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对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对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金 淑 英
( 常州 市武 进 湟 里 高 级 中学 , 江 苏 常 州 2 1 3 0 0 0 ) 摘 要 : 高 中数 学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实施 改 革 了数 学教 学 模 式. 其 核 心 内容 以 学 生 为 本 , 将 学 生传 统 的 学 习 方 式 转 变为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实 现 自主探 究 , 让 教 师 更 多地 考 虑 学 生 的 学 。 本 文 从 数 学 导 学 式 教 学 的 内容 和 意 义入 手 。讨 论 了 导 学 式 教 学 的步 骤 . 阐 述 了 高 中数 学 导 学 式 教 学的 实施 策 略 , 旨在 为 导 学 式 的推 行 提 供 理 论 参 考 。 关键词 : 高 中数 学 导 学 式教 学 教 学步 骤 实施 策 略

符 合 新 课 程 理 念 的导 学 式 教 学 .是 由传 统 的 教 师 为 主 体 向学 生 为 主 体 而 转 变 .传 统 的数 学 课 堂 教学 对 于 教 师 的 教 授 更重视 , 但 对 于 学 生 的学 有 一 定 的 忽 略 , 导 学 式 教 学 则 是 定 位 于 让 学 生 通 过 有 效 的 学 习 方 法 实 现 学 习 目标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教 学 的 重 难 点 对 于 结 果 有 所 轻 视 , 更 注 重 学 习过 程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 主动地参与实践 , 进 行 自主学 习 . 自行 研 究 , 同时 发 现 问 题 并 自行 加 以 解 决 , 实 现 教 师 为 其 制 定 的 学 习 目标 。导 学 式 教 学 中 教 师 的 教 学 内容 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 。 更重视能力的培养 。 通过教师在学案 中 制 定 的 学 习 目标 , 学 生 自主 发 现 问题 , 独 立思考 , 再 通 过 小 组 问 的讨 论 交 流 ,教 师 给予 适 当 指 导 。像 这 样 学 生 自己解 决 问 题。 对 知识 的 发 展 过 程 能 够 积 极 参 与 . 提 高学习数学 的能力 。 要 实 现这 样 的转 变 主 要 在 于教 师 .教 师 要 在 导 学 式 教 学 环 境 下 提 升 自身 的专 业 水 平 、 教学能力等 . 从 而 有 效 地 促 进 学 生 学 习能 力 的提 高 。 1 . 2 高 中数 学 导 学 式教 学步 骤 导 学 式 教学 分 为 “ 复一导 一学一 论一讲 ” 几个步骤 . 在 “ 复” 的阶段 。 实行 课前 复习 ,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记 忆 规 律 为 其 设 置 知识 的 复 习 并 巩 固 。 教 师 在 上 课 后 针 对 上 节 课 的 重 点 内容 创设有 效情境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实现新课 的导人 。 “ 导” 这一 步是提 出 问题 , 教材 的风格 向可读 性转 变 . 但 是 对 学 生 来说 . 对教材 的阅读 存在走 马观花 的问题 . 觉 得可 以无 师 自 通 。因此 , 教师 的主导 作用 十分重 要 , 在 备 课 时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 根 据 教 材 的 知 识 点 设 计 的 目的 明 确 . 阶 梯 性 地 呈 现 知 识 的 自学 提 纲 , 让学 生带着 教师 引导 的问题感 知教 材 的内容 , 开 发学生 的智力 潜能 , 使 其 自主地探索 问题 。 教 师 可 以 在 开 学 初 就 将 全 书 的 重 难 点 编 集 成 自学 提 纲 发 给 学 生 .让 学 生 自主 实 现 学 习 目标 。 在“ 学” 这一 阶段 , 让 学 生 自主 学 习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关 键 在 于 学 生 的 自学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用 , 通 过 自 身 的 积 极 思 考 和 对 知 识 的 自觉 探 索 , 自主 学习, 获取 数学 知识 , 从 而学 会使 用不 同的符号标 记相关 内 容及掌握 知识的程度 。 在此阶段 , 教师需要指 导学法 , 如 在 时 间 的分配上 , 提出记忆 思维 的方法 . 指 导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或 讨 论 等。 导 学 式 教 学 第 四 步 为 学 生 讨 论 。 学 生 在 自主 学 习 过 程 中产 生疑 问后 ,可 以通过 学生 之 间 的相 互交 流 讨论 解 疑 。 可 以 同桌 进行 讨 论 , 可 以 四人 或 六 人 为一 小 组 . 也 可 以 全 班交 流讨 论 , 还 可 以 设 立 不 同 意 见 的 双 方 观 点 的 争 论 。 这 时教 师要 有 意识 地设 置 问题 , 深 入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 在 问题 的设 置方 面 , 不 仅 要 防止 问题 的 简 单设 置 , 导 致 讨 论 变 得过 于 简单 , 以 至 于众 口一声 场 面 的 出现 . 还 要 防 止 深 奥 问题 提 出 无 人 应 答 的 场 面 。小 组 讨 论 不 但 能 活 跃 学 生 的 发散 思 维 , 发 展学 生 的想象 力 。 还 能 培 养 和 锻 炼 学 生 的 综

