为多种亚型。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白细胞介素,例如IL-1、IL-2、IL-4等。
这些介素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炎症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L-1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身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白细胞介素,可以逐渐促进炎症反应的形成和加剧。
IL-2是一种由T 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可以刺激和增加细胞免疫反应,使T细胞启动增殖和分化。
IL-4是一种由TH2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等产生的白细胞介素,它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的浆细胞。
2. 白细胞介素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对白细胞介素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被挖掘。
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控制某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潜在用途。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2.1 白细胞介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白细胞介素在肿瘤的治疗方面非常重要。
通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2可以刺激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相应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比较著名的就是,稳定溶血性链球菌裂解产物(OK-432)和白细胞介素的复合物(OC-4)的使用。
定期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肺癌。
2.2 白细胞介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IL-2、IL-10等白细胞介素在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Rebif(干扰素β-1a)与白细胞介素-10的复合应用可以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中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此外,实验表明,利用IL-4的调节作用可以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的一些症状,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种植性牙龈炎等。
临床联合使用白介素Ⅱ概况
临床联合使用白介素Ⅱ概况
刘芳贤;宋愿智;崔玉绵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6)005
【摘要】@@ 白介素(interleukin, IL)是一类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的IL已多达15种以上,命名为IL-1,IL-2……IL-15等.IL-2(T细胞生长因子)是在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分泌的IL-1参与下,通过促细胞分裂剂(如ConA、PHA 等)或特异性抗原刺激,由辅助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对免疫缺陷病(如AIDS)、病毒、细菌、真菌或原虫感染(如肝炎、结核病、麻风病)及中毒性休克、烧伤后感染等均有一定疗效.近年来IL-2在联合使用方面具有更大的价值,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总页数】1页(P239)
【作者】刘芳贤;宋愿智;崔玉绵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第一人民医院,;陕西省药品检验所,;陕西省药品检验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9
【相关文献】
1.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ITP研究概况 [J], 彭文虎;卢晓南;徐国良;刘红宁;尚广彬
2.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及IFN-γ的检
测及临床意义 [J], 毕鸣晔;田玥;黄海峰
3.冠心病心绞痛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 β及白介素-6关系的研究概况 [J], 庄庭怡;毛静远
4.早产儿感染诊断中检测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的临床价值 [J], 项文娜;黄雨茅;吴亮
5.白介素6、白介素10及白介素1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张琼;陈慎;王亚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第4卷主题词索引.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第4卷主题词索引说明:(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首。
(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5)者为关键词。
B白细胞,单核见狼疮肾炎白细胞介素1 见关节炎,类风湿白细胞介素2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白细胞介素6 见狼疮肾炎白细胞介素12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白细胞介素类见骨关节炎白血病,粒细胞,急性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男性与女性白塞病的对比研究(刘湘源,李胜光,施桂英,等)(2):82白塞病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史群)(4):212白塞病大肠镜检查10例分析(罗雯,章平,赵靖丽)(4):225白塞病的肺部损害17例分析(吴荣华,郭禹标,尹培达)(4):244白塞病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周,顾越英)(4):246白塞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李康)(6):400比例危险度模型见狼疮肾炎表皮生长因子-尿抑胃素见关节炎,类风湿病理学见骨关节炎见狼疮肾炎病理学,临床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见狼疮肾炎CC反应蛋白质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肠疾病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超声心动描记术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见关节炎,类风湿成骨细胞雷公藤多甙体外对成骨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黄岚,冯树芳,魏道林,等)(2):97成纤维细胞见关节炎,类风湿存活率见红斑狼疮,系统性DDNA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大鼠见关节炎,佐剂性见成骨细胞单核细胞激动剂见关节疾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见关节炎,类风湿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和穿刺的意义(王庆文,陈肃标,曾庆馀)(5):315见脊柱炎,强直性动物,实验见骨关节炎对比研究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见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见皮肌炎多态现象(遗传学)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E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Ehlers-Danl os综合征二例(寿涛,李芹,陈佩英)(2):81儿童见红斑狼疮,系统性F放射疗法见关节炎,佐剂性放射摄影术见骶髂关节肺动脉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肺疾病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见干燥综合征肺容量测定见干燥综合征肺纤维化见脊柱炎,强直性蜂毒肽见关节炎,佐剂性风湿热90年代急性风湿热的特点(黄建林,余步云,吴玉琼,等)(5):284抗DNA酶B在风湿热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陈剑光,黄震东,董太明,等)(6):36 7见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酶免疫斑点法检测心肌抗体结合吸附试验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周汉建,程颖,陈国庆,等)(1):47抗心瓣膜蛋白抗体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意义(李奎宝,余步云)(4):229风湿性心脏病乳头肌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任崇雷,刘维永,张近宝,等)( 5):274见链球菌属G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类见关节炎,类风湿肝功能衰竭见肝移植肝移植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肝移植治疗一例(孙凌云,丁义涛)(5):318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改变(徐治波,毛伯勤,王小霞,等)(1):4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唐福林)(1):50男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曾小峰,张丽君,吴敏,等)(2):78第六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阴影(胡明明,张文)(4):254见肝移植见脊柱炎,强直性感染见红斑狼疮,系统性高血压见狼疮肾炎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骨关节炎(管剑龙,施桂英)(1):5 4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李忆农)(1):56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游离体中胶原ⅠⅡⅢ型的表达(裴明,曲绵域,于长隆,等)( 2):85参麦注射液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水平的影响(潘海乐,曲波,王耶)(2):106保留关节的骨关节炎手术治疗(徐卫东,张春才,吴岳嵩)(2):109实验性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张权,黄煌渊,陈世益,等)( 2):123关节灌洗配合欣维可治疗膝骨关节炎(施冶青,戴生明,韩星海,等)(5):299[ ZK)〗骨关节炎患者滑膜及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表达(郑毅,陆江阳,孙笑非,等)(6):361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见一氧化氮骨疾病骨关节10年(2000--2010年)的启示(张乃峥)(5):261骨髓增殖性疾病见关节炎,类风湿骨质疏松见成骨细胞关节灌洗法见骨关节炎关节疾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83例临床分析(张文,孙维生,张帆,等)(4):218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陈韧,王庆文,林秋强,等)(4):240单核因子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赵伟,黄烽)(4):248见骨疾病关节炎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炎--RS3PE(王天,张奉春)(5): 