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修辞 辞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修辞 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修辞 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譬喻譬喻是指借助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生疏抽象的事物与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类。

(1)明喻:明显打比方,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说的事物叫明喻。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搅之不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比黄花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旁观者皆惊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隐喻:隐喻又叫暗喻,它比明喻更进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曹公,豺虎也。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本体和喻词的譬喻方式。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4)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譬喻某一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修辞方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变文:是为避免重复而改变字面的修辞方法。

即于一章之中,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同字相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法作用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以取得表达生动,语言富于变化的修辞效果。

(1)虚词变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通论二十八古汉语修辞

通论二十八古汉语修辞

通论二十八古汉语修辞通论古代汉语修辞一、关于古汉语修辞1、何为修辞?修辞――是运用各种语文材料、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现说写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着重于锻字炼句,选择词语安排句子是典型的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以具体、形象、鲜明、活泼、生动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积极修辞。

修辞格都是积极修辞,平时所说的“修辞”,也是指积极修辞而言的。

22、古人的修辞活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诗经卫风硕人》)”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3、烈宗知其抗直,而恶闻逆耳。

《晋书》1(互文)2(代称)3(藏词)第一节互文返回本章目录互文-定义为了行文简练或适应韵文对字数的限制,把本应合用的词语前后分用,其义互相呼应,彼此关照。

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也叫互言、互体、互备、参互、互见、互文见义。

返回本章目录互文-单句中互文不薄今人爱古人。

杜甫《戏为六绝句》不鄙薄今人和古人,不偏爱古人和今人。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巴楚山水。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烟雾笼罩着寒水和沙滩。

返回本章目录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互文-复句中互文受任、奉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危难之间。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买骏马、鞍鞯、辔头、长《木兰诗》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不以外物得失、自己境遇而欢喜或悲观。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8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返回本章目录第二节藏词篆刻:徐家植9返回本章目录藏词-定义古人引用典籍时,有意把语句割裂开来,隐藏表示本意的部分,而用它前面或后面的词语来代替,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藏词,也叫割裂。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古代汉语修辞常识

古代汉语修辞常识

古汉语修辞常识一、比兴。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

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

《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

”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

《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

“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

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

《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

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二、避讳。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3.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词汇修辞

古代汉语词汇修辞

古代汉语词汇修辞一、古代汉语词汇。

1. 单音词与复音词。

-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

例如“目”(眼睛)、“足”(脚)等。

随着语言的发展,复音词逐渐增多。

复音词有单纯复音词(如“徘徊”“窈窕”等连绵词,它们只有一个语素,不能拆开解释)和合成复音词(如“国家”,“国”和“家”在古代意义有区别,合成后表示一个新的概念)。

- 学习单音词和复音词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例如“走”,古代是“跑”的意思,现代是“行走”的意思。

2. 古今词义的演变。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 词义缩小:如“谷”,古代是百谷的总称,现在在北方专指小米。

- 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3. 词的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

- 本义是词的原始意义。

例如“兵”的本义是兵器(“缮甲兵,具卒乘”),引申为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等意义。

- 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引申的方式有链条式引申(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等)和辐射式引申(如“节”,本义是竹节,可引申为关节、季节、节操等多个意义)。

- 假借义是因音同或音近而借用别的字表示的意义。

如“来”,本义是小麦,被借用来表示“到来”的意义,这就是假借义。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发音。

1. 古音与今音的区别。

-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

入声在古代是一种短促的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入声字分别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如“白”字,在古代是入声字,现在读bái,归入阳平。

- 古音中的声母和韵母也与现代有所不同。

如“古无轻唇音”,即古代没有f这个声母,现代读f声母的一些字,古代读重唇音b、p等声母。

例如“伏羲”,古音可能读“庖羲”。

2. 音变现象。

- 破读:是指通过改变字的读音来表示词性和意义的变化。

例如“王”,作名词时读wáng,作动词“称王”讲时读wàng(“沛公欲王关中”)。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它是一套从中国古典文言文中汇编出来的修辞学资料,记载了历代文学家和书法家们在修辞上的各种实践,以及他们使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资料汇编是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众多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被细分为四本,分别是“神仙鬼怪”、“士大夫”、“哲学家”和“传奇故事”。