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和实施的策略研究

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和实施的策略研究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激 发 探 究 内驱 力
利 用 类 比不 仅 可 以 在 问 题 解 决 过 程 中不 断 提 出 新 的 问 题, 为 问 题解 决指 明方 向 , 还 可 以提 出根 据 已 有 命 题 和性 质 提 学 生 未知 的命 题 和 性 质 , 例如学牛在掌握 了等羞 、 等 比 数 列
定 义 的 区别 和联 系后 , 很 容 易就 能 从 等 差 数 列 的 性 质 中 , 提
1 . 教育心理学表 明: 当 学 生产 生学 习 兴 趣 时 , 就会产生 力
集 巾注 意力 , 采 取 积 极 主 动 的 意 志 行 丫 匕 求 掌握 知识 的 理 智 感 , 为, 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 从 而 提 高 学 习效 率 . 因此 , 教 学
知 一一 引 申 应 用.
的机会 , 充分发 挥学 生的 主体作 用 , 使 学 生 主动 构 建 , 全 面
观察, 积 极参 与 , 有 利 于培 养 、 发 展 学 生数 学 意识 , 学会 _ } 丰 j “ 数 学思 维” 解决 问题 .
提 出问题一 教 学 模 式
质 疑 探 究—— 建 构 新
索 出 问题 导 学 教 学 模 式 的基 本 流 程 :
中 掌

D, 而 乙具 有 甲 相似 ( 或相同) 的属 性 A , B , ( , 因而 乙 也 可 能 具 有与甲相似 ( 或 相 同) 的属 性 D . 类 比 是 提 m 问 题 的 伟 大
源泉.

物 的家 用 电器 ( 如冰箱等) , 为 对环 境 有 污 染 . 现 在 比如 说 某
家用 电 器 ( 如冰箱等) 使 用 的氟 化 物 的释 放 破 坏 了 大 气 上 层 的

