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3篇】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一
其次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听写字词
2梳理课文结构
3引导同学深化课文
二、连续学习课文
1、阅读第一段。
提问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加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方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宝玛瑙还珍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方了修辞手法,表明白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感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感动,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加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伴侣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同学依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熟悉仆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白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同学阅读思索后明确:
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示意。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
教学设计共3篇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的一篇文言文阅读,作者崔护,内容主要讲述了晋代名士潘安与徐干之间的关系以及潘安的生活经历。本文的难点在于词句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潘安的生平和徐干与潘安的关系;
(2)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名词、谚语等文化知识;
(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文中的句子和词语。
2. 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陌生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理解;
(3)培养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让学生展示一些古代文物,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性。
2. 预习指导(15分钟)
(1)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材料中尝试阅读一些文言文,提高其阅读能力。
(2)让学生准备一些与古代文化有关的知识,如古代诗词,古代典故等等。
3. 阅读分析(30分钟)
(1)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式结构,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材料,讨论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涵义。
4. 口语表达(2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并彼此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文的读后感,可以是评论或者总结,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某某某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某某某: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某某某: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某某某: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某某某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某某某学习的能力。】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枣核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掌握将枣核卤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枣核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2.枣核的卤制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枣核进行卤制操作时需要掌握适当的火候和时间。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引入
在本次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枣核的基本情况,如营养价值、传统食用方法等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正式教学
步骤一: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用黑板或屏幕展示所需材料的图片或名称,包括:
•枣核6-10颗;
•酱油;
•糖;
•料酒;
•姜、蒜。
步骤二:洗净、晾干
将枣核用清水洗净,并晾干备用。
步骤三:卤制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枣核后加入少量酱油、糖、姜、蒜和料酒,调制成卤水,然后将枣核加入锅中,用中火煮至水分收干。
步骤四:起锅
待枣核卤制完成后,将锅离火,让其自然降温,即可食用或保存。
3.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对全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和难点,并指导学生检查操作结果。
四、教学评价
在本次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和实际的操作项目进行评价。
五、教学拓展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探究更多枣核的食用、保存方法,或与其他类似技能相结合,如制作果酱、饮品等等。通过这样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新鲜、干净的枣核,严格肉眼检查;
2.保持锅的清洁,避免锅中有杂质导致口感不佳;
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拳拳爱国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枣核这一线索来带动全篇。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对其精神实质加以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理解文章主题之目的。整体感知,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找出有意义的、难以理解的语句;品读课文,明确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它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通过学习本文,是学生从小事、小文章中发现爱国这个大主题,倾听到爱国华侨爱国主义的心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把握构思上的特点即设置悬念,把握文章思家恋国这一爱国主义主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一些重点词语的字面意思,联系具体语境,体味和推敲他们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
"即使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用各种方式倾诉着崇高的爱国情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凯歌,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爱国主义"篇章,感受先驱们的爱国情怀。
二、导入课题
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使人难以压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者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有这么一个人,他用不同无言文字的方式寄托着同样的思乡之情,
《枣核》教案
《枣核》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蹊跷”、“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枣树和枣核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枣核。
(二)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利用工具书。
3.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枣核”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
1. 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枣核”?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枣核”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关于《枣核》的读后感。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传统的中药材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枣核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用于食品烹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如何使用枣核,我设计了一套枣核教学方案,荣获了一等奖。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这个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枣核的特点和功效,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制作枣核粥和枣核茶的步骤,并掌握其烹饪技巧;
3.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枣核的特点和功效
枣核是指枣子中的果核,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健脾止泻等功效。同时,枣核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因此,学习掌握枣核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2.制作枣核粥的步骤和技巧
制作枣核粥的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枣核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
(2)将浸泡好的枣核和适量的糯米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熟,期间需不断搅拌以免糊底;
(4)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制作枣核粥的技巧:
(1)浸泡枣核可以使其更容易煮熟,同时也可以提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2)煮粥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保持粥的口感和颜色。
3.制作枣核茶的步骤和技巧
制作枣核茶的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枣核研磨成粉末状;
