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
爱是恒久忍耐(中英文)
![爱是恒久忍耐(中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944120f90f76c660371a10.png)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 that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Love never fails.
爱是永不止息。
肯尼士?卫斯特(Kenneth S.Wuest)所翻译的新约圣经,把每一个希腊字的原意都充
爱是恒久忍耐(中英文)
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love does not envy; love does not parade itself, is
not puffed up;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Does not behave rudely, does not seek its own, is not provoked, thinks no evil;
也不计算恶事(使自己遭受痛苦的恶事),更不喜欢不正当的事,只喜欢真理,能忍耐一切的
事,相信一切的事,对一切的事都存着盼望,凡事愿意承当下来,不失去热心和勇气,爱是
永不止息的。”若我们拥有这样的爱,就不会再要求每件事,都要照我们的意思行了。我们不
但不会在爱中加上条件,还会将所爱之人的益处与期望,放在自己的前面。
分表现出来,在他的翻译中说明爱是一个动作。以下是他对哥林多前书13:4-8的翻译:“爱
是温柔地、有耐心地忍受着他人的错待。爱是仁慈、温和、亲切、爱是弥漫、渗透于整个性
格之中,能消释粗鄙与刻薄;爱是不嫉妒的。爱是不炫耀自己,也不以外表的装饰夸口,爱
不会志得意满,也不会无礼待人,爱是不寻求自己的益处,爱是不动怒、不生气、不夸大、
【议论文】爱要有忍耐和仁慈_550字
![【议论文】爱要有忍耐和仁慈_5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9d2fa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2.png)
【议论文】爱要有忍耐和仁慈_550字在生活中,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表达。
真正的爱不仅仅是情感的流露,更需要包含着一种持久耐心和无私仁慈的行为。
爱要有忍耐和仁慈,这是因为忍耐和仁慈是爱的表现,也是爱的维持的必要条件。
爱的忍耐是指当我们面对他人的缺点和过错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容忍和包容。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包括言语的冲动、行为的无礼等,这些都会损害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真正爱一个人时,我们会选择忍耐,不因他人的过错而急躁和愤怒。
忍耐是为了保持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友谊和爱情的持久。
忍耐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让我们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人的心灵,理解他人的困难和痛苦。
忍耐和仁慈是爱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与他人相处的困难,比如家庭矛盾、友情纷争、爱情摩擦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忍耐和仁慈的品质来解决问题。
忍耐可以帮助我们冷静地分析问题,不扩大化矛盾。
仁慈则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关心和理解来化解冲突。
忍耐和仁慈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让我们的爱更加深入和坚定。
忍耐和仁慈并不是一种盲目的付出和姑息,而是在最合适的时机和最适当的方式下进行的。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人的需求来判断如何表达和实践我们的爱。
有时候,对于一些明显的错误和伤害,我们也需要适度地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愤怒,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爱要有忍耐和仁慈,这是因为忍耐和仁慈是爱的表现,也是爱的维持的必要条件。
忍耐能够使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和持久,仁慈可以增加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和友善。
忍耐和仁慈为我们解决各种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忍耐和仁慈的品质,用爱去包容和理解他人,让爱的灿烂之花永远开放。
对爱的真谛的理解
![对爱的真谛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7516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3.png)
对爱的真谛的理解爱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然而,无论怎样,爱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之一,它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探索爱的真谛,并提供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爱是一种无私和关怀的情感。
可以说,爱是心灵的纽带,它能超越自我,以关心、理解和接纳他人为中心。
在爱的真谛中,我们愿意为别人付出,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爱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利益,而是追求他人的幸福和福祉。
其次,爱是一种包容和理解的力量。
爱使人们能够认同和接受他人的不完美和缺陷。
它赋予我们宽容的心态,能够理解别人的痛苦和困扰。
爱不论人们的种族、性别、年龄或社会地位,它能够跨越所有界限,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另外,爱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这种奉献不是出于责任或义务,而是出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爱使我们愿意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放弃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
