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之主题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再认识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再认识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再认识

作者:刘基华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2期

笔者从2009年9月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主持学科团队研究设计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选修教材的“导学案”,并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践。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谈谈对语文导学案的几点认识。

一、导学案的准确定位

导学案教学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学习理论,撬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改革。课前,学生按照导学案设计的“路线图”自主研读文本。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主研习成果,大胆质疑,思维不再受老师的限制,常常在相互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生成新的思路,整个课堂就是一次智慧的探险。民主、和谐、宽容、“安全”的课堂文化,让沉闷的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阳光、欢笑与收获的喜悦洒遍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实行导学案教学后,改变了师与生的地位,改变了教与学的立场,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改善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动态结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狂欢”。

那么,如何界定“导学案”的概念呢?裴亚男老师认为,“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培养思维和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学案实质上应该是一种方案”。这种观点界定了“导学案”的性质,那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目的何在?设计的主体是谁?张海晨、李炳亭的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学生也可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笔者赞成这一观点,这里的“导”就是指导、引导,“学”就是学生学习,“案”就是方案,就是设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整套课堂教学方法体系,包括九个独立的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刺激回忆原有知识、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促进保持和迁移。根据这一体系,笔者把导学案设计成八个部分,即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法导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设计)、(自主)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同时根据学习活动内容的不同,把课堂分为四种课型,即新授课、训练课、复习课、评讲课。针对四种课型,实行“四案并举”,即新授内容的“自研案”、基础达标的“训练案”、阶段总结的“复习案”、问题落实的“纠错案”,总称“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6课比较阅读法鉴赏《炼金术士》教案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6课比较阅读法鉴赏《炼金术士》教案5页

奇幻外衣下的真实人生

——比较阅读法鉴赏《炼金术士》(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领悟作品通过象征手法来揭示主题的寓言特征;

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自己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品格。

【教学重点】

归纳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1、小说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小说如何由一个寻宝的故事变成了关于人类生存深厚尺度的寓言。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

【教学建议】

扣住本单元“主题”这一教学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明晰小说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充分体会课文主题多棱镜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侧重分析故事和哲理句来剖析主题。

【课前准备】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本文篇幅长等因素,为了避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因此全文阅读放在课前完成。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炼金术士》是作者对博尔赫斯《双城记》故事的发展,既是相同情节的故事引

入,也为下文探索小说主题多义而奠基)

Ppt呈现:一个仗义疏财的开罗富翁,做了一个梦,梦见波斯的伊斯法罕有财宝,于是离开家去寻宝,经受了沙漠、海洋、海盗、偶像崇拜者、河流、猛兽和人的磨难艰险。他终于到达伊斯法罕,遇见了一伙强盗,在强盗队长讲述自己梦中的事情时得知财宝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最终找到了宝藏。——博尔赫斯《双梦记》

课外阅读资料大家看了吧,我把这个故事的概括了一下,请大家读一下。很熟悉的感觉吧,把博尔赫斯《双城记》故事的扩充发展后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炼金术士》,这部小说又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今天我们就要透过它奇幻的外衣来揭示小说折射的真实人生!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桥边的老人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

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第一课时:

导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即,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人类战争史.而战争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类中极度自私、贪婪、残暴之本性所铸成,所以战争是应该诅咒的,而更应该诅咒的则是人性中的顽劣与丑恶.因而,人类对于战争的书写,不能总是去歌颂战争的雄壮及其最后的胜利者,更不能总是流于战争表面的生死搏杀的历史记录,而更需要通过战争的残暴、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中人们关系的极端复杂性,来烛照人性中常常隐藏着的那些正面与负面.

一.理解文意

1、阅读第一段

问题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

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问题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问题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2、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学考复习用书、《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5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 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 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

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 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外国小说主题单元丹柯三案

外国小说主题单元丹柯三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

《丹柯》预习案

一.“主题”描述

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母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或是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指以思索(或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二.积累字词

泥沼(zhǎo)虬(qiú)曲黏(nián)泥篝(gōu)火龌龊(wòchuò)三.了解高尔基的明确平及作品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含答案)

*墙上的斑点

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入了水的深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

·伍尔芙。学习本文,我们要注意体会“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注意鉴赏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批评家和散文作者,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她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她自幼深受父亲的熏陶,熟悉生活优裕又富有文化教养的名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深深影响了她的精神世界,成为她所撰写的作品的主要内容。代表作有小说《奥兰多》《一间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以及许多书评和散文。