(2)将枣核粉末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开水;
(3)焖煮5分钟后即可饮用。
制作枣核茶的技巧:
(1)枣核粉末的加入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建议适量即可;(2)焖煮时要注意火候,过长时间煮沸会使茶汤苦涩。
《枣核》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2)
《枣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村民们解决了难题,最终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富有教育意义,是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教材。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枣核的聪明、勇敢,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3. 学习复述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枣核的特点和用途,体会枣核的品质。
2. 教学难点:
- 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善良和无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枣核实物或图片、朗读音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枣核的相关知识,收集民间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歌曲《红枣树》,引发学生对枣核的好奇。
2. 展示枣核实物或图片,介绍枣核的特点和用途。
3. 导入课题《枣核》,提出问题:枣核有什么故事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上下文理解意思。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折、涨”“嚷”,认清字形“核、妻、爹”等。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4.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段大意。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一部分(第1-3 自然段):
-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枣核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枣核》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
学情预估
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
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拳拳爱国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枣核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核,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它形状小巧,质地坚硬,适合用来进行各种实验和教学活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种以枣核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1.了解枣核的特点和结构;
2.培养观察力,能够观察和描述枣核的形态、颜色、纹路等特征;
3.培养实验能力,能够设计和进行与枣核相关的实验;
4.培养创新思维,能够运用枣核进行创意设计和发明创造。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枣核的特点和结构;
2.观察枣核的形态、颜色、纹路等特征;
3.设计实验,探究枣核的特性和用途;
4.运用枣核进行创意设计和发明创造。
三、教学步骤
1.枣核的特点和结构
让学生观察一颗枣,让他们发现枣核的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用手
触摸枣核,感受其坚硬的质地;观察枣核的形态,发现其呈椭圆形,有明显的纹路和凹凸不平的表面。
2.观察枣核的形态、颜色、纹路等特征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枣核的形态、颜色、纹路等特征,并记录下来。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枣核的形态各异,颜色有深有浅,纹路也不尽相同。
3.设计实验,探究枣核的特性和用途
在这一步,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与枣核相关的实验。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枣核的浮力特性,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枣核在水中的浮力;或者让学生使用枣核进行能量转化实验,观察枣核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弹高度等。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枣核的特性和用途。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蹊跷、委托、精致、风烛残年”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枣核的品质和精神。
4.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枣核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枣核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枣核”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枣核的特点和用途?(枣核是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主要用于食品和中药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枣核的故事的文章——《枣核》(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枣核有什么特别的?这篇文章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枣核是本文的主人公”,“这篇文章讲述了枣核的成长历程”,“枣核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孩子”等。教师随即板书:枣核的成长历程、枣核的品质等。
4.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枣核
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枣核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划出关
枣核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枣核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枣核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枣核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和设计意图。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枣核的背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通过提问“你们吃过枣子吗?枣子为什么有核?”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枣核的作用和存在意义。
2.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枣核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纹路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更好地观察枣核细节,并以绘图、拍照或写字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枣核中提取出种子、测量其重量、观察其结构等,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可以通过浸泡、研磨、筛选等步骤,提取出枣核内的种子,并进行称重、测量、观察等实验操作。
4. 创意应用: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枣核的多种用途和价值。学生可以尝试将枣核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艺术品或实用物品,并展示给他人。例如,他们可以用枣核串成项链、制作枣核玩具、利用枣核外形创造图案等。
5. 反思和评价: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哪个环节最有趣?你在制作手工艺品时有什么创意?”等,用文字或口头形式进行反思和评价。
枣核教学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对一个普通物品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发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设计意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统编三下《枣核》教学设计
统编三下《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枣核,他为什么叫枣核?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课文边圈画出本课识字表中的字。
3.检查学习情况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
②区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涨〃、〃折〃,了解各个读音对应的用法。
4.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5.把生字带入句子中再读一读。
6,自读课文,借助提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练习复述
1.学习提示:自主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枣核是一
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①学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批注。
②指名分享交流,明白文中通过写枣核帮乡亲们夺回牲口,机智逃脱两件事说明他的机智勇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枣核的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2.抓住重点,练习复述
①回忆并讨论复述有哪些方法?《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按时间顺序复述,《漏》根据示意图和文字的提示复述。
枣核教学设计优秀9篇
枣核教学设计优秀9篇
枣核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三)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情感,六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一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投影检查预习:
1、给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跷(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乾(qian)
喏(nuo)
2、词语解释:
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
(师生订正,齐读两遍)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①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②课文是怎样揭示枣核的用途的?
