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莺》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莺》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莺》。
(2)理解诗歌《莺》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莺》的字词理解。
2. 诗歌《莺》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诗歌《莺》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莺》的深层含义理解。
2. 诗歌《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欣赏。
3. 诗歌《莺》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莺》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
2. 诗歌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莺》。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3)教师讲解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4)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心得。
4. 诗歌写作(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现场写作,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莺》。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莺》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歌《莺》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歌《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欣赏能力进行评价。
《莺》的情感表达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现代诗歌《莺》为切入点,通过情感表达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莺》的主题和情感特征,感知诗歌的美感和意蕴;2)运用合适的词汇、语调、语速和音量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领悟;3)在课堂上通过分享、讨论等方式对不同同学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进行探究和交流。
2.预处理在进行情感表达教学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工作。
这里的预处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前选定本节课的主题——《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阅读、理解和体验诗歌;2)预测可能出现的情感障碍(如羞怯、紧张、焦虑等),在课堂上适时提供帮助和支持;3)组织相关活动,如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培养学生自信、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等多种方式呈现《莺》这首现代诗歌的文字稿,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情感体验的视角。
阶段二:情感感知和分享在阅读完《莺》后,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如下:1)老师可以请学生参考本课堂之前制作的关于《莺》的缩写版诗歌,快速找到诗中最能代表自己情感体验的词汇或短语,如“莺啼愁恨实难忘,春风又绿江南岸”等。
然后学生就可以在学生手册上对这些词汇进行个人理解和表达,以及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
2)老师可以放置几个表情符号,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表情符号,以表明自己对诗歌的直觉感受。
然后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选择表情符号的原因。
3)老师可以通过“四像素”法(原理是每个学生在张贴内容时可以选择置放在来源分区、知识分区、情感分区和操作分区)来促进徐秀筠的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将个人理解和情感体验归纳和整合在“四个像素”里,从而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阶段三:情感表达在愉悦和轻松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广东省徐闻中学吴卫东教学目的:1、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2、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3、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A、体会语言的优美。
B、学会细致观察。
教学设想:(1)教学中贯彻湛江市教委提出的“八字”要求。
(2)重难点的突破中结合学法指(3)导进行教学。
(4)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
刚才大家听到是一段夜莺的鸣叫声,好听吗?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
(板书课题)2、解题,作者介绍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
(叫一个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引入课文学习的目标。
)《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4、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掌握词语,要字不离句,着重于运用。
)阴霾(mi):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牙到冬季停止生长等。
欢畅(chng)高兴;痛快。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涵(hn)养:蓄积并保持。
恬(tin)静:安静。
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悬挂。
千呵(hē)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2)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同时,注意圈画出生字词。
莺教案教学设计
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莺的基本特征,掌握莺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莺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莺的叫声,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鸟类知识,为学习莺做铺垫。
2.学习莺的基本特征(1)展示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点。
(2)讲解莺的身体结构,如羽毛、喙、脚等。
(3)讨论莺的飞行特点,如飞行速度、飞行姿势等。
3.学习莺的生活习性(1)介绍莺的分布范围,如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2)讲解莺的食性,如昆虫、果实等。
(3)讨论莺的繁殖行为,如筑巢、孵蛋等。
4.莺的保护与生态环境(1)分析莺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
(2)讨论如何保护莺,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农药使用等。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5.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直观性。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莺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通过展示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莺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
《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本次教学的课程为《莺》,属于《上海师范大学版九年级语文》教材。
课程内容主要探讨了自在与反抗的关系,以及思想与人性的矛盾。
通过深度解读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现实主义的阐述和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莺》的中心思想2) 掌握了解文学中的意象3) 理解现实主义的题材及意义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 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3) 提高学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生活、理解社会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重视人性的价值2)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以及对纯真人性的感悟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教师通过造境,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并让学生注意到文章中的情感事件。
2、阅读和分析文章约定时间让学生默读有关内容,然后将教师和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摆在黑板上。
然后,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审视和分析,逐步理解文章。
3、个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性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课堂,让小组内由同学阅读分析同一个角色等方式。
4、边学边练采取学以致用、边学边练的方法,从实践中检验理论,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总结本次授课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该重点回顾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思想,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教师应该制定一些比较客观、具有实际意义的试题,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通过对学生课堂观察和铭记考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日常评价这种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交互式及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莺》的基本内容,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莺》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教学准备:1. 课文《莺》的文本。
2. 相关生僻字词的解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注意听鸟鸣声。
2. 提问学生对莺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莺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莺》。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描述。