312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关节炎,类风湿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评价(姜林娣,王吉耀,季建林,等)(1):21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鲍春德,黄文群,陈顺乐,等)(1) :4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张浩,朱平,王彦宏,等)(2):72[ ZK)〗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巨噬细胞来源的研究(戴冽,叶志强,汤美安,等)(2):103[ ZK)〗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进展(叶霜,孙凌云)(2):111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的认识和看法(董怡)(3):133蛋白酪氨酸激酶在IL-1β和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Ks活化中的作用(孙铁铮,吕厚山,药立波)(3):13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管剑龙,韩星海)(3):142抗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刘升云,曾庆馀,陈肃标,等)(3):150HLA-DR抗原β链的共同表位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刘巧红,滕云,沈凌汛)(3):153类风湿关节炎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杨春花,黄烽)(3):159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周嘉陵,朱琦)(3):169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孙红胜,陈昀,庞新强,等)(3):181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及生物学治疗进展(蔡青,韩星海,孟济明)(3):183[ ZK)〗抗S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程秀峰,曾庆馀,陈肃标,等)(4):222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戴生明,赵东宝,施冶青,等)( 4):239染料木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孙铁铮,吕厚山,药立波,等)(5):266表皮生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作用(燕太强,吕厚山,药立波,等)(5) :270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治疗(陈彤,杨虎天)(5):309钙蛋白酶及钙蛋白酶抑制蛋白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徐建华,张仁利,孙桂华,等)(6):340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戴冽,叶志强,汤美安,等)(6):357见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关节炎,佐剂性溴隐亭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赵丽娟,杨娉婷,李舒帆,等)(2):92T细胞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大鼠佐剂关节炎的研究(李舒帆,赵丽娟,杨娉婷)(4):226口服Ⅱ型胶原诱导免疫耐受对佐剂性关节炎免疫病理和Th亚群的作用(朱平,王彦宏,冷南,等)(5):289纯化蜂毒肽对兔免疫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李亚非,时述山,李欣,等)(5):293153钐-柠檬酸-羟基磷灰石滑膜切除术的实验研究(范仰刚,孟济明,潘文舟)(6):364HHLA-B27抗原见脊柱炎,强直性见小鼠,转基因HLA-DR抗原见关节炎,类风湿见红斑狼疮,系统性HLA-DQ抗原见红斑狼疮,系统性HLA抗原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核糖体蛋白质类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凋亡相关基因Fas sFas mRN A表达研究(孙保东,沈南,裴军,等)(1):7活性DNA诱导抗核抗体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马爱妞,吴厚生,张鹏)(1):1 5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活化的蛋白C研究(周志中,吴竞生,厉小梅,等)(1):1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年随访(陈盛,陈顺乐,顾越英,等)(1):2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择性血清IgM降低(徐胜前,刘文涛,徐建华,等)(1):31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分析(滕月娥,张旭)(1):48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张奉春,张晓萍,金聂,等)(2):117[ ZK)〗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55000表皮抗原抗体与狼疮带关系的初步探讨(王培光,张学军,杨森,等)(2):12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一例(王晓霞,李小峰,王来远,等)(2):12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一型分子基因型与数量的测定及其意义(王海滨,郭峰,惠小阳,等)(3):14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李娟,尹培达,罗绍凯,等)(3):14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余莲,张兆王:149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瓣膜病变(吴素华,马虹,叶任高,等)(3):156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脑血流的分析(仇佳晶,吴凤岐,何晓琥)(3):162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李志军,王翠兰,范晓云,等)( 3):165配偶同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二例(陈志伟)(3):168血清sTNF-RTNF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李萍,赵丽娟,曹建平)(3) :172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刘湘源,林俊,黄烽,等)(3):175[ ZK)〗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DQ相关性的研究(李峰,冒长峙,邵剑春,等 )(3):177黏附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凌燕,孙凌云)(3):186第五例--血小板减少、关节痛、肠梗阻(徐亮,顾越英)(3):189静滴环磷酰胺出现剧烈头痛二例(唐福林,魏艳秋,张亚平,等)(3):190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一文商榷(王斌)(3): 191淋巴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抑制活性的研究(李娟,尹培达,罗绍凯,等)(4):209HLA-Ⅱ类基因与狼疮性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谢尚葵,冯树芳,沈福民)(4):235抗核糖体P抗体的临床分析(张火亘,张小萍,张奉春,等)(4):242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HLA-Ⅲ类抗原C4Bf同种异型的检测(陈盛强,陈柏铭,陈明春)(4):24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淋巴细胞抗体变化与免疫功能失调(曹力,闻炳基,曹进英 )(5):287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IL-12及信号传递分子STAT3 STAT4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李清刚,李幼姬,李志坚,等)(5):296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黄林喜,曾庆馀,刘升云,等)(5):297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检测(蔡小燕,许艳丽,钟志敏,等)(5):3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α1-微球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高祖华,邱夏桑)(5):3 04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预后因素分析(梁柳琴,杨岫岩,梁健忠,等)(6):35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调节素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的变化(王玉亮,齐文成,穆红,等)(6):376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许杰州,曾庆馀,肖征宇)(6):382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的观察(刘钢,王兰兰,谢其冰,等)(6) :38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王来,何培根)(6):386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感染中的意义(徐亮,顾越英)(6):388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陈蓓,唐福林)(6):390第八例--呕吐、腹泻合并肾盂积水(王鸥,钱家鸣)(6):394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及狼疮脑病一例(石军,徐益群,吴淑俊,等)(6):397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二例(党同光,渠继民,刘永杰)( 6):398见脱噬作用红细胞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呼吸功能不全见干燥综合征呼吸困难见系统性硬化滑膜见骨关节炎见关节炎,类风湿滑膜炎见关节炎环孢菌素见狼疮肾炎环磷酰胺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长期随访(戴岷,陈顺乐,鲍春德)(1):33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回顾性研究见风湿热会议第九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纪要(黄烽,朱剑,张卓莉,等)(5):322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纪要(李胜光,施桂英)(5):327 中国骨关节炎治疗现状研讨会纪要(张卓莉)(6):39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病理研究(於强,梅振武,张锦生,等)(6):37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一例(伍沪生,宋慧,黄彦弘)(6):399混杂因素见临床试验活组织检查,针吸见骶髂关节IIgM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J肌疾病第三例--进行性肌痛、肌无力、酸中毒、酮尿症(吴建红,刘湘源,黄次波)(1):59基底膜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基因见关节炎,类风湿基因,MHCⅡ类见小鼠,转基因基因表达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狼疮肾炎基因型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脊柱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访分析(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等)(2):120脊柱炎,强直性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肺囊性纤维化自发性气胸一例(赵炎)(1):53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曾庆馀)(2):69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张晓,戴冽,陈少琼)(2):94 