高中数学“导学研讨与训练拓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导学研讨与训练拓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设 计 3道基 础题 ( 题 目略 ) .
设计意 图 让学生有 目的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 学 习起来不会迷失方向,通过 自主学习,独立解决 部分 问题 ,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课堂 . 4 . 2 导学案
4 . 2 . 1课 堂检 测 ①在 应 用数 学 归纳 法 证 明 凸 n边 形 的 内角 和 为
( 2 )“ 自学反 思”包 括知识 梳理 和疑 难点 记录 ; ( 3 )“ 即学 即 练” 以基 础 题 目为主 考 查学 生对 定义 的理 解和典 型 例题 的掌握 .
3模式的理论依据
3 . 1心理 学依 据
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 习是学生内 部 动 机 驱动 的积 极 主 动 的知 识 建 构过 程 .在 教 学过 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 进 而 学会“ 如何 学 习” . 最重 要 的教 学 方法是 教 师掌握
可 以满 足不 同类 型学 生 的学 习需要 ,在进 行 迁移 应 用训 练 时 ,要 注重 独 立性 、规 范性 ,要 及 时反 馈 , 及 时 矫正 . 以上五 个 环 节 ,可 根 据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实 际情 况 适 当调整使 用 .
( 1 )“ 自学任 务”是包括学 习目标、学 习内容 和 学法 指导 ;
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研讨获取 知识 的过程 正是学 生主 动 的 知识建 构 过程 . 3 . 2数学教育理论依据 弗赖登 塔 尔 的数学 “ 再 创造 ” 教 育理论 认 为 , 数 学 知识源于 普遍 的常识 ,是人们常识 的系统化 ,因而 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 的指导下,通过 自己的实践 活动来获取这些知识 . “ 导学研讨与训练拓展” 实际上
程 性评 价和 激励 性评价 .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探究
1 . 重视 问题 的数 量 , 忽视 问题 的 质量 。 数 学 是 一 门 思 维性 较 强 的学 科 , 有 效 的 问题 能 引 发 学 生 的探 究欲 望 , 但 有 些 教
数 学 问题 让 学 生 回 答 , 这 看 似 互 动 性 极 强
师以这些 问题入手 , 将学生带入探究情境 ,
璺 鲎 一
高中数学 “ 问题导学 ” 模 式的探究
一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王 燕
摘要 : 数 学 是 一 门理 科 , 有 效 的 问题 能 激 活 课 堂 ,引 领 学 生 快 速 切 入 课 堂 探 究 。高 中数 学 教 师 如 何 抓 住 教材 特 点 , 创
二、 创设问题情境 。 引发探究欲望 所 谓问题情境 , 是指教师挖掘教材 中 隐含的问题 因素 ,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 之
合 理 的 问 题 能 激 活 课 堂 ,激 发 学 生
思维 , 让学生有效切入 新课教 学与探究 。 但 我 多年对 “ 问题 导学 ” 模 式 进行 探究 ,
发 现 有 些 课 堂 以 问 题 教 学 为 借 口 ,满 堂
“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的概念?如何让学生 效 果
多教 师 只 注 重 问题 的 设 计 与 引 导 , 但 很 少
课主题相关 , 能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三、 在 适 当处 导入 问题 , 突 破教 学难点
要改善高中数学课 堂满堂问的情况 ,
抓 住 课 堂 教 学 是 一 个 动 态 变 化 的 交 互 过
师为 了突 出问 题教 学模 式 , 设 计 了大 量 的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 问题 ,
问 或者 问题 质 量不 高 导 致 课 堂效 率 不 高。数学教师如何抓住教材特点 , 精心预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重要学科之一,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内容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考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该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为今后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对“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塑造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教学实践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成绩、对数学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总结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启示。

通过研究分析,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对“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数学成绩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的影响,可以为学校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一、构建数学问题链在“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中,首先需要构建数学问题链。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
( + y ) ≤2 ( + ) , 可得 一 2 ≤ + ' , ≤2 ; 变式1 、 变式2 求解时
或改编教材上 的习题 , 唤醒记忆 ;
进 一步反思. 教学 中一味地追求解题 技巧而忽视 通性通 法 的教学 , 漫无边 际的数学练 习使学生疲 于应 付 、 头 昏脑
涨 而分不清方 向;
高 中 版中’ ? j 受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
教 教
教 学导 航
2 0 1 4 年 1月
对学过 的知识 了解 不深入 , 理解 不到位 、 应 用不 灵活 , 尤
其是将 旧知识用于新情境 , 学生对 于旧知识 的重组 、 知识 间的融会贯通 以及应用缺乏认知 ,这就要求复 习课不 是
知识再学一遍的简单“ 重复” , 更不是“ 烫剩饭” 加加热 , 这
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 回顾 、 深化 , 引导
内容 的理解 和感 悟 , 大量 重复地练习 , 学生在操作时就像
二、 对“ 问题导学” 教 学 模 式 的理 解
“ 问题导学 ” 教学模 式 的基本 结构为 : 基础训 练一典 例 探究一 变式教 学一归 纳总结一 拓展 升华一强 化训 练.
“ 问题 导学 ” 教学模式 以问题 为载体 , 以导 学为 目的 , 以变 式 为手段 , 优化 思维为 核心 , 回归 自然 为重点 , 精点精 练
( 2 ) 典例探究 : 多练精讲 , 独立 自主或合 作交流 地分 析问题 、 解 决问题 , 锤炼解题 能力 , 关 注《 考试说 明》 , 研究
高考动向 ; ( 3 ) 变 式教学 : 激 发思 维 、 类比、 联想、 对比、 一 题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研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研究

