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三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国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承载着各个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可以找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这三种地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南方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一带以及广东、福建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
南方文化以江南文化为代表,其古老而丰富的历史为其注入了独特的韵味。
江南文化以其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
此外,江南地区的园林艺术、绘画和文学等也是南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南方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审美和品味,被认为是优雅、细腻、温和的代表。
其次,北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其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较为贫瘠。
北方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中原文化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注重礼仪、秩序和道德规范。
北方文化以其严谨、坚强和朴实的特点而闻名。
这种特点可以在北方的建筑风格、戏曲艺术和饮食文化中找到。
北方文化注重实用、务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被认为是刚毅、豪爽、直率的代表。
最后,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独特的文化。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这些地方山峦起伏,自然环境多样。
西方文化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代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充满神秘和异域风情。
这种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服饰、音乐和舞蹈,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西底地区的文化以其独特的民间传说、医药和烹饪方式而著名。
西部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这种文化被认为充满着自由、奔放和朴素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南方文化以江南文化为核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审美;北方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强调礼仪和坚韧;西方文化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充满了异域风情和神秘感。
中国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类地域文化,所谓:“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史记》。
一、地域文化:1、方言:不同地域方言不同,甚至同一个地域中口音又各异,我国汉民族虽然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口音绝对不一致,就说我们东北,沈长哈大四个城市就不一样,一听就能听出来,而同是沈阳人,说话口音也不一样。
南方方言就更复杂了,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很近,却互相听不懂。
2、饮食:如南甜北咸西辣,中国各地饮食绝对不一样,我在江苏一带生活了一年,那边的饮食几乎洋样菜都放糖,连麻辣豆腐都放,吃几口就腻住了,上饭店吃饭得先告诉别加糖。
3、信仰:中国宗教信仰非常淡薄,但民间信仰非常盛行。
但各地信仰绝对不同,如有蝗灾的地方盛行供刘猛将军,丝绸之乡供蚕丝娘娘,南方供奉妈祖。
4、民居:如陕西住窑洞、北京为四合院,上海为石库门,南方有住竹楼的。
二、地域文化形成原因1、自然地理环境:古代交通不便,无机械化设施,便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地域,形成了众多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古代为了消除这种地域差别,统治者曾经做了努力,如元朝统治者将陕西秦岭以南的汉中划给陕西,清朝统治者将明朝的首都特区纵向划分为安徽、江苏两省。
这些省都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组成,但这些地域时至今日仍然分界明显,如陕南的汉中绝对跟陕北不一样,汉中更接近四川等南方地区。
同样苏北与苏南、皖北与皖南无论经济文化简直相差太大了。
同样饮食、信仰、民居等项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如陕西缺乏木材,黄土层厚,适宜住窑洞,沿海地区地表潮湿,只能高搭底座。
汉武帝时曾让福建人移民至江淮一带种植水稻,成功了,后又移民一批至黄河一带,就无功而返。
同样的,南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后,曾下令杭州一带种植小麦,也未成功。
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
2、移民:我国历史上有多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但对现代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项:湖广填四川:经过明末战乱,四川所剩人口不多,因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样湖广一带大量移民拥入四川,而湖广还有部分移民是更早期从江西移民过去的。
中国地域文化解析
中国地域文化解析中国地域文化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因为地理、历史、民族特点等原因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地域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差异开始解析。
北方地区的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
北方人民勤劳朴实,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北方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如面条、包子等,同时也有独特的小吃文化,如烤鸭、炸酱面等。
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北京的京剧、天津的滑稽戏等。
南方地区的文化则以粤、闽、浙、苏等地的文化为代表。
南方人民热情好客,善于交际,注重人际关系。
南方人的饮食以米饭为主,如粤菜、闽菜、苏菜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南方地区也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广东的粤剧、福建的木偶戏等。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从东部和西部的文化差异来解析。
东部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这些地方的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