20世纪前期,西方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与此同时,西方文学也是空前活跃,流派众多。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先锋作家能够主动打破传统小说的束缚,进行大胆的革新;锁定人们纷乱复杂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点,着力表现和发掘人类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以及潜藏其后的暗流涌动又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进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

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的第一部意识流作品。尽管带有些许“探索”的性质,但作者在其中运用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在其后续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墙上的斑点》堪称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周洁)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周洁)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浠水实验高中高二语文组周洁

暑假期间,我们高二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新教材培训活动。其间,我们认真倾听了许多专家们对新教材的解读,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理念新,知识新。

我们高二上学期就要教学《外国小说欣赏》了。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新的理念,把课改落到实处就成了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怎么实施?人人都在探索,都想进行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组教科室领导韩继武主任提出了一人负责一个专题(本书有8个专题)的设想,得到了我们全组教师的响应。既然这样,我就想办法积极推进这项设想的落实。首先向年级学校领导汇报我们组教师的想法,得到了年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然后将我们组的14位教师按师徒关系分成7组,一个组一个话题,每周轮流“走班”(老师到不同的班级上课)。确定下来之后,以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每组将自己的备课内容讲一遍,并且讲一次示范课,以便我们对其他课文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现在,这一阶段的探索快结束了,回首这一过程的点点滴滴,觉得这次的教学探索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我想记录下这次探索的几点做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精心设计导学案,创建高效课堂。

我们教师最深切的体会是每篇课文的导学案的设计真的特别重要,问题设计好了,课堂上基本就可以有学生掌控,教师只要稍加引导,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学生来解决。

比如讲授《炮兽》的一组教师的三次设计的导学案:

《炮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小说是场景的连缀,学会切分场景。

2、场景描写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学习并运用雨果的创作手法——对照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6课《炼金术士》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6课《炼金术士》教案

《炼金术士》教案

余姚市第八中学唐丽琼

【教学背景】

1、教材解读:《炼金术士》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的选读课文。该单元的话题是小说的灵魂——话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母题,体会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对小说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炼金术士》是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的作品,反映的母题是“梦想”,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小说主题具有多义性,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是进行小说主题教学很好的范例。本课紧紧围绕“梦想“来展开教学。

2、学情分析:该班是政技班,语文底子较薄弱,对文本阅读,尤其是外国小说,抱着敬而远之之态。

3、课前准备:①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从《导学案》中看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疑问:疑问一,吉普赛老妇人对牧羊少年爱理不理,所谓的“解梦”更是胡言乱语,甚至可以说是有存心欺骗之嫌。那么这个情节对牧羊少年有何意义?疑问二,男孩找到宝藏了吗?疑问三,为什么以“炼金术士”为题?②将选文改编成微型课本剧,时间在10—15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作家及作品。

2、积累字词及带有哲理的句子

能力方法:

1、归纳小说的主题,并能对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理解寓言作品中象征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情感意志:

1、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品格。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归纳小说的主题,并能对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理解寓言作品中象征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明暗交织的叙述手法对主题的层层推进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丹柯》1含答案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丹柯》1含答案

《丹柯》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领会《丹柯》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二、基本要求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了解《丹柯》中“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话题:主题

五个方面:1、小说的灵魂——主题2、主题的形成3、主题的实现4、主题的选择与开掘5、主题观的演变

四、资料链接

1.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学徒,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

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20世纪初投身俄国革命的工人运动。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后期他则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的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堪称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小说。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4篇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4篇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4篇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篇1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我市教育局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说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文言传记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__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__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而文言教学之积累是重点难点

二、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__,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炼金术士》导学案

《炼金术士》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炼金术士》导学案主备人:唐胜天审订: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的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2、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3、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自己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品格。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归纳小说的故事情节。

2、归纳分析小说的主题。

【学习难点】

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寓言、象征的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完成《校本教材》24页第四大题

2、认真阅读课本,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完成《校本教材》25页第五大题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三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一、导入