在摆放纸笔 的空间位置 的过程 中, 学生 经历尝试 、 观察 、 讨论 , 主动地参与 了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
2 及 时 、 确 地 发 挥 教 师 的 指导 性 作 用 . 正
教师是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 者和执行 者. 作为设 计 者, 在设 计 复习课导 学案 的过程 中 , 从课 前预 习环节 到
去 了意义. 师此 时如果 能在最 近发展 区适 时引导 , 教 帮
阶段按课时进行的排列 , 而且系统化 、 条理化 、 多层次相 连 的知识 体 系 , 这一 体 系对 于 高考 的效果 是 不 言 而喻 的. 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 内, 针对 不同层次 的学生 , 实 现 知识 网络 的有效 构建 、 能力 的适 当提 高、 思想方 法 的 合理应用. 而传统的复习方式 是教师对 知识点 一一进行
接受知识 , 效率得不到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作为近年来 教育教学 方法 的一 种新 型方式 , 正在被 越来越 多 的教 育界人 士认 可. 这一 模式 通过设 计合理 的课前 导学 、 堂探究 、 后 练习 的 课 课 设计 , 为解决高 中数学复习所 面临 的一 系列现状 提供 了 可 能. 学案导 学教学 模式可 以通过更 加灵 活 的方 法 , 更 加深入 的参与度 , 在复习课教学 中引导学生理 清知识 间 的逻辑性 , 主动构架 数字 知识 的有 机结 构 , 培养 学生 的
2 设 置 紧 凑 高 效 的 问题 .
思 维能力 和综合运 用知识 的能力 , 更能 让各层 次 、 各水
平 的学 生 得 到 共 同 的提 高 . 二 、 学 案 实 施 过 程 中学 生 的地 位 与教 师 的作 用 导
l 突 出 学 生 的 主体 性 地 位 _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 教法研究】
浅议 高 中数学教学 中的问题 导学 法 的应用
霍吉智 , ( 河北 省沧州市黄骅 中学 , 河北 沧州 0 10 ) 6 0 1
摘要 : 在现在 的高 中数 学教 学中, 教师一定要 转变思想 , 变观念 , 改 以学生为主体 , 师为主导来实施教 学 , 教 改 变传 统的填鸭式教 学方法 , 结合教学 实际加强对 问题 导学法的初 步认知 , 要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 因材施教地 实施 素质教 学, 还要善 于创设情境 , I题导学法来导入 正课 , 用'  ̄ - I 授课过程 中也要 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法来思索研讨 , 并 实施让 学生走上讲 台的拓展 互动 , 只有这样 , 才能更好地提升 高中数 学的教 学质量。
关键词 : 高中数 学; 问题 导学法 ; 因材施教 ; 思索研讨 ; 拓展 互动 中图分类号 : 3 . G6 2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 0 — 0 1 0 17 — 3 4 2 1 )6 07 — 2
授之 以鱼 , 如授 人 以渔 。对于教师来 说 , 不 教学 的 目标 不仅是给学 生讲解 书 , 传授 知识 , 重要 的是 引导 更
学生 的综合能力 ,而运用导学式 教学方法就 是实践这
新理论的方式之一 。 教师首先要认识这一观点 , 主体 以 自

学 生学习 , 培养学 生的学 习能力 、 探究能 力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 的学 习能力 、 探究 能力 和解
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这是 新课改 的最好 的思想体现 。 , 所以, 我们 一定要 做到 引之有 理 , 导之有 序 , 培养 学生 主动 学习的能力 。首先 ,笔 者会用一个 问题来启 发学 生 ,激发起其探 索未知 的勇气 ,然后再 了解 问题 的实 质, 即联系有关数学知识 和解题 的方法来寻求结果 。 在 高 中数 学课 程 的授课过程 中 ,数形结合是 最重要 的数 学思 想 , 通过 教师 与学 生之 间的讨论 、 互动 , 从表 层 问 题理解 到问题的实质 ,再联 系相关 图形 的公 式和 函数 知识 , 然后推导 出结论 。对于在讨论 过程 中出现 的一些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活动单导学是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它利用编排好的活动单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知识及其应用,活动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身思维结构,分析学习问题,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要想有效地运用活动单导学,需要老师采用一系列策略方法,使学生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灵活的活动单设计,以便让学生熟悉新知识,有效地完成活动单中的任务。