东部地区的文化以商业文化为主导,注重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东部地区的饮食以海鲜为主,如上海的小笼包、杭州的西湖醋鱼等。
东部地区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上海的外滩、苏州的园林等。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多样,民族多元。
西部地区的文化以农耕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导,注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
西部地区的饮食以辣味为主,如四川的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等。
西部地区还有独特的民族服饰和民间艺术,如西藏的藏戏、云南的彝族舞蹈等。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从中部和边疆地区的文化差异来解析。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等地,这些地方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
中部地区的文化以农耕文化和重视教育为主导,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和谐。
中部地区的饮食以辣味为主,如湖北的热干面、湖南的辣椒等。
中部地区还有独特的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河南的太极拳、湖北的楚剧等。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三分钟作文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三分钟作文朋友们,今天我想跟大家唠唠我所了解的地域文化。
要说这地域文化,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就拿咱中国来说,那南
北方的差异可大了去了。
先说说吃的吧。
北方那是面食的天下,什么大馒头、饺子、面条,那是顿
顿少不了。
我有个北方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家过年包饺子,那馅能弄出十几种
花样来,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
而南方呢,那是米饭的主场,
还有各种精致的小吃。
像什么肠粉、汤圆、小笼包,光是想想都能让人流口水。
再说说性格方面。
北方人普遍豪爽大气,说话直来直去,那叫一个痛快。
我认识的一个北方大哥,一开口就是:“兄弟,有事你说话!”而南方人相对
来说就更细腻温和一些,做事也更讲究细节。
还有这气候和建筑。
北方冬天那是冷得能把人冻哭,所以房子都注重保暖,墙厚窗小。
而南方雨水多,房子就得考虑通风防潮,常常有那种白墙黑瓦的小
院落,特别有韵味。
就拿过年来说,北方的庙会那是锣鼓喧天,扭秧歌、踩高跷,热闹非凡。
而南方的舞龙舞狮也是精彩纷呈,还有各种花灯展览,美不胜收。
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都像是一本独特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味。
这就
是我了解的地域文化,虽然只是皮毛,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和
丰富多彩。
不知道朋友们,你们家乡又有啥独特的地域文化呢?咱接着唠!。
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展现出独特的多元性。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二、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因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例如,北方地区以汉字文化为主导,注重礼仪、名节和孝道;而南方地区则以水乡文化和客家文化为特点,强调人情味和人际关系。
西部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地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面貌,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其文化在中国广泛影响。
但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藏族的藏传佛教文化、维吾尔族的维吾尔古兰经文化、哈萨克族的民间音乐文化等,都展示了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
四、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宗教文化多元丰富,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等。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仪式,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性。
佛教代表了涵养和智慧,道教强调自然和谐,伊斯兰教强调虔诚和忠诚,基督教注重爱与救赎,而民间信仰则融合了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这些宗教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格局。
五、文化交流与融合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不断与外部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如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文化形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传播到世界。
例如,中国功夫、茶道、中医等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六、多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面临着保护和传承多元文化的挑战。
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多元性,防止文化同质化的发生。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由某一地域内特定的群体所创造和继承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将学习到各个地理分册中的知识点地域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进行介绍和解读。
二、中国的地域文化1. 北京的地域文化北京是中国首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的地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北京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北京拥有世界闻名的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艺术:京剧、古曲、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北京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文化:北京烤鸭、老北京豆汁、糖葫芦等美食代表了北京的饮食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上海的地域文化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代表之一。