晚发性强直性脊柱炎二例(张文,孙维生,张乃峥)(2):127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朱剑,刘湘源,黄烽)(4):202[ ZK)〗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B27抗原的纯化(官健,金大地,史占军,等)(4):216东北战区部分男性官兵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曹铁梅,韩宏妮,段瑛春,等)(5):307着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研究(曾庆馀)(6):335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干燥综合征五例分析(王彩虹,李小峰,王来远,等)(6):371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柳氮磺吡啶集落形成单位测定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家庭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甲氨蝶呤小剂量甲氨蝶呤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马丽,林冰,赵孟君,等)(1):61甲氨蝶呤在小儿风湿病中的应用(向阳,苏林冲,周传恩)(4):251见关节炎,类风湿甲泼尼龙见甲基强的松龙诱导大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晓非,蒋莉,赵欣欣,等)(1):25碱性磷酸酶见成骨细胞胶原见骨关节炎见关节炎,类风湿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见免疫印迹法金属蛋白酶类见骨关节炎巨噬细胞见关节炎,类风湿聚合酶链反应见红斑狼疮,系统性K抗链球菌溶血素见风湿热抗淋巴细胞血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抗凝血酶Ⅲ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抗体,抗核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抗体,抗磷脂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抗原决定簇见关节炎,类风湿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抗原提呈细胞见关节炎,类风湿L狼疮肾炎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石成钢,尹培达,陈永雄,等)(1):36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戴勇,王沙燕,齐晖,等)(2):89高血压对狼疮肾炎预后的影响(杨彦强,刘新华,叶任高,等)(2):100环孢菌素A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症狼疮肾炎(刘卫国,彭保,李雄根)(2):116第四例--关节痛、蛋白尿、发热、肺部粟粒性病变(杨虎天,黄华瑞,白秀庆)( 2):125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gp80与gp130基因表达的研究( 曾丽霞,孙林,叶任高,等)(3):146狼疮肾炎尿毒症狼疮活动性评价(阳晓,郑颜萍,叶任高,等)(3):174 NF-кB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许韩师,叶任高,张式鸿,等)(4):213狼疮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探讨(潘丽恩,马骥良)(5):281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可逆因素的探讨(杨岫岩,梁柳琴,叶玉津,等)(6):350狼疮肾炎临床活动性指数与肾脏病理的关系(赵学智,李丽华,张黎明)(6):380见环磷酰胺链球菌属应用A组乙型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探讨(余步云,张汉伟,古洁若,等)(4):206临床方案见红斑狼疮,系统性临床试验如何识别和控制临床研究中的混杂与偏倚(杨岫岩)(2 ):114见循证医学淋巴细胞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甲泼尼龙流行病学见风湿热见关节疾病见关节炎,类风湿见脊柱炎,强直性柳氮磺吡啶柳氮磺吡啶致血尿一例(熊秀莲)(2):96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见关节炎,类风湿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抗体,抗核免疫,细胞见骨关节炎免疫活性见骨关节炎免疫酶技术见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及成人斯蒂尔病一例(何夏秀,冯兴华)(5):273免疫耐受见关节炎,佐剂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免疫性疾病见干燥综合征免疫抑制剂见关节炎,类风湿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52000SSA抗体分析(邓学新,张秀花,史艳萍,等)(2):119免疫组织化学见狼疮肾炎N脑疾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内皮缩血管肽类见硬皮病,系统性尿毒症见狼疮肾炎尿激酶见关节炎,类风湿P皮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恶性肿瘤(唐福林,赵绵松,张秀花)(2):75偏性见临床试验葡萄膜炎见小鼠,转基因Q气胸见脊柱炎,强直性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对COX-1和COX-2的再认识(施桂英) (4):197两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比较(戴生明,韩星海,施冶青,等)(6):377球蛋白类见硬皮病,系统性RRNA,信使见关节炎,类风湿软骨见一氧化氮软骨,关节见骨关节炎S色谱法,亲和见脊柱炎,强直性杀伤细胞,天然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肾功能衰竭见硬皮病,系统性肾疾病见硬皮病,系统性肾小球见脱噬作用肾小球肾炎见狼疮肾炎生活质量见关节炎,类风湿生长物质见风湿性心脏病手术见骨关节炎受体,白细胞介素2 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受体,抗原,T细胞,γ-δ见自身免疫疾病受体,肿瘤坏死因子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见骨关节炎数据收集见脊柱炎,强直性随机对照试验见关节炎,类风湿水肿见关节炎酸中毒见肌疾病TT淋巴细胞见关节炎,佐剂性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见关节炎,类风湿见脊柱炎,强直性见关节炎,佐剂性见红斑狼疮,系统性T淋巴细胞亚群见干燥综合征肽肽水解酶类见脱噬作用糖蛋白类见狼疮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的CT检查(肖壮伟,曾庆馀,王庆文,等)(3):179体征和症状见狼疮肾炎见硬皮病,系统性头痛见红斑狼疮,系统性透明质酸见骨关节炎脱噬作用凋亡细胞促进狼疮性BXSB小鼠发病的研究(徐志伟,邓鸿业,邓玉兰,等)(6):337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抗原诱导人胎肾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马宏,王翠玲,刘源)(6):347见关节炎,类风湿见狼疮肾炎见自身免疫疾病W危险因素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微量注射见小鼠,转基因韦格纳肉芽肿病韦格纳肉芽肿一例(任凤英,张德胜,宫兆松) (6):401 胃肠系统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文献见循证医学X系统性硬化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难(张火亘,唐福林)(5):320细胞凋亡见甲泼尼龙见狼疮肾炎细胞黏着分子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细菌感染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小鼠,转基因HLA-B2704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丁海明,吕厚山,陈占昆,等)(1):11HLA-B2704转基因小鼠自发性前葡萄膜炎(丁海明,吕厚山,蒋东芳,等)(4):199心肌心肌细胞促凝血活性与风湿热发病关系的探讨(周惠琼,余步云,张书刚,等)(1):39见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心脏瓣膜疾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心脏缺损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心脏损伤见红斑狼疮,系统性性别因素见干燥综合征性激素类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见环磷酰胺胸腔积液表现为双侧胸腔积液的结节性脂膜炎一例(姚晔,邵淮鲁)(1):46见风湿性心脏病溴隐亭见关节炎,佐剂性血管疾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血浆交换见狼疮肾炎血栓形成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血小板减少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血液凝固见心肌血友病血友病性关节病误诊二例(杨藕罗,林冰,吴东海)(1) :62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与临床文献的评阅(杨岫岩)(5):264参与和应用循证风湿病学(施桂英)(6):333Y炎症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腰椎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药物毒性见甲氨蝶呤药物疗法见甲氨蝶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彭丹,孙材江,周江南)(4):232移植,骨髓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学,医学见贝赫切特综合征见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系统性硬化症发生肾危象一例(姜燕,曾小峰,张火亘)(2):88系统性硬化病血尿微球蛋白的变化与肾脏病变的关系(孙家英,屠文震,钮斌,等 )(5):302硬皮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与其临床症状的关系(屠文震,王守义,孙家英,等)(5) :305预后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见狼疮肾炎原位杂交见关节炎,类风湿Z造血干细胞见自身免疫疾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针刺疗法见关节炎,类风湿真菌病见红斑狼疮,系统性诊断见脊柱炎,强直性见关节疾病见关节炎,类风湿症状和普通病理学见风湿热脂膜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见胸腔积液治疗见关节炎,类风湿治疗结果见关节炎,类风湿肿瘤见皮肌炎肿瘤坏死因子见红斑狼疮,系统性重症肌无力见肌疾病注射,关节内见脊柱炎,强直性转化生长因子β见关节炎,类风湿转录见狼疮肾炎椎间盘见因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病(孙凌云)(1):5[ ZK)〗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存在的问题兼答王斌同志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关问题(孙凌云)(3):191几种常见自身免疫病外周血γ/δT细胞的表达(张文,张乃峥,陈维政)(5):277sFas与sFasL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意义(余奇文,张冬青,李宁丽,等)(6):344。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摘要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受益者筛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测、肿瘤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受到临床关注。