此外,教师还要采用“拓展学习”的策略,即在学生完成了活动单的基本任务之后,再给他们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要采用“问答式学习”的策略,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也可以发现和补充学生的学习漏洞。

通过由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学生能够充分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作出比较,促进彼此的学习进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策略,利用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学习的乐趣,同时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

总之,活动单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合理的策略方法,灵活运用活动单,通过拓展学习、问答式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活动单导学还可以利用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问题中归纳概括出规律,理解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分析比较”的策略,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问题的解法,找到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知识。

比如,让学生分析一些古今数学著作中提出的数学思想,通过对不同时期学者提出的数学解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数学思想的发展史。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明确目标”的策略,在学习前就明确学习的目标,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单开始前告知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为什么,或者要使用的方法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效地完成当前的学习目标。

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实例与改善对策——以三角函数为例

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实例与改善对策——以三角函数为例

交流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实例与改善对策——以三角函数为例吴文兵重庆市渝北中学校摘要: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转变成学生易于理解并且乐于理解的知识进行讲授,问题导学法作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旨在深层次拓展受教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判定、解决能力,以此来推进数学学科核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效益。

重新审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要素归类模糊、个体引领度低、问题代表性不足等负面特征,现以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计算应用为例,指出应从情境创建、渗透引导等层面出发,深入挖掘“问题导学法”的课堂实施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实例分析;优化路径一、“问题导学法”机制内涵剖析与应用实例问题导学法是基于新课改的推行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功能属性与价值效益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参照其情境创设模式与应用范围可知,此种方法倡导课堂教师根据不同的问题而创造出的不同情境模式来培养学生主体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提高了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能力。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学法将以传授课程为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建与创新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问题导学法可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来,养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真、探究、发现与总结规律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本体思维模式的建构与革新。

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例,相授课教师可设置以下两类问题:问题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有何关系?问题二:(1)sin30°=[ ],cosπ4=[ ](2)sin210°=[ ],cos(-π4)=[ ]以上两类问题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并不能单独依靠背诵公式来进行解答,问题一创建了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看到问题时便会通过画图等方式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二中的第一小问则是考查学生对诱导公式的记忆能力,第二小问则是问题一的另一种提问手法,此时老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几何画图的方式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及时查漏补缺,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解决新问题的基本能力与技能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巩固课堂知识。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析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析
高 中 数 学 学 案 导 学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析
徐 兵
( 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 , 内蒙 古 赤 峰 0 2 4 0 0 0 )
摘 要 :学 案 导 学教 学 模 式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教 学 模 式 , 它 是 以 学案 为栽 体 , 导学为方法 , 教 师为主导 , 学 生 为 主体 , 师 生 共 同合 作 完成 教 学任 务 的 一种 教 学 方 法 。 本 文 对 这 一 方 法 的 原 则作 了分 析 。 并提 出 了高 中数 学 实施 学案 导 学教 学模 式 的 般程序 。 关 键 词 :高 中数 学 教 学 学 案 导 学 教 学模 式

习过程。 二、 利 用 学 案 实 施 教 学 的 程 序
( 一) 学 案教 学 实施 的课 前 准备 在实施学案教学前 , 教 师应 该 将 学 案仔 细 做 一 遍 , 根 据 学