上海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滩头文化:上海位于长江口,滩头文化是上海独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上海人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建筑风格:上海的外滩、豫园、上海中心大厦等建筑代表了上海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充满了现代气息。
•电影文化:上海曾是中国电影的摇篮,代表作品有《神女》、《聂耳》等,上海的电影文化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世界的地域文化1. 印度的地域文化印度是拥有众多文化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其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印度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文化:印度是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宗教在印度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舞蹈:印度的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例如印度古典舞蹈和印度音乐等,被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接受。
中国地域文化
文化特点
开放与兼容 热烈、诙谐、高亢 民俗丰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蜀锦 川菜 川剧 芙蓉花
文化特色
蜀锦
严谨细腻 光亮平整 构图疏朗 浑厚圆润 色彩明快
川菜
麻辣烫
川剧变脸吐火
芙蓉花
广东、广西、福 建和海南。台湾 港澳地区文化基 本属于这一地区 的移民文化。
形成原因
闽粤地区地少山多,农业发展受到局限, 但商业贸易和沿海捕捞业发达; 两晋之际“永嘉南渡”,汉人南迁,唐宋 时期海外贸易发展,使这里开始带有浓郁 的外域色彩。明清成为了中外文化交融的 首要地区,这种色彩就变得更加浓厚。
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 及其特征
自古形成 稍晚形成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 三秦文化 三晋文化 荆楚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岭南文化
东北地区
位于山东省, 东面濒临渤海与黄海
形成原因
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傍燕赵、南依徐 淮,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大海与中原的纽 带,地形多样,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新时器时代,东夷创造北辛,大汶口和山 东文化等,为齐鲁文化源头。西周分封, 齐和鲁为大国,礼乐制度盛行,在文化上 代表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为日后齐鲁文 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表现
粤菜 建筑 舞狮
粤菜
鲜嫩爽滑
建筑
舞狮
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五 盟市(呼伦贝尔 市、通辽市、赤 峰市、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形成原因
民俗文化的形成跟冷湿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东北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 区;
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特点
1、缤纷的差异性。
2、昭示的纪实性。
3、多元的兼容性。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学社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国地域文化
8.江南水乡文化
白墙黑檐楼房;小桥、流水、人家
9.华南沿海文化
海外华侨的故乡
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一位渔家姑娘。
幼时,聪明勤学,钻研医道,妙手回春,行善济世。 因在海上救人,不幸落水身亡。升天为神,经常显灵, 救人急难。
后来,乡人建起祠庙,虔诚敬奉,朝觐祭祀者络 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近4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中国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全人 类的共同财富。
继承、保护、发展、弘扬我们 的民族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 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地域文化区
华南沿海文化
1.东北黑土文化 温带森林草原,渔猎农耕。 汉满混居。棉、皮服装。饮 食多杂粮。
传统民居:泥草房、泥瓦房
2.华北平原文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 ;服饰 :棉装 汉族聚居区;饮食:面食 四合院 京剧、评剧
服饰
传统民居
娱乐
藏袍 石砌碉房
5.青藏高原大,云雾多,日 照少。种植小麦、水 稻,吊脚楼,饮食麻 辣,摆“龙门阵”。
川菜------毛血旺
7.云贵高原文化:
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自然环境丰富多样。
最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傣族竹楼、侗族鼓 楼;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
•黄土厚,直立性强;降雨少,可开挖窑洞。
•居住窑洞,优点是冬暖夏凉;不足是室内空气无 法对流,采光有局限。
4.内蒙古草原文化 畜牧业 蒙古族 蒙古包 马头琴 那达慕大会
农业生产方式
烤全羊 烤羊腿 烤羊背 手扒肉;
饮
奶豆腐 奶 茶 马 奶 牛奶酒;
食
烤饼、汤面条、饺子、油饼、炒面、炒米;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有11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港澳台、少数民族地区、海外华人和海外华侨地区。
华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京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汉族文化为主,包括了京剧、京菜、京韵等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东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满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满族传统服饰、满洲舞蹈、满洲歌谣等为特色。
华东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水乡文化、江南园林、江南美食等为特色。
华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岭南建筑、岭南美食、岭南音乐等为特色。
西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川滇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川剧、川菜、藏族服饰等为特色。
西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陇右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丝绸之路文化、陕北民歌、新疆舞蹈等为特色。
华中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楚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楚剧、楚菜、楚文化遗址等为特色。