爱迫使我们超越我们自身的欲望和需求,去关注他人,并乐意为他们付出一切。
此外,爱还是一种信任和支持的信心。
爱是建立在信任和支持之上的。
它需要我们互相信任、互相依赖,并给予对方无限的支持和鼓励。
爱能够给予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情感。
真正的爱不会因为他人的过错而变得冷漠或撤退。
它不论是在人们成功时还是失败时,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爱护对方。
爱是无条件的,它是永恒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虽然爱的真谛如此伟大而深远,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迷失在个人欲望和自私之间。
我们往往将自己放在首位,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害怕受伤、害怕付出,因此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追求的是瞬间的快乐而非真正的爱。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爱的意识和行为来真正理解和实践爱的真谛。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支持和关心他们,表达我们的爱。
其次,我们应该尝试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上,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和支持。
北京天使合唱团 爱的真谛.mp3
![北京天使合唱团 爱的真谛.mp3](https://img.taocdn.com/s3/m/55166e0303d8ce2f006623a5.png)
歌名:爱的真谛
演唱:北京天使合唱团专辑名:祈祷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间奏~~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不止息
~~完~~。
外国爱情名言
![外国爱情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8eb6f65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3.png)
外国爱情名言外国爱情名言1.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2.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
(莎公爵夫人)3.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
(卢梭)4.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柏拉图)5.金钱搅在爱情一块儿,不是太丑恶了吗?(巴尔扎克)6.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
(柏拉图)7.爱是绝对没有模式和规律的,爱也是不可能说清楚的。
说得清楚的即不是爱,而只是一种利益的结合。
我从来不相信门当户对的婚姻会幸福,更不相信年龄匹配,学识相似,男才女貌的姻缘会幸福。
爱应该象一泓清馨的甘水。
(卢森)8.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
(爱德门)9.父子兄弟间相爱,本出于天性,而要讲究利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夫妇结合,本出于情爱,而要以经济为条件,就失去了相爱的本意。
(苏格拉底)10.爱别人, 也被别人爱, 这就是一切,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无惧于任何事物, 任何人。
(彭沙尔)11.了解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情的升华而坚强了他们向上的意志和进取的精神。
(培根)12.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教我们重新做人。
(莫里哀)13.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 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 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 哽喉的苦味, 沁舌的蜜糖。
(莎士比亚)14.人只有在恋爱里才能显示个性的闪耀, 才能发挥独创性。
(屠格涅夫)15.爱, 可以创造奇迹. 乔迈被摧毁的爱, 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来更宏伟, 更美, 更顽强。
(莎士比亚)16.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17.爱情是两个亲密的灵魂在生活及忠实,善良, 美丽事物方面的和谐与默契。
(别林斯基)18.爱情就等于……生活, 而生活……是一种责任, 义务, 因此爱情是一种责任。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转变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554907a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6.png)
河南农业2015年第8期(下)《悲惨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旷世之作。
小说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悲惨世界。
同时又用人道主义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之光,让我们看到了悲惨世界之中的希望。
冉阿让这个主人公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服了19年苦役,从一个良民被逼成恶魔,又在卞福汝主教仁爱之心的感化下由恶魔变成了天使,成了爱的化身,在爱与宽容中获得了新生,并将这份爱不断传递出去,帮助了很多穷苦的百姓。
一、从良民到恶魔冉阿让本来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劳动者,他知恩图报,重情重义,自小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长大。
成年后,姐夫留下七个1岁到8岁的孩子撒手人寰,他就辛勤劳作,帮助姐姐抚养孩子。
他修剪过树枝,打过短工,做过苦力,只为能多些收入来养活姐姐的孩子们。
可是有一年冬天,他失业了,看着姐姐那七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他无奈打破一家面包店的橱窗,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抓住判了五年苦役。