3.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三、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提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加强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即对莺鸟的描述和赞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各组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主题探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莺》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莺鸟观察活动,了解莺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莺鸟的作文,表达对莺鸟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文分析(10分钟)1. 教师详细分析课文《莺》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莺》的文化意义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莺》的文化意义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莺》的文化意义,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述。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莺》的文化意义2.教学难点:生词和复杂的句式三、教学要点1.生词:(1) 飞鸟(2) 荒野(3) 扂枝(4) 粘液(5) 绿草2.句式:(1)“荒野上的飞鸟,”是诗中的比喻,代表着飞翔的自由。
(2)“只是你,轻轻的,微笑着,不言而喻。
”是诗中的拟人,描述了思念的感情。
(3)“小草鲜花与水一样透明。
”是诗中的形象描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四、教学方法1.听读训练让学生先听课文朗读,然后再跟读,反复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文化讲解通过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意义。
3.语法分析分析课文中复杂句子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句式和用法。
4.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所学知识,并会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五、教学步骤1.导入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2.听读训练听课文朗读,并仔细聆听语音、语调、重音的运用,然后跟读练习。
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文化讲解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文化意义。
4.语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句式和用法,能够灵活运用。
5.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所学知识,并会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小结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教学辅助手段1、教学PPT2、文化知识讲义3、课件4、录音机5、黑板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莺》的深层内涵,把握作者通过描绘莺的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优美的句子,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个体差异仍然明显。在《莺》这一课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词和成语,但部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情感体验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写作技巧和表达方面,仍需进一步指导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精讲细读,深入理解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对重点词汇பைடு நூலகம்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6.情感教育,全面发展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设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第一章:《莺》课文解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重点1.2.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2.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教学难点1.3.1 理解莺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1.3.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4 教学方法1.4.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4.2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4.3 欣赏自然:组织学生外出观察莺,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5 教学步骤1.5.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引出课文《莺》。
1.5.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5.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5.4 欣赏自然:组织学生外出观察莺,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5.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莺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莺》课文朗读与背诵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2 教学重点2.2.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2.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3 教学难点2.3.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长句子。
2.3.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4 教学方法2.4.1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4.2 背诵指导:通过反复朗读和记忆,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2.5 教学步骤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朗读和背诵任务。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事物。
(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朗读与理解。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问答、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有关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解答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教师点评并指导,纠正发音和写作错误。
6.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传递正能量。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莺》教案设计深度剖析古代音乐艺术
《莺》教案设计深度剖析古代音乐艺术。
一、历史背景
《莺》的创作年代并不确定,但它应该是在唐代或者五代时期创作的。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的创作和表现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音乐艺术创作和表现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莺》这首古代音乐作品应运而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经典之作。
二、作品内容
《莺》的作品内容主要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感受到的美好和喜悦。
整首音乐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三、音乐形式
《莺》的音乐形式为乐章式,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以柔和的音色、优美的旋律和温柔的节奏缓缓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第二乐章旋律变得更加生动、激烈、多样,音乐节奏更强,代表着万物生长的轰轰烈烈。
第三乐章则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美好和喜悦,音乐节奏快速而活泼,令人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之情。
四、表演方式
《莺》的表演方式通常为器乐表演。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充分理解音乐内容,通过音乐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演奏者还需在技巧层面上达到高水平,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让听众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莺》这首古代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仍是广受喜爱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辉煌。
对于学习古典音乐艺术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莺》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音乐形式,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音乐艺术的美妙之处。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莺》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把握课文《莺》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莺》。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文学作品、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莺》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结构。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课内外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莺》。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写一篇关于课文《莺》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莺》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莺》语文教案