港澳台地域的文化传统以粤文化、闽文化、台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粤剧、闽南文化、台湾民俗等为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藏族舞蹈、蒙古族服饰、彝族传统节日等为特色。
海外华人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人社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华侨华人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为特色。
海外华侨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侨社区。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1]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一、地域文化是历史积淀实际上就是“地域文化”。
当然,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间,吴文化、苏州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地域文化”呢?既然我们的国家有文化,为什么还强调“地域文化”呢?我认为,最能够体现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就是“地域文化”。
因为它跟其它地域、其它空间范围有明显的差异。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平时讲的“风俗”,两千多年前就有这个概念。
我理解的所谓“风”,就是今天的流行,“俗”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风都变成俗的。
那么,各位一定很关心,“地域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比如说苏州,作为吴文化典型的地方,它是怎么形成的?跟其他的文化是什么关系?一个文化区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年代,而一旦形成,它又会有很长的延续性。
吴文化区为什么叫“吴”呢?大家知道,最早的时候,泰伯到吴国,以后到了秦、汉以后,还有以“吴”为命名的,像吴郡,以后的吴国,不断地演变,延续。
同样,吴越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包括宁波,绍兴,最早的越人,还有越人建立的越国,以后的越州,形成绍兴府,也有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
所以,尽管中国的历史相当复杂,有些地方比如“吴”这个地方已经有非常大变化,甚至当地的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个“地域文化”,它肯定可以追溯它的历史传统。
凡是所有我们今天称之为“地域文化”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
二、不同地域文化的四个特点那么,“地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方言。
就像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
名称释义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起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
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占物的价值,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
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
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
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
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
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1925年8月,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大阪怀德堂讲演时,使用过“敦煌学”一词。
19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
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
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
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
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
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壁画研究对象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
地域文化类型和举例
地域文化类型和举例1. 农耕文化
- 中国农耕文化:祭祀祖先、庆祝节气、农事活动等 - 印度农耕文化:崇拜牛、庆祝丰收节等
2. 游牧文化
- 蒙古游牧文化:天葬、蒙古包、赛马等
- 阿拉伯游牧文化:沙漠生活、帐篷居住等
3. 渔猎文化
- 北美印第安人渔猎文化:图腾崇拜、狩猎仪式等 - 亚马逊丛林部落渔猎文化:吹箭猎捕、森林生活等
4. 海洋文化
- 波利尼西亚海洋文化:双体船、纹身艺术等
- 斯堪的纳维亚海洋文化:维京船、海上贸易等
5. 城市文化
- 古希腊城市文化:民主制度、戏剧艺术等
- 意大利文艺复兴城市文化:人文主义、艺术鼎盛等
6. 宗教文化
- 印度教文化:瑜伽、梵文、寺庙建筑等
- 伊斯兰文化:清真寺、阿拉伯书法等
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类型反映了人类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极为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历史传统和地理风貌,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特色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可以从地域的差异以及文化的表现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面积广袤,东西南北方的地域差异显著。
不同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例如,南方的江南水乡,以水乡的水文化为主要特色。
在江南地区,水乡河道纵横交错,桥梁、排潮门、戏楼等建筑形式独具特色。
而西南的川渝地区,以其特有的川菜和火锅文化而闻名。
川渝地区盛产辣椒和花椒,辣味成为了川菜的代表,火锅更是成为了现代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这些都是地域特色所带来的文化魅力。
此外,地域差异还可以从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来看。
中国的历史悠久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
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皇城文化。
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精髓。
西安则是中国古代的首都,有着世界闻名的兵马俑和古城墙。
不同的历史传统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鲜明的文化。
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壮族、藏族、维吾尔族等,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壮族有着独特的歌舞文化,以壮族歌舞《刘三姐》而闻名于世。