阿拉伯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在树下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一个人衔着金币对他说:你的好运在波斯的一个叫伊斯法汗的地方,于是他立即踏上旅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却被警察错抓,他讲述了整个来龙去脉后,队长哈哈大笑,也对他讲了自己的一个梦:在波斯一户人家后院的树下,有一眼喷泉,喷泉下埋着宝藏。说罢,释放了那个人。那个人回到家中,果然在自家后院的喷泉下找到了宝藏。

预习过《炼金术士》的同学或许已经感觉到了,这个故事似乎跟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有某些相似之处。没错,《炼金术士》就是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中的这个故事。它的作者是巴西当代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保罗﹒戈埃罗。下面我们先来对作家及其作品做一个了解。

二、作者简介《校本教材》23-24页

三、交流展示——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安东

诺夫卡苹果》Word版含答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一三维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2)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3)了解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自读要求

1、字词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落实

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设想

文章篇幅较长(13000余字),利用早读、课外自读课文,利用一个小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在大致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场景描写方法的分析。

四教学步骤

(一)作家简介

伊凡·蒲宁(Ivan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1、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可以用“跨越了世纪、跨越了国界,也跨越了流派、跨越了文化”来概括。整个创作活动共持续了67年,

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

(1)1910年之前:创作早期,占主要地位的是诗歌,主要有《落叶》、《在火车上》、《祖国》等,散文作品主要有:《山口》、《松树》、《圣山》和《安东诺夫卡苹果》等,充满抒情气息;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案教学设计3份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案教学设计3份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案

【学习任务】

1.扣住“成长”主题,探究大卫周围的人、事对大卫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抓住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的言行和细节描写,鉴赏人物形象特征;

3.通过大卫的叙述视角,了解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鉴赏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大卫的叙述视角,了解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英国伟大的作家狄更斯说:“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二、解题。

1.【走进作者】

狄更斯(1812-1870),英国作家。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经常人不敷出。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狄更斯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记者工作使狄更斯有机会广泛接触英国社会各方面的生活,获得丰富的知识,为他日后写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1836年,狄更斯以笔名“博兹”出版了两辑记述伦敦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特写集》,接着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在报纸上连载。这部小说使他一举成名,从此摆脱贫困生活,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狄更斯一生共创作13部半长篇小说,20余部中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演说词、书信和散文等。

《外国小说欣赏》导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导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该接收哪些理念?
1. 教学目标观:欣赏 文学作品欣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 动。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立足于: 了解作家与创作; 理解话题与文本; 感知语言与技巧; 接受陶冶与启迪; 浅尝辄止,因材施教!
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该接收哪些理念?
2. 教学内容观:颠覆
小说可以这样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 “养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 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 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 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 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这就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反映出 新课标的开阔的视野、崭新 的视角和前沿的理念。
在语文课中,教学过程被描述为 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学生是这种人 际交往过程中的一方。学生在语文 课中言语交际一方的角色位置,决 定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 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教师配合 进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供课堂背景支持。
2、建构完美的课程还要善于整合学生资源。 ﹝1﹞学生参与备课。 ﹝2﹞学生参与课堂建设。 ﹝3﹞学生参与学习评价。
3、教师还要善于整合信息资源——这是创新 课程的必需。
四、策划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有效度。
三、文学欣赏、语文教育中的接收美学。
3. 作品艺术价值的大小也取决于读者,作品 自身所蕴含的视野与每个读者的期待视野之 间距离的大小决定了作品艺术价值的大小。 4. 作品的社会功能取决于读者,读者阅读作 品后改变了自己的期待视野,并以行动作用 于社会时,作品才有社会功能可言。 5. 作品的创新取决于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 改变后,形成了对作品新的期待视野,这种 新需求刺激作家创新。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43页 0085页 0142页 0229页 0313页 0362页 0387页 0434页 0471页 0507页 0582页 0584页 0635页 0657页 0710页 0762页
第一单元 阅读
桥边的老人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速度控制
第二单元 阅读
炮兽
话题:场景
在场景中生活
场景的功能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第三单元 阅读
丹柯
话题:主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主题的
*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Leabharlann Baidu题观的演变
第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
话题:人物
“贴着人物写”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第五单元 阅读
清兵卫与葫芦
话题:情节
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情节运行的动力 思考与实践
*半张纸
*结构的“常”与“变”
第一单元 阅读

边的老人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墙上的斑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在场景中 场景的功能
人教版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件