《莺》语文教案《莺》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尝本文美丽的语言。
教学重点:(1)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驾的特性。
难教学点:品尝本文美丽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请学生说明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阴霾(ma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2)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生命活动降低到几乎停顿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长等。
(3)欢畅(chang):兴奋、痛快。
(4)涵养(han):①能限制心情的修养功夫;②蓄积并保持(水分)。
(5)安静(tian):宁静。
(6)栖息(qi:停留,休息(多指鸟类)(7)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一点忧愁的样子。
(8)千呵万护(hu):形容非常爱护。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百兽物语》,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2.导语:在森林音乐会上,莺的歌声是最美的。
不然诗人怎么会用管歌燕舞来赞美春天呢?这篇科学小品介绍了驾的科学学问,我想大家肯定会喜爱的。
三、正课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留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鸟类的回来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其次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3.提问:文章第一段从描写什么,引出说明的对象莺?探讨并归纳:从萧条冷漠的冬季写起。
4.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冬季的萧条冷漠。
用“阴霸充满”“毫无生气”“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停止了”“停止了”“终止了”“失去了”“抛弃流放”“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被囚禁在山洞”。
5.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鸟类的回来带来了初春第一信息?“唤醒了”“焕发了”“吐出了”“披上了”“引来了”“生气勃勃”。
莺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PPT2.录制好的莺的录音教学过程:一、课堂尝试(3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嘭嘭,嘭嘭嘭嘭。
”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二、导入新知(5分钟)介绍莺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比如:莺是一种小型鸟类,体型小巧,叫声悦耳动听。
莺通常生活在丛林或灌木丛之中,它的嘴巴长而尖,它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有时还会模仿人的声音。
莺喜欢吃昆虫,鸟蛋和果实。
莺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它会用叫声传递信息给其他莺,还会用特定的飞行方式来吸引异性。
三、呈现信息(10分钟)通过PPT展示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莺的外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并给出答案。
问题示例:a.莺是如何用模仿叫声来传递信息的?b.莺为什么需要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c.莺喜欢吃什么食物?d.莺为什么需要保护?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和回答问题。
五、游戏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游戏:“找莺的宝藏”教师在教室里隐藏一些小鸟模型,并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去寻找。
找到模型后,学生需回答一个与莺相关的问题,比如:莺属于哪种动物?莺为什么会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学生回答正确,即可获得一个宝藏。
六、巩固训练(10分钟)设计一道选择题活动,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问题示例:1.莺是一种()a.大型鸟类b.中型鸟类c.小型鸟类2.莺喜欢吃()a.蔬菜b.鱼c.昆虫和果实3.莺为什么会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a.吸引异性b.打发时间c.学习好玩七、作业布置(2分钟)请学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写一篇关于莺的小短文,要求包括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莺》教学设计示例2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2:《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凡人苦难编织情感的过程,并能够理解词意、朗读课文,学会感受和抒发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苦难,勇敢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情感的抒发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莺》,录音机,PPT。
2.学具准备:教材、课本。
3.环境准备:创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首莺鸟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莺鸟的美妙歌声。
然后问学生是否听过鸟儿歌唱?能说说自己听过的鸟鸣声吗?2.导入目标。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课文《莺》,复习《莺》一课。
通过复习,温故知新。
3.新课讲解。
教师呈现课文《莺》。
教师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听读练习。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两两合作朗读课文。
5.导读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莺鸟为什么要学会唱歌?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莺鸟学会唱歌是为了安慰自己,也可以让周围的人受到感染,忘却痛苦。
6.课文理解习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莺鸟的感受和自己的情感抒发。
(可以选择画画、写诗、作曲等形式)7.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可以选择朗读、演唱、展示画作等形式。
8.课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回顾中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板书设计《莺》莺学做儿人编织苦难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听读训练、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课文的理解和习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莺》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莺》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明代作家王实甫的《事业部》。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 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精彩之处。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实践活动:布置相关写作或口头表达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实甫及其作品《事业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莺》,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写一段关于春天的作文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字词的正确书写、作文的逻辑结构等。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莺》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黄莺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语文素养。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情感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莺》的文本。
2. 相关黄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资料,了解黄莺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分享对黄莺的认识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莺》,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生字词卡片上的练习,巩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莺》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黄莺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莺》的内容,写一篇关于黄莺的短文,可以是描写、议论或抒情的形式。
2. 学生收集关于黄莺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黄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黄莺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欣赏课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内容:1. 根据课文《莺》的内容,完成相关的填空题。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莺》,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掌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习文章中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莺的喜爱。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莺》。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黄莺的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黄莺的描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莺》。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的片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莺》的内容。