为促进临床有效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总结,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同时对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案或方法给出了推荐和参考方向,以期为实体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宿主抗肿瘤免疫最主要的途径,也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形成免疫抑制的关键靶点。
肿瘤微环境的局部细胞免疫,以及基于脾脏、淋巴结和血循环的外周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密切相关[1]。
基于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筛选免疫治疗受益者、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及评估肿瘤疗效和预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在肿瘤免疫监测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国内外进展,撰写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的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合理选择免疫指标评估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以辅助实体肿瘤的精准诊疗。
鉴于细胞免疫功能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共识编写工作组关注细胞免疫应答从启动到发挥效应功能的全过程,针对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辅助细胞、负向免疫调节细胞等多种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据的整合,筛选出在肿瘤免疫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价值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并结合临床检验实践归纳为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三大类,并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案和临床应用选择作出了推荐。
5细胞因子概述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1、多样性:作用于多种细胞,多种生物学 效应
2、局部性:自分泌或旁分泌为主,内分泌
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
Autocrine (自分泌)
T cell
IL-2
IL-2R
Paracrine (旁分泌)
IL-12
T cell
IL-12R
Endocrine (内分泌): IL-1, IL-6, TNFa
分布
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也可成 为可溶性的黏附分子分布于细胞外基 质中。
分类
据黏附分子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整合素家族 (三)选择素家族 (四)钙黏蛋白家族 (五)黏蛋白样家族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概念:是一类肽链折叠方式与Ig相似,其氨基酸组成 与Ig高度同源的黏附分子 ,包括TCR、BCR , MHCI和MHCII类抗原等。配体是IgSF分子或整 合素分子。
CD分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 理过程。
CD的功能
1、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B细胞, CD19,CD40
2、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
1)T、B活化第一信号:CD19/21/81, CD79a/CD79b;CD3
2)T、B活化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对 CD28-B7,CD40-CD40L
3、参与免疫细胞的效应
第二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 AM)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相互接触、结合和作用的一类分子,多为跨膜糖 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 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的识别、 活化、信号转导及生长、分化、迁移等过程,是 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发生的分子基础。
RA类风湿性关节炎 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名称: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于信号传递影响题目类别:药理学系别: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完成日期: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于信号传递的影响摘要:目地研究不同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于信号传递的影响。
方法将各种中药材按照实验要求制备好,通过复制动物模型,采取灌胃的给药方式,观察各组大鼠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结论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于信号传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中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传递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治疗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ioid arthritis,RA) 主要侵袭外周关节,滑膜病理为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侵蚀性软骨及骨组织损伤,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男女比为3∶1[2]。
现阶段人们广泛采用中药来治疗和控制RA的蔓延,同时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不少中药材对RA有明显的治疗和抑制作用。
1.RA的发病机制1.1 RANK/RANKL/OPG与RA骨侵蚀研究发现破骨细胞是骨侵蚀的主要因素,骨保护素(Osteop ro tegerin,OPG)-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配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βligand,RANKL)-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factor-kappaB,RANK)(OPG-RANKL-RANK)是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信号传递通路,在破骨细胞生成、活化、发育、激活、成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信号因子。
而OPG作为RANKL的可溶性诱骗受体,其通过与RANKL结合,抑制RANKL与位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核因子K B受体激活剂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以及成熟[3-7]。
医学免疫学考试精品题库: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十九章超敏反应复习要点: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 I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与常见疾病。
3. 了解 I 型超敏反应中 IgE 合成的调节及其受体。
4. 掌握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5. 掌握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6. 掌握 IV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组织损伤机制及常见疾病。
7. 掌握四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异同点。
一、单项选择题1.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 迟发型超敏反应C. 速发型超敏反应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2.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A. 嗜酸性粒细胞B. 肥大细胞C. 单核细胞D.T淋巴细胞E. 中性粒细胞3.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单核细胞C. 肥大细胞D. B淋巴细胞E. 中性粒细胞4.Ⅰ型超敏反应细胞内游离Ca2+升高能引起:★A. 淋巴细胞增殖B.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C. 肥大细胞脱颗粒D. 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减少E. 以上都不是5.Ⅰ型超敏反应时,细胞内cAMP降低和(或)cGMP升高能引起:★A.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B. 淋巴细胞增殖C.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D. Tc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E. 以上都不是6.Ⅰ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 致敏淋巴细胞B. 患者的血清C. 特异性转移因子D. 生物活性介质E. 特异性IgE形成细胞7.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Ⅰ?A.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 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8.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迟缓相的最主要介质是:A. 组胺B. 白三烯C. 肝素D. 腺苷酸环化酶E. 血小板活化因子9.磷酸酯酶D可以灭活:★★A. 花生四烯酸B. 缓激肽C. 白三烯D. 血小板活化因子E. 组胺10.可以被芳香基硫酸酯酶灭活的是:★★A.ECF-AB. 前列腺素EC. 白三烯D. 5-羟色胺E. 激肽酶11.氨茶碱通过哪种机制提高胞内cAMP水平? ★A. 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B.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 抑制磷酸二酯酶E. 激活磷酸二酯酶12.下列哪项能诱导已被豕草花粉致敏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A. 抗IgE的F(ab’)2B.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GC. 豕草花粉变应原的一个单价片段D.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EE. 抗IgE的Fab与细胞表面IgE结合1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磷脂酶DB. 组胺酶C. IgED. LTsE. 以上都不是14.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 速发型超敏反应E. 过敏反应15.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 速发型超敏反应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 迟发型超敏反应16.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速发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17.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 Ⅰ、Ⅱ、Ⅳ型超敏反应B. 