活体验理解小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说主题。
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4.学生学情
2.学生对这四篇名著的阅读情况调查 《大卫 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读过原著 初读产生兴趣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作家及创作背景等资料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
《变色龙》
《智取生辰纲》 《范进中举》
从不同 角度分 析人物 ,把握 人物形象 , 能 探讨人物性格
《变形记》 《祝福》 《促织》
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要了解作 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 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风格类型; 学
《三顾茅庐》
成 因;结合生
“生命律动, 人生百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计依据
二、单元学习目标
单 元
三、单元学习任务指向
设 四、单元课时安排
计 五、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分解
六、单元主题课程延伸
七、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依据
1.课程标准 2.单元导语 3.单元研习任务 4.学生学情
1.课程标准
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 文学名著名篇, 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 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之“主题”导学案高二年级主备人:张莉莉时间:2014 年 5 月 27 日

“主题”描述

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母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或是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指以思索(或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认知】

■论述(“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因此你对小说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1.《丹柯》的主题

明确:通过描写青年丹柯牺牲自己带领族人克服重重困难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丹柯悲剧命运的沉痛哀思。

2.《炼金术士》的主题

明确: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并做好经受艰难的考验的准备。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梳理:从这两篇小说中摘录几句富有意蕴或能够揭示主题的句子(不少于5句),然后选出其中一句点评。

摘录:①人们老是坐着在想,可是任何一桩事情——无论是工作也好,女人也好,都不会像愁思那样厉害地使人身心疲乏。

②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

③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④我只会释梦,不知道怎样把梦想变为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生活要靠女儿供养的原因。

⑤好象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该怎样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样,就像释梦的老妇人,不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⑥在那个时候,人们敢于去梦想,也敢于去企慕那些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奇迹。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神秘的力量试图证明,实现天命是不可能的事。

⑦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你做些什么,当你真心梦想着什么的时候,你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⑧“人们很早就开始学习生活的道理,”老人说道,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人生就是如此。”

⑨如果你一开始便把自己还没到手的东西预支给别人,那你就会失去为之奋斗的愿望。……让你

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代价……

⑩你的财宝所在之处,也将是你的心灵所在之处。

⑾男孩告诉他自己,在实现自己天命的旅程中,他已经学会了他需要知道的一切,经历了他可能梦想到的所有事情。

⑿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自家的后院里建一座金字塔。

点评示例⑿: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历经艰险来到埃及的金字塔下寻宝,最后却被告知,宝藏就在他的国家西班牙的原野上,最后他终于“知道了他的财宝的藏身处”。其实,真正的宝藏不是金钱、珠宝,一个有梦想并且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会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财富,包括厄运、挫折等。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蕴藏着财富的金字塔,它不在埃及,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自己的后花园里。

【探究】

■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明确:“林子”指困难、逆境、厄运等,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和困境。“尽头”则是“有限”的意思。这句话表明困难和挫折都是有限的,只要努力坚持、竭力争取,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赢得成功。

②金字塔看起来在冲着他笑,他也回报它们以笑,他的心充满了欢乐。

明确:男孩没能在金字塔找到财宝,但他的心还是充满了快乐。这是因为他虽然没能在金字塔下找到财宝,但他知道了财宝的藏身之处,这也就同样达到了目的。而且他经历了这些苦难和考验,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浅析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

明确: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也正是从英雄丹柯的毁灭上体现出来的。族群后有强敌环伺,前临不测之险地,正当他们准备去做奴隶时,美少年丹柯横空出世,被族群推举出来带领大家。但一遇到密林的阻隔,族人们就开始抱怨,而大雷雨来临时,众人更是对他争相诋毁、责难,甚至要“弄死他”,为了中止人们毫无作用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自己那颗真诚的、燃烧的心。然而,当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小说的悲剧性不仅仅体现在英雄的毁灭上,英雄不当毁灭而被毁灭,毁灭之后却还不为那些被拯救的人所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之所在。

链接高考

一、考察类型

高考对小说主题的考查,常见问题有:

1.请总结小说的主旨(或概括小说的主题)。

2.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3.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4.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是什么?

5.你能举例说明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吗?

另外,还包括对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二、答题指津

1.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

(3)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作品中具体、个别的事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普遍现象。这5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并非完全独立。

2.主旨的概括形式:

(1)通过……赞扬了……

(2)批评了……

三、典题例析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