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欣赏莺的歌声1. 教师播放黄莺的歌声录音,让学生感受莺的声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莺歌声的感受。
《莺》教案设计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
《莺》教案设计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教材分析我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材中可以找到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相关内容。
教材中介绍了多种形式的乐器和歌曲,如琴曲、笛子、丝弦乐、京剧、陕北民歌等等。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器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教材中的描述非常简要,难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
在领略到一定的民族音乐精华后,学生们也需要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所在。
二、音乐教学设计本文将以学习《莺》这首古琴曲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来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欣赏和审美理解。
1.学练基本技能在学习《莺》之前,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古琴。
古琴的弹奏和其他乐器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们需要掌握琴面和手指的关系,掌握单指切弦和双指同时按弦等基本技能。
2.了解曲目基本情况学生首先要了解《莺》这首曲目的基本信息,包括曲目的起源、作者、演奏者、演唱情况等。
教师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音频、视频、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这首曲目的美。
3.探究文化底蕴在学习这首曲子之前,教师需要先讲解中国古代乐器中古琴的基本特征、分类和演奏方法。
并向学生介绍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风俗文化、音乐理论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曲目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借此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
在了解古琴和古代音乐的背景知识之后,需要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向学生讲解《莺》的音乐内涵和文化底蕴。
例如:在《莺》这首曲子中,琴声是如何表达对莺的描绘呢?在何种情境下,才能欣赏《莺》的音乐之美呢?当学生了解到关于《莺》的这些文化背景,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作为审美的标准。
4.改编演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风格改编弹奏《莺》,演奏不同版本。
如学生既可以按照传统方法演奏,也可以根据个人审美的标准加以改编,从而自由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莺”。
《莺》语文教案设计
《莺》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莺的喜爱之情。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课文主题。
2.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3.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
1.3生字词和优美语句的学习。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2.2课文结构的分析和概括。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莺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莺的特点。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莺的了解和感受。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标注出生字词,并查找字典解释。
2.3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
3.合作讨论3.1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课文主题。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4.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4.3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魅力。
5.课堂练习5.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6.拓展延伸6.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其他关于莺的诗歌或故事。
6.2教师补充一些关于莺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7.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1.2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作业。
2.课外拓展:2.1让学生收集关于莺的诗歌或故事,进行分享。
2.2鼓励学生参加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徐闻中学吴卫东
教学目的:
1、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2、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3、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a、体会语言的优美。
b、学会细致观察。
教学设想:
(1)教学中贯彻湛江市教委提出的“八字”要求。
(2)重难点的突破中结合学法指(3)导进行教学。
(4)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
刚才大家听到是一段夜莺的鸣叫声,好听吗?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
(板书课题)
2、解题,作者介绍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
(叫一个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引入课文学习的目标。
)《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4、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掌握词语,要字不离句,着重于运用。
)阴霾(mi):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牙到冬季停止生长等。
欢畅(chng)高兴;痛快。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涵(hn)养:蓄积并保持。
恬(tin)静:安静。
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悬挂。
千呵(hē)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2)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同时,注意圈画出生字词。
教师可让学生自问自答,理清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5、新课研习
(1)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语句,并据此概括各段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内容。
明确: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萧条冷漠毫无生气的冬季,是鸟类的归来,唤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到处生机勃勃。
大意:鸟是春的使者。
第二自然段,先写莺之惹人喜爱之处,再说莺之多及其活动范围之广。
大意:介绍莺的特性(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善叫、钟情)
第三自然段:用简略之笔介绍莺的毛色: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大意:介绍莺的毛色。
第四自然段:介绍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
大意:介绍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莺生性胆小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展示活跃、欢快永远是它们生活的主旋律。
大意:莺生性胆小。
第六自然段:以莺家族中的黑头莺为例,写其优美动听的歌声及给人的感受。
大意:黑头莺是杰出的歌唱家。
(2)结合课后“练习二”,弄清文章抓住莺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一遍,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莺的那些特点?
[提问1]莺有那些特点?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
[提问2]莺的特征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活跃、爱唱歌。
第2段“处处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说明其活跃,“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说明其爱唱。
第4段它们“玩耍、搭窝、不停的出入”又是活跃的表现,而“总是以几支歌结束”有时爱唱的表现。
第5段,一旦危险过后,“它们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这是活跃、爱唱的表现。
第6段在以黑头莺为例,极力描述其叫的“最好听”,声音“最流畅”,听之使人动情,真实杰出的歌唱家。
(5)语言积累与感知。
提示:上课前,我们看了《大百科全书》中有关莺的介绍,“练习二”中提到课文中运用了文学的笔调来描写莺,大家怎么样来理解这种文学的笔调呢?
明确:所谓的文学笔调,它的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事物的特征加以扩展,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以取得形象、生动的效果。
为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其中优美,即那些形象、生动的句子。
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出优美语句并加以揣摩。
如:①、……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②、……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
③、他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
6、课堂作业。
放录像,让学生观察蜡嘴鸟的生活片断,回答问题下面问题。
(1)下列说法对吗?
1 蜡嘴鸟是织布鸟的一种,
2 它只用芦苇作材料搭窝。
()
3 雄性蜡嘴鸟不
4 搭窝,
5 只等雏形的蜡嘴鸟搭好再进去住。
()
6 蜡嘴鸟搭的窝外形象正方形的木箱。
()
7 蜡嘴鸟搭的窝顶,8 有盖玄关提供安全仓库,9 目的是在受到外敌攻击是以便安全逃走。
()
(2)课后回去用文字生动、准确的把蜡嘴鸟这段生活片断的描述出来。
7、教学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