由于他觉得审判不公曾四次逃跑,不但没有成功反倒一再被加刑,刑期由五年变成了十九年。
十九年的苦役使冉阿让“除了仇恨没有别的武器”。
他决心在监狱里磨练这个武器并将它带出监狱去报复社会。
出狱后,冉阿让又因为他那张有犯罪记录的黄色通行证而一再遭人白眼。
他去到一家又一家旅馆没人敢接待他,去监狱找住处看守说他没资格,钻进狗窝又被狗咬出来,他只好在广场旁边的一条石椅上睡着了。
不公平的判刑,出狱后种种冷漠的遭遇,使冉阿让雪上加霜。
四处碰壁的社会现实迫使他以恶报恶,报复社会。
一块面包使冉阿让由人间坠入地狱,付出了十九年的青春。
雨果愤怒地写道:“法律的最不人道,就是它特别能够使人经过一种慢性的毒害,逐渐化为野兽,有时还化为猛兽。
”十九年的苦役和刑罚没有将他改造成好人,反倒将他由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一个恶魔。
二、从恶魔到天使经人指点,他来到了卞福汝主教家里。
在这里,他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但他却在仇恨的支配下恩将仇报偷走了主教家的银餐具。
爱的真谛 赞美诗
![爱的真谛 赞美诗](https://img.taocdn.com/s3/m/48a1dcfe856a561252d36f98.png)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凡事要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凡事要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不止息
爱的真谛
爱是恒久忍耐 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凡事要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恒久忍耐 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 不做害羞的事
不张狂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爱的真谛专题之二:爱是有恩慈
![爱的真谛专题之二:爱是有恩慈](https://img.taocdn.com/s3/m/e7b46b1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d.png)
爱的真谛专题之⼆:爱是有恩慈⼀位⽼师叫他的学⽣列出世界七⼤奇迹,学⽣们便想到巴特农神殿、布达拉宫、⾦字塔、中国的长城,还有雅典的阿克波⾥斯等等。
这时⽼师注意到⼀个⼥孩写了很久,就叫她把写好的拿出来看看,⼥孩回答说:“我还没有写完。
”⽼师再⼀次强调说:“我只要你写出七个奇迹。
”⼥孩回答说:“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了,我不知道应该选哪七个。
”⽼师说:“什么意思呢?说出来吧,或许我们可以帮你。
”⼥孩说:“我们有触摸的能⼒、视觉、感觉、听觉、味觉、可以说话、微笑、哭泣和爱。
”每个⼈都沉默了。
因为世界上最伟⼤的不是物件、⽯碑或神殿,⽽是⽆形的情感和爱。
我们所有⼈都知道属灵的事远⽐我们所能想像的更伟⼤、更奇妙。
⽽耶稣和使徒保罗强调,属灵世界中最重要的就是爱。
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有恩慈。
”什么是恩慈呢?恩慈并不仅是⼀种⼼态,也不是⼀种态度,⽽是⾏为。
恩慈的希腊语chrēsteuomai,“温和的”,“仁慈的”,“考虑周到且适度的”。
这个词描绘了那被上帝的灵所激励的⾼尚品质,就是那试图努⼒以⾔语或⾏为显⽰对他⼈的遭遇和困难表⽰理解同情并赏识的⼈。
这个词的思想是,⽆论⼈⽣如何,或尖酸刻薄、或痛苦悲哀,爱总是温和⽽亲切。
⼀个真正爱别⼈的⼈是以友善对待的,并渴望以良善、温柔和谦恭对待他,因为他不愿伤害他的感情,但是却努⼒促进他的幸福(见彼前3:8)。
我曾听过⼀个⼈讲过关于“恩慈”的讲道。
他将英⽂kind(恩慈)拆开来讲解,第⼀个字母K,是Knowledge,就是知识的意思;第⼆个字母I,是Investment,为投资的意思;第三个字母N,Need fulfillment,意思是需要得到满⾜;最后⼀个字母是D,Decision to act,意思为决意⾏动。
知识这⾥的知识不是指学问,⽽是明⽩他⼈的知识。
我们⾸先要将注意⼒从⾃⼰⾝上移开,要去明⽩别⼈的需要是什么。
所以,做到恩慈的第⼀步便是知识--了解别⼈的需要。
投资“投资”按字⾯意思为“将某物品放⼊其他地⽅的⾏动”,从⾦融⾓度来讲,它的意思是通过⽣产经营活动取得⼀定利润;从属灵⽅⾯来讲,是通过我们把投⼊时间、⾦钱、精⼒、爱⼼和信任等来争取灵魂归向上帝的机会。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238b3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3.png)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和自由》读后感1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老师,但是看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不好的感觉。
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能够,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潜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
”但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留意,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貌,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
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
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
辩论稿: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
![辩论稿: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https://img.taocdn.com/s3/m/fba4c07208a1284ac950432d.png)
辩论稿: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同事、对方辩友,下午好~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是矛盾和复杂的。
同事相处要友爱尊重,从这一点来说,我爱你们。
我知道你们想赢,为了我的爱,也为了你们的被爱,我几乎想放弃辩论让你们取胜。
但是,如果你们赢了,爱更幸福的价值观就会被彻底颠覆,这将是一场灾难。
听你们说了这么多,我终于知道,你们并不是反对爱更幸福。
而是不知道爱更幸福。