生 在 学 习 过程 中 遇 到 的 实 际 情 况 , 做一 定的加工 . 主要 是 对 学 习 中 的重 难 点 进 行 引 导 和 点 拨 , 总结 归 纳具 体 的 解 题 思 路 . 并 充 分 运用 到教 学 活 动环 节 中 。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应依 照课 堂设 计 的操 作 策 略 ,使 课 堂 教 学 得 以充 分 有 效 地 完 成 。在 教 授 内 容 前, 应 使 学 生 完 成 自学 , 课 前 预 习 部 分 要 在 课 程 教 授 前 独立 完 成, 并 督 促 自觉 性 不 强 的 学 生 养成 课 前 预 习 的 良好 习惯 。 教 授 课程前 , 应 对 部 分 学 生 进 行抽 查 , 了解 预 习 的 实 际 情 况 。 ( 二) 学案 教 学 实施 中 的 学案 展 示 。 下发 学案 后 , 学 生 有 两 种 知 识 学 习 的途 径 . 其 一 是 依 照 学 案 的 编制 自学 。 学 生 要 根 据 学 案 编 制 的具 体 内 容 。 以及 老师 对 学 生 知识 学 习 的具 体要 求 自学 , 通过思考并 学习教材 , 自行 整 合 归 纳 课 程 内容 , 并 将 新 知 识 同化 到 旧知 识 框 架 中 . 形 成 新 的 物 如 果 一 过 头 就 会 走 向 反 面 。 不 少 教 师 仅 仅 为 了增 强 教 学 的 吸 引力 , 也为了使课堂更有现代化气息 . 大 量 地 使 用 多 媒 体 软 件。 课 堂 几 乎成 了课 件展 示 会 。 教 学 形式 应 服从 教 学 的 内容 和 目的, 多媒 体 的 运 用 也 必须 服从 这 个 原 则 。 这 就要 求 每 一个 教 师 克 服 形 式 主 义 的倾 向 , 根 据 实 际情 况 , 做到慎用 多媒体 , 不 能 为 了表 演 而 影 响 教 学 效 果 , 做 到真 用 。 最 大 限度 地 实 现人 机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学生之间建立问题链,通过逐级解答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辨分析,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比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问题链导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针对“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学科中的实践效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研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该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建构,强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进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该教学模式借鉴了问题导向学习的理论。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该教学模式结合了协作学习理论。

在“问题链导学”过程中,学生们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相互讨论、共同探究,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发挥。

该教学模式还融入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自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1.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以此为基础来设计问题链。

2.设置问题链。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机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在课本中所提供的典型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到难易适中,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钻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引导学生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总结归纳。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问题和答案,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或结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

5.实践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3.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5.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单导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课堂中“活动单导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通过设计任务和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下面是一些策略方法的运用,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方法。

1.设计问题清晰明确。

在设计活动单之前,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要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准确地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2.设计开放性问题。

在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尽量避免简单的“填空”、“选择”等形式的问题,应该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设立任务和目标。

教师应该在活动单上设立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清楚明白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目标。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层次和深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效果更加优秀。

5.组织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6.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掌握于思,思起于疑,创设情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创设长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兴趣。

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运理”时,一开始,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开始画图、观察、度量很快得出结论: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着我开始启发:“把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连结以后就得到一个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那么‘中点’与‘平行’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几个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数学教学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想知道的??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重要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对问题的见解,而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最初接触到一个问题后是如何绞尽脑汁地分析,中间又经过了哪些主观认识与客观条件的冲突,最后又是如何捕捉到信息,联想到相关的定理、公式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

学生只有把教师思维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他才会进一步举一反三。

三、要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语言教育专家吕淑娟说得好:“数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是“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决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在数学教学中,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解答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经,不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那种老教法,要先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进行启发、引导、解决。

这样的教法即给了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也是教师的“导”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

做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最好不要对习题进行提示,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或一题多解,待学生完成后,再认真批改、评讲。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