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③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
明确:
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
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六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第28课《枣核》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8课《枣核》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28.枣核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1.会认“枣、核”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嚷”3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但在练习时存在不敢说、不愿说,说不全面、不生动、不吸引人等情况,教学时应降低复述故事的要求和难度,尽量给学生多的复述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会说、敢说、大声说的习惯。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自由读文,了解人物
1.谈话导入。
你们见过枣核吗?
像枣核一般大小的孩子你们见过吗?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孩子,它的名字叫枣核。
2.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1)自主学习生字词。
(2)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字词检测。
(1)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蓝色字的读音。
枣核夫妻爹犁田聪明折腾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涨得通红叫嚷
重点提示:“枣、聪”是平舌音;“折、牲、涨”是翘舌音。
(2)识字技巧:
多音字:
①“折”是多音字,在词语“折腾”中读“zhē”,他还有另外
两个读音:zhé,打折、骨折;shé,折本、枝折花落。
辨析:因为经济不景气,叔叔刚进的两批货都打折(zhé)出售了,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折(zhē)腾了。
②“涨”是个多音字,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g,如,头昏脑涨、涨红了脸;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ng,如,涨价、涨潮。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枣核教案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枣核教案
教案标题:发现枣核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观察枣核的结构,了解其科学价值。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科学现象的兴趣,强调珍惜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学习策略与方法:观察、探究、实际操作。
二、教学重点:
了解和观察枣核的结构,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活动: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枣核的兴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2.导入活动:
3.展示实物: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透明盒子和切好的枣核,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盒子和若干枣核,让学生仔细观察。
4.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枣核的外观特征、大小和颜色的差异,并进行简单分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观察结果及分类的方法,并带领全班讨论。
6.实际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从枣中取出枣核,并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7.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枣核的内部结构。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枣核,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枣核的了解程度。
2.导入活动:
3.展示实物:
教师提前准备好透明盒子和切好的枣核,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盒子和若干枣核。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枣核的外观特征,包括大小、颜色和形状等,并尽量用语言描述。
4.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枣核的外观特征,按照大小、颜色等简单分类,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如询问学生为什么枣核的形状会有差异,以及枣核的颜色与成熟度有关系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
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把
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方法】
齐读,分读,讨论,总结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
1. 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蹊跷(qī qiāo)掐指一算(qiā)故弄玄虚(xuán)
殷切(yīn)嫣红(yān)玛瑙(mǎ nǎo)山坳(ào)厂甸(diàn)核潜艇(qián)匀称(chèn)镶嵌qiàn 国jí籍。理解词意并会用“托付、安顿、蹊跷、分量”组成短语。
2.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如:
(1)正音方面:“分量”中的“分”是多音字,在此读“fèn”,不读“fēn”。
二、课文学习的导入
师: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每一颗花草树木,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水的思念之情呢?在我们眼里几颗普通平常的枣核在海外游子起了怎么样的作用?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所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着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效的作家、翻译家,也是着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引导:
“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
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理清文脉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枣核”
2.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她带几颗枣核。索枣核
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见枣核
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说枣核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点名主题。议枣核
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
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棵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
2.开头是怎样巧设悬念的?有何作用?
索要急切,不明用途。一设悬念
如获至宝,不宣用途。再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胜。
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
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3、想厂甸,想隆福寺
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4. 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暂未做)
选材特点:以小见大。
探究
一、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写她的生活、
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对比,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二、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
•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
结尾的内涵:
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质疑: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咬文嚼字: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她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