关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有以下几点意见:标准不明理解片面以偏盖全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爱更幸福,我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如下: 我方在立论时,已说明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我方之所以认为爱更幸福,就是因为爱更能让人满足。
1、爱能体现自身价值,更能创造价值,而被爱无法享受创造价值的满足。
出于爱,我们公司的很过前辈、老师教了我很多,体现了他们作为典范、中坚的价值,而我接受了爱却也痛苦于自己的不够成熟,他们当然更幸福。
因为热爱,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新的中国;因为热爱,钱学森在重重阻挠下回国,才有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因为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价值,他们的满足感也是那些被爱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的。
2、爱是幸福的,而被爱不一定幸福,甚至会产生痛苦。
要是紫霞仙子被猪八戒爱上了,她还能感觉被爱更幸福吗,请问那些被强迫着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的小孩,这些被父母深爱着的小孩有几个会说自己很满足很幸福,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失去自由没有童年的痛苦~3、爱产生的幸福感比被爱产生的幸福感更强烈。
君不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流血不流泪的英雄豪杰因为爱的满足、因为爱的幸福而宁愿放弃一切。
这种强烈幸福感是被爱的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4、先有爱,才有被爱。
被爱不在了,爱依然可以持续。
因为爱的幸福感出现的更早,消逝的更晚,所以我们说MY HEART WILL GO ON,所以以幸福感持续的时间来衡量,也是爱比被爱更长久更幸福~5、爱更主动、更自由,所以爱更幸福。
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总结
![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3c0d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0.png)
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总结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总结篇⼀:“关于爱的定义”主题班会总结11级会专⼀班关于爱的定义⼤学⽣恋爱问题主题班会“关于爱的定义”⼤学⽣恋爱问题主题班会“爱是恒久忍耐、⼜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息.”——《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4~8节)当今社会中,⼤学⽣恋爱已经变成了⼀个普遍的话题。
随着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爱情对于⼤学⽣⽽⾔已不再是难于启齿的事情,他们渴望爱情,敢于追求真爱,⾃我意识较以前更强烈,爱情观也更开放。
⽽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腐朽的东西,导致⼤学⽣在爱情的本质、动机、理智等⽅⾯存在很⼤的缺失。
与此同时,许多因为恋爱观不正确⽽引发的问题⽇益凸显,不少⼈为此做出了⼀些不恰当的举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正确的恋爱观念特召开这次的主题班会。
班会开始之前我们先请同学们每⼈写了两个⼩纸条,⼀个是关于爱情的⼀句话,例如:“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另⼀张上写的是游戏的惩罚项⽬以及题⽬,例如:“请问你⼼⽬中对另⼀半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1.班会⼀开始我们分别请了两位有男(⼥)朋友和没有男(⼥(: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总结))朋友的同学代表来谈⼀谈⾃⼰对⼤学⽣谈恋爱的看法。
希望通过这⼀举动来让⼤家更直接的认识到关于恋爱的⼀些利与弊,学会正确对待恋爱。
2.请同学通过⼀些⼩游戏来认识恋爱中的⼩道理。
例如:要培养爱的能⼒,包括接受爱的能⼒、拒绝爱的能⼒。
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要正视现实,遇到困难学会换位思考,在承受痛苦时学会合理宣泄。
要端正恋爱动机,不要因为感到孤单或纯粹为了好玩⽽恋爱。
不能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等。
通过这个班会,让我们认识到爱情是⼀个长久的⼈⽣话题,不应该只求短暂的快乐;伴侣应该是⼀个可以陪伴⾃⼰⾛过⼀⽣的⼈,⾯对爱情,我们应当慎重。
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
![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https://img.taocdn.com/s3/m/845400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7.png)
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第一篇: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爱比被爱更幸福。
谢谢主持人,谢谢评委:谢谢坚定地沉浸在他人的爱的幸福里深深无法自拔的对方辩友,如此成就这才显得主动去爱的我们更加幸福。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们就幸福得好似徜徉在爱河里,手把手儿划着船,唱着小情歌含情脉脉。
我们依然保持着每日都在付出的爱,包括对家人对朋友对爱人的小爱,对集体对社会的大爱,使得对方辩友们在感受我们的爱的同时,犯下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一:1、夸大其词,过分夸大被爱的幸福而忽视爱的幸福。
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被爱是不需要付出即可获得的,所以有幸福感,并放大这种幸福感满足的程度,再通过贬低爱所能带来的收获,从而得到被爱比爱更幸福的结论。
这种孤立、片面的观念看待问题,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典型错误。
况且,我们爱不是为了收获。
二:过分且反复的强调极端个例并在此基础建立自己的理论。