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 Ⅰ、Ⅲ、Ⅳ型超敏反应D. Ⅱ、Ⅲ、Ⅳ型超敏反应E. Ⅱ、Ⅳ、Ⅴ型超敏反应18.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 Ⅳ型超敏反应E. 以上都不是19.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E.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0.下列哪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21.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特应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2.Ⅳ型超敏反应可经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C.血清IgD.血清补体E.中性粒细胞23.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是:★A.细胞因子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C.补体D.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24.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C.接触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疾病E.血清过敏性休克25.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输血反应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7.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支气管哮喘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8.下列哪种疾病的变应原是半抗原? ★A.系统性红斑狼疮B.农民肺C.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溶血性贫血D.风湿性关节炎E.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29.免疫复合物病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A.组胺和白三烯B.攻膜复合体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细胞因子E.多形核白细胞的溶酶体酶30.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B.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31.下列哪种因素出现时可能发生血清病?A.存在抗肾小球基膜抗体B.大量IgE产生C.补体水平升高D.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32.引起皮肤迟发型炎症主要是由于:★A. CTL特异杀伤作用B.中等大小可溶性IC的沉积C. C5b-9大量形成D.T DTH释放大量淋巴因子E. 肥大细胞脱颗粒33.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T DTH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B. 单个核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C. 肥大细胞脱颗粒D.IgE抗体大量产生E.IC引起的补体活化34.引起迟发型皮肤试验阳性的相关物质是:★A. 抗原、抗体与补体B. 沉积的免疫复合物C. 淋巴因子和补体D. 特异性T DTH及释放的细胞因子E. 抗原、NK细胞35.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A. 小血管扩张、水肿B. 单个核细胞浸润C.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D. 中性粒细胞浸润E. 小血管壁内外IC沉积36.关于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加重损伤B. 抗组胺药可以抑制C. 抗CD3 McAb和补体能减轻损伤D. 去除NK细胞可以加重损伤E. 去除T淋巴细胞可以加重损伤37.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由IgG抗体介导B. 以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为特征C. 只发生在人类D. 白三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迟缓相E. 24小时反应达到高峰38.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A. Mφ直接吞噬靶细胞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D. 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E. 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39.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A.MφB. 血小板C. 淋巴细胞D. 中性粒细胞E.NK细胞40.临床上药物过敏性休克,以哪一种药物最常见? ★A.链霉素B.先锋霉素C.维生素BlD.青霉素E.普鲁卡因41.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 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42.不能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因素是:★★A. 细胞表面IgE与多价Ag结合B.C3a、C5aC. 植物凝集素与细胞上IgE分子结合D.IgE与单价Ag结合E.抗FcεRⅠ抗体43.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A.组胺B.蛋白水解酶C.NCF-AD.ECF-AE.PAF44.一般不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豕草花粉B.青霉素C.鱼、虾D.动物皮屑E.结核菌素45.一般不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豕草花粉B.镍C.化妆品D.青霉素E.结核菌素46.以下哪项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A.接触性皮炎 B. 干酪性肺炎 C. 移植物排斥反应D. 血清病E.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47.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新合成介质无关的是:★A.环氧合酶B.PGD2C.血栓素A2D.LTsE.组胺48.非肥大细胞源性介质是:★★A.缓激肽B.组胺C.激肽原酶D.LTC4E.肝素49.肾上腺素与下列哪种作用无关? ★★A.松弛平滑肌B.可以引起支气管扩张C.活化腺苷酸环化酶D.使小血管收缩E.增加血管壁通透性50.不属于免疫复合物病的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 血清病D. 血管炎E.Arthus反应51.下列哪种物质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炎症无关? ★★A.中性蛋白水解酶B.激肽形成酶C.IL-4D.胶原酶E.血管活性胺类物质52.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B.肾上腺素治疗有效C.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E.多在接触变应原48小时后发生53.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参与B.发生快C.主要抗体是IgED.24小时达高峰E.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54.关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需要补体参与B.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C. 需要 Mφ和NK细胞参与D.最后引起靶细胞溶解E. 由IgG和IgM介导55.关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IgG和IgM介导B.有补体参与C.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Ag、Ab在血液循环中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E.发生快,消退也快56.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不需要补体参与B. 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和细胞变性坏死的炎症C. 导致组织损伤D. 接触变应原6小时内发病E. 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基础57.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药物过敏性休克?A.组胺B.备解素C.激肽D.白三烯E.前列腺素58.不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疾病的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输血反应C. 肺-肾综合征D.接触性皮炎E. 新生儿溶血症69.与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A.补体B.吞噬细胞C.肥大细胞D.IgGE.IgM60.补体不参与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A.溶血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 肾小球肾炎D. 血清过敏症(血清过敏性休克)E.血小板减少性紫癫61.与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A.血小板B.IgG或IgMC.补体D.中性粒细胞E.Tc细胞62.不参与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成分是:★A.CD4+T细胞B.巨噬细胞C.细胞因子D.CD8+T细胞E.补体63.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顶是错误的?A. 补体参与该病的发生B. 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可成功预防该疾病C. 母亲在孕育第2胎Rh+胎儿时发生D.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IgM抗体E.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母体IgG抗体64.关于血清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毛细血管壁B.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C. 血清补体水平下降D. 可有肾小球基膜的损伤E. 最终导致靶细胞的损伤65.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在15~30分钟观察结果B.局部皮肤有丘疹,周围有红晕C.组织改变为局部水肿、充血D.可检测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E.可有单个核细胞浸润66.与IgE类抗体无关的是:★★A. Prausnitz-KÜstner反应B.血清过敏症C.变态反应性鼻炎D.赫氏反应E.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67.不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现象★A.肉芽肿B.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C.移植物排斥反应D.化妆品引起的皮炎E.特应性皮炎二、多项选择题1.抗毒素脱敏疗法的机制是:★A. 小剂量变应原只引起微量的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B. 少量介质迅速被灭活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C. 短期内小剂量、多次注射逐渐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D. IgE耗尽,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E. 此时接受大量变应原,不引起超敏反应2.在Ⅰ型超敏反应防治中,最常使用的肾上腺素具有哪些主要作用? ★A. 稳定肥大细胞胞膜B.