每一本都涵盖了不同的修辞学内容,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神仙鬼怪”包括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以及古代神仙鬼怪的传说。

这部分资料重点记载了神仙鬼怪在古代文学中的使用情况。

这些故事经常涉及神仙、鬼怪和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物行动和思想发展的层次。

“士大夫”记载了影响古代士大夫思想的著作,以及古代士大夫思想的发展历程。

当代学者以此修辞学资料汇编为基础,加以深入研究,从而使得对古代士大夫思想的理解加深。

“哲学家”收集了古代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以及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这部分的修辞学资料汇编,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古代哲学思想的框架,从而使得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传奇故事”收集了古代民间故事,以及传说故事,以及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等。

这部分修辞学资料汇编也为当代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修辞资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古代文学的修辞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在实施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当时文字比较繁琐,古诗词往往不易理解,一些重要的著作也不在收集范围之内,因此学者们在收集资料时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心血。

但是,这些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这部修辞学资料汇编仍然能够深入研究、挖掘出古代文学的魅力,令更多学者深受其中的启发。

总而言之,《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的出现,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令古代文言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它不仅为当代学者研究古典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支撑,也给予了后人们对古代文学的一份新的认识,令古代文学得以展现出它的灿烂多彩。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

伯乐所见非马, 庖丁所见非牛。
返回本章目录
合叙-举例3
合 叙 举 例 分 叙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江水》
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 陟臧罚否。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
侍中郭攸之、费祎, 侍郎董允。
忠纯。
(同上)
返回本章目录
《吊屈原赋》
惵惵(dié ,恐惧)周余,竟沉沦 于涂炭。《晋书· 六十四论赞》
周余黎民, 靡有孑遗。《诗经· 云汉》
返回本章目录
第六节
委 婉
返回本章目录
25
委婉-定义
【委婉】
古人说话、行文中,或因有所顾 忌,或出于谦恭,或出于礼仪、外交 的需要,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是故意 把话说得含蓄、婉转,这种修辞方法 叫做委婉,也叫婉转、婉曲、婉辞。 我们应透过表面言辞了解说话人 的“言外之意”。
《七发》
皇帝年轻。 太子年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对后主宠信宦官感 到痛心和遗憾。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掩饰母亲改嫁一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返回本章目录
对皇帝不满。
委婉-交际辞令 委 婉 词 语 言 外 之 意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 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木兰诗》
鞭。 不以外物得失、自己境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而欢喜或悲观。
返回本章目录
第四节
错 综
返回本章目录错综-定义Fra bibliotek【错综】
古人在用词上为了和谐、变化、富有生气, 避免单调、重复,在结构相同的单句(多为四字 句)的相对应位置上,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譬喻譬喻是指借助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生疏抽象的事物与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类。

(1)明喻:明显打比方,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说的事物叫明喻。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搅之不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比黄花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旁观者皆惊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隐喻:隐喻又叫暗喻,它比明喻更进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曹公,豺虎也。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本体和喻词的譬喻方式。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4)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譬喻某一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修辞方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变文:是为避免重复而改变字面的修辞方法。

即于一章之中,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同字相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法作用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以取得表达生动,语言富于变化的修辞效果。

(1)虚词变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古代汉语(修辞)

古代汉语(修辞)

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 操《短歌行》)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 怀古》)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 王霸》)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三、代称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思考:譬喻有什么修辞效果?譬喻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譬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 修辞方式。譬喻的修辞效果主要有: (1)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譬喻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明喻:用“譬如,譬之,譬犹,犹,若,如”等加 以表明 (2)暗喻:不用“譬喻”等字眼,而是直接表述,但我 们必须把它们当作譬喻来看待,才能理解。 (3)借喻: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4)博喻:一口气用多个比喻来说明同一个事物。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 逐客书》)
六、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
野于饮食。(《墨子· 非乐上》)
①修辞效果 新颖别致 强调突出 平仄押韵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 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 昭公 十九年》)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
④用工具代本体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 鸿门宴》)
⑤用部分代全体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王风· 采葛》)
⑥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 廉蔺列 传》)
返回
四、并提(合叙):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 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1、修辞效果 句子紧凑 文辞简练

古代汉语(修辞)

