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案3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优秀3篇)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优秀3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初中化学板书技能微格教案

初中化学板书技能微格教案
课题:化学技能微格教学
主备教师:XXX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技能微格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常见的化学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技能微格的概念;
2.常见的化学操作技能;
3.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化学技能微格的运用;
2.实验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化学技能微格教学PPT;
2.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3.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5分钟)
通过展示化学技能微格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化学技能微格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二、自主探究(15分钟)
1.请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练习常见的化学技能,如称量物质、滴加溶液等;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三、梳理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分享实验操作技能的体会和发现;
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化学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要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技能微格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化学技能微格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化学技能微格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了常见的化学操作技能,并培养了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技能微格,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记录能力。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大全(13篇)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大全(13篇)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小编特地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初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教学提供帮助。
初三化学教案1课时。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的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1.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创设情景]我国的万里海疆,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蕴藏着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讲授新课]。
一、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都有哪些物质?[提问]我们知道海水的滋味是又苦又甜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回答]海水中溶解着大量的盐。
[复习]酸碱盐的组成特点。
[观察分析]仔细观察书中的图表,你能读出哪些信息?2、从海水中提取镁盐制取镁。
[阅读了解]读书p2-3的有关内容。
[讲解]富集的方法是化学上常用的。
海水晒盐得到卤水,这个阶段已经经过了第一次富集。
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作用兼有净化和富集的作用。
[提问]书p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练习]默写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
二、海底矿物。
[阅读]书p3-5。
[思考]当你了解了海底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矿物之后,你有何感想?[认识]大海的宽容是有限的。
要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海水淡化。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书p6的实验。
[实验讨论]。
化学微格教学讲课教案

化学微格教学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微格教学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微格教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微格教学的概念与起源2. 微格教学的方法与步骤3. 化学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践4. 化学微格教学案例分析5. 化学微格教学的评价与反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微格教学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微格教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微格教学的概念、方法与步骤,结合化学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3. 实践:分组进行化学微格教学设计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格教学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对化学微格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其对微格教学的兴趣。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化学微格教学设计实践中的表现,检验其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与讨论: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思维敏捷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教学反思,了解其在化学微格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微格教学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案例素材:选取一些典型的化学微格教学案例。
3. 视频资料:播放一些优秀的化学微格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微格教学信息和实例。
六、教学活动1. 微格教学演示:教师进行一次微格教学演示,展示如何将微格教学应用于化学教学。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微格教学设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知识点,设计一份微格教学方案。
3. 教学方案分享: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微格教学方案分享给其他小组,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微格教学的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并进行评价。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教案标题:初三化学微格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优势;2. 掌握初三化学微格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运用微格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化学实验器材、课堂练习题;2. 学生准备:化学课本、笔记本。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微格教学法的概念和优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微格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使用PPT或板书,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概念和原理。
2. 教师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方法。
3. 教师提供相关的实验演示或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微格教学(2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教师将课堂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分发给每个小组。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相互交流和学习。
4. 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解题过程,解答他们的疑问。
5.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并将答案写在白板上。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将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2.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或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安排微格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2. 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4. 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化学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意义;2. 掌握微格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描述方法;3. 能够运用微格结构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微格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难点:掌握微格结构的描述方法和应用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微格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微格结构在化学中的重要性;2. 提出问题:为什么微格结构在化学中如此重要?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讲解微格结构的概念(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介绍微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引导学生思考微格结构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微格结构在解释化学现象中的重要作用;3. 提出问题:微格结构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三、讲解微格结构的描述方法(15分钟)1. 解释微格结构的描述方法及其意义;2. 介绍常见的描述方法,如晶体结构模型等;3. 展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微格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而加深理解。
四、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微格结构理论解释实际化学问题;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微格结构理论指导实验设计?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绪;2. 提出问题或思考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微格结构的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提供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2.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思考其中微格结构的影响;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格结构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深度思考和探究精神。
化学微格教案初中

化学微格教案初中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单元中的“原子结构”一节。
通过微格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2)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解答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原子的基本结构;(2)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3)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教学难点:(1)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原子结构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并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环节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化学微格教案 初中

化学微格教案初中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2. 水的电解实验3. 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介绍水的组成,解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 演示实验: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6. 知识拓展:介绍电解水的应用,如氢能源的开发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电解实验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电解实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组成。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电解过程。
3.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知识巩固:通过课后访谈或测试,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电解实验知识的长期记忆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下列内容:
1. 掌握化学微格概念的基本定义和相关知识;
2. 了解化学微格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化学微格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化学微格的概念和基本计算;
2. 化学微格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化学微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微格的定义和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微格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微格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微格的练习。
三、示范(10分钟)
1. 指导学生通过例题实践化学微格的计算方法;
2. 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微格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学微格的重点知识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化学微格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化学微格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化学微格教学方法,通过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化学微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化学微格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微格教学教案化学初中

微格教学教案化学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化学是指研究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2. 能够描述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微观世界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微观世界的化学概念;2. 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 化学反应的机理。
【教学难点】1. 理解微观世界的化学概念;2. 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 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或图片展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微观世界的化学是指研究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2. 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不同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解释化学反应发生的机理,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和碰撞。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微观世界的化学的理解。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2. 汇总不同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微观世界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配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检查学生的解答,指导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微观世界的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化学微格教案 初中