藏族拥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和建筑风格,如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而甘孜州的色达寺是中国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
维吾尔族则有着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民俗文化,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和农历新年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
地域文化不仅表现在建筑、历史和民族传统上,对于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方言语言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人崇尚海鲜食品,广东菜以其清淡、细腻、鲜美的特点而闻名;四川人喜好辣味,爱吃辣椒和花椒,同时喜欢单独用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每个地方的方言也有所不同,东北人说的是东北话,而上海人说的是上海话。
中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地方特色
中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地方特色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形成了众多的地域文化。
这些文化对于地方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方特色。
一、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差异性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古代,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不断变化,各地文化的发展也不同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1.南方地域文化中国南方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山水优美,这种自然环境为南方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南方地域文化以江南文化最为有名,其中又以苏州、杭州等地最具代表性。
江南人文景观丰富,古朴的园林、精致的水乡小镇、传统的茶文化都是江南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2.北方地域文化中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苛刻,这里的文化特色也代表了北方人民勤劳智慧、坚毅不屈的品格。
北京、洛阳等地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而著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则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城市之一,曾经是中原文明的中心。
3.西南地域文化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其最大的特点。
这里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彝族、藏族、布朗族等,给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昆明、成都等地则是西南地域文化的代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4.东北地域文化东北地域文化以长期的寒冷气候为主要特色,这种自然环境影响了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东北人民的性格坚韧,他们的土地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
长春、沈阳等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人们所熟知,这里有辽宁民间艺术、黑龙江民间文化等让人们耳目一新的文化。
二、中国古代地方特色随着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各地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历史传承等。
1.四川火锅四川火锅是中国火锅文化的代表,以其麻辣味道而著名。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
名称释义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起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
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占物的价值,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
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
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
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
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
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1925年8月,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大阪怀德堂讲演时,使用过“敦煌学”一词。
19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
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
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
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
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
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壁画研究对象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
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
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
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
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
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
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
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
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
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
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
七是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
八是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中国地域文化素材