古代汉语(修辞)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勰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 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 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 则环譬以托讽。(文心雕龙) 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四、唐宋元时期 皇甫湜 凡喻必以非类,岂可以弹喻弹乎 凡比必于其伦。 贾岛 四时物象节候者,乃诗家之血脉也。 皎然 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 朱熹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陈骙 《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 文之作也,可无喻乎?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 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思考:譬喻有什么修辞效果?譬喻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譬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 修辞方式。譬喻的修辞效果主要有: (1)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譬喻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明喻:用“譬如,譬之,譬犹,犹,若,如”等加
逐客书》)
六、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
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①修辞效果
新颖别致
强调突出 平仄押韵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 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 公十九年》)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
练习: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未尝不心游目想。(萧统《文选序》) 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
华辞无关实义是也。二曰:滞而不化,胶于实迹反昧
大意是也。三曰:熟而不鲜,袭取旧文不得新义是也

古代汉语修辞

古代汉语修辞
LOGO
通论之
古汉语修辞
LOGO
一、概述 1、修辞的含义 2、学习修辞的原因
LOGO
1、修辞的含义 修辞立其诚 (周易 乾卦)
LOGO
2、为什么学习修辞?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寡君之愿也。
LOGO
二、古汉语修辞方式 稽古 引经 代称 倒置 隐喻 委婉 夸饰 互文 省略 并提
LOGO
1、稽古 指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 论点。此手法古文颇为常见,可 分为明的稽古和暗的稽古。
LOGO
明的稽古: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利斯竭 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 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暗的稽古: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孔 融 荐祢衡表)
LOGO
2、引经 指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即引经据 典。 引经与稽古的主要区别: 1)稽古是叙述一些历史事实,引 经则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2)稽古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而引经则一律是正面的言论。
LOGO
5、隐喻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堰蜓而 嘲龟龙,不亦病乎?(扬雄 解嘲 ) 当塗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扬雄 解嘲)
LOGO
6、委婉 1)避冒犯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 表)
LOGO
2)外交辞令 寡君使群臣为鲁魏请,曰:“无 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 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 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 ,摄官承乏。(齐晋鞍之战 韩 厥对齐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 之事)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翳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宫 之奇谏假道)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知识回顾:一、修辞格的判断1、引用一引言、引事(季膺登龙门、盖棺事定、苏秦尘暗旧貂裘)、引文(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荒唐之辞、落霞孤釐)一明引、暗引2、譬喻一明喻、隐喻一博喻3、代称一特征代事物、泛称代特称、特称代泛称一乘坚驯良、乘坚驯肥、乘奔御风一绿肥红瘦一送君南浦(送别之地的泛称)4、并提一耳目聪明(耳聪目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一句话说的是两个意思5、互文一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为避免行文重复而使用同义词6、夸饰一夸张7、倒置一不是倒装一碧梧栖老凤凰枝8、委婉一避讳、谦辞、敬辞等9、省略实战演练: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黄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溪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洛阳伽蓝记.王了坊》)(难句)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堇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譬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乂薄从上奔,恐卒然不可为讳。

(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乂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乂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古代汉语)修辞

(古代汉语)修辞

第六章修辞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辞,是和语法,逻辑并列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大到文章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小到句式结构,字词搭配,甚至笔画多少,音节协和等。

从这个角度出发,修辞有字词修辞,音韵修辞,句式修辞,篇章修辞,风格修辞等。

狭义的修辞主要指已形成固有模式并用专门名称指称这些模式的修辞方法,也叫修辞格。

第一节比喻和起兴一、比喻1、博喻: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喻体从不同侧面对本体加以描摹,叫做博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迴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洛神赋》2、通喻:沟通不同感觉的是通感,以通感为基础的比喻叫做通喻。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韩愈《听颖师弹琴》3、逆喻:本体和喻体通常是固定的,如果把喻体和本体互换位臵,就是逆喻。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长恨歌》白居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三首之一李白4、互喻(对喻):顺喻逆喻在同一段文字出现,叫做互喻。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恒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少年游》苏轼(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现了好像是无数的街灯。

我想:在那缥渺的太空,定然有着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二、起兴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正题,叫做起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譬喻譬喻是指借助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生疏抽象的事物与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类。