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C. 提高cAMP浓度D. 减少腺体分泌E. 抑制磷酸二酯酶3.关于农民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由吸入的抗原与特异性IgG抗体结合而引起的B. 为肺内Arthus反应C. 为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 变应原为嗜热放线菌孢子或菌丝E. 常于吸入变应原后24小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4.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机制是:★A.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B. CKs激活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C. 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溶酶体酶D. 溶酶体酶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CKsE. Mφ被激活释放IL-1等,加重炎症反应5.在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具有哪些特性?A. 广泛分布在皮肤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B. 肥大细胞膜上相邻的FCεRⅠ桥联导致脱颗粒C. 肥大细胞可分为结缔组织型和粘膜型两型D. 肥大细胞能释放CKsE. 胞质颗粒内含组胺、ECF-A、LTs等介质6.有IgE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是:A.Prausnitz-KÜstner试验B.Arthus反应C. 过敏性鼻炎D. 食物变态反应E. 支气管哮喘7.关于血清病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B. 初次一次性注射大量抗毒素而出现的反应C. 补体大量消耗D. 通常在注射后7~14天发病E. 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8.Arthus反应的发生机制包括:A. 淋巴细胞在局部浸润B.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膜C.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在局部聚集D. 补体被激活E. 肥大细胞脱颗粒9.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果可以是:★A. 肉芽肿形成B. 皮肤局部红肿、硬结C. 移植物排斥反应D. 剥脱性皮炎E. 肺空洞形成10.Ⅰ型超敏反应具有哪些特点?A. 由IgE介导B. 补体参与反应C.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 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E. 反应多在24小时内消退11.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A. 需补体参与B. 抗原在靶细胞表面C. 需Mφ、NK细胞参与D. 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E.IgG、IgM类抗体参与反应12.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组胺B. 备解素C. 激肽D. 白三烯E. 前列腺素13.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是: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氨基比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C. 新生儿溶血症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4.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或分子是:A. 补体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IgGE. IgM15.与补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重症肌无力C. 肾小球肾炎D. 甲状腺功能亢进E.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或分子是:A. 血小板B. IgG和IgM类抗体C. 补体D. 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17.Ⅰ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缺乏分泌型IgAB. 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高C. 易产生IgED. 组胺酶减少或活性低E. 胆碱酯酶缺乏18.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发病有关的因素是: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 沉积的IC激活补体C. 吞噬细胞释放过敏毒素D. 中等大小循环IC的形成E. 可通过攻膜复合体加重组织损伤19.能引起肥大细胞两个邻近的FcεRⅠ发生桥联的因素有:★★A. 多价变应原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B. 抗FcεRⅠ的抗体C. 与受体结合的IgE与抗IgE抗体结合D. 植物凝集素与IgE分子上的受体结合E. 与受体结合的IgE与抗独特型抗体结合20.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预合成介质是:★A. 组胺B. 激肽原酶C. 肝素D. ECF-AE. LTD421.能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 破伤风抗毒素B. 青霉素C. 屋尘D. 牛奶E. 豕草花粉22.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 镍B. 染料C. 槲叶毒葛D. 磺胺E. PPD23.以下哪些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 ★A. 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B. 机体对某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C. 肾移植物排斥反应D. 念珠菌病E. 全身性红斑狼疮24.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新合成介质是:A. 脂氧合酶B. PGD2C. PAFD. LTsE. NCF-A25.来源于肥大细胞的介质是:★A. LTsB. 缓激肽C. 血栓素A2D. PGD2E. ECF-A26.下列哪些条件下易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A. 可溶性抗原B. 颗粒性抗原C. IgG类抗体D. 抗原略多于抗体E. 中等亲和力的抗体27.在Ⅲ型超敏反应中C3a、C5a的作用是:A. 直接活化血管作用B. 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C. 趋化作用D. 吸引PMN聚积于IC围围E. 激血小板释放LTs28.Ⅲ型超敏反应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有:A.C5a直接作用于血管B.C3a、C5a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C. 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D. 血小板聚集,微血栓成,导致局部缺血、出血E. 中性粒细胞浸润29.以下哪些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病?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C. SLED. 变应性鼻炎E. 传染性变态反应30.多形核白细胞所释放的可以加重Ⅲ型超敏反应炎症的因子是:★★A. 中性蛋白水解酶B. 激肽形成酶C. 阳离子D. 胶原酶E. 5-羟色胺31.关于Ⅲ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由IgG和IgM介导B. 需要补体参与C. 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抗原、抗体存在于血液循环中E. 免疫病理以功能紊乱为主32.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需要补体参与B. 迟发型C. 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有明显的遗传因素E. 以细胞免疫为基础33.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成分是:★A. T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 淋巴因子D. 单核因子E. 补体34.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35.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细胞内cAMP降低能引起:★A.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 胞内储存Ca2+释放入胞质D.Tc杀伤靶细胞E. 抑制炎症发生36.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B. 支气管哮喘C. 接触性皮炎D. 初次注射血清病E. 青霉素过敏症37.发生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肺-肾综合征D. 传染性变态反应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38.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 再次注射血清病D. Arthus反应E. 类风湿性关节炎39.发生机制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是:A. 肉芽肿B. 肺结核C. 重症肌无力D. 接触性皮炎E.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40.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可引起:A. 趋化作用B.毛细血管扩张C.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平滑肌收缩E. 粘膜腺体分泌增加41.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趋化作用的活性介质是:★A. PGD2B. LTB4C. PAFD. ECF-AE. NCF-A42.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A.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B. 调理作用C. 释放淋巴因子D. ADCCE. CTL杀伤靶细胞43.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见于:★A. 反复注射胰岛素B. 反复使用异种抗毒血清C. 反复接触染料引起的接触性皮炎D. 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E. 长期吸入某些真菌孢子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三、填空题1.Gell和Coombs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型超敏反应。
759检验综合考试大纲
检验综合(科目代码:759)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医学技术学术学位(专业代码:101000)医学检验技术方向(研究方向代码:01)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医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医学检验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检验综合考试范围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各占约1/4。
四、试卷题型结构1.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80题,共120分)2.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0题,共60分)3.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共60分)4.问答题(每题15分,共6题任选4题,共60分)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绪论临床生化检验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临床生化检验的主要内容。