中国地域文化素材
中国地域文化素材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以下是几个中国地域文化素材的例子:
1.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北京的建筑风格以紫禁城、天坛和故宫等为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雄伟和庄严。
此外,京剧是北京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2.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具有浓厚的近代都市文化氛围。
上海的建筑风格以外滩和豫园为代表,体现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此外,上海还是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重要发源地,一些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也来自上海。
3. 广州: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广州人的饮食文化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广州还是中国南方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有许多古代学府和文化遗址,如岭南大学堂和广州图书馆等。
4. 成都: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
成都的文化以川剧、川菜和成都话为代表。
川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燃情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成都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大熊猫基地、武侯祠和宽窄巷子等。
这些只是中国地域文化素材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还有更多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国悠久而多样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民,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涌向美洲,还是中国历代的大迁徙,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而对今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代以后的移民潮。
其中又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最主要的移民流向。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外,辽阔的东北地区。
当年清军入关以后,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几十万满族人相继迁居中原,关外地区人口日渐稀少。
当时康熙皇帝还实行了封禁政策,禁止汉人进入清王朝的“龙兴之地”。
统治者甚至以山海关开始,在辽东地区修筑了一千多里长的柳条城墙,意在阻挡从关中而来的百姓。
全文:(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
上海复旦大学葛剑熊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5000年的文明记忆。
移民,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
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涌向美洲,还是中国历代的大迁移,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生存空间。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而对今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代以后的移民潮。
其中又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最主要的移民流向。
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迁移?这些移民对当地的文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上海复旦大学葛剑熊教授将带你走遍中国疆域,为你讲叙中国的地域文化。
)在上面一讲,我已经讲到那个影响地域文化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它就是当地的自然环境。
那么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多样,所以就形成了多样的区域文化。
但是这是一个物的方面的条件。
那么第二个重要条件应该讲就是人的方面。
一个地方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当地人他们在起作用的。
如果离开了人,那还叫什么文化呢?那么这个人如果他一点变化都没有的,也没有人迁进,也没有人迁出,那么它的文化一般来讲是不大会发生变化的。
那么要它变化,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移民。
所以今天我要讲一下移民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那么什么叫移民呢?比如说现在北京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好几百万,这些是不是都是移民呢?那还不是。
来来往往的人我们叫做流动人口。
这种现象我们叫做人口的迁移。
但是不是所有的流动人口他都会成为移民的。
要成为移民,一般来说,他就是定居下来。
比如在座各位,可能原来有的家乡不在北京,但现在做北京人了,定居下来了,生儿育女,有的成家立业都在北京了,那这就是定居下来了。
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就是流动的人口它对当地的文化并不一定有一种归属感。
而移民定居了以后,那就肯定会有一种归属感。
比如我到一个地方,我并不一定准备在这儿待下去,定居下去。
那么我对当地的文化如果跟我自己的文化有冲突的地方,我可以采取容忍的态度。
比如我听不懂当地话,我也不要学,过几天我要走的嘛。
我觉得当地什么好的,我接受;不好的,我也不接受。
也没关系。
但是如果我准备在这个地方待下来,定居下来,那么你想想看,你听不懂话不行,听不懂话你得学,即使不会讲,你至少要听得懂。
比如当地的饮食习惯,你也得接受,否则你怎么过日子呢?反过来,如果我有能耐去改变它的话,比如我在当地是个地方官,或者是有影响的人物,我认为这个风俗不好,我就想改变它。
因为什么?我是这里的一份子,有这种归属感。
所以移民跟流动人口,它对当地的文化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的移民。
这些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这样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后覆盖全国。
那么像这种大的迁移最早发生在什么时代?给中国的移民史造成最大影响的又是哪一次移民运动?)比如说历史比较大的一次移民,就是在西晋末年开始的所谓“永嘉之乱”以后的移民。
这个移民一直持续了100多年。
因为黄河流域发生战乱,西晋灭亡了,然后一些少数民族有的是做了中原的统治者,有的从外面迁移过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汉族的人口就大批地渡过淮河,渡过长江迁移过去。
那么这批移民主要定居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定居在长江中下游这一带。
那么一开始去的时候,北方来的人跟当地的土著之间的冲突非常激烈。
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方来的人是政权的权力所在。