(1)明喻:明显打比方,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说的事物叫明喻。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搅之不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比黄花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旁观者皆惊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隐喻:隐喻又叫暗喻,它比明喻更进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曹公,豺虎也。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本体和喻词的譬喻方式。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4)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譬喻某一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修辞方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变文:是为避免重复而改变字面的修辞方法。

即于一章之中,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同字相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法作用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以取得表达生动,语言富于变化的修辞效果。

(1)虚词变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

(2)实词变文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3)称谓变文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

”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子越为司马。

蒍贾为工正,谮子扬而杀之。

复文:是字面上故意重复意义相近的词语或连及相关词语的修辞方法。

可以加强印象,平衡节奏作用。

(1)强调式复文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公输般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旋机之正。

(2)陪衬式复文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江汉朝宗于海。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代称:又叫“借代”、“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同要说的人或事物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

风雅之道,粲然可见。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1)用人名、地名、官名代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食顷,有一人控大碗,汗流而至。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刘伶正促酒,中散欲弹琴。

(2)用泛称代特称,或以特称代泛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

晋国,天下莫强焉。

(3)用典故代称。

镂心鸟迹之中,织辞渔网之上。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霜蹄破丛翳,出入相贯穿。

乘坚策肥。

乘坚驱良逐狡兔。

割裂:又叫藏词。

这是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隐没表示本义的词语,只取其中一部分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1)截取句子或词组的一部分来表示另一部分的语义。

隋卢思道尝共寿阳庾知礼作诗。

已成而思道未就。

礼曰:“卢诗何太春日?”愿言之怀,良不可任。

故能降来仪之瑞。

(2)截取句子或词组的一部分表示整个句子或词组的意思。

君非从流,臣进逆耳。

没怀尸素之忧,未效毫分之报。

夸饰:含有夸张和修饰两个方面的意义,亦即夸张性的修饰。

表达时为了突出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的特征,而特意对那个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数量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渲染方式称之夸饰。

(1)一般性的夸饰齐人临淄三百阁,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谁谓河广,曾不容舠。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2)特殊的夸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

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委婉:是指用婉转、含蓄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修辞方式。

公叔病,有不如不可讳,讲奈社稷何?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避忌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公去年违和,今欲发动。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赵数月,而先生亦捐馆。

单于召会武官,前已将及物故,凡隋武还者九人。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

(2)婉曲(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

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游说,遂下于理。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引用:又叫引语,是指援引前人的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以及众所周知的谚语、格言来说明事理,表达感情的修辞方法。

(1)引言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每至,,常有高猿长啸,凄异,,。

故渔者歌曰:“,猿鸣三声泪沾裳!”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引事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3)引文《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互文:又称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互言,互辞。

互文是一种行为简练,叙述时将本应合用的词语前后的词语前后分用,其义互相适应、彼此关照的修辞方式。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单句互见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申舟曰:郑昭宋聋。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2)对句互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叫嚣乎东西,隳突呼南北。

并提:又称“分承”或“合叙”。

为了避免繁琐,将两件以上的事物并合起来,分别相应地叙述,称之并提。

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单句并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2)分句并提自非亭午月时分,不见曦月。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倒置:又称颠倒,是一种故意改变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句中词语语序的修辞方法。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改变词语的搭配关系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力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2)改变句子成分的顺序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

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久拼野鹤如双鬓,遮莫邻鸡下五更。

春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练习1.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明喻】2.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阳也。

【隐喻】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明喻、博喻】4.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明喻】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变文】6.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

【变文】7.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复文】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明喻】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借喻】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1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代】12.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借代】13.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借代,用事物的性状或特征来代替该事物】14.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借代,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15.人皆可以为尧舜。

【借代,用特指代替泛指】16.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以酸鼻。

【借代,用结果来代替原因】17.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借代,用原材料来代替成品】18.孔子曰:“求,周代有言曰:“‘陈力就利,不能者止。

’”【引用】19.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夸饰,( 缩小) 】20.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夸饰】21.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者。

【譬喻】22.盖文公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变文,引用】23.逝者如斯。

【引用】24.汉王重色思倾国。

【代称】25.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夸饰】2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代称】2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代称】2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代称】29.长铗归来兮。

【代称】30.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矣。

【代称】31.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据两手汗。

【代称】32.无丝竹之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