我们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更要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育与教学的最佳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虽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但较多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仍比较缺乏长效的管理与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同时一方面又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教学中缺乏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变化和提炼,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于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1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主要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一种是罗特(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构。 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认为 , 数学知识不能仅靠被动的传递和灌输 过程 。 ( 4 )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 查缺补漏 , 并
取得 , 而是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 主动 的建构达到。 教师的课堂教学 且使所学的知识构成一个系统 。( 5 ) 课 堂 目标检验。教师对学生 的 从根本上可 以促进和保证学生 的知识 系统和学习积极性的建构 。 学 习效果进行评估并 给予及 时的反馈 ,从而增加学生 的 自信心 。 高 中学案导学模式最 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地位 , 促 ( 6 ) 布置课外作业 。 课后作业可以是课后 习题或者是辅导书的习题 。 使学生在高 中数学 的认知 过程 中 , 形成数学 能力 、 建构知识体 系 、 自觉完善 , 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高 中学案导学模式不仅具有教导 的 作用 , 而且还有导学 的功能。 ( 二) 具体案例 高中数学人教版 A版必修 3中第一章第一小节“ 算法 的概念” 。
个高 中数 学教育工作者 必须要解决 的问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要求 , 高中数学教 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课 堂主体地位 , 强调 师生之
间或者生生之 间合作互助 的教育观念 , 提倡敢于探索、 积极主动的学 习方式。 关键词 : 高 中数 学; 学案导学 ; 教育观念; 影响 和高 中数学教案教学模式相 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 含量 ; 其次, 学生应该进行 自我评 价 , 问问 自己这些 内容是 否真的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 ,更重要 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 懂了 , 找几道简单 的具有针对性 的题型进行 自测。( 3 ) 师生互动交
力 的提 升 。
2 . 学 习的重、 难点: 算法 的概念和应用 ; 能够设计 出解决实 际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实践效果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教学效果
采用“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出题,互相交换解题方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不仅提高了班级整体的课堂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学习更加高效。

在实践中,学生进步幅度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更加充足。

二、教学方法
“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更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集中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模式也满足了学生兴趣的多样性与变化性,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综合性。

总之,“问题链导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健康、自然、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中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

法卢仲衡教授领导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胥长辰、刘学浩提出并论证的“学导式”教学方法,还有我们提出的“讲练工程”等教学模式。

刘儒德教授在《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中对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中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与特点都作了介绍,对探究技能及训练也进行探讨。

课堂导学模式正在被很多专家学者所关注,但是把它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还不够深入,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

(二)研究的目的在理论上,通过创设导学模式,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数、形两方面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各种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学生在猜中学,做中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听中学的单一局面,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思考,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实践上,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变得主动活跃,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自主的、积极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

(三)研究的意义导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利用多种导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还通过直观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展发散思维能力,培训收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

导学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导学式教学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教学相关知识为背景,灵活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进行问题开发与设计,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初探摘要:立足于《集合》复习课学案导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探讨了学案导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力图树立“为学而导”“以导促学”“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等基本理念。

有助于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优质化,提高教师导学育人的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有利于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导学案;学案导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要求人才必须是终生学习型的,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人类的发展才不会因为知识的滞后而带来阻碍。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人才、知识永葆青春的法宝。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各种教育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盲目性,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学生的自觉性差、行为散漫;再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学习效率低下。

二、导学案的定义及优势导学案是一个集预习、质疑、探究、笔记、训练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文本,也是师生之间开展“导”和“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纽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互动,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学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为学生主学服务的。

学生的主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所谓学生的主学,即它的学习就是纯粹意义上的自学了。

学案导学是路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宗旨。

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变教为导其目的在于更有效、更高质量地育人。

育人是育全面发展之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东莞市东城中学李建成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现象,我们尝试以“导学稿”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采用“先学后教或边学边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以“导”为主。

既考虑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性、规定性方面的要求,又考虑到教育教学目标中个性发展方面的要求,既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同时又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特点:意义: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是健康、科学的。

以课堂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良好的自我发展主阵地。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目的。

技能作为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长期以来是被曲解的,人们要么强调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要么是采用“地毯式”“滚动式”的“题海战术”,以期能达“熟能生巧”促进能力发展目的。

从而缺乏对数学技能的认识、分类,更缺乏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训练。

本课题旨在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形成数学技能,并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各种的能力。

特点:以“导学稿”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采用“先学后教或边学边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以“导”为主,(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5)开放性原则(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6)民主性原则(师生共用、共同参与、共同完成);(7)实践性原则(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根据高中新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其生理、心理特点和高中数学能力构成要素的根本要求,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数学学科素质教育思想,构建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价值取向的训练模式和学习模式。

2、寻求高中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数学学科素质,发展个性提高创新能力的高中数学学习规律和技能训练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 数学基本技能的要素分析1、概念界定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数学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往往表现为完成数学任务的动作协调和自动化。