化学微格教案初中教案标题:化学微格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微格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化学微格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微格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化学微格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运用化学微格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化学微格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微格的概念,通过提问和简短讲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微格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该概念的初步理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和示意图,详细讲解化学微格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包括微格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微格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化学微格实验设备和材料。
根据实验操作指导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化学微格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就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思考。
Step 4: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化学微格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化学微格的理解和认识。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微格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医学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对化学微格的认识和应用。
Step 6: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微格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拓展化学微格的应用领域。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微格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化学微格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的微格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的微格教学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使用微格教学进行化学学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
1.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使用微格教学进行化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有效地运用微格教学进行化学学习;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准备PPT,介绍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3.准备化学题目,进行微格教学练习。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1.介绍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微格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Step 2:讲解
1.详细介绍微格教学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微格教学进行化学学习。
Step 3:实践
1.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器材;
2.引导学生通过微格教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总结。
Step 4:练习
1.布置化学题目,要求学生使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解答;
2.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Step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展示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和提问意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实践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并提高了学习兴趣。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进行微格教学的延伸应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微格课教案

初中化学微格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课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微格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1. 微格课的概念和意义。
2. 微格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微格课的学习时间。
2. 如何有效利用微格课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学准备】1. 知识讲义2. 课堂练习题3.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微格课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微格课对他们学习化学的帮助。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老师讲解微格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2.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以记下重点内容,方便之后的复习和总结。
三、课堂练习(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与微格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和讨论。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微格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和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微格课学习心得和方法。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微格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提醒他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微格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微格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微格课的理解程度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生对微格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下节课我将设计更多相关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格课。
微格教案初三化学5篇

微格教案初三化学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微格教案初三化学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微格教案初三化学1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展示目标][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学生回答][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回答][板书]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② 有离子参与[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问题探索]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2、 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2-=BaSO4↓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回答][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回答][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3、氯气通入水中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
化学微格实录教案初中版

化学微格实录教案初中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微格实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微格实录的书写方式和规范。
3. 进行化学实验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格实录的书写方式和规范。
难点: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手册和化学微格实录。
3. 讲台上预先准备好的微格实录范本。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介绍微格实录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微格实录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微格实录的书写方式和规范,包括表头、项目、数据、单位等内容。
3.示范:在讲台上展示如何书写微格实录,重点呈现实验数据的记录方式。
4.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要求他们自行记录实验数据。
5.讨论:让学生交流、比较自己的微格实录,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写出实验报告,重点强调微格实录在实验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化学微格实录的书写方式和规范,提高了他们记录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完成化学微格实录练习,要求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按规范要求书写。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书写微格实录时存在一些基本错误和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记录能力进行评价和提高。
初中化学微格教案

初中化学微格教案
教学内容: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分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特性
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教学重点:
1. 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特性
2. 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利用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教学准备:
1. 实验用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样品
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并了解有关知识。
2. 展示几种金属和非金属样品,让学生用观察法进行分类。
3. 进行实验:用火焰试验法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观察燃烧时的颜色和特点。
4.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验数据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方法,并汇报成果。
5.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加深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理解。
6. 进行小结,强调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分方法。
教学反馈:
1. 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情况。
2.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和非金属样品,进行分类和观察。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实验,拓展金属和非金属的学习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特性,并能够用观察法和实验方法进行区分。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强化技能微格教案

初中化学强化技能微格教案
课程目标:通过微格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围绕物质的化学变化展开,包括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等内容。
教学准备:微格练习题、实验器材、化学实验介绍材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
2.学习微格练习题:学生分组进行微格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和提高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一项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学习掌握化学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讨论与总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讨论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微格练习题的解答和化学实验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水平。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化学导入技能微格教案

初中化学导入技能微格教案
主题:化学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使用微格来记录化学实验和观察结果。
2. 掌握微格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 介绍微格的概念和作用。
2. 演示如何使用微格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
1. 理解微格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熟练掌握微格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1. 微格表格模板
2. 化学实验器材
3. 讲台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微格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微格来记录化学实验和观察结果。
2. 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微格的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填写微格,记录化学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
3. 练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在微格表格上记录一个化学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填写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学生在使用微格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使用微格记录化学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微格,并体会到微格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微格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化学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等基本化学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具体课题,如《金属的性质》]2. 学科:初中化学3. 课时:1课时4. 教学重点:-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 金属活动性顺序。
5. 教学难点:- 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类型及检验方法。
-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性质。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评价自己在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等。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铁钉、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等。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范文最新模板

初三化学微格教案范文最新模板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微格教案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微格教案范文1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激起兴趣,回答
大家可能认为的都不一样把,
***,你来回答;***,你再说;***,你觉得呢?
回忆,讨论
讲出教学需要的答案
教学需要图片(盐)的PPT
1min
你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大家讨论一下,等下我叫同学起来回答。
***,你来回答;***,你说;***,你怎么看?
提问,讲解
回忆,思考
钠保存的PPT
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案2
科目:化学训练目标:强化技能课题钠的性质及保存
角色扮演者: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讲课题“钠的性质及保存”的关注。
2、为整堂课内容的展开作引子和铺垫。
时间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问、讲解等内容)
教师应用的教学技能
学生的学习行为
需准备的教学媒体
1min
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大量无机物,绝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和大部分有机物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2Na+O2=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2Na+S=Na2S(发生爆炸)
Na+Cl2=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提问
思考,讨论,回答
包含有讨论题目的PPT
确认,讲解
1min
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2.83%,钠在主要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如食盐(氯化钠)、智利硝石(硝酸钠)、纯碱(碳酸钠)等。导入说明Leabharlann 演示联想,思考5min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
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⑤与有机物反应
2Na +2C2H5OH =2C2H5ONa + H2↑(生成物为氢气和乙醇钠)
演示,讲解
联想,思考
化学反应图片的PPT
2min
学习了钠的性质,大家觉得单质钠应该怎么保存呢?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它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里。(原因: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钠与煤油不发生化学反应)