2.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检测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特点;方法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常用指标、计算方法和意义;常用方法学评价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和意义;标准品、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差异和应用范围;量值溯源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3.临床生物化学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内容和统计方法;检验项目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评价指标;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估的内容、临床意义与诊断性能;ROC曲线的概念、主要作用,联合试验的类型;参考区间的转移与验证方法。
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
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李忆农细胞因子主要是指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类非特异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包括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粘附因子、生长因子等。
目前已阐明的细胞因子已达50多种,其中经实验或临床发现与骨关节炎(OA)有关的近十种,现就其主要种类分述如下。
1 白细胞介素-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IL-1有两种,分别称为IL-1α和IL-1β,共同作用于同一个受体,发挥类似的生物活性,但其氨基酸序列仅1/4有同源性。
IL-1在关节软骨的代谢中有多方面的作用[1],一方面促进透明软骨型胶原的降解,一方面促进纤维软骨型胶原的增生,同时还抑制蛋白聚糖的合成,促进其分解,是介导软骨破坏最直接的细胞因子。
IL-1与OA的关系最先由Herman和Sabiston发现[1],他们从OA膝关节来源的滑膜中分离出一种软骨分解因子,后来证实为IL-1。
OA滑膜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OA滑膜中有显著数量的IL-1存在。
而且OA滑膜的炎症变化可被IL-1很好地诱导出来,其特征为伴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增加的慢性滑膜炎。
OA软骨组织中亦有大量IL-1分布。
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人软骨细胞中,IL-1仅存在于上层软骨的个别细胞中,但是在OA软骨的上半部分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均可见强阳性的IL-1α和IL-1β。
OA软骨中IL-1介导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与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之间失衡[1],是其引起软骨分解的主要机制。
体外实验证实,IL-1促MMPs合成,抑制TIMP-1产生,同时通过胞浆素原激活物(plasmomitogen activator,PA)的分泌,促进MMPs的活化,并抑制胞浆素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合成[1-3],导致OA中胞浆素和MMPs的激活,进一步加强对软骨的破坏作用。
白细胞介素-12 B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白细胞介素-12 B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陈志坚;吴晓宁【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7(038)019【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B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通过结肠镜下收取结肠黏膜标本,其中活动期的克罗恩病(C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各60例,健康对照者50例.使用Western blot对活动期IBD患者发病部位肠黏膜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同期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2 mL,留取血浆,提取血细胞总RNA,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L-12B及其受体IL-12RB1的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IL-12p40的表达.结果外周血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2B mRNA在CD、UC患者中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RB1的mRNA在CD、UC患者中表达也增高,但只有CD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2B mRNA在CD、UC 患者中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RB1 mRNA的表达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及肠黏膜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BD患者中Th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2B与T-bet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81,P<0.01);肠黏膜IL-12B与T-bet 和RORγ-t的mRNA表达均呈强正相关(r=0.807,P=0.000;r=0.831,P=0.000).血清ELISA结果显示IL-12p40在IBD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IL-12p40表达高于UC患者(P<0.05).肠黏膜Western blot结果示IL-12p40在CD、UC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只有CD患者IL-12p40蛋白的表达高于UC患者(P<0.05),其受体IL-12RB1、IL-12RB2蛋白在CD、UC中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B mRNA和蛋白在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及病变部位肠黏膜中表达均明显上调.IL-12B可能通过Th1和Th17途径在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炎作用.【总页数】5页(P2983-2987)【作者】陈志坚;吴晓宁【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J], 张炳勇;吕愈敏;洪天配;裴斐;李付英;王新娟2.IL-22BP在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马静;陈达凡;宛新建3.白细胞介素-17在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裴中美;赵振亚;肖静波;陈达凡;宛新建4.miR-125b和miR-335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研究 [J], 杨文宏;孙惠芳;杨洁5.SETDB1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慧玲;赵静;李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白细胞介素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是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
ILs 可以参与各种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免疫细胞激活等。
其中,IL-1,IL-6,IL-17等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IL-2,IL-4等则有一定的治疗应用。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产生免疫攻击和破坏的疾病,这些疾病常常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而产生,如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T细胞等的异常表达和活化。
其中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等。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在自身免疫病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炎症性肠病中,IL-1β、IL-6等的表达水平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同时,一些研究表明,IL-10、IL-27等抑制性、调节性ILs在炎症性肠病中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除了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病中的白细胞介素还与其他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狼疮中IL-2水平升高,而应用IL-2又可以明显改善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IL-1β、IL-6、IL-17等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L-4、IL-10
等的表达水平下降。
这些表达异常的白细胞介素与炎症的发生、关节破坏等密切相关。
因此,白细胞介素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发现调节性、治疗性的白细胞介素,以开发更加有效、安全的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 验 医学 与 I 2 1 临床 O 1年 1 2月 第 8卷 第 2 3期
L bMe l , ee e 0 1Vo. , . 3 a dCi D cmb r2 1 , 18 No 2 n
・
论 著 ・
白细 胞 介素一 1 其 受体 在 类风 湿 关 节 炎 患 者 血 清及 2及 外 周 血 单个 核 细 胞 中的表 达
湿关 节 炎 ( A) 者 血 清 中 I一1含 量 及 外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R 患 I2 (B P MC 中 I 一1 NA 的表 达 水 平 , 了 解 2项 指 标 之 间 ) L2 R mR 并
盒 说 明 书 进 行操 作 。 13 2 I-1 NA检 测 收 集 两 组 清 晨 空 腹 静 脉 乙 二 胺 . . L 2 R mR 四 乙 酸 二 钠 抗凝 血 2mL, 测 方 法 采 用 套 式 P R 。 检 CE 13 3 结 果 分 析 .. 按 18 9 7年 美 国 风 湿 病 学 会 制 订 的 关 节 功 能 分 级 标 准 将 R 患 者 关 节 功 能 分 级 , 为 I级 、 A 分 Ⅱ级 、 级 以 Ⅲ
联 免 疫 吸 附试 验 检 测 , 式 实时 荧 光 定 量 聚 合 酶链 反 应 法 测 定 P MC 中 I 一 1 套 B L 2 R mRN 水 平 。结 果 R 患 者 组 A A
血 清 中 I 一l 量 和 P MC 中 I- 1 NA 表 达 水 平 均 高 于健 康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RA 活 L2 含 B L 2 R mR 差 J . 1; P
jito on fRA. eme s r me t fI 2 n I一 1 h v mp ra tciia au o h ig o i a d t ea y o Th a u e n so L一 1 a d I 2 R a ei o tn l clv lef rte da n ss n h rp f n
p rc si R P< 00 ) wi L 2 n L 2R dcesdb O 3 a d2 . rs et e f rb i f c aamat A( c . 1 , t I一 1adI一1 erae y3 . % n 1 0 h epci l at en ef — vy e g e
R A.