而且他们人也多、势也众,而且相对是都带着比较先进的文化从北方过来的。
因为当时主要的文化中心在北方,所以慢慢以后,南方的土著人不得不接受来自北方的文化。
那么南北朝的后期,经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南方人,也成长起来了,也出了一些文化的名人。
但他们所接受的主要的已经是北方传播过来的文化。
所以经过这一次移民,到了隋朝唐朝的时候,长江流域的文化跟黄河流域的文化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所以那个时候再去讲江南这一带已经不是秦朝汉朝眼光中文化落后的江南,而是开始涌现出一批批人才。
至少说它已经不比北方落后了。
所以这次大移民的影响非常大。
那么这种趋势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
为什么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比如说你到一个地方,你要了解它的文化特点,影响最大的是它最近这些年来或者最近一次大的移民是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你到一个地方,他说2000年前这儿有什么移民,移民到哪里去了,他已经土著化了。
可能影响最大的是近200年前迁来的。
这批人直接的后代现在还在,那么他们的影响应该讲更大。
那么中国近代的移民,应该讲对我们今天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影响最大的。
比如我们知道,今天的四川人,你去问他们哪里来的,包括四川分出来的重庆市,十之八九会告诉你们他们来自湖广麻城孝感乡。
甚至有的人说来自江西麻城孝感乡。
大家说麻城究竟在哪儿?麻城应该在今天的湖北,但为什么要讲江西麻城孝感乡?因为历史上面很多人是江西迁到湖广,湖广再迁到四川,所以他们后代的记忆就是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发生在清朝初期的这次移民运动,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从清朝康熙十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一年,前后历时了105年之久。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移民还是在清朝初年。
当时明朝末年发生了“张献忠剿四川”的农民运动,后来清朝政府占领了四川。
在这次战乱中四川的人口所剩无几,很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
据当时的记载,整个成都地区老虎随处可见。
有些移民进去时,老虎可以把人吃掉一半。
面对如此荒凉的局面,清政府就下令组织大规模的人员迁移四川。
当时清政府还规定四川无主荒地任凭耕种,开垦的土地归耕者所有,免田赋五年,凡安插三百户移民者,可以提升一级。
在种种措施下,清朝初期从湖广地区涌现出大量的移民。
所以历史上称这次移民运动为“湖广填四川”运动。
通过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使当时的四川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因为这些移民他都来自湖广,实际上就把湖广就是今天湖北包括湖南这些文化就传播到了四川。
那么以后其中的有些人他又进一步从四川迁到了贵州,迁到了云南。
所以今天我们去看四川重庆包括云南贵州它整个的方言,是西南官话系统,跟湖北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通过这一次大的移民,实际上就把来源于湖广或者甚至于江西其他地方的文化就把它传到了四川,以后又传播辅导了西南的其他地方。
这个影响是相当大的。
那么在北方,很多华北地方的人都会追溯自己的老家到洪洞大槐树,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来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你想,一棵树,这些人怎么会从这下面来的呢?那么开始我们想是不是在树下面集中、登记然后出发。
但是后来调查一下也不是一个地方,实际上都是来自山西。
但是可能大槐树这一带组织的移民数量最多,而这些移民一半都是没有文化的普通的平民百姓当时根本没有这样详细的记载。
等到后代发达了或者有了一定的人口了,他要修家谱的时候怎么办呢?家里总得有个来历。
那么大家都说哪里来的?大槐树。
那么他也是大槐树来的。
所以你看现在你去一般的家谱里面问北方的多数都是来自大槐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现象,使我们想起了两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两句民谣至今还在华北地区广为流传。
然而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要数清朝末年一次被喻为空前绝后的大移民“闯关东”。
那么这些“闯关东”的移民来自哪里?他们对当时的“关东”地区造成什么影响?)那么到了清朝末年呢,又发生了几次大的移民,这个对今天影响更大。
一个是从1860年开始,清朝宣布取消东北的封禁。
原来是禁止。
东北相当多的地方是满族人留下来,给他们自己练武、打猎、采珍珠、貂皮、人参。
这样一些地方,汉族人是不能随便迁进去的。
当然也有人进去,但是这是非法的。
所以叫“闯关东”闯进去的。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外辽阔的东北地区。
当年清军入关以后,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几十万满族人相继迁居中原,关外地区人口日渐稀少。
当时康熙皇帝还实行了封禁政策,禁止汉人进入清王朝的“龙兴之地”。
统治者甚至以山海关开始,在辽东地区修筑了一千多里长的柳条城墙,意在组织从关中而来的百姓。
此后二百年间,人们要想进入东北地区,就只有“闯关东”了。
这些“闯关东”的移民大多来自于河北和山东地区。
他们当时是从长城沿线的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闯关而出。
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开始侵略东北地区。
清政府不得已开禁放垦,希望通过移民以补边陲。
所以关中的百姓像潮水般地向关东。
随着居民的增加,1907年黑龙江、吉林、奉天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正式建省。
)所以今天东北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山东人的后代。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东北的文化跟山东就非常相象。
东北人讲话也基本上就是山东的口音。
你说山东有什么文化特点,特别是底层的文化特点,在东北几乎都可以找得到。
那么近代还有几次大的移民也很有趣的。
它形成的现象也值得我们了解。
比如说太平天国起义以后,把南京定为天京它的首都。
后来清朝去镇压的时候,围攻天京,战争打得非常激烈。
天京占领以后,又有很大的破坏。
所以通过这一次战争,南京城里面跟南京郊区原来的人口差不多都没有了,留下来的不仅人数少,而且经过战乱都破坏得差不多,经济地位都很低。
与此同时,大批的移民从周围迁过来了。
城里的人很多都从安徽、江苏北部迁过来的。
城外的人,最大的来源是河南。
所以通过这一次移民,南京从城里到城外连口音都变了。
文化现象也变了。
所以我上次到南京,他们讲到南京是六朝文化。
我说六朝文化在哪里?不要说六朝文化,就是清朝前期的文化都变得差不多了。
变到什么程度呢?到民国年间,有的学者要收集河南民歌,到南京郊区去收集,因为南京郊区都是河南人。
所以现在的南京人其实主要是那一次太平天国战后移民留下来的,这是主要的人口。
那么当然,既然这些人都是外来的,那么南京的地域文化就通过这一次移民,那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如果说南京文化是受移民影响的话,那么上海更是一个五方杂处、华洋混杂的地方,我们常说,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它的文化是“海派文化”,是中外移民共同的产物。
那么这些中外移民来自哪里?他们对上海的经济文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那么这种现象在上海是有更加明显的表示。
因为上海在1843年开埠的时候,它还只是南方一个普通的县城。
当然它有它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