比如对方辩友最常提及并以偏概全的例子:一个人爱着不爱自己的人这一极端个例。
对于此论,我方可给如下个例:一个人被自己无感/不爱/讨厌的人所爱,长久以此得到的有任何幸福吗?衷心给对方辩友一个建议:千万不能在鸡蛋上垒石头。
三:错误的认为可以不受限制得到幸福。
对方辩友称我方为幸福披上了强烈的社会色彩,然而我们谈论幸福,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幸福能来自于任何地方,但是来源必须要合乎道德法律等社会的要求,幸福绝不简简单单等于开心。
四:错误的理解爱的真谛。
对方辩友称爱是为了获得回报,至少对方可以回报以精神上的。
然而实际科学研究以及人们的常识表明,植物以至于鱼类昆虫类并不会记得人类对他们施加过什么更甭谈回馈,但是爱好者们,生物保护者们却一直在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爱去保护,抚养他们。
对方辩友能说我们是为了获得什么吗?所以我们说无私奉献是幸福,舍己救人是幸福,自主捐款是幸福。
这都是因为献出我们的爱而获得的幸福。
被爱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却只能是来自于将大爱片面为得到小爱所得到的幸福。
远比不上施爱者的无尽幸福感。
爱是恒久忍耐诗歌
![爱是恒久忍耐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bb5366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3.png)
爱是恒久忍耐诗歌
爱是恒久忍耐,不计较过去的痛苦;
它顺从一切,无私地奉献;
它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
它不举止不当,不自谋私利;
它不薄情寡义,但宽宏大量;
它不轻易发怒,不记仇;
它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它无条件相信,无条件相望;
它无论遇到多么黑暗的事物,总能坚强地支撑;
它永存不灭,不会被时间抹去。
爱是恒久忍耐,它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它能化解仇恨和冲突,点亮黑暗中的光芒;
它能让我们彼此理解,彼此尊重;
它能让我们关怀他人,激发善良的本心;
它能让我们拥抱和谐与和平,建立美好的世界。
爱是恒久忍耐,它是生活的指南针;
在挫折和困难中,它给予我们勇气和希望;
它让我们相信,只要心怀爱意,一切皆有可能;
它让我们坚持追求真善美,走向人生的巅峰。
让我们用爱去化解恩怨,用爱去追求和平;
让我们用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让爱在心中永远燃烧。
因为爱是恒久忍耐,让我们共同传承它的力量。
被爱比爱更幸福(完整版辩论稿原创)
![被爱比爱更幸福(完整版辩论稿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fb4c4e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9.png)
被爱比爱更幸福(完整版辩论稿原创)第一篇:被爱比爱更幸福(完整版辩论稿原创)被爱比爱更幸福(反方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谈论一个比较感性的问题,被爱与爱,从古至今,爱与被爱都是一种人类的正常需求,但是究其根本,哪一个会使人更幸福呢?我方认为被爱比爱更幸福,首先,请让我来开宗明义,为大家定义一下爱与被爱,爱是指为了满足而主动为某人或某物献出自己的一些或全部,被爱则是指接受爱带给我们的温暖,关心,并从中得到认同感,满足感,好,现在再说说幸福什么叫幸福呢?幸福是指人的渴求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愉悦感觉,并且使人心情舒畅,忘记种种的不快。
同时满足感与认同感就是幸福的一种体现,既然如此,今天我方讨论这个问题就将基于被爱比爱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满足感,更加贴近幸福的定义,从而更加幸福这一标准而展开。
具体原因有三,且听我一一道来:第一,悲哀是被动的去感受爱或者去接受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被爱者会感觉到温暖,被爱意所包围,因此,即使不去接受那份爱,心中依然因为对方的认同感而感到满足,同时由于被爱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更加认可自己,从而心情更加舒畅,这不正是幸福的定义吗?反观爱者,爱者往往会因为被拒绝或者被漠视而感到受挫被打击,是自己失去自信心,失去认同感与满足感,这不是与幸福的定义背道而驰吗?曾经有一个女人深深的爱着我,渴望与我来一段爱情长跑,她对我说:’宏炜啊,我们在一起吧”,我回眸一笑,说道“对不起,马克思教导我不要早恋”,从中得知谁更幸福,答案已然。
被爱比爱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与满足感,所以被爱比爱更幸福!第二,从效率上来看,可能有人会这样说:z只有爱者才会付出被爱的人不会付出。
但就我方看来,这句话实属谬论,除非你爱的是一坨新鲜的牛大便,那它才不会付出,被爱者的付出是精髓,是画龙点睛之笔,被爱者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便可以享受爱的而温暖与关怀,较之享受与付出的比值关系,我们便可得知,被爱者的比值远远大于爱者的比值,由此,被爱者渴望得到满足从而更容易心情愉悦,舒畅,这也就更加贴近幸福的定义,所以被爱比爱更幸福啊。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17篇)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52120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17篇)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读完《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
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
《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
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
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
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2今年是我走进“爱和自由”教育的第三年。
三年后重读《爱和自由》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三年前的我,刚从大学出来参加工作,那时候,对于“教育”两个字包含的含义,没有太多的认识和感受,最多也就是:“我要当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老师,坚决不打不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