[ ywod ] I 一 1 I 一 1 mRNA; RA; P Ke r s L 2 ; I 2 R BMC
近 年来 , 量 研 究 证 实 白 细 胞 介 素一1 I 一1 及 其 受 体 大 2 (L 2 )
(L 2 R 表 达 水 平 与 多 种 疾 病 的 发 生 、 展 密 切 相 关 [ 。I一 I一1 ) 发 1 _ I 2 l具 有 广 泛 的 生 物 学 功 能 , 促 进 炎 症 反 应 、 疫 调 节 等 , 如 免 而 这些 功 能 的发 挥 又必 须 依 赖 其 与 I~1 间 的 相互 作用 。进 一 L2 R 步研 究 表 明 , 节 I 一1和 I 一1 的 表 达 水 平 或 ( ) 断 其 调 L2 L2R 和 阻
荧 光 实 时循 环仪 ( I 司 ) P 9 0 AB 公 , E 60扩 增 仪 ( E公 司 ) B O P , I-
RA 8 标 仪 ( I D60酶 B O公 司 ) 。
13 方 法 .
13 1 I一1检 测 抽 取 两 组 清 晨 空 腹 静 脉 血 2mI 分 离 血 . . L 2 ,
t n Th o tnso L一 1a dI 一 1 tI h s n b v r i ee tfo t a t r 1 h s ( i . ec n e t fI 2 n L 2 R a l p a ea da o eweedf rn r m h ta o 1 o l f I p a e P< 0 0 ) . 1.
清, E 置 P管 中 一2 O℃保 存 , 做 检 测 。I-1定 量 检 测 采 用 商 留 L2 用 的 酶联 免疫 吸 附试 验 ( Ls 免 疫 竞 争 抑 制 法 , 格 按 试 剂 E IA) 严
结 合 后 的信 号 传 导 , 助 于 多 种 疾 病 症 状 的 缓 解 。 为分 析类 风 有
Co c u i n I 1 a d I 一 1 n l so L 2 n L 2 R mRNA r ih y e p e s d i a e h g l x r s e RA n o r lt d wih t ei fa n a d c r ea e t h n l mma in d g e ft e t e r eo h o
水平的变化趁势 。
在本院确诊的患者 , 断均符 合 1 8 诊 97年美国风湿 病学会 修订 的标准 ; R 按 A患者的性别 、 年龄收集治疗 前 、 后的血清和 P — B MC标 本 6 。健康对照组为同时收集 的本 院健康体 检者标 O例
本3 O例 。
14 统计学处理 .
所 有 数 据 采 用 S S 1 .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P S 3 0统
T e e p e so fI,2 n t e e t r i e u a d P M C o a in swih RA ZHANG n Ce t a a o a o h x r si n o I 1 a d i r c p o n s r m n B s fp t t t e Ro g( n r l b r t— L
a dP n BM C o a in s wih RA , n o e p o e t ec r e a in b t e h m n t l i lr ls i fp t t t e a d t x l r h o r l t e we n t e a d i c i c o e n RA. eh d o s n a M tos I 2 r t i n s r m n L 2 R mRNA n PB C r a u d b L_ 1 p o en i e u a d I - 1 i M we e me s e y EU S a d r a—i CR r s e t ey i a A n e l me P e p ci l n p — t v t n s wih RA n h o to s Re u t Th x r s i n o L 2 r t i n s r m n L 2 R i t t e a d t e c n r l. s ls e e p e so fI 一 1 p o en i e u a d I 一 1 mRNA n PB C i i M n p t n s wih RA r ih r t a h s ft e c n r l. e e wa in fc n i e e c e we n t e t r u s a i t t e we e h g e h n t o e o h o to s Th r sa sg i a td f r n e b t e h wo g o p i f ( P< 0 0 ) Th x r s in o L 2 r t i n L一 l mRNA c ie RA r c r r q e tt a h s . 1 . e e p e so fI 一 1 p o en a d I 2 R i a tv n we e mu h mo e fe u n h n t o ei n
的 相 关 性 及 其 在 R 病 理 机 制 中 的作 用 , 者 对 此 进 行 了 初 步 A 作 探讨 , 将结果报道如下 。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11 标本来源 . RA 患 者 组 均 为 2 0 0 7年 9月 至 2 0 0 8年 8月
上 , 析 各 级 患 者 血 清 中 I一1含 量 和 P MC I一1 NA 分 I2 B L 2 R mR
t ey t e t d F r h r r 。t e e wa l s o r lt n b t e L 2 n I 2 a d j i tf n t n lca sfc — i l r a e . u t e mo e h r s a co e c r ea i e we n I 一 a d I 一 v o 1 l R n o n u c i a l s i a o i
动 期 I 一1I 一1 NA 水 平 明显 高 于 非 活动 期 , 患 者 经 治 疗 症 状 改 善 者 I 一1 I-1 含 量 明 显 下 调 , 别 L 2 、L2 R mR RA L 2 、L2 R 分
下 降 2 . 、0 3 , 疗 前 后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 0 ) I一 l I一1 表 达 水 平 与 R 患 者 关 节 功 能 10 3 . 治 P< . 1 ;L 2 和 L2 R A 分 级 有 显 著 相 关性 , Ⅲ级 以 上 与 I级 、 Ⅱ级 相 比 2项指 标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O ) P< . 1 。结 论 I-1与 I 1 水 L2 2 R 平 检 测 对 R 的诊 断和 治 疗有 重要 的 临床 意 义 A
r Lin u g n o n a d Ch l e e lh H op t l i n s 2 0 6 Ch n ) y, a y n a g W me n i drn H a t s ia ,J a g u2 2 0 , ia
[ src] Obetv To me s et ee p e so fI - 1 p oen a disrc p o I 2 R)mRNA n s r m Ab ta t jcie a u h x rsin o L 2 r ti n t e e t r(L 1 i eu
【 键 词 】 白细 胞 介 素一 1 白 细胞 介 素一 1受体 mR 关 2; 2 NA; 类风 湿 关 节 炎 ; 外 周 血 单 个核 细胞
D I 1 . 9 9 j i n 1 7 -4 5 2 1 . 3 0 0 文 献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9 5 ( 0 1 2 — 8 4 0 O : 0 3 6 /.s . 6 2 —4 5 2 1 ) 32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