这种动作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完成的,它包括显现于外部行为动作的外部操作技能和内隐于头脑中的不可见的内部心智技能两类。

外部操作技能是指在完成某一数学活动时,涉及的一系列外部可见的实际动作有顺序地组织起来并顺利地进行。

内部心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一数学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心智技能的本质特征。

任何数学活动的完成都是外部操作技能和内部心智技能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以一定的步骤或程序组织起来的合理且完善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通过外部操作技能显现,但却是内部心智技能的直接反映。

“讲”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把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想学生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着重解决好学生与教材的之间的矛盾,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而且努力将课后提前到课上甚至课前,我们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基础上,对我们原来使用的每日一练进行修改,增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教学后记等内容,把老师的教学意图贯穿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把一节课分成自主导读、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和能力提升等时段。

形成一份老师上课和学生学习共同使用的文稿----“导学稿”。

之所以称之为“导学稿”,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重在“导”。

以“导学稿”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完成学习任务,引导课后复习,实现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

“导学稿”不是由某个老师单独完成的,而是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备课的成果,凝结备课组全体老师的智慧。

2、数学活动的基本技能3、数学技能的形成过程数学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将一连串外部操作方式或内部心智活动方式,经过反复练习而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

外部操作技能的形成分四个阶段:①认知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性能、功用以及动作难度和动作进程。

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观察、记忆和想象。

②分解阶段:掌握局部动作。

教师将过程进行分步分解示范;学生按要求进行模仿。

③连锁阶段:掌握整体动作。

通过练习,协调各局部动作形成整体;④自动化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

通过多次练习,使动作敏捷,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形成定势。

内部心智技能的形成分四个阶段:①认知阶段:知识和法则的学习,即了解并记忆与技能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形成表象,了解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②示范模仿阶段:教师进行示范,在言语指导的同时显现数学活动过程;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数学活动以获得经验。

③有意识的言语阶段:由具体模式的模仿转入言语模仿,即学生离开教师的言语指导和示范,通过自己的言语指导来完成数学活动;④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学生心智活动简缩化,自动化,刺激与反应几乎同时发生(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便能顺利进行心智活动),数学活动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导学稿”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自学导读),课堂学习研讨(典型例题),课内训练巩固(变式训练),课后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导学(自学导读)环节主要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将“导学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并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老师在上课前也要再次阅读“导学稿”即再备课,一方面是对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设计好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要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课堂学习研讨(典型例题)环节主要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为立足点。

课堂上,我们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以学定教,学生会的坚决不讲,针对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内训练巩固(变式训练)环节主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训练。

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正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预设相应的练习,进行变式训练,加强知识的迁移。

课后拓展延伸(能力提升)环节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

要求学生做好知识整理工作,并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学习后记,归纳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师完成教学后记,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教师选择一定的方法使用媒体进行技能示范,学生模仿,逐步掌握技能。

模式程序:1、明确目标2、示范动作3、解释原理4、积极模仿5、互评互学6、巩固技能(三)技能评价1、练习的正确性2、练习的速度3、动作的自动化4、思维的灵活性五、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2008年入学的高一全体新生约760人,按“导学”模式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控制其学习过程使他们能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制订“导学稿”的编写原则以及完善课堂教学策略是本课题的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对变数条件的把握和控制以及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是难点。

研究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高一全体新生两个班约760人2、利用教育统计测量的知识和手段,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类比、归纳和总结。

3、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和控制各种相关条件,使结果尽可以向较理想方面发展。

4、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分组对比法、统计分析法、跟踪评价法、个案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阶段性任务。

1、研究时间:时间跨度为三年,2008年9月—2011年9月2、研究步骤:(1)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全级根据本研究方案,进行学情调查,按照新的教学训练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记录、收集、整理、积累有关活动资料。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全级深入实施本课题研究与实践,选取典型课例、案例作重点观测、讨论和评价,写出课例或案例的分析报告及阶段性研究报告,制出相关课件。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继续深入研究,整理、分析、对比所收集资料,重点观测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结构形式、特点和成效,形成本题的研究报告。

(2)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撰写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实施阶段各个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课例实录、课件或论文(3)结题报告或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